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详细细市消协相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
xxxx工程勘察院
20xx年xx月xx日
xxx市xxx苑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
xxxxxx工程勘察院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序号图件内容页数备注
1设计说明4A3
2基坑支护平面图1A3
3基坑监测平面图1A3
4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图6A3
5基坑支护大样图3A3
6计算书另附A3
一、概述
xx市合晟苑基坑支护工程项目位于广东省xx市xxxxx,交通较为便利,其北侧为已开挖地下室正在施工基础的流江村民住宅楼,东面为已建xx高层住宅楼,其地下室离基坑边约6m,主楼离基坑边约10.5m,其南侧为正在施工中的道路,西侧离基坑边约16m为已建村民楼房,西侧及南侧场地空间较大。基坑面积约4750m2,拟建工程为三层地下室,基坑深度约11.6m,北侧基坑已开挖至约深度4.5m,本次基坑开挖以该
深度作为放坡平台,上部放坡开挖,下部垂直开挖,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基坑周边有部分可利用空间,北侧已开挖至约-4.5m,其它三侧放坡开挖至该深度后,设置放坡平台,放坡开挖坡面采用注浆管锚并挂网喷射砼护面处理;垂直开挖采用双排搅拌桩、工字钢微型桩、锚索、锚杆及挂网喷射砼进行支护;现场已“三通一平”,道路靠近场地。施工时应对周边管线进行实测后,根据测量结果后避开管线进行施工。
为了保证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顺利,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时应先对基坑周边管线进行探测,并做好相应有效的标示及预防措施,并应查明基坑周边是否存在给排水管、水沟或污水池、化粪池等可能产生渗水影响基坑稳定的设施,做好防渗措施,确保支护及开挖施工时基坑安全稳定。
我院根据现场踏勘、业主提供的资料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基坑具体情况,对该基坑支护工程进行支护设计。
二、设计依据及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T15-20-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总包单位提供的基础平面图及相关图件;
6、《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98-02)。
三.围护结构设计原则
1、基坑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其基坑重要性系数γ =1.1。
2、围护结构平面布置满足地下室边墙外界尺寸施工净空2m的要求,并按规范允许的结构受力变形,施工误差等要求进行放线施筑;深度满足地下室净空要求。
3、围护结构采用北京理正深基坑计算软件计算。施工阶段围护结构的最大变形控制在:最大水平位移不得超过30mm、最大沉降不大于20mm。
围护结构仅作为建筑施工的临时支护结构。
4、场区地震烈度,地震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⑴地震烈度:本场地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05g;
⑵场地地震土类型:软弱场地土;
⑶建筑场地类别:II类。
四、地质及水文条件
原始场地属于冲积准平原地貌单元。地势较平坦,场地岩土层按其成因、物质成份、力学强度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系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积层(Q4al)、和侏罗系泥质粉砂岩(J)。包括:
填土层(Q4ml)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有碎石,建筑生活垃圾,表土层含有植物根茎,土质不均,未受碾压;层厚3.70~6.70m;第四系冲积层(Q al):粘土Q4al(②1):硬塑,层厚3.20~5.20m;粉质粘土Q4al(②2):可塑,层厚1.90~4.70m;粉土Q4al(②3):密实,层厚0.8~3.10m;中砂Q4al(②4):中密,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砂质不纯,层厚1.20~4.70m;砾砂Q4al(②5):中密,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 ,砂质不纯,次棱角状,层厚2.20~5.90m;泥质粉砂岩
(J):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③1):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岩体较破碎,风化不均匀,揭露层厚0.70~4.30m;中风化泥质砂砾岩
(③2):岩体较破碎。揭露层厚4.90~8.80m。工程地质条件详细参见勘察报告。
场地的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等类型。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及附近含水层侧向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风化岩中的裂隙中。
五、土层力学计算参数选取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施工经验,各土层力学参数按初勘报告结合工程经验确定,详见计算书。
五、支护结构设计
本基坑支护设计从安全、经济出发,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基坑周边环境分段进行处理,主要采用搅拌桩、工字钢微型桩、锚索、锚杆、注浆管锚及挂网喷射砼等支护方法。在开挖深度范围内基坑周边有强透水砂层,采用双排搅拌桩止水帷幕进行止水,上部基坑坡面水采用自然排泄并经基坑底排水沟汇集到集水井后,抽出基坑。基坑开挖时边界、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或土层情况与地质资料不符时,本基坑支护设计应做相应的修改。
基坑有放坡的空间,基坑范围内主要为填土、粉土、粉质粘土、中砂及砾砂层基坑壁,填土层为弱~中等透水层,砂层为强透水层,基坑开挖时,降水不能骤降或大量抽水排水,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各支护段及支护方式详见设计图纸。
搅拌桩:搅拌桩采用喷浆工艺,桩身四搅二喷;桩径为φ500,桩长12~13m,以穿过砂层进入下伏强风化土层0.5m控制;桩与桩之间搭接0.15m,固化剂采用32.5R水泥,水泥掺入比为15%,即每米桩长水泥掺
入量为60kg,水灰比为0.5~0.6;
微型桩采用钻机成孔,孔径220mm,孔内下入16#工字钢,孔内可注入纯水泥浆或碎石砼(采用先在孔内放入注浆管至管底,孔内填入部分碎石后进行压浆,压浆至孔口流出浓浆后结束注浆),注浆体强度不小于M20。
预应力锚索采用钻机或锚杆机成孔,钻孔孔径为130mm,倾角30°及35°,锚索长度见图示,拉杆分别采用4根1860MPa15.2mm钢绞线
(7∅5),设计抗拔力为450 ~550kN。锚索布设于桩间,间距2.4m及3.0m,沿锚索布设的水平位置布置钢筋混凝土腰梁(根据情况可以用型钢腰梁代替),见设计图。在锚头位置用200mm×200mm×15mm钢板垫于腰梁上,采用OVM锚具进行张拉锁定,锁定应力为设计抗拔力60%。注浆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为注浆材料,浆液采用水灰比为
0.40~0.45纯水泥浆,灌浆时采用二次注浆法,第一次注浆压力为
0.1~0.4MPa,第二次注浆压力为1~1.5MPa;配制水泥浆宜采用早强型水泥,要求7天抗压强度达到20~25MPa。当工期特别紧张时,可在浆液中掺加0.3~0.5‰ 的早强剂(占水泥重量)或提高水泥浆的标号,水泥浆强度达到70%以上才允许张拉。为防止水泥浆在因硬化过程中产生干缩裂缝,保证浆体与周围孔壁的紧密粘合,可掺入一定量的膨胀剂,具体掺入量由实验确定,以满足补偿收缩为准。
普通锚杆(全长粘结型锚杆),钻孔孔径为130mm,锚杆倾角15°,长度见图示,拉杆采用Φ25、Φ28等螺纹钢筋,锚杆水平间距及垂直间距见图纸,注浆采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为注浆材料,浆液采用水灰比为0.40~0.45纯水泥浆,灌浆时注浆压力为0.1~0.4MPa;配制水泥浆宜采用早强型水泥。当工期特别紧张时,可在浆液中可掺加0.3~
0.5‰的早强剂(占水泥重量)或提高水泥浆的标号。为防止水泥浆在因硬化过程中产生干缩裂缝,保证浆体与周围孔壁的紧密粘合,可掺入一定量的膨胀剂,具体掺入量由实验确定,以满足补偿收缩为准。
在填土区域可用等长度注浆管锚代替普通锚杆,注浆采用32.5R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