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
1.大黄鱼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总目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
黄鱼属
2.鱼类的体型
体轴分为三种:
头尾轴(主轴)<自鱼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背腹轴(矢轴)<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轴线>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最后一对鳃裂(圆口纲和板鳃类等);鳃盖骨后缘(硬骨鱼类)
4.奇鳍
背鳍D 臀鳍A 尾鳍C /////偶鳍胸鳍P 腹鳍V
5.鳍的组成。
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角质鳍条(软骨鱼类);鳞质鳍条(硬骨鱼类)
6.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它可分为单细胞腺及毒腺两类。
7.鳞片类型。
三种:《盾鳞、硬鳞、骨鳞》注:骨鳞分两类(圆鳞和栉鳞)
8.脊柱作用。
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作用
9.尾鳍类型
(1)原型尾<外部形态,内部结构都对称>
(2)歪型尾<外形内部都不对称>
(3)正型尾<外部上下对称,内部脊椎骨末端上翘>
10.肌肉的基本单位。
基本单位:肌肉细胞(肌肉纤维)
11.鱼类的肌肉分类
分类:平滑肌、横纹肌(骨骼肌)、心肌
附加:硬骨鱼类的轴上肌与轴下肌有呈条形暗红色的肌肉,称为红肌,内含丰富血管与脂肪。活泼游泳,大洋洄游鱼类,红肌特别发达。
12.鱼类消化管
包括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
13.鱼类的取食器官类型
取食器官:齿舌鳃耙(都在口咽腔中)
取食器官类型:
(1)捕捉型:口大,往往有利齿,鳃耙短而稀<鲈、带鱼、马鲛、真鲨等>
(2)吸盘型:无颌骨,齿为角质突起,舌上有齿<盲鳗、七鳃鳗等>
(3)吸吮型:吻呈长管状,一般无齿,无鳃耙<烟管鱼、海龙等>
(4)研磨型:口中大,齿强大,鳃耙中长,排列较稀<鹞鲼、鲷类等>
(5)食浮游生物型:口较大或中大,通常不能伸出,齿细小或无齿,鳃耙长而密<鲢、斑鰶、遮目鱼、姥鲨等>
14.胃组织的组成。
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等组成
15.鱼类的主要消化腺
肝脏、胰腺、胃腺
16.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及辅助呼吸器官
主要呼吸器官是鳃
辅助呼吸器官:皮肤、肠<泥鳅>、口咽腔黏膜、鳃上器官
17.血球组成。
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血小板)
18.鱼类的泌尿器官,起源
鱼类主要泌尿器官是肾脏,发生经过前肾和中肾两个阶段。肾脏起源于中胚层的生肾节。19.鱼类的精子形态结构
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根据形态结构分为螺旋形、栓塞形和圆形三大类。栓塞形为七鳃鳗、鲟和肺鱼类特有。真骨鱼类精子为圆形。
20.鱼类的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1.鱼类脑的构造分区,组成。
分为5个区,分别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脑壁较厚。
端脑:脑的最前端,分为嗅脑和大脑两部分
间脑:位于大脑后方的凹陷部分,由上丘脑、丘脑、下丘脑三部分组成
中脑:脑腹面的基部(被盖)及脑背部的顶盖。鱼类最高视觉中枢所在。
小脑:中脑后方单个的圆形或椭圆形体。鱼类运动主要调节中枢
22.鳔由红腺分泌气体,由鳔管吸收气体。
23.鱼类的内分泌腺及组织。
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岛、后腮腺、性腺及尾垂体等
24.圆口纲
体裸露无鳞,细长呈鳗形,骨骼完全为软骨,无偶鳍,无肩带和腰带,亦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脊索终身存在,无椎体。具有单独不成对的鼻孔。由内胚层形成的鳃处于肌肉囊中各自开口于体外。口为吸着式,舌成为舐刮器。齿为角质,起源于外胚层。包括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25.软骨鱼纲
内骨骼全为软骨,但软骨中常含有多量的钙质沉淀,无任何硬骨组织。外骨骼表现为盾鳞或棘刺或退化消失(体表光滑)。脑颅无接缝。鳍条为角质鳍条。头部每侧有5~7个鳃裂,各自开口于体外;或有4个鳃裂,外被一膜状鳃盖,其后具一总筛孔。雄性腹鳍内侧特化为交配器,称之为鳍脚。肠短,具螺旋瓣;无鳔,无大型耳石;泄殖腔或有或无。卵大,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尾为歪型尾。
两个亚纲:板鳃亚纲(鳃裂5~7个,上颌不与脑颅愈合)和全头亚纲(具膜状假鳃盖,具腹前鳍脚和额前鳍脚)。
26.硬骨鱼纲
主要特征:
(1)内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性的,膜骨的加入更促进骨骼的坚硬程度。
(2)体外被骨鳞或硬鳞,或裸露无鳞
(3)鳃裂外方覆盖以有骨片支持的鳃盖,鳃间隔退化
(4)雄性腹鳍里测有鳍脚,尾鳍多为正型尾,肩带连于头骨后方背面
(5)鳔通常存在,大多数种类肠内无螺旋瓣,心脏没有动脉圆锥
分为两个亚纲: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27.目前常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
鳞片、鳃盖骨、耳石、脊椎骨、鳍条和匙骨
28.鳍式
鳍条有硬棘和鳍条之分,用罗马数字代表鳍棘,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这种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目的方式成为鳍式。鱼类鳍的组成和各期的数目,是鱼类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举例:大黄鱼D.Ⅷ—Ⅸ,Ⅰ—31~34表示该鱼第一背鳍由8~9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1鳍棘和31~34鳍条组成
29.珠星
有些鱼类到生殖季节,雄鱼身体上的各个部位(鳃盖、鳍条、吻部、头背部等)出现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称之为珠星(追星)。是表皮细胞特别肥厚和角质化的结果。鲤科鱼类常见。
30.侧线鳞
一般真骨鱼类在体两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侧线所穿过的侧线鳞。
31.头肾
一些硬骨鱼类的肾脏前部有前肾的残余组织,成为头肾,它已不起排泄作用,变成一种淋巴髓质组织,具有制造白血球、血栓细胞与毁灭陈旧红血球的功能。
32.裸卵巢
裸卵巢(游离卵巢):卵巢裸露在外,不为腹膜形成的卵巢膜(或称卵膜)所包围。代表种:圆口类、板鳃类、全头类、肺鱼类等
33.被卵巢
被卵巢(封闭卵巢):卵巢不裸露在外,而为腹膜所形成的卵巢膜所包围。大部分真骨鱼类属之。
34.性逆转
雌雄生殖腺转变的现象称为性逆转。黄鳝从胚胎发育一直到性成熟期为雌性,成熟产卵后卵巢变为精巢
35.种群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属于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这些种群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结构上有一定的特点,特别是在产卵习性上有所差距。
36.双名法(林奈提出此命名法)
生物命名法是每一种生物的学名都有一个属名和一个总名组成,这种命名方法就叫双名法。
37.幽门盲囊
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肠的开始处有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是幽门盲囊(或称幽门垂)。
38.韦伯氏器
硬骨鱼类鲤形目第一至第三椎体的两侧有4对小骨,分别以韧带相连接,4对小骨连接内耳与鳔。
39.米勒氏器
米勒氏管:前肾管纵裂为二,其中一根在若干时间内仍与前肾保持相通,但此后失掉这种联系,该管或退化,或在某些种类担负起输送卵细胞到体外的任务,称为米勒氏管。
40.鱼类的主要特征
通常以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鱼体披鳞片;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
41.鱼类的体色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物学意义?
鱼体的颜色主要来自色素细胞,但还需要一种重要的反光体(反光体又称虹彩细胞)。鱼类体色形形色色,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鱼类体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自己、攻击对方或迷惑对方、逃避敌害的作用。对鱼类的生存具有特殊意义。
42.鱼类发光有何生物学意义?(百度得知)
诱捕食物;吸引异性;种群联系;迷惑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