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从体育的历史沿革和结构及整体性谈体育的概念_省略_分类_兼评_竞技不是体育_竞技

从体育的历史沿革和结构及整体性谈体育的概念_省略_分类_兼评_竞技不是体育_竞技

成果报告 Orig ina l Article s从体育的历史沿革和结构及整体性谈体育的概念与分类 兼评 竞技不是体育 、 竞技与体育分开席玉宝摘要:运用历史与现实、层次与类型以及系统的整体性对体育概念及其分类进行探讨,指出:体育是以身体练习和运动项目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促进人体全面发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以其活动主体和目的为依据可分为: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三个组成部分。

体育的方法手段、知识理论、场地器材是一体化的,竞技只是体育的一种活动形式和方法,将体育与竞技分开缺乏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体育;竞技体育;体育运动系统;概念;分类中图分类号:G80 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0000(2002)02 0022 04The Concept and C lassification of Sport from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Structure and Whole PerspectivesX I Yu bao(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N ormal U niv ersity,Wuhu,Anhui241000,China)Abstract: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sport w as probed from the history and reali ty perspectives.T 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sport i s a kind of s ocial cul tural activity w hich strengthens cons titution,improves development of human body,improves sport skill.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ubjects and purposes, sport may contai n three parts,nam ely social sports,school sports an d com petitive sports.S eparating sport from competiti on is l ack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Key Words:sports;competitive sports;sport system;concept;classifi cati on体育的概念及其分类是体育理论界长期探讨的基本问题,也是争论颇多,颇为激烈的问题。

学校体育学习题

学校体育学习题

《学校体育学》习题1、简析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2、试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3、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4、试析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苏联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之间的异同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不同影响。

5、试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1、试比较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异同。

2、结核你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看法。

3、素质教育有什么特征?你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4、终身教育思想给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哪些深刻影响?5、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媒介教育有哪些要求?第三章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和目标1、学前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分别是什么?2、现代社会学校体育主要有哪些功能?3、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需要考虑哪些因素?4、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和效果目标是什么?5、试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

第四章体育课程1、如何理解体育课程的概念?2、如何让选择和组织体育课程内容?3、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4、采访一所正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学校,简要归纳该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方面的改革情况。

5、什么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是什么?6、举例说明如何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和条件资源的开发。

第五章体育教学目标、要求与原则1、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出现在哪些新趋势,对体育教学实践产生哪些影响?2、国内外有哪几种较为典型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3、选择你所熟悉的体育教学内容,拟一份可是教学目标。

4、如何理解体育教学过程的内涵与特点?5、体育教学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如何理解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7、构建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的依据及标准是什么?8、体育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第六章体育教学方法1、如何正确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2、应该怎样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3、谈谈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及这类方法的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相当全)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相当全)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体育 2.大众体育3.竞技体育4."六艺"(西周)5."六经"二填空:(每空0.5)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年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A:50年 B:100年 C:150年 D:200年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 B书数 C:诗易 D:射御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A:秦 B:汉 C:唐 D:宋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A:唐 B;宋 C:元 D:明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A:乾隆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颜元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A:1903 B:1913 C:1923 D:1933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A:周恩来 B;毛泽东 C:恽代英 D:颜元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A:1950 B:1956 C:1957 D:1958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5 B:1956 C:1957 D:1958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A:1977 B:1978 C:1979 D:1980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A:1990 B:1991 C:1992 D:1995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 B:竞技性 C:技术性 D:基础性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

试论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试论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试论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作者:张敏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摘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内容、目的和作用、方法与手段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还就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研究结果认为,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竞技体育亦可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两者之间既有对立又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体育发展至今,需要体育的各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是可以结合的。

只有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二者和谐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各自的发展以及体育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竞技运动相互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如何合理采用竞技运动项目来提高学校体育质量一直在困扰着广大的学校体育教师,这一问题关系到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中很多专家一直在努力解决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问题,在新世纪同样要解决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问题。

一、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概述广义的体育包含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体育的这三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竞技体育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和不断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而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在我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一直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分别属不同的系统管理,即体委系统和教育系统。

体育社会学知识总结

体育社会学知识总结

体育社会学知识总结名词解释1、社区体育: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2、家庭:是社会构成中最基本的细胞,是由婚姻关系(夫妇)、血缘关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其他亲族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的最基本单位。

3、社会分层: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4、终身体育参与:指那些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以来,坚持至今,并能持续到老的人。

5、间接体育参与: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年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5、主动体育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主动地坚持体育活动。

6、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位于游戏到工作这一连续演变过程中间的一种制度体系化的竞争性身体活动。

7、非正规竞技体育:参加者为了娱乐健身而进行的游戏性的身体活动。

8、商业竞技体育:在我国亦称职业体育。

具有非正规竞技体育与组织化竞技体育的某些要素,但已被某种商业目的或企业文化目的所控制,是一种商业行业,或者是一种强权政治的延伸。

9、使用兴奋剂的概念: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的,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

10、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11、大众化:就是把只被社会上少数统治阶级所占有的、作为特权的文化,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使之成为多数人的文化的普及过程。

12、社会化:由过去的国家办体育、教育机构办体育,推演到整个社会各行各业,各种社会群众组织、社区、家庭等都开始兴办大众体育。

13、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一、三个基本形态的概念1、学校体育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都受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

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

2、大众体育大众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对应的概念。

由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者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者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上1 学校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早操和课间操;科学的信息和保健措施。

2 大众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政府机构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人民团体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体育群体和体育社团;大众体育实施的载体和形式(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形式;锻炼小组;单位组织的活动;街区组织的活动;健身俱乐部)3 竞技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三、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联系1 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之间的联系:①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的源泉,它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大众体育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需要大众体育来强化学校体育的效果,将学校体育转化为终身体育,因此,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2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①学校体育是构建竞技体育的基础,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是竞技体育人才发掘的唯一资源。

由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

由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

标题:由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摘要:大众体育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必需品;竞技体育是整个体育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国外有人把体育运动看成是“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礼仪化的战争”。

体育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舒适的生活,只是一种游戏,记住所谓的“比赛第二”,让体育回归本位,让人民群众参与到体育中来,通过体育锻炼加强国民体质,这才是体育的最高境界!关键词: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北京奥运会正文:体育自产生以来,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体育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人们为了追求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不惜倾注心血寄厚望于体育,期待着它能给自己带来健康、力量、和谐与美。

“体育”这一术语先后有多种称谓,比如“体育”或“体育运动”(Sport)、“文化·娱乐”(Culture·recreation)、“身体文化”(physical culture)等。

随着体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本质属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人类社发展中,体育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社会文化活动,其实质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缎炼三个方面的内容,体育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既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制约,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现代体育可分为三大块——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学校体育是现代体育的基础;大众体育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必需品;竞技体育是整个体育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国外有人把体育运动看成是“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礼仪化的战争”。

所以作为体育的重要部分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在体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时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Sport),源出于拉丁语cisprt,其含义原指“离开工作”而进行的游戏和娱乐活动。

第5章 《体育概论》考点

第5章 《体育概论》考点

第五章体育概论考点一、名词考点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7.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8.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9.体质:人体的质量,它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质包括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三部分。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10.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

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及全部名词解释

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及全部名词解释

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及全部名词解释第一章1、简述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答: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

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

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

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

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其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

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

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2、试分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答: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各国都重视学校体育,“新体育”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提出的。

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但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3、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

受儒家思想影响,重文轻武,科举考试文举盛而武举衰,很多体育项目难以普及和推广。

统治者不重视,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喜欢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不愿意人民拥有太多的武艺。

4、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5、二战后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1、教学内容更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军国民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军国民教育的定义: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如何看待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关系?

如何看待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关系?

如何看待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相辅相成的双翼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如同鸟类的双翼,看似独立,实则密不可分。

纵观体育发展史,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体育事业繁荣的轨迹。

教育专家应从几个角度去理解二者的关系:一、竞技体育为大众体育提供“灯塔”指引竞技体育代表着人类体能和技能的巅峰,其极致追求,不断突破人类极限,吸引着无数人关注。

观看比赛,大众可以学习到高水平的运动技术、理念和精神,为自身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向和动力。

奥运会和世界杯的盛况,释放了无数人对运动的兴趣,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大众体育为竞技体育提供人才“沃土”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源源不绝的人才支撑,而大众体育则是挖掘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

通过广泛的参与,大众体育能发掘出具有高潜力的运动苗子,为竞技体育储备后备力量。

同时,大众体育也能够为竞技体育运动员提供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支撑,使他们拥有更健康和积极的成长环境。

三、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实力竞技体育的辉煌成就能够激发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

而大众体育的群体壮大,能够为竞技体育提供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支持,促进竞技体育的更深层次发展。

例如,足球、篮球等项目的普及,为职业联赛提供了庞大的球迷群体和市场,也为国家队提供了更多优秀的球员。

四、教育的视角: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融入教育体系教育专家应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有效融入教育体系,实现“全民健身活动”和“竞技水平进阶”的双赢。

具体来说,可以:结合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健康意识,帮助和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

注重体育人才培养:加强学校体育训练和比赛,以及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建设,发掘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为国家队储备后备力量。

积极倡导体育文化:将体育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拼搏精神、勇于挑战的精神,并鼓励学生积极组织体育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和联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和联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和联系1、从定义本质上来说,学校体育是为了增强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健康素养,从而获得心理与生理益处。

大众体育则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普及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目的的。

竞技体育则更加注重体育竞赛的结果,通过竞争,在赛场促进国家或个人的升迁。

2、从受众群体来说,学校体育是以学生为主要受众群体,强调全民健身,从学生时期开始就为受众群体提供教育服务。

大众体育则是以所有体育运动人士为受众群体,旨在拓展自己的运动技能,将体育文化普及开来。

竞技体育则以选手、训练师以及教练、裁判、比赛组织者为主要受众群体,为他们提供赛场的舞台和机会,实现最大潜力。

3、从运动层次来看,学校体育主要是让学生接受体育系统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水准以较低要求为主;大众体育注重培养体育运动参与者的健身意识,以健身和参与为主;而竞技动来实现最大的决胜关键,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性,强调水准的提高。

1、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有共同的背景,都旨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和消除歧视的原则,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为健康人群提供参与机会。

2、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均依据教练和教师的培训和考核,以提升全民的能力为核心,以普及全民健身、提高大众的体育技能为主要目标,保证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共同发展。

3、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各自都有不同的性质,各方面也在不断发展,但他们之间又具有联系和相互融合,承担着相同的使命,维系着普及体育运动及文化传播的完整性和有序性,为全民健康提供重要的支撑。

[中学教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和联系

[中学教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和联系

学校体育为应付过关社会体育为了自卫打架竞技体育为了比赛挣钱以往在认识和处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二者的关系上,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把二者看成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事物,不主张学校体育引进竞技体育。

这种观点认为,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而竞技体育则是搞训练,为竞赛、夺冠军、拿奖牌,使少数竞技精英从事的运动,所以不宜把竞技体育运动引入学校体育中来。

第二种倾向是认为学校体育要尽量多地采用竞技体育运动技术,甚至认为学校体育改革要以竞技运动为导向,把学校搞成竞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

进而再把竞技体育运动导入学校体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不折不扣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身在身体能力、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使体育课变成了专项运动训练课。

其实,以上两种观点都带有偏激。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呢?首先,要正确看待竞技体育的积极作用。

竞技体育是一种记录人类创造潜能的运动文化,每项新的运动成绩、新的记录,都标着指人类在运动能力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竞技体育是一种提高社会道德水平规范的文化,竞技体育中树立的公平(俞敏洪不单单关注英语,他是上升到了教育层面。

他已经能够透过身边发生的每件事,来说出它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例如北京奥运会)、公正、民主、协作、团结、友谊(师生之情)、谦虚、诚实(邓亚萍的教练并没有因为她撒了谎,就当面批评她,而是跟她讲道理:赢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赢得对方和观众的心)等道德观念,使社会不可缺少的规范文化,对青少年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成长都具有教育意义;竞技体育是一种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它可以净化人的社会情感,提高社会的审美情趣,陶冶社会心理;竞技体育运动是一种观念文化,它所负载的价值在深层结构方面影响着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叶问);竞技体育对人的教育、对人的社会化作用、对个性的发展和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2学校体育: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3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4直观法: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

5自主学习法:指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内容、完成体育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

6发现是教学法:发现是教学法又叫问题法,它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7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教学与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合理比例。

8课外体育:指在体育课程以外进行的,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进行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9课时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是最基础的训练计划,它是根据周训练计划以及体育训练实际情况,包括学生身心状态、具体训练要求、气候等,对一次训练课所做的具体安排。

10重复训练法: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

11循环训练法;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12淘汰法: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运动员,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

它分为单淘汰和双淘汰两种形式。

13循环法: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

(完整版)体育概论复习笔记

(完整版)体育概论复习笔记

体育概论复习笔记引言:一、体育概论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欧美引进阶段发展过程苏联建立发展: 1985年曹湘军《体育概论》二、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体育概论以体育社会文化现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首先的从整体把握体育各方面和全部过程、其次从宏观层面揭示体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还必须回答体育生成。

发展和存在价值等最基本的问题。

三、体育概论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学科: 是科学研究里面体系相对独立, 理论相对完整的分支。

体育概论是一个综合学科。

它具有完整性、宏观性、综合性、高度概括性的特征。

四、体育概论的特点理论性与思想性、应用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五、《体育概论》的教学目标学习它的意义: 更新体育观念、促进学科建设、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改革的实践。

1、学习体育概论的意义:2、完善体育学科体系的需要3、完善体育交流的需要4、分析体育实践问题的需要第一章什么是体育1、体育的基本特征:2、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3、以人自身发展为目的以主客体统一为存在方式, 动机与效果统一于人本身概念: 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体育概念的历史演进一、国外古代体育的概念二、有现象, 没有体育体操三、近现代欧美国家的“体育”的概念欧洲“体育”一次出现与文艺复兴时期。

并且近代体育是随教育制度建立而发展起来的。

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1793年德国古兹穆斯《青年的体操》说体育属于身体的教育。

19世纪体育已成为一个专门输液出现在一些教育和体育专著中。

德国体操欧洲体育内容的支撑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四、中国的“体育”概念古代中国关于体育的术语养生、尚武、游息、角力。

近代同欧美一样, 是经历体操和体育的演进过程的。

二这两个是由日本传入中国的。

1923年《课程纲要草案》有体现。

有关体育概念的综合一、国外对体育的界定1、体育是促进人体健康发育的教育。

2、体育是促进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3、体育是开发人类运动潜力的活动和制度的总称二、国内对体育的界定1、狭义的体育——身体教育2、广义的体育——体育是社会文化活动体育与其他身体活动形式的关系一、体育与劳动的关系体育的发展劳动发挥了及其重要的着用1、体育与劳动的关系劳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叶改造了人的自身自然劳动是体育获取实践手段的源泉劳动是促进体育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的动机2、体育与劳动的区别二者目的不同二者作用对象不同二、有鉴于两者的作用对象不同, 两种活动的表现方式与完全不同。

小议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辩证关系

小议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辩证关系

小议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辩证关系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辩证关系。

学校体育是指学校组织的体育教育活动,其核心是以培养身体素质为目标的综合性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则是指参与各种体育赛事,以获得好成绩或胜利为目的的专业性体育运动。

两者在现代社会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的辩证关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学校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团队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体育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教育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累计性体育锻炼。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学生不仅健康、快乐,而且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在未来的人生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然而,学校体育只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基础”,它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更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体育乐趣和向往的竞技追求。

这时就需要竞技体育出现,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专业的体育运动形式,人们可以在其中以高节奏、高难度的比赛中,尝试挑战自己的极限,并且获得身体与心灵上的满足。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仅只是在锻炼身体,更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社会经验与人生感悟。

由此可见,虽然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竞技体育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延续,更是学校体育得到落实和强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竞技体育的推动下,学校体育的校园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有可能成为莘莘学子们追求的梦想,逐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竞技体育中的专业化、商业化等因素也给学校体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时,过度强调竞技体育方面的表现,会使学生产生“以赢为主”、“为胜利而战”的错误价值观念,忽略了身体素质、精神风貌的全方位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以辩证的视角看待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在学校体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在竞技体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最新学校体育学试题集(带答案)

最新学校体育学试题集(带答案)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体育2.大众体育3.竞技体育4."六艺"(西周)5."六经"二填空:(每空0.5)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年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A:50年B:100年C:150年D:200年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A:大众体育B:竞技体育C:学校体育D:终生体育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B:竞技体育C:学校体育D:终生体育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B书数C:诗易D:射御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A:秦B:汉C:唐D:宋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A:唐B;宋C:元D:明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A:乾隆B:康有为C:梁启超D:颜元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A:1903 B:1913 C:1923 D:1933 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A:周恩来B;毛泽东C:恽代英D:颜元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A:1950 B:1956 C:1957 D:1958 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5 B:1956 C:1957 D:1958 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A:1977 B:1978 C:1979 D:1980 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A:1990 B:1991 C:1992 D:1995 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B:竞技性C:技术性D:基础性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

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摘要:通过对近20年来有关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回顾,研究认为:有关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的观点中,金字塔式观点理论依据不足,不符合客观发展事实;双峰式观点忽视了学校体育各自发展的特殊性;三峰式观点,虽然明确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三者的独特性,但是并未提及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三棱锥式观点从三个侧面的分析方式,不仅表现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三者的独立性,也表达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是构成我国体育的三个部分。

锥顶是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各自奋斗目标,也是我国体育的总体目标,但混淆了三个运动系统目标的差异性。

三棱柱式观点说明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共有的属性和功能,体育本质的同源性,高度表达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在不同时期独立和依存发展的程度,是最符合我国体育国情的。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社会体育也随经济崛起和竞技体育的腾飞而得到迅猛发展,而且成效显著。

学校体育得到有史以来最迅速的发展。

本文对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关系及协调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三者关系研究的理论多样性,且具有紧迫且重大的现实意义。

1.有关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的研究内容1.1研究现状梳理通过查阅中国知网、超星数据库,搜索有关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三者关系的问题,本文梳理出70篇与三者关系研究有关的论文,其中只有5篇文章详细探讨了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王莉的《再谈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1,徐佶的《新的体育视角:休闲体育——兼论休闲体育与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社会体育的关系》2,张强、蒋宁的《三方面体育的关系及协调发展路径》3,刘仲豪、张予南、陈健的《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相融问题审思》4。

体育概论考点总结

体育概论考点总结

体育概论考点总结体育概论考点总结1.体育通过有规则的身体运动改造人的“自身自然”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体育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人的有规则的身体运动第二,体育的基本任务是对人自身的改造第三,体育的作用对象是参与者的“自身自然”第四,任何体育实践都是社会实践活动2.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一个教育过程,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是一个包含多种多目的任务的教育过程,例如身体锻炼,传授体育知识,道德品质培养等。

具有基础性、普及性、系统性的特征。

3.大众体育(群众体育)群众体育的对象是人民群众,其目的和任务或是为娱乐身心,或是为健康健美,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具有参与对象的广泛性、活动时间的业余性、活动内容的娱乐性、参与目的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的特征。

4.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指按照一定规则,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运动能力,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战胜对手,从而显示个人和团体在体育方面的实力为目的的人体运动。

具有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功利性、不确定性和娱乐性。

5.体育手段首先,体育手段具有体育方法的特点和功能,它在实际中主要变现为多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或者是身体活动的方法,其次,体育手段具有多元化的目的和目标,既可以是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也可以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等,第三,体育手段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不同的个体选择和运用的手段可能各不相同。

因此,凡是用于体育实践的内容和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都可以称为体育手段。

6.体育体制宏观:体育体制是体育运行机制的简称。

体育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体育运动过程中,影响体育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简要地说,体育体制就是体育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狭义:体育体制是国家关于体育事业的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体育体制是体育工作的组织制度,是实现体育事业目标的组织保证。

竞技与大众体育关系的哲学思考

竞技与大众体育关系的哲学思考

竞技与大众体育关系的哲学思考1北京奥运会与竞技北京奥运会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体育盛会,中国来说,奥运会具有两种象征意义:一是展示一个开放的中国;二是展示一个日益强盛与世界融为一体的中国。

这两种展示同时又包含了五千年中国文明史的文化底蕴。

刘延东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契机,可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增添新动力。

这是一种官方的观点,另一种观点来自民间,则表达了不同意见,有人甚至认为举行奥运会前,必须经过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改革,否则会有负面作用,奥运会为我们审视西方文化,反观现代的文化提供了契机,在这种文化的碰撞中我们扬弃传统文化的糟粕提供依据。

价值观的不同决定了办事的规则的不一样,即使在今天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也不例外。

西方追求的是利润与金钱,中国追求的是扬名立威:这就如同14-15世纪的东西方国家一样,郑和七下西洋,目的都是为了扬威,西欧开辟新航路,结果发现了美洲,掀起了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新篇章,几百年过去了,文化价值观还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似乎又证明这一点,逐利的一样逐利,求名的一样求名,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变换了形式与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讲,奥运会从承办到举办都是一种竞技,承办的评委是那些奥委会委员,人数有限、不透明、不公开、似乎是在遵循着一种非阳光法则。

奥运会举办的评委则是世界各国的观众。

承办的成功与举办的成功应该说都是一种竞技的胜利。

29奥运会的竞技对象是以前的已经举办的28届奥运会,因而这种竞技在内涵上就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完全超越了纯体育的范畴。

它在为运动员、观众、媒体提供服务平台的同时,也在无时不刻地展示着举办国的历史与文明、政治与与经济。

萨马兰奇在《奥林匹克》序言中说,体育运动应当有助于人文教育。

就有这方面的含意。

因此举办奥运会更多地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竞技。

北京奥运会在这几方面无疑做到了极致。

其一,它展示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的风采,特别是它的开、闭幕式、美仑美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
的关系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
之间的关系
一、三个基本形态的概念
1、学校体育
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都受该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

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符合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

2、大众体育
大众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对应的概念。

由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3、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者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者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上
1 学校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早操和课间操;科学的信息和保健措施。

2 大众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政府机构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人民团体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体育群体和体育社团;大众体育实施的载体和形式(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形式;锻炼小组;单位组织的活动;街区组织的活动;健身俱乐部)
3 竞技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三、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联系
1 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之间的联系:
①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的源泉,它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大众体育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需要大众体育来强化学校体育的效果,将学校体育转化为终身体育,因此,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2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
①学校体育是构建竞技体育的基础,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是竞技体育人才发掘的唯一资源。

另外,现代竞技体育必须有良好的场地,完善的设施,先进的研究手段等,而这些条件除了高水平运动队外,只有学校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主要基础之一。

②竞技体育是一种记录人类创造潜能的运动文化,每项新的运动成绩、新的记录,都标志着人类运动能力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竞技体育中树立的公正、公平、民主、协作、团结、友谊、谦虚、诚实等道德观
念,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规范文化,对青少年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成长都具有教育意义。

因此,竞技体育进入学校体育,对学校体育教育有着促进作用。

3 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
①大众体育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的基础之一。

一个运动项目参加活动的人数越多,越有可能更快地提高参加这个项目的广大群众的技术水平。

②竞技体育是大众体育的延伸。

大众体育可以给竞技体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后备人才资源等;竞技体育可以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示范,增强吸引力,探索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给予技术性指导和服务。

四、总结
从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三者之中,学校体育一方面,它是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石——学校体育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后二者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体育是协调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大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重要基础之一,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延伸,因此大众体育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竞技体育的基础是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没有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就失去了重要的依托,而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会推动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竞技体育也是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