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挫伤研究现状及治疗

合集下载

肺挫伤的诊断与治疗(一)

肺挫伤的诊断与治疗(一)

肺挫伤的诊断与治疗(一)【摘要】目的探讨肺挫伤患者诊断、监测措施和治疗方法,提高肺挫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63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死亡3例。

结论早期诊断、动态监测、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提高肺挫伤疗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肺;挫伤;诊断;治疗临床上胸部创伤肺挫伤较常见,病情的发展变化比较复杂,易进一步恶化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

我院2005~2006年共收治肺挫伤患者63例,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63例,男48例,女15例;年龄19~88岁,平均48.1岁。

1.2临床表现均有胸部受伤史,均有胸部疼痛。

胸闷、气急48例,低氧血症21例,咳嗽痰中带血35例;单侧肺挫伤42例,双侧肺挫伤21例;合并脑外伤8例,合并肋骨骨折59例,合并血气胸25例,合并肝和(或)脾破裂18例,合并膈肌破裂3例,合并小肠破裂4例,合并骨盆或四肢骨折14例。

1.3影像学检查本组均行X线和CT检查,X线诊断肺挫伤48例,为76.2%,CT诊断肺挫伤63例,为100%。

1.4血气分析本组患者均行血气分析动态检测,21例出现PO2和(或)SO2下降占33.3%。

1.5合并症本组中,原有高血压13例,糖尿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19例。

1.6治疗治疗原则是开放性外伤者即予以清创缝合;对于休克的患者及时、迅速、足量补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早期使用皮质激素、抗生素;合理使用机械通气;适时治疗合并伤。

本组中,33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肝破裂修补术、脾切除术、膈肌修补术、小肠破裂修补及血气胸胸腔引流术。

8例行机械通气治疗。

1.7结果3例并发ARDS,均因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于入院后1周内死亡。

2讨论2.1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肺挫伤是由于暴力作用于胸壁,使胸腔容积缩小,增高的胸内压力压迫肺脏,引起肺实质出血、水肿;外力消除后变型的胸廓回弹,在产生胸内负压的瞬间又导致原损伤处附加损伤〔1〕。

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临床应用

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临床应用

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临床应用肺挫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损伤,通常由胸部外力暴力作用引起。

这种损伤常伴随着细菌感染的风险,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在肺挫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肺挫伤抗菌药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相关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研究人员对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种类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目前,广谱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以及四环素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肺挫伤引起的感染。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新型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潜能)以及新型万古霉素类抗生素等对肺挫伤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

这些研究结果为肺挫伤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其次,研究人员对肺挫伤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通过分析大量的临床病例和进行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发现合理的抗菌药物组合和适当的使用剂量是有效治疗肺挫伤感染的关键。

例如,对于肺挫伤感染的初期治疗,可以选择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增加抗菌药物的覆盖范围。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新型抗生素或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来增加治疗效果。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治疗周期也对肺挫伤感染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对肺挫伤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对于复杂的肺挫伤感染,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该谨慎,并且应该适当地进行抗菌药物的轮替使用,以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概率。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抗生素可能产生肺毒性作用,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肺功能和药物的毒性。

最后,研究人员还对肺挫伤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研究等方法,研究人员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以筛选出对肺挫伤感染具有优良疗效的抗菌药物。

此外,研究人员还借助于数据库和临床实践经验,对肺挫伤抗菌药物的安全性和应用范围进行了进一步评估和验证。

新型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肺挫伤已成为重要的医疗挑战,尤其是在严重创伤、手术和呼吸机使用等情况下。

随着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已经不再有效。

因此,研究人员积极探索新型肺挫伤抗菌药物,以应对这一严峻的医疗问题。

本文将介绍目前新型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首先,研究人员针对肺挫伤引发的感染,致力于开发新型抗生素。

例如,研究人员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一种名为"青蒿素类"的天然物质,它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青蒿素类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和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抑制细菌生长。

这些抗生素不仅对已知的耐药菌有着高度杀灭作用,而且对新兴耐药菌也显示出很好的效果。

研究人员还改进了这些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增加其稳定性和抗菌活性。

其次,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也是新型肺挫伤抗菌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

细菌生物膜是一种由多种细菌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保护层,可以抗击抗生素的侵袭。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能够破坏或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的药物。

已有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天然产物和合成肽等物质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类名为"抗生素辅助疗法"的技术,通过将抗生素与其他物质结合使用,可以使抗生素更容易穿透细菌生物膜,提高抗菌效果。

此外,新型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还包括免疫治疗的应用。

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免疫系统在抵御细菌感染中的作用,试图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对抗肺挫伤引起的感染。

目前,已经有一些免疫治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例如,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免疫增强剂可以增加机体对细菌的免疫力。

此外,研究人员还探索了使用干细胞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以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新型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尚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药物的耐药性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虽然一些新型抗生素显示出了很好的抗菌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很可能会逐渐产生对这些药物的耐药性。

肺挫伤的研究及诊治现状

肺挫伤的研究及诊治现状

肺挫伤的研究及诊治现状作者:赵永夫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5期【摘要】肺挫伤是常见的胸部钝性损伤,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正确认识、及时诊断、合理治疗肺挫伤对降低肺挫伤并发症及病死率有重要价值,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对肺挫伤的研究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肺挫伤;研究;诊治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常会导致肺挫伤(pulmonary-contusion),约占胸部外伤发病率的5%左右,其病死率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不断下降,但因其发病后病情复杂多变,若处理不当,常合并严重并发症,有报道称病死率可高达14%~40%[1],因此及时诊断正确治疗肺挫伤,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显得极为重要。

1 肺挫伤创伤机制肺挫伤的具体详细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清楚,外在暴力直接作用于胸部以及炎症反应是挫伤公认的主要创伤机制[2],①肺挫伤发生时,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胸部,使胸腔容积缩小压迫肺实质,肺实质产生出血、水肿,而外力消失时,胸廓弹回,又会导致原损伤区的附加损伤,肺实质的损伤常会引起患者发生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引起呼吸窘迫综合症。

②肺损伤后引起原发性和继发性的炎症,在肺挫伤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肺损伤后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肺挫伤的病理生理肺挫伤主要是肺实质细胞的损伤,早期主要是挫伤区肺泡出血、色暗,肺泡含气少,肺间质水肿、肺泡回缩不良等实质细胞破坏表现,这些改变在肺损伤早期或者轻微的肺组织挫伤时是可逆的[3]。

若发生严重的肺挫伤甚至合并肺撕裂伤时,或者肺挫伤早期处理不良时,损伤在伤后12~24 h内会呈进行性发展,不能有效控制病变,就会发生肺出血,假性囊肿、肺不张、血气胸等,甚至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4]。

肺挫伤由于挫伤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生理,其根源主要是由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受损而引起的肌体组织缺氧[5]。

一般认为,肺脏受损后肺表面聚集大量病原微生物,并且会释放大量中性粒细胞,而中性粒细胞表面分泌的Toll样受体可以与病原体(如LPS)相结合,引起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双信号转导通路活化,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等炎症促进因子在黏附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诱导下,同NO合酶(iNOS)等一起发生基因转录,转录后的因子又可以同前述炎症相关因子再次相互作用,最终引起肌体正常表达调控机制的紊乱。

肺挫伤的诊治进展(一)

肺挫伤的诊治进展(一)

肺挫伤的诊治进展(一)作者:张正富都定元向小勇【摘要】探讨肺挫伤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

熟练掌握肺挫伤的诊治原则,对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肺挫伤胸部损伤血气胸内固定肺挫伤是胸部钝性伤后常见的肺实质损伤,约占外伤发病的5%,死亡率14%~40%〔1〕,其中严重的肺挫伤死亡率达43%~50%〔2〕。

也是胸部创伤引起致死的主要原因。

为进一步提高严重肺挫伤的救治成功率,笔者对近年来有关肺挫伤的诊断方法改进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肺挫伤的致伤机制及病理与生理变化1.1致伤机制肺挫伤的致伤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是由直接暴力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的继发性损伤两部分构成:(1)直接暴力损伤。

由于强大的暴力作用于胸壁,使胸腔骤然缩小,增高的胸内压力作用于肺脏,引起肺实质的出血、水肿。

外力消除后,变形的胸廓弹回,在产生胸内负压的一瞬间又导致原来损伤区的附加损伤〔3〕。

(2)炎症反应导致的继发性损伤。

1.2病理与生理变化肺挫伤的病理改变主要为挫伤区外观呈暗紫色,含气少,不易萎缩。

严重肺挫伤合并肺撕裂伤常形成肺内血肿及肺内假性气囊肿,并发肺不张、血气胸等。

镜下可见肺毛细血管破裂,间质及肺泡内血液渗出,间质水肿,细胞液及渗出液广泛充满肺泡内,肺泡间质出血〔4〕。

生理改变主要表现在炎症递质的释放破坏肺泡的正常结构,从而影响肺的气体交换。

(1)炎症细胞的迁移与聚集。

中性粒细胞(PMNs)是参与急性肺损伤(AIL)发病最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5〕。

在细菌内毒素、免疫复合物、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IL 1、IL 6、IL 8)等细胞因子作用下,导致PMNs经跨内皮移行浸润至肺泡腔。

被活化的PMNs膜上还原辅酶Ⅱ(NAPPH)氧化酶活性增强,引发呼吸爆发,导致多种炎症递质其代谢产物的大量释放,引起肺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这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环节〔6〕。

肺挫伤的研究及诊治

肺挫伤的研究及诊治
会 再次发 生与之 前炎症 因子相 同的作用 ,从而 导致患 者正 后 即刻 即会 出现肺 问质 出血 、轻度肺 间质水肿及肺不张等 ;
线检查 是 目前 胸部检查 的常规 检查项 目,胸部 x线 能够 检 查 出肺部 的挫 伤 ,患者肺 挫 伤发生 4  ̄ 6 h后 ,胸部 X线 可
见粟粒 样或斑 片样 阴影 ,表 明患者 肺部有 肺 出血 、水肿 或 肺 损伤面 积较小 的患者 ,也容 易发生漏 诊 ;C T检 查敏感
正常 结构被 破坏甚 至消失 ,患者肺水 肿状 态进一 步加剧 ; 多或变粗 ,呈现 絮状阴影 【 9 1 。另外 ,有学者认 为肺 C T扫描
后 重建 的三维影像 图及 放射性 同位素检 查能够更 明确诊 断 患 者肺挫 伤的部位 及程度 [ 1 0 1 o虽然放 射性 同位 素检查及 肺 C T扫描后 重建的三维影像 图检查 的敏感 性更高 ,但 尚未在 临床普 及。 目前 ,x线及 C T检查仍 是胸部损伤 的主要 检查 查结果相结合 ,综合考虑 ,从而避免肺挫伤漏诊或误诊 。 2 . 2 肺挫伤 的治疗现状 目前 ,轻微 肺挫 伤患者 除对症 处理外 ,一般 不需要 特 别 的处理措 施 。但损 伤 面积 较大或 临床症 状 明显 的患者 ,
[ 文章编号 ]1 0 0 2 — 2 3 7 6( 2 0 1 7 )0 7 — 0 1 9 9 — 0 2
1 . 2 肺挫伤 的发生机制
[ 中图分类号 ]R 6 5 5 . 3
[ 文献标识码 ]A
肺挫 伤发生 后具有 隐匿性 强 、病死 率高 等特点 ,严 重 威 胁患 者的生命 安全 ,本 研究对 肺挫伤 的研究及 诊疗 现状
而且病情 的进一 步发 展及炎症 反应 的发生会 引起健康 肺泡

基于机制的肺挫伤抗菌药物研究进展及展望

基于机制的肺挫伤抗菌药物研究进展及展望

基于机制的肺挫伤抗菌药物研究进展及展望肺挫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肺部组织挫伤,常见于胸部外伤等情况。

肺挫伤易于导致细菌感染,并且由于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抗药性的出现,治疗肺挫伤感染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因此,基于机制的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肺挫伤引起的感染主要是由于肺组织的损伤,破坏了正常的免疫防御机制,使细菌有机会侵入肺部并繁殖。

因此,针对肺挫伤感染的抗菌药物研究应该从修复肺组织损伤和增强肺部免疫力角度出发。

首先,修复肺组织损伤是治疗肺挫伤感染的关键。

目前的研究中,通过脱氧核糖核酸(DNA)修复酶、DNA损伤修复基因等抗菌药物,可以减轻肺挫伤引起的组织损伤,并促进肺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一些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等也被证明可以促进肺部组织修复,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其次,增强肺部免疫力是治疗肺挫伤感染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节肺部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可以增强肺部的抗菌能力。

一些特定的抗菌药物可以刺激肺部巨噬细胞的活性,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细菌的清除能力。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水平,如调节肺部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可以有效抑制肺挫伤感染的发展。

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或使用联合治疗等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另一个挑战是肺挫伤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一些抗菌药物可能会对肺部组织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气管炎症等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在研究抗菌药物时,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并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

此外,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还需要深入了解肺部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

肺挫伤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及应对策略

肺挫伤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及应对策略

肺挫伤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及应对策略肺挫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损伤,是人体胸壁受到外力打击或撞击而引起的,其主要特点是肺组织受到损伤,严重时可能导致肺挫裂伤。

抗菌药物用于治疗肺挫伤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应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加强研究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了解肺挫伤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肺挫伤引起的细菌感染是抗菌药物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长期或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而后续的治疗会变得困难。

此外,细菌之间的基因传递也是导致耐药性形成的重要因素,耐药基因可以在不同菌株之间传递,加速了耐药性的扩散。

针对肺挫伤抗菌药物耐药性,需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首要任务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应遵循国家和地区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在确诊感染和治疗肺挫伤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和剂量,避免盲目使用。

另外,需要建立严格的质控体系,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识别使用不当的行为,并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其次,加强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监测和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通过监测耐药性的发展趋势,可以及时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的类型,为调整治疗方案和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同时,需要开展相关研究,深入了解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机制和转移途径,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先导化合物,为肺挫伤抗感染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健全多学科的合作机制也是应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重要策略之一。

抗菌药物耐药性不仅仅是医学领域的问题,还涉及到农业、动物领域甚至环境领域。

只有通过跨学科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可以推动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统一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

最后,加强公众的宣教和参与也是非常关键的策略。

公众需要了解肺挫伤和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盲目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

此外,公众也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间接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肺挫伤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研究

肺挫伤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研究

肺挫伤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研究抗菌药物是治疗肺挫伤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治疗感染并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本研究将针对肺挫伤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展开研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 引言肺挫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胸外伤,往往与严重感染相关。

抗菌药物治疗是肺挫伤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旨在探讨肺挫伤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临床实践指导。

2.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检索近年来关于肺挫伤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的研究文献,包括临床试验、回顾性研究和专家共识意见。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肺挫伤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3.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性情况:根据病原菌的定植情况和耐药性,选择对该菌株活性好的抗菌药物。

- 患者的病情和免疫状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免疫状态,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选择对患者最为适宜的抗菌药物。

4.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根据研究结果和专家共识,建议以下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肺挫伤患者,可以使用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氨苄、头孢呋辛等。

- 对于中度肺挫伤患者,可以使用静脉或口服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

也可以考虑合并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对于重度肺挫伤患者,应使用静脉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唑林/舒巴坦、泰能等。

同时,还可以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5. 抗菌药物治疗的监测与调整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效果,并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调整。

必要时可以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菌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6. 结果与讨论肺挫伤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进行选择。

根据文献回顾结果和专家共识,本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

抗菌药物在肺挫伤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在肺挫伤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在肺挫伤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肺挫伤是指肺组织直接受到外力的撞击、压迫或挤压引起的损伤。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

由于肺挫伤病变复杂且多样化,治疗策略也较为多样。

在肺挫伤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首先,抗菌药物在肺挫伤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由于肺挫伤破坏了肺组织的屏障功能,使得菌群易于通过呼吸道感染肺组织。

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防止或控制肺挫伤引起的继发感染。

根据研究表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肺挫伤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其次,针对肺挫伤引起的感染,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病原体敏感性、耐药性情况以及临床情况等因素。

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广谱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这些药物可覆盖多种常见的病原菌。

对于已知的致病菌或耐药菌株,应进行敏感性试验,以确保选择的抗菌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

此外,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血培养和痰培养的结果也应该被充分考虑。

再次,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严格的使用原则。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因此,在肺挫伤治疗中,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

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包括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正确掌握给药剂量和疗程,以及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同时,建立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临床路径,对于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对于肺挫伤治疗中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或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以克服现有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针对耐药菌株的筛查和监测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剂型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抗菌治疗的疗效。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在肺挫伤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肺挫伤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损伤,通常由直接外力或间接因素引起,如交通事故、跌倒、打击、压迫等。

这类损伤会破坏肺部结构,并可能导致细菌感染。

因此,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在肺挫伤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肺挫伤抗菌药物研究的进展以及其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加,传统的抗生素已经逐渐失去了对肺挫伤感染的有效作用。

因此,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方面,科研人员在已有抗生素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以提高抗菌活性和抗菌谱;另一方面,利用生物技术和高通量筛选等方法,开发新的抗菌药物。

在已有抗菌药物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仍然是肺挫伤抗菌治疗的主要选择。

然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面临着多重耐药的问题。

迄今为止,一些新的抗菌药物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已经显示出对耐药菌株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其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令人瞩目,如氨苄西林、美罗培南等,这些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对耐药菌株具有较好的疗效。

除了发现和改进已有的抗菌药物,科研人员还通过研究肺挫伤机制和细菌感染的发生过程,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新的研究表明,通过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物膜形成,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膜破坏剂如溶菌酶和聚乳酸-羟基戊酸酯等已被研究应用于肺挫伤抗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虽然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令人鼓舞,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导致了抗药性菌株的快速传播。

因此,严格的抗生素使用策略和监测机制是必要的。

其次,尽管已有很多抗菌药物被研发出来,但相对于耐药问题,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地关注抑制菌株耐药性的机制和干预。

未来,肺挫伤抗菌药物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新技术和新药物的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传统抗生素的优化和新型治疗策略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肺挫伤抗菌治疗的效果。

而且,随着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治疗策略的定制化将成为可能,从而更好地实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肺挫伤中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与疗效评估

肺挫伤中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与疗效评估

肺挫伤中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与疗效评估肺挫伤是指胸部直接外力作用于胸壁时,肺组织局部挫伤、破裂或撕裂,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腔积血、血气胸等损伤。

由于肺挫伤所引起的肺组织损伤及感染的可能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肺挫伤中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对其疗效进行评估。

一、肺挫伤中常见的病原菌肺挫伤患者常常会有合并感染的情况,因此了解肺挫伤中常见的病原菌对于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原菌的类型和药物的抗菌谱进行合理选择。

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等。

同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毒副作用。

三、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1. β-内酰胺类药物:如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可以覆盖广谱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是肺挫伤中常用的一线抗生素。

然而,由于青霉素产生耐药性和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于一些病原菌已经失去了作用。

2. 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主要对革兰阴性菌有效。

然而,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应用时需要特别谨慎。

3. 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作用,对于治疗肺挫伤中的感染也常常会被应用。

但是,由于其广谱抗菌活性和长期使用的后果,应慎重考虑。

4. 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对某些革兰阳性菌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但是,由于肺挫伤中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对这类药物多有耐药性,因此在应用时需要谨慎。

四、疗效评估针对肺挫伤中抗菌药物的疗效评估,主要从病原菌的深度培养结果、病情好转情况和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副作用以及药物耐药性的发展情况。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重新评估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并调整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在肺挫伤治疗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在肺挫伤治疗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在肺挫伤治疗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肺挫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胸腔损伤,通常由肋骨骨折、胸骨骨折或其他外力直接作用于胸廓而引起。

肺挫伤常伴有肺实质损伤和肺表面张力增加,导致胸腔内气体交换障碍。

感染是肺挫伤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菌药物在肺挫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抗菌药物的选择、疗效评价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抗菌药物的选择对肺挫伤治疗至关重要。

由于肺挫伤常伴有感染的风险,一旦感染发生,及时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是必要的。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肺挫伤患者的病原体、药物的抗菌谱、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轻度肺挫伤的患者,应首选广谱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等。

对于重度肺挫伤或存在免疫压力的患者,应考虑选择更广谱、更强效的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

此外,在抗菌药物治疗中,还应注意控制用药时机、药物的剂量以及联合用药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对于肺挫伤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痰培养阴性等。

然而,由于肺挫伤并发感染的治疗效果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客观指标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对于肺挫伤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一些研究尝试从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等多个角度对肺挫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期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最后,关于抗菌药物在肺挫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例如,有研究发现利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感染控制率,并减少肺挫伤患者的死亡率。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肺挫伤感染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肺脓肿、脓胸等。

另外,一些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也给肺挫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抗肺结核药物以及靶向耐药菌的新型抗菌药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示了对肺挫伤感染的潜在治疗效果。

当代肺挫伤抗菌药物研究进展分析

当代肺挫伤抗菌药物研究进展分析

当代肺挫伤抗菌药物研究进展分析肺挫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胸外科疾病,是由于胸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导致肺部组织损伤。

由于肺挫伤病变复杂多变,合理的抗菌治疗对于预防感染和促进肺挫伤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随着抗菌药物研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当代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首先,目前一线常用的广谱抗生素仍然是治疗肺挫伤的主要选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氟喹诺酮类等广谱抗生素可对多种细菌产生杀菌或抑菌作用,具有疗效良好的特点。

同时,应根据感染菌株的敏感性,合理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以避免对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在抗生素的使用中,还需注意按照临床指南执行,正确掌握剂量和用药时间,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

其次,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给当代肺挫伤治疗带来了新的进展。

其中,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和抗肺革兰阴菌激素等新型抗菌药物在治疗肺挫伤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例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可有效覆盖常见的氧化革兰阴性菌。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洲地霉素等可覆盖多种细菌,同时具有广谱、过敏性低、毒副作用少的特点。

抗肺革兰阴菌激素作用的新型抗生素辛帝考星,通过抑制革兰阴性菌CprA蛋白的合成,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这些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应用为当代肺挫伤治疗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和希望。

此外,联合治疗策略也被广泛研究和推广。

单一抗菌药物的应用可能会出现耐药性问题,因此联合应用多种抗菌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产生。

例如,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苏舒那肟等可以增强抗菌作用,并对耐药菌株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此外,药物联合治疗也可以互相增强药效,扩大药物的覆盖面,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最后,应加强肺挫伤抗菌药物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药物耐药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肺挫伤抗菌药物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肺挫伤抗菌药物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肺挫伤抗菌药物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肺挫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病症,其主要表现为肺组织受到外力直接挫伤或压迫,导致肺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由于肺挫伤常伴随着细菌感染的风险,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应用对于肺挫伤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目前,对于肺挫伤的抗菌药物选择主要包括广谱抗生素和合理使用,以克服多重药物耐药现象。

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呋喃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在治疗肺挫伤的细菌感染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此外,革兰阳性细菌感染也在肺挫伤中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可适当选用青霉素类药物或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生素来覆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肺挫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深入研究,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与创新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其中,重要的突破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舒巴坦和美罗培南/帕那培南等。

这些新型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一些已知的耐药菌株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对于肺挫伤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研究人员还探索了抗生素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

例如,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免疫调节剂、生物活性多肽等,可以增强抗菌效果,减少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此外,抗菌药物的局部给药形式如吸入装置的研究也为肺挫伤抗菌药物的优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耐药问题,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临床实践已经有一系列指南和规范用于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如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团队、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积极推行抗菌药物教育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和耐药问题的加重。

综上所述,肺挫伤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

广谱抗生素仍然是目前肺挫伤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而新型抗生素的突破和联合应用的研究为肺挫伤抗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然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制定规范化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对于控制抗菌药物耐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肺挫伤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研究

肺挫伤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研究

肺挫伤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研究肺挫伤是指胸部遭受外力撞击或挤压所引起的肺组织损伤。

在肺挫伤的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肺挫伤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估研究。

首先,我们来探讨肺挫伤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肺挫伤通常会导致肺组织的炎症反应,进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抗菌药物在肺挫伤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

对于肺挫伤引起的轻度感染,通常可选择单一药物治疗,而对于严重感染或多种病原体感染,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

其次,我们需要评估肺挫伤抗菌药物的效果。

评估抗菌药物的效果是判断治疗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一般而言,我们需要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例如发热、咳嗽、胸闷、咳痰颜色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

影像学检查也是评估肺挫伤抗菌药物疗效的重要手段,包括X线胸片、CT扫描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肺挫伤感染是否控制,并评估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

在进行肺挫伤抗菌药物疗效评估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

抗菌药物的应用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过敏史和器官功能状态,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评估抗菌药物疗效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抗菌药物对耐药菌株的杀菌效果,并积极探索新的抗菌药物治疗策略,以应对耐药性的挑战。

最后,肺挫伤抗菌药物的应用与效果评估研究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通过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对照试验,可以评估不同抗菌药物在肺挫伤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医生提供更具体的治疗建议。

此外,基于新药的开发和临床研究,也有望提供更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策略,以解决当前抗菌药物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总之,肺挫伤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估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肺挫伤研究现状及治疗

肺挫伤研究现状及治疗

肺挫伤研究现状及治疗
徐志飞;刘军强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5(007)002
【摘要】肺挫伤是主要的胸部钝性伤,严重肺挫伤死亡率较高,是胸部创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笔者收集了近几年有关肺挫伤基础研究及临床救治的文献报道,对肺挫伤后的病理生理、影像学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了重点介绍.
【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徐志飞;刘军强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胸心外科,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胸心外科,上海,20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3
【相关文献】
1.连枷胸伴肺挫伤的腔镜手术固定与非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 [J], 王霞光
2.机械通气联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临床研究 [J], 曾小飞;贾维坤;马瑞东;李书平;何东升
3.血栓通治疗地震后肺挫伤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J], 马天洪;李德志;于白莉;覃渝茜
4.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重症肺挫伤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J], 苏懿;潘文凤;郭丽华;胡惠娟;马明远
5.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实验兔肺挫伤效果的CT影像学评估研究 [J], 刘亚斌;李文嘉;刘一巧;阳金伶;朱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肺挫伤患者个体化抗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探讨肺挫伤患者个体化抗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探讨肺挫伤患者个体化抗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肺挫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肺损伤,其治疗常常涉及到个体化抗菌治疗方案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肺挫伤患者个体化抗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一、肺挫伤的病因及机制肺挫伤是由于外力作用造成的肺实质破坏,可出现肺体积减小、气道闭合和肺内渗血等病理改变。

肺挫伤常常伴随其他胸部外伤,如胸腔积血、气胸等。

此外,挫伤也可引起肺功能的改变,如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

二、个体化抗菌治疗方案的必要性肺挫伤导致的肺实质破坏和肺内渗血为细菌感染提供了良好的滋生条件,且经常伴随有呼吸道和胸腔感染的风险。

因此,合理的抗菌治疗是肺挫伤患者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个体化抗菌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以根据患者个体特点,如年龄、基础疾病、复合伤情况等,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及给药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三、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个体化抗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是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的关键。

有效性评估可从临床疗效和药物敏感性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而安全性评估则需重点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发展的风险。

1. 有效性评估临床疗效评估可通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炎症指标的变化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

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病原菌的分离情况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以确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有效性评估可通过回顾性研究或临床试验的方式进行,以积累有效的临床数据和证据。

2. 安全性评估抗菌药物的安全性评估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征、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治疗方案应尽量选择安全性较好的抗菌药物,并注意药物与患者基础疾病、其他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

此外,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清药物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四、临床实践中的个体化抗菌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个体化抗菌治疗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尤其是复合伤、基础疾病等因素,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确定合适的抗菌药物剂量。

其次,根据临床表现、炎症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联合用药或选择强力抗菌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挫伤研究现状及治疗摘要:肺挫伤是主要的胸部钝性伤,严重肺挫伤死亡率较高,是胸部创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笔者收集了近几年有关肺挫伤基础研究及临床救治的文献报道,对肺挫伤后的病理生理、影像学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肺挫伤;胸部损伤;病理生理;机制;治疗肺挫伤(pulmonary contusion)是主要的胸部钝性伤,发生率在平时占胸部钝性伤的30%~70%,肺挫伤发生后,病情复杂,死亡率达10%~20%[1],如不及时有效地处理会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后果更为严重。

1 肺挫伤的病理生理肺挫伤是一种实质细胞损伤。

早期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肺泡内出血、肺不张、水肿、实变和实质破坏,这些改变在早期是可逆的,在伤后12~24小时内呈进行性发展;如果病变不能有效控制,可进一步发展成ARDS[2]。

肺挫伤后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肺的通气/血流失调引起组织缺氧。

肺挫伤时,外力破坏了细胞的脂质双分子层,引起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外溢。

血浆自肺泡上皮膜流出,引起肺间质含水量的增加,而过多液体聚集引起了肺水肿,造成肺通气障碍。

肺小血管收缩和肺间质水肿时,肺泡膜的弥散功能发生障碍,最终引起通气/血流失调。

肺挫伤后的原发或继发炎症反应又进一步引起健康肺组织的损伤,进而引发全肺损伤,造成全身组织缺氧[1,3]。

2 肺挫伤发生机制肺挫伤发生时,外力作用于胸壁,使胸腔容积缩小,胸内压力升高压迫肺脏引起肺实质出血及水肿;当外力消除,变形的胸廓弹回,在产生胸内负压的一瞬间又可导致原损伤区的附加损伤。

严重肺挫伤常常在早期发生急性肺损伤,肺损伤一方面是外力直接作用于肺组织引起,另一方面是原发和继发的炎症反应的结果,后者在肺损伤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肺挫伤后病情复杂的主要原因。

2.1 肺挫伤后的肺损伤是气道及肺实质炎症反应的结果肺挫伤后肺损伤是细胞和体液免疫介导的多种炎性细胞向肺部迁移、聚集,炎性介质释放,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作用失衡导致肺泡毛细血管急性损伤的结果。

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都发现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在调节、放大和维持肺损伤的全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同时抗炎物质随时调节着炎症反应的强度。

在肺挫伤病人早期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发现炎性介质IL1和TNFα浓度升高,同时也发现其拮抗剂浓度的升高。

肺损伤的发生是抗炎和促炎失衡的结果[4]。

肺挫伤后的炎性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polymorphic neutrophil,PMN)、巨噬细胞、肺泡内皮细胞等。

PMN在肺挫伤后的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Gorbunov等[5]通过对肺挫伤动物模型的观测发现,在肺挫伤1小时后外周血中的PMN升高1倍多,到3小时和6小时时PMN浓度分别是正常值的5倍和3.5倍。

临床研究也发现在肺挫伤病人的早期BALF中,PMN浓度明显升高。

在趋化因子作用下,炎性细胞(主要是PMN)在肺毛细血管内游走、黏附、渗出,并在局部肺组织聚集引起组织损伤,同时释放炎性因子,进一步加重肺损伤。

主要促炎因子包括:IL1β、TNFα、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高迁移率(HMG)1蛋白以及各种趋化因子和代谢产物等。

其中HMG1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类晚期炎症反应因子,在肺损伤后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伤后48小时以后的BALF中HMG1蛋白明显升高[4],应用其拮抗剂可以达到抑制炎症的作用。

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由PMN分泌的炎性物质,研究发现在急性肺损伤时,MMP2发挥着重要作用[6]。

在机体生成炎性介质的同时,体内的抗炎因子的浓度也在明显升高,这些抗炎因子包括:IL1ra、TNFα的可溶性受体、IL10等。

2.2 肺挫伤后凝血功能改变在对肺挫伤病人肺活检或死后尸解中,发现肺挫伤早期便发生肺小动脉血栓,提示存在着凝血功能的异常。

凝血功能的变化与肺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炎症反应和凝血系统改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一方面炎症反应引起凝血功能加强,内皮细胞的破坏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可以直接激活凝血通路,炎性因子可以增加组织因子(tissure factor,TF)的表达,TF 进一步启动凝血通路。

并且炎性因子还有抗纤溶的作用。

在促凝和抗纤溶共同作用下,造成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另一方面凝血又会加重炎症反应,体外实验发现,凝血后血浆中细胞因子浓度升高,纤维蛋白在肺泡内的沉积也会加重肺部炎症反应。

肺挫伤后,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肺组织损伤所释放的促凝物质、肺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停滞,可造成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内凝血,形成微血栓[7]。

肺内广泛微血栓的形成可以引起:(1)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未堵塞的肺血管血流量增大和毛细血管压升高,导致压力性肺水肿;(2)血栓损伤血管壁,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以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可增高血管通透性,致渗透性肺水肿;(3)血小板的消耗、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抗凝作用和血管壁的损伤可引起肺内出血;(4)血小板活化,释放5HT等介质使支气管收缩,影响肺通气[8]。

2.3 肺挫伤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变化Aufmkolk等[9]通过对肺挫伤患者的BALF分析,发现PS的成分和含量都有变化。

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肺挫伤引起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损伤,使其生成和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同时肺泡内的炎性因子(主要是TNFα)使表面活性物质的磷脂成分在肺泡内的降解加速、消耗增加;并且肺泡腔内的蛋白性渗出可以竞争性抑制PS的作用。

PS的变化使得肺泡的表面张力增大,再加上肺挫伤后呼吸困难及呼吸道内分泌物的阻塞,肺不张便局部发生了。

肺不张一方面影响肺的通换气功能,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加重肺部炎症反应,造成恶性循环,加重肺损伤。

3 肺挫伤的影像学改变在肺挫伤的诊断中,放射线检查起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胸片可以发现骨性胸廓的病变,以及肺挫伤后的改变。

肺挫伤早期,尤其是损伤后4~6小时,由于损伤侧出现肺水肿、肺内出血、肺不张等改变,胸片表现为粟粒样或斑片状阴影[10]。

但胸片敏感性、特异性差,对局灶性小面积病变、摄片条件不佳时易漏诊误诊。

肺挫伤后胸部CT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轮廓模糊,伴有斑点状阴影或边缘模糊不清的片絮状影。

CT敏感性高,可明确损伤部位、性质、程度,尤其对伤势严重且有复合伤的患者,可快速明确诊断,大大提高治愈率。

Miller等[11]通过对49例肺挫伤病人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运用胸部CT进行三维重建可以较准确的判断出肺挫伤的体积,据此可以用于判断肺挫伤后的病情发展以及指导下一步治疗。

何家庆等[12]通过对比肺挫伤动物模型的放射性同位素检查(SPECT)和解剖后的损伤情况后发现:SPECT 对肺挫伤后的肺水肿和渗出情况灵敏准确,对肺挫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但受种种条件限制,还仅仅用于动物实验中的肺挫伤程度的判断。

总之,肺挫伤的影像学检查中胸部CT的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并且随着螺旋CT和多探头CT在临床的应用,使得CT的诊断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对严重胸部创伤、多发伤应尽早行胸部CT检查。

4 肺挫伤的治疗一般的肺挫伤无需特殊处理,只要进行相关的对症处理即可痊愈。

严重肺挫伤病人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4.1 对症处理解除病因主要是针对并发骨性胸廓骨折的病人,采用胸壁固定的方法可达到好的效果。

充分止痛也是改善通气,减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Bulger等[13]在比较了硬膜外麻醉止痛和口服药物止痛效果后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硬膜外麻醉止痛可以降低肺挫伤的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

4.2 机械通气治疗严重的肺挫伤常伴有呼吸窘迫、低氧血症等表现,当病人PaO2<60mmHg、肺内分流≥25%时,应该早期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以纠正通气不足。

近年来对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的研究发现,相对或绝对大潮气量通气引起的通气功能肺泡的过度扩张是造成VILI的主要原因。

实验发现过度牵拉肺泡上皮细胞时,一方面可明显上调肺内炎症细胞及有关介质,另一方面直接引起肺泡上皮细胞的进一步损害,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肺水肿程度。

因此,保护性通气模式开始在临床得到推广。

保护性通气包括低潮气量、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反比通气、最佳PEEP值通气等。

(1)低潮气量:美国国家心脏肺血液机构(NHLBI)建议以6ml/kg体重作为机械通气的理想潮气量。

(2)理想PEEP值:Darren等[14]在对照了几组通气模式参数的设定后认为:6ml/kg体重的潮气量,中等水平(10~15cmH2O)的PEEP可以满足肺挫伤病人的氧合需要,同时又可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3)应用小潮气量和限制压力可使分钟肺泡通气量降低,PaCO2随之升高。

只要PaCO2上升速度不是太快,肾脏有时间进行代偿,维持pH>7.20~7.25,则机体可以耐受,称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NHLBI组织的一项对照性研究发现,采用保护性通气模式可以将ARDS的死亡率从40%降至31%。

国外最近推崇一种Open Lung Concept(OLC)呼吸策略。

这一策略认为,肺挫伤早期使用暂时的呼吸正压(opening pressure最高可达60cmH2O)可以促进肺复张,待肺复张后再采用保护性通气模式可以改善肺挫伤后的氧合。

Schreiter等[15]对30例严重肺挫伤病人采用OLC策略,先采用高呼吸压促进肺泡复张,胸部CT检查判定不张的肺复张后,再采用保护性通气可明显纠正通气/血流的失调,改善全身情况。

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和死亡率都有明显下降。

液体通气(liquid ventilation,LV)是在常规机械通气的基础上经气管向肺内注入氟碳化合物(perfluorocarbon,PFC),以消除肺泡内的气液接口,并通过重力的作用使肺泡复张,促进氧合,提高肺顺应性,达到改善缺氧的目的。

根据气道内充入的氟碳化合物的量,液体通气又分为完全液体通气和部分液体通气。

部分液体通气是指在气道内充入相当于功能残气量体积的氟碳化合物,由于其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对病人的生理改变小,临床较多采用。

临床及动物研究已发现,利用液体通气可以明显改善肺的通换气功能和减轻肺部炎症[16],可能原因:(1)氟碳溶液具有的表面活性物质样作用可降低表面张力;(2)在LV过程中,氟碳溶液起着内源性PEEP的作用,可以改善肺的通气状态;(3)氟碳溶液起到肺泡灌洗的作用;(4)降低PMN在肺泡内的聚集;(5)抗炎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