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2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2新人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4、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5、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6、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7、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阅读“长征的胜利”)一目,完成8—14小题。

)8、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9、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是。

1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的队伍有三支队伍。

1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转危为安。

14、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合作探究: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新人教版班级姓名第小组课题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型新授班级八年级教研组政史地教研组时间课堂流程具体内容学法指导目标自学【学习目标】1.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2. 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难点:长征【知识梳理】自主探究,剖析知识。

自学时,要注意在课本上勾划重点。

明确答案后立即记忆,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1、红军长征的原因:()年()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发动第五次“围剿”。

红军奋战一年,最后进行战略转移。

2、()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

3、遵义会议:重要的知识点在课本上做标记,不用在导学案上作答(1)时间(2)内容(3)历史意义4、长征路线: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5、两次会师:()年()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会师;()年()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结合课本,留下知识的痕迹思学二.探究: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知道这首诗作者是谁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2)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3)诗中的“三军”是什么意思?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4)取得长征的胜利靠的是长征精神,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三.当堂检测1.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而将前进方向改为敌人力量薄弱的() A.湖北B.广东C.贵州D.广西2.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A.强渡乌江后B.巧渡金沙江后 C.四渡赤水河后D.强渡大渡江后3.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4.红军长征中,战胜了许多自然条件的艰难险阻,以下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强渡乌江B.四渡赤水 C.巧过金沙江D.翻越大雪山5.下列的精神中,属于“长征精神”的是()①民主与科学的精神②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③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四、作业布置:学练优 1 2 3 5 7 9 12(1)(2)(3)课堂小结板书教学反思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的印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案02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案02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4、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5、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6、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7、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阅读“长征的胜利”)一目,完成8—14小题。

)8、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9、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是。

1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的队伍有三支队伍。

1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转危为安。

14、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合作探究: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 新人教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标要求】(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学习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结合长征示意图,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及遵义会议【学习难点】1.长征胜利的意义。

2.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长征原因”。

第二部分为“长征经过”。

第三部分为“胜利意义”。

一、红军长征——长征之原因阅读教材,找出红军长征的原因。

二、红军长征——长征之经过1.阅读教材,找出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地点,记熟遵义会议主要的内容及历史意义,掌握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初期受挫、历史转折、冲出重围、胜利会师),体会红军长征的精神。

2.阅读下列材料,进一步学习红军长征的经过战地日记(一)1934年9月6日阴今天天气阴沉,让人闷得发慌,正如我们心情。

老蒋在对我们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四次围剿没赚到什么便宜后,接着又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围剿。

但这次,同志们虽仗打得辛苦,坚持了一年,却未打退敌人。

看着身边同志一个个倒下,我们都很难过。

为什么这场仗这么难打,我们会胜利吗?我们前途在哪里?(1)“这场仗这么难打”的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战地日记(二)1934年10月26日多云我们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敌人围追赌截,我们拼死冲杀,但有更多同志倒下了。

我们不知路在何方?要走向哪里?红军可能面临着生死存亡。

我们会摆脱敌人吗?(2)红军不仅摆脱了敌人,而且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从瑞金出发后,他们又经过了哪些地方?(或经历了什么事件),才取得了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战地日记(三)1936年10月21日晴虽经历了千辛万苦,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我们却保存了党喝红军的基干力量,摆脱了老蒋追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案02(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案02(2)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4、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5、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6、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7、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阅读“长征的胜利”)一目,完成8—14小题。

)8、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9、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是。

1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的队伍有三支队伍。

1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转危为安。

14、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合作探究: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新拨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选择题
1.(2008年福州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

长征》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军事行动是()
A.渡过湘江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2.(2008年南充市)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2008年天津市)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依据地图所示,填写红军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名称。

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过雪山草地-
(2)红军长征共经过现今的哪几个省?
一、知识梳理。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3.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识图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2. 简述长征开始的时间及前期经过。

3. 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4. 概括说出长征后期的经过。

5. 长征胜利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前期经过: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解放遵义。

3. 遵义会议:(1) 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遵义。

(3)内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后期经过:(1)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重点: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记忆重点知识)1、长征的开始:原因:(阅读第一段概括)开始:年月,从出发初期受挫:战役,红军损失惨重2、伟大转折—遵义会议:时间:;地点:;内容:(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意义:(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4、两次会师:(1)年月,会师(2)年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1、阅读知识链接,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结果如何?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结果如何?为什么?2、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3、在图中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的位置,并说出在这几处发生的重要事件。

4、根据课文和地图画出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简图。

5、感悟长征: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三、达标检测1.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是在:()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月D.1935年10月2.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开辟新的根据地C.北上抗日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3.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战役是:()A.四渡赤水B.渡过金沙江C.遵义会议D.强渡大渡河4.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的战役是:()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B.四渡赤水C.渡过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5.标志着红军长征结束的事件是:()A.吴起镇会师B.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C.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会师D.三大主力红军会师6.红一方面军渡过下列江河的先后顺序是:()①湘江②乌江③金沙江④大渡河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6下列党的会议中,第一次独立地解决了党自身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A.遵义 B.甘肃会宁 C.井冈山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8、阅读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2 新人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4、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5、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6、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7、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阅读“长征的胜利”)一目,完成8—14小题。

)8、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9、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是。

1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的队伍有三支队伍。

1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转危为安。

14、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合作探究: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2 新人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4、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5、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6、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7、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阅读“长征的胜利”)一目,完成8—14小题。

)8、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9、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是。

1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的队伍有三支队伍。

1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转危为安。

14、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合作探究: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教案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第13周序号 20吕纪勤孙桂玲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物多(领导人多,参与长征的军队多),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

学习方法:1、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开题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分析胜利和失败的原因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

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的地名,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

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欣赏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观看反应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红军长征的原因:年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发动第五次“围剿”。

红军奋战一年,最后进行战略转移。

2、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前进。

3、遵义会议:(1)时间:。

(2)内容:(3)历史意义:4、长征路线: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

(从背景分析原因)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学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学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班别: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自主预习】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长征的原因:红军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开始: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

3、初期受挫: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人员损失过半)→改道贵州,渡过→夺取。

4、历史转折:遵义会议时间:年1月内容:①解决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②取消了博古在的指挥权,③肯定了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二、长征的胜利1、冲出重围: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北上强渡→飞夺→爬雪山、过草地→进入。

2、胜利会师:时间地点部队意义年10月中央红军和红军年10月甘肃会宁和同红一方面军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3、长征胜利的意义:①粉碎了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

③使中国革命。

【巩固练习】1、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的原因是()A.要以陕北为根据地 B.要锻炼红军战士的意志C.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坚决主张 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下列路线,正确反映了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部分)的是()A.金沙江→夹金山→乌江→大草地→泸定桥 B.乌江→大草地→泸定桥→金沙江→夹金山C.泸定桥→夹金山→乌江→大草地→金沙江 D.乌江→金沙江→泸定桥→夹金山→大草地3、暑假期间,八年级一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①南昌②泸定桥③遵义④吴起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八年级某班计划举办一次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历史故事会,该班同学所拟的故事标题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出奇兵》 C.《井冈山会师》 D.《飞夺泸定桥》5、在新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它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意义: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
1、战斗频繁
2、自然环境恶劣
3、补给不足等
3、“长征精神”
信念坚定
勇敢乐观
不畏艰险
有信念才能成功
有胜利必定有牺牲等
1、阅读教材和学案资料,结合你们平时掌握的历史知识,介绍遵义会议概况(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议程、会议决定的内容),阐释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2、观看课件、阅读资料并结合平时了解的历史知识,介绍长征遇到了哪些重大的艰难险阻?讨论分析是什么因素让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主观原因: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客观原因:蒋介石集团方略、政策、指挥等方面的一系列失误,内部派系矛盾。)
3、“大渡河水仍在不停地咆哮,泸定桥的铁索还在悠悠摇荡,长征的脚步已离我们渐渐远去,它留给后人的是不尽的思索。有人说长征是一种精神,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用你喜欢的形式简要概括一下“长征精神”,并说一说你的感悟。
二、长征的经过
时间:1934—1936
经过:
1、瑞金出发
2、突破湘江
3、遵义会议
4、四渡赤水
5、巧渡金沙江
6、强渡大渡河
7、爬雪山过草地
8、吴起镇会师
9、会宁会师
用你喜欢的方式,说一说中央红军长征的历程(要求:1、讲述包含的历史要素2、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历史3、学案上做简单文字记录,帮助完成预习任务的展现。时间10分钟。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2、到1930年,全国各地建立了多少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根据地是什么?(配合地图册)
1、出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示意图。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

(2)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

【知识梳理】(课前预习,15分钟独立完成)一、原因:______ __ ________的失败。

二、过程1.开始长征: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_____ _ ________,向湘西前进。

2.初期受挫: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___ __,人员损失过半。

3.改道贵州: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_ ____。

4.历史转折:遵义会议。

(1)时间:____ ______。

(2)内容:①解决__ ___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__ ____的正确主张。

②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

③确立了以__ __ _ 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___ ______的转折点。

5.冲出重围:(1)____ _____——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2)____ _____——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3)强渡___ ____,飞夺泸定桥。

(4)爬雪山,过草地,入甘肃。

6.胜利会师:(1)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____ ___会师。

(2)_____ _ _____,红二、红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三、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_ _________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合作探究】(深入学习,学以致用)阅读下列材料:战地日记(一)1934年9月6日阴今天天气阴沉,让人闷得发慌,正如我们心情。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__红军不怕远征难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导入新课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一定学习过《丰碑》《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草地的晚餐》等故事。

你知道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吗?这些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听过这首诗吗?知道作者是谁吗?(2)这首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3)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4)诗中的“三军”是什么意思?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遵义会议会址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有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及党的命运的生死攸关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这次会议后,长征中的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红军最后胜利会师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一个个问题,进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的学习吧!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新人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掌握长征的路线、结果及意义。

3.握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

【基础梳理】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长征的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1)时间:_______年1月(2)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_______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3)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长征的胜利1.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_______。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人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进入甘肃。

2.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3.长征的胜利结束:_______年_______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_______,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_______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新知探究】【探究问题1】长征精神?【课堂小结】要求:根据课堂老师讲解示范,自主完成梳理完成知识结构。

【当堂达标】快速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当堂达标题,检测本课学习效果。

参考答案【基础梳理】一、2.(1)1935(2)毛泽东(3)毛泽东二、1.金沙江3.1936;10;甘肃;红军【新知探究】结合《红军不怕远征难》优教课件,解决本环节问题。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案02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案02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4、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5、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6、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7、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阅读“长征的胜利”)一目,完成8—14小题。

)8、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9、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是。

1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的队伍有三支队伍。

1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转危为安。

14、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合作探究: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知识链接:
红军四次反围剿
①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共歼敌1.5万多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②1931年2月,国民党当局又调集20万军队,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

红军3万人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仍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在5月中下旬,连续取得五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③ 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随带英、日、德军事顾问,率兵30万人,依仗重兵,采用“长驱直入”战术,分三路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

红军依然使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前后3个月,歼敌3万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三次反围剿我军三万余人战损六千,损失了五分之一,结局是主力无力追击敌人。

④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红军在周恩来和朱德的指挥下,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围歼的作战方针,消灭敌人3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记忆重点知识)
1、长征的开始:
原因:(阅读第一段概括)
开始:年月,从出发
初期受挫:战役,红军损失惨重
2、伟大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
意义:(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
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
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飞夺翻过通
过进入。

4、两次会师:
(1)年月,会师
(2)年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
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1、阅读知识链接,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结果如何?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结果
如何?为什么?
2、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3、在图中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的位置,并说出在这几处发生的重要事件。

4、根据课文和地图画出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简图。

5、感悟长征: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
三、达标检测
1.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是在:()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月
D.1935年10月
2.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开辟新的根据地
C.北上抗日
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3.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战役是:()
A.四渡赤水
B.渡过金沙江
C.遵义会议
D.强渡大渡河
4.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的战役是:()
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5.标志着红军长征结束的事件是:()
A.吴起镇会师
B.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C.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D.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6.红一方面军渡过下列江河的先后顺序是:()
①湘江②乌江③金沙江④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6下列党的会议中,第一次独立地解决了党自身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
A.遵义 B.甘肃会宁 C.井冈山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8、阅读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更开颜。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律诗,你知道它是描写中国近代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今年是该事件胜利多少周年?
(2)、该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3)、在这一事件中有一次“转折”,你知道是什么吗?
(4)、这一历史事件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