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绪论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历史教育现象应该是很久以前就出现的,它是与()出现的。
2.那时,历史知识的传授主要是()的方式进行,或者用()等符号记载下来。
3.历史教育现象在人们创造出文字之前的()里就已经出现。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在()时期,国家政府机构里就有了()。
5.孔子创办(),提出()的教育思想,编订了()等书作为教材。
6.西汉武帝时,把()这五种书列为“五经”,作为()的教科书。
7.我国有()等不同体例的各种史书。
8.()的学校教育传入我国,我国学校开始独立的开设()。
9.民国时期,我国开始创办(),这时才有了()的内容。
10.(),我国真正系统的、完整的开设()课程。
11.(),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先生翻译的美国()先生的专著()。
当时,我国就设立了基本上是()的历史教学法的课程。
12.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教育方面采取了向()学习的()的做法。
13.1955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翻译的()的( )。
14.由( )邀请来的著名教法学专家()先生,认为当时的北京第二女子中学的()老师的课讲得最为规范。
15.(),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北京教育学院历史系、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联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高等师范院校用的(),并编写了(),于()年在北京出版,这是我国学者独自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历史教学法的教科书。
16.(),由于友西主编,叶小兵、赵亚夫参与著述的()正式由()出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是第二次修订。
17.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有()等多种看法。
18.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
19.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把今天的历史课程标准称作()。
20.历史教学大纲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制定,教科书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印刷、发行。
这就是大家所说的()。
现在全国各地呈现出()的现象。
01总绪论
总是找到隐逸和入道式的适意的精神家园,男女钟情经历波折都是
终成眷属,即便是被王国维推许为“置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的《窦娥冤》《赵氏孤儿》,也还是添加了个解冤、报仇的“尾 声”,给观众以心理的安慰和生活的信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六、世界交流和影响
▪ 中国古代文学在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与世界多个国家 的文学是有交流的,既有引进、接纳,也有输出和相当的影 响。
▪ 一、先秦:浑融辉煌的文学源头 ▪ 二、两汉:辞赋蔚兴,传记文学的成立和诗体的整合 ▪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批评理论的兴起和文学审美的提升
▪ 四、隋唐五代:诗的黄金时代
▪ 五、宋代:诗词文并行,以词称盛 ▪ 六、元代:通俗文学兴盛,戏曲最盛
▪ 七、明代:小说兴盛,新旧文学思潮交争
▪ 八、清前中期:集历代文体之大成的文学景观 ▪ 九、晚清:旧文学的新变与新文学的呐喊
神话
诗经
楚辞
汉赋
古诗
唐诗
宋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四、文学史的方法是历史的和美学的统一
▪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既是一种历史,也就应当具有史学史 书的属性。 ▪ 文学史和一般史学著作又有不同。文学史研究基本上是历史 的动态的文学批评,通过历史的和审美的文学批评,建构文 学的历史书写。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一、历史悠久、文类繁多而代有所胜
▪ 在这悠久的历史里,中国文学伴随着社会文明一直在生生不 息地生长,日益繁富,没有停滞,没有缺位,没有中断,不
时地放出浩大亮丽的繁荣景像,相继蜂拥而出的作品浩如烟
海,即便经过历史的筛迭、淘汰,流传至今的篇幅不同的文
体之多,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不能比拟的。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书目
内容绪论(2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绪论重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目的、授课方式、学习方法等问题,从思想引起高度重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历史和历史要籍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开设目的三、本门课程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思考题:1.试述历史与历史要籍的关系。
2.制定一个你学习本课程的计划。
参考书目:1.柴德赓著《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 1982年2.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4年3.杜泽逊著《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01年4.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6年5.《辞海》/《辞源》/《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6.《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三联书店 1956年第一编考古文献(6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章重点向学生介绍考古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以及几种考古文献资料,并通过具体选文感知考古文献资料,其难点在于甲骨文、金文古文字的释读和它们的史料价值的分析。
一、考古文献概述1.甲骨文2.金文3.简牍帛书与敦煌文书二、文章选讲(1)《武丁卜辞二则》(2)《大盂鼎铭》(3)《利簋》思考题:1.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具有史料价值?2.简述甲骨文、金文的文字特点。
3.简述甲骨卜辞的结构特点。
4.翻译:《武丁卜辞二则》、《大盂鼎铭》、《利簋》参考书目:1.《甲骨文合集》胡厚宣中华书局 1979年2.《殷周青铜器通论》容庚、张维持著科学出版社 1958年3.《西周铜器断代》陈梦家《考古学报》9——14期(1955.12——1956.12)4.《简牍学研究》(第一辑)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6年5.《敦煌文书与唐史研究》刘进宝著台湾叶文出版社 2000年5.《敦煌历史文化》刘进宝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年第二编纪传体类(22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纪传体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
中国古代史前言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元 谋 人 遗 址 地 貌 元谋人使用石器
蓝田人
● 上世纪60年代在陕 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 和陈家窝两地发现的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 立人化石。 ● 发现头盖骨和下颌 骨。
● 距今约70万年
“南京猿人”头骨
成功复原
(据新华社2003年2月25日报 道)举世瞩目的“南京猿人”一 号头骨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 揭开面纱。———她竟是一位年 仅20多岁的美丽女子!
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史》
• 借鉴功能
• 教育功能
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可增 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尤其是 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文化更是爱国主义的最 好素材。
良好的道德品德的教育。
• 认识功能 。
4、怎样学习中国古代史
1、要掌握基本的史识、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 郑天挺曾说过:“我们要以时为经,以事为 纬,把人物、制度贯穿其间。”
中国古代史前言
绪言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专业的一门专业 基础课。每一门学科往往要回答三个W, 即:what why how,历史学则要学习5个W: when where who what why。绪论中也 主要3个W,即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历 史?和怎样学习历史三个问题。
1、什么是历史?
• 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史”:“史者, 记事者也,从右,持中;中,正也。”
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
(约 200万年前~前2070年)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文明起源最早的国家 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 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发现众多石器时代的文化遗 址, ( 包括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 ) ,犹如满天 星斗分布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些灿烂的石器时代的文 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的意识形 态及社会生活。中国先民用他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 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史题库
1.1中国古代史绪论(上)1 [单选题]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是()。
A.理论研究B.辞章研究C.义理研究D.清朝乾嘉学派的考据学正确答案:D2 [单选题] 考据学派要求()本身要符合忠于历史原始的相貌。
A.官方记载B.历史小说C.文献D.历史著作正确答案:C3 [单选题] 西方社会科学强调()。
A.考据B.理论C.辞章D.义理正确答案:B4 [单选题] 经学是()思想流派的代表作品。
A.儒家B.法家C.道家D.程朱理学正确答案:A5 [单选题] 到了()的时候,朱熹的理学成为一种新的儒学的代表。
A.元朝B.唐朝C.清朝D.宋朝正确答案:D6 [单选题] 关于乾嘉考据学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考据学派是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
B.考据学也称之为“朴学”。
C.乾嘉考据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对文献本身进行整理。
D.考据学派不要求文献本身得重视符合原先最初的相貌。
正确答案:D7 [单选题] 人及动物之间的区别表现在:()A.人能说话。
B.人能直立行走。
C.人有自我的精神和理性的追求。
D.人能书写。
正确答案:C8 [单选题] 中国从哪个朝代开始,史书由官方进行编修:()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正确答案:A9 [单选题] 中国古人在研究历史是不重视下列哪一项:()A.义理B.理论C.辞章D.考据正确答案:B10 [单选题] 历史的主体是()。
A.自然B.时间C.人D.事件正确答案:C11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历史科学是需要验证的,要么证实,要么证伪。
B.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认识人类历史的最有效工具和手段。
C.现代社会科学建立的前提是现代社会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它是一种反思和批判。
D.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史学观,根据客观的现象来总结现象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基本法则,同时它又是辩证的、发展的、变化的。
正确答案:C12 [判断题] 动物和人不同,是没有思想的。
中国文明史第一章绪言
• 从形态上来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 偏重于物质和技术 ; • 从承载者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承载者是民族或族 群,每个民族或族群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文 明却不同,承载者是一个地域,一个文明地域可 能包含若干个民族或多个国家,如西方文明,包 括众多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 •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种文明的形成与国家的形 成密切相关; • 文明的动态性较为明显,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步,如物质文明,变化最大;而表现在规范、 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化则不尽然,变化缓慢; • “文化”是中性的,使用范围很广;而文明是褒 性的,使用范围较窄。
野蛮时代
基本上是原始氏族社会成长发展直到它的鼎盛时 期。这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 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时期。人们 能够磨制比较精细的石器,有了制陶术,学会了 金属的冶炼,最初是炼铜,后来能够冶炼青铜和 铁。有的地区,从动物的饲养发展为放牧畜群, 导致游牧生活。其中有许多部落又逐渐地从种植 饲料发展为谷物的种植。适应于种植的地区,则 直接从采集过渡到种植植物,逐渐发展为大规模 的田间耕作,使其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 福泽喻吉认为“文明就是指人的安乐和精 神的进步。” • 对于布罗代尔来说,文明是“一个空间, 一个‘文化领域’”,是“文化特征和现 象的一个集合。 • 沃勒斯坦把文明定义为“世界观、习俗、 结构和文化(物质文化和高层文化)的特 殊连结。它形成了某种历史总和,并与这 一现象的其他变种(即使不总是同时)共 存”。
• 中华文明史是指包括当代56个民族以及曾 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古代民族在内的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 • 中华文明史:是中华民族创造文明的历史 记录。
中国史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史学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是与《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相对应的基础课程。
中国史学史是研究中国史学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旨在对中国丰富的史学遗产做出系统的自我批评和总结。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史学的诞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掌握各时期史学的特点、重要史家、史著及史学流派、修史机构的基本状况,批判地继承祖国丰富的史学遗产。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历代史家的史学思想、方法,为他们今后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批判地继承祖国丰富的史学遗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规律及其阶段性特点;各时代史官、史家与史学成果及其史学地位;史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史学发展与相关领域学术文化的关系;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发展。
(四)教学时数本课讲授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36学时。
(五)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阅读(代表性史著)与写作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与课后阅读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学生的自主研修相结合。
二、本文第一章绪论:史与历史教学要点:史学史概念史学史研究的对象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范畴与任务第二节中国史学史的分期和特点第二章中国史学史学科教学要点:史学史四要素中国史学史思想的组成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形成第二节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与现状第三章上古传疑史学教学要点: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正事归为史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传疑人物——史学的萌芽第二节正事归为史——传疑史学之形成第四章史学的创立与传统史学的形成教学要点:夏商史官中国史学成熟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史学的产生——夏商时期的史官第二节中国史学成熟的标志——孔子与《春秋》三传第三节战国时期的其他代表性史著第五章秦汉时期的中国史学教学要点:太史令究天人之际纪传体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司马迁时代与《史记》的成书经过第二节《史记》的内容特点及史学地位第三章秦汉时期的其他代表性史著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教学要点:“别职”修史私家修史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别职”修史第二节专职史官、专门修史机构的设置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史著第七章唐五代时期的史学教学要点:皇家修饰二史八书《通典》《史通》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皇家修史制度的确立第二节唐五代著名的史官第三节唐五代史书新体例与代表性史著第八章两宋时期的史学教学要点:起居院实录院国史院四大类书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两宋的修史机构第二节四大类书第三节民族史域外史的编修第九章辽夏金时期的史学教学要点:翰林国史院翰林学士院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辽代的修史机构和史学成就第二节夏代的修史机构和史学成就第三节金代的修史机构和史学成就第十章元代的史学教学要点:脱卜赤颜蒙古翰林院纪事用蕃书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元代的修史机构第二节元代的史学成就第三节元代实录体的完备第十一章明代的史学教学要点:翰林院明实录《永乐大典》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明代的修史机构第二节明代的史家第三节明代的代表性史著第十二章清代的史学教学要点:三通馆《大清一统志》《四库全书》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清代的修史机构第二节清代的史家第三节清代的代表性史著第十三章近代史学(上)教学要点:近代史学思想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史学的巨变第二节近代维新派的史学成就第三节中国近代史学的形成第十四章近代史学(下)教学要点:胡适、顾颉刚的史学方法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的史学成就、考古学对历史学发展的影响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胡适的“实用主义”史学第二节顾颉刚的“层累构成说”第三节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第四节陈寅恪、陈垣的史学成就第五节考古学对史学发展的影响第十五章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教学要点: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开拓性贡献新中国十七年史学的成就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和发展第二节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新发展和面临的挑战三、参考书目: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国社会史研究——绪论
李文海等:《灾荒与饥馑》(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1年版。); 李文海等:《中国近代灾荒纪年续编》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李文海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孟昭华:《中国灾荒史记》(中国社会出 版社1999年版。);
[法]魏丕信:《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 政》(徐建青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版。);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年版。); 苏新留:《民国时期的河南水旱灾害与乡 村社会》(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年版。); 张水良:《中国灾荒史(1927~1937)》 (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等
2. 什么是社会史?
“它是研究历史上社会结构与日常 社会生活的运动体系,它以社会群体、 社会组织、社会等级、阶级、社区、 人口的社会构成,以及上述成分所形 成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动,构成社会结 构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行为及其观念为 研究范畴,揭示其在历史上的发展变 化及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发展脉络
(七)病态社会方面
政治病态 风俗病态 社团病态 妇女病态
(八)灾荒方面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与社 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 各方面有着重要联系。 灾害的种类繁多,既有水灾、旱灾、风灾、 雹灾等各种气象灾害,还有地震、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既有蝗灾、螟害、鼠灾、瘟 疫等生物微生物灾害,也有土地的沙漠化、 盐碱化等灾害。
4.新社会史的兴起
按照杨念群给出的界定,所谓“新社会 史”,既不是一个范式转换的概念,也不 是一个简单的类分范围的概念,而应是与 本土语境相契合的中层理论的建构范畴, 寻求以更微观的单位深描诠释基层社会文 化的可能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PPT1绪论
《天津条约》的签订
23
1895年4月 马关条约
李鸿章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伊藤博文
24
《辛丑条约》签字
25
莫国哪沉
待民知沉
土知爱酣
分醒国睡
——
裂宜如我
黄 遵 宪
似 瓜 。
今 醒 ,
爱 家 。
中 华 ,
26
27
28
返回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7
(1)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就是中 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 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 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
——毛泽东
“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
力。”
——邓小平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 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
——江泽民
8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 教科书。”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 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
岂苟 因利 祸国 福家 避生 趋死 之以 。,
29
曾国藩
30
李鸿章
左宗棠
31
32
康有为像
返回
33
(三)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34
35
返回
2、中篇:1919年——1949年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史学概论 绪论
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历史学家 所研究的过去不是一个死的过去,而 是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活在现实之中的 过去”。 郭沫若:“对于未来社会的待望,去 清算过往的历史”。 第三,从历史学科发展过程来看,它 是一门源远流长、成熟完备和复杂的 学科。
第二节 史学概论的对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任务
一、什么是史学概论?
历史科学:是一门整合型的社会科学,是 历史研究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 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指导下,运用一定 的思维认识方式和手段,在与历史客体发 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客体的 分析研究,以理解其特殊规律和特点的一 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历史知识。
二、历史学的层次结构
四、史学概论的内容
凡是史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如历史 研究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史学实 践的形式和特点、历史认识的基本过 程、史学的层次结构、历史认识的检 验、历史著作的编写和形式等,都是 它所要阐述的内容和范围。
1、历史研究的基础理论 理论及历史观的重要性 正确的历史观——唯物史观 专业基础理论
二、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
1、史学研究的主体——研究者本身 2、史学研究的客体——客观历史 3、史学主体与客体的矛盾 (1)历史研究的主体与客体在时间、空 间上存在明显差距 (2)研究者的意识活动与客观历史之 间存在距离
三、史学概论的基本任务
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开 展对史学本身的探讨,揭示历史研究 中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历史(主体与客 体)之间的矛盾,从理论上概括和总 结这一矛盾产生和解决的基本经验, 用以指导当前的历史研究。 与史学各分支学科、历史唯物主义、 史学史的任务不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绪论、第一、二章)
根据这一理论,尚钺老先生认为,我国早在明清之际,资本主义就已经萌芽,江南一些城镇已经有了早期手工作坊,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清朝后期又进一步发展,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会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是外国资本主义的武装入侵,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打破了中国古老封建王朝的尊严,使中国的发展方向出现了曲折,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就是要打破中国自然经济状况而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与中国已经萌芽和发展的商品经济的方向是共同的。当然,资本主义列强国不允许中国发展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要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控制我国,则别当令论。
就是说,中国昨天那80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沉痛而深刻的教训,腐败就会自我断送,落后就要受欺挨打。
腐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包括毛泽东讲的社会制度的腐败,也包括官员行为的腐败,这两者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但无论是哪一种腐败,都可能造成亡党亡国的严重后果。如今,我们虽然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但如果官员的腐败行为得不到遏制,就会造成民心的倾斜,最后葬送我们先进的社会制度。
根据这个理论,他们认为,1840年以前,中国虽然有资本主义萌芽,但封建小农经济仍像汪洋大海,封建王朝仍然能够维持统治。特别是1644年清王朝的建立,又使封建专制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它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使当时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直到1840年以前,始终处在非常微弱的状况,根本没有对清王朝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2] 1840年~1919年 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绪论)
——彭明:《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对象问题》,《学习与研究》1981年第6期。
与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 中华民国史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 二级学科。
中国革命史 中共党史 中华民国史
3、内容构成:三个历史
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 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 苦探索的历史; 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 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 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 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 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绪
论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主讲人:李建英
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
龚自珍:“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音bing,器
物),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
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古史钩沉
• 用 “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把革命同现 代化对立起来,现代化就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 的唯一要求和唯一主题,而革命便成了破坏社会 稳定、制造社会动荡、阻碍现代化的消极力量。
• 持这种现点的学者,往往不提近代中国反帝斗争的任务,相反,有 人说,如果西方列强提前三百年打开中国大门,中国早就现代化了; 有人认为中国对英、美、日本应该实行一条“孙子路线”,这样中国就 现代化了。
2006世界 杯阿根廷6-0塞黑 一家欢乐一家愁
失去灵魂的塞黑人
生存在职业足球世界里的很多球员个体相信,只要保持好的身体,练 就好的技术,找个好的东家,过上优裕的生活,就是最终极的目标。
绪论
教案(一)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一、导语:(一)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古为今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
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教学内容由于课时数的有限,我们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专题:《诗经》专题;唐诗专题;宋词专题;明清小说专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文学内容如此单一。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学概说一、先秦文学“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一)诗歌和辞赋1、原始诗歌原始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出现于原始社会,是在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发展的集体劳动中产生的,如《弹歌》和《伊耆氏蜡辞》,反映了原始人类狩猎生活的情景和战胜自然的愿望。
原始诗歌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它以劳动为主题,带有不同程度的原始宗教意识,是歌、乐、舞三者结合为用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2、《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它内容丰赡,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其中民歌最富于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句式以整齐的四言为主,多用重章迭句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丰富多采,朴素优美,音节自然谐和,富有艺术感染力。
3、《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吸取民间文学营养,利用楚国民歌的传统形式,创造了句式参差灵活的“楚辞”体。
他的作品有《离骚》,《九章》等二十多首光辉诗篇,这些诗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比喻生动,词藻绚丽,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树立了榜样。
史记选修绪论
司马迁与士大夫壶遂的对话
1、司马迁认为孔子为什么著《春秋》?
2、举《诗》《书》《礼》《易》《乐》的作用目的是什 么?
3、壶遂认为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作《春秋》的?司马迁 同意他的看法吗?
史官们就不同了。他们对于"君举必书"的态 度颇为认真。中国古代的史官有"秉笔直书"的好 传统,成为后世史官竞相继承的品藻和史德。
二、中国的史书:
说起中国的史书,《史记》《汉书》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
因为,①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正史; ②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经典。
《尚书》、《国语》、《战国策》是记言的史。 《春秋》、《左传》是记事的史。 P143 清·赵翼《廿二史箚记》 箚记,也作“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魏书 (北齐·魏收)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南史 (唐·李延寿)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宋史 (元·脱脱等) 金史 (元·脱脱等) 明史 (清·张廷玉等)
三、“不虚美,不隐恶”与史官厄难
帝王和史官,一个要"自称我长"、"掩恶扬 善",一个要"直书其事,不掩其瑕";一个 要文过饰非,一个要"君举必书";一个要为 自己树碑立传,一个要对后人"申以劝诫"。 两种目的,两个标准,南辕北辙,形成两种 力量的尖锐矛盾和较量。较量的结果,常常 是权力压倒亢直者,屠刀强过笔杆子。在封 建君主专制下,史官们屡遭厄难,原因就在 这里。
《史记》选修绪论
一、中国的史官
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 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春秋时 期,“君举必书”,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 左史、右史等史官。“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 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绪论、第一、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绪论、第一、二章)发布者:德育绪论教学目的:从中国近代史的断限与分期、基本线索介绍以及意义等方面的讲授,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性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学术界目前讨论的热点问题、研究动态等等,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中国近代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中国近代史的内涵和断限这涉及到中国历史的断限和分期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的断限和分期,同世界的断限和分期不同。
在每个历史发展的转折阶段,总是晚一步。
(一)世界历史的断限和分期世界古代――远古~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世界现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当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前(二)中国历史的断限和分期1. 史学界多数学者观点:古代――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 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现代――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2. 近几年史学界的争论:[1] 1630年~1919年即以明清之际作为起点,以五四运动为终点这种观点是史学界的少数,主要以已故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尚钺为代表其理论依据是划分历史时期,应该以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为根本。
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变化了,上层建筑也随之变化,从而带动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根据这一理论,尚钺老先生认为,我国早在明清之际,资本主义就已经萌芽,江南一些城镇已经有了早期手工作坊,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清朝后期又进一步发展,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会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是外国资本主义的武装入侵,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打破了中国古老封建王朝的尊严,使中国的发展方向出现了曲折,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就是要打破中国自然经济状况而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与中国已经萌芽和发展的商品经济的方向是共同的。
2-10.03、绪论+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中西方封建社会历程的差异
中国 公元前221年进入封 公元前 年进入封 建社会 1644年李自成建立 年 大顺政权, 大顺政权,农民军攻 占北京, 占北京,明亡 1912年民国元年 年民国元年 欧洲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 公元 年 国灭亡,西欧奴隶制 国灭亡, 度崩溃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开始
大清律规定的“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严逆、不道、 谋反、谋大逆、谋叛、严逆、不道、 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4-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的城市里,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15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1640年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在欧美确立起来。之后,殖民主义者 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侵略,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资本主义强国所垄断的商品倾 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的投资场所。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是为了使东方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上 的附庸。 西方再保险忽悠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遇到 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经济上: 经济上: (1)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 ) 导致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 位,导致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 2)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 固结合 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 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对新的 生产方式有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生产方式有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3)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常常结合在一 )地主、商人、 农民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利,经济地位低下, 起。农民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利,经济地位低下, 生活极端困苦。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生活极端困苦。社会经济发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