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功能主义学派
学的主要学派归纳
学的主要学派归纳古今中外涌现了众多学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观点。
本文将归纳总结学的主要学派,不局限于特定的学科或领域,以展示人类学术思想的丰富多样性。
一、理性主义学派理性主义学派强调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在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方面的重要性。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笛卡尔、伽利略、康德等。
他们认为人类通过理性可以超越感官经验获得真理,强调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二、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认为所有的知识和思维都来源于感官经验,主张通过感觉、观察和实验来获取和验证知识。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洛克、休谟等。
他们强调个体的经验和感知在实现认识和真理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三、唯物主义学派唯物主义学派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一切现象和思维都可以归结为物质和物质运动。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等。
他们强调社会生产力和阶级矛盾对社会变革的决定性作用,主张解放劳动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四、唯心主义学派唯心主义学派认为意识或思维是世界的基本实体,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柏拉图、笛卡尔等。
他们主张通过思考和观念来认识世界,强调人的灵魂和超越感官世界的精神层面。
五、实证主义学派实证主义学派主张以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建构科学理论。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康普、波普尔等。
他们强调科学研究的可观察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强调实证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六、批判理论学派批判理论学派关注社会的不平等和权力结构,主张批判社会现实、揭示压迫机制,追求社会公正和解放。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福柯等。
他们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剖析,倡导人的主体性和社会变革。
七、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认为社会和文化现象是由结构和规律所决定的,重视社会结构和语言结构的研究。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杜尔凯姆、雷维斯特劳斯等。
他们通过对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的分析,揭示文化和社会的普遍规律和潜在结构。
语言学流派 系统 功能学派
语言学流派系统功能学派语言学流派系统功能学派语言学,流派,功能学派,系统系统功能学派的兴起,与整个语言学的功能主义思潮有关。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指的是当代语言学界与形式主义相对峙的一种学术思潮。
它旨在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应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各种语言的音系的、语法的和语义的语言学特征。
在这个学术思潮中,有几个主要的学派影响比较大,它们是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
布拉格学派一直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一个功能主义学派,它所说的功能主要包括语言在交际行为中的功能、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语言在文学中的功能以及从功能观点看语言在不同层次方面的问题。
伦敦学派的兴起稍为晚一点,由英国语言学家弗思教授开创,后来由他的学生韩礼德(M.A.K.Halliday)教授继承和发展,形成现在人们称之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派。
韩礼德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发表了很多著述,建立起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成为语言学中一个独树一帜的的学派。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语言学家门每年举行一次系统理论讨论会。
第一届至第八届在英国召开。
随着影响的扩展和队伍的扩大,1982年第九届年会在加拿大召开,这标志着该学派的理论已具有国际影响。
1985年美国密执安大学举办第十二届年会,由于到美国是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堡垒,所以在美国举行这样的大会具有深远意义。
到今天,功能主义已经与形式主义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两大思潮。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但这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系统语法或系统语法学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
语言作为符号的一种,在表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义时,必然要在语言的各个语义功能部分进行相应的选择。
功能学派的名词解释
功能学派的名词解释功能学派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一种功能主义的心理实用性,关注心理过程如何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并解决问题。
该学派认为人类心智的核心功能是为了生存和繁衍服务,并致力于理解心理过程的适应功能。
1. 由来与发展功能学派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心理学运动。
当时,心理学开始摆脱结构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束缚,转向研究心理过程的功能。
代表性人物如威廉·詹姆斯、弗朗西斯·培根等先驱学者,都对功能心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核心理论观点功能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心理过程存在于适应环境的背景下,并且是为了适应特定环境而产生的。
它关注心理过程在实现个体目标、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方面的作用。
3. 功能心理过程功能学派研究了多个心理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认知、情绪和动机。
这些过程在个体的意识和无意识层面上发挥作用,形成了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驱动力。
3.1 认知认知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组织、存储和理解的过程。
功能学派认为认知过程的目标是为了提供对环境中刺激的有效反应。
这种反应能帮助个体理解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
3.2 情绪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情感体验。
功能学派强调情绪对行为和适应非常重要。
正确识别和表达情绪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并有效应对压力和挑战。
3.3 动机动机是个体行为的驱动力。
个体通常会由于某种内在或外在的需求而产生行动的动机。
功能学派认为了解和满足个体的需求可以激发他们的行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4. 应用领域功能学派的理论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例如教育、临床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
在教育领域,功能学派的观点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动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临床心理学中,功能学派的理论可以帮助临床心理学家了解和干预个体的认知和情绪问题。
在组织心理学中,功能学派的观点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员工的动机和工作认知,并优化组织的管理和激励策略。
5. 功能学派与其他心理学学派的关系功能学派与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等其他心理学学派存在一定的差异。
简析功能学派
简析功能学派摘要:功能学派自其开创以来,一直都对文化研究,乃至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研究影响比较大,其创立的田间作业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具有较大的理论包容性和开放性。
此外,功能学派倡导“文化整体论”,注重实证研究,强调事物的“功能”与“意义”,等等。
时至今日,功能学派对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研究的影响仍然随处可见。
但是,功能学派也有如同上文所讲的某些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在研究功能学派时要注意鉴别与批判。
关键词:功能学派;文化;产生过程;主要理论;主要缺陷一、功能学派的概念与产生过程功能学派(Functionalism School)这一概念最早是人们根据英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人类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在1922年发表的实地调查专刊《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与1927年发表的作品《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等作品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中,马林诺夫斯基在世界上久负盛名的《科学的文化理论》一书是他对功能主义理论的较为全面系统地概况总结,他在书中写道:“科学的人类学应当知道它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审慎严谨的文化论。
这个文化论应当包括比较社会学,统一所有的社会科学”。
与此同时,他还进一步认为,科学的人类学是对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作功能上的分析,要“根据经验的定律”或遵从“功能关系的定律”而进行的。
因此,功能学派是指将人类社会的每一种文化都看作是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系统,并且试图寻找出作为整体人类社会的功能的一般法则和一般规律,强调整体论的研究方法的一种派别。
其中,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如前所述的马林诺夫斯基和英国的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功能学派的观点,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法律制度、道德准则、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如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等,都是活生生的、有组织严密的部分构成,都有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和实际功用的作用,即都有相应的功能。
功能主义名词解释
功能主义名词解释功能主义是一种学说或理论,主要关注事物的功能和效用。
功能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认为社会存在各种互相依赖的部分,并通过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实现社会的稳定来维持其正常运行。
以下是对功能主义相关名词的解释:1. 功能:指事物或社会组织在整体中所扮演的角色或所提供的服务。
功能主义强调每个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贡献,以及整体对每个部分的需求。
2. 互补功能:指不同社会组织之间或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例如,家庭的经济支持和社会化功能与学校的教育功能互补,互相补充。
3. 功能失调:指某个组织或事物的功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导致社会不稳定或不正常运行。
功能失调可能会引发社会冲突或变革。
4. 功能决定主义:指功能主义学派的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发展是基于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的。
根据这一观点,社会的制度和规则是为了实现社会的效率和稳定而存在的。
5. 结构功能:指社会结构对社会组织和机构功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例如,家庭结构对于实现其经济支持和社会化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6. 社会集团:指由功能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社会集团可以是家庭、学校、政府机构等。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集团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实现社会的稳定。
7. 适应功能:指个体或社会组织对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和适应的能力。
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或组织更有可能生存和发展。
8. 功能革命:指社会结构或组织在适应环境变化时所发生的重大改变。
功能革命可能是因为原有的功能无法满足新的需求而导致的。
9. 功能工具:指用于实现特定功能的手段或方法。
功能工具可以是技术、制度、规则等。
例如,国家法律和政策可以作为功能工具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10. 功能分析:指通过分析事物或社会组织的功能来理解其作用和影响。
功能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结构的不同部分如何相互依赖,并有助于解决功能失调的问题。
总之,功能主义关注事物的功能和效用,认为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是通过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实现互补的功能来实现的。
功能学派
功能学派一、功能学派的产生二、功能学派的基本特点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四、功能学派在中国五、有关功能学派的反思一、功能学派的产生(一)社会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殖民帝国受到民族运动浪潮的剧烈冲击,殖民统治陷入了严峻的危机。
英国政府急需寻找新的统治方法,以挽当局。
而当时人类学派流行的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等都不能满足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他们希望人类学家能为殖民统治提出新的具体的理论和方法,以维持殖民统治。
非洲没有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可作为殖民当局的依靠,殖民当局破坏了氏族部落制度,等于消灭了可以依靠的部落首领和氏族长老。
殖民地危机发生,他提出了如何利用土著社会制度的问题,懂得这些制度在氏族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即功能)。
在这个背景下,英国功能学派应运而生。
(二)学术原因:1.西方学术界开始流行实地调查法,受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2.当时科学界和思想界开始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结构和适度的调查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文化在各自社会中的功能;3.古典进化论、传播学派主张,源于西方启蒙运动的线性历史观,试图撰写从“野蛮”到“文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史”,试图拟构历史,追溯文化的起源、发展,横向传播;功能主义者探讨从线性到趋异,构拟历史到归纳通则的整体性共时研究。
标志:马林诺夫斯基著《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拉德克利夫·布朗著《安达曼岛人》二、功能学派的基本特点1.采取一种整体的视角,在概念上关注对结构和功能的分析;2.追求一种稳定与平衡的取向;3.主张社会人类学作为科学要通过比较来获得通则认识;4.关注社会整合社会控制;5.通过田野工作和案例研究,偏重于对地方社区内部各要素和机制的探讨。
三、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1.马林诺夫斯基:1).其理论来源:直接受益于杜尔干的研究,受马赫的现象主义哲学,冯特的民俗心理学的启发。
遵循两条原则:一是经验实证主义,描述感觉经验并将之当成论证依据;另一是,马赫对经验的整体性的论述,对人类生活的共同精神特性的探讨。
功能主义 社会学
功能主义社会学社会学是一个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学科,其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根源便是功能主义学派。
功能主义学派是一种基于实证主义的社会学流派,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互相依存的子系统组成的整体,每一个子系统都为整体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功能主义学派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机械而有序的系统,其各种组成部分可以合理地解释为一种良好的适应性行为。
下面将从功能主义学派的概念、重要代表人物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功能主义学派的概念:功能主义学派是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流派,其代表人物以美国哲学家杜威、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德国哲学家康格正自、普雷斯科特布什等为主要,主要关注社会现象中的功能性意义和意义相互作用等问题。
在功能主义视角中,社会是一种有机的体系,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各司其职。
研究功能主义需要明确某一机构、行为或文化因素的功能和效果,或者说这种因素能为现代社会的运转贡献什么。
重要代表人物:斯宾塞是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系,由若干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共同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康格正自提出了现代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论,他认为,社会是一个嵌套式层级结构,其中不同的层级相互依存,上层的单元无法在下层单元存在的情况下存在,他的学说称之为多层次功能主义。
普雷斯科特布什也是一位功能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理论重点在于各个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协同合作的角色。
功能主义对社会的影响:功能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学的发展,很多学者都借鉴了功能主义的观点,使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得到了更完善的理解和建立。
功能主义的理论也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实践,感性了人们对于社会运行规律的认识,还帮助政策制定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社会发展趋势,制定更加合理和全面的政策,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功能主义还为社会各种组织在适度合理地规划和运行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促进了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并创造出更为优秀的组织管理模式。
功能学派与理论
第一部分
功能学派的背景、定义及发展
第二部分
功能学派的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部分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与我国“变译理论”比较
第四部分
给我们的启示
功能学派产生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研究者,他们的立论多出自论者自身翻译实践 的经验体会,而在这之后的研究者开始从某个立场或者层面出发研究翻 译。
彼得·纽马克 凯瑟琳娜·莱斯 汉斯·弗米尔 雅克·德里达 劳伦斯·韦努蒂 道格拉斯·罗宾逊 盖亚特里·斯皮瓦克
它“强调翻译的互动,语用特征”。
3
在此基础上,曼塔莉进一步发展了功能翻译理论,提出译 者行动理论。
4
20 世纪90 年代初,诺德进一步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 提出“功能加忠诚”理论,强调用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但 这种关系的数量和质量,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决定。
第一阶段
学派创始人---赖斯
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把功能范畴引入批评,将语言功能, 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 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凯瑟琳娜赖斯借鉴卡尔比勒对语言功能三分法,将语 篇类型分为信息型,表达型,操作型。其指出语篇类型决定具体翻译方法。并把翻译过 程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功能
变译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与我国“变译理论”异 同
不同点:1、两者的理论来源同中有异:功能学派理论来源除西方翻译界早期的功能 翻译观,还受到行动理论、交际理论、接受美学和语篇语用学的影响;周兆祥变译理 论是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形成,同时受到伽德默尔的阐释学影响;黄忠祥变译理论来
源于对国内外大量的变译事实的考察,以及本人的变译实践、语用学、接受理论、解
欧洲功能主义学派
欧洲功能主义学派-布拉格学派欧洲功能主义学派1.布拉格学派布拉格学派(布拉格语言学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26年,V.马泰休斯(1882-1946)领导召开了该学会的第一次会议。
布拉格学派实践了一种独特的研究风格,即共时语言学研究。
它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待语言。
布拉格学派一度成为影响语言学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源头,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曾影响到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Bolinger, 1968)。
1、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特点布拉格学派最明显的特点是结构-功能语言观。
对语言的看法: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用于交际、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服务的功能系统,因而从一开始就把功能纳入研究范围并作为研究重点,开创了功能语言学的先河。
研究方法:反对新语法学派的历史主义和分割主义,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他们的基本观点:①在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
对语言的共时研究由于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以供参考而被充分强调,同时,也没有严格的理论藩篱被树立起来将之同历时语言研究相分离。
②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
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以孤立的观点去加以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要作出正确的评价,就必须明确该成分与同一语言中相共存的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语言成分之所以存在,就在于他们彼此功能上的对比或对立。
③要研究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
十分注意分析口语和书面语间的关系,来决定各自的具体功能。
④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
布拉格学派的研究重点与其语言观紧密相关的是,该学派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成果突出的领域是语音学和音位学(phonology)。
特鲁别茨柯依(Trubetzkoy)建立的音位学理论可以被看作是该学派最突出的贡献。
人类学流派之功能学派
人类学流派之功能学派一、功能学派产生的背景(一)时代背景19世纪,法、德、美等国继英国之后,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从而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各国资产阶级为推销其产品寻找市场以及为扩大再生产寻找原料基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产阶级在贪得无厌地追逐利润和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对内加强剥削工人阶级,对外拓展殖民地,用武力打开他国门户,使他国沦为自己的殖民地和商品市场、原料基地。
殖民者的残酷统治,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便受到民族运动浪潮的剧烈冲击,殖民统治陷入危机,形势严峻。
因此,英国政府急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统治方法,以挽救危局。
他们希望人类学家能够为政府统治各殖民地提供具体的意见和办法,以继续维持其统治。
20世纪2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民族学和人类学都盛行用不同的理论方法、从历史的角度或自称“历史研究”的,对各族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其中有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但这些学派缺乏为当时统治者统治殖民地民族所急需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对殖民主义者来说,缺乏实际应用的价值。
当时,在英国,有两位人类学家即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从功能观点出发,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
他们主张人类学研究应集中在对现存文化或社会的分析和说明上,认为任何一种社会文化对其社会都是有功能的,并创立了社会人类学。
从这种观点来看,也就是说,土著的氏族部落组织同样有其功能,殖民者应利用原有社会组织,发挥其功能,殖民者只要进行“间接统治”,便可坐享其成,而避免殖民危机发生。
因此,功能学派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适应了殖民地管理的需要。
(二)学术背景功能主义学派的产生,除了当时英国的政治形势外,还具有学术上的原因。
首先,西方学术界开始流行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19世纪中后期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到了20世纪初,实地调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马林诺夫斯基以1915年至1918年的考察为基础,布朗也于1906年至1908年在安达曼诸岛进行民族志的调查,作为功能主义研究的起点。
功能主义学派
功能主义学派功能主义是现代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它认为社会系统是由各个相互关联且相互依赖的结构和机制组成的,这些结构和机制能够实现社会的功能和目标。
功能主义的提出者包括德国社会学家恩格斯、斯宾格勒等。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共同协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社会系统的存在和运行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或满足某种需要,而不是单纯为了个体的利益。
因此,功能主义关注的是整体而不是个体。
功能主义理论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社会学和组织管理等领域。
在社会学中,功能主义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和运行。
社会结构中的各个组织和机构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实现社会的不同功能。
例如,教育机构可以实现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功能,而政府机构可以实现管理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在组织管理领域,功能主义可以用来解释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协作机制。
各个岗位和部门在组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协同工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功能主义认为,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是通过各个部门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作来实现的。
然而,功能主义也存在一些批评和争议。
首先,功能主义过于关注整体而忽视了个体的权益和需求。
个体在社会系统中也有自己的利益和诉求,而不仅仅是为了整个社会的需要而存在。
其次,功能主义过于简化了社会现象和现实情况,忽略了社会冲突和不平等等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和个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和矛盾,这也是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综上所述,功能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观点,它强调整体和协作的重要性。
然而,功能主义也需要在实践中与其他理论观点相结合,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功能主义理论
社会变迁有 4种主要的结构 LOGO
变迁过程:
①分化。社会原先的某一单元分化成一些在结构 与功能上皆不相同的新单元。
②适应性提高。社会诸单元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变 宽,因而摆脱了原先较少演进的单元所施加的某 些限制。
③容纳。新出现的资源被整合入更大的结构。 ④价值普遍化。通过在比原先较少演进情形时更
是按普遍的规则行事,还是按自己的某种特殊参照方 式行事。 ②成就表现与先赋性质。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是注重 他的效绩或能力方面,还是注重某些先赋性质,如性 别、年龄、种族、种姓等。
③情感与非情感(情感中立性)。在与他人的关系中 ,是按满足当下情感的方式行事,还是在行事时保持 情感的中立性。
④专门性(专一性)与扩散性(分散性)。与他人的 关系是限制在特定的具体范围里,还是处于宽泛的、 不单一固定的范围里。
LOGO
四、功能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 社会学理论和思想
塔尔科特.帕森斯
LOGO
(抽象功能主义)
(1)社会行动理论:
塔尔科特·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提 出了所谓的“唯意志的行动论”—— 社会行动最基本 的单位是单元行动。在分析的意义上,单元行动具有如 下性质:
①有一个行动者;
②有某种行动目的;
LOGO
4、1927年帕森斯获得海德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最近德国文献里的资本主义概 念》,主要研究韦伯、桑巴特和马克思关于资本 主义的思想。回国后,他在母校阿姆斯特学院任 教一年,并在同年转入哈佛大学任教,先在经济 学系,1931年转到刚刚创建的由索罗金任系主任 的社会学系,1936年升任助理教授,1939年升任 副教授,1942年升为正教授,随后接任哈佛大学 社会学系系主任一职。
7、帕森斯曾于1942年担任过美东部社学会主席, 1949年担任过美国社会学会主席。
试述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理论
试述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理论功能主义学派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其理论强调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以及现实意义。
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组成部分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和运行。
社会整体的功能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结果,一旦某个部分的功能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社会结构是决定个人行为的重要因素。
个人的行为和价值观是在社会结构的影响下形成的,而不是单纯地由个人的意愿所决定。
因此,要理解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必须从分析社会结构入手。
功能主义学派认为,对于社会现象的解释不能仅从表面入手,而应该从整体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
社会现象是社会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将社会现象放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解释,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和意义。
功能主义学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社会科学家们开始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他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随着功能主义学派的不断发展,其理论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例如,在政治学领域,结构功能主义被用来解释国家的稳定和政策制定;在经济学领域,功能主义学派则被用来解释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增长。
尽管功能主义学派在社会科学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但也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一些学者认为,功能主义学派过于强调社会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忽略了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可能性;另外一些学者则指出,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论过于抽象,难以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论强调社会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这为政府制定社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政策对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影响,努力保持社会的整体稳定。
媒介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内容和方式对社会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
民族学-功能主义理学派
强调个人行为都以获得最大效益为目标,并且每个人都因其 趋利避害的本能而信奉利己主义。
趋利避害追逐个人利益是合理的社会行为,人类行为的目的 与手段都是根据这种合理性而展开的 。
帕森斯:
一个能够解释最终目标的行动理论必须包括非理性因素。
行动的最终目标来源于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系——价值 观念是一群人共享的信仰,它构成文化传统的核心。
功能主义
把社会看作是一个相互依赖和自我平衡的系统。
帕森斯
某些社会制度或社会结构通过满足社会的需求和解决不断重 复出现的社会问题从而使社会系统保持平衡。
(一)A-G-I-L
所有行动系统都存在四个基本的需求:适应、达鹄、整合、 维模,帕森斯后来把它重新命名为“潜在模式的维持——紧 张关系的管理”。
3.情感性与中立性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在情感上是互相投入、互相在对方 那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还是避免情感投入与直接的满足。
4.特殊性和普遍性
这一选择要解决的问题是行动以一般性的规范为基础,还是 以某人的特殊社会关系或者以具有某个群体成员资格为基础。
5.私利性和公益性
这一两难问题涉及的是占首位的利益问题。 私利性意味着本身的利益应是优先的; 公益性则意味着其他人或整个集体利益应是优先的。
(2)对反理性主义的评述
帕累托
人类的大部分社会行动都是不合逻辑的,是受无意识本能的 支配而开展的。
帕森斯:
人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有着明确的主观取向的自觉活动。
2.理想主义传统
理想主义
把时代精神、共同理想和一般价值作为理解行动的出发点, 强调对某一社会所出现的特定行动的理解必须以对该社会文 化价值的认识为前提。
功能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
功能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功能主义学派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它强调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功能和目的。
这一学派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主义关注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平衡。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些部分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正常运行是基于各个部分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关联的,只有当各个部分发挥其功能,并协调一致地运作时,社会才能保持稳定。
2. 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具有功能。
根据功能主义的观点,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目的。
例如,教育制度的功能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才;经济制度的功能是生产和分配资源;政治制度的功能是管理社会秩序和决策。
这些制度通过各种角色和职责的分工,相互配合,为社会的运行提供支持。
3.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秩序和社会一致性。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秩序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一致性是社会运转的动力。
社会秩序是指社会中的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通过这些共同的准则和规则,人们能够有效地相互交往和合作。
社会一致性则是指社会成员对这些共同准则和规则的认同和接受,只有当社会成员共享相似的价值观和目标,才能形成社会的一致性。
4.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系统。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社会能够通过内部机制和适应性来应对外部的变化和挑战。
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会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变化,以确保社会的稳定。
例如,当某个社会制度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时,社会会产生一种对该制度的不满和需求变革的压力,从而促使该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
5.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目的性和效率。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存在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和效果。
社会的目的性和效率是通过各个制度和结构的功能发挥来实现的。
例如,经济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分配;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的管理和公正决策。
功能主义认为,只有当社会的各个部分发挥其功能,并协调一致地运作时,社会才能实现其目标和效果。
《功能主义理论》课件
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早期功能主义
新功能主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学初创时 期,以涂尔干为代表,强调社会整合 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卢曼、亚历山 大等人为代表,强调社会系统的自组 织性和开放性,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 互动关系。
经典功能主义
20世纪中叶,帕森斯和默顿为代表, 提出AGIL理论框架,即适应、目标达 成、整合和维模功能,强调社会系统 的稳定性。
心理学领域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功能主义心理学关注心理现象的适应性 和功能,强调心理机制对个体生存和繁 衍的作用。
VS
详细描述
例如,在解释人类的记忆、知觉、情感等 心理过程时,功能主义心理学家会探究这 些心理现象如何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和满足 其基本需求。功能主义心理学还强调心理 机制的进化历程,认为这些机制在人类进 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心理治疗与干预
基于功能主义理论的观点,心理治疗和干预措施应着重于 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和功能,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 的问题和挑战。
建筑学领域的应用
建筑设计的功能性
功能主义理论在建筑学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的功能性 上,强调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实用性。
空间布局与社会功能
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应满足社会功能的需求,符合人们的日常生 活和工作需要。
优点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有助于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它注重系统性和整体 性,有助于实现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优化。
缺点
功能主义理论可能过于关注功能需求,而忽视其他因素如审美、情感等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此外,它 可能难以处理复杂的功能需求和多变的用户需求,需要灵活运用其他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补充和完善 。
文化人类学八大理论学派简说
二、结构功能主义学派
结构功能主义学派是功能主义学派的分支之一,它强调仪式的内在结构和它是 如何与社会的其他方面相互的。该学派认为,仪式是通过其内在的结构和元素 来传达社会意义和价值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人类学家 马塞尔·毛斯。
三、文化相对主义学派
文化相对主义学派是人类学中的另一个主要理论学派,它强调仪式的文化相对 性和多样性。该学派认为,仪式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 有相对的价值。文化相对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弗朗茨·博 亚斯和人类学的女性主义学派。
谢谢观看
六、女性主义学派
女性主义学派是人类学中的重要理论学派之一,它强调仪式中的性别和性取向 问题。该学派认为,仪式是一种性别化的社会行为,它往往反映和强化了社会 中的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关系。女性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玛 格丽特·米德和盖尔·卢宾。
总之,仪式研究作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着多种多样的理论学派和观点。 这些理论学派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仪式的本质、功能、结构、文化相对性、认 知和表演等方面,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仪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六、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文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为文化现象是由不同部分之间相 互作用和相互依赖而形成的有机整体。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人类学家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他认为对于文化现象的理解需要从整体入手,分析 不同部分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对文化现象 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五、文化传播论
文化传播论主要研究文化的传播过程和方式,认为文化现象是在不同地区和群 体之间传播的。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韦勒,他 认为文化的传播是整个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传播论的研究方法主要 是对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传播规律和路 径。
功能主义——精选推荐
功能主义百科名片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
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
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
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目录基本释义建筑学解释多面解释产生因素历史变革环节生态更多信息新的趋势展开编辑本段基本释义何为“功能”?对于20世纪初的建筑设计来说,“功能”(function)的以人为本功能主义家具含义是很清楚的,它指人们对一个房屋的“使用要求”,例如保暖、通风、卧室客厅的设施等等。
但是到1950年代出现系统论后,“功能”的含义变模糊了。
在系统设计方法中,用function表示机器内部的传递函数,是输入与输出的比值,这叫机器的“内部功能”,而不是用户在人机界面上的“外部使用方法”。
当设计仪器时,如果一个人说“function”,工业设计师不明白是什么含义,无法进行交流,此词的概念往往引起许多争论。
另一方面,六十年代出现大量新的微电子产品,使传统设计思想感到困惑。
电子元件微型化使用户难以搞情许多产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且这些产品的功能不能通过电子器件外形表现出来,它们象一个“黑匣子”。
人们使用这些产品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从产品的外部形式来了解它的内部功能。
“外形”设计怎么“跟随功能”?许多人开始探索新的设计理论,有人提出“外形跟随美学”,有人提出“外形跟随成本”。
这些理论的潜在思想仍然是在“形式美”的大框架之下,用形式美的方法无法使人“看透”电子产品的功能,也无法设计电子产品外观的可操作性,功能主义和形式美的设计思想对这些产品已经失去意义。
后来人们明白了电子产品外观设计的关键是:应当通过其外形设计,使电子产品“透明”,使人能够看到它内部的功能和工作状态,使它够与用户进行交流。
《西方社会学派别》笔记
《西方社会学派别》笔记西方社会学派别笔记1. 功能主义派功能主义派是西方社会学的重要派别之一。
它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互动关系。
功能主义派主张社会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依存,共同发挥各自的功能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 代表人物:埃米尔·杜尔凯姆、罗伯特·K·马顿等。
2. 符号互动派符号互动派强调个人对符号的理解和交流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他们认为人们通过符号和语言的运用来赋予事物以意义,并通过交互行为来构建社会现实。
- 代表人物:乔治·赫伯特·梅德、赫伯特·布卢默等。
3. 社会结构主义派社会结构主义派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影响。
他们认为社会结构决定了个体的行为、观念和认同,通过研究社会结构的变动和重构来探究社会变革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 代表人物:皮埃尔·布迪厄、布尔迪厄、安东尼奥·格拉姆席等。
4. 集体行动派集体行动派关注群体和社会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他们认为社会变革往往是通过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推动的,探究社会变革和社会权利运动的背后力量和动机。
- 代表人物:梅尔文·塔罗夫斯基、查尔斯·蒂利、帕特里克·斯弗根等。
5. 社会建构主义派社会建构主义派认为社会是通过人们的共同建构而产生的。
他们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强调社会实践和文化制度对社会现实的建构和重构作用。
- 代表人物:彼得·伯格、罗密欧·库尔特、艾文·加夫尼等。
这些是西方社会学的五大派别,它们通过不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提供了多重视角和解释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功能主义学派
学派特征:人类学的研究课题不是构拟族群
历史,而是再现以亲属制度为基础的无文字 社会运转过程,也就是研究非西方社会的社 会文化整体及其功能。 田野工作的研究方法 重视一文化元素在整个文化体系内占什么样 的位置,发生什么样的功能,满足什么样的 需要等方面。
标志:两部著作—— 1922年,布罗尼斯劳· 马林诺夫斯基
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拉德克 利夫-布朗的《安达曼岛居民》。这 两本著作标志着功能主义人类学诞 生了。
动机与结果:
社会历史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后,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危机以及 利用土著社会制度的企图,但得到 的结果却是对西方社会与文化自我 反省以及对“非西方文化”合理性 的承认。
一、马林诺夫斯基
2、核心概念2:需要
需要三层次: 1、基本需要:包括营养(食)和生殖(性)以及 御寒、居往等等,针对这些需要就有耕种、婚姻、 衣着、房屋等制度。 2、派生需要:包括社会分工合作,协力共处的秩 序,文化的继承,信息的传递等等,相应地发生经 济、政治、教育、文字和语言等制度。 3、整合需要:包括知识、信仰、文娱等等,在文 化中就有学术、宗教、文艺、娱乐、竞技、旅游等 制度。
我在写《生育制度》时就跳出了这三层需要论的框 架,根本放弃了把婚姻、抚育、家庭、亲属、宗族 等一系列的文化现象看成满足生物需要的文化措施。 我认为人并不是为了满足性的生物需要不得不生孩 子,生了孩子不得不抚养与教育,组成家庭,一直 到不得不组成宗族或氏族。我认为人们结合成了社 会,是为了要维持社会的存在,人是个生物机体, 有生又有死,所以社会要维持其完整,就必需有一 个新陈代谢的机制。这个机制我称之为“社会继 替”。为了完成社会继替的功能,才产生婚姻、家 庭、亲属等一系列社会制度,总称之为生育制度。
库拉有非常严格的礼节。在库拉交换的
背后,土著也进行普通贸易,并在岛屿 之间进行各种物物交换。库拉涉及财富 和用品的交换,因而是一种经济制度。 库拉有神话的背景。库拉有巫术仪式的 伴随,库拉有传统法规的支持。并在土 著人的头脑里建立了价值观。 结论:简单物品交换造成了一个深刻的 整体性制度。
三、功能主义的贡献
1、田野工作(见田野工作一章) 2、往而不返:马林诺夫斯基与布朗开创的功能学 派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生存权利”,以及 “非西方文化”的合理性,同时,它还指出对“异 文化”的研究所获得的实证知识,有助于对西方文 化的自我反省。这两点成为社会人类学研究的基本 概念。当然,在博厄斯学派那里,也已经达到了这 两个基本概念,不同的是,博厄斯学派是从文化相 对论导出的,而功能学派则是在长期的田野工作的 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1.1什么叫功能
吴文藻解读“功能”:功能乃是一部分的活
动对于整个活动所作的贡献。社会习俗之功 能就是它对全部社会生活所作的贡献。这里 隐含着如下的思想:社会制度的一切部分共 同运行着,使之达到适足程度的内部的一致 或和谐状态,而不致产生不排解或加以制裁 的种种持久的冲突。 例证1:学校的功能;例证2:仪式的功能
四、对功能学派的批评
费孝通说:我总觉得马老师在世时似乎总是
强调生物需要是文化最基本的动力。他固然 从没有否认过人为维持群体的生存而创造出 更复杂多变的人文世界。他在生前所发表的 著作里其实早已提出了把维持群体生存的条 件作为产生文化的需要。他认为因有提供食 料和其他消费品的需要而形成经济制度,因 有提供社会成员生殖和抚育的需要而形成家 庭制度,因有提供社会秩序和安全的需要而 形成政法制度等等。
布朗认为:进化不等于进步
社会研究:要研究社会结构的类型、差异、分类及 其运作和发展。 进化是一种趋异的发展和组织的进步。组织的进步 既包括结构功能的复杂化,也包括社会交往、社会 关系的日益频繁和扩大。 进化不一定是意味着进步,因为进化仅仅是结构和 功能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而进步是指知识 的积累和通过发明与发现而产生的技术改进以及道 德的发展。这样,社会也许是向一种内外均衡的结 构状态迈进,也许是向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发展;但 这种结构本身是更好些还是更坏些,应当根据另外 一些标准来判定。
基本贡献:1914-1918年期间曾有两年多的
时间在新几内亚做田野工作,马氏的田野工 作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亦 创造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以往的研究重文 献、文物与遗俗,采取间接的研究方法,注 重文化史的构建,而马林诺夫斯基注重普通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注重现实的社会生活的 详细描述,采取参与观察及深度访谈的直接 研究方法。
部分构成一有机的整体。马林诺夫斯基说: “此种学说的目的,在以功能眼光来解释一 切在发展的水准上的人类学事实,看这些事 实在完整文化体系内占什么位置;在这体系 内,各部分怎样地互相联系,而这体系又以 何方式与周转的物质环境互相联系。总之, 此学说的目的,乃在了解文化的本质,而不 在进化的臆测,或以往历史事件的重造。”
第二章
整体分析理论
出现缘由:对古典人类学理论的反
思与批评。 注重文化整体的功能与结构分析理 论的出现。
第一节 法国社会学派
涂尔干(迪尔凯姆1858-1917)
社会有机体论(整体的存在) 社会分工论(功能分化) 社会唯实论(社会的实在性和强制力) 自杀论
宗教的社会性来源和社会性作用
布朗的“社会结构”思想
一、一个文化统一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 人与人组合的各种群体及个人在这种群体中的位置。 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由“制度”支配的, 制度是指某些原则、社会公认的规范体系或关于社 会生活的行为模式;原则是群体形成的基础,社会 规范和行为模式则是对某种关系中人的正常行为的 固定。 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变动不居的。
3、经典民族志:西太平洋的航海 者
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理论,是建立在民族志
基础之上,他写了经典民族志《西太平洋的 航海者》。在此书中,他详细研究了库拉交 易活动。功能主义认为文化“是个整合体, 其中的各要素相互依赖”。他把当地社会的 家庭、经济、政治、巫术、宗教、技术等等 行为特质放在一个整体里加以分析。
二、拉德克利夫-布朗
马林诺夫斯基:经验功能论
核心概念:“需要”与“功能” 布朗:理性结构论/结构功能论 核心概念:“结构”与“功能 布朗转向对“结构”概念的关注,认为只有
明确了社会的结构,才能真正找到构成这一 结构各部分所起的功能作用。这是他对“结 构”与“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功能即效用(部分对于整体的作用)
莫斯(1872-1950)
涂尔干的“招募站”、坚定的合作者、博学而严谨、 理论贴近经验、和善而谦逊 《论礼物》 原始社会:交换的社会性和集体性、礼物送出、接 受和回赠的义务和强制性、礼物非物,而是礼物之 灵。 总体社会事实、礼物是互惠交换体系的一部分:历 史、结构与身体及心理维度。人与人的交换到人与 神的交换。有一种机制使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而进 行交换时形成了一个牢固的社会体系。
什么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将每一种文化都
作为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系统,并力图找出 作为整体人类社会的功能的一般法则。马林 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认为“文化的功能(即 用处)在于满足人类生活需要。” 以往的人 类学理论将文化当作目的,而功能学派将其 视为手段,目的在生活。
1、核心概念1:功能
一种文化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功能关系,各个思是从基本需要的母体 里产生的,带着后生和次要的意味。而 且似乎这些衍生的需要还是可以归根到 基本的生物需要里的。 此外,他又感觉到文艺、娱乐、巫术、 宗教、科学等制度没有配上需要,而另 外列出一类需要,称之为“整合”的需 要。至于整合的需要怎样和前两类需要 整合在一起,我并不清楚 。
关于“库拉”
单纯地说,是指红色的贝壳连缀成的项圈与白色的 贝壳加工成的臂镯的交换,被交换的物品称为库拉 宝物。库拉交换是一种大范围的、具有跨部落性质 的交换形式。它施行于居住在一大圈岛屿上的居民 群体之间。把数千个土著人组合成伙伴关系。这种 关系是终身关系,有着种种相互的责任和义务,并 延伸成大规模的部落关系。库拉有非常严格的礼节。 在库拉交换的背后,土著也进行普通贸易,并在岛 屿之间进行各种物物交换。库拉涉及财富和用品的 交换,因而是一种经济制度。库拉有神话的背景。 库拉有巫术仪式的伴随,库拉有传统法规的支持。 并在土著人的头脑里建立了价值观。结论:简单物
1.2“功能”概念的要点:
1、文化的功能是满足人类需要,反
对进化论将文化当作历史的遗留。 2、要从文化要素的动态性质中去研 究功能。 3、整体的眼光。
1.3关于整体
一是文化体系内各部分怎样相互联系
二是各个部分(各种事实)在完整的文化体
系内占什么位置 三是这一文化体系以何种方式与周围的物质 环境相互联系。 第一是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是部分与整体 的关系,第三是整体与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