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1421液体的压强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液体的压强初中教案

液体的压强初中教案

液体的压强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知道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和方向,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1. 液体内部有压强(1)观察实验: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提问发生了什么现象?(2)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

2. 液体压强的特点(1)演示实验: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观察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引导学生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

3. 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因素(1)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因素。

(2)设计实验:使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液体压强的应用(1)举例说明液体压强的应用,如潜水艇、液压等。

(2)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1. 完成课堂练习:液体压强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2. 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 强调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液体压强的家庭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液体在不同深度处的压强。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气体的压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潜水艇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和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的关系;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液体压强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的压强是指液体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Pa)作为单位。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有关。

2. 液体的压强计算方法液体的压强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ρgℎ其中,P为液体的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ℎ为液体的深度。

3. 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即液体的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这是因为液体的每一层都会受到上面液体的压力,所以深度越大,上面液体的压力就越大,下面液体的压力也就越大。

4.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即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这是因为在相同深度下,密度大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就更大,所以液体的压强也就更大。

5. 液体的压强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液体的压强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即重力加速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这是因为在相同深度下,重力加速度大的地方,液体受到的重力就更大,所以液体的压强也就更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解:通过讲解液体的压强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与深度、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液体的压强的基本知识。

2.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3.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液体压强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讲解1.1 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的压强是指液体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Pa)作为单位。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有关。

1.2 液体的压强计算方法液体的压强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ρgℎ其中,P为液体的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ℎ为液体的深度。

初中液体压强教案新课标

初中液体压强教案新课标

初中液体压强教案新课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能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

(2)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

(3)学会使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

3. 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4.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

(3)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1)实验一:观察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情况,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实验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得出结论。

(3)实验三: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得出结论。

3. 液体压强计算:引导学生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练习。

4. 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讲解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掌握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技巧。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以及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6.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

- 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 培养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 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工具:- 两端开口的塑料瓶、一端开口的塑料瓶、侧壁开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 潜水员在水下心跳和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2. 引导学生思考: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关于液体压强的猜想,并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2. 实验演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15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讲解液体压强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四、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

五、生活中的液体压强现象(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液体压强现象,并解释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与液体压强相关的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液体压强知识,总结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2.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积极性。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第一章:液体的压强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定义及其单位。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的定义及单位(帕斯卡)。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进行液体压强计算的练习。

第二章: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2.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讲解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进行液体压强影响因素的讨论和练习。

第三章:液体压强的测量让学生学会使用液体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

3.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3 教学活动演示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液体压强的测量实验。

讲解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第四章:液体压强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3 教学活动讲解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进行液体压强应用的讨论和练习。

进行液体压强相关的创新设计实验。

第五章:液体压强的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巩固液体压强的知识。

5.2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题。

给学生发放综合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讲解练习题并进行答案解析。

第六章:液体压强的实验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6.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

6.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

第七章:液体压强的计算与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计算液体压强的应用问题。

7.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3 教学活动讲解液体压强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解题过程,总结液体压强计算的应用方法。

九年级物理 压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压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采取的是多媒体 辅助教学,因而 可在反思小结环 节,将板书内容 完整、清晰地展 示出来,力求能 直观地显示教材 的思路,同时也 对学生养成整 洁、美观,有条 理的书写习惯产 生一个潜移默化 的积极影响。
减小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多观察,思考,和压强有关的现象真是又多又奇妙,把 设计反思 这些现象引入课堂有时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有时候能比其他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 容分,形成一个新的概念,或者学会一种科学方法。
《压强》教案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 教材地位 和作用 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 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 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 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知 识 知道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理解压强的概念、 与 技 公式和单位,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 能 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 程 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 与 方 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法 情 态 与 值 感 通过对日常生活、 生产中压强知识的解释, 使学生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 度 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价 观 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 起统领全章的作用。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 素,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 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 因此, 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 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 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 对如 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对探究的七个要素: 提出 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 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 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 但抽象 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 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 这会对 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 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 对受力面积的理 解不到位。 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 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 课时讲解。 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我主要采用科学 探究式和学案辅助式教学法,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通过自主探究来发 学法 现自然规律。 根据以上教法以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 (1)学会实验 探究的方法, 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2) 学会自主选择器材, 体验探究的过程。 (3)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 ( 4)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四章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四章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二、液体的压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的方向。

2、了解液体的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过程方法1、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能利用液体的压强特点来解释简单现象。

情感态度1、通过大量的生活感知和生活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探究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2、通过对三峡船闸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的现象。

教学用具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刻度尺、连通器、水、盐水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引言:带鱼生活在深海中。

你见过活的带鱼吗?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合作探究1、液体压强的特点提出问题:固体由于有重力所以对支持它的物体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所以对容器底有压强吗?它对容器壁有压强吗?教师演示实验进一步提出它的内部有压强吗?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压强如何来研究其内部的压强?介绍压强计:教师出示压强计边介绍边演示,压强计的构造及原理。

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端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越大。

实验探究: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学生互相讨论,利用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和压力。

学生思考问题,得到自己的结论并说明理由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实验得出结论:(1)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结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压强相同。

(3)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14.2液体的压强》详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14.2液体的压强》详细教学设计

人教版《14.2液体的压强》详细教学设计课题第二节液体的压强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重点理解液体压强内部压强规律难点理解液体压强内部压强规律教具演示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学过程设计㈠引入新课:教师演示实验: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讨论:为什么水能从不同的孔流出来喷射出来,而喷射情况各不相同?㈡新课教学:1.引导分析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和具有流动性。

2.探究液体是否对它的支承物体有压强(演示下图1、图2)启发学生得出以下结论:图1: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图2: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3.探究实验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出示仪器介绍压强计,并说明压强计测量原理2.探究实验步骤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观察压强计中液柱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观察压强计中液柱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压强相同。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观察思考讨论回答观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图1图2。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_初中物理人教版部编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_初中物理人教版部编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_初中物理人教版部编本编辑短评《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_初中物理人教版部编本能成功地将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重难点、技能、目标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效方法。

可供教学参考。

前言下载提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Download tips:Instruction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bjects, the orderly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elemen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teaching plans and plans. Generally, it includes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eps and time allocation.【设计思想】1.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进而促进学生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好奇心。

2.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引导学生将课上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灵活运用。

4.培养学生的科学进取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九年级物理142《液体压强》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142《液体压强》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14·2液体的压强(第一课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3、能用液体的压强解决实际问题;4、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其积极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感态度;教学仪器:演示器材一套;认定目标:导学达标:导入:物理课本对桌面有压强吗?为什么?那么液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吗?为什么?(说出你的依据)。

接着由“?”再次导入。

探究(一)一、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压强计2、图2说明了什么?还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图3说明了什么?换成不同的液体,它们产生在压强都一样吗?液体的与液体的各类有关吗? 练习1、点:P 224例5; 结论(一)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①重力;②具有流散性;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面都有压强;3、液体压强随尝试增加而增加;4、在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产生的压强都相待。

5、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练习2、①钢架外蒙薄膜,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②换成盐水呢?练习3、拦河坝,是什么形状?为什么?P 851、2。

作业:取于点。

教学反思:教材是最好的学案a 图1 ?c 侧壁呢? 图5第27时课题:§14·2液体的压强(第二课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的2、3、4;认定目标:导学达标:导入:液体的压强有哪些特点?探究(二):液体压强的计算1、由液体压强的特点,导出P 液=ρgh;2、推导过程:(由S 引出F );P 液=ρgh;该公式中各字母的含义,与上面结论相互印证!3、帕斯卡实验的生活美。

4、应用:例如图:哪个?S 甲=0.5dm 2;S 乙=3S 甲;练习3:P 853、4探究(三): 三、连通器1、定义:2、特点:点P 220;3、解释4、应用:船闸:①定义;②理论分析;③操作过程(下行);④上行(学生)。

当堂训练:Ⅰ、小结;Ⅱ、1、如图:求P A 、P B 、P C 及容器 底所受压力。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我确
定液体深度、密度和方向三个因素让学生在课
堂上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设计实
验,师生共
同讨论最佳
发挥学生的
创造潜能及
实验创新能
特点(1)实验器材:水槽、U 形管压强计、水、盐水、的实验方案力
(设计实
验)



学刻度尺等。

(2)教师出示U 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
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探究一:探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液体
压强的特点
探究二:探究在水下不同深度液体压强的特点
学生进行实

实验步骤:把金属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时,分
别记录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探究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
关系




探究液实验步骤:分别把金属盒放入相同深度的水和教师要多引
教学流程图:。

九年级物理全册 液体压强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液体压强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
生: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并为下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做好铺垫。)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
师: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下面我们将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为了更好地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先来认识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压强计。
九年级物理全册液体压强备课教案新人教版
主备人
课时
课题
课型
时间
2
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压强
新授
集体备课
个人修正
问题积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事实。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液体内部有压强。
(2)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师:很好!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液体内部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
生: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可能与方向有关、可能与液体的密度……
(讨论、猜想)
师: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生: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即控制变量法)。
师:玻璃管中倒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是怎样的?生:橡皮膜的表面是平的。
师:将水逐渐倒入玻璃管中后,同学们观察到皮膜有什么变化呢?
生:橡皮膜向下凸起,并且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越来越大。
演示实验2:将水倒入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管内。(边演示,边提问)

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教材分析:压强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教材以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这样的编排顺序,让学生一步一步去探究和掌握压强的知识。

这节课在本章中的要求并不高,但相关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却很多,所以,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清晰的了解液体压强特点,为学习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船闸的工作过程)作一个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可令学生通过实行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意突出“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按照“猜想-探究-归纳”的步骤,启发学生去猜想液体内部压强跟什么因素相关,通过探究实验去验证猜想,并实行归纳和总结。

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理解液体内部存有压强。

2、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3、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有压强的事实。

5、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水平。

6、用废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教学手段:利用实验教具。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实行实验探究并归纳结论,引导学生分析推导液体压强公式,引导学生使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法:观察、思考、记录、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

教学准备: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演示实验器材: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压强计、大烧杯、刻度尺、3、学生实验器材:塑料袋、铁钉、废矿泉水瓶、水和盐水。

教学过程: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压强计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绘制实验表格。

第四环节:进行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第五环节:分析论证. 根据刚才实验,发现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什么无关? 由刚才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是由哪些数据得出的?第六环节:交流评估.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操作,评估探究的各个环节。

九年级物理 14.2《液体压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14.2《液体压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学生归纳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三.小结
四.练习:本节《同步训练》
观察实验并得出液体压强特点1。
观察压强U形管内液体高度差的变化。并得出结论。
2.实验步骤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结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压强相同。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压强?计算公式?压强单位是什么?10帕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教学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和具有流动性。
2.液体对它的支承物体有压强(演示下图1、图2)
启发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图1: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图2: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二.实验
1.介绍压强计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液体压强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重点
液体内
教具
演示
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
学生
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等
主要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doc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doc

课题:液体的压强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教材分析压强是本章的知识核心,它是学习全章知识的基础。

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强。

学生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学习这部分知识乂需要综合运用力、密度等知识,并旦不同物态的压强量度和测量方法都各不相同,因此液体压强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在由感性思维慢慢的向理性思维转化,他们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有时会有一些理性的思维;学生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成为学生的认知障碍点。

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作业、问卷调查或试题等方式来测试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 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的压强。

情感、态度、价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

教学准备压强计、两头开口的玻璃管、侧壁开口的试管、橡皮膜、高玻璃水桶、各形态连通器。

具体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引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固入体压强的知识,现在我们想想液思考,发言,可能会有各种答案。

(各种让学生质疑新体是否也会产生压强?观点先保留,为以后的实验做铺垫。

)课液引导学生: 1.思考、回答、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能够体 A. 一个烧杯装满水后,水对烧 A.有。

归纳出液体压强的特压杯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吗? B.玻璃受到水的压强后,不易显现变形,点强将底部换成橡皮膜试试。

的 3.如果判断有,采取什么方法在水的作用下,橡皮膜向下凸或向侧壁特验证一下?提供两头开口的玻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压强的方向。

(2)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3)认识连通器,(4)知道生活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练习使用类比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理解.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建立模型,推导公式。

教学过程:
(一)学生观看课件和演示实验。

讨论给你的启示:
1、课件:潜水艇下潜。

2、演示: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上述现象说明:(1);
(2);
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

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问题:用手压时,如果高度差不变,说明,怎么办?
(3)演示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演示2、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演示3、不同深度的压强
演示4、不同液体的压强
(4)分析结论:;
(三)液体压强的大小
1、读课本P82填空:
问题:液体内部某一深度的压强有多大?
分析:要知道液体某一深度竖直向下的压强有多大,可以设想在此处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这个平面上方有一段夜柱,深度为H,面积为S,密度为P
液柱的体积 V=
液柱的质量 m=V P=
液柱的重力 G=mg=
平面上受到的压强P=F/S=
2、从P=pgh可知:(1)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液体的有关。

(2)液体的与液体的面积、体积、重力、质量等;(选填“有关”或“无关”)
3、自学例题分析:(课本例题------------注意解题格式)
反馈练习:
1、P80,现象,说明
2、P82,工程师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课堂小结:学生交流讨论学到了什么?
作业:
1、液体压强的规律是
2、P85,1——4
板书设计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实验: 1、公式推导:
现象分析: 2、例题
结论:三、连通器
1、定义:
2、特征:
3、生产、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理解了液体压强的公式,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生兴趣浓厚,效果好。

但是教师若能将液体的深度的含义重点强调一下,帮助学生理解,效果可能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