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技能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甄别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过程中的矛盾并加以调适,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难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与技术类型供需的不协调和技能人才供需的不平衡相关。目前,从纯技术学角度看,技术的生成和使用以
复杂的“社会+技术+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存在着;
[1]
从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角度看,人、教育、环境彼此相连,共同构成一个不断矛盾运动的生态系统。[2]因此,以生态学的视角研究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问题,调整本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策略,已成为英、美、澳等发达国家的重要创新举措。
在澳大利亚,随着工作组织方式改变和技术革新,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过程中的“不协调”、“不平衡”
现象逐渐被“技能短缺”一词所代替。所以,克服“技能短缺”,以“技能生态系统”核心理念为指导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在澳大利亚应运而生。
一、技能生态系统的理念及其本土化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技能生态系统既是“舶来品”,又是“土特产”。因为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提出,其后很快被澳大利亚学术界尤其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界所接受,并在本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特定土壤中实现了本土化。
(一)生态学理论下的技能人才系统
美国学者芬格尔特(David Finegold )在对加利福尼亚州硅谷高新技术类公司的成长状况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具有自持力的高技能生态系统(self-sustaining high-skill ecosystems ,HSEs )”概念。之后他又提出,高技能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间存在着四大共同之处:触发发展的催化剂(a catalyst to trigger the start of their development )、教育机构所提供的可持续供应的营养(on-going nourishment )、支持性的友好环境(a supportive host environment )、通过合作等形式形成的系统内部成员间深层次的互相依存关系(a high degree of interdependence among the actors in the system
)。这些共同构成了高技能环境,同时也成为硅谷这一区域经济快速发
展的动力。[3]
芬格尔特对高技能公司成长环境与生态
系统的类比还引发了美、英等国学者对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使用等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将生态系统与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使用相关联,既可以让人们认识到技能人才在发展过程中有诸多制约因素,又可以让技能生态系统成为特定行业领域(或地区)劳动力技能和知识更新的平台。
(二)技能生态系统的本土化
构建技能生态系统: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新趋势
笮刘辉
陶凤云
摘要:多年来,在构建技能生态系统中,澳大利亚学者以生态学的视角研究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又以项目
推进、多方协作、着眼长效为策略,在诸多行业进行了改革试点。这种尝试对该国职业教育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并成为解决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的策略。
关键词:技能生态系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改革
刘
辉/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杭州310014)陶凤云/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0023)
教育发展研究2010.11
专题·职业教育研究·
根据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澳大利亚学者提出将高技能生态系统理念引导和推动各级各类技能人才建设,并且逐渐对这一系统进行了本土化诠释。
澳大利亚学者对于技能生态系统的研究和概括最初带有商业气息,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上高技能人才竞争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高级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的研究,并藉此广纳高技能人才,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受新南威尔士州职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的委托,约翰·布坎南(John Buchanan)等人对技能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他们在2001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技能生态系统包括以下要件:商业背景、商业组织与网络和财政系统、职业教育与培训或非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与其政策框架、企业(行业)用工的主导模式、工作组织或工作结构以及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4]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理查德(Richard Hall)等人进一步指出,人们应该超越原来狭隘的培训观念,进行劳动力开发和技能生态系统的建设。他们对基于市场需求的劳动力开发模式(workforce development)和社会认可模式(social consensus model)进行了对比,认为推行市场模式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技能人才培养和技能维持等相关问题。世纪之交,当“技能短缺”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展开国际竞争的重要制约因素后,以技能生态系统理念为指导,进行劳动力开发和技能人才培养,从而适应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的活动便应运而生。这表明,由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相关各方组成一个合作共同体,并构建成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进行劳动力开发,可以有效克服社会认可模式的若干弊端。[5]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研究委员会(NCVER)的研究显示,当前澳大利亚所培养的技能人才并没有完全达到企业用人要求,所以不能只关注技能人才供应情况,还要为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技能应用环境,给技能人才进行再开发和利用创造良好条件。[6]因此,过去把教育和培训视为推动劳动力发展的主要机制的观点应该转变,真正的劳动力开发或技能建设需要一系列政策和环境的支撑。这样,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良好的基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理论界呼吁,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的发展方向应致力于建立这种良好的合作机制,突破只关注技能人才培养的局面,以技能生态系统相关理念为指导进行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
二、构建技能生态系统的策略
构建技能生态系统作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一种策略,对澳大利亚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的形成起到了较大作用。
(一)理念引领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产生了深远影响。霍华德政府进行的市场化改革,不但没有调动人们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反而使得技能人才的供需平衡问题日益凸显。[7]在这种形势下,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进行理念引领便成为改革的目标所向。
1.技能未必“短缺”,实为供需“失衡”
2000年3月,约翰·布坎南(John Buchanan)经研究发现,澳大利亚政府出台的有关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若干政策拟解决的问题颇多,于是提出,正视技能人才的开发和废弃的规律才是解决“技能短缺”的关键。[8]他还发现,澳大利亚技能人才政策长期以来曾受到“可以长期拥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岗位的‘收获人政策模式’”的影响,当市场对技能市场提出灵活应变的要求时,人才培养的固有机制并未能及时随着用人模式和企业组织方式相应作出调整。菲利浦·托纳(Phillip Toner)也指出,从做中学、从应用中学是推动创新的内在动力,工作场所中技能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响技术传播的组织和机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认为,学生取得较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证书对于企业创新是需要的,但不是必要条件。所以,推动技术创新的主体仍然是企业。[9]既然“技能短缺”的压力承担者首先是使用技能人才的企业,那么承担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便应主动以配合的姿态与企业等用人部门对接。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使用技能人才的现实也显示,职业学校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现实需求间并不平衡。伊恩·华生(Ian Watson)的调查发现,在受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有三分之一的雇主认为他们所招聘的员工,技能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出实际需求,因此技能人才并不短缺;有5%的雇主认为雇员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