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度(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度(含解析)

溶解度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2.t ℃时,向一支盛有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高升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3.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铁元素惹起的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D.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4.T℃时,将少许生石灰放入必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温度,获得的溶液与原溶液对比,以下物理量前后不变的是()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D.④⑤5.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响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停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必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连续高温D.向必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淆溶液中滴加稀硫酸6.下表是 KCl 固体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A. KCl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C.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溶解度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蔗糖水属于溶液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8.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以下图的实验,依据实验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溶液 b 必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必定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9.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中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都含有末溶解的固体C.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相等D.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10.在化学知识中有很多规律,以下详细物质的性质切合对应规律的是()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比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如:氢氧化钙和氯化钠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比如:汞和金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比如:氢气和一氧化碳11.如表是NaCl、 KNO3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NaClKNO3 110据此数据,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在 40℃时, 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B.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在20℃~ 40℃温度范围内订交C.在 60℃时, KNO饱和溶液210g 加入 1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3D.在 20℃时 KNO和 NaCl 的混淆溶液100g ,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必定是NaCl312. KCl 与 KNO在不一样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3温度/ ℃10 20 30 40 50KCl 30g 33g 35g 38g 41g KNO 21g 31g 45g 65g 88g 3A. KNO3比 KCl 的溶解度大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 ~ 30℃之间C.在20℃时,10g 水中加入5g KCl 可获得33.3%的KCl 溶液D.在50℃时,两物质各5g 分别加入10g 水中,充足溶解,均有固体节余13. Ca( OH)2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表:温度/ ℃0 2040 6080溶解度/g依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Ca( 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20℃时, Ca( OH)2的溶解度为C.40℃时,降低 Ca( OH)2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D. 6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0.20g Ca ( OH)2充足搅拌,固体完整溶解14.物质 M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以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A.0℃时, 15.9gM 溶于 150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B.20℃时, 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C.若要配制 200.0g20.0% 的 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一定是60℃D.80℃时, M的饱和溶液138.2g 降温至 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15.硝酸钾在不一样的溶解度数据如表,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1: 21C.20℃时, 10g 水中加入5g 硝酸钾充足溶解后再加入5g 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20℃,没有晶体析出16.以下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表达符合的是()A.常温下,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t ℃时,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丙C.向必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D.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17.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 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间压变得直观了然.在某温度下.将少许氧化钙加入到必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依照察看和思虑,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象反应了该过程中()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二、填空题18.下表是NaCl、 KNO3在不一样温度(℃)时溶解度(g)温度( t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NaCl( s )3KNO110 138 169 202 246 剖析上表,回答以下问题(1)60℃时, KNO3的溶解度为g(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3)20℃时, NaCl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精准到).(4)温度为 t ℃时, NaCl 和 KNO的溶解度相等且为S 克,则 S 的取值范围是.319.如图 1 是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1) P 点的含义是.(2) t ℃时,将 50g 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足溶解获得溶液的质量为g.2(3)将 t 2℃时,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次序是.(4) t ℃时,将盛有 c 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必定量的氢1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污浊,原由是.20.依据下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KClKNO3 110 169 246(1)20℃时 KCl 的溶解度是;(2)20℃时将20g KCl 与 50g 水混淆,充足溶解后,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3)上表两种物质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21.下表是 KNO、 NaCl 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3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KNO 32 64 110 138 169 202 246 3NaCl 36 37 39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②30℃时, KNO3的溶解度是g/100g 水.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可经过的方法提纯.④对③析出的晶体节余溶液描绘正确的选项是(填写编号).I 、节余溶液必定是KNO饱和溶液 II 、节余溶液必定是NaCl 不饱和溶液3III 、上述方法能够将二者完整分开IV 、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22.下表是固体 A 和固体 B 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 /g 固体 A固体 B 110 169(1)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固体 A 和固体 B 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填“增大”或“减小”).(2)20℃时,把50g 固体 A 放入 100g 水中,充足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g.(3)40℃时,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4)若 B 饱和溶液中有少许的A,可用以下法提纯B(填序号).①趁热过滤②蒸发结晶③冷却热饱和溶液.23.依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温度/ ℃020*********溶解度 /NaClKNO3 110169246(1)40℃时, NaCl 的溶解度是.(2)20℃时,称取31.6g KNO 3固体加入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足溶解形成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称取31.6g KNO 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3)当 KNO3中混有少许NaCl 时,提纯KNO3所采纳的方法为.(4)将等质量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1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对所得溶液的表达正确的是(填序号).A、都是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KNO3> NaClC、溶液质量:KNO3< NaCl.24.下表是 NaCl, KCl , KNO三种物质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3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 /gNaClKClKNO3 110 169 246(1)20℃时, NaCl 的溶解度是g;(2)若 NaCl 和 KCl 的溶解度相等,对应表中最小温度范围应在℃之间;(3)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大的是,在必定温度下,要将该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最好的方法是.25.下表是 KNO、 NaCl 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3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 32 64 110 138 169 202 246 3NaCl 36 37 39(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2)50℃时, KNO3的溶解度是g/100g 水;(3) KNO溶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可经过的方法提纯;3(4)对( 3)析出的晶体和节余溶液描绘正确的选项是(填写编号)A.节余溶液必定是KNO饱和溶液 B .节余溶液必定不含有NaCl3C.节余的溶液必定是纯净物 D .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 .326.下表是 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以下问题:(1)40℃时,将 70gKNO3固体加入100g 水中,充足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g.(2)60℃时, KNO3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的一种方法是.(3)依照表中数据,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画出KNO3溶解度曲线的草图.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 /g 110三、解答题27.剖析办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1)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依据此表回答: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 氯化钠碳酸钠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 100g 的水加入30g 碳酸钠中,充足搅拌后获得的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 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准到0.1%).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此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必定量的铁、铜混淆物中,写出此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节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响时间的变化关系,此中表示正确的选项是(填标号).28.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增大;温度一准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越强.(1)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 高升(溶质不变),可采纳的方法是.(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 降低,在以下试剂中,哪些可选择加入?A. CO B . CaCO C . Fe( OH)3D .CuSO.2 3 4 29.下表是 KCl 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x小明为测定x 的值,取 4 份 40℃的水各50g ,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以下表.实验编号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4 KCl 质量 /g 5 15 25 35 溶液质量 /g 55 65 70 70 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只写一种).(2 )要使实验 2 的溶液达到饱和,可采纳的方法是.(3 )由实验可知, 40℃时KCl 的溶解度 x 为g .(4 )小明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 KCl 溶液 100g,为达实验目的其主要操作是.30.下表是 NaCl 和 KNO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3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 /g NaClKNO3 110 169 246(1)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 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2)若将 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同样温度下饱和溶液,其方法为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提纯的方法是(填一种).(3)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填“增大”或“减小”).(填一种).若KNO3饱和溶℃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必定比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 KNO3饱和溶液中必定不可以再溶解NaCl 固体C.从表中数据能够判断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之间.溶解度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剖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确立析出晶体的方法,依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解答】解:A、据图能够看出,在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的构成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显然,故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2.t ℃时,向一支盛有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高升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固体溶解度的观点.【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解决本题时用到的知识点有: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减低;②溶液与溶质共存说明溶液是饱和状态;③溶质的质量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④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溶质的量应当是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质量.【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减低,升温会使溶解在水中的氢氧化钙析出,所剩溶液仍饱和,故 A 错误.B、t ℃时,向一支盛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有100g 水中溶解熟石灰的质量小于0.3g ,所以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小的白色固体,所以t ℃时于0.3 g ,故 B 错误.C、 0.15g 熟石灰的烧杯内加入50g 水,烧杯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说明氢氧化钙未全溶,溶质的质量应当小于0.15g ,所以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故 C 正确.D、溶质的量小0.15g ,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3%,故 D 错误.于应选 C.【评论】一般状况下,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特别,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降低.3.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铁元素惹起的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D.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剖析和解决问题;人体的元素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有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剖析】 A、依据食盐有咸味剖析;B、依据碘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剖析;C、依据物质的溶解性规律剖析;D、依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征剖析.【解答】解:A、因为食盐有咸味,“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故 A 说法合理;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碘元素惹起的.故 B 说法不合理;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故 C 说法合理;D、分子间有间隔,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故D说法合理.应选 B.【评论】本题所考察的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增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解答本类题的要点.4.T℃时,将少许生石灰放入必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温度,获得的溶液与原溶液对比,以下物理量前后不变的是()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 D.④⑤【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温度不变饱和石灰水不可以再连续溶解氢氧化钙的特色,判断关于此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解答】解:因为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响而使水减少,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所以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在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因为溶液的温度不变,所以,溶质的溶解度也不变.依据同样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同样,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④⑤正确.答案: D.【评论】生石灰遇水生成的氢氧化钙因溶液已为饱和溶液,所以不可以连续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会增大.5.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响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停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必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连续高温D.向必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淆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铁;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剖析】 A、依据氧化钙能够和水反响剖析;B、依据金属与酸反响产生气体的多少剖析;C、依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响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剖析;D、依据硫酸和氯化钡反响立刻产生硫酸钡剖析.【解答】解:A、生石灰和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反响,所以会使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则会析出部分溶质,所以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故坐标错误;B、横坐标代表稀盐酸,相等质量的酸供给的氢元素质量相等,则产生的氢气相等,所以是同一条斜率;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同样的稀盐酸至过度,则铁和锌所有参加反响,Fe+2HCl═ FeCl 2 +H2↑56 2Zn+2HCl═ ZnCl 2 +H2↑65 2经过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响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能够看出,铁生成的氢气大于锌,故坐标正确;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响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减少但不会减少为0,故坐标错误;D、硫酸应当和氯化钡立刻产生硫酸钡积淀,所以起点应当是0,故坐标错误;应选: B.【评论】本题是过程与图象联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察,解题的要点是能正确的剖析各个反响的过程,并联合图象剖析问题,对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有必定帮助.6.下表是 KCl 固体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 /gA. KCl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C.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晶体和结晶的观点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 A、 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由表格,可查出80℃时 KCl 的溶解度;C、依据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色确立能否析出固体;D、20℃时, 100g 水最多溶解KCl34.0g , 34.0 克为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答】解: A、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正确;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51.1g ,正确;C、 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故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正确;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3%,错误;应选 D.【评论】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变的方法.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溶解度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蔗糖水属于溶液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溶液的观点、构成及其特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变的方法;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已有的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变随和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进行剖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物质的溶解度不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错误;B、蔗糖水属于溶液,正确;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正确;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正确;应选 A.【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液的知识,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知识进行.8.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以下图的实验,依据实验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溶液 b 必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必定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溶液的转变以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的影响进行剖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从溶液 c 和溶液 d 能够看出,降低温度则溶液中会析出晶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正确;B、溶液 b 中加入20g 固体获得的溶液 c 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加入的物质所有溶解,故溶液b必定是不饱和溶液,正确;C、溶液 d 变为溶液 e 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说明溶液 d 中的固体除掉,可能是高升温度使固体溶解,则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可能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错误;D、假如溶液 d 中的固体是经过过滤除掉,则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正确;应选 C.【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解度的变化特色以及溶液的转变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知识进行.9.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中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都含有末溶解的固体C.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相等D.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剖析,依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色判断.【解答】解: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将 30g 硝酸钾溶于100g 水中获得的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5g 时获得的溶液②为饱和溶液且有硝酸钾节余30g+5g﹣ 31.6g=3.4g ,将②溶液升温到 30℃,因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所以获得的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A、①、③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②为饱和溶液,故 A 错误;B、②中含有末溶解的固体,而③中不含有末溶解的固体,故 B 错误;C、①②③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所以溶液的质量也不相等,故C错误;D、③中溶质质量最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 D 正确.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溶剂的判断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析出晶体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需仔细剖析图示中溶剂溶质的质量与溶解度的关系.10.在化学知识中有很多规律,以下详细物质的性质切合对应规律的是()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比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如:氢氧化钙和氯化钠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比如:汞和金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比如:氢气和一氧化碳【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焚烧实验.【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资料;常有的碱碱的通性.【剖析】 A、依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剖析判断;B、依据常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趋向进行剖析判断;C、依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剖析判断;D、依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剖析判断.【解答】解: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等,故 A 正确;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 B 错误;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如金等,汞在常温下为液态,故C错误;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这些非金属单质拥有复原性,如:氢气,一氧化碳也拥有复原性,但属于化合物,故应选: A.D 错误.【评论】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趋向、金属的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要点.11.如表是 NaCl、 KNO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3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NaClKNO 1103据此数据,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在 40℃时, 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KNO3B.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在 20℃~ 40℃温度范围内订交C.在 60℃时, KNO3饱和溶液 210g 加入 1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D.在20℃时KNO3和NaCl 的混淆溶液100g ,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必定是NaCl。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丙>甲=乙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B.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 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2.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 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 将40℃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有晶体析出3. 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B. 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C. 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D. 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4.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B. 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5.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将t2°C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D. 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6.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B. t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C. 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D. 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只有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才能转变成饱和溶液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溶解度曲线”中考题赏析

“溶解度曲线”中考题赏析

考试研究 ・
“ 解皮曲线" 溶 中
张 大 臣
( 山东省滕 州市教 学研究 室 山东 滕 州 27 0 ) 7 5 0 文章编号 :0 8 0 4 (0 0 0— 0 9 O 10 — 5 6 2 1 )7 0 6 一 1
di1.9 9 .s . 0 - 562 1.7 3 o:0 6/i n1 8 0 4 . 00 . 3 3 js 0 0 0
某饱 和 溶 液
() 即溶解度曲线 , 1线 表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降温到 t 时 . F C 三种 度变 化 的趋势 溶 液 中溶 质 的质 量
() 2 常见 的溶解度 曲线随温度变化 的趋 势有 三种类 型 。 我们分别称之为“ 陡升型” “ 升型” 、缓 分数 由大到小 的顺 锓条 序 是
( ) a O 有 4NN 2
和“ 下降型 ” 表 明物质 的溶 解度 受温度变 化 的 . 影 响 大小 的不 同 。代 表 物 质 分别 有 K O、 a 1 N ,N C 、
C( 2 aOH)。 ()可 以根据 变 化趋势 来确 定混 合物 分离 的 3 方法 。
3面 的意 义 .

示, 请根据 图像和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 ) ℃时 ,a O 、 a 1 M 的溶解度 由大 1t NN 2 C和 N
到小的顺序是 () 图 2 2如 所示 , 当往试管 中加入 5 L稀盐 m
— —
验方 案 ,并 获得 成 功 。你认 为 该 方案 可 能 是 ( 只填写一种方案并简单叙述) 。 解析 :1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在 () 同一温度下。通过对 比 c时三种物质纵坐标的 C 数值大小 即可。 ( 下转第 7 2页)
借助记忆。 很容易地 自 然地就能发生作用 了。” 在 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能自觉反思 自己学习过程 中的问题 . 并将其分类整理 、 合作探究 , 为了复 习 方便 .学生们还 自创了三色笔记录法 ,用黑笔做 题 . 笔记 录讨论结 果 , 笔记 录最终 答案 。其 逻 蓝 红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溶解度曲线图表题(解析版)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溶解度曲线图表题(解析版)

溶解度曲线图表题1.(2020湘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g。

(3)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4)如图2,t1℃时,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_____(填字母序号)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晶体析出。

A 氯化钠B 氢氧化钠C 硝酸铵【答案】丙60乙>甲>丙C【解析】(1)根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丙。

(2)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3)甲、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t2℃时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t1℃时,溶解度关系为:丙>乙>甲,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析出晶体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小于乙,故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4)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t1℃时,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晶体析出,因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而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均不符合题意;故填:C。

2.(2020长沙)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请你根据图表分析:表: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1)KNO3对应的是图中的_____物质。

(2)25℃时,向100g水中加入45.8g KNO3,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应采用_____结晶法提纯甲。

【答案】甲饱和降温【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故KNO3对应的是图中的甲物质。

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解度曲线(附答案解析)

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解度曲线(附答案解析)

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解度曲线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21•张家界)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0102030405060温度/℃溶解度/g物质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A.甲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C.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 NaCl,形成不饱和溶液D.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2.(2021•娄底)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克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C.t2℃时,在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物质D.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3.(2021•岳阳)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B.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到0℃,不一定有晶体析出C.在0℃﹣100℃之间的某一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氯化钾的溶解度可能相同D.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与氯化钾的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4.(2021•株洲)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B.图中P点表示10℃时丙的饱和溶液C.20℃时,向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g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20%D.50℃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丙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二.填空题(共6小题)5.(2021•湘西州)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1)2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2)把30℃时的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A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会。

中考《溶解度》的经典例题及解析

中考《溶解度》的经典例题及解析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液;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2.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1)首先,要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相转化的。

(2)其次,要明确“某一溶质的”饱和还能溶解KNO 3,此时的溶液是NaCl 的饱的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1)一般规律:此转化条件适合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液(2)特殊情况(如氢氧化钙):极少数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溶液时,要升高温度;若把饱和溶液转化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地,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未溶解的溶质二、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 溶剂里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2.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的四个要(1)条件:一定温度。

因为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溶液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理解一定量的溶剂”。

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时,饱和溶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的饱和溶液,对KNO 3来说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了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没有饱和溶液。

化条件 的溶液,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此类物质转化成不饱和溶液,要降低温度。

少量原溶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该溶不饱和溶液。

或者在一定温度下,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的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固态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四个要点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互不能再溶解NaCl 的溶液,可能液了。

因此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09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09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

专题09 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1·湖北荆门)有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的质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A的溶解度比B的大B.t2℃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C.t1℃,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高温度至t2℃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恰好相等D.t2℃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低温度至t1℃时,析出的固体质量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2.(2021·柘城四模)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20℃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D.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 3.(2021·平顶山二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B.a1℃时,100g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a2℃时,30g甲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D.a2℃时,用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4.(2021·新乡二模)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B.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乙>甲C.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需加水50g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都变为不饱和溶液5.(2021·天一大联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使a、b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C.在t2℃时,将a物质20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0g D.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6.(2021·三门峡一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正确的是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B.t1℃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C.t2℃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降温到t1℃,析出的固体甲>乙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7.(2021·青岛)如图是氯化钠、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及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2℃时,乙丙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时,甲的溶解度最大,乙丙相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才相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因此没有说明温度,溶解度也就没有意义,错误;
B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正确;
C项,由于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 g,即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乙,错误;
D项,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因此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至t1℃,甲析出的晶体多,错误。故选B。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1℃时,110gA的溶液中含有溶质A的质量是10g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分类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含解析)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分类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含解析)

专题分类: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1.(2019深圳)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t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D.将t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20g固体析出答案:D解析:固体物质溶解度一定要注意其四要素,A没有指定温度,故错误;甲的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错;t1℃时,乙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0g乙物质即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130 = 3:13,故C错;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15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溶质甲,其降温到t1℃,此时甲的溶解度降到30g,故有20g固体甲析出,故D正确。

2.(2019恩施)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C.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D.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析: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A>B>C错误;故选项错误;B、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选项正确;C、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错误,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D、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故选:B。

3.(2019宜昌)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甲中含有杂质乙,可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甲B. 将A点降温到t1℃甲、乙、丙均变为不饱和溶液C. t2℃时,甲、乙、丙饱和溶液中,丙质量分数最大D. 将甲中A点变成B点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B【解析】A.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用降温结晶法,所以甲中含有杂质乙,可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甲,正确;B. 将A点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丙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C. 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丙>甲=乙,所以饱和溶液中,丙质量分数最大,正确;D. A点是不饱和溶液,B 点是饱和溶液,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溶解度(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溶解度(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溶解度(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t℃时,A%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使其析出晶体,过滤后,将剩下的溶液再回升到t℃时〔假定水量不变〕,剩下的溶液是〔〕A.不饱和溶液,浓度小于A%B.饱和溶液,浓度小于A%C.不饱和溶液,浓度等于A%D.饱和溶液,浓度大于A%2.60℃时,100g水溶解20.94g氢氧化钡恰好饱和,那么氢氧化钡属于〔〕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3.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a、b两种物质都属于微溶性物质 B.分别降温t 2℃时a、b的饱和溶液到t1℃时,析出的a比b多C.t2℃时,恒温蒸发a、b饱和溶液中等质量的水,析出a比b多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b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仍然饱和D.t1℃时,将5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5.以下变化中,溶液中原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分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A.常温下密闭容器中硝酸钾稀溶液升温10°C B.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C.硫酸锌溶液中加入少量铜粉D.稀释硫酸钠溶液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t1℃时,甲和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7.以下措施中:①加热,②振荡,③搅拌,④将溶质的大颗粒粉碎.可以加快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二】多项选择题8.如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M、N分别是5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上的点.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A.50℃时,其他条件不变,降温至40℃,N点向左平移,氯化钠的溶解度降低B.50℃时,向两饱和溶液添加溶质,M和N点竖直向上移动,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C.50℃时,M、N之间任一点表示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D.50℃时,其他条件不变,升温至60℃,M点向右平移,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9.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室温时,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图2中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C.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要得到较纯净的a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过滤等操作【三】填空题10.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 _______有关.由此可见,有利于气体溶解的条件是________温________压.11.以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1〕________℃时,A、C的溶解度相等.〔2〕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用________ 的方法得到较纯的A 物质。

中考化学题型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题型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下表是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 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A ”或“B ”)。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填序号)。

A.②④⑥B.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 (3)20°C 时,将191g 饱和NaOH 溶液蒸发掉10 g 水后,再降温到20°C ,可析出NaOH 晶体的质量为 。

(4)现有20°C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 后得到溶液乙,此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选填“>”“˂”或“=”)20°C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有60°C 时含Ca(OH)2和NaOH 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 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答案】(1)A (2)D (3)9.1g (4)˂ (5)降温结晶,过滤 补充选题1.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1)交点K的含义是 。

(2)t 2℃ 的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到t 1℃时,是 ( 选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C>A 时的温度范围是℃ 。

(4)在t 3℃ 时,将40g C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案】(1)t 3℃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答案补充:t 3℃ 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不饱和 (3)t 2 ~t 3 (4)37.5% 2.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 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填写编号) 。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详解】
A、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不正确;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溶解度不变,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所以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故B不正确;
C、t1℃时,100g a、c两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含a、c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不正确;
故选C。
5.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B.t2℃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
C.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基本不变,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答案】C
【解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正确;C、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无法判定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故选C。
A、接近饱和的A溶液,降温至10°C时也可能是有晶体析出,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B、蒸发10g水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C、由于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热到30℃时,一定能溶解A物质,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答案】A

微专题09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热点微专题专项突破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微专题09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热点微专题专项突破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微专题09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2022·贵州黔西·中考真题)如图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 3℃时,甲、乙、丙三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

(2)t 2℃时,甲和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_____。

(3)P 点对应混合物,甲、乙、丙中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

【答案】(1)丙<甲<乙(2)甲=丙(3)乙【解析】(1)如图所示,t 3℃时,甲、乙、丙三物质溶解度点在上的是乙表示乙的溶解度最大,其次是甲,最下面的是丙,表示丙的溶解度最小,因此三者溶解度小到大的顺序是:丙<甲<乙;(2)如图所示,t 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此温度下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则根据t 2℃时,甲和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用公式100%100g⨯+溶解度溶解度:计算,因此t 2℃时,甲和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甲=丙;(3)如图所示,P 点对应的甲和丙溶解度点都在P 点以下,说明此时甲和丙都处于饱和状态,而P 点在所对应的乙的溶解度点以下,说明此温度下乙是不饱和状态,故填:乙。

2.(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突破一、溶解度曲线(1)t 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______丙(填“>”“<”或“=”)。

(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

(3)t 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甲溶液仍是饱和溶液,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答案】(1)=(2)丙(3)C【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t ℃时甲、丙两条曲线相交于一点,即1t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丙。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D.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答案】A【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AB两种物质仍然为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 的质量分数大于A 的质量分数,C 的质量分数小于B的质量分数,故错误;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故当A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C、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D、由图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

故选A。

2.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A.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C.溶剂质量减小了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了【答案】C【解析】A、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错误;B、析出溶质后溶液仍为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C、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水分会不断蒸发减小,正确;D、析出溶质的溶液所剩溶液一定饱和,错误。

故选C。

点睛:在本题中蒸发溶剂,溶质会析出,始终保持室温时的饱和溶液。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在两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B.t1℃时,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等于乙C.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2℃时,甲的溶解度=50g,而乙的溶解度<50g,故在两个各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甲能全部溶解,而乙有剩余,故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正确,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不一定等于乙,错误, C、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小,故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错误,D、没有指明高温时的溶液是否是等质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错误,故选A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4.在0 ℃时,配成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知识点的认识】
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

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

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
(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
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的溶概念和意义、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

并且,经常将其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转变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方法”等关联起来考查。

凸显了命题的能力立意。

由于这类题目的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点多,所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是重要的中考考点,并且还是中考化学的热点。

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

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特别是,对查找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判断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判断结晶方法及析出晶体的多少,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