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
(整理)包涵体的分离纯化.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一、菌体的裂解1、怎样裂解细菌?细胞的破碎方法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
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 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变清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对超声波及热敏感的蛋白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我用的浓度一般为1mg/ml。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最全的前人经验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包涵体的洗涤?1、包涵体的洗涤问题?通常的洗涤方法一般是洗不干净的,我以前是这么做的,先把包涵体用6M盐酸胍溶解充分,过滤除去未溶解的物质,注意留样跑电泳,然后用水稀释到4M,离心把沉淀和上清分别跑电泳,如此类推可以一直稀释到合适的浓度,你可以找到一个合适去除杂质的办法,其实这就是梯度沉淀的方法,我觉得比通常的直接洗脱效果好。
?包涵体一般难溶解,所以你要注意未溶解的部分,你可以跑电泳对比,因为有时候难溶解的就是你的目标蛋白,所以每次处理都要把上清和沉淀跑电泳对比,免得把目标蛋白弄丢了。
此外刚处理完的包涵体好溶解。
冷冻后难溶解,溶解也需要长点时间,也需要大量的溶剂。
如果说是不少不溶解的不是你要的,那就不用管了。
?2、如何得到比较纯的包涵体?对于包涵体的纯化,包涵体的前处理是很重要的。
包涵体中主要含有重组蛋白,但也含有一些细菌成分,如一些外膜蛋白、质粒DNA和其它杂质。
洗涤常用1%以下的中性去垢剂,如Tween、Triton、Lubel和?NP40等加EDTA 和还原剂2-巯基苏糖醇(DTT)、β-巯基乙醇等反复多次进行,因去垢剂洗涤能力随溶液离子强度升高而加强,在洗涤包涵体时可加50?mM?NaCL。
这样提取的包涵体纯度至少可达50%以上,而且可保持元结构。
也可用低浓度的盐酸胍或尿素/中性去垢剂/EDTA/还原剂等洗去包涵体表面吸附的大部分不溶性杂蛋白。
洗涤液pH以与工程菌生理条件相近为宜,使用的还原剂为0.1-5mM。
EDTA为0.1-0.3?mM。
去垢剂如Triton?X-100、脱氧胆酸盐和低浓度的变性剂如尿素充分洗涤去除杂质,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T(37?KDa)在4-8mol/L尿素中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过程中可导致重组蛋白质的降解。
?对于尿素和盐酸胍的选择: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
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尿素8-10M,盐酸胍6-8M。
蛋白纯化蛋白复性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一、菌体的裂解细胞的破碎方法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
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变清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对超声波及热敏感的蛋白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我用的浓度一般为1mg/ml。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和复性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和复性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和复性1.菌体的收集和破碎用50 ml离心管分别收集诱导表达后的培养物,8000 rpm 4℃离心10 min。
沉淀用适量的超声破菌缓冲液重悬。
【备注】超声破菌缓冲液(20 mmol/L Tris-HCl pH8.0、0.5 mol/L NaCl、1 mmol/L EDTA、1 mg/mL溶菌酶)重悬后的菌液于冰浴中进行超声波破碎,其条件为:功率为300W,占空比50%,每个循环30 s,总时间20 min。
破碎后的匀浆,4℃、 12000 rpm离心15 min。
分别取上清液和沉淀进行12% SDS-PAGE分析,确定目的蛋白是否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
2.包涵体的处理洗涤:沉淀用适量的包涵体洗涤缓冲液重悬后,搅拌洗涤20~30 min,于4℃,12000 rpm离心15 min,弃去上清液。
重复一次。
再用适量的50 mmol/L Tris pH8.0溶液洗涤一遍(以去除残留的EDTA),于4℃ 12000 rpm离心15 min,弃去上清液。
【备注】包涵体洗涤缓冲液(20 mmol/L Tris-HCl pH 8.0,0.5 mol/L NaCl,2 mol/L尿素,2% Triton)2%Triton X-100溶液:量取2mlTriton 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液,加M缓冲液98ml即可。
溶解:沉淀用适量的包涵体溶解缓冲液重悬,室温搅拌5-6小时或过夜。
12000 rpm 4℃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
【备注】包涵体溶解缓冲液(20 mmol/L Tris-HCl pH 8.0,0.5 mol/L NaCl,8 mol/L尿素,0.2 mmol/L DTT或100 mmol/L β-巯基乙醇,2%Triton)3.目的蛋白的纯化亲和层析基于目的蛋白与固相化的配基特异结合而滞留,其他杂蛋白会流过柱子。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最常用的亲和层析纯化标签之一,带有此标签的重组蛋白可用交联谷胱甘肽的层析介质纯化,但本方法有以下缺点:首先,蛋白上的GST必须能合适的折叠,形成与谷胱甘肽结合的空间结构才能用此方法纯化;其次,GST标签多达220个氨基酸,如此大的标签可能会影响表达蛋白的可溶性,使形成包涵体,这会破坏蛋白的天然结构,难于进行结构分析,有时即便纯化后再酶切去除GST标签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蛋白纯化蛋白复性
蛋白纯化蛋白复性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一、菌体的裂解细胞的破碎方法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
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变清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对超声波及热敏感的蛋白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我用的浓度一般为1mg/ml。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整理)包涵体变性、复性及纯化
一、菌体的裂解1、怎样裂解细菌?细胞的破碎方法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
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 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变清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对超声波及热敏感的蛋白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我用的浓度一般为1mg/ml。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这是标准配方:裂解液:50mM Tris-HCl(pH8.5~9.0),2mM EDTA,100mM NaCl,0.5%Triton X-100,1mg/ml溶菌酶。
包涵体纯化全过程
一、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
一、菌体的裂解1、怎样裂解细菌?细胞的破碎方法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
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3。
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变清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对超声波及热敏感的蛋白和核酸应慎用。
4。
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我用的浓度一般为1mg/ml。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这是标准配方:裂解液:50mM Tris—HCl(pH8。
包涵体纯化全过程
一、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
一、菌体的裂解1、怎样裂解细菌?细胞的破碎方法1。
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 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变清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对超声波及热敏感的蛋白和核酸应慎用.4。
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我用的浓度一般为1mg/ml。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这是标准配方:裂解液:50mM Tris—HCl(pH8.5~9.0), 2mM EDTA, 100mM NaCl, 0.5% Triton X-100, 1mg/ml 溶菌酶。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情况总结
板块一、大肠杆菌(这里讨论的大肠杆菌为非分泌到培养基中的重组蛋白,是否有重组蛋白分泌到培养基中的工程菌我没有见过。
)一、关于菌体的量大肠杆菌表达的基因工程蛋白是纯化人员最方便获得的原料,对纯化工艺开发来说几乎没有原料方面的限制。
常看到有战友用个几毫升的菌液去做纯化,对此我十分不解,同样要做,为什么不多做点呢?很少的菌体会给纯化带来一些难以估计的问题,工艺的重复性和放大往往出现问题。
因此,要做个好工艺就多发酵表达一些菌体吧。
我做纯化时,初始工艺摸索用的菌体量一般为10g左右。
二、关于是否包涵体表达包涵体的定义我就不讲了。
我要讲的是,一个基因工程蛋白是否是包涵体表达的说法本身就不完全准确。
至于包涵体在电镜下的晶体颗粒表现等等对我们纯化来说毫无意义,我相信做纯化工艺的人没有谁去看这个电镜,也不关心。
我们判断的依据只是SDS-PAGE,目的蛋白在破菌沉淀中,我们就认为是包涵体表达,但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
看着没问题,实际上是有毛病的。
关键在于你用的是什么破菌缓冲液!有些蛋白在用缓冲液A破菌时是在破菌沉淀中,而用缓冲液B破菌时却在破菌上清中。
缓冲液A和B的差别可能只是pH上相差1-2个单位。
那么它是包涵体表达还是可溶上清表达呢?说这个问题主要在于有些战友往往非常在意他的目标蛋白是否包涵体表达。
甚至还有包涵体表达就用专门的包涵体蛋白纯化方法等等。
我们应该关心的是目标蛋白在什么缓冲体系下是可溶的,在什么缓冲体系下是不溶的!不要让包涵体这个概念给你误导。
三、关于表达量我们常常在发表的文章上看到,我这个工程菌的目标蛋白的表达量达到菌体总蛋白的30%、50%等等。
我要说都是文章的作者在忽悠。
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定量的,用的最多的大概就是SDS-PAGE的扫描分析吧。
且不说一个SDS-PAGE不能表现出所有的菌体蛋白,电泳的染色方法、染色脱色强度、照片的曝光强度、扫描分析时的条带选择等等无不对这个百分比影响巨大。
在公司的QC部门做的对此应该最有体验,20%的条带要它变成30%又有何难?我的观点是对待表达量的描述不可定量,只能定性。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最全的前人经验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包涵体的洗涤1、包涵体的洗涤问题通常的洗涤方法一般是洗不干净的,我以前是这么做的,先把包涵体用6M盐酸胍溶解充分,过滤除去未溶解的物质,注意留样跑电泳,然后用水稀释到4M,离心把沉淀和上清分别跑电泳,如此类推可以一直稀释到合适的浓度,你可以找到一个合适去除杂质的办法,其实这就是梯度沉淀的方法,我觉得比通常的直接洗脱效果好。
包涵体一般难溶解,所以你要注意未溶解的部分,你可以跑电泳对比,因为有时候难溶解的就是你的目标蛋白,所以每次处理都要把上清和沉淀跑电泳对比,免得把目标蛋白弄丢了。
此外刚处理完的包涵体好溶解。
冷冻后难溶解,溶解也需要长点时间,也需要大量的溶剂。
如果说是不少不溶解的不是你要的,那就不用管了。
2、如何得到比较纯的包涵体对于包涵体的纯化,包涵体的前处理是很重要的。
包涵体中主要含有重组蛋白,但也含有一些细菌成分,如一些外膜蛋白、质粒DNA和其它杂质。
洗涤常用1%以下的中性去垢剂,如Tween、Triton、Lubel和NP40等加EDTA 和还原剂2-巯基苏糖醇(DTT)、β-巯基乙醇等反复多次进行,因去垢剂洗涤能力随溶液离子强度升高而加强,在洗涤包涵体时可加50 mM NaCL。
这样提取的包涵体纯度至少可达50%以上,而且可保持元结构。
也可用低浓度的盐酸胍或尿素/中性去垢剂/EDTA/还原剂等洗去包涵体表面吸附的大部分不溶性杂蛋白。
洗涤液pH以与工程菌生理条件相近为宜,使用的还原剂为0.1-5mM。
EDTA为0.1-0.3 mM。
去垢剂如Triton X-100、脱氧胆酸盐和低浓度的变性剂如尿素充分洗涤去除杂质,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 T(37 KDa)在4-8mol/L尿素中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过程中可导致重组蛋白质的降解。
对于尿素和盐酸胍的选择: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
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尿素8-10M,盐酸胍6-8M。
包涵体变性、复性及纯化
一、菌体的裂解1、怎样裂解细菌?细胞的破碎方法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
此法适用于动物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 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变清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对超声波及热敏感的蛋白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我用的浓度一般为1mg/ml。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这是标准配方:裂解液:50mM Tris-HCl(pH8.5~9.0),2mM EDTA,100mM NaCl,0.5%Triton X-100,1mg/ml溶菌酶。
(溶菌酶在这个pH围比较好发挥作用)但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你裂解细菌是为了提取蛋白的话,而且蛋白的分子量又小于20kd的话,尽量减少溶菌酶的用量,会引入溶菌酶这种杂蛋白.一般配60ml裂解液用药匙匙柄盛一点就够.判断裂解好坏的标准是,溶液很粘.protocol是10ml-50ml缓冲液(菌体洗涤液,裂解液等)/1g湿菌体.如果只做一个鉴定,我觉得100-200ml菌就够了.但凡超声,我都用60ml裂解液,因为我们的超声仪(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录象里的那种)很适合用100ml小烧杯,装60ml裂解液,这样能让超声头离液面不高不低,不会冒泡泡,也不会洒出来.菌多我就延长超声时间.沉淀,也就是包涵体沉淀了,如果要上柱纯化,一定要先用4M尿素洗涤一下再用8M尿素溶解.如果不上柱,只是跑跑电泳,可以直接用8M尿素溶解以后,离心取上清,加入适量体积的loading buffer.loading buffer对于包涵体的溶解能力是较弱的."取200微升菌液,离心后直接加上样buffer,100度3分钟后上样,然后SDSPAGE.这个方法到底能不能溶解细菌中的包涵体?"而楼主的问题,虽然loading buffer对于包涵体的溶解能力是较弱的,但是我觉得你的做法只是在鉴定有无表达,用loading buffer是没有问题的.2、表达重组蛋白时,细菌裂解方法都有哪些?在表达重组蛋白时,诱导以后跑SDS-PAGE发现表达都很好,但是在裂解细胞时遇到问题。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
板块一、大肠杆菌(这里讨论的大肠杆菌为非分泌到培养基中的重组蛋白,是否有重组蛋白分泌到培养基中的工程菌我没有见过。
)一、关于菌体的量大肠杆菌表达的基因工程蛋白是纯化人员最方便获得的原料,对纯化工艺开发来说几乎没有原料方面的限制.常看到有战友用个几毫升的菌液去做纯化,对此我十分不解,同样要做,为什么不多做点呢?很少的菌体会给纯化带来一些难以估计的问题,工艺的重复性和放大往往出现问题。
因此,要做个好工艺就多发酵表达一些菌体吧.我做纯化时,初始工艺摸索用的菌体量一般为10g左右.二、关于是否包涵体表达包涵体的定义我就不讲了。
我要讲的是,一个基因工程蛋白是否是包涵体表达的说法本身就不完全准确。
至于包涵体在电镜下的晶体颗粒表现等等对我们纯化来说毫无意义,我相信做纯化工艺的人没有谁去看这个电镜,也不关心.我们判断的依据只是SDS—PAGE,目的蛋白在破菌沉淀中,我们就认为是包涵体表达,但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
看着没问题,实际上是有毛病的。
关键在于你用的是什么破菌缓冲液!有些蛋白在用缓冲液A破菌时是在破菌沉淀中,而用缓冲液B破菌时却在破菌上清中。
缓冲液A和B的差别可能只是pH上相差1-2个单位。
那么它是包涵体表达还是可溶上清表达呢?说这个问题主要在于有些战友往往非常在意他的目标蛋白是否包涵体表达。
甚至还有包涵体表达就用专门的包涵体蛋白纯化方法等等.我们应该关心的是目标蛋白在什么缓冲体系下是可溶的,在什么缓冲体系下是不溶的!不要让包涵体这个概念给你误导。
三、关于表达量我们常常在发表的文章上看到,我这个工程菌的目标蛋白的表达量达到菌体总蛋白的30%、50%等等。
我要说都是文章的作者在忽悠.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定量的,用的最多的大概就是SDS-PAGE的扫描分析吧。
且不说一个SDS-PAGE不能表现出所有的菌体蛋白,电泳的染色方法、染色脱色强度、照片的曝光强度、扫描分析时的条带选择等等无不对这个百分比影响巨大。
在公司的QC部门做的对此应该最有体验,20%的条带要它变成30%又有何难?我的观点是对待表达量的描述不可定量,只能定性。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全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包涵体的洗涤1、包涵体的洗涤问题通常的洗涤方法一般是洗不干净的,我以前是这么做的,先把包涵体用6M盐酸胍溶解充分,过滤除去未溶解的物质,注意留样跑电泳,然后用水稀释到4M,离心把沉淀和上清分别跑电泳,如此类推可以一直稀释到合适的浓度,你可以找到一个合适去除杂质的办法,其实这就是梯度沉淀的方法,我觉得比通常的直接洗脱效果好。
包涵体一般难溶解,所以你要注意未溶解的部分,你可以跑电泳对比,因为有时候难溶解的就是你的目标蛋白,所以每次处理都要把上清和沉淀跑电泳对比,免得把目标蛋白弄丢了。
此外刚处理完的包涵体好溶解。
冷冻后难溶解,溶解也需要长点时间,也需要大量的溶剂。
如果说是不少不溶解的不是你要的,那就不用管了。
2、如何得到比较纯的包涵体对于包涵体的纯化,包涵体的前处理是很重要的。
包涵体中主要含有重组蛋白,但也含有一些细菌成分,如一些外膜蛋白、质粒DNA和其它杂质。
洗涤常用1%以下的中性去垢剂,如Tween、Triton、Lubel和NP40等加EDTA 和还原剂2-巯基苏糖醇(DTT)、β-巯基乙醇等反复多次进行,因去垢剂洗涤能力随溶液离子强度升高而加强,在洗涤包涵体时可加50mM NaCL。
这样提取的包涵体纯度至少可达50%以上,而且可保持元结构。
也可用低浓度的盐酸胍或尿素/中性去垢剂/EDTA/还原剂等洗去包涵体表面吸附的大部分不溶性杂蛋白。
洗涤液pH以与工程菌生理条件相近为宜,使用的还原剂为0.1-5mM。
EDTA为0.1-0.3mM。
去垢剂如Triton X-100、脱氧胆酸盐和低浓度的变性剂如尿素充分洗涤去除杂质,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 T(37KDa)在4-8mol/L尿素中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过程中可导致重组蛋白质的降解。
对于尿素和盐酸胍的选择: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
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尿素8-10M,盐酸胍6-8M。
包涵体变性、复性及纯化
一、菌体的裂解1、怎样裂解细菌?细胞的破碎方法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
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 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变清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对超声波及热敏感的蛋白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我用的浓度一般为1mg/ml。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这是标准配方:裂解液:50mM Tris-HCl(pH8.5~9.0), 2mM EDTA, 100mM NaCl, 0.5% Triton X-100, 1mg /ml溶菌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一、大肠杆菌(这里讨论的大肠杆菌为非分泌到培养基中的重组蛋白,是否有重组蛋白分泌到培养基中的工程菌我没有见过。
)一、关于菌体的量大肠杆菌表达的基因工程蛋白是纯化人员最方便获得的原料,对纯化工艺开发来说几乎没有原料方面的限制。
常看到有战友用个几毫升的菌液去做纯化,对此我十分不解,同样要做,为什么不多做点呢?很少的菌体会给纯化带来一些难以估计的问题,工艺的重复性和放大往往出现问题。
因此,要做个好工艺就多发酵表达一些菌体吧。
我做纯化时,初始工艺摸索用的菌体量一般为10g左右。
二、关于是否包涵体表达包涵体的定义我就不讲了。
我要讲的是,一个基因工程蛋白是否是包涵体表达的说法本身就不完全准确。
至于包涵体在电镜下的晶体颗粒表现等等对我们纯化来说毫无意义,我相信做纯化工艺的人没有谁去看这个电镜,也不关心。
我们判断的依据只是SDS-PAGE,目的蛋白在破菌沉淀中,我们就认为是包涵体表达,但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
看着没问题,实际上是有毛病的。
关键在于你用的是什么破菌缓冲液!有些蛋白在用缓冲液A破菌时是在破菌沉淀中,而用缓冲液B破菌时却在破菌上清中。
缓冲液A和B的差别可能只是pH上相差1-2个单位。
那么它是包涵体表达还是可溶上清表达呢?说这个问题主要在于有些战友往往非常在意他的目标蛋白是否包涵体表达。
甚至还有包涵体表达就用专门的包涵体蛋白纯化方法等等。
我们应该关心的是目标蛋白在什么缓冲体系下是可溶的,在什么缓冲体系下是不溶的!不要让包涵体这个概念给你误导。
三、关于表达量我们常常在发表的文章上看到,我这个工程菌的目标蛋白的表达量达到菌体总蛋白的30%、50%等等。
我要说都是文章的作者在忽悠。
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定量的,用的最多的大概就是SDS-PAGE的扫描分析吧。
且不说一个SDS-PAGE不能表现出所有的菌体蛋白,电泳的染色方法、染色脱色强度、照片的曝光强度、扫描分析时的条带选择等等无不对这个百分比影响巨大。
在公司的QC部门做的对此应该最有体验,20%的条带要它变成30%又有何难?我的观点是对待表达量的描述不可定量,只能定性。
如用:很低、较低、中等、较高、很高等来描述。
有一个指标与表达量密切相关,那就是单位体积的菌体量。
两者的乘积才是单位体积发酵液的目标蛋白产率。
与表达量相关的指标还有纯化倍数、纯化收率等,这些指标我们也常常在发表的文章中看到。
同样,我也认为都是不准确的。
除非你用的是活性测定的方法,用蛋白活性收率来表征。
纯化工艺的难易有时候也与表达量相关,表达量高时往往纯化也方便的多。
所以,尽量提高你的目标蛋白表达量不只是基因工程上游和产量的问题,还是纯化工艺开发的问题。
四、菌体破碎(1)破菌前处理诱导表达的菌体在发酵离心后,最好先用PBS缓冲液或其它缓冲液立即洗涤一次。
菌体洗涤可以去除一些培养基中的杂质,及代谢产物,减少对后续纯化的影响。
如果菌体已经冻存过,冻融的菌体可能有部分破碎,就不要洗涤菌体了。
小量菌体的悬浮可以用5ml的枪头吹打,再磁力搅拌。
大量菌体的悬浮可以用分散乳化机。
破菌缓冲液的用量一般为1∶10—1∶20,即1g湿菌体用10—20ml的破菌缓冲液。
(2)破菌缓冲液的选择选择何种破菌缓冲液,应该与后续的纯化方法密切相关,不能一刀切。
而且,破菌缓冲液还与是否可溶表达相关。
对于可溶表达的重组蛋白,一般就选用第一步层析纯化的平衡缓冲液为破菌缓冲液。
对于不可溶表达的重组蛋白,最简单的就是选用PBS为破菌缓冲液。
在选用破菌缓冲液时,有个小小的trick,加EDTA。
有个别重组蛋白很脆弱,在超声破菌时就有大量的降解。
注意,不是表达降解,而是超声过程中降解。
特别是用pET32表达的his-tag融合蛋白容易降解,我运气好,遇到过2次这种超声降解。
第一次碰到时,害得我好苦。
反复找原因,是诱导表达温度?是超声温度过高?超声功率?外源蛋白酶污染?……最后用EDTA解决了。
在破菌缓冲液中加0.5mM的EDTA就不会降解了。
推测原因,可能是大肠杆菌自身有那么一种蛋白酶,破菌释放后就正好会攻击我的宝贝蛋白。
而这种蛋白酶是金属蛋白酶,加EDTA后把它的枪栓(金属离子)给卸了,我的蛋白小命也就保全了,哈哈。
第二次在SDS-PAGE上看到降解时,心里就不慌了。
可能有战友会问,his-tag的蛋白加了EDTA后还怎么过Ni柱啊,恭喜你,问对了。
我的解决方案是先过离子交换柱。
EDTA带负电荷,用Q/DEAE吸附EDTA,或用SP柱吸附目标蛋白后,再透析一下,过Ni柱纯化。
爱探险的dora 跳着舞,成功啦,you did it!。
(3)破菌方法大肠杆菌的破碎方法常用的大概有:反复冻融加溶菌酶法、超声法和压力匀浆法。
一般来说处理菌体的量也是这个顺序。
冻融方法我不喜欢,处理量太少且费时,要买溶菌酶,还是个外源蛋白。
我喜欢强力型的超声和压力匀浆。
超声法是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破碎菌体的首选,选择好相应的超声探头,一次处理菌体量为0.1g-100g。
压力匀浆为中到大规模破菌的首选,处理量大、快,破菌效果好,但发热量大,对温度非常敏感的蛋白慎用。
超声破菌:以10g湿菌体为例,加入破菌缓冲液100ml,玻璃烧杯中磁力搅拌悬浮充分。
冰水浴超声。
设置超声时间4s,间隙时间4s,超声功率400-600W,超声次数100-200次。
压力匀浆:以200g湿菌体为例,加入4℃预冷的破菌缓冲液3000ml,用分散乳化机充分混匀。
匀浆压力800bar左右,压力匀浆发热非常大,流出液要冰水浴加磁力搅拌。
一次匀浆完毕后,让菌液充分冷却后再进行二次匀浆。
匀浆完毕的菌液如果粘度比较大,可用超声破碎仪超声40次,打碎核酸减小粘度,以方便离心和纯化。
(4)破菌后离心高速冷冻离心机离心,50ml的小管18000rpm,20min,4℃;500ml的瓶用10000rpm,30min,4℃。
50ml小管的离心效果比500ml的瓶好,如果你的溶液量在300ml以下,还是勤快点,多装几根50ml的小管吧。
(5)过滤对上清可溶表达的蛋白在收集破菌离心上清后,必须过滤后才能上柱纯化。
在园子里常看到有战友说我的柱流速很慢,层析柱压缩等很厉害,柱头有杂质堵了等等,这多数是因为没有进行过滤操作。
过滤一般采用真空负压抽滤,可以选择0.8um的膜或双层滤纸过滤。
多数层析的要求都是过柱溶液需经过0.45um的膜过滤,但实际上对破菌后的上清液或包涵体的溶解上清样,0.45um膜太难过滤了,mission impossible,无法完成操作。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是采用双层滤纸或0.8um的膜过滤。
在此推荐我用的一套设备组合:millipore wp6122050型台式真空压力两用泵和Sartorius 16201不锈钢过滤器,非广告,好用哦。
五、包涵体处理前面说过对纯化来说,我不赞成包涵体的提法,但为了表述方便还是不妨借用一下,谁…谁在拍砖头啊。
(1)包涵体洗涤我的蛋白是包涵体表达,用什么来洗涤啊?此类问题战友常问。
其实还真不好回答。
用什么溶液来洗涤包涵体也是与后续纯化方法相关的。
例如,后面接离子交换层析,洗涤液不能加盐;后面接Ni柱,洗涤液不能加EDTA等等。
罗列了一些可用的洗涤液成分如下,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增减。
pH6.0-pH9.0:高pH使得包涵体倾向于溶解,杂蛋白也去除的好些,但高pH 有可能使目的蛋白降解。
10-50mM PB,10-50mM Tris:维持缓冲环境,后接离子交换时选低一点的浓度。
0-0.5N NaCl:盐洗涤有助于核酸的去除,多年前有位做干扰素的可爱老太太教我,盐洗涤后包涵体的OD280/260的比值(溶解后)会升高很多,也就是核酸去除很多,有利于后续纯化。
0.5-5mM DTT:提供还原环境,打开蛋白中的二硫键,使得包涵体倾向于溶解,有利于杂蛋白的去除。
但浓度太高了使得包涵体真的溶解就不是洗涤了。
后续用Ni-IDA柱不可以加,用Ni-NTA柱少加。
0-1%beta-ME:同DTT,还原能力稍弱。
气味那个香啊……0-2N Urea:变性剂,有利于包涵体中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力……的打开,有利于洗涤去除杂蛋白。
同样高浓度会使包涵体溶解。
类似的是盐酸胍,更强的变性剂,更高的价格,我等不穷的人也消费不起。
当然,你很富就用吧,有时候更有利于包涵体蛋白的线性化。
0.05-1%Triton X10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像洗衣粉一样用了。
同样的还有zwittergent,一种我一直想找机会试试的东东,当年为了溶解beta干扰素包涵体搞得我好苦。
0-2mM EDTA:螯合剂,去除金属离子,有利于蛋白的稳定和溶解。
Ni柱禁用。
其它:期待各路英豪奉献。
(2)包涵体溶解看了包涵体洗涤部分,怎么溶解包涵体应该心中有数了。
无非就是pH,变性剂,还原剂,表面活性剂等等的组合。
经典的包涵体溶解液的配方为:pH8.0,20mM Tris,8M Urea 尿素。
说它经典,是因为我用的最多,嘻嘻。
再根据个性蛋白纯化的需要往这个配方里面加调料,如Ni柱纯化的咪唑、氯化钠;溶解或吸附不好时再加点DTT、Triton。
包涵体的溶解也有两个小Trick,独门秘籍哦。
第一,包涵体沉淀在溶解时往往会有一些像硬胶状的块块,有弹性,很难溶。
你可以在加变性剂之前,加一点buffer进去,用玻璃棒或硬塑料棒搅成面糊糊,尽量不要有大块块。
然后再加变性剂磁力搅拌溶解,要溶解迅速得多哦。
第二,可以借助超声来溶解。
像超声破菌一样操作,超声次数30-50次。
超声不仅仅是有利于包涵体溶解,还有一个功效就是打断核酸,降低粘度。
这对离心和过滤很重要,很重要。
我们在溶解包涵体后往往离心倾倒上清时,溶液很粘,一不小心底部的沉淀就跟出来了;还有过滤时滤不动。
这都是没有超声的原因。
六、纯化方法领袖说过: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对纯化来讲,能拿到纯度好的蛋白,符合你纯化的要求就是硬道理。
纯化方法不好讲,各种蛋白不一样,纯化工艺自然不同;即使相同的原料也有不同的纯化方案。
纯化的方法我们有层析、沉淀、萃取、透析、超滤等等。
柱层析是纯化最强有力的手段,几乎每种蛋白的纯化都会用到层析。
各种层析方法:如亲和、离子交换、疏水、反相、分子筛等等都是我们工艺宝库里的吃饭家伙。
不知道怎么吃啊,没办法了,你还是先去补一补基础知识吧。
GE公司的一套书个人认为是最佳的入门资料,如Recombinant Protein Purification,Affinity Chromatography,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Gel Filtration,等等,在GE的网站上应该能下载到,或者干脆打个电话给GE的销售员或技术支持,请他给你一个光盘就什么都有了。
在做纯化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一些待纯化蛋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