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整体上考察我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

结果证实:出口对国内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进口的就业效应并不明显。

因此建议,要做大我国经济总量这个“大盘子”,充分发挥贸易在整个经济当中的重要作用;适时平衡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比例结构;立足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加大贸易投资,发挥贸易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就业效应;实证分析;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货物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355亿元发展为2011年的236402.0亿元,格局地位由第32位发展为稳居世界第2。

作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贸易)之一,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经济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失业。

在2001年我国入世之后,各项政策和开放程度逐步提高,也对以贸易发展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政策导向。

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这样对内、对外都十分有利。

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为建国以来之最,更有业内人士将2013年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要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
不能局部地依赖国内投资与消费等传统模式来缓解这一现状,而应该采取多元化途径与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和世界贸易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深化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带动就业的作用愈加明显(罗良文,2003),也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关于贸易与就业关系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亚当·斯密提出的“剩余产品出口”,其模型就体现了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也为二者之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纪30年代,马克洛普(f·machlup)在乘数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外贸乘数理论”,认为一国的出口贸易就业状况具有倍增的乘数效应。

基于欧洲共同体6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对其就业的影响,schumacher(1984)发现进出口的综合就业效应为正。

kilpatrick、naisbitt(1986)和wood(1995)也分别从平衡贸易增长、北南贸易要素需求角度研究了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

国内学者中,俞会新、薛敬孝(2002),王传荣(2005),周申、李春梅(2006),胡昭玲、刘旭(2007)结合国内实际也都从贸易的不同角度,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了其对就业的影响。

而近年来我国贸易对就业的整体影响有怎样变化?关系又如何?这也正是本文的出发点,并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
1、计量模型
由于研究对外贸易与就业关系的学者较多,建立的相关模型也各不相同。

本文则借鉴xiaolan fu和v.n.balaaubramaayam(2005),
以传统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即:
yt=akta lbt 0其中,y表示实际产出, k、l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a表示其他因素(除资本和劳动外),a、b分别代表相应的弹性系数。

假设工资和利率分别为w和r,分别等于均衡条件下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出,即ln(l/k)。

对模型(1)两边同时取对数,开放条件下再引入贸易和fdi,变换模型为:
(2)
其中,μ0t和εt分别表示时间趋势和随机误差项。

公式(3)即为需要估计的就业模型基础。

本文主要采用29个省、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论证和估计,主要是利用了面板数据可以适当控制不可观测因素对就业影响的特点,增强指标衡量的准确性。

根据面板数据分析常用的三种方法,下面在模型(2)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混合数据ols、固定影响和随机影响模型(random effect),从不同模型进行分析论证。

具体回归方程如下:
混合数据ols:
固定影响模型:
随机影响模型:
模型中,变量下标i和t分别代表不同的地区和年份,сi和μi 分别表示没有观测到的其他因素影响,сi为仅与地区相关一个常数,μi服从随机分布,εit为相应残差项。

2、数据来源
选取我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

其中以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l(单位:万人)代表就业量,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地区支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y来衡量实际产出,以各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w来衡量工资水平(单位:元),以各地区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货物出口总值ex和进口总值im来分别衡量出口量和进口量(单位:亿元),以各地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来衡量fdi(单位:亿元),并根据各年度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

所有原始数据均源于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和省、市、自治区相应年鉴。

下表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stata10.0软件,基于模型(3)-(5),对所选数据均采取自然对数形式,并进行线性化处理,所得面板回归结果如下:注:括号内为t统计量
就三个模型而言,混合模型假定各地区都是同质,不考虑地区间差异。

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虑到了这一点,二者区别在于前者假定其差异性不变,通过一系列常数来衡量,后者则假定这一差异服从某一随机分布,通过随机变量来衡量。

因此,为了进一步分析,须对三种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取舍。

首先,在混合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之间,固定效应模型下的f检验,原假设为几个固定效应都相同,拒绝则选择固定效应,反之为混合最小二乘。

从表2可以
看出,f统计量为27.54,相应的p值概率为0.0000,则接受固定效应模型。

其次,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之间,通过hausman 检验,统计量结果为23.38,相应的p值概率为0.0003,则拒绝原假设(原假设为随机),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所以,本文最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分析。

从表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五个变量中,进口总值和实际外商投资的结果虽然对就业有正相关作用,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实际产出和出口总值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平均工资对就业具有显著的反相关作用。

具体而言,实际产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人数平均增加0.6199355个百分点,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符合通常的经济学理论。

平均工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引起就业人数平均降低0.8418021个百分点,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实际产出。

对于本文考察的重点指标,出口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人数平均增加0.0552807个百分点,且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进口总值和实际外商投资对就业具有带动作用,而影响效果并不明显。

可见,大力发展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有利于缓解我国现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1、结论
从以上简要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就全国整体回归结果来看,平均工资对于就业的影响程度最大,且具有反相关作用。

实际产出的影响程度次之,对就业具有显著的
带动作用。

重点考察的指标中,出口总值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且明显高于进口总值和实际外商投资对就业的影响,但后二者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2、政策建议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依据上述所得结论,我们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做大我国经济总量这个“大盘子”,充分发挥贸易在整个经济当中的重要作用。

因为整体经济的发展,不仅直接对就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而且能够拉动对外贸易,进而间接促进就业的提升。

第二,适时平衡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比例结构,特别是贸易结构形态的比例。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降低,但相比于世界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处于高位。

如何调整对外贸易在我国整体经济中的比例情况,发展更有利于我国实际情况的进出口贸易形态,特别是对就业具有更大带动作用的形态结构尤为必要。

第三,充分发挥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加大贸易投资,特别是具有较大就业弹性的贸易形态产业投资。

当然,防范汇率和外来经济等因素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也十分必要,这也在不同程度上保障了贸易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罗良文.中国贸易深化的就业效应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学报,2003.
[2]d.sehumaeher.1984, north-south trade and shifts in
employment: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ix european communitycountries. international labor may-june123(3):333-348.1984.
[3]driver,c.kilpatrick, a.and naisbitt, b.1986, the employment effects of uk manufacturing.
trade expansion with the eec and the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european economicreview30(2):427-438.1986. [4]a.wood.1991,the factor content of north-south trade in manufactures reconsidered.wcltwirtschaftliches archly,127:719-743.1991.
[5]俞会新,薛敬孝.中国贸易自由化对工业就业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2.
[6]王传荣.经济全球化影响劳动就业的机理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5.
[7]周申,李春梅.工业贸易结构变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
[8]胡昭玲,刘旭.中国工业品贸易的就业效应——基于32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
【作者简介】
杨维英(1969-)女,山东临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经济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