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与对外政策》读书报告
世界经济史读书报告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读书报告1110200093 项一力二战结束至今的世界历史,主要表现在以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与合作,1945年以后,世界人民已经经历过二战的摧残,再也不想有战争的发生,世界各地的人民都渴望和平,战争也许对一些国家是一种可以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手段,也是一些国家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战争造就了俩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两个国家互相牵制、互相竞争、互相合作,之前会有一些合作的关系,但是后来两个大国关系迅速降温,冷战开始,我们都知道这一事实,但是两个国家的关系为什么会由先前的合作转为冷战的呢?《从雅尔塔到板门店》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1945年到1953年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干预其他国家的军事政治的手段从侧面了解美苏两国之间的立场和观点,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略知一二。
本书写于1991年,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也几经变化,从作者的年代出发,他所讲述的是40多年前的事情,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各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样子还是是有一定的历史规律的,并且可以以较为客观的观点来叙述几十年前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该书共为十二章,前十一章是根据一些国家公开的资料,选取一些有用的来书写史实,基本没有什么作者本身的观点和看法,主要是美国和苏联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干预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美苏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写美、苏、中、英四国之间的关系,且本书内容丰富,美国从罗斯福到杜鲁门,其政治外交手段不断更新,其中美苏两国在中国之间的明争暗斗,中国的抗日战争和内战的背后实际上就是美国和苏联还有英国的政治军事还设有经济上的较量,在此书中均有体现出来。
本书作者引用的材料在当时已经是很新的,大多数为美英两国政府和个人档案,写作手法也较为新颖,全书以大部分的篇章描述历史发生事件为基础,在书中最后一个章节议论并由此阐述作者自己的观点。
这样读者在读前十一章的时候可以产生自己的观点,按照作者叙述的事件,我们可以以此有一定的自由去解析某一事件为什么会朝着某一方向发展下去,不会被作者的观点左右,给我们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但是这种写作方式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作者一味的阐述史实,而自己不做任何评鉴或者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最后一章完全是自己的看法,会让人感觉书的整体性不太好,论点和论据有时候会不一致。
国际关系读书报告材料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读书报告——读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肯尼思·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作为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作,一直是国外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学科的必读书目。
对任何国际关系学方面的学者而言,不论他是现实主义的、新制度主义的还是建构主义的,都避不开沃尔兹的理论。
迄今为止,这本书仍然是国际关系方面被引用率最高的著作。
对于初学者,这本书有些难度,尤其是习惯了看中国学者的书,习惯了间接地从别人的分析中接受知识,再来看这本逻辑性极强的书,更是有些吃力。
在此,特将自己的收获写成读书报告,以促进日后的学习。
首先来介绍一下作者。
作者是美国的学者肯尼思·沃尔兹。
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是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
他1924年6月8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1948年毕业于奥多比林学院,1951—1952年入伍服兵役。
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了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曾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布兰戴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任教并从事研究工作,并且曾经担任过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全美政治学会理事、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等职,荣获“詹姆斯·麦迪逊政治科学杰出学术贡献奖。
”1994年退休,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荣誉教授。
他在90年代曾经到复旦大学、大学讲授国际关系理论,受到师生的欢迎。
沃尔兹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1959)、《对外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的冲突》(1971)、《国际政治理论》(1979)、《使用武力》(1983)、《核武器的扩散:一场辩论》(1995)等。
此外他还写了很多有影响的论文,如《政治哲学与国际关系研究》(1959)、《康德、自由主义与战争》(1962)、《两极世界的稳定》(1964)、《国家相互依存的神话》(1970)、《和平、稳定与均势》(1988)、《现实主义思想和新现实主义理论》(1990)等等。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读书报告:棋手的凝思
棋手的凝思——布热津斯基《大棋局》读书报告美国著名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是一本世界闻名的好书。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地将欧亚大陆比作一个大棋盘,将欧亚大陆各地区国家间的微妙关系娓娓道来,并制定出使美国纵横捭阖,至今仍保持着全球性超级大国地位的地缘政治战略。
然而,布氏地缘战略思想受到文化和现实条件的制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作者布热津斯基在引言中指出:美国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真正合作的全球大家庭”,同时也直言不讳地说道美国必须“阻止能够统治欧亚大陆从而对美国进行挑战的挑战者”。
而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制定一项全面和完整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
作者回顾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夕到冷战结束期间的世界史,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成为当今唯一的全球性超级大国的原因。
作者还一一列举历史上的罗马帝国、中华帝国、蒙古帝国以及欧洲的西班牙、法国、英国,将之与当今的美国作比较,颇为自豪地得出了一个结论:以上帝国中没有一个是真正全球性的,只有力量布及全球、无所不在的美国才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大国。
美国的全球力量是通过一个明显的美国设计的全球体系来发挥的,该体系包括美国对国外精英行使间接的影响以及覆盖全球的同盟和联盟组成的精细体系。
作者认为,作为全球大部分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在地的欧亚大陆是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
他把欧亚大陆比作一个大棋盘,在这一场争夺地缘政治利益的大棋局中,除了美国,还有十个重要国家,包括五个“地缘战略棋手”(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以及五个重要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乌克兰、阿塞拜疆、韩国、土耳其和伊朗)。
而美国要做的就是在这盘棋局上纵横捭阖,在来自地区竞争者或新的联盟的挑战面前,维持美国的全球体系,保持美国在全球至高无上的地位。
欧洲被作者称为“民主桥头堡”。
德国和法国是是欧洲最主要的棋手。
美国应该同法、德密切合作,致力于推动欧洲的一体化和北约东扩。
作者把俄罗斯比作一个黑洞。
大外交读书报告
从《大外交》中描述的柏林危机看冷战格局内容摘要:1961年8月13日,就在一夜之间,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惊醒了人们的美梦: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为了囚徒。
东德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建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标志着冷战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一栋小小的围墙,成为了东西两大世界的矛盾的集中反映。
而围绕这个突发事件,两大振英之间的博弈以及阵营内部各方意见的不一与相互协调,上演了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幕生动的活剧来。
作者简介:《大外交》的作者亨利.基辛格是个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其独到的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同时重现了那些对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各国领袖: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尼克松、毛泽东、周恩来、李根、戈尔巴乔夫等政治家的风采。
作者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长期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瓦解这几次20世纪对人类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由他分析描述的冷战及其突出表现—柏林危机,更有一番别样的历史角度和人物观察。
一、冷战的形成(一)冷战的缘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曾就战后的国际秩序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由苏、美、英、中四国组成世界警察,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定。
但是罗斯福还没来得及把它的设想付诸实践便赍志而殁。
此时正是纳粹德国行将崩溃,权力真空亟待填补之时,战时盟国的目标存在明显分歧。
丘吉尔亟欲阻止苏联控制东欧,且仍然想保持欧洲的某种均势。
斯大林则因苏军战胜,俄国人民贫穷牺牲,希望在领土上能有所得作为报偿。
继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初期有心努力维持罗斯福的做法,保持盟国的合作关系,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战时和谐相处的迹象消失的无影无踪,美、苏两大强国在欧洲事务上已经相互对抗、互别苗头。
杜鲁门面对的国际大环境,其分界线仍未确定,都视双方军队前进至何位臵而定。
经盟国军队解放的各国,其政治前途仍未解决。
《流行的国际主义》读书报告
《流行的国际主义》读书报告《流行的国际主义》可谓是一本充满火药味的书本,这也彰显了克鲁格曼刚强的性格。
他在全书用了非常大的篇幅严厉地批判了那些竞争力的鼓吹者,运用大量的数据去证明竞争力鼓吹者是杞人忧天的,此外,克鲁格曼还细心地揪出他对手的逻辑性错误,他们甚至运用错误的数据来混淆视听,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是伪经济学家,他们有些是政客,有些是企业家,甚至有些是军事家,他们甚至分不清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却在鼓吹美国正在遭受严重威胁,荒谬的是,他们还左右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此时克鲁格曼却特立独行的支持自由贸易。
那么克鲁格曼是如何批判竞争力鼓吹者的,是如何论证自由贸易的正确性的,他的论证是否存在什么问题或不足,我将在下文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观点。
流行的国际主义指的是竞争国际主义,竞争国际主义者通常把国际贸易比喻成公司竞争,认为国际贸易是一场零和游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就是其在世界市场上得竞争问题,它的财富取决于能否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获胜。
竞争国际主义者还阐述当前(90年代初)美国面临的威胁是美国的竞争力不如日本和欧洲,甚至不如第三世界国家。
克鲁格曼是如此的愤世嫉俗的,他首先就猛烈抨击这种观点,他不认为公司与国家有可比性,国家竞争力与公司竞争力不同,国家竞争力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概念。
遗憾的是,克鲁格曼他并没有明确阐述他要反对的国家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于此,我根据自身对全书内容的了解,认为他所反对的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当然,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定义这个竞争力)。
而在整本书中,克鲁格曼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来反驳竞争国际主义者的:1. 一国的真实收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主要是是由其国内因素而非国际竞争决定。
克鲁格曼用GNP和支配GNP来阐明一国生活水平与国内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一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直接受到其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影响,而非某种争夺世界市场的竞争决定。
2. 竞争国际主义者在很多鼓吹竞争力的文章中运用了错误的数据来蛊惑大众,他们的文章缺乏专业经济学家所教授的国际贸易理论。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文化、权利与国家》书名:《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杜赞奇早年就学于印度和美国,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及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
其《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曾先后荣获1989年度的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以及1990年度的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奖。
其第二本专著《从国族中拯救历史:质疑现代中国叙事》,中文译本也已于2003年面世。
其最新著作《主权与真实性:满洲国与东亚现代进程》,也已于近日出版。
主要内容:前言:首先,提出了研究的对象,即国家政权的扩张对华北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其次,说明了研究资料的来源,肯定了其中的参考价值,也认识到了局限之处;然后,依据三个标准(第一、富裕还是贫困;第二、宗教和宗族组织是否在乡村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第三、距离城市的远近)对将要研究的6个村庄进行划分,让读者对作者的研究范围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以便下文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第一章:权力的文化网络为了能进一步拓宽理解一种文明中政治体系的视野,即将文化,特别是大众文化因素包括在内,从而超越十分重要但并不完全的“乡绅社会”和“儒家思想”的概念,作者引入了“权力的文化网络”。
这一模式可使我们在同一框架中理解晚清社会中帝国政权、绅士以及其他社会阶层的相互关系,并以将这种对文化及合法性的分析置于权力赖以生存的组织为基础,来达到这一目的。
第二章、清末乡村社会中的经纪统治“经纪”是交易一方的代理人,他们常常收取一定的佣金,在清末封建国家正是通过收费经纪来统治乡村社会的。
这里的国家经纪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营利型经纪,他们活跃在国家政权和农民大众之间,担当为政府征收赋税的代理人,从中贪污中饱已获其利,他们的权威来源于政府的支持,所以更加倾向于维护国家的利益。
另一种是保护型经纪,他们的权威来源于自身的威望和地位,能得到农民大众的信任和拥护,所以,这样的代理人更多代理的就是乡村人民的利益。
《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读书报告
《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读书报告一、基本信息书名: 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美前国防部长)译者: 陈丕西、杜继东、王丹妮等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6年二、内容简介:本书对美国陷入越战泥潭的过程做了详尽的解释,揭露了美国政府政治、军事的内幕,是美国历史必不可少的一个篇章,他不仅解释了“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们使美国和越南陷入灾难的原因,而且总结了应该从他们的错误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如何面对冷战以后的二十一世纪的问题。
三、目录:1.前言2.第一章走向华盛顿的历程(一九一六年六月九日至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日)3.第二章早期的岁月(一九六一年一月十九日至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三日)4.第三章一九六三年的寒秋(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5.第四章过渡时期(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一九六四年七月二十九日)6.第五章东京湾决议(一九六四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七日)7.第六章一九六四年的选举及其后果(一九六四年八月八日至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七日)8.第七章决定扩大战争(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二十八日)9.第八章圣诞节暂停轰炸——一次未成功的和谈尝试(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九日至一九六六年一月三十日)10.第九章麻烦越来越大(一九六六年一月三十一日至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九日)11.第十章疏远和离任(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日至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九日)12.第十一章越南的教训13.附录六十年代的核战危险及其对二十一世纪的借鉴意义四、关于本书(心得体会):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是美国人进入越南的决策人之一。
他认为牺牲美国人的生命在亚洲反对共产主义是值得的,然而,他后来意识到这场战争根本赢不了。
由于希望继续打下去的占大多数,他离开了约翰逊政府,脱离了越南问题的漩涡。
他拒绝对越战进行任何公开评论,保持沉默将近三十年。
越战的结束,并没有终结美国人因越战而起的梦魇。
《国富论》读书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国富论》读书报告《国富论》读书报告《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在亚当·斯密之前,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不乏伟人和名著,但从未得到如此评价。
这是因为《国富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分水岭,是第一部系统地阐述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的著作,而且它一发表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将“创立者”的桂冠奉送给亚当·斯密,而将以前的经济学家统统视为“先驱者”;西方经济学派至今仍公认亚当·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就在《国富论》出版的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发表。
西方学者将这两部巨著合称为“产业自由宣言书”。
从《国富论》问世到20世纪30年代,它统治西方经济学达150年之久。
即使在“凯恩斯革命”之后,《国富论》所阐述的经济理论仍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它与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一起统治西方经济学思想的两大理论体系,至今还影响着西方社会。
正如《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其评价的那样:200年以后,亚当·斯密仍然是经济学中一位高耸入云的人物。
《国富论》成为影响世纪历史进程的十大名著之一,被列为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必读之书。
对于《国富论》这样的人类历史上的巨著,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用仅仅一个寒假的时间来品读是远远不够的。
面对着这厚厚的一本的“人类文明史”,我们除了怀着虔诚的心情探究还能做些什么呢,历史摆在那里,显示就在眼前,《国富论》规划了资本主义制度,而资本主义制度为人类创造从未有过的物质世界。
《国富论》全是分为五卷,接下来我简要的介绍一下亚当·斯密在各卷中所阐述的内容:第一卷,论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及生产物分配给各阶层人民的顺序。
亚当·斯密开篇表明,由于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老东风必须由货币来促进,因为劳动分工是商品交换发达的产物。
这就顺理成章地引出对实行交换的条件即价值和价格的论述。
《权力与相互依赖》读书报告(定)[美]基欧汉、奈
评注
• (一)相互依赖与复合相互依赖
• 相互依赖: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 纪中期(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 半叶--20世纪初(资本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 (全球化)经济演变 • 相互依赖论:形成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年代 • 复合相互依赖:权力与相互依赖的结合(基欧汗 和奈提出)
四、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权力与相互依存》一书突出和普遍的特点,是作者始终对 自己观点持客观辩证的立场,或者说奉行折衷主义。甚至《权力 与相互依存》这个书名本身,就体现了对全球制度主义和现实主 义两者的折衷。在本书中,奈和基欧汉试图建立一个能调和国际 关系传统观点和现代观点的理论体系,他们一方面提出了自己的 观点,另一方面却又指出观点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提出主流观点 ,另一方面却又将种种观点归纳起来进行折衷;甚至一方面进行 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却在发掘研究本身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 五点上:
1
2 3
各个社会的多渠道联系 国家间关系的各种议题无等级之分
军事力量不起主要作用
二、个案分析
奈和基欧汉探讨了国际制度变化的方式和原因,并由浅入深、 从简单到复杂地提出了四种解释模式,包括经济进程解释模式、总 体权力结构模式解释模式、问题结构解释模式、国际组织解释模式 。分别进行了分析评述,提出了综合解释模式,并选取了两种领域 (专门国际领域和双边关系)四大类 (货币问题、海洋问题、美 加关系、美澳关系)的个案来使用各种模式来进行分析。 经济进程解释模式是指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等使得各国之间相 互依赖加强,从而引发机制变化。总体权力结构模式解释模式是指 各议题之间会相互联系,从而进行权力转化,一个行为体在在一个 领域中的优势会转化为在另外领域的优势。国际组织解释模式是指 宽泛意义上的网络、规范和制度。而各个行为体的能力则取决于其 的基本权力以及依赖组织能力。
联邦党人文集 读书报告
宪政理论的初次实践——《联邦党人文集》的诱人之处《联邦党人文集》【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程逢如在汉书逊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1787年10月至1788年5月,为说服纽约州批准联邦宪法,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邀请詹姆斯•麦迪逊和约翰•杰伊共同以“普布利乌斯”的笔名,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详尽全面地论证了宪法的合理性,并对与人民自治政府有关的最为重要的政治课题加以了探讨。
如今,《联邦党人文集》已成为美国建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
这首先是由于它的作者是美国建国时期的杰出人物:詹姆斯•麦迪逊出任了第四任合众国总统。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乔治•华盛顿的内阁中任职,是确定美国经济政策的主动力。
约翰•杰伊成为美国最高法院的第一任首席大法官。
也因为该文集对宪法作了最为系统和最为全面的分析。
作者们不仅诠释了宪法的结构,而且针对当时的批评逐条逐条予以仔细地反驳,极力捍卫自己的主张。
更是因为它解释了立国之父们的初衷。
以至于今天当最高法院法官试图理解缔造者的意图时,《联邦党人文集》仍然是宪法解释最为重要的诠释资源。
在此,我将对自己粗略阅读这一经典著述的感受,作一个简略的记述。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联合?大致来看,这部分论证集中于第二至第十三篇。
我以为,有关这点的论述充分体现了联邦党人(或许应称之为联邦主义者?因为那是还没有联邦党)的用心良苦。
作者既从正面的各个角度,论述一个统一的联邦对于全体美国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意义,包括统一的国内市场,统一的关税,商业及贸易自由,边境管理的整合,公费开支的缩减,国内安全的保障,对派系独裁的抵制,完整的税收及公共服务以及最重要的——通过联合实现对外国势力的抵御对国家尊严利益的捍卫。
作者几乎考虑尽了所有一个统一而集中了权力的国家所具备的优点,换句话说,抛出了许多沉溺于古代小国寡民旧梦中的人们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
与此同时,作者反驳了反联邦党人(或许应称之为反联邦主义者?)的观点,指出,基于人性本质的,以及与之相关且不断发展着的对资源和利益的欲望,将不可避免的带来争夺乃至战争。
约瑟夫奈《硬实力与软实力》读书报告
《硬权力与软权力》读书报告作者与年代背景《硬权力与软权力》是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教授集结过去近二十年撰写的主要论文,专门为中国读者编辑的一本著作。
这些论文共13篇,时间纵贯1986到2004年,它们以权力的变迁和美国国家利益为核心,以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关系为重点,围绕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权力与相互依赖、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等问题展开,构成了理解美国国际战略的一条主线。
书的最后附录部分,译者门洪华博士撰写了一篇《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作为中国学者对约瑟夫·奈教授的学术回应。
目录章节(第一编超越现实主义)第一章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第二章昔日战争与未来战争:关于战争根源及其预防的探索第三章伦理与外交政策第四章冷战后的冲突(第二编美国的硬权力与软权力)第五章软权力第六章世界权利性质的变迁第七章凝视未来第八章信息革命与美国的软权力(第三编相互依赖、全球化与治理)第九章中国的复兴与亚太的未来第十章当新罗马帝国遇到新野蛮人第十一章美国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物品第十二章全球化的民主赤字:如何使得国际制度更加负责任第十三章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美国实力与战略(附录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主要内容第一章新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作者通过对两位自由主义学者的著作进行分析,指出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各自的优缺点,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即“每一种理论都对研究议程有所贡献,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也许将达致两种理论传统的融合”。
在这一章中,作者首先概述了20世纪70、8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分歧的尖锐。
他指出,现实主义长于解释互动短于解释利益,对于现实主义来说,“仅仅用权力来界定利益是不够的”,“在这点上自由主义的更为复杂的自由主义理论模式使人们关注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互动如何改变国家对利益的界定,从而为现实主义提供有益的补充”。
作者乐于看到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融合而非一方完全击倒另一方。
在本章的“未来研究的方向”一节中,作者认为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关联的途径。
林登 贝恩斯 约翰逊
1941年,民主党国会参议员莫里斯·谢帕德去世,留下了空缺。约翰逊在罗斯福的支持下,宣布参加参议院 该席位的补缺选举。选举结果,约翰逊败给了立场保守、反对罗斯福“新政”的民主党人奥丹尼尔。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约翰逊自愿报名服役。随海军转战太平洋和大西洋,多次涉险。
工作照(2张) 1942年,在罗斯福总统命令下,在军中服役7个月的约翰逊回到众议院。在此期间,他出任众 议院海军委员会特别调查小组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主张保持武装部队的实力,大力发展军工生产,改进 部队装备。在对外政策上,他支持杜鲁门的反共遏制政策。
1935年,约翰逊积极支持罗斯福的“新政”,因而受到罗斯福总统的重视。加上他父亲的好友民主党国会 议员雷伯恩的推荐,被罗斯福总统任命为全国青年署得克萨斯州分署署长。约翰逊任职期间大约安置了30000名 青年就业和学习。
1 9 3 7 年 , 得 克 萨 斯 州 第 十 选 区 的 国 会 众 议 员 詹 姆 斯 ·布 坎 南 去 世 , 留 下 了 空 席 。 约 翰 逊 高 举 拥 护 罗 斯 福 “ 新 政”的旗帜,当选为国会众议员;5月,约翰逊正式就任国会众议员。
第十次檀香山会议之后,约翰逊批准对北越实施攻击的计划。
约翰逊(2张) 1964年8月6日,美国参众两院就约翰逊所提出的决议举行秘密听证会,并起草了一项决议案; 7日,众议院以400票对0票通过了决议,参议院以81票对2票通过了决议。决议授权约翰逊在侵越战争中,可采 取包括使用美国武装部队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从此,美国将战火从越南南方扩大到北方。
约翰逊家里许多成员都曾参与政治活动。他的祖父曾任得克萨斯州议员多年,在当地很有影响,约翰逊城就 是 以 他 的 名 字 命 名 的 ; 父 亲 也 曾 任 得 克 萨 斯 州 议 员 多 年 , 是 国 会 议 员 萨 姆 ·雷 伯 恩 的 好 友 ; 在 家 庭 影 响 下 , 约 翰 逊 在学校读书时就对辩论和校园政治产生了兴趣。
新公共服务读书笔记
新公共服务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之新公共服务】摘要:《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这本书代表的其实是新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管理要求。
其作者登哈特夫妇主要研究关于公共行政的新的方法,简称为新公共管理服务理论。
该书是对以前陈旧的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优劣分析,也有对现当代国家行政管理思想的研究并提出自己新的看法,最后提出自己的新公共行政的内容即新公共服务主要是对服务而不是掌舵。
关于作者登哈特夫妇罗伯特?b?登哈特:现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院院士并且担任美国许多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质量管理、战略规划和公共生产率等方面的咨询顾问。
作为国际著名的公共行政学家,登哈特博士曾经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aspa)会长、中佛罗里达大学公共行政系主任、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以及密苏里州长的生产率咨询委员会主席,他还是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全国公共服务运动组织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席。
登哈特博士,著述甚丰,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16本专著,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新公共服务》,《公共组织理论》等。
珍妮特?v?登哈特:现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她的教学和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组织行为以及领导领域。
正文导论:《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行政学专著,它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和鲜明的理论创新在学界和政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者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特别是新公共管理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从以下七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内涵:(1)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2)追求公共利益;(3)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4)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5)承认责任并不简单;(6)服务,而不是掌舵;(7)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无论是从理论价值还是从实践意义来看,它都不失为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很有创新性的学术力作。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报告
《论美国的》读书报告《论美国的》是一部表述美国制度、政治生活、民情法制的政治书籍。
作者是托克维尔,本书分为两部分,分别写于1835年和1840年。
托克维尔认为,建立一个新世界,必须要有新的政治理论指导,而美国这样新型的国家就需要新的治国方略,即新型,他通过研究美国发展的有利条件,进而研究美国的发展规律,通过在美国九个月的逗留和考察,对美国的客观公允的描述,《论美国的》的出版,使托克维尔成为了著名的政治家。
本书之所以成为名著,首先是因为它是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制度、政治社会的考察;其次是因为它也是第一部论述制度的专著;第三是因为通过本书可以看到作者的爱国情结,在书的论述中他不断的对比欧洲,尤其是法国的专制制度与美国作对比,希望为祖国的发展找到合理的方式,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治国方略,“尤其作为一个贵族,他能高瞻远瞩,看出贵族时代日薄西山,并以期待的目光去迎新的平等时代的到来,实是难能可贵的”P9。
以下使我对本书一些浅显的读后感受,报告一共包括作者简介以及读书的相关容、写作背景和写作动因、著作的结构和主要容介绍、发现的问题以及个人体会四个部分。
一、作者简介以及读书的相关容托克维尔(Charles 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生于法国贵族家庭,是法国著名的政论思想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其代表作有《论美国的》和《旧制度与大革命》。
《论美国的》出版后立即受到普遍好评,使他名扬海外。
这部著作的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
我读的著作由晓明编译,出版,2007年10月第1版。
二、写作背景和写作动因写作背景:本书写于19世纪中期,当时西方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但是欧洲各国的专制制度依然势力强大,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各种资产阶级思潮激荡但是各国没有最为合适的资产阶级治国方略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并且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也处于上升时期,在欧洲社会矛盾突出,人民大众生活困苦不堪,处于社会动荡时期;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建国时间较短,但是制度已经建立,政治社会清明,民众生活安定,是当时最为理想的国度,是世人理想的生活地,与欧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于读书的总结报告
关于读书的总结报告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素养的双翼,双翼的展翅升腾需要广袤的心空。
今天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关于读书的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我校根据读书活动方案,落实“五有”目标,紧扣“五个结合”,扎实开展读书活动。
经过两轮的读书活动实践,各校已积累一定的经历,呈现一定的效果。
下面我把各基层小学在开展读书专项活动中一些优秀的做法点出来,把存在的问题讲出来,把今后的思路提出来。
一、形成一个共识。
⑴中心校在确立走“双线并行,内涵开展”的道路上,始终不渝地把读书活动作为一项重头戏,从学校开展规划,工作方案,活动方案,每周工作汇报等各个层面可以充分说明。
⑵各校树立“读书,为学生终生开展奠基;读书,是学校、师生开展的共同体”的理念;明确读书活动是一项长期、潜质的教育工程,需持之以恒并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的细活;需打持久战,还要打攻坚战,更要打胜利战。
⑶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挂帅,班子成员详细分工,语文教师或班主任负责实施,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大活动。
⑷制定活动方案,做到有方案有实施有记录有总结,注重过程性工作开展和材料收集与。
二、营造一种气氛。
主要通过两个渠道:⑴架设家校连心桥:通过分发宣传单、致家长书,座谈交流,家访联系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和参与读书活动,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舆论和影响作用;如湖尾、港西、下湖小学充分学校播送、假日家校联系卡,家长座谈会等有效途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和强度,让家长参与进来,引起外界关注;⑵营造校园读书风:走进学校,朗朗书声不绝于耳,步入校园,浓浓书香扑面袭来,走廊墙壁张贴名人格言,教室版地展示学生作品,学校专栏彰显办学特色,显眼之处书写鼓励读书标语。
如樟塘小中心在教室门口设置学习展示栏,围墙上设置读书活动专题;湖尾小学在走廊墙壁上张贴学生字画组合,港西、湖尾小学在楼道墙上悬挂读书活动展板,让人感到校园“书卷气”弥漫,“书香气”浓厚。
三、缓解一个难题。
在落实“五有”目标中,书源一直是开展读书活动的首要前提,也是制约活动推进的瓶颈,各校能想方设法摆脱困扰,不断充实书源,拓宽书源渠道,解决有书读,读好书的问题。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分)1. 孔子、孟子认为,圣王与圣人的内涵基本相同,皆属于德性至善之人。
战国晚期的荀子则认为,相比于圣人,圣王更具有王者的权威性,即圣王身为教化者,需要具备使天下万民顺服归往的道德与能力。
这一转变反映出先秦儒家思想()A.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B. 力图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C. 受到韩非子思想的影响D. 抛弃了理想化的政治诉求2. 唐中期以后,使职差遣制日益盛行,即官员受上命另任他事,形成“职无品秩却治事务,官有品秩仅寄禄秩”的现象。
如唐玄宗时负责顾问参议的要职翰林学士,其人选就“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
使职差遣制的盛行()A. 迎合了庶族地主参政的需求B. 推动了科举制度的重大改进C. 不利于唐代办事效率的提升D. 弱化了君主对朝堂的控制力3. 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
这一变化()A. 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 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 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4. 乾隆年间设立三通馆,其编修的地理志突破了之前以山川为纲要、以中原为核心的九州书写体系,采用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
这种地理志书写体系的变化()A. 服务于国家认同的需要B. 说明了中国版图的奠定C.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 推动了地方制度的改革5. 据研究,开平煤矿面值100两的股票在1881年底投产时已涨至150两左右,上海电报局100两面额的股票在1882年突破了200两大关,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股票价格也溢出原价的15%左右。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论国际道德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姓名:雷蒙KXM阿隆学号:1234567890授课老师:XX教授2015年11月一《国家间政治》简介《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第七版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的作者是汉斯·摩根索(1904-1980年)。
摩根索是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从摩根索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摩根索是在欧洲德国出生的犹太人,并且他成长在一战、二战发生地欧洲,尤其是作为德国的犹太人他的青年经历对他后来对国际政治的权力政治的思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国家间政治》是人们公认的现实主义的一个高峰。
他也因为这部著作而被人们所知晓。
作为一个学习国际政治的学生,摩根索的这部著作是大家不可读的经典教材。
(一)本书的大体框架在这本书中,作者分了十编共三十二章来论述自己关于国际政治的理论。
包括第一编国际政治的理论和实践,第二编作为权力斗争的国际政治,第三编国家权力,第四编国家权力的限制:权力均衡,第五编国家权力的限制:国际道德和世界舆论,第六编国家权力的限制:国际法,第七编当代世界的国际政治,第八编和平问题:以限制求和平,第九编和平问题:以转变求和平,第十编和平问题:以调解求和平。
在全书中,摩根索以权力为核心,以世界和平为最终目的。
从各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权力政治理论。
在第一编第一章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当中,摩根索提出了经典的现实主义六原则。
成为国际政治理论的经典论述之一。
全书的前部分再讲与国家权力相关的问题,后半部分在讲如何才能求得和平的问题。
这与作者的书目相对应。
全书讲述的非常深刻。
作者更多的是从理论思辨和经验的角度对国际关系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为人们认识国际政治的现实,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二国际道德对国家权力的限制摩根索在第五编国家权力的限制:国际道德和世界舆论中第十六章提出了国际道德。
当读完全书之后,对于国际道德这一章我的困惑是最多的,比如:既然第十六章叫国际道德,摩根索认为道德是分层的,有个人道德,国家道德和国际道德。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侧重于对国家权力的解读一、本书作者简介《国家间政治》一书作者汉斯·摩根索,目前我们看到的第七版由肯尼思·汤普森和戴维·克林顿修订。
汉斯·摩根索是国际关系中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于1904年生于德国,1923-1927年间先后在柏林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主攻法律。
后在法兰克福从事法律实践和教学。
1937年移居美国,曾任教于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堪萨斯城市大学,1943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成为政治学系副教授、教授,也曾担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纽约新所的政治科学教授等,并且曾是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的访问教授。
1950-1968年期间担任芝加哥大学美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期间还兼任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顾问。
除奉书外,摩根索的主要著作还有:《国际政治的原则和问题》(]951年)、《捍卫国家利益》(1951年)、《美国政治的目标》(1962年)、《政治的困境》(1958年)、《真理与权力》(1970年)等。
二、本书总括《国家间政治》一书是围绕权力与和平展开,旨在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权力斗争,并探索缔造世界和平的途径。
其中国家权力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贯穿始终。
本书共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编,主要对国际政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著名的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原则一:“现实主义认为,像社会主义的一般现象一样,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支配。
”现实主义相信政治法则的客观性。
为了使社会不断完善,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则。
原则二:“以权力界定的利益概念是帮助现实主义找到穿越国际政治领域的道路的主要路标。
它使得政治成为行动和知识的独立领域,并与其它领域(如经济学、伦理学、美学或宗教)区分开来。
”原则三:“现实主义认为,以权力界定的利益这一关键概念是普遍适用的客观范畴,但是它并不赋予这个概念一个永久固定的含义。
台湾“中研院”口述民国历史经典丛书(套装共8册)
1
导言
本书口述者简 2
介
3 第一章民国初
期外交
4 第二章中国与
巴黎和会
5 第三章中国与
华盛顿会议
第四章中国与 1
《九国公约》
第五章北伐时 2
期的外交
3 第六章国际联
盟对中日冲突 的处理
4 第七章二三十
年代的中日关 系
5 第八章抗战爆
发前的中日关 系
第九章三十年代的中 德关系
第十章抗战时期的中 苏关系
一山东问题之解决 二关税条约 三其他事项
一九国公约会议的由来 二九国公约会议实况 三和美国代表戴维斯的谈话 四中国与《九国公约》 五使人失望的结果
一北伐期间的外交措施 二围住租界另寻新境
一向国联控诉日本 二国际联盟行政院会议 三币原基本条款与国联调查团 四史汀生不承认主义 五国联特别大会与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六日本退出国联
《口述历史辑要丛书》 序言
导言
本书口述者简介
第一章济南惨案和张 作霖被炸案
第二章从察哈 1
尔抗日同盟军 到两广事变
第三章西安事 2
变
3 第四章汪精卫
集团投敌叛国
4 第五章从南京
大屠杀到长沙 大火
5 口述历史资料
来源
一济南惨案 二张作霖被炸案
一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二福建事变 三两广事变
一南京大屠杀 二重庆大隧道惨案 三长沙大火
(一)民国时期的海军学校 (二)国内战争中的海军 (三)抗日战争中的海军 (四)西方国家对民国海军建设的帮助
第十一章抗战时期的 中美关系
第十二章抗战时期的 国际局势
第十三章关于 1
东北问题的交 涉
第十四章马歇 2
尔调停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与威廉·皮特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是一句被广为引用的名言。
它出自英国的一位首相威廉·皮特。
皮特用它来形容财产权对穷苦人的重要性和神圣性。
原文是这样的:“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道出了一个基本常识,那就是公权力和私权力有明确的的界限,必须恪守“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
当然,不是说公权力不能进入私领域。
公权力进入私领域有一个原则,那就是“非请莫入”。
私人事务没有请求公权力救济,政府不能介入。
在国家和社会之间有着严格的分界线。
当事人行使了请求权后,公权力才能进入私领域。
原文是这样的:The poorest man may in his cottage bid defiance to all the forces of the crown. It may be frail - its roof may shake - the wind may blow through it - the storm may enter - the rain may enter - but the King of England cannot enter.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臣民的茅草房,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原文是:“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句话的背景是:“当时英国圈地运动达到了高潮,大批农民的土地被圈占。
如果按照英国的传统习惯,这些农民世代耕种这些土地,是不能被轻易驱赶的。
但是按照资产阶级革命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这些土地是贵族的私有财产,驱赶农民天经地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大使的驻在国,或是小国,对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影响不大;或虽是大国,但与美国的关系 一向较为友好、稳定,处理外交事务的压力小,即使其不是外交领域的精英,一般情况下也 能妥善处理外交事务;2.参议院希望通过在这一任命事件中对于总统的让步妥协来换取在其 他方面总统的配合。而对于民众的漠然,可能是由于美国民众更关注身边的新闻,对于国际 时事并不热心。比如《参考消息》在我国的销量颇丰,但在美国,却是不太可能的。还有或 许是美国民众对于美国政界的“金钱政治”早已习惯而漠然,因而置若罔闻,而不是与日本 民众那般群起激愤。 (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与国务卿间的权势角逐
浅谈美国政治的几点独特之处 ——《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读书报告
姚丽丽 摘要:美国作为当下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大致的政治架构与对外决策模式等早已为人所熟知。但通过阅读 韩召颖老师的《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本人对于美国政治有了更为系统和全景式的了解,虽然或许比 较浅显,但至少也是从中发现了美国政治运行中的几点独特之处,比如,参议院对于政治任命上位的驻 外大使常开绿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有时比国务卿更有威望、“快车道”模式的产生、外国利益集团在美国 院外活动的合法性、“旋转门”理论等。本文正是试图对于这几点独特之处做一简要概述与评析。 关键词:政治任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外国利益集团;“快车道”模式;“旋转门”理论
总之,对于美国政治中的特殊性既要正视,又切勿盲目模仿,而应从本国的政治现实出 发,借鉴经验,未雨绸缪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⑧ 韩召颖:《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第 284 页 ⑨ 韩召颖:《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第 284 页
第4页共4页
对于美国的“旋转门”,我国既要防止那些常在“旋转门”辗转的人士以学术为名影响我 国的对外决策,防止国内“金钱政治”的滋生,同时也应积极提高我国民间智库为国家献计 献策的水平。
四、结语
从上文可以看到,美国参议院对于政治任命上位的驻外大使常开绿灯、国家安全事务助 理的非正式权力的可扩展空间较大、“快车道”模式下美国总统在对外贸易方面往往较有决定 权、外国利益集团以合法身份在美国院外长期积极活动、“旋转门”下无数政商精英辗转于政 坛、商界与学术圈之间。
这虽只是选取了美国政治中几个小的着眼点,但也足以看出美国政治之独特性。一方面, 美国政治中的这些独特之处在其对外政策中确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往往是难以在他国重现 的。另一方面,美国利益集团、智库等社会力量在国家对外决策中发挥的影响远远强于我国 国内社会力量所产生的效用。相信在未来,我国对外决策中社会力量的声音会越来越受到关 注。
⑨
员,而其离职后又会回到利益集团或智库 ,比如,在奥巴马政府中有 20 多名政府高官都来 自布热津斯学会。在笔者看来,这“铁三角”关系与“旋转门”理论是相互促进的。
但“旋转门”理论下,不仅是知识与权力的交易,知识精英掌权这么简单。虽然这是美 国金钱政治的体现,是美国特殊的政商关系,但其中也有有利的一面。这些利益集团或是智 库虽频频出入“旋转门”,但始终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为政党、政府机构输送了许多专 门人才,并为国家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难以数计的良策。比如,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夕,兰德公 司曾得出“中国将出兵朝鲜”的结论,打算以 20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但 被婉拒。
在正式法律的保护下,外国利益集团虽然会受到一些管制,但总体上其院外活动开展得 十分广泛。其中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以色列,其不仅使得美国在阿以问题上几乎每次都偏 袒以色列,甚至使美国许多参议院议员在草拟一些与阿以问题相关的政策时,不自觉地更多 站在以色列的立场考虑问题。这甚至可以说是在认知层面上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为何美国 依之如故?或是为了通过这种透明性,为其的霸权增加合法性;或是其认为这种外国利益集 团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美国的民主;或是基于对美国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的充分自信, 认为这不会侵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一)参议院对于政治任命的驻外大使开绿灯 依照宪法,美国驻外大使由总统任命,但须参议院批准。在这一过程中,总统往往以任
命大使作为在大选中对其给予庞大资金支持的人士的答礼。而且这已成为一种政治惯例,在 艾森豪威尔、尼克松、卡特、克林顿等总统任期内都曾出现过。到老布什总统任期末,20% 的美国大使属于政治任命,而到克林顿总统的第一任期,这个比例竟占了约 30%,实在是让
同时,正如托克维尔所言,民主对于国内事务的有益性在对外事务方面鲜有凸显⑤。“快 车道”模式不仅有利于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美国对外决策 中政治权力架构过于分散的一种弥补。在贸易上给予总统相对的集权,从而更有效地维护美 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是在国会喋喋不休地争论中错失良机。
三、社会力量参与美国政治的几点独特之处
①
人难以置信 。 为何参议院没有运用其享有的否决权阻止总统一系列的政治任命,而是大开绿灯?为何
公众对于总统以国家公职来作为私人恩惠的谢礼并不强烈反对?相比于日本,一位官员一旦 陷入“政治献金”事件往往就宣告了其政治生涯的终结,美国却可以如此“正大光明”地进 行钱权交易,而且总体而言,美国的外交系统仍有效运转,似乎政治任命并未对其产生鲜明
进一步地,由于国务卿的任命须国会同意,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与国务卿间权势天平的倾 斜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总统与国会之间权力角逐的映射。
当然,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其非正式部门领导者的身份,其权势与国务卿相比还是稍逊 一筹。但在美国历届总统任期内,布热津斯基、基辛格、赖斯等都是较为有权势的几位国家 安全事务助理③。在此也以其为例分析一下这几位权势相对显赫的原因。首先与其自身的外交 经验、能力等是分不开的,其次由于外交决策方面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外交危机时强调保密性 与迅速性,基于其与总统的亲密关系,更可能被派遣执行一些机密事务,比如 1971 年基辛格 秘密访华为 1972 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探路等。在很多时候其更能代表总统的意志,在危机管理 方面往往颇有建树。再者,美国安全委员会相对于其他机构,更能超脱自身部门利益,以国 家安全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这也是其权势获得的因素之一。
① 韩召颖:《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第 43 页
第1页共4页
消极影响。再者,美国崇尚精英主义,难道每位接受政治任命的大使都恰巧是外交界的精英?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比如:在卡特政府时期,通过政治任命成为美驻新加坡大使的官员竟
②
从未听说甘地、邓小平、尼赫鲁等人,可见其关于东亚、东南亚地区政治知识的匮乏。 在此,关于参议院大开绿灯的出发点,笔者认为可能是基于以下两个考虑:1.政治任命
第3页共4页
因此,也许只有在美国特殊的政治文化,以及其作为唯一霸权国家的实力下,才会承认 外国利益集团院外活动的合法性。因此其特殊性在他国是难以复制的。 (二)“旋转门”理论
在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国会主要委员会和议员、利益集团之间形成了著名的“铁三角⑧”。 进一步地,联邦政府部门与利益集团之间还有更为亲密的一层关系,智库与政府人员之间也 是高度重合,即“旋转门”理论。政府部门的许多人员都来自一些利益集团或智库的高层人
④
拒绝这些决定,而不能修改其内容 。这使得总统在对外贸易议题上有了更多主动权。尤其是 在中美贸易中,美国国会往往比总统对于中国采取更强硬态度,若是在这期间,总统获得国 会的“快车道”授权,则对于推进两国贸易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否延长这一授权的最终 决定权却始终牢牢掌握在国会手里。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当总统与国会多数党来自同一政党 时,总统才更有机会以“快车道模式”开展对外贸易活动。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引言
韩召颖老师的《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系统地讲述了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尤其是在对外决 策方面,总统、政府、国会、最高法院、社会力量以及政治文化的不断角力。书的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阔。因此,在写这篇读书报告时,我选取了在阅读时发现的美国政治中的几点有趣 或独特的部分,介绍下相关内容并做一简要评析。
二、美国总统与国会角力的几点独特之处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权势的上升,一方面有利于对于国务卿形成牵制作用,另一方面 一旦其之间的政策分歧过大,也不利于在外交决策上“一致对外”,影响决策的效率与科学性。
② 韩召颖:《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第 42 页 ③ 韩召颖:《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第 115-117 页
第2页共4页
(三)“快车道”模式下的总统权势 “快车道”授权是美国国会赋予总统开展贸易谈判并达成协定的权力,国会只能接受或
(一)外国利益集团院外活动的合法性 早在 1964 年,詹姆斯.罗森瑙就在其一篇代表性著作中指出美国实行的是“渗透性政治
制度⑥”,在其透明性霸权秩序下,不仅积极保证制度的透明性,同时还欢迎外来者的参与。
⑦
比如,外国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受到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 ,这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积极防止外国势力对本国渗透的政策是大相径庭的。
无论如何,这还是一种冒险行为,至少是与我国的独立自主政策相背离的,在中国是没 有生长土壤的。即使是在其传统盟国——日本,也不可能实现。在日本,一位首相候选人甚 至会因为接受了一位外国邻居的一笔小额资金而失去竞选资格,可见日本防止外国势力干涉 的严控程度。
④ 韩召颖:《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第 63 页 ⑤ 韩召颖:《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第 79 页 ⑥ 韩召颖:《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第 281 页 ⑦ 韩召颖:《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第 28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