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20世纪50-60年代的管理思想(现代管理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革命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工业生产力的发展:①科技革命促进了 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②科技革命创造了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 条件。③科技革命开辟了广阔工业品的国内外市场。科技革命带动 着整个世界的前进,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学术界一般认为,二战以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 经济发展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战 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国家 的政治调整和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第二阶段从20 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是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速度 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1973年 末爆发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从这时开 始资本主义世界进人了经济滞胀时期,这也是对经 济结构、经济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的时期。
4.曲解和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当代的某些 管理学者往往把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加以曲解,认 为只不过是老生常谈而予以抛弃,然后提出一些貌似不 同的“新”原则。其实,这些“新”原则正是前人早已 发现的基本原则,只不过是用不同的话语表述出来而已。 5.管理大师缺乏沟通。孔茨在1980年发表的《再论管 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进一步指出,在本世纪早期从事管 理理论的研究和著述的,都是有实际管理经验的人员, 而从50年代中期以来,从事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是高
3.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管理科学”多用一些自 然科学的方法,采取逻辑与理性的分析、准确衡量等 手段,行为科学多取自社会科学的方法,采用影响、 激励、协调等手段来诱发绩效;现代管理理论综合了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运用系统与权变的 观点,采取管理态度、管理变革、管理信息等手段使 组织的各项活动一体化,进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4.在管理目的上。“管理科学”追求的首先是最大限 度的生产率;其次是最大限度的满意。行为科学的管 理目的则相反;而现代管理理论追求的不是最大,而 是满意或适宜,并且是生产率与满意并重,或利润与 人的满意并重,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三、肯尼斯· R· 安德鲁斯 战略分析模型(SWOT):内部优势,内 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 SWOT分析因素:综合评价,开拓思路。 SWOT矩阵:提供四种战略方案。
“管理理论丛林”: 营销管理学派
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经营观念的变化:生产,产品,推销, 营销。 一、特德· 勒维特:营销的代名词《营销近视)(1960) 1、顾客导向 2、营销 3、营销与推销的区别 二、菲利普· 科特勒:现代学之父《营销管理》(1967) 1、营销管理:把管理学引入营销研究。 2、营销战略与战术。 3、营销创新(顾客导向,全方位营销,水平营销,4C 营销,社会营销)
1.系统论: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 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 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2.信息论:信息的含义、作用机制、信息系统。 3.控制论:控制系统、控制机制。 4.耗散结构论 论。 5.协同论 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一种理
代表人物:卡斯特,罗森茨韦克。 代表作:《系统理论和管理》,《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 方法》。 主要内容: 1、系统观与权变观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包含多个子系统(目标与价值, 技术,结构,社会心理,管理)。组织与其子系统及环境的权变关 系。 2、环境超系统(一般环境,任务环境)。 3、管理系统。 4、比较分析与权变观。 5、组织变革(驱动力和阻力)。 6、未来的组织与管理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贡献: 管理思想现代化
(一)现代管理理论在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 1.在对人的看法上。从“科学管理”到后来的“管理 科学”,都将人看作是“经济人”;行为科学将人看作 是“社会人”;而现代管理论将人看作是“复杂人”, 认为人是怀着不同需要加入组织的,而且人们有不同的 需要类型;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2.在管理的范围和涉及的组织要素上。“管理科学” 主要是计划与控制方面,涉及的主要要素是技术、组织 机构和信息;行为科学的范围主要是组织活动中的人际 关系,包括了人和团体的,所涉及的组织要素主要是人、 组织机构和信息;现代管理理论适用的管理范围是组织 的整个投入——产出过程,涉及到组织的所有要素。
“管理理论丛林”: 战略管理学派
一、H· 伊戈尔· 安索夫 战略管理鼻祖,尊为“战略管理之父”。 《公 司战略)(1956),认为企业生存由环境、战略 和组织决定,环境影响战略,战略影响组织(结 构)。 安索夫战略管理分析框架(PEST):政治、经 济、社会、技术。 安索夫战略决策模型:把协同作为战略要素之一。 安索夫矩阵:市场与产品的2×2矩阵。
第6讲 20世纪50-60年代的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现代化:现代管理理论概述).
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 都致力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规 模急剧扩大,生产的社会化 程度日益提高,这一切都推 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对 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管 理思想开始走向现代化道路。
内容
现代管理理 论产生的时 代背景
等学府中受过专门训练但却缺乏实际管理经验的 人。这有点像医学院中教外科学的教授,却从来 不曾给病人做过外科手术,于是难免造成混乱, 并失去实际管理人员的信任。
“管理理论丛林”: 经验主义学派发展
1、代表人物:戴尔,斯隆。 2、代表作: 《伟大的组织者》(戴尔,1960) 《组织中的参谋工作》 (戴尔,1960)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斯隆,1963) 3、戴尔的管理思想及贡献:比较方法,大型企 业的管理原则,“伟大组织者”的的共性。 4、斯隆的管理思想及贡献:创立事业部制,斯 隆模型 ——“集中政策,分散经营”。
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规律的理论。
6.突变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研究客观世界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的一门新兴学科
五、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认识论基础 :现代科学思想
1961年12月,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 孔茨发表《管理 理论的丛林》,指出在西方,只是到了本世纪,特别 是到了40年代,才对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 最早的一批著作都是由一些富有实际经验的管理人员 写出来的,如泰罗、法约尔等人。到了60年代初期, 管理方面的学术论著却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带来了众 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乱局。 20世纪初,泰勒对车间一级管理所进行的有条理的分 析和法约尔从一般管理观点出发对管理经验进行的深 刻总结等。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已萌发得过于滋蔓, 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相互盘根错节的一片丛 林。
由于人们心理、行为的多样性和对客观事物认识的 深度、广度不同,管理大师们所采用的分析模式也 是多视角的,使得管理理论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和不同的流派,它们构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主流。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
1.强调系统化。 2.重视人的因素。 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也就是在不违背组织原 则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这主 要是因为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的集体, 这个集体有约定俗成的信念。 4.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样以利于管理 水平的提高。 5.加强信息工作。 6.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 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8.强调“预见”能力。社会是迅速发展的,客观环境在 不断变化,现代管理论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以 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9.强调不断创新。 10.强调权力集中。
“管理理论丛林”: 战略管理学派
二、阿尔弗雷德· D· 钱德勒 《战略与结构》(1962)、《看得见的手》 (1977)、《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 的原动力》(1990)。 钱德勒命题:结构跟随战略。 企业的管理革命:管理协调——看得见的 手,组织能力——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管理理论丛林”: 战略管理学派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二次大战以后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推动了整个世 界经济的发展。
(1)蒸汽机的发明,是能源的第一次革命,将人类领进了工业文 明时代。(2)计算机的诞生、应用及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 方面面,使人类的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对管理理论也是一个 巨大的推动力。(3)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应用。给工业和生活带 来了巨大的变革。(4)人类的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与发展, 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
现代管理理 论的主要特 征和内容
现代管理理 论对管理思 想的发展
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战后经济的重建 现代管理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后的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当中 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 对现代管理理论有重大影响。 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战争中得到了繁荣,成 为超级大国,而英国和法国沦为二等的国家。
4.企业结构发生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中化工 业和新型的工业部门的建立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垄断资本的统 治也和战前不一样,资本主义世界企业发生了如下的一 些变化:(1)垄断企业规模朝着大型化发展。(2)垄 断企业混合合并。(3)大中小企业协作化发展。(4) 企业的股份高度分散化。(5)企业不断向国际化方向 发展。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历史贡献
1.用战略的观点进行管理。 2.用市场的观点进行管理。 3.用变革的观点进行管理。 4.用竞争的观点进行管理。 5.用服务的观点进行管理。 6.用专业化和多样化的观点进行管理。 7.用素质的观点进行管理。 8.用开发的观点进行管理。开发的观点既包括重视各种 新成果的研究、开发各种新资源、扩大新领域、运用新 方法,也包括对管理人才的开发。 9.用经营的观点进行管理。 10.用风险的观点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国际形势的 各种变化企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给管理提 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应用什么样的管理理论来指导巨型的企业? 如何进行跨国界、跨地区、跨文化的管理?管理如何适 应环境的变化需要? 管理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如何把环境因素的变化融 合到具体的企业管理中去?
“管理理论丛林”: 权变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洛希、劳伦斯、莫尔斯。 代表作:《组织与环境:差异化与整合管 理》洛希、劳伦斯,1967。 权变理论主要观点: 1、基于权变理论的组织结构设计。 2、超Y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
“管理理论丛林”: 系统管理学派
四、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方法论基础
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活动的历 史进程而不断演变。管理对象是在不断变化的,管理理论 是过去事实的总结,隐含着对过去的管理现象所总结出的 规律,同时又有它的自身的一些特殊性。 随着管理对象的日益复杂化、多变性,对管理方法的要求 也就越来越科学化、定量化,这就要求管理理论要有科学 的方法论来指导,要有科学工具来支持。 “老三论”和“新三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理论。
造成“管理理论丛林”现象的原因
孔茨分析造成“管理理论丛林”这一现象的原因,它们是: 1.语义上的混乱。在管理学中,存在着严重的语义混乱 现象。如“管理”一词,多数人都同意是指通过别人或同 别人一道去完成工作。但这里说的“别人”是指正式组织 中的人,还是所有群体活动中的人,就有不同的解释了。 2.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统一 的意见。这样,就降低了管理理论的科学价值,不能对实 际管理人员起指导作用。 3.把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先验而加以抛弃。 比如法约尔、厄威克、古利克等人将管理经验加以概括和 总结,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分析和见解,却被人认为是 先验的假设而加以抛弃,这只会造成管理学理论上的混乱。
“老三论”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新三论”是指耗散结 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理论。
“新三论”对于管理学上的意义,在于将管理对象视为一 个系统,而这个系统是不断变化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
变论很好地把握了管理对象这一演变过程。所以这些科学方法论是现代管理科学 的方法论基础。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方法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