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轮复习课堂达标)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轮复习课堂达标)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课堂达标):A组双基题组1.(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2.(2014·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3.统计某农田中玉米种植后植株平均高度,结果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B.90天左右玉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C.该农田中玉米长势整齐,因此该农田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D.由于种内斗争的加剧,玉米平均株高达到160 cm后不再增长4.(2014·绍兴一中高三阶段性测试)研究人员调查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根据该曲线,为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应从哪一年进行捕捞,每年最多捕捞草鱼的量是多少() A.第三年捕捞量为(K/2-0)B.第四年捕捞量为(n-K/2)C.第五年捕捞量为(m-n)D.第六年捕捞量为(K-m)B组高考题组1.(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2013·山东高考)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导学教程》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导学教程》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试验: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考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1.种群的特征【解惑】(1)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洁的累加,而是具有进展、自我调整、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

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年龄组成通过影响诞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4)性别比例只影响诞生率。

1.正误推断(1)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2022·江苏卷)(√)(2)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诞生率为10%(2021·浙江卷)(×)(3)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诞生率最高(2021·浙江卷)(×)(4)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植物生长茂密处取样(2022·海南卷)(×)(5)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6)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打算的(2022·四川卷)(√)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取样关键随机性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力量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计算公式:N=M×n/m(N为种群数量,M为标记个体数,捕获数量为n,被捕获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为m)。

3.回答年龄组成的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

(2)依据图示分析,将各年龄组成类型、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用线连起来。

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观看下图中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一、课程分析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这个专题是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在一轮复习中本专题是在复习了个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从群体水平来研究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在知识上比较基础,使学生由简入难的复习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本专题主要包含两个考点:种群的特征涉及的主要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需要理解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种群的数量变化内容比较重要,主要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形成的原因,特点,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判断,特别是J型曲线中倍数的应用,S型曲线中K值,K/2值的应用以及曲线分析。

本专题是高考常考的考点,考查的角度侧重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增长类型的曲线分析,准确记忆各特征具体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并把握种群密度调查的两种常用方法,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本专题的重点是:1.种群的特征。

2.种群数量的变化。

难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由于本专题是学生在高一学习的,与现在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对过去学习的知识大部分已经遗忘了。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通过自己看笔记和书,可以回忆起绝大多数的知识点,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就需要参与到小组中,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自己复习总结的任务。

能力基础:大部分学生具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还是欠缺自我总结知识与规律的能力,不能把零散的知识点汇总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复习了个体水平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定义在必修一就已经学习掌握了,但是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稳态的维持与个体稳态的维持有什么区别?这是本专题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三、设计思路本节的引入思路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复习本专题知识,先通过学生自己的复习回顾基础知识,尤其是一些易混的概念的比较,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种群和群落(一轮复习上课)复习进程

种群和群落(一轮复习上课)复习进程
❖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 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决定种群个体数目变动的关系图 性别比例
影响密度大小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趋势 种群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决定密度大小
出生率、死亡率 迁出率、迁入率
外界环境
6.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
年龄组成
(2)特点:随种群的不同、环境的改变有差异。
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 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 同。 (3)调查方法: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对一个自然种群来说,影响种群 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 ,如城市人口的变化。
线 现实条件下:高斯实验
检查修正:
“S”形曲线
(1)“J”型增长曲
理线想条件:
•食物(养料)
•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Nt=N0t
第二年的数量
= 第一年的数量
增长率= -1 保持不变
(2)“S”型增长曲线
环境条件有限 种群密度
增长率=0
种内斗争 捕食者
出生率 死亡率
增长率随着种群密 度的增加而按一定 的比例下降
调查 10× 20 × 40 × 80 × 90 × 100 110 120 130 140 面积 10 20 40 80 90 × × × × ×
100 110 120 130 140
物种 3
5
6
9
11 13 13 13 13 13
数量
①选取40cm × 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4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4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2、按学案和一本内容联系教材对基础知识梳理。
3、学生小组讨论重点完成《一本》P230—232;“抓重点”、“学方法”部分。
4、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指导和强调。




题组一 种群数量特征及数量变化
1.(2011·海南卷,23)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8.(2011·江苏卷,2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5.下图是对某地种植的广东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
A.总能量增加B.种群密度上升
C.环境阻力不变D.营养级能量降低
问题
质疑
自主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展示课导学案(编号:GSYLSW040)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试题(含解析)

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试题(含解析)

种群与群落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填空)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生物的______个体。

答案:1.同种 全部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_____,是种群______的数量特征。

②调查方法⎩⎨⎧ ⎩⎪⎨⎪⎧ 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常用的样方法有 和 两种 :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③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对农林害虫的__________,渔业上__________的确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________的比例。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________的比例。

(4)年龄组成。

①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5)性别比例: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答案:2.(1)①个体数 最基本 ②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③监测和预防捕捞强度(2)该种群个体总数(3)迁入或迁出个体总数(4)①年龄期②增长型越来越少3.判断正误。

(1)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多。

()(2)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3)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4)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5)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6)1000个人的村庄一年出生10个小孩,则出生率为10/(1000+10)×100%=0.9%。

()答案:(1)×(2)×(3)√(4)√(5)×(6)×解惑:(1)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而是具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答案】 D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实践应用
本考点在高考中选择题与简答题
都有所呈现,通过增长曲线数学模
型、新情景材料、表格等形式综合考 命题解读
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对生物学
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合理判断的能
力。高考很可能延续这种命题方式
示例2 (2010·浙江高考)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 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 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 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准确识记
1.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1)种群数量变化内容: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 降等。
(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有很多,主要的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模型
项目
“J”型曲线
理想状态:资源
5.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两 种。( )
6.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
二、种群增长曲线[填空] 1.模型构建的形式、步骤及意义 (1)表现形式及意义 通过________和数学方程式表现种群数量变化,属 于________模型,可以用来描述、________和________ 种群数量变化。
(2)适用范围 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和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蚜 虫、跳蝻等)的种群密度。 (3)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本数量足够大。 ③取样过程没有主观偏见。
(4)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数要点 ①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 ②样方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都要计数,即计上不计 下,计左不计右。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样方法
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五点取样法 样方等距取样法
调查程序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取平均值)
标志重捕法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确定调查对象 ↓
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1) ↓
重捕、计数捕 标获 记数 数NN20 ↓
计算种群密度NN1=NN20
比较项目
样方法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注意事项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易错点6 适合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并不是只有 植物,动物的虫卵、活动能力弱的蚯蚓、蝗虫的幼虫、跳蝻及 蚜虫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其虫卵则可用样方法 调查。
易错点7 人口(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规律与自然界其他 种群不一样,人是社会成员,必然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与迁 入、迁出多方面社会因素相关: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 迁出率造成的;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 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计划生育政策 ——控制出生 率,使增长率下降。
(5)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变化趋 势( √ )
(6)1 000个人的村庄一年出生10个小孩,则出生率为10/(1 000+10)×100%=0.99%( × )
提示 出生率为10/1 000×100%=1% (7)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 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可设计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 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的方案( × )
考点一 种群数量特征 [关键点击]
1.种群与物种、个体的关系 (1)种群与物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 单位。 ②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 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第24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最新考纲(1)列举种群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活动)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种群属于生命系统,具有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科学思维建立模型:构建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科学探究制订并实施方案: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考点一种群的特征【知识回顾1】种群的数量特征概念意义【思考】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密度,原理是怎样的?(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

【知识回顾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1)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①适用对象:②取样方法:和。

③取样关键:。

(2)标志重捕法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记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无影响,不能太过醒目、不易脱落①适用对象:。

②计算公式:(3)黑光灯诱捕法对于有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4)抽样检测法对于酵母菌等可以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种群密度。

注意: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

【阅读】(1)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的问题(2)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误差分析【知识回顾3】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跟踪训练1】25min1.下列对种群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迁入率、迁出率B.种群数量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没有死亡率才能导致其数量增长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D.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2.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3.(2013·全国卷Ⅰ,5)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4.(2016·全国卷Ⅱ,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5.(2017·全国卷Ⅲ,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6.(2018·全国卷Ⅰ,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高中生物种群一轮复习(共19张PPT)

高中生物种群一轮复习(共19张PPT)
D 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图甲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6)种群的存活曲线
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能直够接直反接映决种定群种数群量数变量化变的化特的征特是征什是么什?么?
年龄结构
预测
性比例
间接影响
出生率
决 定
种群 密度
决 定 死亡率
直接 反映
种群数量
B 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 ,年末时为 110 , 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 ,死亡个体数为 10 ,则该种群的 年出生率为 10% 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 越接近 1 ∶ 1 ,则出生率越高 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 生率会更高 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 最高
2.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
A 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3.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出生率、死亡率 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
死亡率和迁出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
主要依据是b 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种群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进化单位
绍兴市的所有人口可以看做是一个种群吗?
如果你是计生部的领导,你会关注种群的哪些方面数据呢?

种群的数量特征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种群的数量特征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1.请尝试解释:什么是功能性灭绝?
指某个或某类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减少到无法维持紧衍的状态。功能性灭绝是物种灭绝的前 兆,当一个物种停止繁殖后,最终灭绝只是时间问题。
2.结合上述资料,回顾种群的概念并思考种群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如何计数第四个样方的植株数量?该样方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正好在边界线上,应“计
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
SzLwh
SzLwh
考点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东方白鹳的“安心食堂”
为了更好的留住这群美丽的大 鸟,湿地工作人员一方面要为它们 准备充足的食物,通过投喂鱼苗, 为东方白鹳建立“安心食堂”,另 一方面要避免某种鱼种群的过度繁 殖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SzLwh
SzLwh
SzLwh
新教材新高考 高三一轮复习
第48讲 种群的数量特征
SzLwh
新教材 新高考 高三一轮复习
SzLwh
SzLwh
1.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
2.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
再除以甲地面积即可。
(×)
3.种群出生率升高,种群密度一定增大。
SzLwh
SzL 新高考 高三一轮复习
SzLwh
SzLwh
考点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考点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考点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SzLwh
情景二:为了满足东方白鹤冬、春季节的食物需求,保护区曾考虑引入植物新物种, 但是受到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南方多地生物入侵的教训,科学家在这件事上保持 非常谨慎的态度。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夯 实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培 优



考纲 引领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导 思 维 点 点













要点梳理 ·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 一、种群的特征 •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 (1)样方法:
• (1)若图1中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 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曲线 增长。( ) • (2)在×图2中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 控制种群密度。 ( ) • (3)若图1中所示√ 的生物种群出生率提高,则个 体数量的增加会大幅超过b点。 ( ) •别比例(4)可在防图止2中c点若出利现用。性( 引诱) 剂诱×杀雄虫,改变性
适用范围 取样关键 常用取样法
植物、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随机性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 (2)标志重捕法:
• 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记②个计体算数公,式捕:捉N数=量M为×nn,/m被(N捕为捉种个群体数中量被,标M记为 个体数为m)。
• 2.年龄组成
• (1)写出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 (3)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环境容 纳量,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2011·安徽 卷) ( × )
• (4)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2010·山东卷) • (√)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卢志伟
考点明示
点击考纲 高考频率 对应考点
★★★☆☆ 考点1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Ⅰ) 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实验:探究培养 液中酵母菌数量 ☆☆☆☆☆ 考点4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的变化 6年4考 考点2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数量的变化
★★★☆☆ 考点3 6年3考
不一样 增长率是指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 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即:种群增长率 =(本次总数-上次总数)/上次总数,无单位; 增长速率是指新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 值,即增长速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时间, 有单位(如个/年等)。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 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快。
2、K值和K/2值在生产上的应用
(1)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通过清扫卫生、做
粮食贮存、饲养天敌等来降低 环境容纳量 __________ (K值) (2)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 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 提高K值 ,是保护大熊猫的根 改善栖息环境,__________ 本措施。
时间
(2)乙图为 “S”型 曲线。 条件:自然界的 空间和资源 是有限的。 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 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K值:又称 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 最大数量 。 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________
问题
“增长率”和“增长速率”一样吗?
(2)出生率和死亡率 群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 个体总数 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 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 ________的比 率。
(4)年龄组成 年龄期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①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 ②类型: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复习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复习

D
C.一个公园里的草地
D.一块油菜地里的油菜
2、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A—、—C—、—H—、——I 。 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个院子里的全部葡萄 F、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G、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H、一窝蚂蚁 I、一个狼群 J、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 下,某种细菌每20分钟就通过分裂繁殖 一代。
1.填写下表:计算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 (单位为min)产生后代的数量。
时间(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分裂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细菌数量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个)
第四单元
种群和群落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种群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 物个体的总和。
例: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 它是由鱼苗、小鱼和大鱼组成的;
一块棉田中的全部棉蚜就是一个种群, 它是由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也是一个种群, 它是由不同树龄的山毛榉组成的。
成虫数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只)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C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②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0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0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0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密度(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 均匀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必修3 P 62“学科交叉”改编)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多少只?若部分标记物脱落,该鹿群的数量与实际数量相比有何变化?答案 (M ×n )÷m 只 增大走出误区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的4个关键点关键点①:样方法中样方的选择要合适a .随机取样: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甲)和等距取样法(如图乙)。

b .大小适中:乔木100 m 2、灌木16 m 2、草本1 m 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

c.数量合适:样方太少,误差偏大;样方过多,工作量增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数量。

关键点②: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关键点③:标志重捕法中标记物要合适,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关键点④:标志重捕法中两次捕捉间种群数量要稳定: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 保护环 境,增 大K值 捕捞之后 使某种群 数量维持 在K/2
生物
(2012 重庆高考)题4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 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殖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
生物
思考: 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结成了什么关系?
种群内部的生物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种群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起作 用下的活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 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 。
知识点一、种群及其特征分析
生物
1.种群是物种的进化单位 2.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
知识点一、种群及其特征分析
生物
生物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在不同的条件下 会表现不同的变化曲线。 最典型的是J型增长曲线和 S型增长曲线。
生物
种群迁入 一个新环 境后,常 常在一定 时期出现 “J”型增 长
(1)“J”型增长曲线
生物
理想条件:
•食物(养料) •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第二年的数量 = 第一年的数量
3、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知识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的变化
增长
波动 稳定 下降
生物
知识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生物
种群数量不断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综合影 响?你能将这些因素归一归类总结一下吗?
1 、从种群自身特征来考虑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种群数目变化
知识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Nt=N0t
增长率= -1 保持不变
(2)“S”型增长曲线
环境条件有限 种群密度 增长率=0 增长速率在种群密度 较小时随着种群密度 的增加而按一定的比 例上升,当种群数量 超过K/2后随种群密 度的增大而按一定比 例下降
生物
种内斗争 捕食者 出生率 死亡率
增长率
生物
J型曲线 图像
S型曲线
生物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பைடு நூலகம்
增长率
增长速率
生物
J型曲线 存在条件 增长率 增长速率 有无K值 影响因素 理想条件 稳定不变
S型曲线 自然条件 一直减小至零
先增大后减小
一直增大
无 出生率、 死亡率
有 很多因素(环 境阻力)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例、鱼类的捕捞 害虫的防治 例、蝗虫
在种群数量很小时 进行防治,不能使 种群数量到达K/2
2015高三一轮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知识点一、种群及其特征分析
1、概念及其理解:
生物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练习: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B.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C.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D.咱班全体成员是一个种群
知识点一、种群及其特征分析
知识点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1、样方法
(1)常用取样方法 (2)适用范围 (3)注意事项
生物
知识点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2、标志重捕法
生物
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 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2、标志操作中应注意事项: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寿命和行 为的伤害。 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2、种群数量特征分析: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方向
决定大小
生物
出生率 迁入率
决定大小
种群密度
影响数量变动
死亡率 迁出率
性别比例
知识点一、种群及其特征分析
生物
(2012全国新课标)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 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 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 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生物
• 2、从不同环境同一物种种群个体间 的交流来看:
迁入
增加
种群数目
减少
迁出
知识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生物
3、从种间关系和无机因素考虑 如共生,竞争,捕食,水分,食物,温度等等也会 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小结:
任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最终都要落实 到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上。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是决定种群数 量的最直接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