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效应检定法 中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效应测定法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摘要】生物效应测定法是一类应用广泛、结果真实有效的一类定量、半定量检测方法。生物效应测定法也逐渐被各个研究领域接受,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技术和方法。本文作者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生物效应测定法的内容作一简单综述,包括方法建立、分类、特点等方面,并提出展望以期待能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生物效应测定法;方法建立;分类;特点

1 前言

生物效应评价法,又称生物效应检测或生物效应鉴定法。它是以药理学为基础,生物统计为方法,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通过药物对于生物整体、离体器官、细胞、酶或分子等所起的作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通过比较对照品和供试品的生物体或离体器官与组织的特定生物效应,从而控制和评价供试品质量、活性或作用强度[1-3]。

生物效应检测法主要用于有效物质不明确、含量较低、化学结构多样的天然药物和生物制剂等,特别适用于成分复杂、结构复杂、理化方法不能测定其含量、不能反映其临床生物活性且具有多种功能相似的已知和未知活性成分药品定量或半定量测定[4]。

生物活性测定法主要包括生物效价测定法( 定量反应法) 和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 半定量法或质反应法) ,前者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量效关系较明显,易于量化评价。后者多用于达到某一特定给药量的条件下,才出现某效应的评价( 如出现死亡、惊厥、凝集等) ,属于半定量或定性的范畴[5]。一般地,优先选用生物效价测定法,不能建立生物效价测定的品种可考虑采用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待条件成熟后可进一步研究采用生物效价测定法。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中药的生物活性检测应优先选用生物效价测定法,不能建立生物效价测定的品种可考虑采用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

生物效应测定法技术近年来发展的很快,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尤其是中药的研究领域,生物效应测定法的诞生为中药的研究者们带来了福音,本文作者主要以生物效测定法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为例对生物效应测定法的

检测方法思路、方法分类、特点、优点、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关于生物效应测定法在今后发展、应用方面的展望。

2 生物效应测定法的分类

2.1 根据检测途径不同分类

2.1.1 体内检测法

体内检测(In vivo)途径是以整体动物为生物体,能反映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方式,是最经典的生物效价检测方。因此中、外药典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的工艺验证要求必须用体内测定法测定其生物效价[6-8],当采用理化方法测定(比如HPLC)代替rhGH、胰岛素等原有的生物效价检测法时,仍需作大量的方法比对、相关性研究等工作,生物效价检测是验证的主要标尺。2.1.2 体外检测法

体外检测(In vitro)途径是以离体器官、组织、微生物、酶和细胞(原代细胞、传代细胞)为生物体,通过离体动物器官测定法、细胞培养(促进细胞生长、抑制细胞生长、间接保护细胞)测定法、生化酶促反应测定法、免疫学活性测定法(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化学与使用仪器相结合的方法)等方法[9-12],来评估药物的生物活性。

有些情况下,体外检测不能反应药物的生物特异性和有效性,但可靠性、便捷性、精密度等优于体内检测。基因重组技术的药物多采用相对快速、重复性好的体外检测方法细胞培养测定来检测活性。

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的生物效价检测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缺点。体内效价检测的缺点是通常不能定量,一般不能建立保护性免疫水平,即使在纯种动物中进行试验,其重复性也比较差;体外效价检测的缺点是不能检测可能的免疫效果。所以应根据不同的实验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效价检测方法。

2.2 根据观测指标不同分类

2.2.1 药理效应法

该方法要求待测的药物与其药效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基本思想是:首先,选择适当的药理效应作为观测指标,将动物分为若干时间组,分别于造模前不同

时间给药,再按平行性原则造模,以模型指标变化的达峰时间检测不同组药效强度变化,并据此建立剂量-效应曲线、时间-效应曲线和时间-体存药量曲线,并据此得出药代参数[13,14]。测定出的药效T1 /2反映了中药复方药物在体内药效成分与效应及时间的关系,也直接反映了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动态变化规律。

肇丽梅[15]等,采用小鼠热板致痛模型,以镇痛效应为指标,测定黄芩苷及清热合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发现黄芩苷及清热合剂口服给药后体存药量的表观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用DASver 110作药物动力学数据拟合分析。富杭育[16]等以发汗作用为指标,研究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和桑菊饮大鼠灌胃给药后的体内过程,推算其消除t1/2分别为21.54、21.62、31.90和61.20 h,其作用维持时间以桑菊饮最长达34 h,桂枝汤最短为9 h,麻黄汤和银翘散分别为16 h和24 h。

2.2.2 药物累积量法

药物累积量法又称毒理效应法,其基本原理是将血药浓度多点动态测定与动物急性死亡率测定蓄积性的方法相结合,测定药物动力学参数。按不同时间间隔对多组动物重复给药,求出不同时间的体存百分率,以时间对体存百分率的变化进行数据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目前常采用的是动物死亡率法和LD50补量法[14]。

用药物累积法[17],研究体内药物的动态变化,能体现中药复方配伍的整体性,符合中医的基本理论,测算出的参数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复方药物的体内动态变化规律。此法比较适用于毒性较大的中药及其复方药物的药动学研究,测得的表观药动学参数有助于了解其毒效衰减规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王娟[18]等,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于不同时间先后2次腹腔注射给予丹参素36.85 mg.kg-1,测定首次给药后不同时间药物的体存量,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在小鼠体内呈一级动力学消除,主要毒效动力学参数:t1/2A=0.190 h,t1/2B=2.2148 h,丹参注射液在小鼠体内的毒效动力学过程呈二室模型。

2.2.3 微生物指标法

微生物指标法又称琼脂扩散法,该方法广泛用于抗菌药物的效价测定。其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