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二章考试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归纳打印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归纳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11365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5.pn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归纳打印版本文档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归纳的打印版,旨在帮助同学们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与巩固。
一、力和速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矢量表示,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分类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等效力,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成若干个分力。
4.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通常用标量表示,单位为米每秒(m/s)。
5.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平均值,瞬时速度是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二、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在没有合外力作用时,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惯性与质量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也较大。
3.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汽车刹车时乘客的身体向前倾斜。
三、牛顿第二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公式 F = ma 表示,其中 F 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3. 加速度的方向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四、力的作用和加速度1. 作用力引起物体的加速度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的状态,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2. 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给定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物体的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
3. 物体间力的大小和加速度的关系给定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这些是本章内容的知识归纳,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向老师请教。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要点总结打印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要点总结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63ebf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8.pn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要点总
结打印版
本文档对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知识要点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打印版。
以下是要点总结:
一、测量物体长度
1. 使用游标卡尺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保持垂直并轻轻触碰物体。
二、时间的测量
1. 用秒表或挂钟测量时间。
2. 使用秒表时,要注意按下启动和停止按钮的正确时间。
三、简单机械
1. 虚像和实像:
- 虚像:光线不会交汇,看起来像是从物体后面发出的。
- 实像:光线交汇在一起,看起来是实际存在的。
四、光的传播路径
1. 光在真空中传播是直线传播。
2. 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会变慢,并发生折射。
五、声的传播
1. 声音是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分子传播的。
2.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
六、力的概念
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单位是牛顿(N),常用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七、浮力与物体浮沉
1.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上升力。
2. 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原因是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知识要点总结。
如需详细了解,请查看打印版。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beada10844769eae009ed53.png)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s。
3、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XX0Hz。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XX0Hz的声音叫超声。
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乐音与噪声: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
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91f79fc850ad02df804103.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b321ec5fbfc77da269b18c.png)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 2 3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e77f6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1.png)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二章声现象01 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 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0.1 s。
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
2.声音的特征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还与距离有关。
3)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因素有关。
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另一个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研究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3) 减弱噪声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侵入。
02 知识对比1.声音的特征特征概念影响因素描述术语实例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音、低音钢琴发出的高音和低音响度声音的大小发声体的振幅响亮、轻声演唱者发出的高音和低音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回响、清澈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2.乐音与噪声区别物理学界定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波形图联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
03 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声的传播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男高音和女低音是声音的两种基本类型,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1871f5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5.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对于知识的梳理,能够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相关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c53bbe561252d381eb6e04.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声音的产生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二、重、难点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1、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
四、知识拓展1、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0.29s (当时空气15℃)。
2、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3、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1?葫芦岛)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声波可以清洗钟表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C.将正在发声的交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传递能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738888964bcf84b9d57bcb.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 消失 。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速 ,声速大小跟 介质 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
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考题出现频率也较高,但一般不会只考查“声音的产生”或“传播”单一知识点,结合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或噪声控制等内容的考题较多。
1.声音的产生: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
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
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
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
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3.声速: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869619ff00bed5b9f31d64.png)
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为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等)○在同一、均匀、透明的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我们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叫光线。
如图:○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
○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c=2.99792×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为2.997×108m/s,通常计算时用c=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速度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2/3。
○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二节光的反射○光遇到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向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两线分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一个完整的光的反射图:一点两角三线。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平等光照射在光滑的平面上时,反射光线也互相平行,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如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平静的水面时);平行光照射在粗糙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会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如光照射在白纸、衣物等物体表面上时)。
三节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的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物体与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像与物体上对应点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平分。
○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凹面镜与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用作观后镜、街头拐角的反光镜等;凹面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用作太阳灶、灯的反光装置、天文望远镜等。
四节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应用:折射可以使水看起来较浅。
一些现象就是光的折射引起的,如海市蜃楼,夜晚的星星在眨眼等。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f15e6284254b35effd34b7.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二章声现象01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________.(2)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_______,会被________回来的现象.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________s.(4)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有关.2.声音的特征(1)音调:声音的________叫做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是________,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__;频率越低,音调越________.(2)响度:声音的________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还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来传递________,另一个是利用声传递________.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们以________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3)减弱噪声途径:防止噪声________;阻断噪声________;防止噪声________.02知识对比1.声音的特征2.乐音与噪声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03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声的传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②用抽气设备抽去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________.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________听到声音.(3)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在真空中不能________.实验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伸出桌面长时,钢尺振动得________,发声的音调________;钢尺伸出桌面短时,钢尺振动得________,发声的音调________.(3)实验结论:________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时音调________,频率低时音调________.04图片展示图片桌子能否传声水瓶琴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05典例点拨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贵阳中考)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声音的响亮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解析】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考点2声音的特征【例2】(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解析】用木棍敲击玻璃瓶时主要是水柱在振动,水越少,越容易振动,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反之越低.考点3声的利用【例3】(淄博中考)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弦乐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跟松紧、长度、粗细有关,不同的琴键其松紧、长短、粗细不同;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仪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海洋的深度为s=vt=1 531 m/s×1 s=1 531 m.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考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例4】(北海中考)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制止了噪音产生的是( )A.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 B.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C.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 D.有居民居住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墙【解析】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路两旁建隔音墙,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参考答案知识梳理1.(1)振动振动停止(2)介质真空(3)障碍物反射0.1 (4)传播的介质温度 2.(1)高低频率高低(2)强弱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3)材料结构 3.信息能量 4.(1)无规则工作学习休息(2)分贝(3)产生传播传入耳朵实验突破实验一:(2)能变小不能(3)介质传播实验二:(2)慢低快高(3)频率高低图片展示固体相同 1 能量典例点拨例1 A 例2 A 例3 音调能量 1 531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超声波不能传播例4 C。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bc34eaf6529647d272852eb.png)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
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复习知识点打印版.doc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复习知识点打印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19b6089844769eae009edcb.png)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 或没有介质)。
4、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5、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真空不能传声(真空就是空无一物,没有介质);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S=Vt/2=340×0.1÷2m=17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9b56a0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a.png)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时是声带振动;敲鼓时是鼓面振动;音叉发声是音叉振动等。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如回声)。
2. 声音的传播。
-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例如在月球上(接近真空环境),即使宇航员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 声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二、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 定义: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 影响因素: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例如,当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
2. 响度。
- 定义: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
- 影响因素:-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就大。
- 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
- 定义: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也叫音品。
- 影响因素: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人们能区分出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三、声的利用。
1. 声与信息。
-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声呐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可用于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等。
- 医生利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音、呼吸音等也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病情。
初二物理第二章总结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第二章总结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c48cb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0.png)
初二物理第二章总结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的第二章主要涉及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牛顿第一、二、三定律以及摩擦力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并能够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下面是对第二章内容的总结归纳。
一、力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表示:力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通常用箭头表示,箭头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物体间直接接触所产生的力,如推、拉、压力等;非接触力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为 F=ma,其中 F 表示力,m表示物体质量,a 表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力都会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三、重力1. 重力的定义: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非接触力。
2.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指向地心的方向。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由于粗糙度和压力而产生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前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3. 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之间的压力有关,并且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也有关。
4. 摩擦力的方向与两物体间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总结:初二物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
牛顿定律是力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其中第一定律说明了惯性的存在,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存在。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知识点总结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1644d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c.png)
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D解析:DA.每个人说话的音色都不一样,“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A 正确,不合题意;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B正确,不合题意;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C正确,不合题意;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得知病情信息,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A解析:A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胡琴、琵琶、羌笛等乐器,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但是不同乐器可以演奏相同的曲调,也可以发出一样大的声音,所以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故选A。
3.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D解析:D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项不合题意;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C项不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声波的能量传递到结石,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知识点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23c80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0.png)
一、选择题1.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B.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A解析:AA.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故A正确;B.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听不到。
但声源振幅不一定小,故B错误;C.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是根据传播速度来定义的,故C错误;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2.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昵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C.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反射D.提高声音的音调B解析:B剧院及音乐厅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故选B。
3.一个锣鼓队正在表演。
观众们发现,每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原本听到的鼓声就“消失”了。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C解析: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唐朝一寺庙所藏的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不知其因而被惊吓以致患病,后经人指点方知与前殿的钟有关,击此应彼,故钟鸣罄响。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钟鸣罄响”是一种回声现象B.“罄无故自鸣”说明有些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一起在做相同形式的振动D.“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都不同C解析:CA.回声是指物体发出的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物体所接收的现象,“钟鸣罄响”是指两个物体各自发出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必记
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人、动物——声带振动
打击乐器——鼓面、锣面振动
弦乐器——琴弦振动
管乐器笛子等——空气柱振动
炮仗、气球爆炸——空气振动
水流声、煮开水水声——水振动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及真空中速度为0m/s
【除了地球以外的环境,都是真空环境,都不能传播声音】
知识点三:声音的速度——声速
1、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①介质的种类
②介质的温度
2、两个规律:
▲不同介质,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相同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15°C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知识点四:回声及回声测距
➢声音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可以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如果小于0.1s,无法区分,此时回声能加强原声
s声=v声t 声音走过的距离
s距离=1/2 s声=1/2v声t
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必记
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特性①——音色
▲影响因素: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
▲关键词:辨别声音(分辨不同的人、动物或乐器)
闻其声而知其人
模仿秀者模仿的就是音色
清脆悦耳、声音嘈杂
▲波形图:波的形状不同
知识点二:特性②——音调
▲影响因素:频率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
◎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听到回声时s回=1/2 (s声- s船)
发出声音时s发=1/2 (s声+ s船)
◎字母:f
◎单位:赫兹Hz
▲关键词:长短(振动部分长度)
粗细(梳子的粗细、声音的粗细)
松紧(琴弦松紧程度)
慢快(振动的快慢)
◎男、女高音,男女低音
◎男生声音低沉,女生声音尖细(声音的粗细)◎A大调、C小调、1 2 3 4 5
◎惊声尖叫、低声闷响
▲波形图:波形的疏密程度不同(横看)
知识点三:特性③——响度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 ①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 ②与发声体的远近
▲关键词
◎生活中的音量
◎轻敲、重敲,用大小不同的力度
◎距离声源的远近
◎震耳欲聋、不敢高声语、低声呢喃(音量的高低)
◎声音越到远处越分散,使用扩音器、医生用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波形图:波形的高低不同(竖看)
t t
乙
甲
振幅小振幅大
2.3声的利用——知识点必记
姓名: 完成情况:
知识点一:声的分类
知识点二: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没有引起其他物体变化,或者对其他物体造成
伤害)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雷声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
(通过雷声,我们得到了一个信息大雨)
✓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心跳的声音,了解器官工作情况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2、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导航能力——回声定位:蝙蝠,倒车雷达,声呐
✓穿透能力——超声波诊断仪(B超) ,超声波探伤仪探测金属内部缺陷,超声波测速仪,超声波测厚仪
▲3、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
✓可以预测火山、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知识点三: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引起其他物体变化,或者对其他物体造成伤害)▲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雷声震耳欲聋
(雷声音很大,对我们的耳朵造成了一些伤害)
✓在声波的作用下,烛焰摇晃,甚至熄灭(对烛焰造成一定的伤害)
▲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破碎”能力——超声波碎结石(造成伤害:结石粉碎),
超声波清洗机(造成伤害:污垢破碎),
超声波加湿器(造成伤害:水碎成小雾滴)
▲3、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次声波能量大,传播距离远)
✓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可以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房屋倒塌等。
✓次声波武器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识点必记
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噪声
两种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
噪声是指: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难听,刺耳的声音)
乐音波形
噪声波形
▲从环保角度(主要从环保角度考虑噪声)
噪声是指:①妨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②干扰了我们要听的声音
知识点二:噪声的强弱等级
▲噪声的单位:分贝dB(响度)
▲噪声强弱的三条界限
①保护听力不超过90dB
②保证工作与学习不超过70dB
③保证休息和睡眠不超过50dB 知识点三: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人听到声音的三个阶段△减弱噪声途径
①声源——振动产生声音●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减弱噪声产生(消声)
●禁止鸣笛,
●摩托车、无声手枪的消声器,
●降低音量
②传播过程——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吸声、隔声)
◆隔音板、隔音墙,
◆植树造林,
◆关门关窗,
◆双层真空玻璃
③人耳——引起听觉听到声音■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隔声)
■戴耳塞、耳罩,
■防噪声头盔,
■赛棉球,
■捂耳朵
特别注意:噪声监测装置——对减弱噪声毫无任何影响
只用来监测噪声的强弱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