简单谈一下对我国民族政策的看法
论文--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
”民族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发展”,两个“关系”。
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
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其中社会经济是支撑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民族的政治、文化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参与国家和制度建设的程度是其发展的一种标志。
民族的发展还表现在民族体制规模上。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
民族关系是民族和民族之间交往联系的状态。
民族之间关系的状况既有团结合作,也有冲突对抗。
就世界民族发展过程的规律而言,民族之间团结合作是主流,但由于民族差异,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重要现象。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在民族形成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与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着的。
在多民族国家中,由各民族共同利益而构成的国家利益至高无上,任何单个民族的利益,都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整体利益。
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敏感性、国际性和重要性的特点。
新时期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方面的大量矛盾都集中表现在发展上,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造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们心理上的不平衡。
首先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大,而且有不断扩大的态势。
中国发展战略是先东部、后西部,梯次发展,这种方式带动了整个经济的腾飞,但实际上也把西部放在后发展的位置上。
相对而言,集中在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
其次民族地区城乡差距大。
第三贫困问题比较突出。
当前一些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仍然非常严重。
这些地区社会教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自我发展能力弱。
地方财政困难,财政收支差距大,文教卫生事业落后,民族地区地方病种多,患病率高。
同时民族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如果对宗教问题处理不慎或不当,也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酿或冲突。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我国的民族实际相结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的观点和政策。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公平性研究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公平性研究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在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持和保护措施下制定的一项政策。
该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所有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可以让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人才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和学习。
从受教育权利平等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具有一定的正当性。
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身份特征如何。
在中国社会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较少,如果不能保证每个少数民族的学生都能获得同等的机会和资源,那么就会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的出现。
因此,通过实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可以鼓励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努力学习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来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支援和教育,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当然,对于这项政策的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规范执行程序和标准,避免出现权力寻租或滥用的情况;同时也要加强对政策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
约翰·罗尔斯,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以其对正义的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而享誉全球。
他的“正义原则”理论对法律、道德和社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我们尝试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视角来分析和探讨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罗尔斯的两个基本正义原则是:差别原则和自由平等原则。
差别原则强调社会不平等只有在有利于整个社会中最不利的那一部分的情况下才是合理的。
换言之,社会不应追求形式上的平等而忽视实质上的不平等。
自由平等原则则强调每个人都应享有最大的自由,只要这种自由不损害他人的自由。
在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安排,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差别原则。
其目的是为了补偿少数民族在教育资源获取上的不利地位,从而提升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促进民族间的平等与和谐。
然而,从罗尔斯的理论出发,这种政策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加分政策可能并未真正惠及到那些最需要的考生。
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平等团结原则:我国民族政策坚持平等团结的原则,保障
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机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谐。
通过平等对待、平等发展,努力构建一个充满多样性、和
谐发展的社会。
2.区域自治原则:我国民族政策坚持区域自治的原则,尊重
和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权利。
通过发展民族自治地方
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自主管理
和发展。
3.汉族与少数民族平等发展原则:我国民族政策坚持汉族与
少数民族平等发展的原则,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
群众的发展需求。
通过优惠政策、经济援助和特殊政策支
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
4.全面进步原则:我国民族政策强调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共同
发展。
通过提高民族群众的素质和生活水平,促进少数民
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教育普及、文化交流等,实现全国各
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进步。
5.保护传统文化原则:我国民族政策重视保护和传承各民族
的传统文化,鼓励少数民族保持和发展自己的语言、风俗
等传统文化形式。
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和弘扬各民族的文
化遗产和特色。
这些原则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旨在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谐和共同发展。
民族政策的具体实施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实际情况下可能有所调整和变化,但以上原则是基本的指导思想。
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心得_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内容学习体会

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心得_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内容学习体会我参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学习,学习之后,感到受益匪浅,感触很深。
以下是本站小编提供的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心得,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决心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心得体会范文1随着“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月”活动的深入开展,12月23日,奎屯市北京路街道穗丰园社区组织辖区维、哈、回、东乡、汉族等民族的部分人员在社区会议室召开了“学习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谈体会亮观点稳立场见行动”座谈会。
会议首先向参会人员概要讲述了穗丰园社区在民宗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月活动中所做的六项活动内容及所见成效。
其次是治保会、综治专干分别组织大家学习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根本任务和一些基本政策、法规知识。
采取宣读、讲解的方式,使参会人员听清、弄懂学明白。
会上参会人员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提高了参会人员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理论水平,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大家纷纷表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民族团结的表率,并畅谈党的民族政策好,祖国好,主动表示回去后积极做好身边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共同开创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座谈会在共产党好、政府好的赞美声腔中圆满结束。
一是开展一次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应知应会知识测试。
编印巩留县民宗局第二次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测试100题,内容涉及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和民族宗教基本知识等相关内容,组织全局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考试,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是写一篇以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为主题的心得体会。
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掀起学习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热潮,并要求全体领导干部每人一本学习笔记。
建立学习园地,每人撰写一篇以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为主题的心得体会。
三是开展一次专题培训。
召开动员会,邀请州党校教授,组织全县各乡(镇)场政法书记、统-战民宗干事、成员单位、爱国宗教人士和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举办了专题培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民族工作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发表关于民族工作的发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我愿就民族工作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
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加强民族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我们要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其次,我们要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党的民族政策是党的基本路线在民族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活动。
第三,我们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加强民族工作的重要载体。
我们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第四,我们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
民族地区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第五,我们要加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民族干部是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
我们要加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民族干部队伍,为民族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第六,我们要加强民族理论研究。
民族理论研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加强民族理论研究,深入挖掘民族优秀文化,为民族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最后,我们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确保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总之,民族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对当前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看法

对当前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看法作者:王斌丁璐璐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06期[摘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在当前形势下,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民族矛盾问题,加强民族的团结,对我国当前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和谐稳定的多民族国家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矛盾民族政策繁荣认识[中图分类号]C9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6-0081-0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的融合是一个缓慢的社会历史过程,其矛盾的爆发也一定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任何对民族问题的忽视,都会造成民族间矛盾的积累和爆发。
在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民族问题一直是一个复杂,但必须谨慎处理的问题。
我党在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56个民族的共同繁荣,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
然而在当前,部分民族分裂主义死灰复燃,愈发张狂。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任何妄图分裂我们的势力,都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回顾每一个国家分裂造成的政治动荡,我们对我们的民族政策方向愈发清晰,我们充分认识到:一、高度重视我国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民族是人类社会组成的重要方面,其存在必然伴随着诸多问题。
民族矛盾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
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我党历来对民族问题保持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党和政府处理边疆问题的重中之重。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会日益提高,各种外来因素也会层出不穷的出现,从而令本来很复杂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新的难点。
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不能松懈,始终保持对民族分裂势力的高压态势,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倾向,妥善协调好民族关系,为我国实现民族复兴创造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
二、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少数民族自主权利无产阶级民族理论认为,解决民族问题,根本在于贯彻民族平等,即一切民族享受平等的权利,履行平等的义务。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一、名词解释1、和亲:通常是指中原朝廷的皇帝以尚公主、降宫女、赐嫁妆的形式民游牧民族的君主联姻,也指游牧民放牧君主之间采取同样的形式实行联姻。
2、会盟:是指民族政权双方通过缔结和约的方式来解决民族矛盾,处理民族关系。
3、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放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4、共同语言:是指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
5、共同地域: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长期稳定共同居住、生活的地区,它是民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6、贡赐:是一种由官方控制的民族间的经贸来往。
7、共同经济生活:是指同一民族人们在经济上的联系性、不可分离性和互相依赖的关系。
8、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不可缺少的特征。
是指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表现出的同一民族人们共同具有的思想、意识、情感、爱好等心理活动。
9、强制同化:是指用特权、命令、法令或暴力等强制手段,强迫一个或一些民族成员放弃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处于统治地位民族特征的现象。
这种同化,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它给被强制同化的民族带来的极大的痛苦,是反动的。
10、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之间自由发展的一个长期“自愿选择”的过程,即在各民族相互交往中,一个民族自愿地或自然地接受另一民族的影响而改变原来的民族特征,成为另一个民族的一部分。
这种同化是自然发生的。
11、民族问题:概括说来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它可以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并且贯穿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全过程。
民族问题通过民族间成员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但是,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所发生的一切问题都看做是民族问题。
12、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是指现代世界上一些民族之间的矛盾、摩擦、纠纷、冲突和斗争。
13、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是人们的世界观在民族头号题上的反映。
民族问题的发言稿范文高中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发表关于民族问题的发言。
民族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它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和人民的幸福。
在此,我想就民族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民族问题的内涵民族问题,是指在民族关系中,由于民族差异、民族矛盾、民族权益等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现象。
在我国,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差异:各民族在历史、文化、宗教、风俗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民族矛盾的产生。
2. 民族矛盾:由于民族差异,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可能产生矛盾,影响民族团结。
3. 民族权益:各民族在民族政策、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享有平等权益。
二、民族问题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民族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与内地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2. 民族矛盾时有发生:由于民族差异,部分地区民族矛盾时有发生,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 民族文化传承面临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民族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
三、解决民族问题的对策针对当前民族问题的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 加大民族地区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民生水平。
2. 保障民族权益: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原则,保障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平等权益。
3.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途径,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高民族认同感。
4. 传承民族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5. 深化民族地区改革:深化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
总之,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繁荣和人民幸福的重要问题。
我们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民族政策的传播学思考

传
媒
学 院 学
报
Vo . 9 No 4 11 . Au u t 2 2 g s 01
2 2年 8月 01
Jun l f hj n ntueo daa dCo o ra o ei gIs tt f Z a i Me i n mmu iain nct s o
定 到宣传 、实施 ,都 必须面 向各个 民族 。
着 眼于全 国而不仅仅 是少数 民族 地 区 ,也 是我们 的民族分 布所 决定 的。除 了少数 民族 聚居 区外 ,还
有 大量少数 民族 同胞 因历史或 其他原 因散居于 全 国各个 省 市 ,在 经济全 球化 的今 天 ,往返 于全 国各地 , 或 短时 间停 留或长 时间居 留于他乡 的少 数 民族群 众越 来越 多 ,他 们 的经 济 活动 和社 会 交往 对 象肯 定 不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6 5 ( 0 2 4— 0 0— 3 0 8— 5 2 2 1 )0 0 1 0
民族 问题是 当今 世界普遍 存在 的重 大社 会 问题 之 一 ,对 于 我们 这样 一个 多 民族 国家 ,正确 处 理 民 族 问题 ,维护 各 民族 团结 ,不但关 系到 国家 主权 和领 土完 整 ,而且 关 系到 经济 发展 和 社会 稳 定 。建 国
的隔 阂与偏见 ,增进 民族 融合 和 民族 团结 。
关键词 :民族政策 ;传 播 ;心理
作 者 简 介 :方 建 移 , 男 , 教 授 , 心 理 学 博 士 。 ( 江 传 媒 学 院 新 闻 与 传 播 学 院 , 浙 江 杭 州 , 浙
30 1 ) 10 8
中图分类号 :G2 6 7 0 .
阶段 ,我们 在政府 主导的公共 传播 中无论 是 在实 践层 面 还是 理 论 和方 法研 究 上 ,都 显 得滞 后 。长期 以
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羁(ji)縻政策

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羁(ji)縻政策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20世纪80年代,社会学家费孝通词条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他在阐释该理论时指出,所谓“多元一体”,即中华民族是一体,它所包括的56个民族单位是多元。
这一理论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从起源到形成都是多元一体的,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孕育、形成到发展确立,也是多元一体的历史演进。
在历史造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存在一个凝聚中心,即生活在中原地区词条的汉族,以儒学为核心融合佛、道的炎黄传统文化为其精神纽带。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版图的形成与发展存在着几个阶段,在秦以前是华夏族体的形成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孕育阶段;秦汉至隋时期是汉族主体的形成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端阶段;隋唐五代两宋时期是民族大融合词条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阶段;元明清时期是当代中国各民族全部形成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阶段。
多民族的维护与治理成为了历代统治者最为关心也不得不关心的事情之一,古代少数族群身处蛮荒,性格剽悍,崇尚武力,虽然单个族群规模较小,但一旦形成统一政权,凝聚成强大的战斗力,那么对周边地区甚至中原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这一点从无数史料中也可以看出。
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皆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无不包含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的特点,既笼统又不妥协。
一方面方便开疆拓土,壮大中原统治,彰显大国天威,建立以天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另一方面受儒家“大一统”观念影响,欲以儒家礼乐文化教化万邦。
当然,这是一个难题,由于汉民族与周边民族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性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直接治理势必困难,若是有中原直接排遣流官驻地治理,也会出现种种冲突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因此,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经受住历史考验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民族政策,当属羁縻政策!何谓羁縻政策?形成于何时?“羁縻”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传》,“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
我国民族问题及对策@

我国民族问题及对策刘宇夫总有些人说民族问题的根源是经济问题,似乎经济发达的国家就不存在分裂声音。
诚然,解决经济问题紧迫而必要,但民族身份的差别才是利益分化、意识分化从而诱使国家最终走向分裂的最根本因素。
穷和贫富不均只会导致社会动荡,而越是民族意识强烈的地区、越是民族积怨深远的地区才越容易分裂。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民族问题根本在政策导向,重点在人口结构和民族意识。
之所以要谈民族问题,是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到了不得不谈又难以开诚布公的地步。
逃避和躲闪解决不了问题,唯有正视和统筹全局方能解决。
目前,中国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三点值得高度关切:第一,各民族人口结构和人口比例急剧调整,今后的中国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一趋势?第二,中国的民族政策到底有没有有助于中华民族的认知形成,抑或还是在起着分化大家的作用?第三,改善经济条件是消除民族分裂的根本方法吗,如果不是,那又该如何解决?有人说,中国目前1至5周岁的人群中竟然有40%以上是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如果现在6岁以上的中国人全部死光,那么汉族占全国人口的总比例还不到60%。
乍听起来似乎感觉有些不太可能,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却并非天方夜谭。
中国的计划生育主要限制的是汉族人,这会导致中国人的老龄化在实质上成为了汉族人的老龄化。
今天汉族占90%以上的全国人口总比例,透露出的只是汉族老人占压倒性多数,却无法掩盖汉族少年人口比例严重下滑的事实。
此外,针对少数民族的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考试加分等)也会迫使绝大多数汉族、少数民族的通婚后代选择少数民族户籍。
一个民族的人口结构决定着未来这个民族的人口总数和占有比例。
因此,再过一代人或两代人的时间,汉族人的人口总比例就会下降到75%左右,甚至最终一直下降到60%乃至50%以下。
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已经使得汉族占全国人口的总比例从94%下降到90.5%左右,未来二十年、四十年、六十年又将如何?了解加速度和抛物线原理的人都应该明白,数值下降或物体下降的初始阶段速度往往是最慢的。
民族政策常识

民族政策常识一、民族平等政策1.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
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2.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1)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不论大小,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
(2)民族平等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总原则。
3.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1)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②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③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④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4.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等特征。
5.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民族团结政策1.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友好合作、和谐相处。
它是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另一个总原则。
2.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团结作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3.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团结的意义?)(1)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
正确理解我国现行民族政策--由“第二代民族政策”谈起

是不 准确 的
由于历 史和现 实的种种原 因,我国 的少数 民族在经 济 、 文化 、教 育 、科技等方 面与汉族发 展存在很 大差距 ,因此 , 中央及地方政府对于少数 民族在税收 、升学 、就业 、升迁等 方面给予许多优惠照顾政策 以加快少数 民族地 区的发展 ,以 期实现各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国家社会稳定 的 目的。但在二 代 民族政策提 出者看来 ,认为这样会导致对汉族 的 “ 逆 向歧 视” 。他们认 为少数 民族 地区 已得 到很大发展 ,没有必要再 享受优惠政策 了。还有人举例说 “ 在特定地 区,比如新疆特 别边远艰 苦 的和 田,9 7 %是 当地少数 民族 ,3 % 是汉族 ,优 惠照顾了 9 7人 ,那 3个人 是 不 是感 到 ‘ 逆 向歧 视 ’呢?” 我不知道这样 以偏概全 的例子如何 能作 为论据 ,况 且我 国现 行 的民族优惠政策 主要体现在 “ 地域性 ”上。如中央给民族 地方 的财 政转移 支付 和各 种地方 津贴 的截 留 、资 源税补 偿 等 ,是针对整个 民族地 区的 ,受 益群 体是民族地区的各族 民 众 。尤其那些用 于基础建设 、公共服 务领 域的投资 ,大多集 中在城镇及城际之间 , 某种意义上更多惠及 了广 大汉族居 民 , 因为 民族地 区城镇 居民的绝 大多数是 汉族人 口 ( 如 内蒙古 ) 。 因此 ,目前 除了高 考加 分等少数几个优惠政策只针对少数 民 族集体外 , 实际上大多数政策惠及的是 民族地区的所 有民族 , 当然包括汉族 ,无论如何不能说汉族受到 了逆 向歧视。 三 、民族 自治不等于 民族 自决 ,民族 区域 自治制度是符
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与理论

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与理论绪论1、中国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
2、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3、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封建地主所有制、封建农奴制、奴隶制、原始公社制残余4、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保甲制度、盟旗制度、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家支制度、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人制度、土司制度5、民族观: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第一章民族的一般特征1、民族的概念: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2、民族的六要素(一般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3、民族基本历史类型:民族自然(或族体)属性、民族社会属性、民族生物属性(1)民族类型的分类,是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根本依据(2)从民族自然属性分: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从民族社会属性分:奴隶制民族、封建制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4、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意识有了相应的发展之后产生的,是对自然力压迫和社会压迫的无能为力的表现,是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反映。
5、民族与宗教的联系:(1)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仰宗教(2)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3)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6、民族识别: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1)必要性:①民族识别是落实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使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副本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特点:理论性、政策性、现实性、导向性、知识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内容:1、关于中国和世界民族及民族关系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2、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民族和民族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原则、途径和方式的学说中国民族关系历史和现实的特点:1、从国家宏观决策讲,是党和政府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的前提2、从解决民族问题的技术层面讲,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3、从国民凝聚力的微观层面讲,是保证各民族成员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团结合作和睦相处的基本条件民族政策: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即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的政策民族政策分类:1纵向:总、基本、具体2、横向:政治平等、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教育3内容: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政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政策措施(是对涉及民族问题的某一方面而作出的具体的规定)马克思的书:论犹太人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论波兰、论波兰问题、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自然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摩尔根一书摘要、家庭-私有列宁的书:关于民族问题的批判意见、论民族自决权、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关于党在民族方面的当前任务斯大林的书: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十月革命和民族问题、论民族问题的提法、民族问题与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目的:通过向各族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以及国情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民族观、宗教观,提高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方法:1、坚持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的方法2、坚持辩证的看问题的方法3、坚持唯物的看问题的方法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大分散、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物产众多、资源丰富;多数位于边疆和国防战略要地民族关系:指各民族之间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方面的相互联系及其表现。
新时代如何做好民族宗教政策的工作

172学习版目前,面对新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民族宗教的工作。
由于民族和宗教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敏感性都十分强的工作。
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是对我们民族宗教工作干部的能力素质的一种考验,它就尤为的重要。
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族宗教政策工作,简单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和体会:一、坚持办实事,是抓好民族宗教政策工作的关键。
目前,我们做好民族宗教政策工作,不能局限于“不出事”而消极地去当“灭火队”。
我们必须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正确导向,找准工作抓手,把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抓经济促发展上来,切实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办实事、办好事,凝聚民心民力,取得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理解。
一是帮助制定经济发展规划。
结合“十三五”规划,帮助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认真做好经济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将规划具体到项目,具体到农户,做到科学谋划、统筹部署,有计划按步骤地分步实施。
同时,把民族经济发展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分析,及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扶持民族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是积极争取把民族经济纳入扶贫开发范围,帮助论证、筛选适应镇情、村情经济发展的项目,在民族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重点扶持,为民族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认真落实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扶持政策。
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在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给予其重点扶持,要积极鼓励、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企业和信教群众民营经济发展。
二、注意巩固民族宗教政策队伍,加强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民族宗教政策工作水平和能力。
我们一要着力加强民族宗教政策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是抓好民族宗教政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民族宗教政策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依法管理水平。
二是抓好基层民族宗教政策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解决民族宗教政策部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保证民族宗教政策事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抓好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是否成功保护了少数民族的权益

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是否成功保护了少数民族的权益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则构成了中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政策。
然而,许多人对于这些政策是否真正有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和保护其权益存在争议。
本文就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进行探讨,并对其是否成功保护了少数民族的权益提出一些看法。
一、多元文化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强调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和宗教信仰,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发展和继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受教育领域设立特殊的少数民族学校、提供多语种的教育资源、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产等,以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这些政策为少数民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身份。
二、民族自治区的设立和自治权的落实为了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求,中国设立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即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这些自治区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可根据少数民族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此外,中国政府还制定了法律法规,明确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益和自治权利。
这些措施为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参与和民族自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三、经济扶持政策的实施中国政府也积极采取经济扶持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扶贫措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
通过增加投资和改善基础设施,政府希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加,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
这些措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教育与就业机会的平等保障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还致力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政府设立了一些特殊的少数民族学校和大学,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谈一些对我国民族政策的看法。
西藏骚乱,新疆骚乱。
尽管这些骚乱都有很复杂的背景,但不管怎样,民族冲突发生了,就要反思民族政策。
这里不赘述民族政策的种种意义,只是理智的思考,民族政策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策应体现其差别性。
我国现行的很多政策极少考虑特殊性,如果没有差别的搞一刀切,会导致很多民族问题。
对有差异的不同地区的同种少数民族,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少数民族,制定的政策应有差别。
所谓的民族团结和融合,并不是要把少数民族变成汉族,而是让不同民族的人和平共处。
在同一个体制下,各种民族和平共处。
各民族之间的日常互动会发展出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有助于和谐状态的达成。
其次,政策缺乏对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了解。
对实际情况不了解所作出的政策,必然是满足不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真正需要的。
再次,政策缺乏时效性,没有及时根据时代的需要更新和调整,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民族问题一直是非常棘手的,也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模式来解决和消除民族问题。
中国必须结合古今中外的经验,创造性地创建一套新的民族政策和制度。
既然民族冲突发生了,就表明必须把建立民族和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共同生活着,尽管我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我们都希望,彼此能更和谐的相处。
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