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优秀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洛阳历史上的民族交融和北魏迁都前后的洛阳风貌,了解前秦淝水之战的战败和民族交融的趋势,理解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响,培养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北魏时期洛阳城和北方民族发展的各类史料:诗歌、文献、地图、文物及考古遗存,学习和运用多种证史解史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魏洛阳城为代表的北方历史遗存,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形成“美美与共,同根共进”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和影响、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难点】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识图探究法、文献解读法、论从史出、二重证据法、归纳概括法、阐释历史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古都洛阳》,引出宋代司马光的《过故洛阳城》“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胡风汉韵的民族交融的时代。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新课讲授:

过渡:洛阳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九州腹地”。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之称。如此独特的洛阳,在民族交融的历史上又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一、谦谦洛阳,坐拥中华源远流长

洛阳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即古人所谓“中国”,它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繁荣,发挥了决定性的、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从黄帝开始,生活在河洛地区的诸多氏族、部落,通过相互通婚、结盟、通商、战争等多渠道、多层面的交往过程,相互渗透融合,在语言、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渐趋一致,最后形成了华夏族。春秋末年,散居于河洛一带的戎、狄、蛮、夷差不多都和华夏族融合在一起了。

教师过渡:在洛阳的历史上,她既积极引领民族交融,也会冷眼静观民族的隔阂,我们进入第二部分:

二、冷眼洛阳,静观前秦朝兴暮亡

教师过渡: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割据政权攻伐混战。最终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前秦疆域的四至。

学生看书,回答:前秦疆域东濒大海,西至龟兹,南抵汉水,北达沙漠。……

教师讲述:“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

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东南一隅”指的是哪一政权?

学生回答:东晋

教师过渡:统一了北方的苻坚,雄心勃勃,梦想灭掉东晋,实现中华统一的野心。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让苻坚梦碎的淝水之战。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86页,梳理一下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哪一位同学愿意做“小小故事家”,给大家讲讲淝水之战?讲述时要求用淝水之战的相关成语。

学生思考讲述:……

教师总结:老师这样整理大家看看如何。战前,投鞭断流雄心壮,东山再起谋图存;战时,草木皆兵信心虚;战后,风声鹤唳野心消。

教师过渡:根据教材的提示,我们知道苻坚当时号称百万大军,为何就败给了仅仅八万军队的东晋呢?作为“小小政治家”能不能带领大家从细节来分析一下前秦苻坚梦碎的原因。

教师引导:战前:强征各族人民,拼凑士兵八十万;战时:一呼而大乱奔逃,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战后:迅速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从战前可以看出,前秦发动战争人民无意愿,缺乏民心支持。战时材料可以看出前秦的士兵没有斗志,不愿意作战;战后的材料可以看出民族隔阂,没有民族的认同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过渡:从前秦的败亡中我们可以得出“民族压迫,国家动摇”。在前秦崛起过程中灭亡过一个“代”政权,这一政权是拓跋鲜卑族建立的。我们一起了解一个与前秦历史有交叉重叠的拓跋鲜卑。

三、激情洛阳,置身交融日新月异

教师讲述:拓跋鲜卑发祥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拓跋鲜卑的嘎仙洞,请注意鲜卑骑士佣的服饰。在拓跋鲜卑发祥的嘎仙洞发现了鲜卑时期的《石刻祝文》,在文中明确提到“南迁”,我们一起回顾拓跋鲜卑的南迁大事。根据蒙古大学梁云教授《拓跋鲜卑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研究》一书,老师将内容整理如下:东汉初年南迁大泽即今呼伦湖,东汉末年迁至河套及阴山一带,公元315年拓跋猗卢建立“代”政权。后来氐族前秦苻坚统一北方于376年灭掉了拓跋鲜卑的“代”政权。在土崩瓦解的中,386年拓跋鲜卑政权乘机复国。

教师过渡:面对前秦覆亡的教训,北魏会如何去做呢?

教师引导: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最终于439年统一了北方。在北魏统一北方后,政权出现了新的问题,能不能在书上的87页找一找看看他出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看书回答:统治困难

教师提问:民族习俗导致了统治困难,作为拓跋鲜卑的皇帝,孝文帝有什么想法?请看材料“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学生回答:孝文帝想迁都

教师过渡:494年孝文帝完成迁都洛阳的目标。难道迁都就可以解决孝文帝面临的政治困难吗?还需要做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还需要移风易俗。

教师引导:我们从洛阳城的风貌了解孝文帝移风易俗的努力。

1.洛阳风貌·都城建制

北魏洛阳城是在东汉、曹魏及西晋都城原址上重建的在沉寂将近200年后,汉魏洛阳城再度得以重建,魏晋宫殿旧址上,一座座高大巍峨的新宫殿拔地而起。随后几年,大量人口迁入洛阳,千年古城再次青春勃发,繁荣兴盛,四处洋溢青葱的生命活力。重生洛阳城成为连结天下的桥梁。有人说,这个时候的中国,最有可能永远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北方统治者种族不同,操着不同的语言,穿着不同的服装,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分裂为两个国家的危险,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公元4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