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前赤壁赋》赏析

合集下载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2)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景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

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

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

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

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

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

苏轼所游得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元丰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

赏析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人到中年的苏轼,流落黄州,与好友两游赤壁,极目渺渺苍穹,感慨人生短促,多少壮志随风消逝,多少期许转头成空,他却未言失意沮丧,反以豁达胸怀写成前后《赤壁赋》,纾解胸臆苦闷,重寻人生快乐之源……清风明月,水光接天,本就是用来赋闲邀客的,箫歌奏和,诗酒相发,原也是借以寄情抒傲的,前两段写眼前美景自是实况真事,为全篇渲染气氛、酝酿情绪。

一乐一悲,后先相应,人生之无常难测、世路之乖舛多戾不正如此吗!苏轼说的“多难畏事”似乎在眼前景物中叠印出了深微隐曲的文脉和心迹。

文吧,“其赋事也,则于事有触;其赋物也,则于物有况”(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睹物兴情,情以物兴”(刘勰语),两段叙事、写景、引情,意在铺陈,提起下文,是本赋的基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与赏析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地泛光。

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赏析一】《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宋神宗元丰二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赏析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表达的是当时他在政治上的失意。

萧声哀怨。

人生无常,生命的短暂。

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以窥见他正直淡然的人生态度。

本文在语言风格方面,不像韩愈那样拗折奇警,也不像欧阳修那样平易流转,更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常点缀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则是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

《前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写出人在浩渺宇宙间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而“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又以极精炼的文笔,写出冬日秋江上枯寒荒疏的印象。

《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1082年壬戌,苏轼作《前赤壁赋》。

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

“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①。

《前赤壁赋》正是作于苏轼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困苦,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

在他的赤壁词中,即有过明显表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而现实中的我却只能“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地慨叹“人生如梦”。

在这种沉重的精神压力之下,东坡内心有着深刻的感发,他开始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感慨世事的纷忧与虚无,但如果仅是“入乎其内”地感叹人类的沧桑,这就不能产生我们今天对他的文采及人品的钦佩。

东坡之所以成为“白首忘机”的”东坡老”②,更有他善于“出乎其外”的“自我解脱”的另一面。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打击,问题是面对打击的态度。

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苏东坡既想超脱又不能超脱。

他在《书<前赤壁赋>后中说:“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

《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赏析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神宗时苏轼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

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

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

苏轼《赤壁赋》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赤壁赋》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赤壁赋》全诗翻译赏析【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在赤壁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

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苏轼赤壁赋简短赏析

苏轼赤壁赋简短赏析

苏轼赤壁赋简短赏析苏轼赤壁赋简短赏析导语:》坡公《前赤壁赋》已曲尽其妙,后赋尤精。

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句法。

末有道上化鹤之事,尤出人意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简短赏析,供大家欣赏。

赤壁赋简短赏析(一):《赤壁赋》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是苏轼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

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他除了礼佛参禅,就去赤壁矶头欣赏自然,畅游长江。

佛道思想的影响、天地灵气的启迪与对历史人物的深思,使苏子逐渐走出心灵的阴霾。

而其重要的标志,就是这篇震烁古今的名篇──《赤壁赋》。

文章开篇描述一幅如诗如画的月夜秋江美景: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漾的微波,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下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

应对迷人的景色,作者忘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情个自禁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人间的一切烦恼、个人的不幸遭遇都一下子抛于脑后,他进人到一种飘飘欲仙的陶醉状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而正当“饮酒乐甚”的时候,箫声响起。

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其实正是苏轼心迹的折射。

作者忘情于月夜秋江,但没有忘身。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桂棹”“兰桨”是文人的自喻,“美人”是理想君主的象征。

苏轼“扣舷而歌”的喜悦背后隐藏着一抹哀愁──一个不被重用反遭迫害的落魄文人的幽怨。

借客之箫声,他奏响了一支哀婉、凄切的心曲,“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潜蛟舞于幽壑,如嫠妇泣于孤舟,从而给原本优美的景色涂上一层淡淡的悲哀,为下文的主客问答奠定了基调。

值得注意的是,赋文中的主客未必是两人,问答本身兴许就是苏轼内心的自我剖白。

此时此景,作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眼前的赤壁,联想到三国的曹操,其用意颇深。

曹操“固一世之雄”,曾“破荆州”“下江陵”,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结果不也有“困于周郎”之时?“而今安在哉?”两相比较,自己但是一个“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的`官宦小吏,曹公的身份、功业与自己可谓判若云泥。

《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赏析《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文言文:苏轼《前赤壁赋》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苏轼《前赤壁赋》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苏轼《前赤壁赋》原文译文赏析《前赤壁赋》宋代: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移,越过茫茫的江面。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赏析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赏析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赏析苏轼《赤壁赋》原文及赏析《赤壁赋》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赤壁赋》原文及赏析,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前赤壁赋》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欢迎大家阅读!原文前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

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

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前赤壁赋》翻译及赏析

《前赤壁赋》翻译及赏析

《前赤壁赋》翻译及赏析《前赤壁赋》作者:苏轼壬戌[2]之秋,七月既望[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4]来,水波不兴[5]。

举酒属[6]客,诵明月之诗[7],歌窈窕[8]之章。

少焉[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10]之间。

白露横江[11],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14]独立,羽化而登仙[15]。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16]而歌之。

歌曰:“桂棹[17]兮兰桨,击空明[18]兮溯流光。

渺渺[19]兮予怀,望美人[20]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21]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22],如泣如诉;余音袅袅[23],不绝如缕[24]。

舞幽壑之潜蛟[25],泣孤舟之嫠妇[26]。

苏子愀然[27],正襟危坐[28],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9]?”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0]。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31],东望武昌[32],山川相缪[33],郁[34]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35]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6],舳舻[37]千里,旌旗蔽空,酾酒[38]临江,横槊[39]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40],驾一叶之扁舟[41],举匏樽[42]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43],渺沧海之一粟[44]。

哀吾生之须臾[45],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46]。

知不可乎骤[47]得,托遗响于悲风[48]。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49],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50],而卒[51]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52]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53]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4]。

苏轼《前赤壁赋》赏析

苏轼《前赤壁赋》赏析

苏轼《前赤壁赋》赏析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后贬致黄州,《前赤壁赋》就是这时所作。

《前赤壁赋》赏析(一)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的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总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

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千古名作《前赤壁赋》。

这篇赋以游赏山水为题材,全文共分五段。

开头一段先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方式是“泛舟”,时间是“七月既望”,于是才有后文关于江水、月亮的描写、议论;地点是“赤壁之下”,于是才有后文关于三国历史的追叙与联想;人物是“苏子与客”,于是才有后文关于宇宙人生见解的双方对话。

这几句看去像一般游记文的寻常格套,却并非可有可无的闲笔。

作了这样的交代之后,下面接着总写游地的优美景色与游人的欢快心情。

扣着“泛舟”二字,写水兼写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简短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扣着“七月既望”再写月:“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一边举起酒杯,与客共饮这秋江之酒,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

“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指《诗经·陈风》里《月出》诗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这章诗描写诗人看到明亮月光下美人娇好的容貌和幽闲的体态,引起感情上的爱慕向往和烦闷不安。

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是唐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辞章,以写赤壁之战为题材,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这篇赋被广泛认为是苏轼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下面是对《前赤壁赋》的赏析:
1. 情节描写:《前赤壁赋》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通过详细描绘战争场面、士兵英勇的形象和战争的残酷性质,展现了壮烈的战争景象。

2. 自然描写:苏轼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色来对比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表达了主人公的豪情壮志。

他通过描绘江水的波涛汹涌、山川的秀美景色以及白鹭飞翔的场景,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3. 情感表达:《前赤壁赋》中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

苏轼以自身亲历和感悟为基础,深刻表达了他对人生、志向和忠诚的思考和愿望。

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4. 文学技巧: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比喻等,使赋文更加生动有趣。

他巧妙地将诗词元素融入赋作中,使这篇赋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总体来说,《前赤壁赋》是一篇描写战争和自然景色的壮丽诗篇,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情感,展示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文学才华。

这篇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前赤壁赋》(诗词翻译赏析)

《前赤壁赋》(诗词翻译赏析)

《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赤壁赋》历代名家赏析

《赤壁赋》历代名家赏析

《赤壁赋》历代名家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赤壁赋》历代名家赏析《赤壁赋》历代名家赏析《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赤壁赋》描写了赤壁山水及文人墨客载酒中流、扣舷而歌的情形,围绕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进行抒情和议论,表达了作者身处低谷时挣扎、反思和超越思想情感和对生命里程的自我观照。

前赤壁赋 苏轼赏析

前赤壁赋 苏轼赏析

前赤壁赋苏轼赏析前赤壁赋苏轼赏析一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

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

“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

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

这是此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

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

《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导语:《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散文,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其中《前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前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为您整理的《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前赤壁赋》全文注释、分析

苏轼《前赤壁赋》全文注释、分析

前赤壁赋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壬戌之秋①,七月既望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③,水波不兴④。

举酒属客⑤,诵明月之诗⑥,歌窈窕之章⑦。

少焉⑧,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⑨。

白露横江⑩,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⑪。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⑫,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⑬,羽化而登仙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⑮。

歌曰:“桂棹兮兰桨⑯,击空明兮溯流光⑰。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⑱。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⑲。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⑳,如泣如诉;余音袅袅㉑,不绝如缕㉒。

舞幽壑之潜蛟㉓,泣孤舟之嫠妇㉔。

苏子愀然㉕,正襟危坐㉖,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㉗?”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㉘,东望武昌㉙,山川相缪㉚,郁乎苍苍㉛,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㉜?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㉝,舳舻千里㉞,旌旗蔽空,酾酒临江㉟,横槊赋诗㊱,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㊲,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㊳。

寄蜉蝣于天地㊴,渺沧海之一粟㊵。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㊶。

知不可乎骤得㊷,托遗响于悲风㊸。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㊹,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㊺,而卒莫消长也㊻。

苏轼《赤壁赋》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赤壁赋》全诗翻译赏析

精心整理苏轼《赤壁赋》全诗翻译赏析【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

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他在那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

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

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动容,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

洗净杯子,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赏析一】先论一下苏轼。

苏大胡子纵情豪迈、风流文章,这个大家都熟知了。

我的印象中,除了下棋,他在琴、书、画、诗、酒、茶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而且精通《易》。

所以他的文章,奇巧方面,略有欠缺,眼界之高,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赤壁赋[1]苏轼壬戌(rénxū)[2]之秋,七月既望[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4]来,水波不兴[5]。

举酒属(zhǔ)[6]客,诵明月之[7]诗,歌窈窕(yǎotiǎo)[8]之章。

少焉[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10]之间。

白露横江[11],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píng)[1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14]独立,羽化而登仙[15]。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16]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17]兮兰桨,击空明[18]兮溯流光。

渺渺[19]兮予怀,望美人[20]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21]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22],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23],不绝如缕[24]。

舞幽壑之潜蛟[25],泣孤舟之嫠(lí)妇[26]。

苏子愀(qiǎo)然[27],正襟危坐[28],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9]?”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0]。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31],东望武昌[32],山川相缪(liǎo)[33],郁[34]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35]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6],舳舻(zhúlú)[37]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38]临江,横槊(shuò)[39]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40],驾一叶之扁(piān)舟[41],举匏樽(páozūn)[42]以相属。

寄蜉蝣(fúyòu)于天地[43],渺沧海之一粟[44]。

哀吾生之须臾[45],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46]。

知不可乎骤[47]得,托遗响于悲风[48]。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49],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50],而卒[51]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52]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53]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葬)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4]。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55]。

肴核(yáohé) [56]既尽,杯盘狼籍[57]。

相与枕藉(jiè) [58]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59]。

注释[1]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

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报。

[2]壬戌(rénxū):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

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3]既望:望日的后一日。

望,月满为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4]徐:舒缓地。

[5]兴:起,作。

[6]属(zhǔ):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

[7]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详见下注。

[8]窈窕(yǎotiǎo)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窈纠"同"窈窕"。

[9]少焉:一会儿。

[10]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1]白露:白茫茫的水气。

横江:笼罩江面。

[12]此二句意谓: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

纵:任凭。

一苇:比喻极小的船。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

"如:往。

凌:越过。

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

[13]冯(píng)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

冯虚:凭空,凌空。

冯:通"凭"。

虚:太空。

御:驾御。

[14]遗世:遗弃尘世。

[15]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

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xián):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

[17]桂棹(zhào)兰桨:用兰、桂香木制成的船桨。

[18]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

溯:逆流而上。

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

[19]渺渺:悠远的样子。

[20]美人:比喻内心思慕的人。

[21]倚歌而和(hè)之: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

和:同声相应,唱和。

[22]怨:哀怨。

慕:眷恋。

[23]余音:尾声。

袅袅(niǎo):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24]缕:细丝。

[25]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

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

[26]嫠(lí)妇:寡妇。

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这里化用其事。

[27]愀(qiǎo)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29]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30]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31]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32]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33]缪:通"缭"(liǎo),盘绕。

[34]郁:茂盛的样子。

[35]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

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36]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

方:当。

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

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

[37]舳舻(zhúlú):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38]酾(shī)酒:滤酒,这里指斟酒。

[39]横槊(shuò):横执长矛。

[40]侣:以...为友,这里为意动用法。

麋(mí):鹿的一种。

[41]扁(piān)舟:小舟。

[42]匏樽(páozūn):酒葫芦。

[43]寄:寓托。

蜉蝣(fúyò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

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44]渺:小。

沧海:大海。

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45]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46]长终:至于永远。

[47]骤:突然,骤然。

[48]遗响:余音,指箫声。

悲风:秋风。

[49]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

(苏教版)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往。

斯:此,指水。

[50]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51]卒:最终。

消长:增减。

[52]曾:竟然。

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3]是:这。

造物者:天地自然。

无尽藏(zàng葬):无穷无尽的宝藏。

[54]适:享用。

《释典》谓六识以六人为养,其养也胥谓之食,目以色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口以味为食,身以触为食,意以法为食。

清风明月,耳得成声,目遇成色。

故曰“共食”。

易以“共适”,则意味索然。

当时有问轼“食”字之义,轼曰:“如食吧之‘食’,犹共用也。

”轼盖不欲以博览上人,故权词以答,古人谦抑如此。

明代版本将“共食”妄改为“共适”,以致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误从至今。

[55]更酌:再次饮酒。

[56]肴核(yáohé):荤菜和果品。

既:已经。

[57]狼籍:凌乱。

[58]枕藉(jiè):相互枕着睡觉。

[59]不知东方之既白: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光。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做的船棹兰木做的船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被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赏析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赋中语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和“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等,至今常被引用。

无端受屈、含冤入狱的苏轼,在"乌台诗案"结案后不久,就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