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政治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考试题目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试题及答案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列主义独创性理论贡献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全面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教育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他们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石;同时,他们特别声明: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自《共产党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大陆爆发了一系列民族民主革命,特别是发生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近代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显端倪。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新的发展,不断运用所创立的理论指导革命运动,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理论,修改某些具体的设想和论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列宁所处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已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展,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面对这样的现实,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胜利,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的认识,果断取消了基于战争环境与过去的认识而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余粮征集制,推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经济政策”,从忽视、排斥商品生产转向有计划地利用商品货币的积极作用,并把发展商业视为“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
列宁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
兰州大学PA复试政治考试题型
兰州大学PA复试政治考试题型1、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行先改的,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是因为当时(? )[单选题] *A.我国必须要完成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历史重任B.“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正确答案)C.全国人民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D.我国必须要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2、19. 为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主要有():(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单选题] *A、(1)(2)B、(1)(2)(3)C、(1)(2)(3)(4)(正确答案)D、(2)(3)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单选题]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正确答案)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D.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4、73. 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生活绝对贫困。
*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单选题]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正确答案)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6、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单选题]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正确答案)C.科学发展观D.马克思主义7、23. 为调整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网上公布,约155万网民参加了民意调查。
这是公民通过()参与民主决策。
* [单选题]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正确答案)B、社会公示制度C、“一事一议”制度D、社会听证制度8、第四课3单选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 ?)[单选题] *A.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答案)B.正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C.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和正确思想D.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9、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是()。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单选题(含答案)【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单选题1.20实际化学的发展分为(B )个部分。
A、1B、2C、3D、42.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的工作不包括(D )A、继续探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B、两套基本单位的联系C、研究生命起源D、现象层面的分类3.本源的特征是什么(A )A、本源是最小的B、本源是最大的C、本源是最原始的D、本源是最终的4.不属于20世纪科学的特点的是(D )A、社会化B、各门科学抽象化C、一体化D、现代化5.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特点(A )A、渐进式B、突发式C、跳跃式D、断层式6.第一次科学革命是由(A )主导的。
A、牛顿、伽利略B、爱因斯坦C、阿基米德D、高斯7.东方对西方的贡献有(B )次浪潮。
A、4.0B、3.0C、2.0D、1.08.非线性相互作用就是所谓的(A )A、耦合作用B、促进作用C、协助作用D、反作用9.分析耗散结构理论的有力手段是(C )。
A、鱼刺图B、甘特图C、分岔图D、回归分析10.高技术的特性不包括(D )。
A、高投入B、高附加值C、高知识含量D、高性能11.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D )A、提供了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B、改变了个人的生存方式C、形成了以技术理想为基础的生存方式D、促成了社会进步12.古代的技术特点(B )A、无个性,无关联B、有个性,无关联C、有个性,有关联D、无个性,有关联13.古典时期留给后人的遗产不包括(A )A、集体本位B、关注自然C、理性D、基督教14.国家应通过(B )等自我调整,把现代化过程中的代价降到最低。
A、价值对规律和事实的引导B、通过政府管制C、修正在还原过程中简化的抽象,引入心理和精神因素。
D、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博弈和妥协15.耗散结构理论不包括(D )A、随机涨落B、选择C、非线性相互作用D、保持平衡态16.混沌包括(B )种形式。
A、1B、2C、3D、417.技术锁定的成面是指(B )A、准确性B、外部性C、强制性D、全面性18.近代科学革命的特点(A )A、本体论和认识论B、唯物论和认识论C、唯物论和本体论D、唯物论和唯心论19.就内生性发展社会来看,发展道路不包括(A )A、历史B、科学C、技术D、社会20.科举考试的作用不包括(D )A、提供社会层级流动的通道B、疏导社会底层的动力C、提拔上来的人属于官僚阶层,从而来制约地主阶层D、促进社会和谐21.科学包括(C )A、科学知识B、科学方法C、科学技术D、科学活动22.了解存在的基础是(A )。
兰州大学2013年秋(2012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
兰州大学2013年秋(2012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考试,120分钟)
一、单选(10小题,每题1分,1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直接来源
2.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5.实践的定义
6.认识的本质
7.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矛盾
8.社会革命的根源
9.商品的社会属性
1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二、多选(5小题,每题2分,10分)
1.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
2.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两个代表人物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
4.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5.我们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
三、简答(6小题,每题10分,6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3.试述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决定作用。
4.简述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5.简述劳动力商品的特征。
6.试述垄断与竞争之间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20分)
材料略(重个人阐述)
问题:联系材料,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参考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参考答案中国马克思与当代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导论1、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案概要:20世界人类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一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20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推动者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推动着各国经济联系和现代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
20世纪上半叶,以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利用、航天技术、生命科学,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根本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面貌,加速推进了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进程。
二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20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格局,有力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尽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
但是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在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
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世所瞩目的重大成就,以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丰硕成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三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人类进步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逐步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始自主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习题
序言1.胡锦涛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20世纪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首先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次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三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四是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最后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
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有:一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机遇和挑战;二是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三是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四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21世纪的人类社会既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许多难得的机遇,总体来讲机遇大于挑战。
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共同努力、维护和平、推动发展、实现合作,才能向着美好未来不断前进。
2.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指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但是,“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请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答: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推动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科学真理和富有感召力的学说,是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和发展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出色表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精选)华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考试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考试题(答卷需抄题,请在姓名后面加上个人编号)1、请根据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结合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谈谈如何推动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
(25分)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①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
为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不能再继续依靠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这三个要素,因为它违背科学发展观,是经济起飞初始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粗放的增长方式,依靠这种增长方式难以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②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同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和自给率低。
③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要让国内生产总值翻几番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
作为一名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推动创新型国建建设的途径有:第一,国家和企业应制定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规划,如发动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第二,制定和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如国家给予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激励政策,提高研发人员的自主创新意识;第三,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尤其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如新能源汽车等;第四,推进国际合作。
自主创新是开放式的创新,因此,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在你的专业领域,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社会责任感?为什么?(25分)答: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有:①践行科研诚信,净化科研氛围诚实向来是一种美德,它更是科技工作者探索、治学的态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的保障。
期末考试: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考题
博士生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考题1.谈谈你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理解。
2.结合当前实际,试分析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我国对外战略调整。
3.阅读下面三位科学家的话,并回答问题a.哥白尼称促使他“理解最美好和最灵巧的造物主为我们创造的世界机器”的,是因为过分复杂的托勒密体系显然“与均匀运动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上帝理应创造出一个简单和谐的宇宙,“如果把其他行星的运动与地球的轨道运动联系在一起,并按每颗行星的运转来计算,那么不仅可以对所有的行星和球体得出它们的观测现象,还可以使它们的顺序和大小以及苍穹本身全部联系在一起了,以至不能移动某一部分的任何东西而不在其他部分和整个宇宙中引起混乱”——《天体运行论》b.总之,温特尼茨和康德一起断言,科学是由思维依据某些先天原则建立起来的某种体系。
我们的科学大厦是而且应当是建筑在某些原则的基础上的,而这些原则本身却不是来自经验,对此当然要毫不怀疑地加以接受。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c.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乔布斯请结合上述三位科学家的论述及其各自科技成就,谈谈你如何理解和评价哲学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和地位?4.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挑战?5.如何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6.你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新自由主义在经济上主张完全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7.有观点认为,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国家政权得以稳定的基本认识基础和精神基础。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试进行分析。
8.浅议政治的实质。
9.浅议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10.试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11.请结合十八大报告,分析当代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思路。
兰州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标准答案)
兰州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意义?2.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所包含的理论意义。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4.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在实践的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5.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1.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
2.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就在于他们彻底抛弃了资产阶级时代的一切旧思想。
3.从“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的过程,就是自然的人化工厂,而使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主要是人类的科学认识活动。
4.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对发展中国家既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4分,共28分)1.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2.结合恩格斯晚年关于资本主义的新认识,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兰州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①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②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题答案
第一讲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第一题:邓小平在1985年的一次谈话中提出,和平问题、发展问题是现代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联系21世纪以来的世界形势,分析和平与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针对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论断,要从“和平与发展”主题提出的背景、现实影响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 邓小平同志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即新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当今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
首先,新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
同时,各国之间又充满了矛盾和激烈竞争,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其次,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动。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
尽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
总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时代的潮流。
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思想。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党才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有很多问题,但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即和平与发展问题。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首先,当代世界在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东西方还存在对抗与世界要和平的矛盾。
2022年兰州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兰州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2、“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3、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4、度是()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5、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A. 唯物主义决定论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6、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7、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文艺复兴运动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10、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1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2、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13、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A.国有垄断资本B.资产阶级国家C.私人垄断资本D.资本输出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16、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分析题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分析题答案第一篇: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分析题答案第一次上课分析与思考题:1.马克思提出,要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这一论述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请谈谈你对这个思想的理解。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
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
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
“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建立起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把人自身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束缚中、从资本主义悲惨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试题及答案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列主义独创性理论贡献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全面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教育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他们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石;同时,他们特别声明: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自《共产党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大陆爆发了一系列民族民主革命,特别是发生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近代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显端倪。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新的发展,不断运用所创立的理论指导革命运动,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理论,修改某些具体的设想和论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列宁所处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已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展,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面对这样的现实,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胜利,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的认识,果断取消了基于战争环境与过去的认识而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余粮征集制,推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经济政策”,从忽视、排斥商品生产转向有计划地利用商品货币的积极作用,并把发展商业视为“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
列宁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分析题答案
第一次上课分析与思考题:1.马克思提出,要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这一论述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请谈谈你对这个思想的理解。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
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
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
“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建立起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把人自身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束缚中、从资本主义悲惨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最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考试与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4)复习题1.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联系21世纪以来的世界形势,分析和平与发展在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局势。
随着许多国家特别是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强力推进,各国自身的问题总在不同程度上与全球问题交织在一起。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给更多的民族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风险。
主要的机遇和挑战有: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最为复杂的变化。
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重要判断。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二)当代发展面临的威胁和挑战1.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贫富的对立更为明显。
“南北问题”是当代人类发展所在解决的主要问题。
2.当代人类面临风险增多。
全球性金融危机、严重的宗教冲突、重大恐怖袭击、持续的局部战争等破坏和平发展的环境。
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阻碍各国发展。
3.人口膨胀和资源短缺。
全球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
2. 当代人类发展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产生它们的根源有哪些?(三)当代发展问题的根源及影响1.资本的扩张及片面的发展理念。
资本的本性是不断扩张,其无限占有财富的欲望,形成了以“获得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偏颇观念。
资本主义制度又进一步加剧了资本的扩张,进而驱使资本不断追求财富,把自然界当做无限掠夺和占有的对象。
这种观念与行为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恶化,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矛盾冲突。
这是资本主义占主导的历史阶段一切矛盾与问题的制度性、观念性根源。
兰州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1
兰州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在对外经济侵略中,最具新殖民主义特点的做法是()A.高价推销工业品和高科技产品B.低价收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C.实行“对外援助”D.大量对外输出“过剩资本”2.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4.()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以及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A.垄断利润B.金融寡头C.金融资本D.剩余价值5.()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A.归纳B.演绎C.分析D.综合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7.()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A.物质范畴B.精神世界C.科学技术D.意识8.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10.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所构成的资本是()A.股份资本B.金融资本C.商业资本D.虚拟资本1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的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对立统一规律12.“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亊求是D.科学发展观1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童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14.唯心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A.物质B.科技C.精神D.规律15.“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的观点B.机械论的观点C.历史循环论的观点D.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工业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D.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3.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先验论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C.唯物主义反映论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4.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前,资本主义处于()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D.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先天素质与后天教育的总和B.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总和C.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总和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兰州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5
兰州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唯心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A.物质B.科技C.精神D.规律2.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3.“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理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4.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B.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C.人的认识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D.思维能够能动地认识现实世界5.下列各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工业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6.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7.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先验论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C.唯物主义反映论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8.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A.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实现共产主义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机器9.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0.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改变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2.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否认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否认少数英雄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3.“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亊求是D.科学发展观14.()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A.归纳B.演绎C.分析D.综合1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其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规律2.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4.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5.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6.()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否定的观点7.()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州
大
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考核题目与考核要求
二0一三年十一月
2015-3-30
目
录
一、考核备选题目 二、考核相关要求
2015-3-30
一、考核备选题目
第一专题 导 论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 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 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 未来。”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 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请在方格稿纸第一页写上:姓名、学院、专业、学号;
2015-3-30
第九专题
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对于苏东剧变的原因,国内外理论界众说纷纭。结合对历史事实的分 析,谈谈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的认识。
2015-3-30
二、考核相关要求
1.请从以上九个专题所列出的相应问题中选出五个问题作答;
2.选做的每个问题不少于1000字,总计不少于5000字;
3.此次作业必须是以手写形式且用黑色签字笔或黑色钢笔写在方格稿纸 上;
第六专题
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 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 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也是这个阶级的统治思想 。”结合对资产阶 级价值观的理解,深入分析当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的实质。
2015-3-30
一、考核备选题目
第七专题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第二专题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是一个国家的首要外交目标,也被视为是实 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分析在新形势下如 何更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2015-3-30
一、考核备选题目
第三专题 当代发展问题
根据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结合中国解决 发展问题的实践,深入分析与理解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之间的关系。
第四专题
当代社会建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什么社会风险治理必须重视防患于未然,必须有着着眼于长远 的风险意识和标本兼治的切实举措?联系中国实际,讨论如何应对各 种社会风险。
2015-3-30
一、考核备选题目
第五专题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 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 复”。结合全球环境问题,谈谈自然界的“报复”效应及其深刻教训。
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实践,探讨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 型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如何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的关系。
第八专题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自1825年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在实体经济领域频繁 爆发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又不断爆发金融危机。运 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比较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实质和 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