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 优秀
高一文言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7)铸以为金人十二。
(3)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4)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规律:
【牛刀小试】
1、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2、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得复见将军于此。A、为国以礼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申之以孝悌之义
高一文言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文言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同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顺序相比,在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倒装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 +宾语
(勇敢的)哪吒[紧紧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文言倒装句式有:
(一)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贤哉,(颜)回也!
③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二)A、分析下列句子中宾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的有什么不同,并归纳它们的规律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忌不自信。
句式类型:
规律一:
B、分析下列句子中宾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的有什么不同,并归纳它们的规律
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
倒装句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几种文言句式的特点。
2、学会辨析以上句式,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难点:宾语前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考纲表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考查题型:翻译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文言句式在高考中虽然没有单独设题,但是在翻译题中,有时会碰到文言句式,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下面我们主要学习倒装句的几种类型。
二、倒装句的几种类型谓语前置句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后。
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
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在文言文句中,宾语通常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面,但有时也会出现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样就造成了宾语前置,当然,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1、动词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焉,胡,奚,曷”等,它们做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良曰:“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唯命是从。
唯你是问。
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例句:1、(高一的)我们爱(语文)学习。
状语:谓语前,表示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地 例句:1、我们[上半年][非常地]爱学习。
补语:谓语后,说明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得
例句:1、对学习,我们爱<得疯狂>。
枝叶成分——定状补(难点)
定语:主、宾语前,表示其性状、数量、所属等。的 状语:谓语前,表示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地 补语:谓语后,说明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得
以大事也 (状语)
状语后置—初中例句
定义:文言文中状语出现在谓语后边的倒装句。
例句: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屠惧,投以骨。 《狼》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
回顾:文言文倒装句
★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出现在谓语前边的倒装句式。
微斯人,吾谁与归?
(《陋室铭》)
(《岳阳楼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定语后置
定义:文言文中定语出现在主或宾语后边的倒装句。
例1: 现代汉语: 日行千里的 马……
(定语) “现代文言文” : 千里 (主语) 马 之 千里 者…… (定语)
古代文言文:
马 (主语)
定语后置
定义:文言文中定语出现在主或宾语后边的倒装句。
例2: 现代汉语: ……就写了四句
诗
(定语) (宾语) “现代文言文” : …… 古代文言文:…… 即书四句 诗
文言文特殊句式
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 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 记》)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 么。(2分)
c.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d.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 !动词担任的定语常常后置 ,名词则不后置!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三:中心词+之+定语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2、省略谓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
a.投(之)以骨 (《狼》) b.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4)省略介词
如: a.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b.急湍甚(于)箭。 c.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往往是形容词担任定语!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四:中心词+定语
极少!
3、宾语前置。
类别一: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无、莫 常见代词:余,吾,自,汝,尔,之
a.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c.臣未之闻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一、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和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等修饰动词,且代词作宾语,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如:(1)忌不自信(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忌不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2)毋吾以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毋以吾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未之有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未有之也”)(《寡人之于国也》)【具体分析】(1)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不”,代词“自”作动词“信”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2)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毋”,代词“吾”作动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不用我。
(一说:“以”为介词,此句是省略句: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
)(3)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未”,代词“之”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由上几例可知,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句,一般看在否定句中有无否定词,并且代词是否作动词的宾语。
(注:古汉语中“否定句代词宾语”也有不前置的。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此”作动词“及”的宾语,但代词“此”却没有位于动词“及”前。
句意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二、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句中有疑问代词“何”、“安”、“谁”、“执”、“胡”、“曷”、“焉”等作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前面;如果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一)疑问句动词的代词宾语前置(1)大王来何操?(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鸿门宴》)(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归去来兮辞》)(3)而今安在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而今在安哉?”)(《赤壁赋》)【具体分析】(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宾语前置。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四)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例:
1、又七年,(自)还自扬州《伤仲永》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3、(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4、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醉翁亭记》
6、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满井游记》
10、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
11、仓鹰击于殿上(击)《唐雎不辱使命》
12、信义著于四海(著)《隆中对》
13、躬耕于南阳(耕)《出师表》
1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师表》
15、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公输》
16、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7、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鱼我所欲也》
18、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省略量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例:
1、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
2、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3、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
4、一(个)男附书至,二(个)男新战死《石壕吏》
四、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 优秀
介词 + 宾语
•宾语前置句一般就发生在这两种条件下。
•翻译时要将前置的宾语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也就是现代汉语的语序。
上午6时23分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 ①大王来何操? ②②沛沛公公安安在在??
译:动+宾
③君何以知之?
译:介+宾
其他疑问代词: 谁、孰、恶、安、焉、胡、奚、曷……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岳阳楼记》
例: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上午6时23分
(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语+之+定语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岳阳楼记》
2.中心语+之+定语+者 例:马之千里者。
上午6时23分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强调宾语。
例: ①①句句读读之之不不知知,,惑惑之之不不解解。。 ②②惟惟兄兄嫂嫂是是依依。。 ③③惟惟马马首首是是瞻瞻。。
上午6时23分
迁
移
①唯陈言之务去。
训
练
②父母唯其疾之忧。
③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上午6时23分
迁
移
①唯陈言之务去。
迁
移
(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训
卒数万人。
练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
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
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
不下万人。《赤壁之战》
上午6时23分
1.下列各句中是定语后置现象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子何恃而往? C.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刘备,天下枭雄
九年级(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3星)
②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例①中的“何”是“有”的宾语,提到了“有”的前面,“何有”即“有何”。例②中的“何苦”即“苦何”,也是 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情况。 疑问代词如果作介词的宾语,也要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如:①何以战?(《曹刿论战》)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式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 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 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 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 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 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春秋》)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 (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 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 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 有一妻一妾》〈Biblioteka 子〉2.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 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 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 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例如: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 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否)焉。(之, 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 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 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 象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 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 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 “莫肯顾我”。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 “不”、“未”“毋”、 “无”、“莫”等。
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苏轼《石钟山 记》)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 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文言文特殊句式
无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 被动句。 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 被兵势所逼 出。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1、判断句。 、判断句。 例、(2004年全国卷四考题)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 句译成“……是……”的格式,而且“者”前面的内容应在判 断动词“是”之前,“者”后面的内容应在“是”之后。 译文: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 2、被动句。 、被动句。 例、(2004年江苏卷考题)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 惜之。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为……所”表示的被动与 “惜”字的为动用法能否译出。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 此感到惋惜。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 一双 。( 门宴》 门宴》)
我持一双白璧 我持一双白璧 一双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五人墓碑记》
例:“甚矣,汝之不惠!”
2.定语后置 2.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 中心词前边, 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 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 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并用“ 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 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 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中心词+ 后置定语+ 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 形式。 形式。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教学课件-PPT)
2、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
是(B )
A、 沛公安在?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C、吾谁与归? D、彼且奚适也
3、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
句是( D )
A、何陋之有?
B、惟兄嫂是依。
C、时不我待。
D、马之千里者
4、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 宋何罪之有?
1. 判断下列句子是何种倒装,并译之
时不我待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宋,何罪之有? 夫晋,何厌之有?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彼且奚适也 不吾知其亦已兮 彼且恶(何)乎待哉?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无情郎安在?
•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 优秀 课件P PT)
秋水
庄子 • 泾:同“径”,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涘:水边,岸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 • 崖:高的河岸。
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 • 辩:同“辨”,分辨,辨认。
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 • 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 • 端目“野。 ,语望于有洋是之向焉曰若河,而伯‘叹始闻曰旋道:其百面,•••
古汉语特殊句式 包; •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 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着手; • 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鸡; • 蚂蚁身长三尺六, • 八十岁的老头儿坐在摇篮里。
《考试大纲》要求
1、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 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属于理 解层级B ) 2、题型:选择题和翻译题
河伯:传说的黄河之神 望洋:仰视的样子。 若:海神名。 百:泛指多。 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 为……少,小看。
文言特殊句式
宾 语 前 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 诸葛亮传》) 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 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 例如:“沛公安在?”(《鸿 门宴》) 3、以“是”、“之”为标 志。例如:“何陋之有?” (《陋室铭》)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 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 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 非、弗、否、无、毋、莫”等 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 定词之后。
①、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 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 论》)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 得 道多助,失道寡助》
被 动 句
1、动词后用介词“于”、 “受……于……”; 2、用“为”、“为…… 所……”; 3、用“见”、 “见…… 于……”; 4、用介词“被”; 5、无标志(意念被动句)。如: “帝感其诚。” (《愚公移 山》)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 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 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 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 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介词有: “于、以、为、与、从、自、 向”等。
①、何以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 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 〈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 记〉 ②、是以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孰、 恶、胡、曷、焉、何、奚、安” 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谓语 的前面。
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 优秀(课堂PPT)
①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迁
② 请其矢,盛以锦囊。
移
训
③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练
④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 覆之以掌。
⑥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 能谤讥于市朝。
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⑨ 长于臣。
⑩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①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迁
② 请其矢,盛以锦囊。
移
③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②以以为为莫莫己己若若。。
③③古古之之人人不不余余欺欺也也。。
④④然然而而不不王王者者,,未未之之有有也也。。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必须是否定句
“不、未、毋(无) 、莫……”。
否定词+代词+动词
迁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移
训
②时人莫之许。
练
③秦人不暇自哀。
④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⑤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 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判 断被 句动
省 略 句
倒 装 句
句
主 宾定 状
倒谓倒装句语 前类型语 后
语 后
装 置置 置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放在主语之前。
例: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汝之不惠甚矣 2.快哉此风!《风赋》 此风快哉
现代汉语:
动词 + 宾语
介词 + 宾语
•宾语前置句一般就发生在这两种条件下。
迁 )移
训 练
答案:C(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定 语后置句)
(四)状语后置
现文代言汉文语中:状语常常后置:
[状语] +谓语
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也。
"(孔子说,知道的人不会迷惑。
)2. 比拟句:用"如同","犹如"等词语表示比较,例如:"贪婪之心犹如风中之火。
"3. 并列句:用"与","或"等词语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例如:"辛勤劳动,与知识相结合,方能获得成功。
"4. 定语从句:用"之","者","所"等代词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状语从句:用"因","所以","然则"等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6. 反问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疑问、反问的句子,例如:"人生何以为快乐?岂止于富有与权势乎?"7. 折叠句:通过重复的方式表达强调,例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8.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常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或对话,例如:"他说道:“无论经历多少挫折,我都不会放弃。
”"9. 比喻句:用一个物体或事物来比喻另一个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经历。
"10. 排比句:通过重复相同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形成一种韵律感,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文言文特殊句式
A、动词,到; 、动词, 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 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C、代词,他; 、代词, 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 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3、倒装句。 倒装句。
例1、(2004年广东卷考题)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2004年广东卷考题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年广东卷考题) 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词,“奚”是疑问词作宾词提 是介词, 解析:本句中“ 前了,翻译时必须将“ 前了,翻译时必须将“奚”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才符合 现代汉语的规则。 现代汉语的规则。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宾语前置)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宾语前置) 例2、(2004年湖南卷考题)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2004年湖南卷考题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年湖南卷考题) 解析:此句中“于斯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 解析:此句中“于斯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时应将它提到动词“饮酒”之前。 时应将它提到动词“饮酒”之前。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状语后置)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状语后置)
常用判断句式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表示判断。
主语后+ 表停顿, (1)“......者,......也。” (主语后+者,“者”表停顿,“也” ......者 ......也 表判断) 表判断) 陈胜者 阳城人也 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 主语后+ (2)“......者,...... 。” (主语后+者) 民之所种。 陈婴者 故东阳令史。 例:粟者,民之所种。\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 上纯父。 上纯父。 ......,......也 主语后面不用“ (3)“......,......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者也 者也。 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 (4)“......者也。” (“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共53页文档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 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 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 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 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 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诚然,卿不朕欺。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上午12时28分
1.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
宾 语 前 置
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4.“相”指“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前置 5.“见”指“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前置
上午12时28分
1.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能谤讥于市朝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D、何由知吾可也
C.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刘备,天下枭雄
答案:A(“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思 是“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是定语 后置;B 是宾语前置;C是被动句; D是 判断句)
上午12时28分
2.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而诸侯敢救赵者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D、客有吹洞箫者 答案:C(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定 语后置句)
上午12时28分
乎吾前生
①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② 请其矢,盛以锦囊。
③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迁 移 训 练
④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 覆之以掌。
⑥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 能谤讥于市朝。
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⑨ 长于臣。
⑩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上午12时28分
①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② 请其矢,盛以锦囊。 ③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④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 覆之以掌。 ⑥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 能谤讥于市朝。
⑥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⑦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上午12时28分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忌不自信。 例: ①忌不自信。 ②以为莫己若。 ②以为莫己若。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必须是否定句 “不、未、毋(无) 、莫……”。
判断句: ①③
宾语前置句:④⑾
上午12时28分
被动句: ⑤⑦ ②⑩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⑦⑧⑨ 省略句: ⑥⑿
2.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 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 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 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 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莫乐为人君 省略介词“于”,没有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 ②惟其言而莫之违 宾语前置,只有是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 ③师旷侍坐于前 状语后置,师旷在前面陪坐。 ④太师谁撞 宾语前置,太师撞谁? ⑤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状语后置,现在有小人在旁边说话。 ⑥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判断句,这不是当国君的人说的话。 ⑦以为寡人戒 省略代词“之”,把他的话作为我的警戒吧。
疑问代词+动词
上午12时28分
① 其有何尤? ②胡为乎来哉?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④王见之曰:“牛何之?”
迁 移 训 练
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⑥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⑦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上午12时28分
① 其有何尤? ②胡为乎来哉?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④王见之曰:“牛何之?”
迁 移 训 练
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否定词+代词+动词
上午12时28分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②时人莫之许。
③秦人不暇自哀。 ④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⑤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
迁 移 训 练
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上午12时28分
①三诈,尔无我虞。 ⑤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
现代汉语:
动词
介词
+ 宾语
+ 宾语
•宾语前置句一般就发生在这两种条件下。
•翻译时要将前置的宾语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也就是现代汉语的语序。
上午12时28分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②沛公安在? ③君何以知之?
译:动+宾 译:介+宾
其他疑问代词: 谁、孰、恶、安、焉、胡、奚、曷……
迁 移 训 练
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上午12时28分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强调宾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例: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惟兄嫂是依。 ②惟兄嫂是依。
③惟马首是瞻。 ③惟马首是瞻。
上午12时28分
①唯陈言之务去。
②父母唯其疾之忧。
③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卒数万人。
迁 移 训 练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
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
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
不下万人。《赤壁之战》
上午12时28分
迁 移 1.下列各句中是定语后置现象的一项是( ) 训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练 B.子何恃而往?
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 书》
上午12时28分
5. “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 时,可解释为“我”,这时 “见”是作宾 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
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迁 移 训 练
上午12时28分
(四)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状语常常后置: 现代汉语:
[状语]
+ 谓语
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上午12时28分
(四)状语后置
1.介词结构:于(乎,相当“于”)+宾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于蓝取之,于蓝青
生乎吾前。 2.介词结构:以+宾 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 以桑树之
上午12时28分
(三)定语后置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 人欤?
上午12时28分
(三)定语后置
3.中心语+定语+者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4.中心语+数量定语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5.中心语+而+定语+者
上午12时28分
判 断 句
被 动 句
省 略 句
倒 装 句
上午12时28分
主 宾 定 谓 语 语 倒装句类型 倒 前 后 装 置 置
状 语 后 置
上午12时28分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放在主语之前。
例: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汝之不惠甚矣
2.快哉此风!《风赋》
此风快哉
上午12时28分
上午12时28分
译文: 译文: 译文: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 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 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 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 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 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诚然,卿不朕欺。 译文: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译文: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 上午12时28分
翻译时,应把定语放到中心语之前
上午12时28分
(三)定语后置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岳阳楼记》
例: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上午12时28分
(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语+之+定语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岳阳楼记》 2.中心语+之+定语+者 例: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答案:A(A项为状语后置句)
上午12时28分
迁 移 训 练
2.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 完
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
迁 移 训 练
D.何伤乎? (选A,考查介词宾语前置与动词宾语前置。)
上午12时28分
(三)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
[定语]
+ 中心语
上午12时28分
迁 移 训 练
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⑨ 长于臣。
⑩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上午12时28分
综合训练
1.将下列文言语句按不同句式归类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臣未之闻也 ⑤下流多谤议 ⑥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⑦不能容于远近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⑨战于长勺 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⑾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⑿何故不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