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答题万能模板
(完整版)高中语文答题卡模板
![(完整版)高中语文答题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4a48ff94b73f242326c5faf.png)
10.(8 分) (1) (3) (5) (7)
11.
(2) (4) (6) (8)
姓名:
班级:Βιβλιοθήκη 212. 13.14.
六、论述类文本。 15.(6 分) 16.(6 分) 17.(6 分)
3
200
400 4
600
800 5
6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考试号:
淮安市第一中学 13-14 学年 高三语文试卷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3 分)2. (3 分) 3. (3 分)4. (3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5. (3 分) 6. (3 分) 7. (3 分) 8.(1) (2) (3)
淮安市第一中学淮安市第一中学淮安市第一中学131413141314学年学年学年高三语文高三语文高三语文试卷答卷纸试卷答卷纸试卷答卷纸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151515分分二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191919三诗歌鉴赏三诗歌鉴赏三诗歌鉴赏101010101010
(完整版)高中语文答 题卡模板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905ead603d8ce2f01662365.png)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典型题实战兵法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
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高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
![高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03e4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c.png)
高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高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有很多,以下为你列举部分:- 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 段意的概括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写作手法及作用:-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2020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b70ef27783e0912a2162a99.png)
2020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应试策略:平衡情绪走进考场,大多数考生都会紧张的。
这时要注意平衡心绪(就是要有点阿Q精神)。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我知道,我能应付得了这个考试!”“这会儿有点紧张,放松一会就好了。
”“我紧张一点,别人比我还紧张呢,呵呵!”“今天的精神不错,一定能够考好!”然后,通过浏览全卷,大致了解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和试题的熟生以及难易,进而确定题目相应的作答时间,分配时间要服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
在具体操作上,希望大家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记住:考场上的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必须精打细算,其核心是让时间为你高考得分最大值这一目的服务。
拿到试卷后,心中应记住这样两句话:我难人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答题常规一、强化审题意识1、审试卷本身①题干。
如选择题要注意选择的是“正确”还是“有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②选项;③要求;2、审命题者①命题依据。
一般命题的依据应是“教学大纲”和“高考说明”。
②考查目的。
思考此题是“考哪个知识点”,是“哪个能力点”,像作文就要揣摩命题者对本次作文的立意是什么。
3、不可忽视高考试卷的“枝枝叶叶”如果把高考试卷比做是一棵大树,试题结构与组成是其躯干,那题目中的提示语和附加语则是“枝枝叶叶”,诸如题目中的注释、出处、提示说明用语,作文中的写作要求等。
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往往能明确答题范围,明确解题的方向和方式,减少盲目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特别是一些附加语,如阅读文章文段中注释,包括夹注、尾注等,对于文章的题解题注以及副标题、文末所注明的出处、写作时间等也不能一晃而过,因为这些内容往往介绍了作品的或者作者的背景、时代时间等,有时在这里就刚好有考点存在。
高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易错成语大全
![高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易错成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13466cb5fbfc77da269b1e2.png)
高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易错成语大全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2020高考语文最新各题型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最新各题型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b2d1abab90d6c85ec3ac6cd.png)
2020高考语文最新各题型答题模板自主复习的意义: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合理规划,提分最快;归纳整理,效益最高;精心复习,练就沉稳;目标明确,高考大吉!高考目标:中等生力争语文全卷总分在105分左右,优秀生总分在115分以上。
知识梳理与重点把握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0-13题,19分,不能够低于13分)[约25分钟]文言翻译(13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虚词总结)。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友情提醒】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
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
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
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
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高中语文答题全套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全套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c322d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6.png)
高中语文答题全套模板摘要:1.高中语文答题模板概述2.论述题模板及示例3.选择题模板及示例4.填空题模板及示例5.解答题模板及示例6.提高答题技巧的方法7.总结正文:一、高中语文答题模板概述高中语文答题模板是根据不同题型总结出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掌握这些模板有助于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以下分别为各种题型提供的答题模板。
二、论述题模板及示例1.论述题模板:(1)观点明确(2)论据充分(3)论证合理(4)结论有力2.论述题示例:针对一篇论述文,如《荆轲刺秦王》,我们可以这样组织答案:观点:本文表现了荆轲崇高的爱国情怀。
论据:文中描述荆轲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勇敢担当。
论证:荆轲在刺秦王的过程中,展示了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结论:荆轲以身许国,虽败犹荣,成为千古英雄。
三、选择题模板及示例1.选择题模板:(1)题干分析(2)选项比较(3)确定答案2.选择题示例:针对一道成语辨析题,如“望洋兴叹”和“望而生畏”,我们可以这样分析:题干:下列成语中,哪个表示因事情庞大而感到无奈?选项:A.望洋兴叹B.望而生畏分析:A项“望洋兴叹”表示面对宏伟景象而感叹自己的渺小,符合题意;B项“望而生畏”表示看到某种情况或事物而感到害怕,与题干不符。
答案:A四、填空题模板及示例1.填空题模板:(1)理解题意(2)查找线索(3)填充答案2.填空题示例:针对一道名句默写题,如《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可以这样完成:答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五、解答题模板及示例1.解答题模板:(1)审题清楚(2)答案结构清晰(3)论述有条理(4)语言准确2.解答题示例:针对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如《背影》,我们可以这样组织答案:第一步:审题,确定要解答的问题;第二步:梳理文章内容,找出关键信息;第三步:结合文章主题和结构,进行解答。
六、提高答题技巧的方法1.熟悉考试大纲,掌握重点知识点;2.多做真题,总结规律;3.注重课堂学习,积极提问和讨论;4.合理安排时间,提高答题速度;5.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答题准确率。
高中语文答题全套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全套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6108c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8.png)
高中语文答题全套模板一、阅读理解1.文章主旨题:本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
2.段落大意题:第____段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
3.词语理解题:在文中,“”一词的意思是______。
4.句子理解题:在文中,“”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5.作者观点题:作者对____的观点是__________。
6.推理判断题:从文中可以推断出__________。
7.文章结构题:本文的结构是__________。
8.文章写作手法题: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
9.文章主题思想题:本文的主题思想是__________。
10.文章情感态度题:作者对____的情感态度是__________。
二、古诗文鉴赏1.诗词背景题:这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是__________。
2.诗词内容题: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__________。
3.诗词意象题:在这首诗词中,“”这一意象象征着______。
4.诗词修辞手法题:在这首诗词中,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诗词韵律美题:这首诗词的韵律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
6.诗词情感表达题:在这首诗词中,作者表达了对____的__________情感。
7.诗词主题思想题:这首诗词的主题思想是__________。
8.诗词艺术价值题:这首诗词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
9.诗词创作背景与主题关系题:这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与其主题有何关联?请简述理由。
10.诗词与其他作品比较题:请将这首诗词与另一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
2020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26e99c5aef8941ea76e05a1.png)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1)诗歌答题模式1. 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 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 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 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 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 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 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 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 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 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4)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5)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 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3d6cd0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e.png)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叙述、描述、抒情、讨论和解释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性文本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说明文和文学说明文(又称科学素描或知识素描)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时间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顺序)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从概括到划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外部到内部,从简单到复杂,从这里到那里,从现象到本质,等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解释该方法的功能: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例:具体描述__________________。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
图表栏:用具体数据进行解释,使解释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字符描述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述和侧面对比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比较,对比,衬托,衬托,对比,先抑制后提高,从小到大,以事实为基础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句子在文章文本结构中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句子在表达意思中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典型问题:实用的战争艺术词曲小知识单词(或曲牌)的名称表示单词(或歌曲)的节奏,而标题定义单词(或歌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
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功能: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特定于表格的名称(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这张桌子强调。
高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易错成语大全
![高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易错成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56516f19e3143323968931e.png)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第二类、对象误用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高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易错成语大全
![高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易错成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0972733376baf1ffc4fad62.png)
高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易错成语大全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2020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6ee2895a76e58fafab003a4.png)
2020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模板(干货)文言文阅读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友情提醒】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
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
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
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
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ce7eb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9.png)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一、模板一:阅读与表达文章标题:正文:本文主要通过......来告诉读者,......。
在文章中,作者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首先,作者通过......来说明......。
例如,文中提到......,这表明...... 其次,作者通过......来阐述......。
例如,文中指出......,这说明...... 同时,作者还引用了......的观点。
例如,文中提到......,这表明...... 最后,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总结了全文,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作者认为......综上所述,通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二、模板二:阅读理解文章标题:正文:本文主要介绍了......,并着重分析了......。
首先,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引述了......来引起读者的关注。
例如,他提到了......其次,作者系统地介绍了......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例如,他详细阐述了......接着,作者提到了......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
例如,他列举了......然后,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的影响因素,包括......。
例如,他指出......最后,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总结了......的意义,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例如,他认为......综上所述,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和理解,我认为......三、模板三:文言文阅读文章标题:正文:本文是一篇......,作者通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首先,文章开篇引用了......的观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文中提到了......接着,作者详细说明了......的理论和实践。
例如,文中指出......然后,作者引证了......的事例,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文中列举了......最后,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例如,他认为......综上所述,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和理解,我认为......四、模板四:作文作文题目:正文:本文主要讨论了......,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高中语文答题模式【范本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模式【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1d980c1915f804d2a16c100.png)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
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d3952d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1.png)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高中语文答题模板(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谈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方、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概、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留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留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比照: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方、比照、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提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由于该词精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由于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特殊只有等):不行。
由于该词精确地说明白的状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挨次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由于: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状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代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敬重。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2020年高考语文万能答题公式_高考语文常考答题术语
![2020年高考语文万能答题公式_高考语文常考答题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c2d0494fbb68a98271fefa77.png)
2020年高考语文万能答题公式_高考语文常考答题术语高考语文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掌握一定的语文答题公式和模板将在考试中事半功倍。
因此,下面就来给大家分享2020年高考语文万能答题公式及语文常考答题术语,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公式一、修辞格与体会*表达。
1、读出佳句在*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开编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2)修辞手法的作用句子本身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对象+特征2)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b6969e333d4b14e84246816.png)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典型题实战兵法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
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中语文答题万能模板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2020高中语文答题万能模板》的内容,具体内容: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答题万能模板,一起来看看吧。
高...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答题万能模板,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答题万能模板(一)1词语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2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3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4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五、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5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6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作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7感悟评价类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高中语文答题万能模板(二)1常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和作用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
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2、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3、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4古诗词鉴赏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6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高中语文答题万能模板(三)(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高中语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