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书2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关于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自己在XXX(填写具体技能)方面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填写具体学科或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填写具体知识点)、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和XXX(填写具体知识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1-2课时:介绍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第3-4课时:讲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
3.第5-6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4.第7-8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培养其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并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二、设计任务与操作条件在生产过程中需将3000kg/h的某种油(在90℃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导热系数为0.140W/m·℃;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W)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45℃。
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
三、具体要求本设计要求完成以下设计及计算:1、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包括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参数选定及其计算;2、换热器结构设计:包括换热设备的主要结构设计及其尺寸的确定等;3、绘制换热器装配图:包括设备的各类尺寸、技术特性表等,用1号图纸绘制;4、编写设计说明书:作为整个设计工作的书面总结,说明书应简练、整洁、文字准确。
内容应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概述或引言、设计方案的说明和论证、设计计算与说明、对设计中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设计结果汇总(主要设备尺寸、各物料量和状态、能耗、主要操作参数以及附属设备的规格、型号等)、参考文献目录、总结及感想等。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1、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换热设备的相关知识,熟悉换热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生产任务和操作条件,进行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3、根据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的结果,进行换热器结构设计;4、以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为基础,结合换热器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换热器装配图;5、编写设计说明书对整个设计工作的进行书面总结,设计说明书应当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思想、计算过程和设计结果。
五、进度安排1、搜集资料、阅读教材,拟定设计方案0.3周2、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0.5周3、换热器结构设计0.4周4、绘制换热器装配图0.4周5、编写设计说明书0.4周六、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1、设计说明书1份2、换热器装配图1张七、推荐参考资料1、《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3、《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4、《换热器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5、《压力容器手册》劳动人事出版社6、《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7、《化工管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二一、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二、设计任务与操作条件在生产过程中需将5000kg/h的某种油(在90℃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导热系数为0.140W/m·℃;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W)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45℃。
钢结构课程设计(2)
目录一钢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1)二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3)1 支撑布置 (3)2 荷载计算 (4)3 内力计算 (6)4 杆件设计 (7)5 节点设计 (18)三附图1钢屋架施工图2钢屋架节点详图和材料表一、 钢 结 构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一、设计资料 1、结构形式某厂房跨度为21m ,总长90m ,柱距6m ,采用梯形钢屋架、1.5×6.0m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屋架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400×4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屋面坡度为10:1 i 。
地区计算温度高于-200C ,无侵蚀性介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屋架下弦标高为18m ;厂房内桥式吊车为2台150/30t (中级工作制),锻锤为2台5t 。
2、 屋架形式及选材屋架形式、几何尺寸及内力系数如附图所示。
屋架采用的钢材及焊条为:1班学号为单号的同学用235Q 钢,焊条为43E 型,学号为双号的同学用345Q 钢,焊条为50E 型;2班学号为单号的同学用345Q 钢,焊条为50E 型,学号为双号的同学用235Q 钢,焊条为43E 型。
3、荷载标准值(水平投影面计)① 永久荷载: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 0.4 KN/m 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4 KN/m 2保温层 0.65KN/m 2(按附表取) 一毡二油隔气层 0.05 KN/m 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3 KN/m 2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4 KN/m 2屋架及支撑自重:按经验公式L=计算: KN/m212.0+.0q11悬挂管道: 0.15 KN/m2②可变荷载:屋面活荷载标准值:27.0mkN/雪荷载标准值: 0.35KN/m2积灰荷载标准值: 1.0 KN/m2(按附表取)二、设计内容1、计算书部分进行桁架支撑布置,画出屋架结构及支撑的布置图;选择钢材及焊接材料,并明确提出对保证项目的要求;进行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内力组合,设计各杆件截面;设计一个下弦节点、一个上弦节点、支座节点、屋脊节点及下弦中央节点。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_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异丙醇是一种具有重大工业应用价值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油墨、涂料、药品和电子工业等许多领域,尤其是异丙醇在电子工业等应用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可观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机遇。
近年来我国异丙醇产能增长迅速,而国内异丙醇需求则呈平稳,还面临进口产品的竞争。
由于我国异丙醇现有产能多基于较为陈旧的工艺和装备技术,与绿色制造水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现有产能的市场竞争力低下,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
我国异丙醇行业要更好地前进,唯有遵循《中国制造2025》指出的发展方针,以创新驱动,发展资源多元化、低耗、高效、安全、清洁的绿色制造技术,才能迎来我国异丙醇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景。
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座异丙醇生产分厂或为现有的异丙醇生产分厂设计技术改造方案。
二、设计基础条件1、原料原料类型及原料规格由参赛队根据资源调研结果自行确定。
2、产品产品结构及其技术规格由参赛队根据本队的市场规划自行拟订。
3、生产规模生产规模自行确定。
4、安全要求在设计中坚决贯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5、环境要求尽量采取可行的清洁生产技术。
6、公用工程与总厂公用工程系统集成。
三、工作内容及要求1、项目可行性论证1) 建设意义2) 建设规模3) 技术方案4) 与总厂的系统集成方案5) 厂址选择6) 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发展(包括安全、环保和资源利用)2、工艺流程设计1) 工艺方案选择及论证2) 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3) 先进单元过程技术的应用4) 集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5) 工艺流程计算机仿真设计6) 绘制物料流程图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3、设备选型及典型设备设计1) 典型非标设备一反应器和塔器的工艺设计,编制计算说明书。
2) 典型标准设备一换热器的工艺选型设计,编制计算说明书。
3) 其他重要设备的工艺设计及选型说明。
4) 编制设备一览表。
4、车间设备布置设计选择至少一个主要工艺车间,进行车间布置设计:1) 车间布置设计2) 车间主要工艺管道配管设计3) 绘制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图4) 绘制车间设备立面布置图5) 运用三维工厂设计工具软件进行车间布置和主要工艺管道的配管设计5、装置总体布置设计1) 对主要工艺车间、辅助车间、原料及产品储存区、中心控制室、分析化验室、行政管理及生活等辅助用房、设备检修区、三废处理区、安全生产设施、厂区内部道路等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对方案进行必要的说明。
第二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书
装配式单层单跨厂房结构设计计算书㈠、设计资料(抄写任务书中的内容) ㈡、结构选型:建议选用的结构形式:1、 屋面板:选自[G410㈠],见图20板重: 1.3kN/ m 2 (沿斜面) 嵌缝重:0.1kN/ m 2 (沿斜面)2、3、 4、5、 预应力钢混筋凝土折线形屋架选自[G415㈠],屋架轴线图尺寸如图23所示。
每榀屋架重60.5kN 。
图 23 6、 屋盖支撑:选自[G415㈠]重量为:0.05kN/ m 2 (沿水平面)7、 基础梁:选自[G320],b ×h=250×450mm , 每根自重:16.90kN 8、吊车梁:选自[G323㈠],见图24每根自重:50kN轨道及垫层重:0.6kN/ m9、连系梁与过梁,截面与尺寸见剖面图。
10、柱间支撑:选自[G142.1]11、基础采用单独杯形基础,基础顶面标高为:-0.6m。
12、柱子尺寸:a)、柱子高度:上柱高H u =11.4-7.8=3.6 m下柱高H l=7.8+0.6=8.4 m(基础顶面标高-0.6m)柱总高H=b)、柱截面尺寸:建议上柱为方形截面,b×h=400×400mm,下柱为工字形截面,b×h×h f =400×800×150mm,牛腿尺寸、柱下端矩形截面部分高度尺寸见图25。
柱截面几何特征值为:A1 =1.6×105 m m2I1 =2.13×10 9 m m4A=1.775×105 m m2I=14.38×10 9 m m4⑵、柱在标高11.10 m以上连系梁及墙体重G2K连系梁重:0.3 ×0.24×6×25 =10.8 kN墙体重: 4.5×1.7×6 =45.9 kNG2k=56.70 kNG2k对上柱轴线的偏心距e2=0.2+0.12=0.32 m⑶、吊车梁及轨道重:G3KG3k=G3k对下柱轴线的偏心距e3=0.75-0.4=0.35 m⑷、柱自重:上柱自重G4k=G4k对下柱轴线的偏心距e4=0.40-0.2=0.2 m下柱自重G5k= (0.2+0.4+0.6×2)×0.4×0.8×25+6.6×0.1775×25+0.2×0.42×25+0.22×0.5×0.4×25=44.68 kN2、屋面可变荷载:Q k⑴、屋面施工活载:Q1k=⑵、雪载:Q‘1k=由于降雪时一般不会上屋面进行施工或维修,因此设计时雪载和屋面施工活载不必同时考虑,仅选用两者中的较大者,即选:Q1k=⑶、屋面积灰荷载:Q“1k=Q k= Q1k+Q“1k=3、风荷载:(由学生完成)风载高度变化系数:柱顶以下为μZ1,按柱顶高度 H=11.4+0.15=11.55 m取值;柱顶以上为μZ2,按屋面平均高度H=11.4+0.15+0.5×(16.92-11.4)=14.31 m取值。
物流中心课程设计任务书2
物流中心课程设计任务书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物流中心课程设计任务书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物流中心课程设计任务书2的全部内容。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
所在系: 物流管理系课程名称: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指导教师(签名): 赵小柠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具体学科),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达。
2. 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如YYY(根据具体学科),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ZZZ(根据具体学科)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相关习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自信心,养成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XX年级(根据具体年级),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关于XXX(具体学科概念)的基础知识,涉及教材第X 章第X节。
- 分析YYY(具体学科原理)的内涵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X章第X 节。
- 介绍ZZZ(具体学科方法)的操作步骤,结合教材第X章第X节。
2. 技能训练:- 设计观察、分析类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对应教材第X章练习题。
-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知识内化,涉及教材第X章相关话题。
- 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参照教材第X章实践活动。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1. 任务背景本任务书是为了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而制定的。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 任务目标本任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
具体目标包括:•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学会使用所学技术和工具进行项目开发;•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任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开发一个学生管理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和课程成绩管理两个模块。
具体内容如下: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学生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学生信息的导入和导出功能;•学生信息的统计和报表生成功能。
课程成绩管理模块课程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课程成绩的录入和修改;•课程成绩的查询和排序;•课程成绩的统计和报表生成。
其他要求•所有功能模块都要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操作;•所有功能模块都要进行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代码要求有适当的注释,方便代码的维护和修改。
4. 任务计划任务的计划安排如下:•第1周:项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第2周: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开发;•第3周:课程成绩管理模块开发;•第4周:系统调试和测试;•第5周:系统上线和用户培训。
5. 资源需求为了完成本任务,学生需要具备以下资源:•计算机硬件设备:一台能够运行所需开发环境的个人计算机;•开发工具:合适的集成开发环境或文本编辑器;•技术书籍和在线教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
6. 任务交付要求任务的交付要求如下:•报告:按照指定的格式编写任务报告,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实现等内容;•演示: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项目演示;•源代码:提交项目的完整源代码。
7. 评分标准任务的评分标准如下:•完成度:根据任务要求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质量:根据代码质量、界面设计等进行评分;•报告和演示:按照任务交付要求进行评分;•团队合作:评价团队合作和沟通情况。
2级减速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的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
通过简单的机械传动设计,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能力,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学会查阅技术资料,选择标准零件的类型和型号,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题目:二级直齿(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传动装置的全部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准备阅读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工作条件、内容和步骤;通过对减速器的装拆了解设计对象;阅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根据设计题目中所给参数和工作要求,计算功率并选择电动机;确定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分析和选定传动装置的总体方案;计算各轴的转速、转矩和功率;画传动装置方案简图。
3.各级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各传动零件的主要参数和尺寸,一般包括带传动、联轴器、齿轮传动、轴径估算;轴结构设计。
一般应先计算箱外传动件(如带、联轴器),后计算箱内传动件。
4.减速器装配工作图的结构设计及绘制(1)俯视图草图的绘制:根据经验公式或数据确定各部分结构和尺寸(注意标准件螺栓、轴承等绘制的规范性);(2)进行到装配底图(二)阶段后,选择减速器中受力较复杂的一轴及其轴上零件,校核轴的强度及滚动轴承寿命(轴的校核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3)进行轴系、箱体及其附件的结构设计,完成草图;(4)估算总高、总宽、总长,布图。
(5)正式绘制减速器装配底图(三视图),箱体附件一般应包括窥视窗、油标、排油孔及其螺塞、起吊装置等。
底图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并修改。
标注必要的尺寸和公差配合,剖面线,写出减速器特性、技术要求和零件序号,编写零件明细表及标题栏。
5.加深和完成减速器装配图;6.零件工作图的设计和绘制;零件工作图一般选轴或齿轮,尺寸和公差标注及技术要求应完整,绘制齿轮零件工作图应有齿轮公差表。
2012级电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 (1)
电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1. 三相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设计及电动势计算一台三相同步发电机,f = 50Hz ,n N = 1500r/min ,定子采用双层短距分布叠绕组,q = 3,y 1/τ = 8/9,每相串联匝数N = 108,Y 连接,每极基波磁通量21 1.01510Wb Φ-=⨯,磁通密度01sin(21)21B ννθν∞==++∑。
(1) 计算绕组基本参数,画出槽电动势星形图、绕组展开图;(2) 求导体电动势瞬时值、线圈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编程画出相应的电动势曲线;(3) 编程计算基波电动势、各次谐波电动势(50次以上)、相电动势和线电动势的值,并画出谐波电动势频谱图;(4) 取不同的y 1/τ值,编程计算各次谐波(50次以上)、相电动势和线电动势的值,并画出谐波电动势频谱图,并分析基波和5、7、11次谐波的绕组系数值,说明采用短距和分布绕组对电动势波形有何影响。
2. 三相异步电机定子绕组设计及磁动势计算三相异步电动机,P N = 40kW ,U N = 380V ,I N = 75A ,定子绕组采用△连接,双层叠绕组,4极,48槽,y 1/τ = 10/12,每槽导体数为22,a=2。
(1) 计算绕组基本参数,画出槽电动势星形图、绕组展开图;(2) 求各相脉振磁动势瞬时值、三相合成磁动势瞬时值表达式,编程画出相应的磁动势曲线;(3) 编程计算单相磁动势基波和各次谐波(50次以上)的幅值,并画出谐波磁动势频谱图;(4) 编程计算三相合成磁动势基波和各次谐波(50次以上)的幅值,并画出谐波磁动势频谱图;(5) 取不同的y 1/τ值,重复(3)和(4),并分析基波和5、7、11次谐波的绕组系数值,说明采用短距和分布绕组对磁动势波形有何影响。
3. 单相异步电动机启停、正反转、调速和制动控制系统设计 一台单相异步电动机,P N = 80W ,U N = 220V ,f N = 50Hz ,P = 2,ηN = 60%,cos φN = 0.9,n N = 1395r/min ,2相(启动绕组和工作绕组)。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的定义、性质、特点等,能准确描述并举例说明。
2.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体系,如XX理论与XX实践的联系,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等,提高思维品质。
2.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事实、崇尚科学、关注社会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XX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认知能力,但需进一步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掌握课程核心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品质,具备合作沟通能力。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教材第一章:XX基础概念与理论- 介绍XX的定义、性质、分类等基本概念。
- 分析XX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XX领域的应用。
2. 教材第二章:XX方法与实践- 讲解XX方法的基本原理,如XX分析法、XX综合法等。
-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材第三章:XX技能训练- 设计XX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4. 教材第四章:XX领域的现状与发展- 分析我国XX领域的现状,了解国内外XX技术发展趋势。
- 探讨XX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学习教材第一章,掌握XX基本概念与理论。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范文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XXX(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网络。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X技能(如分析、计算、实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课程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讨论与分享。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究精神,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需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其正确对待信息。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以上课程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 掌握XXX概念及其相关原理(对应教材第X章);- 理解XXX与XXX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应教材第X章);- 了解我国在XXX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应教材第X章)。
2. 技能训练:- 学习并运用XXX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应教材第X节);-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对应教材第X节)。
3. 实践活动:- 设计XXX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X实验);-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对应教材第X活动)。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设计-2任务书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设计原始资料题目:中型电厂电气主接线1. 发电厂(变电厂)的建设规模 (1) 类型:中型凝汽式电厂(2) 最终容量和台数:MW 1002⨯ (QFQ-100-2) KV U N 5.10=85.0=ϕCOS %3.163=d X %20'=dX %4.12"=d X MW 3002⨯ (QFSN-300-2) KV U N 20=85.0=ϕCOS %6.186=d X %2.19'=dX %3.14"=d X (3) 利用小时数:5000小时/年2. 接入系统及电力负荷情况(1)10.5KV 电压级 最大负荷42MW,最小负荷25MW,,8.0=ϕCOS a h T MAX /5000=.电缆馈线(出线)6回,每回平均输送容量7000KW.(2)110KV 出线 5回,每回额定输送容量15MW.110KV 最大负荷300MW,最小负荷200MW, ,8.0=ϕCOS a h T MAX /4500= (3)220KV 电压等级: 出线 4回,其中备用出线2回,接受该厂的剩余功率.电力系统容量:3500MW,当取基准容量为100MVA 时,系统归算到220KV 母线上的021.0*=s x(4)发电机出口处主保护动作时间取s t pr 1.01=,后备保护时间s t pr 0.22=(5)厂用电率 取6% 厂用电负荷平均功率因数 取85.0cos =ϕ 3.环境因素:海拔小于1000米,环境温度025c ,母线运行温度080c世界很大,风景很美;人生苦短,不要让自己在阴影里蜷缩和爬行。
应该淡然镇定,用心灵的阳光驱散迷雾,走出阴影,微笑而行,勇敢地走出自己人生的风景!人们在成长与成功的路途中,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有些人可能会因生活的不顺畅怨天尤人,烦恼重重,精神萎靡不振,人生黯淡无光;有人可能会在逆境中顽强的拼搏和成长,历练出若谷的胸怀,搏取到骄人的成就。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_2
71
227
1992
116765
73
250
1993
152150
84
284
1994
187535
95
326
1995
222921
105
385
1996
263822
121
410
1997
313959
162
440
1998
363566
142
476
1999
401196
151
498
2000
426452
160
538
O D
A
B
C
D
A
0
105.825
90.33
171.003
B
270.18
0
264.975
186.96
C
89.01
38.55
0
57.84
D
59.73
101.055
64.11
0
3.四县区平均行程时间
表6四县区平均行程时间(单位: min)
O D
A
B
C
D
A
0
45
42
58
B
45
0
48
33
C
42
48
0
50
D
58
只考虑公路汽车交通,不考虑其他竞争方式。客运交通载客量按20人计算,货运交通载重量按10吨计算。
3.交通分布预测
根据交通方式划分结果,确定各县之间的交通分布量,即确定规划年的OD矩阵。本次设计采用单约束重力模型进行交通分布预测,模型中的待定系数事先给定,且有r=1。
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任务书(3篇)
第1篇一、课程名称《XX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XX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XX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XX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XX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3)熟悉XX专业的实践操作规范和安全知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XX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四、课程内容1. 实践教学模块:(1)XX专业基础实践;(2)XX专业综合实践;(3)XX专业创新实践。
2. 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实训;(2)实习实训;(3)项目实践;(4)毕业设计(论文)。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XX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XX专业的实践操作方法;(3)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5)实践法: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XX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在线互动;(3)实验室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六、实践教学安排1. 实践教学时间: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共计XX周,其中实验实训XX周,实习实训XX周,项目实践XX周,毕业设计(论文)XX周。
2. 实践教学地点:(1)实验室:进行XX专业基础实践和综合实践;(2)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3)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环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ZDL2
d=32mm T=48.84
(5) 齿轮主要几何参数 z1=28, z2=84, u=3.016, m=2.5mm, mm, mm mm mm mm mm a=140mm mm, b1=b2+(5~10)=62mm 4. 轴的设计计算 4.1初步确定轴的直径 4.1.1高速轴及联轴器的设计 1.初步估定减速器高速轴外伸段轴径 根据所选电机
LT6联轴器 GB/T 4323-2002 8.减速器的润滑及密封形式选择 1 .减速器的润滑采用油润滑,润滑油选用轻负 载工业齿轮油GB5903-995。 2 .油标尺M12,材料Q235A。 3 .密封圈:低速轴选用 45×62×8 GB/T13871-1992 高速轴选用 42×62×8 GB/T13871-1992 9.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孙德志主编,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12 [2]工程图学:于得仁等主编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2.1 [3]机械设计基础: 陈良玉等主编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9 [4]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张玉等主编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12
=141645N.mm
(4) 作计算弯矩图
该轴单向工作,转矩产生的弯曲应力按脉动
循环应力考虑,取α=0.6
C点左边
=151982N.mm
B 点右边
=151982N.mm
D点
=84987N.mm
(5) 校核轴的强度
由以上分析可见,C点弯矩值最大,而D点轴径最
小,所以该轴危险断面是C点和D点所在剖面。
查表13-1得查表13-3得。
RBY=674.5N
b. 水平面支座反力
得,
=5580N
N
=2165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 (2)
2013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适应于2013级软件工程专业)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课程设计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了解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基本原理,掌握软件设计中数据的组织,算法的设计,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作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一部分,系统培养学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体组织与协作能力。
2.教学要求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出发,通过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掌握各类基本数据结构及其实现;2.掌握不同数据结构的实际应用;3.培养利用数据结构并对实际应用问题进行算法设计的能力。
4.编程简练,程序功能齐全,能正确运行。
5.说明书、流程图要清楚,规范6.课题完成后必须按要求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规范,内容详实。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安排注:1、鼓励各位同学自主查找资料,结合专业特性,尽量应用图形界面实现,以期对图形界面的开发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2、任务要求1.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
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限制条件是什么?2.逻辑设计。
对问题描述中涉及的操作对象定义相应的数据类型,并按照以数据结构为中心的原则划分模块,定义主程序模块和各抽象数据类型。
逻辑设计的结果应写出每个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包括数据结构的描述和每个基本操作的功能说明),各个主要模块的算法,并画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图。
3.详细设计。
定义相应的存储结构并写出各函数的伪码算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系统功能,使得系统结构清晰、合理、简单和易于调试,抽象数据类型的实现尽可能做到数据封装,基本操作的规格说明尽可能明确具体。
详细设计的结果是对数据结构和基本操作作出进一步的求精,写出数据存储结构的类型定义,写出函数形式的算法框架。
4.程序编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2
一、设计条件
某一水电站网络如图所示,已知:
1.发电机为立式机组,功率因数8.0cos =ϕ、kV U N 3.6=、次暂态电抗
2.0=''d X ,负序阻抗24.02=X ;
2.水电站的最大发电容量为2×5000k W,最小发电容量为5000k W,正常运行方式发电容量为2×5000k W;
3.平行线路同时运行为正常运行方式;
4.变压器的短路电压均为%8=k U ,接线方式为11,d Y ,变比kV 3.6/%)
5.221(5.38⨯⨯;
5.负荷自起动系数ss K =1.3;
6.保护动作时限级差△t =0.5s ;
7.线路正序电抗每公里均为0.4Ω;
二、课程设计要求
对40km 线路的继电保护进行设计。
三、课程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
(1)题目
(2)短路电流和残压计算,计算结果用表格列出。
必须说明系统运行方式、短路点与短路类型的决定原则或依据,以及计算时考虑的其他因素。
(3)保护方式的选择及整定计算结果
要求说明选用保护方式的原则,各保护的整定计算条件,并用表格列出整定计算结果。
整定计算时所采用的公式及各种系数的数值也应列出。
(4)对保护的评价
主要根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及题目给定的要求,从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可靠性四个方面来评价所采用保护的质量。
当某一方面不能满足要求时,要分析它可能产生的后果,并提出补救措施。
2.保护原理展开图(用AutoCAD 或VISIO 绘制);
3.保护配置图(用AutoCAD 或VISIO 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