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指导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朗读指导的方法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
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
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
对学生的朗读有时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在观摩这次“山东省小
学语文第十七次年会”的展示课上,我特别注意18位老师的朗
读指导。我发现这些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都很用心,也都有
自己的策略和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范读指导法
这18位老师基本都采用了这种方法。他们的朗读水平或雄浑有力,或婉转动听,极富感染力。如东营小学的朱艳凤老师在执
教《平平搭积木》一文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这是一篇一年级
的课文,学生对问句的朗读还是难点,所以当出现问句:“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呢?”老师先让学生读,然后又
通过范读指导全班学生读出问的语气来。临沂小学的徐娟老师
在执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王熙
凤出场时对她衣着的描写特别复杂,读起来特别拗口,我们成
年人读起来难度都很大,况且是学生呢?徐老师范读这一段时
简直像说评书的,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相信通过徐老师的
朗读,学生会对这一段让人看着眼晕的文字产生好感。好的朗读,能增强文字的魅力。
老师们精彩的范读展示,让我感到自己朗读水平真是有待提高。由于小学生的向师性强,又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
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一般在教
师范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进行必要的、恰当的朗读指导,可以
是朗读技巧方面的,可以是内容理解方面的,可以是感情体会
方面的等等。范读指导法多用于低年级,也可用于中高年级中
那些有一定难度的、仅凭学生自己练读无法读好的内容。一般
来说范读的文字宜少而精,要真正起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产
生朗读的欲望、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的作用。
二、理解感悟法
18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都采用了这种理解感悟法。如,
莱芜小学的刘芳老师在讲《梅花魂》一文的中心段:“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他却不
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地愈精神,愈秀气。他
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
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
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
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
才好!”对于梅花的描写,刘老师先让学生理解“秉性”和四
个“愈”的意思,并进行了朗读指导。对于中华民族里有气节
的人物的描写,她是这样处理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
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刘老师出示了这
些人物写的诗句,如苏轼、赵一曼、文天祥、江姐等。诗句的
引入,不仅让学生积累了语言,还帮助学生理解了文字表达的
意思。在这样的基础上,刘老师引导学生读了这段文字。随后,李老师又问:“当今社会中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想到
了医生、消防员等时代的英雄,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在这样的
感受之上,老师又引导学生读了这段文字,并告诉学生,上面
写的是梅花精神,下面写具有梅花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叫借物
喻人。随后,李老师把这段文字变成诗歌的形式,通过范读,
变换形式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
在教学中,学生有时朗诵得不好,是因为我们在指导学生理
解感悟上不到位。有感情地朗读的前提是学生对文字内容的深
刻理解,对语言文字内在含义的有效感悟,对文字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真切体会。叶圣陶先生说: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
哪里会真会读?有感情地朗读作为外在的表达,一定是源于内
在的感悟。语言感悟到位,朗读的情感才能到位。教师应通过
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所描写内容的感悟。
三、想象体验法
“想象体验法”指学生按照课文的文字描写在头脑中形成相应
的形象,即内心视像;体验是指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特定情景、角色之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
想象体验的主要方法有:用画面、音乐或语言创设一定的情景;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的角色等。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篇课文不好讲,但潍坊小学的王娜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很有新意。在指导学生朗读“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的一段时,王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她出示这段文字后,先让学
生谈感受,带着感受朗读,让学生对文字有个初步的了解。随后,她把“沙滩”“耕地”“山脉”“河流”等字变红,配乐
深情渲染:“这里曾经留下他们多少美妙的回忆呀!在每一片
沙滩上,他们曾经……(学生想象回答)在每一片耕地上,他
们曾经……(学生想象回答)”剩下的词语通过出示图片读句
子来感受,接着王老师又说:“可是,这美好的一切西雅图的
族人们要远离了。此时,他们心情怎样?”学生通过交流,知道,这短短的文字里,包含着西雅图族人们对土地的依恋、不舍。最后,王老师让他们带着这种种体会反复朗读这一段。学
生们朗读的很到位。
四、评价指导法
评价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评价包括教师对
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朗读之后,教
师给予及时、具体、恰如其分的评价,作为一种反馈,有利于
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并使其明确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同时,对班级的其他同学而言,教师评价的过程也是指导朗读的过程。评价中有指导,指导中有评价。这18位老师都运用了这种方法
指导学生朗读。他们有时是在学生接读课文时进行评价,一般
是对学生生词及多音字的发音进行评价;有时是用在重点段的
朗读上。如聊城小学的杨雪老师在讲《黄鹤楼送别》时出示了
重点段: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
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
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
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一位女生读“孟夫子”三个
字时声音很大,拖着长腔,像在大声喊叫。杨老师问她叫什么
名字,并学着她的声调喊她,问她听起来感觉舒服吧?这位女
生由此知道,读书应该自然,不应装腔作势。
对于学生之间的评价,老师们也都使用了,形式方法很灵活。当某位学生读得好时,老师会及时引导全班学生:“掌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