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备餐供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备餐供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备餐供餐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企事业单位、工地、团体等集中供餐的餐饮服务提供者。
第三条备餐供餐食品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程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组织与责任第五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职责,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第六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明确食品安全责任人,负责食品安全全面工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
第七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留样、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第三章食品采购与储存第八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采购查验制度,采购的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提供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第九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储存管理制度,食品应当分类、分区域、分层次存放,保证食品存放环境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十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名称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四章食品加工与制作第十一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加工制作管理制度,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进行食品加工制作。
第十二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加工工具管理制度,食品加工工具应当定期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第十三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原料处理管理制度,食品原料处理应当在专间或者专用操作区内进行。
第十四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
第五章食品销售与留样第十五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销售管理制度,食品销售应当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防止食品污染。
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定背景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备餐间制作的食品安全,减少食品安全事故,保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利益。
该制度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本单位专间(备餐间)工作人员,包括主管领导、管理人员、负责制作食品的厨师、厨师助手等工作人员。
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食品采购管理(1)食品采购应从正规的食品批发市场、超市、菜市场等渠道进货,严禁从不明来源的食品供应商采购。
(2)采购进货前应查验食品的包装是否完整、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符合要求等。
(3)采购进货时应注意区分不同食品的摆放位置,避免交叉污染。
(4)采购进货后应按照存放要求进行储存,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分别储存。
2.食品制作管理(1)制作前应进行手部清洗和消毒,戴好帽子、口罩和手套,避免将细菌等污染物带进食品制作中。
(2)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卫生,保持食品制作场所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3)保证食品的烹调温度和时间,保证食品的根除率,避免食品微生物污染。
(4)熟食应在规定时间内放入保温箱中存放保温,避免食品变质。
(5)制作食品的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将制作中的食品携带出现场,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3.食品加工管理(1)食品加工应遵循合理的营养搭配原则,保证食品的营养成分达标。
(2)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原材料应有严格的检查记录,确保食品原材料安全卫生。
(3)食品加工应按照规定操作方法进行,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4)使用电器设备时,应保证其安全可靠,使用前应进行检查。
4.食品储存管理(1)食品储存应根据特点进行分类,区分开来放置。
(2)食品储存应放在密闭的盒子中,避免异物和细菌污染。
(3)熟食和不易保存的食品应在规定时间内放入保温箱中保温。
(4)过期的食品应及时清理,不得使用。
5.食品消费管理(1)承办单位应发布食品消费标准,公布食品价格和质量保障措施。
备餐间管理制度(4篇)

备餐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备餐间的安全、卫生和良好的管理秩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备餐间的人员。
第三条备餐间是指用于备餐和食品加工的场所,包括各类厨房、食品加工间、食品储存间等。
第四条备餐间的管理原则是安全、卫生、高效和便利。
第五条备餐间的使用人员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并积极维护备餐间的设备和环境的整洁与卫生。
第二章备餐间的设施设备第六条备餐间应配备以下设施设备:锅炉、炉灶、蒸箱、烤箱、冰箱、冰柜、水槽、消毒柜、餐具、菜刀、砧板等。
第七条备餐间的设施设备应保证正常工作,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并定期进行消毒。
第三章备餐间的使用管理第八条备餐间的使用人员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和相关规定,进行备餐和食品加工。
第九条备餐间的使用人员必须具备相关健康证明,经过培训并取得证书。
第十条备餐间的使用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定:1. 不得乱丢垃圾,食品废料和油脂应及时清理处理;2. 不得擅自开展违规食品加工活动,如变造食材、使用过期食材等;3. 不得将备餐间用于其他用途。
第十一条备餐间的使用人员应保持食品加工区域的清洁和卫生,不得带入患传染性疾病的人员进入备餐间。
第十二条备餐间的使用人员使用完设备和器具后,应及时清洁和归位,保证备餐间的整洁和卫生。
第十三条备餐间的使用人员应遵守用电安全规定,不得私拉乱接电线。
第十四条备餐间应设置应急物品箱,并定期检查和补充应急物品。
第十五条备餐间的使用人员在使用锅炉等设备时,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操作。
第四章管理监督第十六条备餐间的管理人员应组织定期检查备餐间的设施设备和环境卫生,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七条备餐间的管理人员应对备餐间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其熟悉并遵守相关规定。
第十八条食品卫生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有权对备餐间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检,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备餐间的管理人员整改。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制度的使用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等。
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幼儿园师生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备餐间食品加工、储存、分发等环节。
三、职责1. 备餐间管理员:负责备餐间的日常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2. 备餐间工作人员:负责食品加工、储存、分发等工作,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定。
3. 幼儿园领导:负责对备餐间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四、管理制度1. 备餐间卫生管理(1)备餐间要保持整洁、干净,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2)备餐间内不得存放非食品物品,如个人物品、杂物等。
(3)备餐间工作人员需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2. 食品原料管理(1)食品原料应从正规渠道采购,确保来源安全。
(2)食品原料应分类存放,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3)食品原料储存温度应符合要求,生食、熟食分开存放。
3. 食品加工管理(1)食品加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卫生规范,避免食品污染。
(2)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过期、变质、腐败的食品原料。
(3)加工完毕后,食品应尽快分发,避免长时间存放。
4. 食品储存管理(1)食品储存温度应符合要求,生食、熟食分开存放。
(2)储存食品应定期检查,发现变质、腐败等现象,立即处理。
(3)储存食品的容器应清洁、无毒,避免食品污染。
5. 食品分发管理(1)分发食品时,应确保食品温度适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2)分发食品前,操作人员应洗手消毒,佩戴口罩。
(3)分发食品时,不得将生食、熟食混合。
6. 食品留样管理(1)对集体用餐及重要接待活动供应的食品成品应留样。
(2)留样食品应存放在专用留样冰箱中,保存时间为48小时。
(3)留样食品应定期检查,确保食品质量。
五、监督检查1. 幼儿园领导应定期对备餐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备餐间管理员应每日对备餐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自查。
3. 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问题扩大。
六、奖惩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保障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备餐间管理制度

备餐间管理制度备餐间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员工的餐饮安全和保障员工健康,公司制定了备餐间管理制度。
该制度有助于规范备餐间的使用和保持整洁,有效预防食品交叉污染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一、备餐间的使用规定1.备餐间只开放给有备餐需要的员工使用,禁止其他人员进入。
2.员工进入备餐间前,应洗手并穿上厨师帽和手套,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3.不允许在备餐间内抽烟或使用任何形式的火源。
4.备餐间内不得留宿或进行任何与备餐无关的活动。
5.不得将备餐间作为储存其他物品的场所,只允许存放和处理食品相关的材料和设备。
二、备餐间的清洁要求1.备餐结束后,员工应及时清理备餐间,保持整洁卫生。
包括清洁桌面、设备、工具和地面的杂物,以及清除食品残渣。
2.备餐间每天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包括地面的拖洗、桌面的擦拭、设备的消毒等。
3.备餐间内应妥善处理垃圾,及时倒掉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垃圾桶的内部和外部。
三、备餐间的储存管理1.备餐间内的食材和调料应按照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进行排序并储存。
2.储存的食材和调料应密封保存,避免受潮、霉变或变质。
3.备餐间内不得储存易腐烂的食品或过期食品。
4.备餐间内的储存柜和冰箱应定期清理和消毒,保持整洁和卫生。
四、备餐间的食品加工操作规范1.备餐期间,员工应佩戴手套进行食品加工操作,防止手部细菌污染食物。
2.备餐前,员工应先洗手并用消毒液擦拭食品加工台面,确保食品加工环境的卫生安全。
3.备餐过程中,遵循食品加工的流程,保持食品加工工具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4.备餐完成后,将备餐间的工具和设备清洗干净,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五、备餐间的餐前检查和自查1.备餐前,负责备餐的员工应仔细检查食材和调料的质量,确保符合要求。
2.备餐间的负责人员应定期对备餐间和食品加工设备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整改措施和结果。
3.备餐间的自查记录和整改情况应保存一年以上,以备相关部门审核和查阅。
六、备餐间的督导和奖惩措施1.公司将指定专人对备餐间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备餐间的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为了加强专间备餐间的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总则1.1 专间备餐间是餐饮服务单位用于食品加工、制作、备餐的特定区域,其食品安全管理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1.2 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应实行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职责,确保食品加工、制作、备餐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1.3 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程监控的原则,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2.1 成立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2 食品安全管理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专间备餐间负责人担任。
2.3 食品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包括食品安全管理员、专间备餐间从业人员等。
2.4 食品安全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1)制定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3)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4)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和投诉举报;(5)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食品安全工作;(6)完成单位负责人交办的其他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1 食品采购和储存管理制度:(1)采购食品应选择具备资质的供应商,并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2)食品储存应分类、分架、分隔,避免交叉污染;(3)食品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确保食品新鲜;(4)食品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和湿度适宜。
3.2 食品加工和制作管理制度:(1)食品加工前应进行原料验收,确保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2)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遵循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卫生;(3)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地面无积水,墙壁无污垢;(4)食品加工用具应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5)食品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确保消费者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餐饮服务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
第三条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程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对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负责。
第二章专间(备餐间)设置与卫生要求第五条专间(备餐间)应设置在清洁、明亮、通风良好的区域内,与污染源要保持一定距离。
第六条专间(备餐间)的面积与设施应根据经营规模、供餐品种及数量合理配置,确保食品安全。
第七条专间(备餐间)内部应铺设防滑、易清洁的地面,墙面、顶面及设施设备应易于清洁消毒。
第八条专间(备餐间)应设置独立的进货通道,避免交叉污染。
第九条专间(备餐间)应配备以下设施设备:(一)食品储存柜(箱)、操作台、洗涤池、消毒池、冷藏设施等;(二)独立的空调设施,确保温度控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三)清洁剂、消毒剂、洗手液等清洁消毒用品;(四)食品容器、工具、设施及包装材料等;(五)其他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设施设备。
第十条专间(备餐间)内部应实行卫生分区管理,明确区分生食与熟食、直接入口食品与非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等。
第十一条专间(备餐间)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卫生整洁。
第三章食品采购与储存第十二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健全食品采购管理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第十三条食品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采购的食品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二)采购的食品应来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的供应商;(三)采购的食品应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得使用;(四)采购的食品应有完整的进货凭证、产品合格证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第十四条食品储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食品应按照种类、用途、批次等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二)食品应存放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确保食品安全;(三)易腐食品应尽快使用,不宜长时间存放;(四)已开封的食品应标注开封日期、使用期限等信息。
备餐间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备餐间管理制度范文备餐间是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用于员工就餐的场所,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
合理的备餐间管理制度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整洁、卫生、舒适的用餐环境,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备餐时间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卫生环境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和员工行为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制定一套完善的备餐间管理制度。
一、备餐时间管理1. 规定备餐时间:设定早餐、午餐和晚餐的备餐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保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备餐,避免因备餐时间过长导致工作时间不足。
2. 提前准备工作:备餐人员应提前准备所需的食材和调料,确保在备餐期间不会因为缺少原料或调料而影响备餐进度。
3. 合理安排任务:备餐人员根据备餐量和备餐时间,合理安排各项任务,包括食材切割、调料配制、烹饪等工作,确保备餐的高效进行。
4. 保证备餐质量:备餐人员应按照食品安全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备餐的卫生和食品质量。
二、食品安全管理1. 严格采购检验:备餐间负责人应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并对所采购的食材进行检验,确保食材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 储存合理:备餐间应设立专门的食品储存区域,食材应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和保质期存放,避免食材腐败变质。
3. 厨房环境卫生:备餐间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备餐间的卫生状况,确保备餐间的环境干净整洁。
4. 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备餐人员应按照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包括手部卫生、切割器具消毒、食品加工设备清洁等,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5. 食品留样管理:备餐间设置食品留样区域,将每日备餐产生的食品进行留样,便于随时进行检测,确保备餐食品的质量。
三、卫生环境管理1. 定期清洁消毒:备餐间负责人应制定定期清洁消毒计划,对备餐间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确保备餐间的卫生。
2. 垃圾处理规范:备餐间应设置分类垃圾桶,将食品废弃物、餐具废弃物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垃圾滋生细菌。
3. 通风保障:备餐间负责人应确保备餐间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油烟积聚。
安全管理制度之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之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员工在专间备餐间食品的安全性,防止食品中毒和职业病发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的专间备餐间。
三、责任及权限:1.公司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专间备餐间管理员负责监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负责食品安全监测和报告。
四、食品采购:2.采购的食品必须具备相应的合格证明,并且在采购前要进行检查和验收。
五、食品储存:1.专间备餐间管理员负责食品的储存,并按照食品的特性进行分类储存。
2.食品的储存要遵守相应的标准和规定,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六、食品加工:1.专间备餐间管理员负责食品的加工,并确保食品加工环境卫生。
2.食品加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加工的操作规程,保持操作规范和卫生。
七、食品烹饪:1.专间备餐间管理员负责食品的烹饪过程,确保食品的烹饪质量和卫生。
2.食品烹饪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烹饪。
八、食品分发:1.专间备餐间管理员负责食品的分发工作,并确保食品分发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食品分发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技能,熟悉食品的属性和分发程序。
九、食品检测:1.专间备餐间管理员负责食品的检测工作,并对食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抽样。
2.食品检测需要使用相应的检测设备和试剂,并记录检测结果以备查阅。
十、食品卫生:1.专间备餐间管理员负责食品卫生的管理,确保专间备餐间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2.食品卫生工作要认真落实食品卫生标准和规定,并采取相应的防虫、防鼠、防蝇等措施。
十一、食品安全培训:1.专间备餐间管理员负责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并确保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
2.员工应定期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方可参与食品的加工和分发工作。
十二、食品事故处理:1.发生食品事故时,专间备餐间管理员要立即报告上级主管,并进行事故的处理和记录。
2.停止使用有问题的食品,并进行相应的整改和处理,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备餐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备餐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备餐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备餐区的食品安全管理。
备餐区应当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备餐区食品安全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程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备餐区食品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是餐饮服务提供者。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经营,诚信自律,承担食品安全责任。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第五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设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职责,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备餐区食品安全日常管理。
第六条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制定备餐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三)组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四)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五)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六)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第三章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第七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备餐区食品安全操作规程,明确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安全要求。
第八条食品采购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供应商;(二)采购的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三)采购的食品应当有合格证明文件;(四)采购的食品应当进行进货查验记录。
第九条食品储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食品应当储存在专用库房或者专用储存设施中;(二)食品应当分类存放,生食与熟食应当分开存放;(三)食品应当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存放;(四)食品储存设施应当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第十条食品加工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食品加工工具应当专用,不得交叉使用;(二)食品加工场所应当保持清洁卫生;(三)食品加工过程中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四)食品加工完毕后应当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第十一条食品销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食品销售场所应当保持清洁卫生;(二)食品销售过程中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三)食品销售完毕后应当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四)食品销售设施应当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员工要求1. 员工须持有效《健康证》方可上岗。
2. 员工应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3. 员工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二、专间要求1. 配餐间、冷荤凉菜间、烧卤熟食切配间、裱花间、沙律间、生食水产品、集体用餐分装间、备餐间等加工操作,应做到五专”(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洗手消毒专用和冷藏专用)。
2. 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
未清洗消毒的瓜果、蔬菜、个人生活用品及杂物不得带入专间。
食品应从能够开合的食品输送窗传递。
3. 不得放置煤气灶等污染性设施,地面不得设明沟。
专间室内温度不得超过25℃。
三、操作要求1. 专间工作人员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在预进间二次更衣,穿戴洁净的衣、帽、口罩,严格执行规范操作。
2. 触摸未经清洗消毒的食品外包装袋等食用品、工用具后,必须严格洗手、消毒,或更换清洁手套后,方能接触成品,避免交叉污染。
3. 每天应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30分钟,紫外线灯应安装在工作台正上方2米内,按30w/10~15 m2设置,定期监测辐射强度,每次记录使用时间和累计时间,及时更换。
消毒时,室内应干燥、无灰尘、无水雾,门窗密闭,人必须离开,以防灼伤。
4. 专间的各种刀具、砧板、切片机械等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定位存放。
用前消毒,用后洗净。
消毒应严格按要求使用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或用含氯制剂浸泡消毒等方法。
5. 认真检查食品质量,发现提供的食品可疑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立即撤换做出相应处理。
6. 传递食品需用专用的食品工具,专用工具消毒后使用,定位存放。
7. 热食品保温:食堂中的学生餐成品应当放在保温操作台上,存放温度应在60℃以上,不得在剩余学生餐菜肴上添加新食物;生产企业外送的学生餐应当放于保温箱中,温度不应低于55℃,其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
8. 每餐(或每次)备餐前必须打开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30分钟以上,并对操作台进行消毒。
备餐间管理制度范文(4篇)

备餐间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本备餐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员工在备餐间内的用餐环境和食品安全,提高办公室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1.2 适用范围本备餐间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办公室员工,在备餐间内用餐和管理。
二、用餐时间和使用规定2.1 用餐时间(1)早餐:上午7:30-8:30(2)午餐:中午11:30-12:30(3)下午茶:下午15:00-15:30(4)晚餐:下班后18:00-19:302.2 使用规定(1)用餐前,员工应先洗手,佩戴好口罩。
(2)员工用餐完毕后,应将餐具和用餐区域保持清洁,及时清理餐桌和工作区域的残渣。
(3)大家应该保持文明用餐,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
(4)餐具不得带离备餐间,禁止将餐具带进办公区域。
三、食品管理3.1 购买和储存(1)备餐间的食品采购由专门负责人员负责,确保食品的新鲜、安全和卫生。
(2)进货时应查验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许可证,不得购买过期食品。
(3)食品储存区域应保持整洁,保质期近的食品放在前方,过期的食品应严格按照规定处理。
3.2 准备和加工(1)备餐间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持有相关食品健康证,在准备和加工食品时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2)所有食品加工时必须经过彻底洗手,并佩戴好帽子和食品加工操作衣。
(3)食品加工台面和炊具应保持清洁,用毛巾擦拭炊具前应先用清洁剂消毒。
3.3 食品分发和消费(1)食品分发时要进行编号和记录,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够公平获得食品。
(2)员工在领取食品时应使用专用餐具,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食品。
(3)食品消费完毕后,剩余的食品不能再次分发,应及时处理妥善。
四、卫生管理4.1 日常清洁(1)备餐间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清洁,包括地面、墙壁、桌椅、炊具、餐具等,确保整个备餐间的卫生条件良好。
(2)定期对备餐间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清洁消毒记录应保存至少半年。
4.2 垃圾管理(1)备餐间内设置有分类垃圾桶,员工使用后应将垃圾正确分类投放,保持备餐间的整洁和环境卫生。
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备餐间工作的员工,旨在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
2. 备餐间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本制度规定。
二、人员管理1. 所有进入备餐间的员工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2. 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3. 工作期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和必要时的手套、口罩。
三、环境卫生1. 备餐间应保持清洁,每日工作前后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 垃圾应及时清理,避免积存和滋生害虫。
3. 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潮湿,防止霉菌生长。
四、食品储存1. 食品原料应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 冷藏、冷冻食品应按照规定温度储存,并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3. 定期清理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五、食品加工1. 加工食品前应检查食品原料的新鲜度和质量。
2. 刀具、砧板等工具应根据加工食品的不同进行区分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3. 加工过程中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食品的新鲜度。
六、个人卫生1. 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工作前后以及处理不同食品之间要洗手消毒。
2. 禁止在备餐间内吸烟、吃东西或进行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七、食品留样1. 定期对加工完成的食品进行留样,以备食品安全事故调查。
2. 留样食品应妥善保存,并做好记录。
八、监督检查1. 定期对备餐间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自检。
2. 接受并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九、事故处理1. 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或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
2.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整改,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十、记录与档案1.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记录每日的清洁消毒、食品储存、加工操作、人员健康等情况。
2. 档案应至少保存两年,以备查验。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管理部门审议通过后执行。
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专间(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生产企业等在专间(备餐间)的食品安全管理。
三、职责1. 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生产企业等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专间(备餐间)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 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制定,并组织实施。
3. 专间(备餐间)负责人应负责专间(备餐间)的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四、管理制度1. 专间(备餐间)应设置在远离污染源、便于清洁和消毒的位置,且与外界有明显的隔离措施。
2. 专间(备餐间)内应设置必要的设备设施,包括操作台、冰箱、冷藏设施、消毒设施等,确保食品加工、储存和操作过程的卫生安全。
3. 专间(备餐间)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专间(备餐间)的卫生状况。
清洁和消毒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进行,并做好记录。
4. 专间(备餐间)内的食品加工操作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确保食品的加工过程卫生安全。
5. 专间(备餐间)内的食品储存应按照食品的储存要求进行,确保食品的储存条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6. 专间(备餐间)内的食品加工人员应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食品加工人员应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保持个人卫生。
7. 专间(备餐间)应设置监控设备,对专间(备餐间)的食品加工过程进行监控,确保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安全。
8. 专间(备餐间)应定期接受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五、培训与教育1. 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生产企业等应定期对专间(备餐间)内的食品加工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食品加工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2. 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操作规程、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等内容。
3. 专间(备餐间)内的食品加工人员应接受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并取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证明。
备餐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消费者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备餐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2. 规范备餐区操作流程,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3. 增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操作技能。
三、管理职责1.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备餐区食品安全负总责。
2. 备餐区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3. 各岗位从业人员负责本岗位食品安全操作。
四、备餐区设施与设备1. 备餐区应设置独立的操作间,面积应符合相关规定。
2. 备餐区应配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设施与设备,如冷藏、冷冻设备、洗涤消毒设备、通风设备等。
3. 设施与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五、操作规范1. 人员管理(1)从业人员应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并经过食品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从业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佩戴清洁的手套。
(3)从业人员应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不得在备餐区吸烟、饮酒。
2. 食材管理(1)食材采购应选择合法、合格的供应商,确保食材质量。
(2)食材验收时应检查包装、标签、生产日期等信息,不符合要求的食材不得入库。
(3)食材储存应按照分类、分区、离地、离墙的原则进行,避免交叉污染。
(4)食材加工过程中,应确保食材新鲜、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3. 备餐区管理(1)备餐区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备餐区操作台、操作工具、容器等应保持干净、整洁。
(3)备餐区应设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如备餐区、清洗消毒区、冷藏区等。
(4)备餐区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
六、监督检查1. 单位应定期对备餐区食品安全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备餐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食品安全制度落实到位。
七、奖惩1. 对认真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餐饮部备餐间管理制度

餐饮部备餐间管理制度一、为了规范餐饮部备餐间的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提高备餐效率,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二、备餐间的使用和管理1. 备餐间的使用范围:备餐间主要用于备菜、加工和制作食品、餐具等工作,必须要求工作人员按照食品安全和卫生要求操作。
2. 工作人员进入备餐间的要求:(1)备餐间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工作帽和工作服,并保持整洁。
(2)禁止患传染病、胃肠道疾病等疾病的工作人员进入备餐间。
(3)备餐间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和卫生的相关培训,持有健康证明。
3. 备餐间的操作规范:(1)备餐间内禁止吸烟、嚼食、饮酒等行为。
(2)备餐间内禁止擅自加工非餐饮部所需的食品。
(3)备餐间内禁止将个人物品带入。
4. 餐具和器皿的消毒:(1)使用过的餐具和器皿必须进行专门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
(2)清洁和消毒工作必须按照操作规范和消毒步骤进行,防止交叉感染。
5. 环境卫生的管理:(1)备餐间的地面、墙面、天花板等必须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备餐间内必须保持干燥和通风,以免滋生霉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6. 食材和原料的储存:(1)备餐间内的食材和原料必须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储存,禁止使用过期食材。
(2)备餐间内的食材和原料必须进行分类储存,防止交叉污染。
三、餐饮部备餐间的设施和设备管理1. 设备的使用和保养:(1)备餐间的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正常的使用。
(2)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禁止超负荷使用。
2. 设施和设备的安全:(1)备餐间的设施和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备餐间的设施和设备出现故障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维修。
3. 备餐间的布局和环境设计:(1)备餐间的布局必须符合卫生和操作规范的要求,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备餐间的环境设计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和卫生的要求,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餐饮部备餐间的管理和监督1. 监督管理的部门:(1)餐饮部备餐间的管理和监督由餐饮部主管负责。
备餐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标题:备餐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采购与储存1.食品采购应遵循合法、合规、优质、新鲜的原则,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
2.采购的食品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采购有毒、有害、过期、变质的食品。
3.食品储存应按照食品种类、性质、保存条件等进行分区、分类存放,确保食品的安全。
4.冷藏食品应存放于温度在0-10℃的冰箱内,冷冻食品应存放于温度在-18℃以下的冷冻冰箱内。
5.食品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食品质量,发现变质、过期等不合格食品应及时清理。
三、食品加工与处理1.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2.食品加工工具应保持干净,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3.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操作规程,防止食品污染。
4.生食和熟食应分开加工,避免交叉污染。
5.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四、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1.食品检验应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确保食品符合安全要求。
2.食品检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检验结果应真实、准确。
3.对检验不合格的食品,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4.食品质量控制应贯穿于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确保食品安全。
五、食品销售与服务1.食品销售场所应保持整洁,环境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食品销售过程中,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3.食品销售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操作时应佩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口罩等。
4.食品销售过程中,应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
六、食品安全管理与培训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食品安全职责。
2.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应对食品安全事故。
4.定期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记录与追溯1.建立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记录制度,记录应真实、完整。
备餐专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备餐专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备餐专间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备餐专间食品安全管理,包括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
第三条备餐专间食品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程监管、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备餐专间食品安全管理应做到五专”(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洗手消毒专用和冷藏专用)。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五条备餐专间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健康状况,持有效《健康证》上岗。
第六条备餐专间工作人员应接受食品安全培训,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七条备餐专间工作人员应穿戴洁净的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
第八条备餐专间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污染。
第三章食品采购与储存第九条备餐专间食品采购应来源可靠,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第十条备餐专间食品储存应分区分类,生熟分开,标识清楚。
第十一条备餐专间食品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清理变质食品。
第十二条备餐专间冷藏设备应保持正常运行,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第四章食品加工与包装第十三条备餐专间食品加工应遵循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防止食品污染。
第十四条备餐专间食品包装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保证食品不受污染。
第十五条备餐专间食品包装应标识清楚,包括食品名称、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
第五章食品运输与销售第十六条备餐专间食品运输应采取保温、保湿等措施,保证食品质量。
第十七条备餐专间食品运输车辆应清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第十八条备餐专间食品销售应分区分类,生熟分开,标识清楚。
第十九条备餐专间食品销售人员应穿戴洁净的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
第六章卫生管理第二十条备餐专间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灭菌。
第二十一条备餐专间地面应无明沟,防止食品污染。
第二十二条备餐专间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第二十三条备餐专间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食品安全管理。
备餐销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备餐销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备餐销售过程中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备餐销售的餐饮服务提供者。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2. 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检查、员工培训、应急处理等。
四、食品安全标准与要求1. 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2. 确保所有食品原料来源可追溯,符合安全标准。
3. 加工过程中应遵循良好的操作规范(GMP),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五、食品采购与储存1. 建立严格的食品原料采购制度,确保原料新鲜、无害。
2. 食品储存应分类、分架、离墙、离地存放,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六、食品加工与制作1. 加工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 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口罩和手套。
七、个人卫生与健康1. 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工作前后应洗手消毒,保持个人卫生。
八、食品销售与服务1. 销售食品应明码标价,提供食品成分和营养信息。
2. 服务人员应提供良好的服务态度,确保消费者满意度。
九、食品安全检查与监督1. 定期对食品加工、储存和销售环节进行检查。
2.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整改结果。
十、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流程和责任人。
2.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十一、员工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的培训。
2. 培训应有记录,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
十二、记录与档案管理1.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记录所有相关检查、培训和事故处理信息。
2. 档案应定期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十三、持续改进1. 定期评估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修订。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持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备餐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备餐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确保备餐区的食品安全,预防食品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餐饮服务单位的备餐区域。
三、职责1. 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负责制定和更新备餐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 备餐区工作人员负责遵守本制度,并执行相关操作规程。
四、环境卫生要求1. 备餐区应保持整洁,每日进行清洁和消毒。
2. 废弃物应及时清理,避免积存。
3. 应有有效的防虫、防鼠措施。
五、个人卫生要求1. 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工作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和必要时的手套。
3. 工作前后以及处理不同食材之间要洗手消毒。
六、食品处理规范1. 食品原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食材。
2.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处理。
3. 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应定期清洁和消毒。
七、温度控制1. 冷藏食品应保持在5℃以下,冷冻食品应保持在-18℃以下。
2. 烹饪食品应达到70℃以上以确保安全。
八、食品存放1. 食品应分类存放,避免直接接触地面。
2. 预包装食品应按照标签说明存放。
九、清洁与维护1. 定期对备餐区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清洁和维护。
2. 清洁剂和消毒剂应妥善存放,避免与食品接触。
十、培训与监督1.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
2. 餐饮服务单位应设立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执行。
十一、应急预案1.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处理和事后总结。
2.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十二、记录与文件管理1.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文件档案,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
2. 记录每日的食品安全检查情况,包括清洁、消毒和废弃物处理等。
十三、违规处理1. 对违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个人或行为,应进行纠正并记录。
2. 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应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餐饮服务单位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餐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备餐专间每餐(或每次)使用前应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并做好记录。
专间内应使用专用的设备、工具、容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保持清洁。
(二)专间内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
供应前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
(三)操作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四)分派菜肴、整理造型的用具使用前应进行消毒。
(五)用于菜肴装饰的原料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不得反复使用。
(六)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