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ppt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教学课件
3. 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 则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随堂练习
SUI TANG LIAN XI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
GUI NA ZONG JIE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关系

低纬:17-18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每升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
中纬:10-12千米 高100米平均下降温度

部,与人类关系最密
对 高纬:8-9千米 0.6℃)
所在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大气 密度极小,存在若干个电离层。
合作探究
HE ZUO TAN JIU
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特点?该层的厚度随纬度 如何变化?为什么?
2. 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 3. 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飞机为什么选择在平
问题2 (综合思维)“长征三号 乙”运输火箭点火发射刚离开地 面升空时,其所经历的气温变化 特点是什么?
问题3 (综合思维)发射成功的 “中星2D”卫星,在轨运行所在 的大气层有何特点?
较薄。因为西昌位于我国的川西 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火箭发射升空刚离开地面时,位 于对流层中,其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降低。
流层飞行? 4. 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精品课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 O2 空 气 CO2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78.09% 20.95% 0.003%
O3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0.00006%
水汽
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因时因地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每上升100米降低0.6℃ 面,
②对流动动显著
上冷下热,差异大,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对流强
水汽杂质多、对流运
动显著
①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 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 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③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有利高空飞行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 有重要作用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 动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 组成和 垂直分 层
大气层的基本特点见下表:
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高度分布 低纬17~ 18km 中纬10~12 km 高纬8~ 9km 对流层顶 到50~ 55km
对流层顶 到2000~ 3000千米
主要特点
原因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 线作用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 组成和 垂直分 层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 组成和 垂直分 层
拓展-----逆温现象
一、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 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 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不 变化,或实际值高于理论值,气象学上把这种现 象称为“逆温”。 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 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热力状况与气温新人教版PPT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热力状况与气温新人教版PPT课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温度、密度和__大__气____ ___运__动__状__况____。 (2)各层特点
垂直 分层
高度
图示
特点
对人类活 动影响
平流
高层 大气
层顶 到大 气上

①空气密度
小,_气__压___ 低②在_8_0_~_ __5_0_0__千米
高空,有若
影响无线 电_短__波___
杂质 少
要条件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人类 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臭氧总 量减少。
释疑解惑 大气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并 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 气的成分和含量,导致二氧化碳、氟 氯烃含量增加,臭氧总量减少,这种 变化直接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影响 人类的生存,对社会经济具有潜在的 重大威胁。
0.6℃,气温垂直递减率越大,大气 对流运动越强烈。 2.逆温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 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的现象(即下冷上热现象),这就是逆 温现象。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
递减率每100米下降的温度低于0.6℃ ,也属逆温现象。一是辐射逆温,这 是最为常见的类型,是由于地面辐射 强烈冷却而形成,常出现在晴朗无云 的夜间日出前,形成和消失过程如下 图所示:
第二单元 大气
第二单元 大气
第5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气温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组成
组成 含量
作用
干氧 洁
二者占干 洁空气体
维持_生__命__活__动__的 必需物质

积分数的
气 氮 ___9_9_%__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大气的组成结构和热力状况 人教课标版精选教学PPT课件

大气的组成结构和热力状况 人教课标版精选教学PPT课件

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包括三个过程: (1)“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强烈吸收地 面辐射而增温。
(3)“大气返大地”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 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 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 保温作用。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主要作用
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保温
成云致雨
温度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1)表现: 二氧化碳 、氟氯烃含量增加,臭氧含量减少。 (2)后果: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类的 生存环境 与社会
经济的各个方面,危害是 全球性 的。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分层依据: 温度 、密度和大气运动 状况。
2.如果从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考虑,一天中空气最新.中午
C.傍晚
D.夜晚
解析:近地面大气污染物扩散的越快,空气越清新。中午
时段近地面气温高,气温垂直递减率最大,对流运动最强
烈,近地面大气污染物扩散最快,空气也就最新鲜。
答案: B
3.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 A.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B.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C.多云的傍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D.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 解析: A、B项为大气的散射,D为大气的反射,C项是大 气的逆辐射作用,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反射、散射和吸收。 答案: C
4.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共18张PPT)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2.1练习册
谢谢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目标
运用图标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
课程标准 系。
通过阅读教材文字部分,获取大气成分的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
通过分析教材的案例及图表,理解大气成分及大气层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 切联系。
学习目标 2 通过阅读教材,明了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结合教材的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图,明了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能说出各层的特点
过阅读教材,明了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结合教材的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学习目标3 明了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能说出各层的特点
新知导览
1
大气的组成
2
大气的垂直 分层
情境导入
2012年奥地利“坠落人” 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 穿着特制的宇航服乘坐
太空舱升空,待上升距 离地表39千米处,他纵 身跃下。“坠落人”所
水汽是指水的相变形成 云、雨、雾、雪等天气 现象;同时吸收和释放 热量,影响地面和大气 温度。
杂质中的凝结核,是成 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Km 高层大气
50
平流层 对流层 12
-40℃ 0℃
温度/0℃
观察书本上第31 页的图2.5 大气层分为几层? “坠落人”是从 哪个层跳下?划 分各层 的依据是什么?
穿的宇航服外表为何是
绝缘的?密封的内层中 为什么要填充加压氧气?
非洲的长跑运动员往 往成绩优异,其中的 奥秘与“坠落人”的 特制宇航服是否有什 么共通之处?
大气=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其他气体 氧气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ppt课件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ppt课件

其能量主要是 可见光 。
⑵字母B表示 大气逆辐 ,
A
C表示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
大气上界
⑶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
对A的 削弱 作用增强,到达
C
地面 太阳辐射 的减少,所以
地面温度比晴天 低 。 ⑷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
a
B
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
气的 逆辐射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所以地面
温度比晴天时 高 。
列表归纳
大气的垂直 分层与气温 曲线
特点
成因
与人类 关系
50km 12km
气高 层 大
1、密度小气压低 2、有若干电离层
1离地面远,引力小 2太阳紫外线和宇宙 射线的作用下,使 大气电离
电离层反 射无线电 波
层平 流
层对 流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增加2、平流运动显 著3、天气晴朗,能见 度好,大气平稳
1、密度小气压低 2、有若干电离层
1离地面远,引力小 2太阳紫外线和宇宙 射线的作用下,使 大气电离
电离层反 射无线电 波
层平 流
层对 流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增加2、平流运动显 著3、天气晴朗,能见 度好,大气平稳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递减2、对流运动显 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 变
1、臭氧吸收紫外线使 大气增温2、大气温度 上部热下部冷3、水汽 和杂质少,大气稀薄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递减2、对流运动显 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 变
1、臭氧吸收紫外线使 大气增温2、大气温度 上部热下部冷3、水汽 和杂质少,大气稀薄
1、地面是对流层大气 的直接热源2、大气温 度上部冷下部热3、水 汽和杂质多
臭氧吸收紫外 线,是地球的 天然屏障:有 利于高空飞行

人教版地理必修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2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23页)
特点: •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6°C)/1000M
高度(千米)
0
对流层
-100 -50 0 50 100 温度(℃)
对流层的厚度:
随纬度变化
高纬度地区: 8—9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低纬度地区: 17—18千米
随季节变化
夏季较厚 冬季较薄
对流层
最有利于逆温发生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 日出前后的逆温层最厚,日出后地面温度升高,逆温层慢慢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
• 伦敦多雾的原因分析。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
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
对流层
•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平流层
臭氧层
特点: • 气温随高度增高。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平流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 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

特点: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2000~3000千米的高空为地球大气的上界。
较慢,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
差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
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
出现平流逆温。
•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 冷却的作用,越近地面降温越多。
暖空气 较冷空气

课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_人教版必修一PPT课件_优秀版

课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_人教版必修一PPT课件_优秀版

地理(必修 · 第一册 RJ)
自主梳理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 · 第一册 RJ)
一、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 _干__洁__空__气____ 。25千米 以 下的干 洁空气 中 ,氮 气和氧 气合占 总体 积 的 99%。__氧___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___氮__是地 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2.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 环境有着重要作用。__二__氧__化__碳_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另外,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对地面有__保__温___作用。 __臭__氧___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 · 第一册 RJ)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空过程中,在对流层气温越来越低。
(3)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 · 第一册 RJ)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 · 第一册 RJ)
〔课 标 导 航〕
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2.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及各层大气的特点。

3.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4.能够画图分析大气的热力环流,运用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3.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 很 少 , 却 在 _天__气__变__化____ 中 扮 演 重 要 角 色 。 大 气 中 的 __杂__质___ 作 为 凝 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汽主要集中在大气底层, 一般是夏季﹍大﹍于冬季;低纬﹍大﹍于高纬;海上﹍大﹍于 陆上。(大于或小于)
固体杂质也是主要分布在对流层中,
一般是陆上大﹍于﹍海上,早晨和夜晚﹍大﹍于午后,冬 季﹍大于﹍夏季。 (大于或小于)
二、垂直分层
A、依据: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 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4.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不低于
( C)
A.50米
B.75米
C.100米
D.150米
三、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太阳辐射;
2、削弱作用:吸收、反射 、散射;影 响削弱作用的因素。
3、保温作用。
1、太阳辐射 太读阳右辐图射回就答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色光吗?
1、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太阳辐射能主 要集中在哪个部分?
B、大气的垂直分布
分 层
高度
特点
气温变化
原因


大 2000-3000 气 平流层顶
50-80千米迅速 下降;80千米以 上迅速上升

流 层

50-55 对流层顶
随高度增 加而递增
臭氧吸 收紫外 线
流 有纬度和季 随高度增加 热 量 主
层 节上的时空 而递减
要来自
变化
0.6℃ /100 地面

运动
2.图9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 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
现沙尘暴的时段是(C )
A.①时段 B.②时段
C .③时段 D.④时段
(06江苏卷)图4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5是“该城
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
3.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
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B )
关系
80-500千米有 若干电离层,能 反射无线电波
水平 运动 为主
人类生存
环境的天然 屏障;利于 高空飞行
对流 天气现 运动 象复杂多 强烈 变
及危害
A、逆温现象:
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 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
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 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 6°C,这就是逆温现象 。
5.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下列说法可信
的是 ( D )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 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在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天空总是特别蓝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大于在近日点时的
D.早晨与傍晚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08天津文综)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
B、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
B.大气削弱作用影响因素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大—经过 的大气路程短—大气 削弱少
太阳高度小—经过 的大气路程长—大气削 弱多
地球
三、大气的热力作用— —保温作用
观察过程,我能总结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近地面的大气吸收, 保存了热量; (2)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补偿了地面热量的损失。
光合作用、保温效应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固体杂质
相变形成云、雨、雪、雾、霜
等天气变化;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各主要组成物质的含量,哪些是因时因
地而变的?
2、大气各组成物质含量,哪些是因时因地而变的?
干洁空气中各种气体所占比例“基本不变” ;水 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
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形成 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月球 表面白天 最高温度 为127 ºC , 晚上的最 低温度为183 ºC , 昼夜温差 高达310ºC。
地 球上温 度变化 最大的 沙漠地 区的昼 夜温差 只有 40ºC- 50ºC.
探究点: 根据所学大气热力作用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5么3云6.7地 4呈.2冻 1晴.是日、.,为、沙红区为的 朗明出青气什在漠色?什作 的亮前藏温么寒晚地?么用早的的高又白冬秋区晴?晨?黎原比天和,(朗?明为晴多为寒晴的和什天云什冬天正日么高,么)午落是?气人为为天后我温造什什空的国比么烟么呈黄太晴幕霜气蓝昏阳天能冻温色天辐低多起日,空射,到出较早为最夜防现差晚什强间御在大的多霜?
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
如光化学烟雾等。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 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读图 回答:
1.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
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D)
A.16℃ B.-6℃
C.4℃ D.-4℃
另外,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 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 现象。(锋面逆温)
实际上,大气中出现的逆温现象常常是由几种原 因共同形成的
C、逆温现象的危害:
逆温现象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
稳定,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大量烟尘、水
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 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
B、逆温现象的产生:
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 例如,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
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 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 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辐射逆温)
再如,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 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接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 产生逆温现象。(平流逆温)
2、太阳辐射 为什么属于短 波辐射?
2、削弱作用
A、削弱作用
作用
参与成分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有选择性,
吸收 水汽、二氧化 碳(对流层)
红外线
大部分可见光 可穿透
反射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 同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对 太阳辐射削弱 作用最强
散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紫色光 向四面八方散 最易被散射 射 ,有选择性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考纲要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各组成的作用)和垂 直分层(各层厚度、温度、运动等及对人类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削弱作用、保温效应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
干 成分

空 气
次要 成分
N2 O2 CO2
O3
主要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呼吸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