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控制程序
内审控制程序
内审控制程序1.目的规定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的职责、程序和内容,以验证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以便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活动的控制。
3. 职责3.1 行政部为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
3.2 公司总经理任命内审员。
3.3 审核组长负责具体实施内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编制“内部审核日程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内审员按计划要求实施审核。
3.4 行政部负责保存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所有记录,并协助管理者代表做好审核计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3.5 行政中心协同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审核人员的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
3.6 各部门负责按“不合格报告”中的内容进行整改,审核组协助管理者代表进行跟踪验证。
4. 工作程序4.1 审核策划审核的频次和范围取决于质量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主次、多少。
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频次为每年不少于一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应覆盖本单位认证范围的所有部门、岗位、设施、人员和管理手册全部条款,必要时,管理者代表可作出提前内审和增加内审频次的决定。
4.2 审核准备4.2.1 内审员的资格条件a. 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具备审核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由公司总经理聘任,并在“内审员登记表”内予以记录,由行政中心保存。
b. 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4.2.2 组织审核组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审核组,确定审核组长和组员。
4.2.3 由审核组长制定当次“内部计划”,包括:目的、范围、准则、时间、内审员分工、日程安排等,管理者代表批准,并在批准后提前7天发至受审核部门。
4.2.4 审核员按审核计划分工编写“检查表”,并熟悉当次审核所依据的有关文件,并经审核组长批准。
4.3 审核实施4.3.1审核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并宣布“内部审核计划”及其它事宜,公司管理层领导、各部门主管和内审员出席。
4.3.2 内审员按“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并做好记录。
物业公司内审控制程序
物业公司内审控制程序1. 简介物业公司内审控制程序是指物业公司为了确保内部运营的合规性、规范性以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程序和措施。
通过内审控制程序,物业公司能够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运营的透明度、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内审控制的目标物业公司内审控制的主要目标包括: - 确保公司运营活动的合规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 - 保护公司资产免受损失和浪费; - 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和报告,以支持管理决策; - 评估和管理运营风险,以减轻潜在的损失;- 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生产力; - 提供对外部利益相关方的透明度,增强公司的信誉和声誉。
3. 内审控制程序的要素物业公司内审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要素:3.1 内控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物业公司内审控制程序的基础,它涉及公司的管理理念、价值观、道德规范、组织结构和人员。
内控环境需要定义公司的目标和价值观,建立适应公司特点的组织结构,并招聘和培养具有适应性和专业性的员工。
3.2 风险评估和管理风险评估和管理是物业公司内审控制程序的核心,它包括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物业公司需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流程,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或管理这些风险。
3.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物业公司内审控制程序的实施阶段,它主要包括制定和执行控制措施,以确保公司运营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控制活动可以包括财务管理控制、采购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等各个方面的控制。
3.4 信息与通信信息与通信是物业公司内审控制程序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公司内部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
物业公司需要建立和维护适当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及时向相关人员传递相关信息。
3.5 监督与改进监督与改进是物业公司内审控制程序的闭环环节,它包括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评估,以及对内部控制的改进和调整。
物业公司需要定期进行内部审计,评估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内审控制程序
内审控制程序1.目的规定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的职责、程序和内容,以验证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以便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2。
适用范围适用于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活动的控制。
3. 职责3.1 行政部为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3。
2 公司总经理任命内审员。
3。
3 审核组长负责具体实施内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编制“内部审核日程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内审员按计划要求实施审核。
3.4 行政部负责保存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所有记录,并协助管理者代表做好审核计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3.5 行政中心协同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审核人员的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
3。
6 各部门负责按“不合格报告”中的内容进行整改,审核组协助管理者代表进行跟踪验证。
4。
工作程序4。
1 审核策划审核的频次和范围取决于质量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主次、多少.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频次为每年不少于一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应覆盖本单位认证范围的所有部门、岗位、设施、人员和管理手册全部条款,必要时,管理者代表可作出提前内审和增加内审频次的决定。
4。
2 审核准备4。
2.1 内审员的资格条件a。
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具备审核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由公司总经理聘任,并在“内审员登记表”内予以记录,由行政中心保存。
b。
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4.2.2 组织审核组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审核组,确定审核组长和组员.4。
2。
3 由审核组长制定当次“内部计划”,包括:目的、范围、准则、时间、内审员分工、日程安排等,管理者代表批准,并在批准后提前7天发至受审核部门。
4。
2.4 审核员按审核计划分工编写“检查表”,并熟悉当次审核所依据的有关文件,并经审核组长批准。
4.3 审核实施4。
3。
1审核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并宣布“内部审核计划”及其它事宜,公司管理层领导、各部门主管和内审员出席。
4.3。
2 内审员按“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并做好记录.4.3.3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内部会议,内审员将审核结果报告审核组长,并确定不符合项,填写“不合格报告”,交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确认。
内审控制程序
内审控制程序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内审控制程序1.目的规定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的职责、程序和内容,以验证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以便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活动的控制。
3. 职责3.1 行政部为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
3.2 公司总经理任命内审员。
3.3 审核组长负责具体实施内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编制“内部审核日程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内审员按计划要求实施审核。
3.4 行政部负责保存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所有记录,并协助管理者代表做好审核计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3.5 行政中心协同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审核人员的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
3.6 各部门负责按“不合格报告”中的内容进行整改,审核组协助管理者代表进行跟踪验证。
4. 工作程序4.1 审核策划审核的频次和范围取决于质量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主次、多少。
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频次为每年不少于一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应覆盖本单位认证范围的所有部门、岗位、设施、人员和管理手册全部条款,必要时,管理者代表可作出提前内审和增加内审频次的决定。
4.2 审核准备4.2.1 内审员的资格条件a. 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具备审核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由公司总经理聘任,并在“内审员登记表”内予以记录,由行政中心保存。
b. 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4.2.2 组织审核组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审核组,确定审核组长和组员。
4.2.3 由审核组长制定当次“内部计划”,包括:目的、范围、准则、时间、内审员分工、日程安排等,管理者代表批准,并在批准后提前7天发至受审核部门。
4.2.4 审核员按审核计划分工编写“检查表”,并熟悉当次审核所依据的有关文件,并经审核组长批准。
4.3 审核实施4.3.1审核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并宣布“内部审核计划”及其它事宜,公司管理层领导、各部门主管和内审员出席。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控制。
2引用文件在下面所引用的文件中,对引用的标准和文件没有写出版本号,使用时应以最新发布的为有效版本。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QMS质量手册。
3术语和定义无。
4职责4.1行政部负责本程序的组织实施与归口管理。
4.2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并组织审核实施。
4.3内审员负责编制检查表,并实施现场审核。
4.4行政部负责组织不符合的纠正措施跟踪验证和审核记录的归档、保存。
4.5管理者代表批准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和批准内部审核报告。
4.6受审核部门提供必要的审核条件,负责制定并执行本部门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
5内部审核流程图6管理内容6.1审核策划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审核策划,审核组长编制《内审计划表》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
策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6.1.1审核目的a)验证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GJB9001C标准要求和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
b)确认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6.1.2审核范围根据需要可专门审核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活动及其涉及的所有部门。
6.1.3审核准则a)GJB9001C标准。
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c)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6.1.4审核时机及频次质量管理体系每年一次,一般安排在每年年底或在第三方认证机构现场审核之前进行,每两次内部审核的时间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
当出现下述特殊情况时可提前进行或增加审核频次:a)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
b)当发生产品重大不合格或体系多项严重不符合或顾客多次重大投诉时。
c)第三方认证或监督审核之前。
d)每季度实施滚动审核。
6.2审核方法6.2.1审核方案每次现场审核之前,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审核策划,指定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和审核工作能力的人员组成审核组,明确审核组长,并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计划表》(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和审核准则,审核的部门和时间安排,审核组的成员及其分工)。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控制程序
1.目旳定期实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评价和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与否符合筹划规定,及时发现问题,采用纠正/防止措施,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实行和保持,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旳有效性。
2.合用范围合用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任命审核组组长及组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计划、审核汇报审批。
3.2体系办负责制定体系审核计划、实行审核计划及不符合项旳跟踪验证。
3.3各部门负责配合完毕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并负责制定和实行纠正措施,以消除本部门不符合项。
4.术语4.1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旳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旳程度所进行旳系统旳、独立旳并形成文献旳过程。
4.2 审核方案:针对特定期间段所筹划,并具有特定目旳旳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
4.3 审核准则:用作根据旳一组方针、程序或规定。
4.4 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旳并且可以证明旳记录、事实陈说或其他信息。
4.5 审核发现:将搜集到旳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旳成果。
4.6审核结论:考虑了审核目旳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旳审核成果。
4.7受审核方:被审核旳组织。
4.8审核员:实行审核旳人员。
4.9 审核组:实行审核旳一名或多名审核员。
4.10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中有关质量旳部分。
5.0 工作程序6.过程绩效指标及计算措施审核及时率=完全按照内审计划实行不符合项关闭及时率% = 按规定整改完毕项 / 规定整改总项目数× 100% 7.有关文献《文献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纠正和防止措施控制程序》8. 有关记录会议签到表体系审核检查表不符合汇报审核汇报。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 目的为了判定管理体系的活动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评价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得到正确有效的实施、保持和改进。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领导及有关部门、分支机构和项目的内部审核。
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3.1.1 领导内部审核,批准年度审核计划,任命审核组长和成员,协调、仲裁审核工作中的意见分歧;3.1.2 负责对审核结果进行确认和评审,签发审核报告,并提交管理评审会议。
3.2 工程部3.2.1 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改,指导和实施;3.2.2 负责内部审核的日常工作。
包括编制审核方案和策划的安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进行验证及跟踪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保存内部审核记录等;3.2.3 组织迎接第三方审核的准备工作。
3.3 审核组组长3.3.1 负责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组织审核实施,对受审核方客观的做出审核评价。
3.3.2 起草审核报告并向管理者代表汇报,并对审核报告的准确性、全面性负责。
3.4 审核员3.4.1 由认证机构经过培训具备内审员资格的人员担任,并确定审核能力;3.4.2 负责按审核内容、目的及其分工编制内审检查表;3.4.3 在审核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要求客观公正地收集证据,记录、分析、评价要准确,做好审核记录,并根据不符合事实开具不符合项报告;按时提供书面资料移交审核组长;3.4.4 审核验证不符合,建议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4.5不应审核自己职责内的工作。
3.5 受审核方(包括:公司领导、各部门、分支机构、项目等)3.5.1 组织自查和迎审工作,提供审核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资料,配合审核员做好审核工作。
3.5.2 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开出的不符合,组织整改或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按规定的时间将纠正措施和实施情况反馈给主管部门。
3.5.3 负责保存措施实施后的有关记录,以便审核员验证。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IATF16949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IATF169491.目的系统地进行质量体系审核,验证质量活动、过程活动和相关结果的有效性是否符合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是否满足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2.范围适用于本厂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批准组织年度内审计划。
3.2质量代表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和产品的审核工作、选定审核组长及审核员,并审核年度内审计划和批准审核实施计划和内审报告。
3.3内审组长负责编制、实施本次内审计划、编写内审报告、组织协调内审活动的展开。
3.4各部门配合公司做好内部审核工作。
4.术语和定义、依据4.1、质量审核: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的目标的、有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4.2、过程审核:用于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过程是否受控和有能力。
4.3、产品审核:用于审定最终检验后的产品与规定的质量要求的符合情况。
4.4依据标准:本程序依据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中标准条款9.2;9.2.1;9.2.2;9.2.2.1;9.2.2.2;9.2.2.3;9.2.2.4编制。
4.程序4.1质量审核规划(内部质量审核年度计划):⑴由质量代表组织内部质量审核人员在每年年初对内部质量审核活动进行策划,编制《内部质量审核年度计划》,具体要求如下:①当体系初步运行、顾客投诉增加、重大质量事故、组织机构重大变动、社会环境重大变化、人员重大异动时需及时进行补充审核。
补充审核可针对相关过程进行。
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过程质量审核应确保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核;产品质量审核应确保每个系列产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核。
③年初由品质部编制“年度质量审核计划”,质量代表委派审核组长,选择审核员;审核员必须具备相应素质与被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而独立于受审核部门。
审核组长分配审核任务,考虑审核活动的实际情况和重要性来编制日程计划并经质量代表批准。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文件(企业规章制度-受控文件-管理体系模板)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0目的:为明确体系的内部审核事项,以定期对我公司运行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估,以持续改进。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全厂范围。
3.0职责:3.1档案科:主导公司内部审核。
3.2安全主任:对体系审核负责。
4.内容:4.1审核策划:制定内部审核计划时应考虑拟定审核的过程,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情况。
4.2 内审频次:正常情况下每审一次(两次内审间隔不应超过12个月),每次审核应涉及的各项内容,下列情况应考虑进行内审:4.2.1发生重大方面事故或顾客投诉情节重大;4.2.2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4.2.3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变更。
4.3内部质量/环境审核的依据:4.3.1公司体系文件;4.3.2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等。
4.3.3客户及相关方的要求。
4.4审核的准备4.4.1管理者代表任命或担任审核组长,选派内审员。
内审应由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关系的内审员负责;4.4.2审核组长策划并编制《内审计划》,必要时组织召开审核组预备会,宣读审核计划,提出审核要求,分配审核任务,并准备审核的各项工作;4.4.3《内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提前一周通知受审核部门;4.4内审实施4.4.1首次会议4.4.1.1由审核组长主持,领导层、内审组成人员、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并在《会议签到表》上签名;4.4.1.2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法、内审日程安排及其有关事项。
4.4.2现场审核4.4.2.1审核员根据《内审计划》,通过询问、观察现场和检查质量记录、资料、文件等方式进行审核,并做好记录;4.4.2.2内审时审核员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审核中发现的问题;4.4.2.3必要时审核组在每天审核结束后召开内部会议,就审核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沟通。
4.4.3审核报告:现场审核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内部会议,依据标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等进行分析,对体系在本企业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确认不符合项编写《内审报告》。
IATF16949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验证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各要项是否被正确的实施,以适时发掘问题,并采取矫正措施,以维持各项作业之有效性。
2.0范围:包含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产品审核,过程审核有关之规定事项与实施部门,皆为审核之对象。
3.0权责:3.1 管理代表: 负责审核人员指派,审核结果审核。
3.2审核组长:负责审核计划之拟定和审核效果结案。
3.3审核员:负责审核之执行和审核改善效果确认。
4.0定义:4.1 内部体系审核:指一项内部系统化及独立性之查验,查对各项质量活动和相关之结果是否与程序相符,以及规划是否有付诸实施,且适宜地达到质量环境目标.4.2 过程审核:用于检查生产制造过程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生产制造过程是否受控和其是否有能力的活动.4.3 产品审核:是在产品检验之后,交付之前进行的检验和试验,产品审核的对象是合格品,主要针对产品的外观、尺寸、功能、包装、标签等进行的产品质量审核。
5.0作业内容:5.1 审核小组组成:由管理代表或总经理指派次年度审核组长及审核人员5.2审核员资格:5.2.1内部审核员:受过厂内或厂外之内部审核训练课程合格者;5.2.2 产品审核员:A. 受过厂内或厂外之内部审核训练课程合格者。
B. 受过相关制程训练课程或具该产品产业之相关经验至少一年以上者。
5.2.3 过程审核员:A. IPQC审核人员:受过相关制程训练课程或通过厂内之制程审核合格者。
B. 品管工程师:受过厂内或厂外之内部审核训练课程合格者;受过相关制程训练课程或通过厂内之制程审核鉴定或具该制程之相关经验至少一年以上者。
5.2.4 相关审核员不得参与对自己部门的内部审核。
5.2.5 合格内审人员应记入《内审内符合名册》。
5.3 内部审核5.3.1系统审查:A. 审核小组组成:由审核组长排定次年度审核小组人员,再呈签至管理代表或总经理。
B. 审核频率每年至少一次,次年度内部审核计划于当年度管理评审中讨论,并考虑如发生内部 / 外部异常或客户抱怨时,得视情况增加审核频率。
内部体系审核管理控制程序
内部体系审核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制定合适的内部审核计划,验证公司内部体系是否符合客户要求、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法规要求,为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及不断得到完善提供依据并对公司体系的符合性及有效性进行定期审查。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及质量、环境负责人共同参与管理体系审核之策划。
3.2、管理者代表:审核组长的指派、审核不符合项跟踪结果的确认及审核报告的审批。
3.3、审核组长:指派审核员组成审核组,编制年度审核计划及审核实施计划,编制审核报告。
3.4、内审员:实施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及审核不符合项的跟踪。
3.5、各部门:协助审核组完成审核任务及本部门不符合项的改善。
4、定义:无5、作业内容:5.1、每年年底ISO办根据公司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制订《年度内审计划》报告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每年至少进行1次内部体系审核,对体系涉及的部门每年至少审核一次,并且每两次内审之间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
必要时,可适时进行。
5.2、内审员应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具有内审员的资格证书。
5.3、在以下几种情况,必要时应进行计划外的临时审核:a、法律、法规及其它外部要求变更;b、相关方的要求;c、发生重大品质、环境事故;d、管理体系大幅度变更。
(注:年度内审计划外的审核由质量、环境体系负责人及管理者代表临时组织。
)5.4、审核准备:5.4.1、管理者代表指派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具备内审员资格的人员作为公司内部体系审核小组。
5.4.2、审核组长指定审核员组成审核组,审核阶段的工作均由审核组长全权负责。
5.4.3、审核组长根据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进而编制《内审实施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审核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审核目的、审核依据、审核范围、审核日期、审核组成员及审核分工等。
5.4.4、审核组成员必须与被审部门无直接的责任关系。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目的评价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能源管理体系,确保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内的所有部门、场所的过程和活动。
3职责1、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年度内部审核计划;负责内部审核的组织领导,审批具体的内部审核计划及审核组成员,并对审核组长授权;审批年度内部审核报告。
2、安全生产部负责编制内部审核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核。
3、内审员负责按内部审核计划,编制具体的审核检查表,实施审核。
4、各有关单位负责配合内部审核的具体实施,制定、实施针对出现的不合格的纠正措施。
4工作程序4.1编制审核计划1、根据审核的活动或区域的状况、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安全生产部策划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2、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每年进行两次以上,采用集中审核或滚动审核两种方式。
3、当能源管理体系有重大变化或发生重大不符合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可适当增加内审次数。
4. 2审核准备1、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负责内部审核的具体工作。
2、由审核组长根据审核具体需要,挑选内部审核员担任审核组成员。
内部审核员必须经国家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并有一定的管理及实际工作经验,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和管理关系。
3、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部审核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其内容包括:⑴审核的目的、范围⑵审核依据的标准及其文件⑶审核组成员及其分工⑷审核时间安排⑸审核日程安排表⑹追踪以往审核的结果4、审核员负责编制审核检查表,报审核组长审核。
5、审核组准备好审核所用的文件并做好其他必要的准备工作。
6、审核组提前5天向受审核单位书面通知具体的审核日期、安排和要求。
7、受审核单位(部门)接到审核通知如无异议,要确定陪同人员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4. 3审核实施1、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公司有关领导、受审核单位负责人及审核组成员参加。
内审工作控制程序
7.3 审核前准备
7.3.1在审核前两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成立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长确定审核员,审核员应是与审核范围无直接关系的具有内审员资格、具有审核范围相关经验的人员,管理者代表批准。
7.3.2审核员资质要求
7.9 实施整改
不符合整改工作具体责任人按照《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施程序》采取相应的纠正和纠正措施,并提供整改证据交审核员进行验证。
7.10验证
审核员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现场验证,若有效,关闭该不符合项,并在近期审核中继续加以关注;若无效,则由不符合项责任部门负责人重新实施纠正措施。
7.11 整理内审记录、存档
5.4 受审核部门
5.4.1 将审核的目的、范围、时间、内容等通知有关人员,指派专人陪同审核组。
5.4.2 配合审核员开展审核工作。
5.4.3 制定和实施针对审核过程中提出的不符合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并提供整改实施的证据。
5.5 受审核部门陪同人员
5.5.1 熟悉本部门质量体系全部内容和审核范围及审核所需使用的文件和资料。
7.7.3内部审核报告结论中应评价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7.7.4审核组长将审核报告提交下次的管理评审,作为评审的输入之一。
7.8 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不符合项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人员分析不符合项发生原因,确定纠正措施,落实具体责任人。具体责任人填写完成《内部审核不合格报告》(“原因分析”“纠正”“纠正措施”等内容,并经部门负责人审阅签字确认,措施完成时间不能超过末次会议规定的期限。
内部体系审核员必须经过内部认证合格之后才可以实施相应类型的审核。
10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D 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认为有必要的事项4.1.3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由管理者代表临时组织进行计划外的审核(临时审核采用集中审核的方式):4.1.3.1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4.1.3.2 相关方的要求;4.1.3.3 发生重大的质量/环境事故;4.2 审核前的准备4.2.1 审核组的组成4.2.1.1 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及内审员组成审核组。
4.2.1.2审核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并经管理者代表任命。
4.2.1.3 管理者代表指定具有内审员资格,并具有较强独立工作能力的内审员任审核组长,审核组长除参加审核外,还应进行整体组织管理。
4.2.1.4 审核组成员必须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的责任关系;必须诚实、客观、公正,并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4.2.2 审核组会议在审核前1天,由审核组长召开一次审核组会议,根据《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进行具体事项的分工,讨论此次审核的重点及其涉及的深度和广度,并解决实施计划下达后各部门的反馈意见,必要时对实施计划作出日程调整。
4.2.3 内审检查表的编制4.2.3.1 审核组长根据审核实施计划组织内审员编制相应的《内部审核检查表》,检查表可依据实施计划和审核组会议的决定“以条款为主导展开,跨部门审核”或“以部门为主导展开,跨条款审核”的形式编制。
4.2.3.2 检查表的设计要求:对照标准和手册要求、选择典型的质量/环境问题、结合受审部门的特点、抽样有代表性(3-6个)、时间要留有余地、有可操作性。
4.3 审核的实施4.3.1 首次会议4.3.1.1 首次会议的目的:由审核组长主持并说明审核的目的和范围,介绍实施审核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说明审核的重要性。
4.3.1.2 首次会议必须正规进行,出席人员要签到、并作好会议记录。
4.3.2 文件和资料的审查4.3.2.1 内审员检查受审部门的质量/环境活动有关的程序文件、工作文件等,确保这些文件属现行有效的受控版本,并检查其实施情况。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 目的规划与执行内部审核,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ISO 9001:2015标准的要求以及本公司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2. 范围凡与本公司质量体系运作有关的过程活动均属于内部审核的审核范围。
3. 定义无4. 职责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宣布内审,任命审核组长4.2. 审核组长负责内审计划的拟定、实施、结果确认,审核人员任命,以及审核不合格项改善之跟进;4.3. 审核员负责按照审核计划执行内部审核。
5. 程序5.1. 内审的时机5.1.1. 本公司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核。
5.1.2. 在以下情况下由管理者代表或本公司总经理决定是否增加审核。
5.1.2.1 质量体系运行有重大变化时;5.1.2.2 发生重大质量异常或严重客户投诉时。
5.2. 审核的准备5.2.1. 审核前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具有内审员资格人员为审核组长,成立审核组。
5.2.2. 由审核组长选择具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组成内审小组。
5.2.3. 审核组长编制《内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于正式审核前一星期内发到各内审员及相关部门。
为保持审核的公正独立性,内审员不能对自己所在部门进行审核。
5.2.4.内审员在实施审核前,根据现行之质量体系文件及上次审核之结果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
5.3.审核小组行前会议必要时,在审核前,审核组长召开审核小组的行前会议,以讨论审核行程的安排及确定内审员已熟知审核目标、范围与审核所使用的标准及了解内审员自己的责任。
5.4.首次会议按审核计划实施内部审核,审核前举行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管理者代表及各部门负责人、内审员参加。
会议时间以简短为原则,会议议程可为:5.4.1.确定审核范围及目标与审核所采取的方法。
5.4.2.介绍审核小组成员。
5.4.3. 确认审核日程与结束会议的时间和与会人员。
5.4.4. 澄清与会人员的问题。
5.5. 现场审核5.5.1. 由各内审员按照内审计划进行现场审核,相关部门需要予以充分配合。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二篇)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目的实施内部审核,验证管理处的各项管理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的目标,形成自我完善机制,确保管理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管理处内部审核工作的控制。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组织、领导内部审核工作。
3.2政工科为内部审核的负责部门,审核组具体实施内部审核。
3.3各科室、单位配合内审工作,并负责对指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4工作程序4.1年度审核计划为保持内部审核活动的持续性,政工科根据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状况,每年年初编制年度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处长批准。
4.2审核频次及要求内部审核为滚动审核,每季组织一次,与管理处的季度检查相结合,每12个月至少完成一次完整的滚动;如遇特殊情况(如外审前需要全面审核时),管理者代表报处长同意后,可适时安排临时审核。
4.3审核准备4.3.1每次审核(季度检查)时,由处长任命审核组长和审核成员。
审核组成员应由具备内审员资格的人员组成。
4.3.2审核组长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经处长批准后,由政工科在审核(检查)开始前一周通知到各受审核部门和单位。
审核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审核目的、范围;2)审核依据;3)审核组的组成;4)审核日程安排和审核分工安排(审核员不参加本部门的审核);5)审核注意事项。
4.3.3组长组织审核员熟悉有关审核文件,编制检查表。
4.4审核实施4.4.1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管理处领导、各被审核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审核组成员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主要内容是:1)明确审核的目的和范围;2)重申审核计划;3)介绍审核程序和方法;4)协调审核日程。
4.4.2现场检查审核员根据审核计划和检查表所列的检查项目,通过现场检查(问询、查阅文件和记录等),收集管理体系运行的客观证据,并做好审核记录。
4.4.3审核结果整理现场检查结束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研究分析审核情况,汇总审核结果,确定不符合项,填写审核(检查)报告,提出管理体系运行的评价意见。
社会责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0 目的通过内部对各部门SA体系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审核与评价,作为确保SA体系能持续改善的一种手段,以满足SA8000标准或其他约定文件的要求。
2.0 适用范围本公司对社会责任系统运行的内部审核工作。
3.0 定义(无)4.0 权责4.1 管理者代表4.1.1 负责SA体系审核年度方案的制定,并报总经理批准。
4.1.2 负责安排审核小组成员,指定人员跟踪受审核部门的纠正和补救行动的实施。
4.2 审核小组负责对SA体系实际运行状况的审核评价工作。
5.0 作业内容5.1 策划与准备5.1.1 每年初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本年度SA体系审核方案,并报总经理批准执行。
特殊情况时由总经理决定是否需增加内审次数。
5.1.2 本公司SA体系内审每年实施一次。
5.2 内审员的选择和培训5.2.1 内部审核员不仅限于SA推行小组,各部门熟悉本公司运作的管理人员均可进行内审工作。
5.2.2 内部审核员必须接受专门机构的培训并取得内审资格证书。
5.3 审核实施5.3.1 于正式审核前,由管理者代表筹组内审小组人员,说明本次审核之有关事项,选定审核组长负责本次审核作业。
5.3.2 由审核组长发出“内部审核计划”,要保证审核的范围和要素有关。
5.3.3 审核开始前,有审核组长负责召开起始会议,以利于审核员与被审核部门相关人员双方沟通了解。
5.3.4 内审人员可根据“内审检查表”作为审核索引,请被审核部门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如程序书、工作指导书、相关的记录等进行现场观察、询问,检查SA系统运作情况,并做好记录。
5.3.5 上一次的审核报告也应列入文件中,若有未结案之纠正措施通知,亦应于审核时予以追踪。
5.3.6 对于审核结果必须加以说明,如“符合、不符合、不适用或列入观察项”。
5.3.7 内审员发现有不合格事项,填写“不合格项纠正与补救行动表”描述不符合事项之状况,定期跟进改善。
5.3.8 内审活动完成后,管理者代表需同受审核部门主管及相关人员举行结束会议,通报审核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适宜;是否达到方针、目标规定的要求,指标能否实现;
4)服务过程的实施和监控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服务的符合性如何;
5)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是否有效;
6)以往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按时解决;
7)体系改进的建议;社区要求及相关方关注的问题;
4.4 评审报告的管理
4.4.1品质部负责在批准评审报告后一周内将其发放给相关单位,正本由品质部保存。报告正本与所有副本各项内容应完全一致,但管理者代表应在正本上填写验证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评审报告保存期为3年。
4.5 总经理负责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超过一年度。计划管理评审的召开时间为每年的第二季度。
4.2 审核计划
4.2.1公司内审每年进行一次。必要时,总经理可决定追加内审。
4.2.2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组长编制内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4.2.3内审计划在批准后,应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核前五天下发通知到各受审单位。
4.2.4审核组成员按照分工编制相应的检查表,报各组组长确认。
4.3 审核实施
4.3.1按照内审计划的安排召开首次会议。审核组成员、受审方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到指定地点参加首次会议,并在会议签到表上签到。
内审控制程序
1.0 目的
检查各项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体系文件和计划的要求,评价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2.0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审核。
3.0 职责
3.1品质管理部每年年初编制《年度内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
3.2 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组长,批准内审计划和内审报告,验证严重不合格的整改情况。
3.3 内审组长组织实施《内审计划》,主持首次和末次会议,并对现场审核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编制《内审报告》。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
3.3 品质管理部负责编写《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
3.4 品质管理部负责相关文件的收集和发放、保管。
3.5 各单位负责准备相关的管理评审资料。
4.0 程序
4.1 评审计划的制定
4.1.1品质管理部应于每次管理评审会议前两周拟出《管理评审计划》,经相关领导审批后提前一周发放给各单位主管。单位主管应认真、准确学习《管理评审计划》。
4.7.2经验正纠正措施已按期完成,对不合格项进行关闭。经验证未按期完成的纠正措施,要注明情况并报至管理者代表,继续跟踪直至纠正措施完成。
4.7.3审核组长在内审结束后,将上述所有与内审有关的记录交品质部存档。
5.0相关文件与记录
PD 38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PD 39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R-019 《年度审核计划》 QR-020 《内审计划》
QR-021 《检查表》 QR-022 《不合格报告》
QR-023 《内审报告》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0 目的
确保公司企业管理体系是适宜、充分、有效的,并能满足标准和方针、目标的要求。
2.0 范围
公司最高管理层对公司企业管理体系运行的评审。
3.0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组织召开管理评审及批准《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
4.1.2评审计划包括评审目的、评审依据、评审组织、评审地点、评审时间、评审内容等。
4.2 评审内容
4.2.1依据近期的内审报告、服务质量汇总资料及其它有关质量、环保、安全等重要信息,对体系的运作是否达到“三性一率”(三性即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一率即效率)的要求进行准确的评审;
1)内审结果是否准确,管理体系运作是否有效;
8)环境管理绩效体现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情况;
9)公司运作是否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
10)其它需评审的内容。
4.3 评审结果
4.3.1每次管理评审后应形成完整的评审报告。评审报告应详细记录有关评审内容的结果。
4.3.2对于评审中提出的不合格项,由相关单位提出纠正措施,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4.3.3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纠正措施实施效果,及时向总经理汇报纠正措施执行情况,并保证不合格关闭。
4.6 必要时总经理有权决定临时进行管理评审。
4.7 管理评审以会议形式进行,参加人员为公司领导、单位负责人等人员。
5.0相关文件与记录
PD 38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PD 39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R-013《管理评审计划》
QR-014《管理评审报告》
4.3.2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组长将内审计划的有关内容向受审方介绍,并就注意事项、纪律要求及其它疑问与受审方沟通。
4.3.3内审组成员在首次会议结束后,按内审计划的安排对受审方进行现场审核。
4.3.4内审组成员应以体系文件和事实为依据,收集客观证据并做出公正的判断,在检查表中客观记录有关资料。
4.3.5受审方必须全力积极配合审核组的审核工作,保证人员、资料及现场的准备充分。
4.4 分析审核情况
4.4.1在现场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召集审组员依据检查表的客观记录,共同对现场审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4.4.2对现场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事实要予以准确客观、具体的描述,判断其违反了标准或体系文件的哪些具体条款,并填写《不合格报告》。
4.5 末次会议
4.5.1在审核组汇总分析审核结果后,按审核计划的日程安排召开末次会议,并在会议签到表上签到。
4.6 内审报告
4.6.1现场审核结束一周内,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1)审核目的、范围及依据;
2)审核组成员及审核日期;
3)审核综述及不合格项目分布表。
4.6.2审核组长将《内审报告》递交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于一周内发放给各单位。
4.7 跟踪验证
4.7.1审核组成员应对自己负责的不合格报告的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进行验证。
4.5.2末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向受审方重申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通报审核的结果,宣读不合格报告的数量、内容及分布,宣布体系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的结论。
4.5.3受审方领导根据审核情况及结果对责任部门提出整改要求。
4.5.4审核组成员向受审方发放不合格报告,要求其在规定时间纠正不合格项。
3.4 受审方应配合审核组的审核工作,并在整改期限内负责制定及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
4.0 程序
4.1 内审的策划
4.1.1品质部每年初负责编制年度内审计划。在实施审核前,品质部应根据拟审的活动,部门、分公司设置分布情况,对内审方案进行策划、安排审核的范围、时间和方法等。
4.1.2策划的结果在每次具体的内审计划中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