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过程管理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规程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规程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次。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和提升的能力;情感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加强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巩固。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托。
教师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等。
通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环境的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秩序的管理,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展示学生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过程的组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把握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评价的方法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客观反映。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可以通过作业、考试、实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八、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
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规定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规定一、引言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课堂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管理。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的规定。
二、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最基础的管理规定,它是指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目标。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合理确定目标的内容和难度。
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管理规定。
教师应在每节课前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合理组织课堂活动课堂组织是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合理布置教室环境,提前准备好教学用具,并合理安排学生座位,确保课堂秩序良好。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等。
通过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效果。
六、注重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测验、小组合作、作业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七、加强学生激励学生激励是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通过合理的表扬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八、密切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的关键因素。
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互动和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密切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可以更好地管理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通用9篇)

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通用9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
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通用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篇1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督导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全面提升教师对教学常规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责任心,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激励、创新、发展、进取的人文精神纳入教学活动中,努力创建和谐且富有竞争的教学环境,特制订如下管理制度:一、备课1、应有详尽、科学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2、严格遵守备课环节,分课时备课,课时应与教参同步。
内容详尽,重点突出,难点准确,设计合理。
3、应备周前课,特殊情况不得少于3节。
4、严禁抄袭教案,要钻透教材,分析学情,书写规范。
5、考核方法:集中检查与随堂检查相结合。
二、教学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全身心投入,杜绝坐教,随意代教及在课堂里玩弄手机等行为。
课堂管理得当,纪律良好。
2、注重自身形象,着装整洁大方,不得穿拖鞋、短裤、背心或露肩露背的服装进教室。
教师用语要文明,不得用语言挖苦、讽刺学生。
3、任课教师要提前2分钟到达所在班级,提醒学生把教室桌凳摆放整齐,把相关课本整齐放在课桌上,等待上课。
上、下课要起立,相互问候。
严格遵守课堂常规。
4、充分利用小黑板、挂图、PPT等教学手段;教师要有激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有兴趣。
5、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坐姿端正。
回答问题积极,注意力集中。
6、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得任意更改教学内容,把非笔试科目挪作它用。
7、要求教师教学严谨,经常性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的得失,全方位评价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8、分单元按月对学生学业进行质量检测。
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评估要客观公正,要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与方法。
同时要详细记录每次考试的数据。
9、学期结束任课老师要写好相关学科的教学总结,用统一格式书写上报教导处。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主讲人:逯邕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
教学过程管理就是对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及活动的管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重中“过程”是最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即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及良好的品德及人格,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使教学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环节。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1、教学设计与评价反思是成功教学活动的前提基础;2、师生间的教学交互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3、持续的高水平思维和不断深化的理解是学习活动的主线;4、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教学过程管理1、教师必须依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根据课程内容、目的和要求设置课程计划,确立教学手段和方法,按规定程序、格式、要求编写教案。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备课时要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根据课堂效率,实现由“教会”、“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在中职学校备课还要以行业标准和企业需要为准则,着重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上下功夫。
备课的程序:根据《教学大纲》个人初步备课,以教学部为单位,集体备课,然后个人具体进行个性化补充完成教案。
备课的内容与要求:认真钻研《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了解学科特点,把握教材内容、目标、要求、重难点。
做到“六备”:备教材(1)、通读所任学科的各册教材,建立并逐步完善本学科的知识结构。
(2)、弄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技能要点和基本要求。
(3)、把握本学期教材各章节、各单元的重难点,熟悉每一个知识点在其中的地位,确定知识点深度、广度、授课起点、落点,提出“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的具体要求和落实的措施方法。
(4)、依据课程的基本内容,选学有关的教学参考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了解有关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需求,最终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小学教师过程管理考核制度范文

小学教师过程管理考核制度范文1. 背景介绍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过程管理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过程管理能力,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小学教师过程管理考核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的管理者和教师提供参考。
2. 考核目的小学教师过程管理考核的目的在于评估教师的教学过程管理能力,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效果。
过程管理考核旨在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改进的机会和必要的指导。
3. 考核内容过程管理考核的内容应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学生评价等方面。
具体而言,教学设计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情和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课堂管理方面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工具,确保课堂秩序井然,学生参与度高。
学生评价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按照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和准确的评价。
4. 考核方式过程管理考核的方式应多样化,既包括定性评价,也包括定量评价。
其中,定性评价可以采用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等方式进行。
定量评价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指标来进行评估,例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课堂秩序的维护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成绩和评价结果等。
5. 考核指标过程管理考核的指标应具体明确,科学合理。
例如,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以考核教师是否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是否有适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是否恰当等。
在课堂管理方面,可以考核教师是否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是否具备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在学生评价方面,可以考核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是否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等。
6. 考核周期过程管理考核的周期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以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考核。
每学期结束时,可以对教师的过程管理进行综合评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期的跟踪和回顾,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导入、知识讲解、示范演示、学生练习、巩固评价和作业布置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引起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欲望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图片或引用相关的实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将学生的思维导向到本节课的内容上来。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在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兴趣后,教师开始正式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PPT等工具,结合生动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和例子,将知识点讲解清楚。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第三环节:示范演示知识讲解后,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示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模拟情境等方式,展示知识的具体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示范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第四环节:学生练习学生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环节:巩固评价巩固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和评价,旨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汇报、个人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环节,通过作业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应合理设计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巩固练习或拓展学习。
并在下节课开始前,对作业进行检查和讲解,引导学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教学过程的六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一、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教师的教学过程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涉及到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纪律等方方面面。
良好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的基本要素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课堂纪律的管理。
1. 教学目标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将其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具备合理的结构和层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理。
3.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知识背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倾听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
5. 课堂纪律的管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过程管理的基础。
教师应制定明确的纪律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师教学过程管理实施的方法在实施教师教学过程管理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提前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
2.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教育软件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3. 运用评估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试、作业评定、学生自评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辨析、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5. 建立学生档案教师可以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学习习惯等信息,以便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个性特点。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评分细则

2.项目齐备
3.节数标通课时,同一页上不要出现两课时的内容
4.日期标合理
5.电子备课一定要有二次备课,教材上有批注
6.课型结构规范、合理,不备连堂课
7.板书设计简要明了,不能只有课题
8.教学反思及时
三、上课
1.备教不一致
每项扣0.5分,累计扣分
4.及时订正
5.封面填写、内部书写规范、整洁,格式统一
6.语文3-6年级要检查作文,数学要检查口算题卡
7.批改时间合理
五.1测试评价
1.及时复习,及时检测
每项扣1分,累计扣分。
2.及时批改
3.及时分析,备好讲评课
4.及时讲评,学生订正
5.规范保存,以备复习使用
6.及时进行成绩录入,比对分析
五.2学生辅导
2.项目齐备
3.禁止网上抄袭
二、具体评分细则
考核项目
具体要求
打分要求
(10分制)
一、计划
1.格式符合要求
迟交扣2分;格式不对、抄袭的重新拟定并扣1分;其余每项根据情况,存在问题每项扣0.3分
2.项目齐备
3.学情分析详细
4.教学进度安排合理
5.有后进生辅导安排
6.具体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7.禁止网上抄袭
二、手写或电子备课
1.格式符合要求
2.课前准备充分,按时进入教室
3.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4.不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室不出现教鞭
5.不坐着上课,不玩手机,不随意离开教室
6.用普通话教学
7.课堂常规良好
8.板书规范整洁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形式多样,不做机械重复的作业
小学教师过程管理考核制度范本

小学教师过程管理考核制度范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为了有效评估小学教师的过程管理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个小学教师过程管理考核制度的范本,旨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目标制定教师过程管理考核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标准,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
小学教师过程管理的目标一般包括教学质量、学生发展、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
考核标准可以按照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专业素养等方面制定,具体标准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特点来确定。
二、考核内容小学教师过程管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
教学设计方面要求教师合理安排课程,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材料。
课堂教学方面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评价方面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评价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教师评价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
三、考核方式小学教师过程管理考核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教学观察、听课评议、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等。
教学观察是指由专业人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地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评价教师的过程管理能力。
听课评议是指由其他教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议,给予指导和建议。
学生评价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教师自评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根据自评结果制定提升计划。
四、考核标准小学教师过程管理考核标准应该具体明确,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考核标准可从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学生评价能力、教师评价能力等方面来制定。
教学设计能力方面可以考核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材料是否合理、科学,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能力方面可以考核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调整。
小学教师过程管理考核制度模版

小学教师过程管理考核制度模版一、引言教师过程管理是指教师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指导和评估的一系列活动。
它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教师过程管理行为,提高教师过程管理水平,制定教师过程管理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二、考核目标1. 提高教师过程管理能力。
2. 通过过程管理,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3. 培养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
三、考核内容1. 充分准备教学活动。
2.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计划合理。
3. 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
4.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 管理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6. 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7. 关注教学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考核标准1. 充分准备教学活动:教师能够提前准备教学材料和课件,准备各种教学辅助材料,确保教学用具的完整与准确。
2.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计划合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过程有序、有效。
3. 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级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合作精神。
5. 管理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确保课堂秩序良好,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6. 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7. 关注教学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要关注教学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流程1. 考核计划制定:学校根据学期计划制定教师过程管理考核计划,并通知教师,明确考核时间和方式。
教师教案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管理

教师教案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管理则是确保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教师教案中,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条理地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的过程;而教学过程管理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引导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案中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想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运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需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此外,选择和准备教学资源也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教辅和多媒体资源等进行筛选和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过程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的过程。
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并合理地分配时间和资源。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积极的教学风格,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管理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总之,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管理是教师教案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
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有目的地规划教学活动和资源,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管理的良好结合,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师教学工作常规管理制度模版(3篇)

教师教学工作常规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师教学工作常规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是为规范教师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教师。
第三条教师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履行教师教学工作的各项职责。
第四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配合教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条学校应当制定本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各项操作规程。
第六条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权属于学校教务部。
第二章教育教学目标第七条教育教学目标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总体目标。
第八条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应当符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第九条教师应当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全力以赴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章教师的教学职责第十条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十一条教师的教学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应当热爱教育教学事业,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三)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四)教师应当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五)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六)教师应当定期进行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章教师的工作要求第十二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应当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二)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三)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四)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五)教师应当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六)教师应当根据学校的需求和自身的专长,积极参加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第五章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第十三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行为规范:(一)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不得进行侮辱、歧视等不当行为;(二)教师应当及时到校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无故缺课;(三)教师应当保持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不得以权力压迫学生,不得施行体罚和变相体罚;(四)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教学设计;(五)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不得以个人言行影响学生。
教师教学管理规定

教师教学管理规定第一节:引言教师教学管理规定是针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系列行为和责任进行规范的文件。
它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权益,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本文将从教师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展开回答,详细阐述教师教学管理规定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内容。
第二节:教师教学准备教师教学管理规定中的教师教学准备部分规定了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教案的编写、教材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准备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按时完成教案编写,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第三节:教学过程教师教学管理规定中的教学过程部分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学。
第四节:教学效果评估教师教学管理规定中的教学效果评估部分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定性、定量评价。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估方案,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评估结果将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五节:教师教学责任教师教学管理规定中的教师教学责任部分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应承担起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维护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第六节:教师教学自由教师教学管理规定中的教师教学自由部分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自主权。
教师应在教学中保持创新和探索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在保持教学自由的同时,也要遵循相关的教学要求和纪律规定,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七节:学生权益保障教师教学管理规定中的学生权益保障部分是对学生权益的保护和维护。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4篇)

中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规范教师行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1. 课前准备:教师要提前备课,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准备好教学资源和教具。
2. 课堂纪律:要求学生按时到课,不迟到早退,不玩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教师要严格控制课堂纪律,确保学生专心听讲。
3. 授课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重要概念的理解。
4. 教学方法: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互动与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6. 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师要及时布置适量的作业,并及时批改。
作业要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复习课堂知识和巩固学习成果。
7. 考试评价:教师要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考试安排进行考试评价,合理设置考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分。
8. 教学反馈: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改进,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中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不同学校和学科可能会有一些具体的差异,但总体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2)一、目的根据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任务的分解落实,对教学过程的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各科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各学期从开学准备到学期结束的全部教学过程。
三、职责1.教务处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计划提出原则性意见,教务处主任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修订)。
2.教务处制订教材发放清单,分解学期教学任务,下达本学期的工作计划,编制学期总课表、班级课表、教师课表及学期教学进度表,对各教学环节进行总体控制。
3.根据分解的教学任务,落实任课教师,安排任课教师编制课程表,教务主任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实际具体控制。
四、工作程序1.教务处根据学校总体安排,编制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并提交教学副校长审定并实施。
教学过程5个基本环节

教学过程5个基本环节引言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要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掌握知识,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5个基本环节,包括准备、导入、展开、总结和复习。
本文将详细讨论每个环节的内容和重要性。
准备准备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是教师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过程。
在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要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为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指导。
2. 教材选择: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教学目标的教材,提供学生所需的学习资源。
3.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课时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4. 教学准备:准备教学用具、教具和多媒体素材等,以支持教学过程的展开。
准备环节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能够为后续的教学过程提供坚实的基础,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导入导入是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它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事物引导到教学内容上的过程。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讲故事、展示实物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导入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个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为后续的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展开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方式。
在展开环节,教师需要有条理地讲解教学内容,通过举例、讲解原理、引导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等。
展开环节的重点是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教学。
总结总结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对本节课或教学单元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过程。
在总结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如提问、分享学习心得、进行小结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梳理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教务管理规范

教师教务管理规范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教务管理规范化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培养。
本文将从课堂管理、教学计划、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作业布置、考核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规范教师的教务管理。
1. 课堂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
他们应建立起公平公正、有序安静的课堂学习环境,不容忍任何违纪行为。
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学计划教师需要提前制定好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目标,并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学习进度。
教学计划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教学进程的有序进行。
3. 教材选择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遵循教学大纲和学科标准,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和准确。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选择与时俱进的教材,以提升教学效果。
4. 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他们可以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5. 作业布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的合理布置作业。
作业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6. 考核评价教师在考核评价方面应公平公正,科学准确。
他们应制定合理的考试和评价指标,并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 学生管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
他们可以组织学生活动,设立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个人辅导等方式,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
8. 班级管理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需要注重班级纪律的建立和维护。
他们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班级和谐稳定。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9. 自我提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技巧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技巧一、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首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性问题、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能力。
三、教师设置清晰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设置清晰的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学习目标还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
可以运用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通过提问,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巩固和扩展知识。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个别辅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师严格管理课堂纪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管理课堂纪律。
可以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课堂纪律要求,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纠正和处罚。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学生的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
八、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制度

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为了保障教师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制度。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展开,对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制定制度的必要性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制度的制定,能够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制度的建立可以提供教学指导,明确教学要求,为教师提供规范的教学操作流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制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根据学科特点和教育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三、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制度要求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培养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培养良好的教学习惯,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的习惯。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备课时间,认真备课,确保教学准备充分。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课堂纪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对学生的作业要认真批改,及时反馈。
五、建立评价机制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制度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和反馈。
学校可以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听取学生评价、组织教学研讨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意见。
六、提供专业发展机会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制度要求提供专业发展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修活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示范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督导与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制度要求进行督导与指导,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和指导。
学校应设立督导岗位,派遣专门的教研人员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教学过程问题及整改措施:规范教学流程

教师教学过程问题及整改措施:规范教学流程引言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角色,教学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流程不规范、教学内容不系统、教学评价不科学等。
本文将分析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规范教学流程。
问题分析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教学流程不规范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流程不够规范,缺乏教学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教师常常随意决定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缺乏科学的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不系统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只注重教授碎片化的知识点,忽视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3. 教学评价不科学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只依赖于定期的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也无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规范教师的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加强教学设计教师需要提前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教学计划应该符合学科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2. 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设置不同的教学组,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
教学过程管理就是对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及活动的管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重中“过程”是最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即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及良好的品德及人格,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使教学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环节。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1、教学设计与评价反思是成功教学活动的前提基础;2、师生间的教学交互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3、持续的高水平思维和不断深化的理解是学习活动的主线;4、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教学过程管理1、教师必须依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根据课程内容、目的和要求设置课程计划,确立教学手段和方法,按规定程序、格式、要求编写教案。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备课时要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根据课堂效率,实现由“教会”、“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在中职学校备课还要以行业标准和企业需要为准则,着重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上下功夫。
备课的程序:根据《教学大纲》个人初步备课,以教学部为单位,集体备课,然后个人具体进行个性化补充完成教案。
备课的内容与要求:认真钻研《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了解学科特点,把握教材内容、目标、要求、重难点。
做到“六备”:备教材(1)、通读所任学科的各册教材,建立并逐步完善本学科的知识结构。
(2)、弄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技能要点和基本要求。
(3)、把握本学期教材各章节、各单元的重难点,熟悉每一个知识点在其中的地位,确定知识点深度、广度、授课起点、落点,提出“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的具体要求和落实的措施方法。
(4)、依据课程的基本内容,选学有关的教学参考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了解有关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需求,最终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青年教师应该虚心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学习,在初备课的基础上多听他们的课和教学建议。
(5)、根据教材内容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要求,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确立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好教学步骤、讲授时间与实训时间。
备学生(1)、弄清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影响学生接受能力的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既符合课程内容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尤其是技能实训,要从学生自己动手过程中看应该怎样指导效果更好。
(2)、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判断学生对知识与技术的兴趣程度。
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加强学生认知能力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教育学生遇到问题多动脑,掌握技能多动手。
备教法(1)、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状况和心里特点,选择科学的教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精心安排实训课程。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认真教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学设备,规范操作,注意安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努力提高操作水平。
备辅助教学手段及课堂实验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学板图等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备作业为学生创设初步的情境,让学生相对独立的通过思考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备实训实操要在学生动手能力、知识转化能力上下功夫,充分体现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教师在六备的基础上,写出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备、授课时间、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及当堂解决的主要问题,其基本要求,一是备课过程中,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一块商讨共同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构思”,集体研究各章节难点、实训内容及教学方法。
二是堂堂要有独立的分课时教案。
禁止使用旧教案或抄袭他人教案。
三是实施超周备课,以便在授课时有足够的时间反复研究、揣摩,对不妥之处及时修正。
青年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四是教务处每月末普查教案和备课记录,并认真填写《教师备课记录表》。
各教研组长应经常性地普查抽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2、上课前,教师必须熟练把握教学内容,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有条不紊的组织实施教学。
课前准备(1)任何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一般以两节课为单位编写一个教案。
认真写好符合规范的教案,备课应有一定的超前量;要写课后笔记(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初级教师必须写详细教案。
理论课程教案,根据课程授课,计划按课次编写。
实操课一般编写日教案,不准沿用旧教案,禁止无教案上课。
(2)准备好补充教材、辅助教材、案例、习题和作业;作出教具、实验器具、电教器材的使用计划。
电化教学课,教师应事先看录像,归纳出重点、要点,放录像时,教师必须组织指导,重要片段应加以讲解。
课堂教学(1)上课铃响之前进入教室,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准时上、下课;上、下课前,应跟学生相互问好、道别。
(2)教师上课应该对学生进行考勤,认真填写《教室日志》,然后才开始课堂讲授。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纪律必须是严肃的,学习气氛必须是活泼轻松的。
严格课堂纪律,对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必须敢管、善管,努力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的品德。
对课堂上学生伏案睡觉及其他不良现象予以劝止、教导。
(3)教师必须起主导作用,根据教案切实组织好每一堂课,讲求实效。
(4)必须力求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语言生动、板书工整、概念明确、重点突出、反对照本宣读。
(5)稳定教学秩序是教师职责。
经批准后的课程表,任何教师不得随意变动,如需变动必须经教务处批准后,再通知学生,方为有效。
(6)教师有义务虚心听取学生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利教学相长。
(7)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实操时要对学生进行实操作规范和实操安全教育,并落实保护和救护措施,做到教学无事故。
3、首开课、首次任课教师、理论较强和关键性技能性操作课,必须试讲后方能登台上课。
4、教师必须按时上课、下课,迟到、早退或课中离开教学场所处理私事,均视为教学事故。
附:《教学事故处理暂行规定》《事故分类及级别认定标准对照表》5、课堂教学应遵循导课、讲授新课和结课三个基本程式,并动用最好实物教学手段,实验课和技能操作课,课前必须认真准备和检查器械、器材,按规定程式和标准进行示范,按实验技能操作指导与标准组织实施练习,并严格测试和考察。
如何遵循导课、讲授新课和结课(1)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做好课堂导入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即针对性。
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
要具体,简洁,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
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到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
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二是导入要有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通过浅显而简明的实例,使学生得到启发。
三是导入要有趣味性,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接受新教材,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最后,导入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
要想使新课的开始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这就需要教师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
(2)教师要讲好一门课,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
语言语调的技巧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
对重点内容`公式`定理应加重语气,重复语气1-2遍,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
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如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及,难以消化;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消极影响。
总之,教师语速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时间分配的技巧一节课中各部分内容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应心有数,重点和难点需要的时间要长些,讲的力度要深些,切忌主次不分,重点不清。
课堂举例的技巧一堂课45分钟,若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势必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适时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实例,往往会将平淡的一堂课变得生动,富有情趣。
(3)教学结课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充分考虑它的地位、发挥它的作用。
结课时要使结语和前面的教学内容保持脉络贯通,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
为此,教师在结课时要注意前后联系、首尾照应,使结语好似一条金线,能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首尾相连、前后照应。
只有一堂课前呼后应、一脉相承,才能使课堂教学完美。
6、教学反思为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
因为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能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
进行反思的主要内容有:(1)、教师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教师要反思这节课我想教什么?我教了什么? 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较好的突破,同时还有什么收获?(3)、教师要对自己的能与不能有理智的认识。
这节课是否运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解决了“学会”问题?是否把握住情感激发点,解决了“乐学”问题?是否把握住思维展开点,解决了“会学”问题?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长点,解决了“精学”的问题?(4)、课堂教学成效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
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只关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视了主体?学生是否乐意地参与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是否也得到了升华?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尤为重要。
7、教师辅导是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课中辅导,每章(单元)或全课结束应预留时间进行辅导。
教师辅导应因人实施,把握课程重点,解决学生难点,不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更不能依照试卷内容进行辅导。
8、教学训练每堂课结束时,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可给学生留适当的作业,并对作业进行阅判,按规定记录成绩。
课后教学训练、作业(课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