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全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全集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①拏,又作“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下雪;勉强;尽力

(2)①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1)结合句意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注意“雪”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拏:通“桡”,撑(船)。毳衣:细毛皮衣。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② 焉得,哪能。更,还。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这句话作者描写雪景,他不是用非常优美、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而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就是数词加量词,没有色彩,没有形象,语言非常简洁,不加渲染,但却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当时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如

果不是痴迷山水,怎么能如此?也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下雪;勉强;尽力

⑵①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⑶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⑷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此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⑶本题考查从变现手法方面赏析语言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根据语句内容和对文章表现手法的积累分析其使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此句属于写景,因此答题时分析出作者描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⑷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过分析文章中描写的人、景、物、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

(欧阳修《归田录》)

【乙】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

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________

②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

③老翁手一短柄斧手:________

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________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案】(1)只;轻视;手持,手拿;竟然,原来

(2)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3)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解析】【分析】⑴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但: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