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技能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学习生态系统对学生成长的支持作用

学习生态系统对学生成长的支持作用

学习生态系统对学生成长的支持作用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环境,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平衡发展。

生态系统对学生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支持作用。

学生在生态系统中接受教育,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全面发展。

首先,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生物和自然景观,拓展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观察和探索自然生态系统,学生可以培养对环境的敏感性和对生态平衡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同时,在社会生态系统中,学生可以获得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学习范围。

通过参与不同社会组织和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合作、沟通、领导等重要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其次,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学习环境和支持体系。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为学生提供了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他们的专注和思考。

生态系统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馆等,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场所和条件。

在社会生态系统中,学生可以获得老师、同学、家长等不同角色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稳定和可靠的支持网络。

在这个支持体系中,学生可以获得领导和指导,得到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生态系统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起着积极的支持作用。

学生在良好的生态系统中成长,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关怀和支持,减轻压力和焦虑,促进心理平衡和健康。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学生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神奇,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和创造力。

在社会生态系统中,学生可以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人格和性格,提高社交和沟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都是生态系统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面对未来挑战。

总而言之,生态系统对学生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通过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引入性问题,如“为什么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地球生命如此重要?”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提供不同生态系统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分析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在生态系统案例分析中,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多样性角度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以下特点与需求:首先,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理解尚停留在表面,对生态系统的深入认识有待提高。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生态学原理的应用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探究性学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较为被动,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应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态现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此外,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关爱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实践活动,深化理解:
-安排实地观察或虚拟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5.2.1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 (1)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5.2.1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 (1)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是第五章第2节内容,是第五章“生态系统”的主体,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上,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阐明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阐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将为第2节内容后面的两大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分析:“你知道吗”模块选择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作为学生预习阅读的内容,通过介绍亚马孙热带雨林这一完善的生态系统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姿多彩的生物,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为本课内容做好铺垫。

本课内容是“学习与探究”模块的第一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阐述了生物群落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对每部分又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如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进一步引导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最后课本上通过“思考与讨论”中认识一个生态系统,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概念及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B级)2.举例说出所熟悉的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A级)(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及探究能力、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B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A级)2.感悟珍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热爱大自然。

(B级)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教学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四、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观察、制作、分析、讨论、归纳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准备:PPT、卡纸、各种动植物图片、微景观生态系统、河水等七、教学过程附:练习题1.下列各项中,不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块农田B.一条河流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D.一片草原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就是一个生态系统C.一片农田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叫生产者3.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原因是()A.海沟深处无二氧化碳B.海沟深处无阳光C.海沟深处无有机物D.水温太低4.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A.有机物质和能量B.水分和无机盐C.氧气和无机盐D.二氧化碳和能量5.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6.虫吃草、鸟吃虫、草、虫、鸟死后都将被细菌等分解。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组成。

2. 掌握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学会运用生态系统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探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2. 学会利用资料分析生态系统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类型1.1 生态系统的定义1.2 生态系统的类型1.3 生态系统的组成第二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1 生态系统的结构2.2 生态系统的功能2.3 生态系统的平衡第三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3.1 生产者3.2 消费者3.3 分解者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4.1 阳光4.2 空气和水4.3 土壤第五章:人与生态系统5.1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5.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5.3 可持续发展策略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的奥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实际应用。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运用生态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态系统相关章节。

2. 课件:生态系统的图片、图表、动画等。

3. 视频资料:生态环境破坏与保护的实例。

4. 实践活动材料:观察、调查、实验等所需器材。

六、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6.1 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6.2 生产者的种类:探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6.3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生产者如何支持消费者,以及消费者对生产者的反馈。

初中生物学教材解读人教七年级上册 生物和生物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学教材解读人教七年级上册 生物和生物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一、概念解析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

生态系统就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的有机结合,而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的,所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使得它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有限度的。

不同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这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个知识体系。

二、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本节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名词。

而生态系统又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

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四、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技能目标:(1)能将前面所学概念与本节概念联系起来;(2)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六、教学难点: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七、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探讨和交流相结合八、教学设计思路:基于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要求,为使学生能深层次理解概念,并会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特作如下设计。

构建技能生态系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新趋势

构建技能生态系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新趋势
前 沿 A
大 生 业 知 响 素 调 策 学 创 认 影 因 与 整 略
6期 中 撰 文 . 用 实 验 法 研 究 大 学 生 创 业 认 知 采 的 影 响 因 素 及 其 对 创 业 合 作 和 创 业 意 向 的 影
响 。根 据 大 学 生 创 业 认 知 的 基 本 内 容 。 研 究 该
徐 小 洲 、 映 华 在 《 育 研 究 ) 0 0年 第 叶 教 ) 1 2
根 据 实 验 的 结 果 与 结 论 .作 者 认 为 大 学

生创 业 认 知的 调 整 策 略 主 要 有 以下‘ 点 : 三 首
先 . 高 大 学 生 创 业 自我 效 能 感 , 发 大 学 生 提 激
创 业 热 情 。 这 就 要 求 必 须 改 变 传 统 的 教 育 观 与 就 业 观 。 其 次 。 视 对 大 学 生 创 业 的 正 向 引 重 导 . 强 学 生 创 业 成 功 信 心 。 因 此 , 校 创 业 增 高 教育要增加 “ 业 成 功 学 ” “ 业 心 理 学 ” 创 、创 、
开 国 际 竞 争 的 重 要 制 约 因 素 后 . 技 能 生 态 系 统 理 以
念 为 指 导 . 行 劳 动 力 开 发 和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 而 进 从 适 应 市 场 竞 争 和 经 济 发 展 的 活 动 便 应 运 而 生
任 、 方 共 同 参 与 。其 四 , 眼 长 效 。技 能 生 态 系 统 多 着 以 项 目建 设 为 载 体 . 仅 关 注 项 目建 设 本 身 , 且 不 而
策 制 订 机 构 “ 中 心 化 ” 企 业 ( 行 业 ) 担 更 大 责 去 、 或 承
统 的 研 究 和 概 括 带 有 商 业 气 息 随 着 研 究 的 不 断 深 入 , 究 者 进 一 步 指 出 , 们 应 该 超 越 原 来 狭 隘 的 研 人

技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技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能力培养 的课程策略能为绿 色技能课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绿 色经 济 ; 色技 能 ; 用技 能 ; 程 绿 通 课
基金项 目: 育部哲 学社会 科学研 究重 大课题 攻关项 目“ 教 职业教 育办学模式改革研 究”项 目编号 :0Z 00 ( 1lD0 4 ) 作者简 介 : 汤霓 , , 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 育研 究所 2 1 女 华 0 2级博士研 究生 , 主要研 究方向为比较职业
建设 更 加绿 色社会 的关键 所 在 。但 是 , 仅仅依 靠技 现 有行业 内的技能 要求 将发 生彻底 的改变 。[ 2 1 术 性 方 案 或 财 政 手段 是 无 法 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 绿 色工 作 的 出现 ,使 得 为绿 色 工 作 培养 广 泛
可持 续 的发 展 需 要 我们 改 变思 维 和行 为方 式 , 而 的相关技能逐渐成为了一种需求。绿色工作 岗位 推动和“ 绿化 ” 职业 技术 教 育与 培 训这 一 方式 可 以 帮 助可 持续 发展 的实现 。

的变 化 , 使得 有 些 岗位 被取 代 , 有新 的 岗位 出现 也 并 创造 了就业 机会 。然 而 , 职业 的变化 决定 了技能
变 化 的程 度 ,旧职业 的技 能变 化 远大 于新 职业 的

绿 色技能 的解读
绿 色 经济 的出现 使得 工 作 和技 能发 生 了一 系 技能变化 ,新 出现的职业通常需要更高水平 的资 列 的变 化 。联 合 国环境 规划 署将 绿色 经济定 义为 :
珂 ;通 22 第 2 '5 0 年 2期 a 1
专题 论坛
技能促进 可持续发展 : 绿色 技能课技能应 当能适 应所有工作 , 绿 它包括提供可持续发展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技术技能 , 包括 交流、 也 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以及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倍养。

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三、教学难点
1.生产者的理解。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

四、课时安排:2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等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随食物链随流动
原则:1起点为生产者
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与分解者无关
3能量流向为箭头方向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的几点措施

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的几点措施

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的几点措施一、深化生物多样性调查制定并完善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方案,完成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编目。

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重要物种栖息地等为重点,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加强内陆水域和海洋水生生物调查。

组织开展林草种质资源、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摸清资源种类、分布、数量、濒危状况、保护利用情况等。

及时调整公布全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更新并发布省级、地方物种及种质资源名录。

二、推动生物多样性常态化监测优化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制定规范统一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及监测站点建设地方标准,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类群监测能力建设。

分整合现有监测基础,完善全省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

定期开展物种栖息地遥感监测、重要水体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加强重要物种专项保护监测,持续推进全省迁徙水鸟同步调查及环志,探索开展重点水生生物监测。

筛选重点物种、重点区域,开展地方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试点建设,形成集数据采集、传输、识别鉴定、应用产出于一体的全天候、智能化监测体系。

开发生物多样性预测预警模型,实现长期动态监控,形成覆盖全面、预警及时、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的生物多样性预警监控体系。

三、构建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应用地理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构建耦合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涵盖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干扰以及物种生境等内容的生物多样性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性物种清单。

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地等重要区域,森林、湿地、海洋等典型生态系统以及重要物种和生物资源专项评估,每5 年开展全省生物多样性状况评估。

开展大型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外来物种入侵、生物技术应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成效、生态系统服务及生物资源价值评估,完善评价方法,推进评价结果的定量化和标准化。

四、数字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建立统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平台,整合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林业、海关等部门及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级各类生物资源数据库,实现跨层级、跨部门数据共享共用和省市县三级全域一体化智能管理。

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特征及其构建

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特征及其构建

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特征及其构建自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提出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相继有学者加入到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领域当中。

但由于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现有的一些学术观点或研究结论仍处于探讨和争论之中,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有待于人们继续努力探索。

本文所探讨的内容均属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问题,包括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特征及其结构模型。

为便于研究,本文还描述了创新系统方法的产生及其演进的历史轨迹,并以此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1 创新系统方法的产生及其演进创新系统方法的理论渊源产生于19 世纪上半叶,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 Friedrich List )则被认为是创新系统方法的开拓者。

1841 年,李斯特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和国民体系》中提到了“国家体系”( national system )的概念,认为现代工业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在德国工业落后于英国工业的情况下,他积极倡导政府要建立一个国家体系,以促进德国工业化的成长及其经济的起飞。

1890年,英国学者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 )提出了“聚集”( agglomeration )的概念。

聚集是企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的集中现象,主要表现为相同(类似)产业或互补产业在一个特定的、邻近地理区位上的集中所形成的产业群或相互依赖的区域经济网络。

在一个区域内,同类企业的聚集,会产生规模外部经济效应,致使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此外,聚集还会产生刺激创新效应。

因为大批产业相关的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区,一方面,可以促动企业相互竞争,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其产生互相学习效应,以此激发创新。

1950年,瑞典经济学家Eric Dahmen 提出了“发展块”(developme nt blocks )的概念。

Dahme n( 1989)将它定义为:产业发展中的一组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紧密联系,并且相互依赖[1]。

认为,创新会造成发展上的“结构压力”(structuraltension ),若系统的结构变化合理,则压力可变成动力,反之则成了阻力。

5-1生态系统的结构(2课时)(教案).doc

5-1生态系统的结构(2课时)(教案).doc

呼市21中学新课程有效教学教案《5・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学校名称:呼市21中学学科:生物授课年级:高二教师:王颖课时:2课时课型:问题生成解决课拓展训练课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进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教育。

2.通过学习牛态系统的结构,可知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学难点:说明牛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导读单、训练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发现生成课授课时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导入:在地球的表面儿乎到处都有生机勃勃的生物,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地球上的牛物和它牛活的环境共同构成了牛态系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自主阅读,走进文本1、结合手中的材料,查阅相关书籍,通读全文一遍。

2、带着问题,运用查、划、写、记、练、思阅读六字诀,整体感知全文,并完成《问题导读单》。

3、【思考、讨论】以学生为主,多个学生补充。

三、创设问题、生成评价学生通过交流自由学习时的收获,在学科长的组织下整合本组生成的共性问题。

四、汇报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分组进行展讲,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补充学生未讲到的知识点,并进行精讲和点评。

具体流程如下:【问题探究】如图,生态球是一个由透明的玻璃组成的细小、封闭的球体,球体内部有水、沙、无机盐等,还有水草、藻类、鱼和微生物;光线从外部向瓶内辐射,瓶内外不断进行热交换,球内的藻类、水草和鱼能长时间生活。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构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b.掌握植物、动物、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c.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构建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模型。

2.情感与态度目标:a.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b.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构建过程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3.学科标准:a.《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探究与研究)。

b.《SWBAT教学目标标准》(科学相关)。

二、教学内容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2.植物、动物、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和运作。

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并启发学生思考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a.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b.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介绍植物、动物、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如食物链、能量传递等。

3.实践探究:a.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态系统构建的主题(如森林、湿地、草原等)。

b.每个小组根据选择的主题,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模型,并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步骤。

c.学生组内合作,按照设计的方案,制作生态系统模型。

d.学生根据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模拟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4.总结归纳:a.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分享自己设计和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以及所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b.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态系统构建的基本要素和原则。

5.提高拓展:a.学生自由探索和研究一个真实的生态系统,如学校周边的湖泊、森林等,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

b.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分析真实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探究和小组合作中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

2.学生的表现:观察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生态系统模型的设计和制作等方面的表现。

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模型构建——以湖北省为例

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模型构建——以湖北省为例

第34卷 第2期2021年3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 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 o l .34 N o .2M a r c h 2021收稿日期:2020-12-10作者简介:戴福祥(1972-),男,湖北红安人,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与管理研究;章 娜(1996-),女,湖北潜江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杨佳敏(1997-),女,湖南株洲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㊂*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资助项目 生态系统视域下青年杰出人才成长环境研究 (B I A 150087)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模型构建*以湖北省为例戴福祥1,章 娜2,杨佳敏2(1.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武汉430070;2.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70)摘 要:基于 中国制造2025背景,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对高技能人才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㊂利用扎根理论分析了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明确了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环境与主体㊁环境与个体㊁主体与个体三个层面的互动关系和12条要素互动路径,结合生态学理论构建出全面的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明晰了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知识技能的循环双向流动与信息的传递功能及中心性与动态性㊁开放性与自组织性㊁反馈性与竞合共生性的特征,最后从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不同主体的视角提出五条对策与建议,即:政府应加大力度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开发㊁使用㊁再开发的政策环境;政府应加强针对职业教育观念的政策引导,推进职业标准体系的修订与重建;高职院校应重构高技能人才发展模式,设立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途径;企业应注重新时代职业能力的结构变化,再培养贴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和加强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合作共生的关系,以促进信息与知识技能的多向流动㊂关键词:扎根理论;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模型中图分类号:C 96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3/j.i s s n .1671-6477.2021.02.013‘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份额达28%,2019年我国首次跻身于全球制造业创新指数15强,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这是 中国制造2025 实施四年以来取得显著成效的见证㊂但在数据背后看不见的却是我国制造业呈现出水平 大而不强 ㊁发展 快而不精 ,高端技能人才数量缺乏㊁创新能力不强和技能人才 制造文明 缺失等问题[1],合理吸引和聚集高技能人才,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㊂通过对2019年湖北省重点制造业民营企业技能人才供需现状的调研发现,企业培养㊁院校培养以及校企合作作为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创造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最佳环境?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普通技能人才培养有哪些不同?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由哪些核心要素构成㊁如何相互作用如何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探寻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的环境特征?因而,如何挖掘出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理清高技能人才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特殊关系及作用机理,提出针对高技能人才发展与培育的对策建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㊂一㊁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2]指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最早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㊃59㊃第2期戴福祥等: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模型构建 以湖北省为例G.T a n s l e y)于1935年提出,其将生态系统定义为从系统的角度研究生物与自然环境,强调地域中的各生物之间㊁生物与环境之间功能上的统一性㊂生态系统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㊁生产者㊁消费者和分解者持续地发生能量流动㊁物质不断循环和信息传递㊂作为一个独立运转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其稳定能力的强弱由多方因素共同作用㊂由于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生态系统服务也具有多价值性㊂P e a r c e等[3-5]㊁M c N e e l y等[6]㊁T u r n e r等[7]的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为总经济价值㊁利用价值㊁潜在利用价值与非利用价值㊂正是由于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与多价值性以及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相似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生态系统应用到人类生活中来,进而形成了人类生态学的研究领域㊂人类生态学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R.P a r k)于1915年首次提出,此后学者们便将生态系统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如创新㊁创业㊁产业㊁电子商务等等,产生了对应各个领域的生态系统概念,开始用系统的观点研究上述各类问题[8-10]㊂(二)人才生态系统人才生态系统[11]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成果,其指的是在特定区域和时间内,组织内各类人才㊁组织及人才市场环境之间所组成的关系系统㊂人才生态系统由人才个体㊁人才群落㊁培养人才的各类组织㊁组织环境以及非生物因素中的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科技等因素以及众多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组成[12]㊂例如,人才生态系统可以由政府㊁科研院所㊁公司等不同人才要素及其不同环境等非人才要素构成㊂人才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类似,具备开放性㊁竞争性与合作性等生态价值特征,在系统中人才会受到人才主体㊁环境的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多方面影响[13]㊂在人才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类似的生存链:知识和能力的吸收 应用 再吸收㊁再培训㊁再提高,人才在这个系统中源源不断地获取能量,继而获得生存与发展[14]㊂在人才生态系统中各种类人才㊁上下游间人才㊁不同行业人才以及人才所处的组织等环境共同构成了人才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旦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先流失的就是高技能人才,而恢复最慢的也是高技能人才[11]㊂(三)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15-17]是指将研究对象聚焦在高技能人才,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将高技能人才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自然㊁社会和经济等环境视为相互作用㊁相互依存的关系,能量㊁物质与信息的反复循环与流动的有机整体,其主要包括系统内部构成㊁系统外部环境㊁系统特性及系统功能等方面,是一个开放㊁动态与自适应的复杂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㊂K l i m e c k i R[18]对欧洲部分国家的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的研究,并且认为 从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的角度可以深入认识到人类的流动行为 ㊂F r i e t s c h R(2006)[16]对欧洲多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模式与高技能人才雇佣作了差异性比较,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教育与国家创新系统联系了起来㊂H a r r i s o n(2004)[19]分析了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在高技能人才管理上面临的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应采取的管理措施,表明了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㊂德国政府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其职业教育中最有特色的 双元制 将企业与大学紧密结合起来,让职业教育企业承担综合性大学60%的培养经费,而校企合作也成为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㊂从众多学者们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有关高技能人才的研究无论是从企业层面还是从国家层面都体现出了系统的视角和思维㊂在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中,高技能人才的输入和输出体现了系统的活力,而如何保持高技能人才流动的适当平衡,打造最适宜高技能人才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则是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㊂二㊁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要素分析(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1.研究方法㊂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是一个多主体㊁多要素㊁多层次交织的复合型系统,因此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这一种具有探索性的质性研究方法对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要素的构成进行探析㊂其基本研究步骤为资料收集及整理㊁对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㊁主轴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明确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的主体和要素,最后进一步理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㊂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2期2.数据来源㊂本研究主要采用案例整理和深度访谈两种形式收集数据,通过数据访问㊁文献搜索和书籍阅读等方式对高技能人才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学习,同时研究湖北省政府相关部门及相关培训机构所开展的行业技能大赛㊁论坛及会议,尽可能地对高技能人才的现状㊁发展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㊂通过对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利益相关主体进行针对性访问,深度了解访谈对象高技能人才自身特征及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态度和看法,更全面㊁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各利益主体在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及相关作用㊂本次研究选取了湖北省高职院校㊁企业㊁政府和培训机构四类主要利益相关机构中23名受访对象,为保证该研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采取了理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各利益相关机构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员作为受访对象㊂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㊂表1 受访者资料统计表项目选项人数占比/%性别男1878.26女521.74年龄30岁及以下1043.4831~40岁626.0841~50岁521.7451岁及以上28.70学历大专及以下626.08本科1252.18研究生及以上521.74所在机构高职院校(A )313.04企业(B )1252.18政府(C )626.08培训机构(D )28.70 注:为使得编码方便,将所在机构分别用A ㊁B ㊁C ㊁D 表示,予以区别,下同㊂(二)范畴提炼及整理1.开放性编码㊂开放性编码是扎根理论研究中数据分析的第一步㊂首先是通过将前期整理总结的资料进行提炼,把得到的信息和概念重新归纳组合得到以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为主题的初级范畴㊂本阶段运用手工编码方式对23名访谈对象的话语记录进行了分析与编码,并基于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理论及相关的文献,对原始访谈资料的语句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句子或片段抽象化,再予以概念化标签,将相关度高的概念进行 聚拢 ,最后时限范畴化㊂整个研究过程中,共获得了165条原始语句,剔除无关语句得到了142条语句及对应的初始概念(开放性编码分析表见附录),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得到39个范畴㊂2.主轴编码㊂主轴编码是扎根理论研究中数据分析的第二步㊂本阶段,寻找各个独立范畴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关联形成一个整体,最终将39个分散的范畴再次归类整理,归纳出12个主范畴,构建出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范畴体系,如表2所示㊂3.选择性编码㊂在选择性编码过程中,通过梳理各个范畴之间的关联,找出能够统领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形成以核心范畴为中心,有内在逻辑联系的 故事线 ,最终发展形成新的实质理论构架㊂在该研究中,核心范畴是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的组成,故事线可以概括为: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的实质是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高技能人才个体的基础能力㊁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受政策㊁经济㊁社会文化及科学技术环境的影响,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中高职院校㊁企业㊁政府㊁培训机构和服务机构等主体通过相互作用,共同维系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的稳定㊂为了更清晰㊁直观地展现其内在逻辑,表3列出了主范畴之间的主要经典关系结构㊂(三)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如图1所示,基于主范畴典型关系结构的探索,梳理了12条要素互动路径,涉及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环境与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主体㊁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环境与高技能人才个体㊁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主体与高技能人才个体三个层面的互动关系㊂㊃69㊃第2期戴福祥等: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模型构建 以湖北省为例表2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类别主范畴对应范畴范畴的内涵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主体高职院校企业政府培训机构服务机构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改革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体系化培养高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规范化㊁体系化职业生涯设计高技能人才职业生涯的长远考虑人才引进模式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采取多样化引进策略,满足企业需求需求预测随着产业的发展与变化,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预测科学性㊁系统性有待加强精细化管理将高技能人才信息分类整理,建立用工库和供给库职业发展企业应该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进行详细的规划员工持股计划建立有足够吸引力的员工激励政策员工学习在工作之余继续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文化建设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就业报恩工程企业层面将高技能人才员工的家属也作为福利对象补贴政策政府给予企业和个人各种政策补贴,以助于企业的发展和高技能人才的就业安家落户提高高技能人才生活的稳定性技能评定完善职业资格等级的评定工作社保问题社保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稳定校企合作政府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枢纽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必要物质条件团队专业性专业的团队更能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规范性培训的规范程度决定了培训对象的质量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解决了高技能人才员工对于企业的许多诉求养老问题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人才政策导向国家㊁地方政府政策的指向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行政法规政策保障政策执行力度产业变革产业的变革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地区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决定了是否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就业观念大多数人不愿意选择一线工作职业歧视社会上对技能行业有着不好的刻板印象社会认可外界对高技能人才认识不够,缺少认可服务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在各自领域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专业化定制化发展随着消费习惯发生改变,产业模式也趋向于定制化生产智能化发展高科技的应用改变了很多工厂的生产模式高技能人才个体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动手能力高技能人才应当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适应能力因工作环境多变,高技能人才需要很强的适应能力学习迁徙能力高技能人才需要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应对技术变化与更新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能为高技能人才带来更强的竞争力知识精细化钻研是高技能人才区别一般技能人才的重要因素专业复合化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技能人才需要传承的一种珍贵精神敬业度敬业度展现其工作责任心第一,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环境与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主体,政策环境对高职院校㊁企业与服务机构的影响最为直接,因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校㊁企培养及其联合培养为主,而政策环境则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持;经济环境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最直接的影响,决定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使用情况;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职业观念的偏差对政府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从政策上引导人们对高技能人才职业的转变以及重视;快速变化的科学技术环境则同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及使用主体高职院校㊁企业及培训机构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不论是高职院校㊁培训机构还是企业,都必须随时跟进科学技术环境的变化而进步㊂㊃79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表3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编号典型关系结构关系结构内涵受访者的代表性语句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环境ң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主体12政策环境ң高职院校政策环境ң企业政策鼓励㊁政策落实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改进与合作㊂A2.校内外越来越多的职业技能竞赛开展可能会助推教学的改革㊂A15.建立校企合作的正常机制,使企业能够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㊂A18.混合所有制是职业院校创新体制机制㊁突破校企合作瓶颈必由之路㊂B37.当地政府对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政策,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㊂B73.2016年宜都市出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㊂B75.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如住房㊁落户㊁子女教育和研发协同等㊂C11.增加库容, 留荆工程 可以作为一个新思路㊂3政策环境ң服务机构政策落实提升服务机构对于高技能人才的服务质量和效率㊂A16.需要有一系列配套规章㊁政策的出台,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在全社会形成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㊂B62.应该完善社保经办机构的效率,为企业提供社保流程的便捷方式,规避风险㊂4经济环境ң企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提出了新要求㊂B72.在政府对地区经济㊁公共服务等方面做出改善时,企业自身也应该从内部入手,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对员工的二次培训,使员工持续充电㊁持续学习,提升对员工的激励,才能更好管理企业技能人才㊂5社会文化环境ң政府社会环境改善需要政府给予良性的干预与正确的指引㊂B43.很多专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可能会有继续读本科的意愿,就不太愿意来做传统行业的一线工作㊂C6.很多同学中专毕业后如果上了大专㊁本科,那他毕业后也不会再回来做一线工人,家长和孩子都觉得是资源浪费㊂C12.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观念需要转变㊂6科技环境ң高职院校科技环境的变化对高职院校的培养要求提高㊂A19.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㊂C7.很多企业也反映学生学的东西很多还是十几年前的,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脚步㊂7科技环境ң企业科技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㊂A4.产业智能化和定制化的发展趋势,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㊂B55.很难引进与公司行业匹配的高端人才㊂B66.公司定期会组织赴外学习活动,到先进企业观摩考察学习先进㊂B76.公司业务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现有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能力难以满足要求㊂D3.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㊂8科技环境ң培训机构科技环境的变化也对培训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㊂D2.与德国强大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相比较,我国职业培训研究机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㊂D4.高技能人才的沟通能力㊁移情能力等软技能很难提升㊂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环境ң高技能人才个体9政策环境ң专业能力政策的实施与落实增强了高技能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㊂B38.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和高技能人才,我觉得在发展政策的力度上如果再能有所提高,可能效果会更好㊂B45.人才激励方面,建议在专业发展㊁培训开发上予以专项支持㊂B78.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㊂C5.每年评选国家级㊁省级㊁市级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㊂10政策环境ң综合素质政策环境的支持有助于提升高技能人才个体综合素质㊂C10.技能竞赛每三年开展一次,对于营造技能人才培养氛围㊁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是比较有作用的㊂C18.以 湖北工匠 表彰为引领,切实增强技术工人的职业荣誉感㊁获得感和自豪感,营造崇尚劳模精神㊁工匠精神㊁奋斗精神的浓厚氛围㊂11社会文化环境ң综合素质社会环境对高技能人才个体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㊂A23.在与人交流㊁合作㊁解决问题㊁创新㊁责任感㊁自我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也较为欠缺㊂D6.他们经常会抱怨因为感受不被人尊重而不想从事这个行业㊂D16.经常会因为只有技能没有学历而得不到认可㊂12科技环境ң基础能力科技的进步对高技能人才个体的基础能力有了更多的要求㊂A20.出现了许多新的高技能人才岗位,这些岗位需要从业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敏锐的判断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㊂B20.由于公司产品的特殊性,我们对于一线员工的技能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㊂㊃89㊃第2期戴福祥等: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模型构建以湖北省为例 (续表3)13科技环境ң专业能力新的技术环境对高技能人才个体提出新要求㊂A 19.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㊂B 21.我们的技能人员需要到每个厂里去测绘,再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来进行定制化生产㊂在这个过程中,对生产人员在热配㊁加工㊁热处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有比较高的专业要求㊂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主体ң高技能人才个体14高职院校ң专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学改革等提升高技能人才个体的专业能力㊂A 2.校内外越来越多的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可能会助推教学的改革㊂A 9.院校的专任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专任教师侧重于教学组织和理论指导,而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实践指导㊂A 25.需要设立专业的课程体系㊁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以及专业的师资团队㊂15高职院校ң基础能力通过学校的锻炼,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基础能力A 7.许多传统的操作技能被程序所取代,纯粹的操作技能性工作已经越来越少,从业者必须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㊂A 8.让学生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习惯,锻炼合作能力与学习能力㊂A 23.在与人交流㊁合作㊁解决问题㊁创新㊁责任感㊁自我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也较为欠缺㊂16企业ң专业能力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一步培养,以提升其专业能力㊂B 23.主要还是看公司的内部培养,还有师带徒制度以及管培生技能计划㊂B 33.公司设有技术㊁管理㊁营销㊁售后方面的发展通道,只要员工符合专业技能要求,自身又有强烈意愿的,公司都会提供发展平台㊂B 79.公司内部会定期举办培训,由技术团队的高级讲师进行培训㊂17服务机构ң综合素质服务机构对高技能人才有多方面的支持及保障,提升培养其综合素质能力B 10.新生代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普遍有所下降,企业对员工的一些传统管理方式应该适时做出相应调整㊂B 16.很希望能够以企业租赁的形式来统一管理,做好配套设施之后作为福利房给到员工㊂B 31.我们就非常关注我们的核心人才,在宜昌安家落户的问题㊂18培训机构ң专业能力培训机构对高技能人才进行培训C 10.对于比较深奥问题,不愿意探究和坚持㊂D 10.都比较偏爱一个领域的学习,对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几乎不涉及㊂图1 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要素间的互动关系第二,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环境与高技能人才个体,生态系统环境在影响生态系统主体的同时也直接影响着高技能人才个体,政策环境的稳定保障着高技能人综合素质是否足够稳定,科学技术环境则对高技能人才个体的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最直接㊁最精准的要求㊂第三,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主体与高技能人才个体,在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中,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主体直接参与并决定着高技能人才个体的培训㊁开发㊁使用㊁再开发以及退出的全过程㊂某种程度上,㊃99㊃。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精选3篇)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精选3篇)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精选3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篇1江苏武进湖塘试验学校陆红英课题其次章第四节生态系统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 能说诞生态系统的组成 3.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 认同生态系统中的自动调整力量是有限的,人们必需爱惜自然、爱护环境 5. 学会对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查找问题的答案或发觉探究的线索重点、难点和关键处1. 生物与环境是同意的整体 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淌的 3. 人们要敬重自然、爱护环境,并不是说人类不能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阅读、分析资料,老师启发、引导,让同学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悟出道理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含教学内容)老师活动意图同学活动一、导入新课让一位同学阅读资料组一(见附)刚才同学们听了、看了这组资料,想一想,导致牧民不能放养许多家畜的直接缘由是什么?它们分别是生物因素还是非生物因素。

多媒体课件出示→(因素)→家畜少→(因素)→家畜少二、新授这部分说明白无论是生物因素还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中的很多生物,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感觉,即生物与环境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更精练的话来概括一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呢?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肯定区域内,神巫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多媒体课件出示)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存环境,如对于生活在一个池塘里的小鱼、小虾来说,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对于生活在森林里的小鸟来说,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

想请教同学:一滴水可以说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整个生物圈呢?总结:自然界的生态西有大有小,小的有让同学同时使用耳朵、眼睛两种感官,尽快进入状态同学了解资料内容的前提,引导同学去分析资料,领悟其中的内容在通过同学思索强化“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这一概念在同学头脑中的印象让同学绽开联想,进一步理解什么叫生态系统同学边听边看资料组一同学思索、分析,完成填空同学积乐观动脑,热闹发言同学阅读一遍同学相互争论,回答,并说出理由教学步骤(含教学内容)老师活动意图同学活动一滴水、一片草地、一个池塘等:大的有湖泊、海洋、森林等,甚至生物圈都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推荐7篇】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推荐7篇】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推荐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推荐7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

技能型社会与技能生态系统的关系

技能型社会与技能生态系统的关系

技能型社会与技能生态系统的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技能型社会与技能生态系统的关系技能型社会与技能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如何在公司中建立强有力的生态

如何在公司中建立强有力的生态

如何在公司中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每一家公司都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一个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公司的发展及成功。

建立一个有力的生态系统,能够让公司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具有更好的竞争力。

那么,如何在公司中建立起强有力的生态呢?一、建立默契的团队一个公司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内部团队的默契程度。

默契的团队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并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以推动公司快速发展。

通过鼓励合作和互信,公司可以建立起高效率的工作模式,利用团队的优势处理公司所有的事务。

二、重视员工的培养和发展打造强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有高技能的工作人员。

因此,公司应该注重培养并吸引具备各种技能的人才,并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技能和知识。

这样的话,公司就可以拥有一个充满生机和创造力的生态系统,从而致力于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

三、注重客户服务在公司的生态系统中,客户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公司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这将使公司建立起一个高度互动的生态系统,根据客户评价和反应来调整销售和服务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四、保持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一个强大生态系统的基础。

公司内部的员工之间以及公司与外部客户、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应该要清晰、公开、及时和互相尊重。

这不仅可以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纠纷,还可以增强公司的声誉和信誉,并促进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及创新。

五、防范并应对各种风险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生态系统时,需要留意及时察觉可能对该系统造成威胁的风险和障碍,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控制,并制定响应计划对各种风险进行应对和解决。

这不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减轻风险带来的影响,还可以保护公司的声誉和信誉,维护公司的生态系统的发展。

总之,在当今商业环境下,建立一个强大的企业生态系统成为了每一个公司的目标和追求。

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公司应该适应市场的变化,紧密团结的内部员工,注重客户服务,保持良好的沟通,在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中维护强大的企业生态系统,这样公司才能稳健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创造出业界瞩目的气象。

技能型社会建设中企业的功能承载与实现路径

技能型社会建设中企业的功能承载与实现路径

技能型社会建设中企业的功能承载与实现路径作者:马露露王珏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4年第03期摘要:企业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育主体,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对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至关重要。

但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不充分、企业职工培训模式不完善、企业技术技能创新与开发能力不强、企业文化建设意识薄弱等现实问题影响了技能型社会建设中企业功能的发挥。

因此,应强化企业办学主体作用的发挥、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担当、提升企业技术技能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显著功能。

关键词:技能型社会;技术技能人才;企业;企业功能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03-0011-07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科技迅速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我国要加快构建技能形成体系,充分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与战略。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2035年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也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建设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参与建设主体的多元性,包括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体等。

在众多建设主体中,企业以多样的方式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包括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与创新技术技能等,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

当前,以企业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功能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

因此,本研究在阐述技能型社会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技能型社会建设中企业的功能定位并探讨其实现路径,旨在为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一、技能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技能型社会”首先被当作政策话语提及,只有明晰技能型社会的内涵及本质,了解技能型社会的目标指向,才能深刻认识技能型社会建设中企业的角色扮演与功能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甄别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过程中的矛盾并加以调适,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难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与技术类型供需的不协调和技能人才供需的不平衡相关。

目前,从纯技术学角度看,技术的生成和使用以复杂的“社会+技术+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存在着;[1]从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角度看,人、教育、环境彼此相连,共同构成一个不断矛盾运动的生态系统。

[2]因此,以生态学的视角研究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问题,调整本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策略,已成为英、美、澳等发达国家的重要创新举措。

在澳大利亚,随着工作组织方式改变和技术革新,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过程中的“不协调”、“不平衡”现象逐渐被“技能短缺”一词所代替。

所以,克服“技能短缺”,以“技能生态系统”核心理念为指导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在澳大利亚应运而生。

一、技能生态系统的理念及其本土化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技能生态系统既是“舶来品”,又是“土特产”。

因为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提出,其后很快被澳大利亚学术界尤其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界所接受,并在本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特定土壤中实现了本土化。

(一)生态学理论下的技能人才系统美国学者芬格尔特(David Finegold )在对加利福尼亚州硅谷高新技术类公司的成长状况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具有自持力的高技能生态系统(self-sustaining high-skill ecosystems ,HSEs )”概念。

之后他又提出,高技能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间存在着四大共同之处:触发发展的催化剂(a catalyst to trigger the start of their development )、教育机构所提供的可持续供应的营养(on-going nourishment )、支持性的友好环境(a supportive host environment )、通过合作等形式形成的系统内部成员间深层次的互相依存关系(a high degree of interdependence among the actors in the system)。

这些共同构成了高技能环境,同时也成为硅谷这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

[3]芬格尔特对高技能公司成长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类比还引发了美、英等国学者对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使用等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将生态系统与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使用相关联,既可以让人们认识到技能人才在发展过程中有诸多制约因素,又可以让技能生态系统成为特定行业领域(或地区)劳动力技能和知识更新的平台。

(二)技能生态系统的本土化构建技能生态系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新趋势笮刘辉陶凤云摘要:多年来,在构建技能生态系统中,澳大利亚学者以生态学的视角研究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又以项目推进、多方协作、着眼长效为策略,在诸多行业进行了改革试点。

这种尝试对该国职业教育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并成为解决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的策略。

关键词:技能生态系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改革刘辉/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杭州310014)陶凤云/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23)教育发展研究2010.11专题·职业教育研究·根据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澳大利亚学者提出将高技能生态系统理念引导和推动各级各类技能人才建设,并且逐渐对这一系统进行了本土化诠释。

澳大利亚学者对于技能生态系统的研究和概括最初带有商业气息,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上高技能人才竞争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高级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的研究,并藉此广纳高技能人才,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受新南威尔士州职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的委托,约翰·布坎南(John Buchanan)等人对技能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

他们在2001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技能生态系统包括以下要件:商业背景、商业组织与网络和财政系统、职业教育与培训或非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与其政策框架、企业(行业)用工的主导模式、工作组织或工作结构以及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

[4]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理查德(Richard Hall)等人进一步指出,人们应该超越原来狭隘的培训观念,进行劳动力开发和技能生态系统的建设。

他们对基于市场需求的劳动力开发模式(workforce development)和社会认可模式(social consensus model)进行了对比,认为推行市场模式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技能人才培养和技能维持等相关问题。

世纪之交,当“技能短缺”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展开国际竞争的重要制约因素后,以技能生态系统理念为指导,进行劳动力开发和技能人才培养,从而适应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的活动便应运而生。

这表明,由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相关各方组成一个合作共同体,并构建成技能人才生态系统,进行劳动力开发,可以有效克服社会认可模式的若干弊端。

[5]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研究委员会(NCVER)的研究显示,当前澳大利亚所培养的技能人才并没有完全达到企业用人要求,所以不能只关注技能人才供应情况,还要为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技能应用环境,给技能人才进行再开发和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6]因此,过去把教育和培训视为推动劳动力发展的主要机制的观点应该转变,真正的劳动力开发或技能建设需要一系列政策和环境的支撑。

这样,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良好的基础。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理论界呼吁,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的发展方向应致力于建立这种良好的合作机制,突破只关注技能人才培养的局面,以技能生态系统相关理念为指导进行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

二、构建技能生态系统的策略构建技能生态系统作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一种策略,对澳大利亚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的形成起到了较大作用。

(一)理念引领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霍华德政府进行的市场化改革,不但没有调动人们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反而使得技能人才的供需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7]在这种形势下,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进行理念引领便成为改革的目标所向。

1.技能未必“短缺”,实为供需“失衡”2000年3月,约翰·布坎南(John Buchanan)经研究发现,澳大利亚政府出台的有关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若干政策拟解决的问题颇多,于是提出,正视技能人才的开发和废弃的规律才是解决“技能短缺”的关键。

[8]他还发现,澳大利亚技能人才政策长期以来曾受到“可以长期拥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岗位的‘收获人政策模式’”的影响,当市场对技能市场提出灵活应变的要求时,人才培养的固有机制并未能及时随着用人模式和企业组织方式相应作出调整。

菲利浦·托纳(Phillip Toner)也指出,从做中学、从应用中学是推动创新的内在动力,工作场所中技能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响技术传播的组织和机制。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认为,学生取得较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证书对于企业创新是需要的,但不是必要条件。

所以,推动技术创新的主体仍然是企业。

[9]既然“技能短缺”的压力承担者首先是使用技能人才的企业,那么承担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便应主动以配合的姿态与企业等用人部门对接。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使用技能人才的现实也显示,职业学校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现实需求间并不平衡。

伊恩·华生(Ian Watson)的调查发现,在受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有三分之一的雇主认为他们所招聘的员工,技能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出实际需求,因此技能人才并不短缺;有5%的雇主认为雇员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实际需求。

同时,有10-15%的雇员认为他们所学的技能无法应用于实践,在一些服务性行业甚至有高达30%的雇员认为所学无用,可见职业教育机构对技能进行培养的能力有限。

因此,把学校如何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视为国家政策及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是偏离技能人才现实需求和要求的。

[10]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应该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背景,尤其要充分考虑企业在进一步利用和开发技能人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作为。

调查表明,“技能短缺”在澳大利亚并非事实。

因此,使技能人才从“供需失衡”状态回归平衡成为一种理念上的诉求。

2.技能生态系统的特征与要素从最初援引国外学者的表述到实现本土化,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界探索技能生态系统内涵的过程是渐进的、开放的。

在技能生态系统的特征研究方面,澳大利亚学者所持有的态度是开放的。

正如约翰·布坎南所言,任何以优化技能人才和工作场所间关系的尝试性策略都是以建立良好的技能生态系统为目标的。

这种对技能生态系统的描述极具开放性,也为技能生态系统建设的实践留足了空间。

在此基础上,约翰·布坎南认为,澳大利亚技能生态系统的理想状态应是:以社区和企业技能建设为要务;培育体面的工作机会;建设由产业公司构成的社会网络;建有支持生态建设的管理机构(由政府、雇主、工会、培训与继续教育机构、注册培训机构等);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到位;监管和评估到位。

[11]这为各行业、部门构建技能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依据和指南。

为了更好地指导技能生态系统的相关实践,澳大利亚技能生态系统顾问委员会在深刻反思前期项目实践的基础上,对行业整体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关注技能人才供应状况的同时强调技能人才的应用,用人单位、技能人才、培训机构和社区要共同参与推进就业机会,为企业、行业和地方提供相关性强、可持续的技能人才开发方案。

[12]通过对技能生态系统的理想状态与推行策略所包含的要素的描述,技能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这也为进一步以项目形式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项目推进2000年前后,新南威尔士州职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对本州职业教育及技能人才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分析,其研究报告《超越弹性:未来的技能与工作》一经推出,便引起国内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的争论。

报告聚焦于工作和技能需求间的关系,指出随着劳动力市场、行业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工作的特点和内容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无疑对技能人才的素质及培养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澳大利亚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问题中,如何提高培养和使用相互衔接的效率是政策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因此,约翰·布坎南研究小组提出的三个建议被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所采纳。

建议之一便是将新的技能人才培养和相关创新活动列为技能生态系统建设的试点,逐步开发并建立技能生态系统框架。

其后,澳大利亚政府责成新南威尔士州职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负责此项以技能生态系统建设为主导的改革,并与新南威尔士州职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同时拨款,支持相关改革项目的开展。

1.项目总体架构的确定及设置原则为了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和技能应用水平,澳大利亚政府对相关项目设立的主旨作了说明:支持技能培养、培训机构和行业间多种形式合作,满足教育与培训发展需求,优化工作场所和行业开发、应用的外部大环境;要求受资助项目在规划时就应打破“只关注技能培训”,而不关注技能人才使用的固有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