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 第七讲 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课件优秀课件
![酸碱平衡课件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6109b002768e9950e7382a.png)
㈠pH值和H+离子浓度
1
lg [H+]
=pH= pKaΒιβλιοθήκη lg[HCO3-] [H2CO3]
20 1
=7.40 (7.35~7.45)
✓ 判断是否存在酸碱平衡紊乱 ✓ 不能确定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㈡动脉血CO2分压(PaCO2)
是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CO2分子产 生的张力
反映肺的通气状态,PaCO2与肺的通气 量成反比
呼吸加深加快
CO2排出↑
㈢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
K+ Na+
ClH+
H+
HCO3- K+
H+
H+
Na+
K+
Na+
组织细胞
㈣肾脏的调节
肾脏通过排酸(H+或固定酸)以及重吸 收碱(HCO3-)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
近曲小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 调
节 方
远曲小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
式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泌NH4+
N+ a
=12mmol/L (10-14)
HCO3-
AG >16mmol/L
UC UA AG
↓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磷酸盐/硫酸盐/乳酸/酮体↑ 水杨酸/甲醇中毒
常用指标的意义
pH PaCO2 AB SB BB BE AG
酸碱度 呼吸性因素 代谢性因素
代谢性酸中毒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Na+
H++ NH3 NH4+
Na+
+
谷氨酰胺酶
谷氨
HCO3- 酰胺
H2CO3谷氨酸
α-酮 戊二酸
肾小管腔
集合管上皮细胞 毛细血管
Na+ NH3 H+
第七章 酸碱平衡 PPT课件
![第七章 酸碱平衡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94c770284ac850ac024220.png)
H3PO4 (aq)
H+ (aq) + H2PO-4 (aq)
K
a
(H3PO4 )
=
Kθ a,1
(H
3PO4
)
=
c(H+ ) c(H2PO-4 ) c(H3PO4 )
=
7.6 10-3
H2PO42-(aq)
H+ (aq) + HPO42-(aq)
K
a
(H2PO
2- 4
)
=
Kθ a,2
(H3PO
如:S2-、CO32-、PO43-. 2.多元弱酸、多元弱碱的解离平衡 (1)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以H2CO3解离为例:
第H 一 2 C 3 (O 步 aq H + : ()a + H q- 3 ( ) C aO q K a (H 2 C 3 )= O K a (,H 1 2 C 3 )= O c (H c + ()H 2 c C (H 3 )- 3 O )C = 4 .2 O 1- 70 第二 H- 3 ( C 步 aO q H + : ( )a + C q 3 2 - (O )aq
⑵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
A-(ca)q +H 2O (l) HA (ac)q+OH -(a)q
Kb(A- c)=c(HcA ()A cc- c()O
H -)
c(H+) c(H+)
=
Ka
Kw (HA)c
共轭酸碱对(HB—B-)
Ka (H)B Kb (B-)=Kw =1.01- 014 pK a (H)B +pK b (B-)=pK w =1.4 00
解:
第7章酸碱平衡
![第7章酸碱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808f3e5202d276a201292e8a.png)
7.2.4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7.3 弱酸、弱碱水溶液的解离平衡
7.2.4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纯水有微弱的导电性,说明纯水中有少量的离 子存在。这些离子只能是由水自身离解而来。
H2O = H++ OH -
可看成是水分子之间的质子自递反应,即:
H+
H2O(l)+H2O(l)
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
H3O+(aq) +OH-(aq)
第7章酸碱平衡
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第7章 酸碱平衡
7.1 酸碱理论-质子理论 7.2 水溶液中的重要酸碱反应 7.3 酸碱平衡的移动 7.4 缓冲溶液
生命科学学院:蔡向阳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导电性
“依数性”偏离Raoult定律和Van’t Hoff公
式
几种溶液的凝固点(K)
盐
C/mol.dm-3
活度系数γ反映了溶液中离子之间作用力的大小; 活度系数越小,作用力越大;
注:(1)对于溶液中的水以及纯液态、固态的物质 (如AgCl等),认为a=1。
(2)一般来说,a<c,γ<1,但在下列情况认为γ=1,
a=c。 ◆强电解质稀溶液 ◆弱电解质溶液和中性分子
2. 离子强度 (I)
活度系数γ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还与离 子的电荷数有关。 I可以定量地描述这两个物理 量对活度系数的影响.
T/K
Kөw
273
1.10×10-15
291
7.4×10-15
295
1.00×10-14
298
1.27×10-14
323
5.50×10-14
373
7.4×10-13
当温度在室温附近变化时 KӨW ,
化学平衡中的酸碱平衡
![化学平衡中的酸碱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652c1f0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2.png)
化学平衡中的酸碱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达到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酸碱平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指的是在溶液中酸和碱之间的相互转化达到平衡状态。
一、酸碱的定义在化学中,酸碱的定义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布朗酸碱理论和勒维酸碱理论。
1. 布朗酸碱理论布朗酸碱理论是根据质子(H+)的捐赠和接受来定义酸碱的。
- 酸:是能够接受一个或多个质子的物质;- 碱:是能够捐赠一个或多个质子的物质。
2. 勒维酸碱理论勒维酸碱理论是基于电子对的接受和捐赠来定义酸碱的。
- 酸:是可以接受一个或多个电子对的物质;- 碱:是可以捐赠一个或多个电子对的物质。
二、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通常产生盐和水。
例如,强酸盐酸(HCl)和强碱氢氧化钠(NaOH)之间的反应方程式如下:HCl + NaOH → NaCl + H2O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中的质子或电子对转移,从而形成离子或化合物。
三、酸碱平衡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的浓度可以发生变化。
然而,达到化学平衡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并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方程式:H2O + CO2 ⇌ H2CO3在此反应中,水(H2O)和二氧化碳(CO2)之间发生酸碱反应,形成碳酸(H2CO3)。
在达到酸碱平衡后,水和二氧化碳的转化速率相等,并且碳酸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
四、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用于判断溶液中酸碱性质的化学物质。
它可以根据溶液的PH值(酸碱度)或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溶液中的酸碱性质。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包括酚酞、溴蓝、甲基橙等。
它们在不同PH值下会出现不同的颜色,从而可以判断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
五、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酸碱平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
1. 温度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酸碱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常数。
通常情况下,增加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并使酸碱平衡向可逆反应的产物方向移动。
酸碱平衡ppt课件
![酸碱平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a46b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5.png)
人体健康与饮食调整对酸碱平衡影响认识
了解食物酸碱性
掌握常见食物的酸碱性,合理搭配饮食,保持酸碱平衡。
增加碱性食物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有助于中和体内酸性物质,维持酸 碱平衡。
减少酸性食物摄入
适量减少肉类、糖类等酸性食物的摄入,避免体内酸性物质过多。
农业生产中土壤改良和施肥策略优化建议
测定土壤酸碱度
医药、环保、食品、冶金、纺织等众多领域都涉及到酸碱平衡的应用。例如,在医 药领域,许多药物都是通过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来发挥治疗作用的;在环保领域,酸 碱平衡对于废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02
酸碱平衡理论基础
酸碱质子理论简介
质子的转移
酸碱反应实质上是质子 (H+)的转移过程,酸是 质子的给予体,碱是质子 的接受体。
电位滴定法在酸碱平衡研究中应用
电位滴定法原理
电位滴定法是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待测 物质的含量。
在酸碱平衡研究中的应用
电位滴定法可用于测定酸碱反应中的中和热、离解常数等参数,对于研究酸碱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酸碱平衡检测中优势
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 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可用于同时
检测多种酸碱物质。
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能够同时分离和测定 多种阴阳离子,对于复杂样品中 的酸碱物质分析具有独特优势。
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具有分离效率高、 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适用于微量酸碱物质的检测。
05
酸碱平衡失调问题与对策
工业生产过程中酸碱污染问题治理措施
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排放
01
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排放的监管,采用高效净化设备对
化学酸碱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酸碱平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d1472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2.png)
化学酸碱平衡知识点总结1. 酸碱平衡的定义酸碱平衡是指人体内液体中的酸碱物质维持在一定的平衡状态,使液体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性。
酸碱平衡主要由呼吸系统、肾脏和缓冲系统协同调节,以维持正常的pH值。
2. pH值的测定和变化pH值是酸碱度的指标,是指液体的酸碱性程度。
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pH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pH=7表示中性。
人体内液体的pH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饮食、代谢产物、呼吸和排泄等。
正常人体内液体的pH值约为7.35-7.45,在这个范围内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pH值偏离这个范围,就会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影响人体健康。
3. 酸碱平衡失调的原因和症状酸碱平衡失调是指人体内液体中的酸碱物质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导致pH值偏离正常范围,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
酸碱平衡失调的原因包括呼吸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代谢性失调等。
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症状包括疲乏、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肌肉无力、昏迷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4. 调节酸碱平衡的生理机制人体内部有多种调节酸碱平衡的生理机制,包括呼吸系统的CO2排出、肾脏的H+排泄、尿液的排泄等。
呼吸系统通过排除CO2调节血液中的H+浓度,肾脏通过排泄H+离子和生成碳酸氢盐调节酸碱平衡,尿液中的pH值与酸碱平衡有密切关系。
此外,人体内还存在缓冲系统,包括蛋白质、磷酸盐和碳酸氢盐等缓冲物质,可以中和过多的酸或碱,起到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
5. 酸碱平衡与健康酸碱平衡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长期的酸中毒或碱中毒会损害多个器官系统,影响生理功能。
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对酸碱平衡产生影响,包括饮食中的酸性食物、有氧运动和睡眠等。
因此,了解酸碱平衡对于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酸碱平衡是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受呼吸、肾脏和缓冲系统的调节,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酸碱平衡的相关知识有助于预防酸碱平衡失调和相关疾病,促进人体健康。
酸碱平衡课件课件
![酸碱平衡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8cdf2ea300a6c30d229f12.png)
共轭体系:
H2 CO3 H2 PO4
NH4HPr
H++ HCO3H+ HPO4H++ NH3 H++ Pr-
酸
主要由体内代谢产生:
三大物质代谢的终产物生成碳酸(氧化):挥发酸
物质代谢中间产物组成固定酸:
蛋白质 硫酸 磷酸 尿酸
糖酵解 甘油酸 丙酮酸 乳酸
脂肪分解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
食物或药物:固定酸(乙酸 氯化铵 水杨酸等)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主动泌H+, 酸化尿液并重吸收HCO3-
近端小管以Na+-H+逆向转运 的方式泌H+和重吸收 NaHCO3
肾小管管腔
代碱的治疗
一 治疗原发病
二 纠正引起肾脏HCO3-重吸收和再生成增多的因素
氯反应性,给予氯化钠 伴低钾时,氯化钾
三 补酸
PH>7.6 1 2 3
显著低通气 对氯化钠 补钾反应不佳 0.1M稀盐酸 氯化铵 (严重肝病禁用) 盐酸精氨酸(肾功能减退禁用)
肾小管酸中毒特点
RTA I 型: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 高血氯, 低血钾 尿PH>5.5
RTA II 型: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 高血氯, 低血钾 常伴肾素和醛固酮升高
RTA IV 型:与ALD减少有关 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 高血氯, 高血钾
代酸的治疗
危急生命情况紧急处理
呼吸 循环 中枢神经系统
酸碱平衡的调节
PaCO2: 正常值 40mmHg 调节:呼吸中枢
HCO3-: 通过肾脏调节
1:滤过HCO3-的重吸收 (每日滤过4000mmol,80-90%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2:可滴定酸的产生(泌氢) 3:尿NH4-的排泄
酸碱平衡的概念(分析“呼吸”文档)共33张PPT
![酸碱平衡的概念(分析“呼吸”文档)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c0ebc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56.png)
0mmol/L (2)意义: 如: OH - HCO3 - Pr -
小结
掌握:
1、酸碱平衡的实验室参数 2、酸碱平衡的调节
熟悉: 1、气体在体内的运输
2、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菜果 豆奶 含 Na+ K+
Ca++ Mg++ 和 有机酸盐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液缓冲系统
肺
肾
组织细胞
§2 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 血液缓冲系统
1.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H2O+CO2H2CO3H++HCO3[HCO3-]/[H2CO3]=20/1
2.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3.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4.磷酸盐缓冲系统
压) (1)定义:以物理形式溶解在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
产生的张力。
(2)参考范围:35~46mmHg(A)
37~50mmHg (V)
(4)意义: 1、判断肺泡通气状态
PCO2 增高 表示肺泡通气量减少 ,CO2潴留 降低 表示肺泡通气量增加,为肺泡通气量过度
2、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性质
PCO2>45mmHg 结合病史 可诊断呼吸性酸中毒 <35mmHg 结合病史 可诊断呼吸性碱中毒
+
H
HCO3-
特点
pH= HCO3-
PaCO2
起效慢,3-5天达高峰,
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对肾脏疾病引起的代酸代偿作用差
(二)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
1+log ——
[H2CO3]
1
=7.
食物在体内转化或经氧化后生成
由于CO 概念: 红细胞氯—碳酸氢盐交换
《酸碱平衡》PPT课件
![《酸碱平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cffc50e53a580217fcfea1.png)
再如:当 PaCO2 原发性升高,发生呼吸 性酸碱失衡时,肾脏通过减少对(HCO3- ) 的排出,让 〔HCO3- / PaCO2 〕 的比值维持 在 20/1附近。
如:(HCO3-)代偿性
(PaCO2)原发性
精选ppt
20
20
或是当 PaCO2 原发性减少,发生呼吸 性酸碱失衡时,肾脏通过多排 (HCO3-), 使血 (HCO3-)减少,让〔 HCO3- / PaCO2〕 的比值维持在 20/1附近。
酸碱平衡
(时间:1小时40分钟)
昆医附一院 麻醉科 吴洪翔
精选ppt
1
2
授课目录: 1. 基础知识的复习 2. 调节酸碱平衡的方式 3. 血气报告的实例阅读 4. 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关系
精选ppt
2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1. 酸碱的定义:
酸:能释放 H+ 的物质。
碱:可接受 H+ 的物质。
精选ppt
代酸并呼碱 PH=6.1+log 18/0.03 × 30
=6.1+log 20/1 =6.1+1.3 =7.4
代碱并呼酸 PH=6.1+log 36/0.03 ×60
=6.1+log 20/1 =6.1+1.3 =7.4
精选ppt
8
8
在公式 PH=PK+log ——H—CO—3 -— 中,
a ·PaCO2
精选ppt
17
17
通过代偿,若PH在 7.35-7.45 之间,为 代偿完全的酸碱紊乱,称“血症”。
通过代偿,若PH在 7.35-7.45 以外,为 代偿不完全的酸碱失衡,称“中毒”。
如:代谢性酸中毒时,因(HCO3-)减少。
高中化学《酸碱平衡》专题教案
![高中化学《酸碱平衡》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0c2ea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0.png)
高中化学《酸碱平衡》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酸碱平衡的概念,包括酸碱电离理论、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
(2)掌握酸碱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其意义,如酸的电离常数(Ka)和碱的电离常数(Kb)。
(3)能够运用平衡常数计算溶液的酸碱度(pH 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的思想来理解酸碱平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酸碱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表达式。
(2)酸碱溶液 pH 值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1)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的理解。
(2)多元酸碱的分步电离和相关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胃酸过多时服用胃药、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引出酸碱平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酸碱电离理论回顾初中所学的酸碱定义,即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
(2)酸碱质子理论介绍酸碱质子理论,酸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例如,HCl 是酸,因为它能给出 H+;NH3 是碱,因为它能接受 H+形成 NH4+。
同时,讲解共轭酸碱对的概念,如 HCl 和 Cl、NH4+和 NH3 分别为共轭酸碱对。
(3)酸碱电子理论简单介绍酸碱电子理论,酸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碱是能够给出电子对的物质。
例如,BF3 是酸,因为它能接受电子对;OH是碱,因为它能给出电子对。
(4)酸碱平衡常数讲解酸的电离常数 Ka 和碱的电离常数 Kb 的表达式,以醋酸(CH3COOH)和氨水(NH3·H2O)为例,分别写出它们的电离方程式和平衡常数表达式。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与酸碱平衡教案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与酸碱平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541c6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d.png)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与酸碱平衡教案一、引言化学平衡与酸碱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以及相关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而有趣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与酸碱平衡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表达式。
2. 了解化学平衡中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浓度、压力等。
3. 理解酸碱中的定义和性质,并能运用相应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相关表达式。
2.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化学平衡(1) 概念解释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反应速率前后相等的状态。
引导学生通过例子理解平衡的概念,并引出反应的正向和逆向过程。
(2) 平衡常数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和实验数据进行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提供引导性问题。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通过实例讲解温度、浓度、压力等因素对平衡位置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因素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2. 酸碱平衡(1) 酸碱的定义介绍阿仑尼乌斯酸碱理论,引导学生理解酸碱的离子和氢氧离子的转移。
(2) 酸碱的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整理,让学生了解酸碱溶液的味道、颜色及与金属反应的特点。
(3) pH与pOH的计算介绍pH和pOH的定义与计算方法,通过练习题和实验现象理解溶液的酸碱性。
五、教学活动安排1. 实验探究选择一种化学反应进行实验,观察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实验数据,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
2. 案例分析选取酸碱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研究结果。
六、教学评估1. 知识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进行知识点的检测。
2. 实验报告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质量、数据分析能力和结论推理能力进行评估。
化学平衡的酸碱平衡
![化学平衡的酸碱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ba6a6be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9.png)
化学平衡的酸碱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当化学反应达到一定条件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和反应速率保持恒定的状态。
而酸碱平衡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平衡,涉及到酸碱的中和反应。
本文将探讨酸碱平衡的原理、常见的酸碱平衡反应以及如何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
一、酸碱平衡的原理酸碱平衡的原理基于酸碱中和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酸会释放出H+离子,而碱则会释放出OH-离子。
当酸和碱进行反应时,H+和OH-离子会相互结合形成水(H2O)分子,这个过程被称为中和反应。
当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比例为1:1时,完全中和反应会发生,产生pH值为7的中性溶液。
二、常见的酸碱平衡反应1.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反应之一。
例如,硫酸(H2SO4)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时,会生成硫酸钠(Na2SO4)和水(H2O):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2. 电离度的调整在酸碱平衡中,控制反应物的电离度可以影响酸碱溶液的酸碱性质。
例如,在溶液中添加盐酸(HCl)可以增加H+离子的浓度,使溶液呈酸性;而添加氧化钙(CaO)可以吸收部分水分,降低溶液的H+离子浓度,使溶液呈碱性。
3. 酸碱盐的水解反应酸碱盐的水解反应也是酸碱平衡的一种重要反应。
水解是指在水中,酸性或碱性离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反应。
例如,氨气(NH3)和盐酸(HCl)反应时,生成氯化铵(NH4Cl):NH3 + HCl → NH4Cl三、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1. 浓度反应物的浓度是影响酸碱平衡的重要因素。
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酸碱中和反应会向生成物的一侧偏移,直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2. 温度温度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取决于反应的特性。
有些反应在升高温度时会向生成物的一侧偏移,而另一些反应则会向反应物一侧偏移。
温度的变化会改变平衡常数,进而影响酸碱平衡的位置。
3. 压力对于气相反应,压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压力增加时,平衡反应会偏向生成物更少分子的方向。
化学平衡与酸碱平衡
![化学平衡与酸碱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0a794ef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9.png)
化学平衡与酸碱平衡化学平衡与酸碱平衡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速度与产物转变为反应物的速度相等时,我们说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
而酸碱平衡则是指酸性和碱性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本文将介绍化学平衡与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相关的应用。
一、化学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转化过程会不断进行,直到达到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是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浓度或活性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化学平衡下,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或活性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并不表示反应停止进行。
化学平衡的达成需要满足一定条件:首先,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反应物可以转化为产物,产物也可以转化为反应物;其次,反应系统必须是封闭的,不允许物质的进出;最后,反应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化学平衡的判断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反应速率来确定。
当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转化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
此时,物质的性质和特性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二、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酸和碱是溶液中的主要成分,酸的特征是具有酸味、能够腐蚀金属和变红蓝色的指示剂,而碱的特征是具有碱味、具有腐蚀作用、变红绿色的指示剂。
酸碱平衡是在溶液中酸碱物质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实现的。
在水溶液中,酸会释放氢离子(H+),而碱会释放氢氧根离子(OH-)。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是一个质子转移的过程,当酸和碱的浓度或活性相等时,酸碱平衡达到。
酸碱平衡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进行观察和判断。
酸性溶液会使酸碱指示剂变红,而碱性溶液会使酸碱指示剂变绿。
当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完全中和时,酸碱指示剂变为中性状态。
三、应用和意义化学平衡和酸碱平衡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化学平衡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反应在何种条件下能够达到化学平衡,进而控制反应的进行过程。
这对于合成化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酸碱平衡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溶液的酸碱度。
酸碱平衡课件
![酸碱平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fa92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d.png)
机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
解释人体失调对身体的影响以及引起失调的原 因。
结语
酸碱平衡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在未来,研究酸碱平衡的应用前景以及寻找更好的调节方法将是一 个重要的方向。
酸碱平衡对生命的重要 性
强调酸碱平衡对于人类健康 和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酸碱平衡PPT课件
# 酸碱平衡PPT课件大纲
引言
酸碱平衡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化学和生理学的知识。了解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对于 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酸碱平衡的概念
介绍酸碱平衡的基本定义和意义。
酸碱物质的分类
解释酸碱物质的不同种类以及它们的性质。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探讨酸碱指示剂在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应用。
酸碱计算
了解如何计算pH值以及酸碱离子浓度,同时探讨强酸强碱与弱酸弱碱的区别和计算方法。
pH值的计算
介绍计算pH值的公式和步骤。
酸碱离子浓度的计算
探讨如何计算酸碱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酸碱反应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酸碱反应的实验演示,并了解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 涤剂中的酸碱反应。
酸碱平衡的应用前景
展望酸碱平衡研究在医学、 环境保护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前景。
酸碱平衡研究的未来方 向
提出酸碱平衡研究的未来方 向和发展重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索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制。
2
酸碱反应的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酸碱反应的特性和变化。
3
酸碱反应的应用
探讨酸碱反应在洗涤剂等产品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酸碱平衡调节
了解人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探讨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和原因,以及酸碱平衡调节在临床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 酸碱平衡1 酸碱质子理论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 +)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如HCl ,NH 4+,HSO 4-,H 2PO 4-等都是酸,因为它们能给出质子;CN -,NH 3,HSO 4-,SO 42-都是碱,因为它们都能接受质子。
为区别于阿仑尼乌斯酸碱,也可专称质子理论的酸碱为布仑斯惕酸碱。
由如上的例子可见,质子酸碱理论中的酸碱不限于电中性的分子,也可以是带电的阴阳离子。
若某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就既是酸又是碱,可称为酸碱两性物质,如HCO 3-等,通常称为酸式酸根离子。
1.1酸碱的共轭关系质子酸碱不是孤立的,它们通过质子相互联系,质子酸释放质子转化为它的共轭碱,质子碱得到质子转化为它的共轭酸。
这种关系称为酸碱共轭关系。
可用通式表示为:酸碱 + 质子,此式中的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例如NH 3是NH 4+的共轭碱,反之,NH 4+是NH 3的共轭酸。
又如,对于酸碱两性物质,HCO 3-的共轭酸是H 2CO 3,HCO 3-的共轭碱是CO 32-。
换言之,H 2CO 3和HCO 3-是一对共轭酸碱,HCO 3-和CO 32-是另一对共轭酸碱。
1.2酸碱反应从酸碱质子理论来看,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传递和相互交换质子的过程,因此一个酸碱反应包含有两个酸碱半反应。
例如,NH 3与HCl 之间的酸碱反应: 半反应1 半反应21.3酸碱反应的实质在酸碱质子理论中根本没有“盐”的内涵。
酸碱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传递质子的反应,通式为: 酸1 + 碱2碱1 + 酸2例如: HCl + NH3 Cl -+ NH +4 、 H 2O + NH 3OH -+ NH +4HAc + H2O Ac -+ H 3O + 、 H 2S + H 2OHS -+ H 3O +H2O + S 2-OH -+ HS-、 H 2O + HS-OH -+ H 2S这就是说,单独一对共轭酸碱本身是不能发生酸碱反应的,因而我们也可以把通式:酸 碱 + H + 称为酸碱半反应,酸碱质子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交换质子的反应;此外,上面一些例子也告诉我们,酸碱质子反应的产物不必定是盐和水,在酸碱质子理论看来,阿仑尼乌斯酸碱反应(中和反应、强酸置换弱酸、强碱置换弱碱)、阿仑尼乌斯酸碱的电离、阿仑尼乌斯酸碱理论的“盐的水解”以及没有水参与的气态氯化氢和气态氨反应等等,都是酸碱反应。
1.4 酸碱的强度1.4.1酸碱强度与物质的本性有关酸碱的解离平衡常数θa K 与θb K 表明了酸碱与溶剂水分子间质子转移反应的完全程度,θa K 或θb K 越大,质子转移反应越完全,即θa K 或θb K 越大,表示该酸或碱的强度越大。
共轭酸碱对(HA-A -): θwθb θa )A ()HA (K K K =⨯- 上式表明:共轭酸碱对的θa K 与θb K 的乘积等于水的离子积θw K ;在共轭酸碱对中,酸的酸性越强(即酸的θa K 越大),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即共轭碱的θb K 越小),反之,若碱的碱性越强,其共轭酸的酸性越弱。
1.4.2酸碱的强弱与溶剂有关同一种酸在几种接受质子能力不同的溶剂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例如,因为当液氨做溶剂时可以促进醋酸的电离,而使其表现较强的酸性;但以氢氟酸为溶剂时,由于氢氟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强于醋酸,使醋酸(HAc )获得质子生成H 2Ac +,表现为弱碱性。
再如HNO 3在水中为强酸,但在冰醋酸中,其酸的强度便大打降低,而所以物质的酸碱性的酸碱性的相对强弱与溶剂的酸碱性有关。
2 酸碱的电离平衡2.1一元弱酸和弱减的电离平衡将醋酸的分子式简写成 HAc ,用 Ac -代表醋酸根,则醋酸的电离平衡可以表示成:HAcH + + Ac -用0a K 表示酸式电离的电离平衡常数,经常简写作a K 。
且:氨水 NH 3·H 2O 是典型的弱碱,用0b K (简写成b K )表示碱式电离的电离平衡常数,则有:NH3·H 2ONH 4+ + OH -b K =][]][[234O H NH OH NH ⋅-+=1.8×10–52.2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对应每一步电离,各有其电离常数。
以 H 2S 为例: 第一步 H2SH ++ HS -721103.1][]][[--+⨯==S H HS H K第二步 HS-H ++ S 2-1522101.7][]][[---+⨯==HS S H K 显然,1K 2K 。
说明多元弱酸的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两个方程式相加,得:H 2S2H ++ S 2-22212221102.9][][][--+⨯=⋅==K K S H S H K平衡常数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几种物质的浓度关系,确切地说是活度的关系。
但是在我们的计算中,近似地认为活度系数 f = 1,即用浓度代替活度。
a K 、b K 的大小可以表示弱酸和弱碱的离解程度,K 的值越大,则弱酸和弱碱的电离程度越大。
3 缓冲溶液3.1同离子效应HAcH + + Ac - 达到平衡时,向溶液中加入固体 NaAc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NaAc= Na + + Ac -),由于Ac -的引入,破坏了已建立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HAcH + + Ac -Ac -增多,使平衡左移,使 HAc 的电离度减小。
定义: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其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电离平衡左移,降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这种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3.2缓冲溶液 3.2.1概念能够抵抗外来少量酸碱的影响和较多水的稀释的影响,保持体系 pH 值变化不大的溶液,我们称之为缓冲溶液。
如向 1L 0.10 mol ·L -1 的HCN 和0.10 mol ·L -1 NaCN 的混合溶液中(pH = 9.40),加入0.010 mol HCl 时,pH 变为 9.31;加入0.010 mol NaOH 时,pH 变为 9.49;用水稀释,体积扩大 10 倍时,pH 基本不变。
可以认为,0.10 mol ·L-1HCN 和 0.10 mol ·L -1 NaCN 的混合溶液是一种缓冲溶液,可以维持体系的 pH 值为 9.40 左右。
3.2.2原理缓冲溶液之所以具有缓冲作用是因为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
当外加少量酸(或碱)时,则它与抗酸(或抗碱)成分作用,使弱酸盐弱酸c c /(或弱碱盐弱碱c c /)比值基本不变,从而使溶液pH 值基本不变。
适量水稀释时,由于弱酸与弱酸盐(或弱碱与弱碱盐)以同等倍数被稀释,其浓度比值亦不变。
缓冲溶液一般是由弱酸及其盐(如HAc 与NaAc )或弱碱 及其盐(如NH 3与NH +4盐)以及多元弱酸及其次级酸式盐或酸式盐及其次级盐(如H 2CO 3与NaHCO 3,NaHCO 3与Na 2CO 3)组成。
这类缓冲溶液的pH 值 计算可概括为如下两种形式“ (a )弱酸及其盐[H +] = 盐酸c c K a ⋅pH = 酸盐c c pK a lg+(b )弱碱及其盐[OH -]= 盐碱c c K b ⋅pOH = 碱盐c c pK b lg+缓冲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称为缓冲对。
缓冲对的浓度愈大,则它抵制外加酸碱影响的作用愈强,通常称缓冲容量愈大。
缓冲对浓度比也是影响缓冲容量的重要因素,浓度比为1时,缓冲容量最大。
一般浓度比在10到0.1之间,因此缓冲溶液的pH (或pOH )在p a K (或p b K )1±范围内。
配制缓冲溶液时,首先选择缓冲对的p a K (或p b K )最靠近欲达到的溶液pH (或pOH ),然后调整缓冲对的浓度比,使其达到所需的pH 。
上述计算未考虑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最后还应以pH 计测定值为准。
3.3缓冲溶液的计算以HA-A -为例,由缓冲溶液原理可知:将等式两边分别取负对数:对共轭酸碱来说,25℃时,注意:c(HA)和c(A - )是共轭酸、碱的平衡浓度,但由于同离子效应的存在,除了(或)<2的情况外,通常用初始浓度c 0(HA) 和c 0(A -)代之。
例1.常温常压下,在H 2S 气体中的饱和溶液中,H 2S 浓度约为0.10 mol ·L -1,试计算该溶液中的[H +]、[HS -]和[S 2-]。
(已知H 2S 的1a K = 1.0×10-7,2a K = 1.0×10-12)分析:H 2S 是二元弱酸,但由于1a K >2a K ,所以,计算[H +]时可当一元弱酸处理,并且[HS -]近似等于[H +]。
又因为c /a K >400,所以可采用近似公式[H +] =cK a ⋅1 计算其氢离子浓度。
解:[H +] =cK a ⋅1=1.0100.17⨯⨯-= 1.0×10-4 mol ·L -1[HS -] ≈ [H +] = 1.0×10-4 mol ·L -1由第二步电离HS - H + + S 2-,得2a K =][]][[2--+HS S H[S 2-] ≈ 2a K = 1.1×10-12mol ·L -13.4缓冲溶液的配制在配制具有一定PH 值的缓冲溶液时,为了使所得溶液具有较好的缓冲能力,应注意以下原则: 3.4.1选择适当的缓冲对,使配制溶液的pH 值在所选择的缓冲对的缓冲范围内。
这个范围大约在pKa ±1之内。
例如HAc-Ac -缓冲对的范围是3.7-5.6,要配制pH 从3.7-5.6之间的缓冲溶液可选用这一缓冲对。
3.4.2缓冲对中作为共轭酸的PKa ,应尽量接近于配制溶液的pH 值。
例如,要配制pH 为5.3的缓冲溶液时,可以选用HAc-Ac =缓冲对,因为pH5.3恰恰在这种缓冲对的缓冲范围内。
3.4.3要有一定的总浓度(通常在0.05-0.20mol·L-1之间)使所配成溶液具有足够的缓冲容量,并采用适当的缓冲比使溶液的pH 恰好等于所需要的pH 值。
习 题1.根据酸碱的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H +]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结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按这个理论,下列微粒:①HS -,②CO 32-,③HPO 42-,④NH 3,⑤OH -,⑥H 2O ,⑦HCO 3-,⑧HAc ,⑨KHSO 4 (1)只属于碱的微粒是: ; (2)只属于酸的微粒是: ; (3)属于两性的微粒是: 。
(填编号)。
2.人体血液的pH 值变化范围较小,pH 值只能在7.0~7.8的范围内变化,否则将会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