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前选择题专练之中国古代史(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前押题试卷及答案(1)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前押题试卷及答案24.下列改革中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决定性措施是()A.王安石推行均输法、市易法B.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C.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D.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答案D25.《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
”《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D.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26.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
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
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
材料意在说明唐朝()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B.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C.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D.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藩镇割据时儒学的发展问题.唐初国子祭酒一职基本上都是大儒担任,而唐德宗以后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说明动荡时期,儒学受到冲击,地位下降,武将逐渐受宠.【解答】本题题干表述的是藩镇割据时担任国子祭酒一职的官员从基本上由大儒担任发展到部分由藩镇军将兼任,反映了儒学地位在下降.B符合题意.A项错.题干不能体现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C项错.题干未涉及佛道问题.D项错.科举制度在隋唐时创立并完善,有利于儒学发展,明清时才逐渐僵化.故选B.27、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A.汉代成都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明代苏州地区D.清代的洛阳地区【答案】C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表中的工人和商人已占总人口的40%。
明代时商人可以捐官,其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造成商人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经商人数激增。
明代江南地区为了应付海外西、葡、荷贸易的需要,所以工业发达,工人人数也大量增加。
201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14页word
201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注意事项: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第小题1.5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的氏族社会始于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2、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A战国 B 秦朝 C西汉 D隋朝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人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巍 C唐朝 D北宋4、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的A (1)B (2)C (3)D (4)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6、甲午战争后,列强竟相对清政府代款,是为了(1)取高额回扣利息(2) 长期把持中国海关(3)进一步控制中国命脉(4)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A、(1) (2) B (1) (2) (3) C (1) (2) (4) D (1) (2) (3) (4)7、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的出路8、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9、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10、列关于二次革、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1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A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 B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C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D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13、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A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 B汪精际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 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抗战1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1)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2)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3)农民基本利益(4)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 (1) (2)B (1) (2) (3)C (1) (3) (4)D (1) (2) (3) (4)15、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急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中,不包括A没收官僚资本 B完成土地改革C合理调整工商业 D节减国家机构经费16、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 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17、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18、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全国卷)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精品密卷(二)(含解析)
(全国卷)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精品密卷(二)(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过程中都制定了系统的成文法典,如李惶在魏国变法,制定《法经》;商鞍在秦国变法,制定了《秦律》等。
这些法律的颁布A. 标志着法律体系的形成B. 加速了其他学派的没落C. 说明社会趋向公正进步D. 强化了贵族的政治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政治。
战国时期,各国制定成文法典,旨在限制和削弱贵族的权力,说明社会趋向公正进步,故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
《法经》和《秦律》不能标志着法律体系的形成,排除A项;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普遍得到认可,但并不代表其他学派的没落,排除B项。
2.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溢号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
这说明溢号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史学常识。
从材料信息看,谥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的称号,表明了皇帝生前的“行之迹”“功之表”,虽一度被废除,但不久就恢复,而且中国古代一直沿用,这种做法旨在约束君主行为,故C项正确。
A项错在“真实”一词;谥号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项说法错误。
谥号主要是针对皇帝个人行为的,故D项错误。
2019届全国高考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一(解析版)
模拟测试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北武汉四调)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2.(2018广东惠州高三一模)唐初,有大臣认为前朝历史文献多有遗失,担忧“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元朝马端临强调“生乎千百载之后,而欲尚论千百载之前,非史传之实录具存,何以稽考”。
据此可知历史文献可以( )A.服务统治B.提高修养C.传承文化D.总结历史3.(2018河南高三4月适应性考试)《数字中国》记载:宋代城市化水平高达30%,但是在清初盛世水平却不足9%,民国时期也不过10%。
这种情况说明( )A.近代中国经济基本停滞不前B.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城市化水平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D.人口快速增长制约了城市化水平4.关于关羽斩颜良之事,在《三国志》中载:袁绍遣大将颜良围曹操,操令关羽刺颜良于白马;而在《三国演义》中对此事的记载却增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情节。
这种变化反映出( )A.明代相关史料更加详尽丰富B.两者的书写体例不同C.市民阶层的文化诉求D.突出关羽勇猛无敌5.(2018河北保定高三一模)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
这体现了维新派( )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6.(2018陕西安康高三质检) 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
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
材料说明楚国(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解析:A 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走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率先废除了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曾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秦朝时才真正确立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
2.(2017·安徽蚌埠二模)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
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解析:B 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科举制标准的变化,不能体现出更加客观公正,故A项错误;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增加,权贵依靠特权入仕的人数减少,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皇帝主持的“殿试”削弱六部职权,故C项错误;隋朝科举制创立,皇帝已经开始掌握选官主动权,故D项错误。
3.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
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解析:C 材料重点强调政事堂的职能,不能体现三省体制日益完备,故A项错误;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可知政事堂与尚书省职能不同,故B项错误;题干“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体现出唐朝政事堂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政事堂的职能,不能表明行政效率提高,故D项错误。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精选习题(6)(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精选习题(6)(解析版)一、选择题1、“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代政治制度。
材料中关键信息为“守”“尉”“监”,结合材料上下文关系可判断是地方官员,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A项没有全面反映材料;材料并不涉及贵族政治问题,故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并没有官员人数与效率的信息,无从判断机构臃肿,故排除D项。
2、我国政府在三农方面的投资已超1万亿人民币,用世界上1%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
农业发展靠政策是古今人们的共识,下列与历史上三农政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B.“井渠”灌溉方法在汉代关中已出现C.筒车于隋唐时期已在长江流域使用D.清代王景成功治理黄河【答案】D【解析】王景成功治理黄河发生于汉代,故答案为D。
3、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该时期是指(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B4、“(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答案】D【解析】第一个“自由和平等”是属于经济领域的,第二、三个则是政治理念领域的,“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反映出商业上的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故D项正确;商业上的自由和平等是自由平等政治理念形成的前提,但不一定带来政治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贸易中的不平等现象以及海外殖民对平等观念形成的影响,故B、C两项错误。
2019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WORD格式(一)2019 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题是滞不前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题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择一、选籍、记24.夏商史官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的复兴D.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录时事;周代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这一变化C.向西方学习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离 B .说明了史官的地位大幅提升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完全脱形成整 D .体现了周代政治趋向理性化30.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铁业的运营,25.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数据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
这种战役名中方统计日方统计日军1000余人亡167 人,伤94 人做法的深远影响是歼灭平型关战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经济国有化政策萌发役C.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 D .土地国有制完全瓦解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 余万人自身伤亡 3 万余人,因病减员26.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关,或曰应6.7 万余人白( 关白:禀告)丞相。
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
材料说明徐州会战毙伤日军 5 万余人伤亡 3.2 万人A.汉武帝对丞相失去信任 B .丞相完全失去政事决策权军百团大战毙伤日军 2 万余人,伪军5000 亡302 人,伤1719人,皇协C.霍光专横跋扈独揽朝政 D .君主专制大大加强余人,俘日军280 余人、伪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语》,宋代的儒学家27.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1.8 万余人。
》。
这表明则以《大学》《中庸》《孟子》《周易》中有关的观念去注释《论语是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宋代A. 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B. 日军受到沉重打击A.儒家思想重新获得尊崇地位 B .孔孟学说复兴和儒学振兴段C.体现中日双方战略意图D. 抗战进入相持阶C.理学形成并成为官方哲学 D .儒释道三种文化完全融合31.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超过规定28.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目录,其中第三卷的雇请多个帮工”采取“不宣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卷名最有可能是“三不”政策。
2019成人高考历史练习试题及答案(3)(汇编)
2019成人高考历史练习试题及答案(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尧舜禹时期B.夏朝C.商朝D.周答案:C2. "楚汉战争"的性质是()A.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战争B.争夺帝位的战争C.刘邦反对项羽残酷统治的战争D.项羽为维护农民阶级利益同刘邦的战争答案:B3.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开凿于()A.西晋时期B.十六国时期C.北魏时期D.北周时期答案:C4.被人们称为"诗仙"、"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是()A.李白、王维B.杜甫、白居易C.李白、杜甫D.王维、白居易答案:C5.唐朝以后50年里,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顺序是()A.后唐、后梁、后晋、后汉、后周B.后唐、后梁、后汉、后晋、后周C.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后汉D.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答案:D6.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兴起于()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答案:C7.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答案:D8.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A.李贽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答案:B9.标志太平天国已初步建立政权的事件是()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B.洪秀全称"天王"C.永安制、定官制,分封诸侯D.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答案:C10.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日本答案:C11.清政府决定向英法等国"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北京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答案:C12.向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俄国D.日本答案:B13.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光复会B.华兴会C.兴中会D.同盟会答案:C14.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革命运动是()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法运动D.护国运动答案:D15.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代表大会是()A.党的"一大"B.党的"二大"C.党的"三大"D.党的"七大"答案:B16.下列******政变由汪精卫发动的是()A."中山舰事件"B."马日事变"C."四一二"政变D."七一五"政变答案:D17.打响武装反抗******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A."八一"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白色起义答案:A18.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井冈山根据地B.湘鄂赣根据地C.鄂豫皖根据地D.晋察冀根据地答案:A19.确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的领导地位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答案:B20.下列事件都是日本人制造的,其先后顺序是()①"一二八"事变②"七七"事变③"八一三"事变④"九一八"事变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④①②③答案:D21.商朝工匠有很高的青铜冶炼技术。
word完整版2019高考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推荐文档
2019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署名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地点上。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途其余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一定用 0.5毫米黑色署名笔作答,答案一定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地区内相应的地点;如需变动,先划掉本来的答案,而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可以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题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代产生了17代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应出A.禅让制度的长久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别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很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订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一定购皮币用来置放礼品,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增强了钱币管理B.确定了思想上的一致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6.唐朝以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乞求丰产的“牵钩之戏”,至唐朝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豪志,须明输赢多预期年纪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朝.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联合看法人心所向C.阳刚与力量遇到尊崇D.诗歌以描绘宫廷生活为主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尔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要素是.交通方式的改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钱币制度的改变D.地域经济的差别28.表1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朱纯祖姚光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立时,章程皆其手订。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________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________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_________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___________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5.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6. 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7. 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择习题(1)含答案-精选文档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择习题(1)含答案1.(2019·江西高三调研,26)唐朝武周(武则天统治)以后,大庄园制经济日益发展。
安史之乱后,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越来越多的自耕农成为地主的佃户。
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经济继续繁荣B.政府税收大幅下降C.军阀割据更加突出D.新的经济形态萌芽答案 B解析拥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数量减少,导致政府税收下降,故B项正确。
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解析:选B。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有“立子立嫡之制”,即宗法制度,材料中“由是而有”表明前“制”即宗法制度与后“制”即分封制的因果关系,故选B项。
3.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
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这主要体现了()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
据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信息,可知体现出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D项。
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分封制受到冲击解析:选D。
题干材料反映诸侯不尽义务,“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材料反映周天子权威削弱说明分封制受到冲击,故选D项。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历史试题(word档含答案解析)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可知程颢强调的是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属于道家的思想,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
原因:根据“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1843年”等信息得出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根据“《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并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得出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根据“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结合所学得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2)特征:根据“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结合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得出完全自主;根据“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2019全国三卷历史选择题
A.经济发展水平 C.政治权力干预
B.绘画技术进步 D.儒家思想影响
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 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 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 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 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 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 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 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 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 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 “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 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 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 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 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 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 用来说明当时
2019年高考全国三卷文综历史选择题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 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 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C.郡县制
B.禅让制 D.察举制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 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 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 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公元前124 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的学习科目为“五经”,一律由儒学五经博士教授,同时下令全国各郡国设置学校。
汉武帝的这些措施A.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B.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C.确立了儒学在文化上的主导地位D.推动了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生活化2.《诗经》祭祀诗中商人多神化商汤、武丁等祖先,崇尚先王的暴力和武功;而周人塑造的祖先则多是文质彬彬的形象,他们赞颂祖先带领民众在治理田畴、勘察居住点、建筑房屋等方面的贡献。
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践行儒家民本观念B.执政观念趋向理性C.尤其重视基层治理D.开始强调以文治国3.永乐三年,他率领二万七千八百多人,分乘二百零八艘木制帆船,由太仓的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二十八年之久的航海壮举,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这一壮举,史称A.郑和下西洋B.鉴真东渡C.法显西行D.空海求法4.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600多年来,中国与亚非各国关系的佳话流传不衰。
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A.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推动明朝政治革新进程D.扩大海外贸易的规模5.造成下图所示漫画中“悲剧”的措施是A.使枢密院与“三衙”分权B.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C.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D.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力6.汉代妇女盛行自由改嫁,而唐代中、上层妇女大多选择守寡。
这种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B.唐代妇女更自由富足C.妇女贞节观念愈淡薄D.程朱理学观念已普及7.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
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匈奴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8.“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交往。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基础选习练题(3)(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基础选习练题(3)(解析版)一、选择题1、(2018·珠海模拟)在西周《盠驹尊》铭文中,有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对扬”天子的宠遇时说:“万年保我万宗!”在《盠方彝》铭文中又说:“万年保我万邦。
”据此可知() A.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B.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C.宗法与分封制度间的紧密关系D.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解析:选D据材料可得周天子的同族人把政治关系和宗法关系视为一体,A项在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在材料不涉及,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万宗”是宗法制下的宗法血缘关系,“万邦”是分封制下的政治关系,反映了西周国家体制与宗法关系密切结合,是宗统和君统合二为一,C项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据材料“万年保我万宗”“万年保我万邦”可得西周统治者把宗法关系和君臣关系结合在一起,即家国同构的诉求,故D项正确。
2、(2018·青岛模拟)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
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200文。
到道光19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600文。
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解析:选D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和闭关锁国都不会造成近代前夜的清政府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内出现如此规模的银贵钱贱,故A项错误;农耕经济的发展程度对白银与铜钱兑换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的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转而通过向中国走私鸦片来改变自己贸易的不利地位,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并出现了银贵铜贱的现象,故D项正确。
3、(2018·常州模拟)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解析版)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1.如表反映出我国早期文明地区文化遗存文化特色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种植粟距今约7000前~5000年前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缫丝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距今约5000年前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精美玉器A.领先世界其他文明B.水平低下但发展迅速C.相互隔绝没有交流D.多地起源又各具特色【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
根据材料“黄河中游地区出现仰韶文化,长江下游出现河姆渡文化,辽河上游出现红山文化等”可知,同一时期不同地方出现了不同特色的早期文化遗址,这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多源性和各具特色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并未将中国早期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中国早期文明领先世界其他文明的结论,排除A项;我国早期文明的出现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排除B项;中国早期文明“相互隔绝没有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故选D项。
2.下面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
这可用来说明,古代中华文明A.主体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B.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C.具有明显同源一体的特征D.源于自成一体且多元复杂的地理环境【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
根据图片可知,中华文明考古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但是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文明蕴含在一体格局之内,而不同文化的形成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所产生的,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圈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见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在秦朝确立,材料主要体现了原始社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同源”,排除C项。
故选D项。
3.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试卷四【word版】.doc
2019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历史(四)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楚国都城郢集中反映了楚文化的精华,与中原列国都城相比有其独特性,但楚国郢都又是最能体现周代都城建制之礼的最典型的都城之一。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确立了天子至高无上的意识B.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认同C.中原文化征服了长江中下游D.儒家文化主导各国都城修建25.古罗马曾设置专门法官处理民事纠纷,罗马法学家的著述和活动也着重于私法方面,罗马法关于经济交往中的契约,如商业贸易、借贷、租赁、财产转让、遗嘱继承等,强调以双方意思一致为契约基础。
这说明,罗马法()A.在法官学者的推动下不断革新B.特别重视个人的权利义务C.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相适应D.继承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26.美国在内战后的“南方重建”过程中,国会曾一度取得压倒总统的优势地位,但克利夫兰在第一次任总统期间(1885-1889年)就否决国会法案314项,而在1789-1885年的近100年间,总统一共才行使否决权131次。
这说明()A.总统的权势呈增强趋势B.三权分立体制不断完善C.工业革命推动政治变革D.政府行政效率日趋低下27.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2019高考真题--中国古代史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3.(2019年4月浙江选考,27,2分)(加试题)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
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
汉兴,省监不置。
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
”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而奏事”。
这说明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5,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5.(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6,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6.(2019年江苏卷,2,3分)《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7.(2019年江苏卷,3,3分)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24】名校模拟题之中国古代史1、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ft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
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B.分权制约意识巳经出现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2.对于秦始皇“焚书”事件,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为“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而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解》中则记述为“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俱在”。
据此可知A.两种记述因差异过大均不足为信B.历史记述会因依据不同而相异C.各种历史记述都需通过考古实证 D.时间性决定历史记述的真实度3.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集权政治的趋向B.宗法观念的消亡C.生产技术的进步D.礼乐制度的完善4、《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
这一变化体现了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5、白狄鲜虞建立的中ft国处于赵、燕、魏三国之间。
在河北平ft中ft 1 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
在中ft王方壶铭文中也说“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
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
由此可知中ft 国文化A.认为民生是影响统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B.体现了其对华夏先进文化的认同国C.反映出分封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D.将教化民众作为治国的主要内容好6、.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交融的加快B.宗法观念的增强C.变法运动的推动D.自然科学的进步7、《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
《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
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C.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D.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题组25】1.图4 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
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图 4A.农业生产不断进步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2、花钱源于汉代,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民间花钱种类繁多。
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都要铸钱。
其中,以“福德长寿”、“加官进禄”、“天下太平”等为内容“吉语钱”较为普遍。
材料主要反映出A.币制体系的混乱B.愚昧迷信的观念C.传统文化的渗透D.小农经济的稳定3、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5-图7 所示。
这表明汉代图5 长袖乐舞图6 讲学传经图图7 养老图A.外儒内法得到推行B.儒家学说影响广泛C.仁政观念深入人心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4、《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
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
在泰ft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
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A.证明王权的合法性B.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C.宣扬天人合一思想D.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5、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
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
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
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
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
这从本质上说明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6、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道教修行方式包括:大量抄写经文,积累修为;想象自己仙境遨游,并把这些经历用“一笔疾书”的方式记录下来。
这在当时有利于A.印刷术的普及B.市民文化的兴起C.道教的正统化D.书法艺术的发展7、记述出处“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史记·匈奴列传》“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闽越王无诸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史记·东越列传》“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史记·秦本纪》《史记·楚世家》“秦灭诸侯,唯楚苗裔尚有滇王。
”《史记·西南夷列传》上表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夷族的记载,这反映出司马迁A.认识到大一统国家的特性B.强调华夷有别的天下秩序C.主张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D.构建华夷同源的历史叙事【题组26】1.据唐释道宣统计:“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
”这一局面A.表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B.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导致多元文化开始出现2、明代“粤人开糖房者,多以致富”;“蒲葵之制,几遍天下”;程乡茧绸,“为岭南所贵”;雷州最好的葛布,细滑而坚,“百钱一尺”,“盛行天下”;增城的葛布“弱如蝉翅,重仅数铢”。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广东A.农业商品性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脱离农业而独立发展C.农村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3、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
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
据此可知宋代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C.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宋代出现了专门从事某种营生的中介性行业。
在农村的土地经营之中,出现了充当地主与佃户之间媒介的“业主”;在商业领域,出现了联结客商与铺户的中介经纪人。
这说明宋代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社会结构根本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改变5、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
“四书”地位的提升A.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B.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C.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D.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6、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奴婢、部曲、工乐户等贱民阶层。
宋朝时,这种贱民的数量显著减少。
这A.主要得益于选官制度的完善B.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C.反映了户籍等级制度的废除D.导致了小农经济的加速破产7、宋代时,张载力主恢复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复古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仪中经常提及要“变科举、均田产、振纲纪、罢和议”。
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A.力图弘扬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B.成为解决时代弊政的有力武器C.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D.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题组27】1.在明清小说中,有大量叙述和描写文人弃学经商的故事,其中不少都是文人主动改弦更辙,弃文经商。
这说明当时A.科举取士弊端凸显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抑商观念遭到削弱D.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2、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要求B.都提出了实行仁政的主张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3、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
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ft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
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休闲旅游之风盛行B.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C.社会服务体系完善D.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4、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
昆剧的传播反映了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C.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D.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5、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ft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
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6、王守仁将陆九渊“本心”的概念发展为“良知”。
在王守仁的弟子王畿进一步阐发“良知” 的基础上,李贽又将“良知”的概念发展为“童心”。
这表明,陆王心学A.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B.传承了士林实学风气C.颠覆了儒家思想核心D.开创了三教合流局面7、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一幅名为《倭国造银钱图》的插图,讲琉球诸国制造银币的工艺。
这幅插图表明了当时A.中国先进的白银铸造技术传入邻邦B.朝贡体制保障了外国银钱流入中国C.白银在中外经济交流中有重要作用D.明政府重视海外贸易中的货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