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察抽水试验操作规程 LWDK
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主要步骤
![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主要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881176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3.png)
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主要步骤1.钻井准备:在确定试验点位后,首先进行钻井准备工作。
包括验明钻井设计图纸、准备钻探设备和相关试验仪器,并确保所有仪器和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2.钻孔施工: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的需要,进行钻孔施工。
采用不同类型的钻探方式,如旋转钻探、静水压回钻、循环钻井等,根据地层情况选择合适的钻探方法和材料。
钻井深度通常根据需要决定,但一般要求至少深入到不受地表污染的深层。
3.安装抽水装置:在钻完孔后,按照试验需要,安装抽水装置。
抽水装置可以是简单的抽水管、抽水泵或者更为复杂的抽水井和管道系统。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抽水装置,并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4.监测井位:设置监测井位以监测钻孔周围的地下水位变化。
监测井位通常由井筒、水位计和记录器组成。
井筒需要与钻孔连接,并能保持稳定的通透性。
水位计用于测量地下水位,记录器用于记录水位数据。
5.抽水试验:按照试验设计要求,开始进行抽水试验。
试验过程中,通过抽水装置对钻孔中的地下水进行抽取,观察并记录地下水位的变化。
同时,还需要对抽水流量进行测量以获取地下水的出流速度。
6.采样分析:在抽水试验过程中,可以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
通过对水样的分析,可以获得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在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对地下水的适用性做出初步判断。
7.数据分析:根据试验过程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包括地下水位变化曲线的绘制、抽水速度的计算以及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地下水的动力特征以及对地下水资源的初步评价。
8.结果报告:根据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编写试验报告。
报告应该包括试验目的、地下水位变化曲线、抽水速度数据、水质分析结果以及对于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应用建议等内容。
以上是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的主要步骤,通过这些步骤的实施,可以获取有关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动力特征的重要信息,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抽水试验规范
![抽水试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d1c3fb9360cba1aa811dadf.png)
1、一般要求1.1.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1.6.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1.7.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1.8.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1.9.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1.10.抽水试验所抽放至孔外的水,若有可能重新渗入含水层时,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保证不抽循环水。
抽水试验规范
![抽水试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5ea18ff2e3f5727a4e9628a.png)
1.1. 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 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 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 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 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 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 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 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 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 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 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 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 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 100mm 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 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 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 小于73mm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 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 168mm 1.6. 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 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1.7. 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 1.8.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 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 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1.9.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 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3篇)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5d9e0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e.png)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一、引言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是水资源勘查、水文预报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准确的水文地质观测数据对于水文地质研究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水文地质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仪器设备的准备1. 确保所需测量仪器设备完好无损,同时检查仪器设备的校准情况;2. 根据观测工作的需要,准备相应的配套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器、传感器等。
三、现场勘测前的准备1. 根据任务要求,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并分析现场环境和地质条件,确定观测点位;2. 现场前,做好必要的实地调研工作,了解地形、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基本信息,确保观测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3.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测量仪器设备的安放位置和布设方式。
四、现场操作流程1. 携带所需仪器设备到观测点,根据测量方案进行布设;2. 针对每个观测参数,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准确安装和调试;3. 进行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校准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4. 完成校准后,进行数据采集的设置和调整,确保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5. 针对不同的观测参数,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集;6. 完成数据采集后,及时复核所采集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7. 按照任务要求,及时处理和存储采集到的数据,同时备份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五、现场操作注意事项1. 在进行现场观测操作时,应确保安全第一,注意个人防护,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2.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 在操作过程中,应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4. 在观测过程中,注意记录实际情况和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5. 严格遵守标准操作程序,不得随意更改观测参数和操作方法;6. 在观测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保持环境整洁。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数据整理、筛选和计算等;2. 对初步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加工,得出相关水文地质参数;3.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统计分析;4. 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需要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水文地质调查操作规程
![水文地质调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196e85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b.png)
水文地质调查操作规程一、引言水文地质调查是研究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动力系统的流动规律的重要手段,对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证水文地质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了一套操作规程,本文将对水文地质调查的操作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调查目的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水文特性等,为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储量与分布、掌握地下水动力学特征、评价地下水开采潜力、预测地下水的利用可行性、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等。
三、调查前准备1. 制定调查计划:根据调查目的和区域特点,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区域范围、调查方式、样点位置选择、调查方法与技术等。
2. 收集基础资料:收集相关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开采利用和环境状况等基础资料,为调查提供依据。
3. 确定调查时间: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调查,避免雨期或大幅度水文地质变化的季节。
四、调查内容1. 地质调查:进行地形地貌、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等地质调查,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层位分布情况,为进一步调查提供依据。
2. 水文调查:采集并记录有关地下水位、泉水位、水温、水质等水文要素,绘制水文地图和水文剖面图,并进行水文特征分析。
3. 地下水埋深调查:通过井探、探井等方法测量和确定地下水位的埋深分布,揭示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
4. 水文地质剖面调查:根据调查计划,在不同地块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水文地质剖面调查,获取地下水位、水温、水质、地下水层结构等信息。
五、调查方法与技术1. 野外采样:根据调查计划,选择合适的采样点进行现场采样,采样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采样目的包括水位测量、水样采集、水温测量等。
2. 仪器仪表使用:使用合适的仪器仪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如水准仪、电导率计、水温计等,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水文地质数据需进行整理与分析,综合运用地质、水文、地球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入探索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2131c3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d.png)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水文地质观测工的操作流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规程依据《水文地质观测技术标准》等相关法规进行制定。
1.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工,包括水位、流速、水质、地下水位等观测项目。
第二章岩土钻探工操作规程2.1 操作人员要求2.1.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持有有效的从业资格证书。
2.1.2 操作人员应熟悉本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
2.2 设备准备2.2.1 检查岩土钻探设备的完好性和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2.2 确保所使用的岩土钻探钻头和配套工具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3 施工准备2.3.1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孔位置,并确保钻孔周围没有障碍物。
2.3.2 根据工程要求,调整钻孔的倾斜角度和深度,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2.4 钻孔操作2.4.1 操作人员应按照工程要求,在钻孔位置处划定一个安全区域,并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2.4.2 使用钻孔设备进行钻孔作业时,应注意设备的稳定性和操作的安全性。
2.4.3 在钻孔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掌握钻孔深度和钻孔岩土的情况,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2.4.4 钻孔作业结束后,应清理现场,并恢复原状。
第三章地下水位观测工操作规程3.1 操作人员要求3.1.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持有有效的从业资格证书。
3.1.2 操作人员应熟悉本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
3.2 设备准备3.2.1 检查地下水位观测设备的完好性和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2.2 确保所使用的水位计和配套工具的精度符合标准要求。
3.3 施测准备3.3.1 根据观测需要,选择合适的地下水位测量点,并清理测量点周围的杂物。
3.3.2 根据观测要求,设置测点标志,并确定观测的起始时间。
3.4 地下水位观测3.4.1 操作人员应根据测点的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地下水位观测。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抽水试验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63ba81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d.png)
——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一、稳定流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三、群孔干扰抽试验技术要求
抽水试验按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分为哪两类? 稳定流抽水试验?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一、稳定流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
1、水位降深的要求
正式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要求进行三次不同水位降深 的抽水,并要求各次降深的抽水连续进行。对于勘察精度 要求不高的地区,也可试用二次降深。下列情况,可作一 次最大降深:
301
2月21日 0:00—7:00
301
2月21日
20:00
240
20:30
227
23:00
213
23:30
200
24:00:00
189
2月22日 0:00—16:00
189
水量(L/S)
24.0 16.0 16.2 16.5 16.7 16.9 17.1 17.3 17.3 17.3 13.7 13.1 12.5 12.0 11.7 11.7
(1)水量不大(q小于0.1L/s.m)的含水层 (2)精度要求不高或研究价值不大的含水层 (3)已掌握一定水文地质资料的地区,布设一般勘探孔 或辅助勘探孔抽水时 (4)含水层补给量充沛,涌水量大,抽水设备最大抽降 能力小于1m。
一般抽水试验选择最大降深Smax: 潜水含水层:Smax=(1/3—1/2)H( H为含水层厚度,不完整井为自孔底算
当有越流补给时,S(Δh2)—lgt曲 线出现拐点,抽水延续时间宜至拐点后 的线段趋于水平。即用拐点法计算参数 ,抽水至少应延续到出现最大降深能判 断拐点为止。如需利用稳定状态时段的 资料,则水位稳定段的延续时间就符合 稳定流抽水试验稳定延续时间的要求。
抽水试验规范
![抽水试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4241ae884868762caaed5b8.png)
抽水试验规范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1、一般要求1.1.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1.6.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1.7.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1.8.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主要步骤完整版
![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主要步骤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208642f705cc17542709ab.png)
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主要步骤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步:抽水试验孔点位的确定凡是有基坑开挖的区域都要进行抽水试验,通过抽水试验得到水文地质参数,为基坑支护设计及基坑降水设计提供参数。
抽水试验类型的确定,为求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抽水降落漏斗的影响范围,应用多孔抽水试验(一个主孔,三个观测孔)主孔位置的确定,一个是要考虑基坑开挖的位置,另外一个是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如果含水层厚度太薄(这个需要结合以前的勘察资料来确定,参考),那就要另外选择主孔的位置了。
第二步:水文孔地质勘查查明主抽水孔的地层分布,查明含水层厚度及起止深度,孔深的确定是要将含水层(砂层)打穿,以本工程为例,含水层主要是⑩1-3层的砂,那么在打地质勘察孔的时候就要将该层砂打穿,进入下面粘土层5m左右。
根据含水层的厚度确定观测孔的位置。
首先是观测孔走向的问题,当布置一条观测线(三个观测孔在一条观测线上)时,观测线要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布置。
以本工程为例一般是南北走向布置。
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根据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查规范,“要求第一个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应该避开三维流的影响”(大约是倍的含水层厚度)第二个观测孔距第一个观测孔的距离是倍的含水层厚度,第三个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不宜太远,要保证在主孔降水的同时,观测孔的水位也有下降,本工程基本都控制在50-80m的距离。
确定了观测孔的位置后要分别进行地质勘查,查明地层的分布,控制观测孔孔深的条件和主孔的相同。
第三步:材料的准备在抽水试验过程中涉及的材料主要有主孔井管(需订做)、观测孔井管(包括实管和虑管)、滤料(要考虑滤料的级配问题,砂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一开始搞的时候没有经验,滤料用的是像大豆大小的均匀石子,这样就没有起到滤料的作用)、粘土(起隔水作用)、滤网、水泵(要结合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及含水量确定泵的功率,本工程采用175QJ-20型深井潜水泵进行抽水)、电测水位仪(实际上就是万用电表改装的)、发电机(注意功率的选择,不要太大了,那样很不合算的,我们做第一组的时候,一天油费都得1000块,后来换成小了功率的了)、水箱(测流量用,当然最理想的还是用堰箱,截面有梯形的、矩形的等)、水管接头(调出水和回水用的)。
水文地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水文地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1b1c0f4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0.png)
水文地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前言水文地质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而制定的。
本规程旨在指导工作人员遵循规定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标准,以确保水文地质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执行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的要求。
二、水文地质调查安全操作规程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根据工程要求和调查目的,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2)对工作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分析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3)合理规划工作时间,避免在恶劣天气或高风险地区进行调查;(4)采购必要的调查工具和设备,并进行检查和维护;(5)组织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理解和掌握操作规程。
2、现场勘察的安全操作(1)在勘察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示施工区域的危险性;(2)在勘察现场进行地质勘察和地下水勘查前,确认工作区域是否为安全区域;(3)对可能存在的地下隐患进行评估,并采取安全措施,例如搭设护栏或设置警示线;(4)在进行现场勘察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和耳塞等;(5)设立安全警戒线,并做好周边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6)合理安排工作流程,避免人员拥挤和发生意外。
3、取样和试验的安全操作(1)在取样前,必须对采样工具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健康安全;(2)在取样过程中,必须遵循操作规程,避免受伤或造成取样污染;(3)在取样和试验过程中,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安全靴等;(4)取样和试验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确保安全无污染。
4、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的安全操作(1)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排序和分析,并及时记录和保存;(2)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必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3)在编写调查报告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标准进行,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4)在报告编写过程中,必须对敏感信息进行恰当的处理和保护,以确保数据安全。
水文地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水文地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9570e3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1.png)
水文地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水文地质工作的安全和科学性,规范工作流程,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水文地质勘探、监测、评估等工作,涉及水文地质工作人员。
第三条水文地质工作人员应遵守本操作规程,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四条水文地质工作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规范,保证工作的安全和合法性。
第二章勘探工作第五条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人员在勘探现场应佩戴安全帽、防护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第六条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人员进入工作现场前,应查看现场情况,确认现场安全,确保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使用仪器设备时,应检查设备完好情况,并根据设备说明书正确操作,防止设备故障。
第八条在勘探作业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第九条水文地质勘探作业结束后,应将仪器设备与工作现场清理干净,妥善保管。
第十条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工作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
第三章监测工作第十一条水文地质监测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水文地质知识和监测能力。
第十二条水文地质监测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
第十三条水文地质监测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监测计划执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四条水文地质监测工作人员应根据监测数据及时报告上级部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五条水文地质监测工作人员应在监测现场设置明显的标志,加强现场安全管控,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四章评估工作第十六条水文地质评估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水文地质知识和评估经验。
第十七条水文地质评估工作人员应仔细分析评估对象的地质情况和环境背景,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
第十八条水文地质评估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评估流程和标准进行评估工作,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第十九条水文地质评估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委托方提交评估报告,并按照委托方的要求进行补充说明和咨询。
水文地质工作者抽水试验技术操作规程
![水文地质工作者抽水试验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72b8e77fad6195f302ba64c.png)
第四章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
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4.1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导压系数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K'、越流系数b、越流因素B、影响半径R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孔中同时进行的抽水试验;通过干扰抽水试验确定水位下降与总涌水量的关系,从而预测一定降深下的开采量或一定开采定额下的水位降深值,同时为确定合理的布井方案提供依据。
抽水试验操作步骤
![抽水试验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ff36cd7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2.png)
钻孔抽水试验(1)钻孔抽水试验目的:①为预测矿坑涌水量提供矿坑直接充水含水层(三叠系下统北泗组的裂隙含水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三叠系下统马脚岭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影响半径R等。
②通过测定钻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
(2)、水文地质钻探①钻孔深度:以揭穿矿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三叠系下统马脚岭组岩溶裂隙含水层)为原则,重点控制第一期开拓水平,其深度以揭穿含水层的裂隙、岩溶发育带为原则。
②钻孔孔径:钻孔孔径应视钻孔目的确定,抽水试验段孔径以满足设计的抽水量和安装抽水设备为原则(不小于φ110mm),终孔孔径不小于φ91mm,水位观测孔观测的孔段应满足止水和水位观测的要求。
③钻孔孔斜:钻孔孔斜应满足抽水设备和观测仪器的工艺要求,要求为直孔。
④岩芯采取率:岩芯采取率要求岩石大于70%,破碎带大于60%,粘土大于70%,砂和砾石层大于50%,通常与地质孔要求相同。
⑤钻孔施工宜采用清水钻进,当地层破碎不能用清水钻进时,应在主要含水层或试验段(观测段)用清水钻进。
⑥封孔:除留作长期观测孔外,均应封孔,采用水泥封孔。
⑦洗孔及测定稳定水位钻孔施工结束后应采用清水进行有效洗孔,对同时揭露三叠系直接充水含水层(下统北泗组裂隙含水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马脚岭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的钻孔(ZK8006、ZK4406及ZK2102),应测定分层稳定水位,由于钻孔中马脚岭组岩溶裂隙含水层埋深多大于100.00m,因采用套管止水法成本较太,因此采用钻杆下端缠绕海带止水法(海带缠绕长度约1.50~2.00m),将马脚岭组岩溶裂隙水导入钻杆内,在钻杆内测量马脚岭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稳定水位,分层测定水位的钻孔,必须严格止水,并检查止水效果,不合格时重新进行。
对第四系松散层,由于钻孔揭露该层均在低丘斜坡上,属透水不含水层,采用套管护壁止水法,孔口套管应下入完整基岩中,防止孔壁坍塌掉块。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47e5c2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8.png)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是水文地质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文地质调查、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一套操作规程来规范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一、观测设备的准备1. 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深度,并进行标识。
2. 准备好必要的观测设备,如水井、水泵、水位计、水质采样器等。
3. 检查观测设备的完好性,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二、水文地质观测方法1. 水位测量(1)选择合适的水位计进行测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浮子式、电阻式或压阻式水位计。
(2)测量时,应将水位计与地下水保持持续的联系,避免气泡的产生。
(3)记录水位测量数据时,应注意记录日期、时间和具体的水位数据。
2. 地下水位观测井的安装(1)选择合适的井材和井径,根据现场条件进行施工。
(2)安装地下水位观测井时,应确保井管垂直并牢固,防止倾斜和变形。
(3)安装完地下水位观测井后,进行井口密封,防止污染和外界干扰。
3. 地下水样采集和水质监测(1)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器具,如采样器、采样瓶等。
(2)采样前,应将采样器具充分清洗和消毒,确保采样的净化。
(3)采集地下水样品时,应注意标本的数量、深度和位置,并记录相关信息。
(4)进行水质监测时,应选择合适的水质监测仪器和试剂,并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1. 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录入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2. 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结合现场情况和前期观测数据,形成相应的地下水地质模型和水文地质图。
3.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建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工作安全措施1. 在进行现场观测时,应注意安全操作,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
2. 定期检查和维护观测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事故发生。
3. 在进行地下水位观测、井的安装和维护等工作时,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谨慎操作。
总结起来,水文地质观测工作的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观测设备的准备、水文地质观测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工作安全措施等方面。
水文地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2篇)
![水文地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76d7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5.png)
水文地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前言水文地质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而制定的。
本规程旨在指导工作人员遵循规定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标准,以确保水文地质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执行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的要求。
二、水文地质调查安全操作规程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根据工程要求和调查目的,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2)对工作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分析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3)合理规划工作时间,避免在恶劣天气或高风险地区进行调查;(4)采购必要的调查工具和设备,并进行检查和维护;(5)组织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理解和掌握操作规程。
2、现场勘察的安全操作(1)在勘察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示施工区域的危险性;(2)在勘察现场进行地质勘察和地下水勘查前,确认工作区域是否为安全区域;(3)对可能存在的地下隐患进行评估,并采取安全措施,例如搭设护栏或设置警示线;(4)在进行现场勘察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和耳塞等;(5)设立安全警戒线,并做好周边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6)合理安排工作流程,避免人员拥挤和发生意外。
3、取样和试验的安全操作(1)在取样前,必须对采样工具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健康安全;(2)在取样过程中,必须遵循操作规程,避免受伤或造成取样污染;(3)在取样和试验过程中,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安全靴等;(4)取样和试验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确保安全无污染。
4、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的安全操作(1)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排序和分析,并及时记录和保存;(2)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必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3)在编写调查报告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标准进行,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4)在报告编写过程中,必须对敏感信息进行恰当的处理和保护,以确保数据安全。
抽水试验流程
![抽水试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2550106bed5b9f3f90f1c53.png)
抽水试验流程抽水试验1)抽水试验的方法(1)单孔孔组抽水试验①单孔孔组抽水试验第一段为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选取抽水孔群中孔间距较近的一个孔(抽4孔)进行抽水,另一个孔(观1孔)配对进行观测,如此段时间内有同层位钻孔施工至该层位亦可作为观测孔进行观测,进行单孔孔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②单孔孔组抽水试验第二段为奥陶系峰峰组灰岩含水层,选取抽水孔群中孔间距较近的一个孔(抽4孔)进行抽水,另一个孔(观1孔)配对进行观测,如此段时间内有同层位钻孔施工至该层位亦可作为观测孔进行观测,进行单孔孔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2)群孔孔组抽水试验群孔抽水试验段含水层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段,共有5个抽水孔同时进行抽水,5个观测孔同时进行水位观测,进行大型群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2)抽水试验设备要求(1)单孔孔组抽水试验设备、观测仪表和工具①抽水设备使用空压机、潜水泵或提桶抽水;②流量使用标准水箱或三角堰观测;③水位用电测水位计观测;④水温可用温度计测量。
(2)群孔孔组抽水试验设备、观测仪表和工具①抽水设备:抽2、抽3、抽4、抽5四各孔套管为Φ325mm,选用250QJ 型水泵,排量 100m3/h、扬程150m左右;抽1孔套管为Φ219mm,选用150QJ 型水泵,排量30~50m3/h、扬程120~150m左右;②配置:全套标准配置是指泵体、电机和按扬程配带电缆、配电柜、启动控制柜、出水管、弯头、连接件、连接螺丝、止水密封件等安装用配件材料;③水量、水位和水温观测仪表和工具A.抽水时用三角堰观测流量;B.使用电测水位计观测水位;C.用温度计观测水温。
3)煤系地层抽水试验技术要求(1)抽水试验前准备工作①试验前应对抽水孔(抽4)(钻至13号煤层隔水层底板底部)、观测孔(观1)(进度与抽水孔相等,亦钻进到13号煤层隔水层底板底部)进行洗孔;②试验开始前2日,必须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中的水位。
并对所有施工完这一段(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的抽水孔、观测孔统一进行一次稳定水位观测。
水文地质勘察抽水试验操作规程 LWDK
![水文地质勘察抽水试验操作规程 LWDK](https://img.taocdn.com/s3/m/b662fa02e87101f69e319529.png)
水文地质勘察抽水试验操作规程LWDK-ZY-121 要求1.1 抽水试验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 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临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或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 抽水试验孔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到层位、深度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及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 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及渗透性为原则。
1.5 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10毫米,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毫米。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毫米,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毫米。
大口径(孔组或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毫米。
孔深超过300米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毫米。
1.6 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如下表: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6岩性基岩松散层采取率正常层位破碎带(层)粘土砂、砂砾>70 >60 >70 >501.7 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1.8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均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使用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与空气压缩机复抽洗,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1.9 抽水试验钻孔和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勘察抽水试验操作规程LWDK-ZY-121 要求1.1 抽水试验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 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临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或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 抽水试验孔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到层位、深度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及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 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及渗透性为原则。
1.5 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10毫米,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毫米。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毫米,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毫米。
大口径(孔组或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毫米。
孔深超过300米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毫米。
1.6 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如下表: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6岩性基岩松散层采取率正常层位破碎带(层)粘土砂、砂砾>70 >60 >70 >501.7 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1.8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均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使用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与空气压缩机复抽洗,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1.9 抽水试验钻孔和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1.10 抽水试验所抽放至孔外的水,若有可能重新渗入含水层时,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保证不抽循环水。
1.11 过滤器应根据含水层的岩性、破碎程度及颗粒组份等情况选择。
过滤器上孔隙应分布均匀,孔隙率一律不小于25%。
凡采用缠绕式或包扎式过滤器,其外壁均应焊有金属肋条,肋条间距应以能是滤网不接触过滤管为原则。
1.12 施工设计书必须在钻孔施工前下达到机组,并由水文地质人员应对抽水设备的安装质量、测量水位、水量、水温的各种测试仪表和工具以及原始记录表格的准备情况做全面检查,不合格不能开工。
2 稳定流抽水试验2.1 试验抽水:在正式抽水前均应做试验抽水。
2.1.1 试验抽水前,应对抽水层(段)反复进行抽洗,直至孔内出水澄清无沉淀物时为止。
松散层内洗孔时,要注意观察和记录洗出砂的粒径和体积,以及水有浑浊到清澈的时间和流量变化的情况。
2.1.2 试验抽水应作一次最大的水位降深。
初步了解水位降低值与涌水量的关系,以便正式抽水时合理选择水位的降深。
试抽过程的全部资料必须年有正式记录。
2. 2 正式抽水:2.1.1 抽水的水位降深,应尽设备能力做最大降深。
降深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每次降距不小于3米。
抽水点应作到合理分布。
若涌水量大于140米3/时,因条件所限降深达不到上述要求时,最小降距也不得小于1米。
含水层底版上水柱不足10米时,可酌情减少水位降低次数,但其最大降深应超过水柱高度的1/2。
2.1.2 抽水延续时间与稳定时间要求:第一次水位降深的延续时间不少于24小时,其全各点降深的见许时间不作具体规定。
各点稳定时间必须达8小时。
有观测孔时,应依最远观测孔稳定2小时为准。
有特殊要求时可适当延长。
单位涌水量小于0.005升/秒●米,可尽机械能力作一次最大降深,但抽水延续时间应适当延长。
2.1.3 水位降深顺序:基岩含水层一般宜先深后浅,松散含水层宜先浅后深,逐次进行。
2.1.4 在抽水过程中遇有大雨、对水位、涌水量观测产生影响时,应暂停抽水。
在停止抽水期间,应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
2.1.5 抽水孔的动水位与流量必须同时进行观测。
开始一般应按每隔5~15分钟观测一次,连续1小时后,可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抽水结束。
观测孔水位应与主孔同时进行观测,不得提前或延后。
在抽水前及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校正测绳的深度记号,若发现误差应及时修正。
2.1.6 抽水试验应连续进行。
如抽水中断,而中断前抽水已超过6小时,且中断是不超过1小时,则中断前的抽水时间仍可计入延续时间内,否则一律作废。
在中断抽水时间内,应按观测稳定(静止)水位的要求观测水位(包括观测孔),知道重新抽水为止。
2.1.7 水温、气温的测量,应在抽水过程中,每隔2小时同时观测一次(应与流量、动水位的观测想应),其精度要求为0.50C。
发现水温有异常时,应在抽水结束后进行井温测量。
测温时,温度表应放在空气通畅、背阴的地方,严禁放在日光直照和其它影响温度变化处。
2.1.8 在抽水过程中,必须随时绘制Q= f(S)及q=f(S)曲线,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抽水发生的错误。
2.1.9 水样应在最后一个降深结束前按设计要求采取,其方法按有关规程进行。
2.2 稳定时间内水位和流量的变化幅度要求。
2.2.1水位降深大于5米时,主孔水位变化幅度不大于1%,小于5米时,则要求主孔水位变化小于5厘米。
观测孔水位变化要求小于2厘米。
2.2.2流量变化幅度:q≥0.01时,不大于3%q<0.01时,不大于5%2.2.3稳定时间内水位降低和流量变化幅度计算方法如下:变化幅度=(观测值与平均值的最大差值/平均值)×100%稳定时间内变化幅度系指在平均值上、下跳动幅度。
若水位与流量差值虽已符合要求,但呈单一方持续下降或上升时,抽水试验时间应再延长8小时以上。
2.3 静止水位与恢复水位观测要求:2.3.1正式抽水前及正式抽水结束后,抽水孔和观测孔均应进行静止水位和恢复水位的观测。
观测过程中,严禁采用注水或提水的方法帮助稳定。
2.3.2观测时间,开始时一般可按1、2、2、3、3、4、5、7、8、10、15分钟的间隔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稳定,观测孔与主孔应同一时间观测。
2.3.3静止水位和恢复水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方可停止观测。
——连续三小时水位不变;——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四小时每小时升降不超过1厘米;——水位呈锯齿状变化,连续四小时内升降最大差值不超过5厘米。
——采用压力表观测时,连续八小时指针不动。
达不到上述要求,但总观测时间已超过72小时,一般可停止观测。
2.4 流量观测方法:2.4.1试验抽水与正式抽水的水位和流量均应在同一时间观测。
2.4.2流量观测方法应根据流量大小选择。
流量不大时,可采用容积法。
水箱的容积一般不小于一立方米。
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堰测法、管道流量计、自计流量计等方法。
2.5 钻孔深度的检查:抽水前的静止水位测定后和恢复水位观测结束后,应分别探测孔深。
孔内沉淀物不得埋没含水层厚度的1/5。
当抽水层(段)为含水组(复含水层)时,孔内沉淀物不得埋没底部主要含水层厚度的1/5。
2.6 抽水钻孔必须有确定含水层深度、厚度、结构可靠的测井资料。
有条件时应进行流量测井。
3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3.1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分为定流量与定降深抽水。
定流量抽水时,水位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
非稳定流抽水一般宜采用深井泵或潜水泵。
3.2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水位降深,应尽设备能力做一次最大降深,一般不应小于9米。
若涌水量大于140米3/时,因条件限制,降深达不到上述要求时,最小降深也不得小于3米。
含水层底板以上水柱不足10米时,水位大降深应超过水柱高度的1/2。
3.3 水位、流量的观测,一般应按1、1.5、2、2.5、3、3.5、4、4.5、5、6、7、8、9、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分钟的时间顺序进行,以后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直到结束。
观测孔与主孔的流量与水位都必须同时观测。
3.4 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可根据含水层的导水性、贮水能力、观测孔的多少及距主孔的距离,结合所采用的非稳定流计算方法的实际需要确定。
3.5 当抽水尚未达到目的以前,因故中断抽水时,则应观测恢复水位,待水位达到稳定后再重新抽水。
3.6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时的流量、水位、静止水位、恢复水位及其观测内容、观测方法与要求,可参照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有关规定。
4 大口径孔组(群孔)抽水试验4.1 大口径孔(群孔)组抽水,必须在获得勘探区的天然流场的概貌(等水位线图)的基础上进.行,并应布置在能揭露含水层主要水文地质特征与补给条件地段。
在有大型泉水出露的矿区,应首先布置观测网,取得长期观测资料后,再布置大口径孔组(群孔)抽水。
4.2 在抽水前数日,应对所有的抽水和观测孔(点)进行系统的水位观测,取得抽水前的日水位动态曲线。
在抽水前24小时内应每隔1~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在距抽水前4小时,应加密至每半小时观测一次。
最后一次观测结果可作为观测孔(点)的初始水位。
4.3 大口径孔组(群孔)抽水试验降深次数,应根据设计目的确定。
一般可尽设备能力作一次最大降深。
其延续时间可根据所抽的含水层(段)的透水性及观测孔的水位变化情况而定,一般不应少于7天。
有关抽水试验的观测内容、方法等要求可参照第二、三章的有关规定。
4.4 大口径孔组抽水试验的水位降深,应在各抽水孔组中心布置观测孔测定。
4.5 对地表水点、河流观测点及距离抽水孔较远的观测孔的观测时间间隔及次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宽,但应与抽水孔观测时间互相对应。
4.6 为保持大口径孔组抽水过程中定流量的连续性,设备及操作应符合以下要求:4.6.1抽水开始时各抽水孔应同时开泵,抽水结束时应同时停泵。
4.6.2抽水过程中,应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得随意调整、改变机械运转能力。
4.6.3个别抽水孔的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开动备用设备。
5 资料整理5.1 抽水过程中,必须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各项观测成果。
如发生错误时,应及时划改,严禁涂改。
5.2 抽水过程中,对各项观测资料应随时进行检查。
每一点抽水结束前,应算出稳定阶段内水位降低和涌水量的平均值及其变化幅度,并计算单位涌水量。
5.3 抽水结果后,应及时整理并提出如下资料:5.3.1整理、校对原始资料,计算水位标高、水位降低值、涌水量及单位涌水量等各种数据。
5.3.2编制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恢复水位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和水文地质计算结果;抽水层(段)岩层柱状、钻孔结构(包括过滤器位置和规格)等必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