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压力压强变化分析小结
压力压强变化分析解题思路小结——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上册

压力压强变化分析计算思路小结 9.27一、压力压强的计算问题计算题:综合分析,图形结合,分类讨论,列式求解。
*固体先压力后压强;(柱状固体也可先压强后压力) 液体先压强后压力。
(柱状液体也可先压力后压强)*相关公式:ρ=m /V ,G =mg ,V =Sh ,p =F /S ,p =ρgh 及其变形。
1、固体产生的压力压强计算柱状F =G 或F =pSP =F /S 或p =F /S =ρgh非柱状F =G P =F /S 切割叠加F =G 总 P =G 总/SP =ρgh [不变] F =G ’[变小] F =pS =G ’[变小] P =G ’/S [变小] 2、液体产生的压力压强计算柱形p 液=ρ液gh 或p 液=F 液/S F 液=p 液S 或F 液=G 液非柱形p 液=ρ液gh F 液=p 液S 3、柱状容器中放入物体类不溢出△h =V 排/S有溢出△h =(V 排-V 溢)/S 或△h =h 容-h液体对容器底部 p 液=ρ液g (h +△h )F 液=p 液S △p 液=ρ液g △h△F 液=△p 液S =F 浮 △F 液=△p 液S =F 浮-G 溢 容器对地面F 容=G 总=G 容+G 液+G 物 P 容=F 容/S △F 容=G 物 △P 容=G 物/SF 容=G 总=G 容+G 液+G 物-G 溢 P 容=F 容/S △F 容=G 物-G 溢△P 容=(G 物-G 溢)/S*切割类压强:竖切不变横切小,斜切就看头和脚,头大大脚大小。
△h → h →△h → h →溢出无溢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柱形等,口大(G 液)大,底大(G 液)小。
二、压强压力的变化分析问题方法:公式推导(定性、定量)、数学比例、极限法、赋值法等 1、公式法:结合以上关系,用公式进行推导。
2、比例法ghShSg S Vg S mg S G S F p ρρρ======,F =G =mg =ρVg =ρhSg ; p 或F 与m 、V 、h 都可能成正比,此时p 或F 减少量或增加量与它们(m 、V 、h )都是成比例变化;hh F V V F m m F h h V V m m ∆=∆∆=∆∆=∆∆=∆∆=∆∆=∆F F F ,p p p p p p 或或或或 P 或F ,原来大,减小的比例(hhV V m m ∆∆∆或或)小或等(增大的比例大或等,或剩余的比例大),则后来的也大;【下同,其余情形大家自行分析】原来等,减小的比例大,则后来小;减小的比例等,则后来等;减小的比例小,则后来大; 原来小,减小的比例大或等,则后来小; 3、极限法当h (或V 或m )不同,截取相同h (或V 或m ),则h (或V 或m )小的先截完(p 和F 都为零),将此时压力或压强关系与原来的压力压强关系作比较,得出变化趋势。
沪科版压强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 压强第一节 压强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第四节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一节 压强1、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
(3)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4)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1)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4)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1)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公式S F P /=。
单位:①P :帕斯卡(Pa ) ②F :牛顿(N ) ③S :平方米(2m )。
①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②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对桌面的压强gh P ρ=。
(4)压强单位Pa 的认识:①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②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4105.1⨯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4105.1⨯N 。
(5)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液容G G F +=),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F/S P =)。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九年级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物理学中,压强是指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效果。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压强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中与压强有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一、定义和计算1. 压强的定义: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通常用P表示。
它的计算公式为:P = F/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A表示作用力的面积。
2. 常用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Pa),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N/m²)。
二、压强的特点和性质1. 压强与力的关系:在给定的力作用下,压强与作用面积成反比。
即面积越大,压强越小;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2. 压强的传递:压强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进行传递。
在固体中,压强的传递是通过固体分子之间的碰撞实现的;在液体和气体中,压强的传递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和传递动量实现的。
三、压力和压强的联系1. 压力的定义:压力是指力对垂直于力作用面的面积的作用效果。
压力和压强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压力和压强的关系: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等于压力除以面积。
压强是一种广义上的压力概念,而压力则指具体的力的作用效果。
四、压强的应用1. 液体中的压强:液体中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所在的深度有关。
液体的压强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同时也受液体密度的影响。
2. 气体中的压强:气体中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压强越大;反之,平均动能越小,压强越小。
3. 压力的测量:常用的测量压力的装置有压力计和托利密(Torricelli)实验,可以通过这些装置来测量液体或气体的压强。
五、压强的注意事项和实际应用1. 注意事项:在学习和研究压强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同时,还要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与压强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2. 实际应用:压强的概念和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液压系统的运用以及物体的浮沉原理等。
九年级化学压强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压强知识点总结化学中的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中的压强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
1.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压强(P)的定义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F/A)。
其中,压力是垂直于物体受力面的力的大小,面积是力作用的垂直面的大小。
压强的单位通常使用帕斯卡(Pa)表示,1Pa等于1N/m²。
压强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给定的压力和面积进行计算。
公式为 P=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A表示面积。
2. 压强与液体压力的关系:在液体中,由于液体自身的重力作用,液体对于受力面会产生压力。
液体压力与液体的密度(ρ)、重力加速度(g)和液体所在深度(h)有关。
液体压力的计算公式为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所在深度。
3. 压强与气体状态的关系:在气体中,气体分子的自由运动会产生对容器壁面的撞击,使容器壁面受到压力。
气体压力与气体分子的数密度(n)、分子平均动能(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和体积(V)有关。
气体压力的计算公式为P = nRT/V,其中P表示压强,n表示气体分子的数密度,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V表示气体的体积。
4. 压强的应用:压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液体中的压强:在液体压力的应用中,如液压系统中的工作原理,启用压力计测量液体压力等。
- 气体中的压强:在气体压力的应用中,如气球、轮胎的充气,气体容器的设计和安全考虑等。
通过对九年级化学中压强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压强概念。
掌握好这一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练习加深对压强的认识和运用。
总结:九年级化学中的压强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液体压强的关系、气体压强的关系以及应用等内容都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九年级化学压强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压强知识点总结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压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对于化学的学习非常关键。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压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压强的定义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F/A表示,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单位常用帕斯卡(Pa)表示,1Pa等于1N/m²。
二、气体的压强1. 气体分子运动导致的压强气体分子在容器内不断运动,并与容器壁碰撞。
这种碰撞导致了气体对容器壁产生了一个压力,即气体压强。
气体压强与气体分子速度、数量以及容器体积有关。
2. 气体分子速度和温度的关系根据理想气体定律,当气体温度上升时,气体分子速度增加,分子碰撞力增大,导致气体压强增加。
反之,当气体温度下降时,气体分子速度减小,分子碰撞力减小,气体压强降低。
三、压力的影响因素1. 力的大小压强与作用力成正比,力的增大会导致压强增大。
例如,当我们用手指轻轻按压一个物体时,物体受到的压力较小,压强也就相对较小。
2. 受力面积受力面积的增大会导致压强减小,受力面积的减小会导致压强增大。
例如,如果我们用掌心来按压一个物体,那么由于掌心面积相对较大,物体受到的压力较小,压强也就相对较小。
四、液体的压强1. 液体的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可以用公式P=ρgh来表示,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是和深度有关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因为液体上方的液柱会产生压力,越深的液柱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
3. 液体压强的传递液体压强可以沿着液体中任意方向均匀传递,这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
当液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液体会通过分子间的力传递压强。
五、大气压强1.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层对于单位面积所产生的力。
大气压强在地球上不是均匀的,会因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而不同。
2. 大气压强的测量单位大气压强的常用测量单位有标准大气压(atm)、毫米汞柱(mmHg)和帕斯卡(Pa)。
压力与压强知识点总结

压力与压强知识点总结压力和压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实现各种物理现象和工程原理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和应用压力与压强的概念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们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及应用领域,下面我们就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压力的定义与性质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通常用P来表示,其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垂直力的大小。
压力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压力的方向:压力是一个矢量量,它的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
对于平面受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2. 压力的大小:压力的大小与所受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通常用公式P=F/A来表示,其中F为受力的大小,A为受力面积。
3. 压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为帕斯卡(Pa),1Pa等于1N/m2。
常用的其他单位还包括千帕(kPa)和兆帕(MPa)等。
二、压强的定义与性质压强是指介质内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通常用p来表示,其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垂直力对单位面积的大小。
压强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压强的方向:压强的方向与压力的方向一致,即垂直于受力面。
2. 压强的大小:压强的大小与介质内部的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通常用公式p=F/A来表示,其中F为介质内部的压力,A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与压力的单位相同,为帕斯卡(Pa),1Pa等于1N/m2。
常用的其他单位还包括千帕(kPa)和兆帕(MPa)等。
三、压力和压强的计算方法1. 如果只知道受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可以使用P=F/A的公式计算压力;如果只知道介质内部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可以使用p=F/A的公式计算压强。
2. 通过压力和压强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各种物体或介质受到的压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为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
四、压力和压强的应用领域1. 工程领域:在建筑、机械、航空航天等各个行业中,都需要考虑受力物体或介质的压力和压强情况,以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九年级压强知识点总结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压强知识点总结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九年级压强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指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大小,是压力与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力作用面积的比值。
2.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P= F/A,其中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作用力的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工作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常用的压强单位还有兆帕(MPa)、千帕(kPa)、标准大气压(atm)等。
4. 压强的影响因素:压强受力的大小和作用面积的大小均有影响。
当受力不变时,作用面积越小,压强越大;作用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5. 压强的特点:压强是一个标量,没有方向性。
在静止流体中,压强在任何方向上都是均匀的。
6. 压强的应用:压强与液体的压力、浮力、飞行器的升力等有关。
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常常用来解决与压力和力相关的问题。
这些是九年级物理中与压强相关的主要知识点。
除了理解以上的概念和公式,还需通过实例和练习加深对压强的理解和应用。
九年级压强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压强知识点总结压强是物体表面受到的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是一个物理量,通常用希腊字母P表示,单位是帕斯卡(Pa)。
在九年级物理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压强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定义和公式:压强(P)定义为物体表面上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数学表达为P = F / 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A表示力作用的面积。
根据单位换算,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
2. 压强与力的关系:在给定面积上施加相同的力,面积越小,压强则越大;面积越大,压强则越小。
这意味着压力是压强产生的原因,面积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3. 压强的计算:当力和面积均已知时,可以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一个作用力为200N的物体施加在一个面积为2平方米的物体表面上,压强可以通过P = 200N / 2平方米得到100帕斯卡。
4. 液体的压强:在液体中,由于液体的可流动性,压强的计算有所不同。
液体压强的公式为P = ρgh,其中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在相同液体中,液体高度越大,压强越大。
而在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5. 大气压:大气压是指大气对地球或物体表面的压强。
通常情况下,大气压近似于标准大气压(1.01325 × 10^5帕斯卡)。
大气压可以通过气压计进行测量,也可以根据高度的变化来推导。
6. 应用场景:a. 气象学中使用压强来描述气压的变化情况,从而预测天气变化。
b. 工程学中使用压强来计算物体受力和支撑能力,例如建筑物的承重能力。
c. 医学领域使用压强来测量血压,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d. 物理实验中使用压强来研究气体和液体的性质和行为。
总结:压强是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受到力的大小。
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在工程学、气象学、医学等领域,压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压强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九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中的压力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压力与压强》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压力与压强》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责编:冯保国【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能够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解释生活实际中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2、理解压力的概念、压强的概念单位和公式;3、固体压强的计算,增大减小压强的办法及应用;4、液体压强的特点及相关计算;5、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6、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的应用;7、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要点诠释:1、公式:变形:、2、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理解密度公式: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4、图象:如图所示:甲>乙5、测固体的密度:(高清课堂《关于密度的实验专题》356740密度的测量(固体))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6、测液体密度:(高清课堂《关于密度的实验专题》356740密度的测量(液体))⑴原理:ρ=m/V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7、密度的应用:(高清课堂《和密度有关的计算》356641用密度鉴别物质;判断空心实心)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压力与压强6、1密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得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得密度。
2、密度就是物质本身得一种特性;①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得密度,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密度就是不变得,而它们得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②不同得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平时习惯上讲得“水比油重”就就是指水得密度大于油得密度,在相同体积得情况下,水得质量大于油得质量。
3、密度得可变性密度在某些条件下(如温度、状态、压强等外界因素)改变时,将会发生变化。
4、公式:Vm =ρ,式中m 表示物体得质量,单位用千克;V 表示物体得体积,单位用m ³;ρ表示密度,单位为千克/米³。
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知识点解读:(1)因为密度就是物质本身得一种特征,某种物质得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得物体得质量与体积无关,所以上述公式就是定义密度得公式,就是测量密度大小得公式,而不就是决定密度大小得公式。
(2)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就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得改变而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得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3)同种物质得物体,体积大得质量也大;物体得质量跟它得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2121ρρ=m m 。
(4)不同物质得物体,在体积相同得情况下,密度大得质量也大,物体得质量与它得密度成正比,即当V 一定时,2121ρρ=m m 。
(5)不同得物体,在质量相同得情况下,密度大得反而小,物体得体积跟它得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1221ρρ=V V 。
5、单位:国际单位:kg/m ³,常用单位:g/cm ³。
换算关系:1g/cm ³=10³kg/m ³。
1kg/m ³=310-g/cm ³水得密度:333cm /g 0.1m /kg 100.1=⨯=水ρ6、影响物质密度得因素: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得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引言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中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门系统性的自然科学课程。
本文总结了沪科版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对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的表现,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形状发生变化和速度发生变化。
3. 力的分类常见的力有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4. 弹簧力弹簧力是弹簧变形产生的力,与弹簧形变量成正比。
5.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的大小,单位是帕斯卡(Pa)。
6. 压强的计算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 受力的影响受力的物体会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都对其他物体施加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机械能和功率1. 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势能等于物体在某一位置上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 能量的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4.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声与光1. 声的传播声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
2. 声的特征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征。
3. 光的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以直线传播。
4. 光的反射光在与物体表面接触时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求出反射光的方向。
5.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可求出折射光的方向。
结论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包括力和压力、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能和功率,以及声与光的相关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同学们对初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沪教版初三物理上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提高)知识讲解---

沪教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液体内部的压强(提高)【学习目标】1、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2、了解连通器及其原理;3、能用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要点梳理】要点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高清课堂《液体压强》)要点诠释:1.产生原因: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所受的重力及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液体的压强虽然是由液体受的重力产生的,但它的大小却与液体受的重力无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中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只有侧壁竖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才等于容器内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特点: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液体内部的压强具有以下特点:①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要点二、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1、公式推导:如图所示,设想在密度为的液体中,液面下深度为h处有一水平放置的面积为S的小平面,在这个平面上就有一个假想的液柱。
液柱的体积:液柱的质量:液柱受到的重力:小平面受到的压力:小平面受到的压强: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因此用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的计算。
2、液体内部的压强计算公式:,式中P表示液体自身产生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单位是Pa,是液体密度,单位是,g是常数,g=9.8N/kg,h是液体的深度,单位是m。
要点诠释:1、由公式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无关。
当深度一定时,P与成正比,当一定时,P与h成正比。
2、液体的深度h指的是液体中被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即一定要从液体跟空气的分界面竖直往下测量,它不是高度,高度由下往上量的,判断出h的大小是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关键。
要点三、液体内部的压强的测量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我们只要测出液体某一深度某一方向上的压强,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
沪科版压强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 压强第一节 压强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第四节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一节 压强1、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
(3)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4)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1)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4)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1)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公式S F P /=。
单位:①P :帕斯卡(Pa ) ②F :牛顿(N ) ③S :平方米(2m )。
①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②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对桌面的压强gh P ρ=。
(4)压强单位Pa 的认识:①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②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4105.1⨯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4105.1⨯N 。
(5)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液容G G F +=),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F/S P =)。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1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学生版)

一、分析压强变化常用到的基础知识: 1、 压强: 2、 密度: 3、 柱体对水平面压力的大小等于柱体的重力大小:F = G = mg4、柱形物体的体积: V = sh (长方体) V = h 3(立方体) 柱体的底面积:S = ab S = h 25、力的概念:力的平衡、压力。
二、常见题目类型:面对的大多是柱形物体或柱形容器内的液体。
1、固体:①两个柱体叠放(或施加压力); ②对柱体进行水平或竖直方向切割; ③使柱体发生转动; ④叠放、切割+叠放等问题。
2、液体:①在容器倒入或抽取原液体;②在液体中放入或取出物体。
三、选择题的分析判断方法:物理公式推导(定性、定量)、数学比例、极限法、分解法、给予数值法等。
1、 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判断出两个物体原来的密度、压力、压强的大小关系:可根据P=F/S 、 P=ρgh 或ρ=m/V 等判断。
2、根据要求的未知物理量,确定压强、压力的变化情况,变化量(ΔP 、ΔF )。
3、结合题目找出改变(增大或减小)ΔP 、ΔF 的方法。
①变化的压强可以用ΔP=ΔF/S (对于柱类物体也可用ΔP=ρg Δh ) 或ΔP=P 1-P 2等分析计算;②变化的压力可以用ΔF=Δmg 、 ΔF=ΔPS 、 ΔF=mg/n ( n 为比例) 或ΔF=F 1-F 2等分析计算;③柱形物体或液体的压强均可以用P=F/S 或 P=ρgh 判断,要看题目提供的条件。
分析此类问题应用的知识多,综合性强,应熟练掌握质量、重力、压力、密度、压强及体积、面积等有关知识。
SFp =gh p ρ=Vm =ρ讲义1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知识要点一、柱体切割与叠放(一)常见题目类型1.只切割不叠放:将甲、乙(或一个)柱形物体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如图1)。
2.切割加叠放:将甲、乙(或一个)柱形物体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并叠放在对方(或自己)上面(如图2)。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压力和压强6.1密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①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密度是不变的,而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②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平时习惯上讲的“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的可变性密度在某些条件下(如温度、状态、压强等外界因素)改变时,将会发生变化。
4、公式:Vm =ρ,式中m 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用千克;V 表示物体的体积,单位用m ³;ρ表示密度,单位为千克/米³。
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知识点解读:(1)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征,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2)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3)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2121ρρ=m m 。
(4)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与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 一定时,2121ρρ=m m 。
(5)不同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1221ρρ=V V 。
5、单位:国际单位:kg/m ³,常用单位:g/cm ³。
换算关系:1g/cm ³=10³kg/m ³。
1kg/m ³=310-g/cm ³水的密度:333cm /g 0.1m /kg 100.1=⨯=水ρ6、影响物质密度的因素: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
九年级上册沪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沪版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九年级上册的沪版物理教材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总结这些知识点。
一、力与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可以按照方向和大小进行合成与分解。
4.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5.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公式为压强=力/面积。
二、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动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公式为动能=1/2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无能量转化的封闭系统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4. 能量的转化和耗散: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5. 功与功率: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结果,功=力×位移×cosθ;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功率=功/时间。
三、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为光速299792458 m/s。
2.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后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 平面镜的成像: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不改变光线的方向,通过平面镜可以得到虚像,虚像与物体呈左右对称。
四、光的折射与凸透镜1.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2. 凸透镜的成像:凸透镜对通过的光线具有折射和散焦作用,通过凸透镜可以得到实像和虚像,实像与物体呈左右倒置。
五、电路与电流1. 电荷与电流:电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沪教(上海)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液体内部的压强

距离 (m)
高度:液体内部某一位置到下面容器底的竖直距
离(m)
容器底部的深度 是h1还是h2?
A
hA =___2___厘米,
10
B
8
4 hB =___6___厘米
容器内的左右两侧装有不同的液体,中间一块隔板 隔开,隔板的上有一孔,并蒙上的橡皮膜,如图。
如果橡皮膜向左凸出,说明右侧液体压强__较__大__
复习回顾:
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我们引入了 物理量:压强
液体内部存不存在压强?
1、从生活体验出发思考 2、从固体对其水平支持面产生的压强来源分析
6.3 液体内部的压强
一、 液体内部的压强产生原因
1、液体受到重力作用 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液体具有流动性 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
液体内部存在着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2、、同种越液体,靠在同下一深方度处,的各个孔方向中上的压流强相出等。的水喷得越远。
说明:
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选填“较大”或“较小”或“与左侧等大”);
如果橡皮膜是平的,则说明 两侧液体压强一样。大
如图所示,A、B两点间的压强关系是
(
)
A.PA=PB
B.PA>PB
C.PA<PB
D.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的试管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当试
管竖直放置时,水对管底的压强为p1;当
管倾斜放置时,水对管底的压强为p2,比
较p1、p2的大小,则 ( )
液体只对作为其支持面的容器底部有压强吗?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与液体的重力有关? 与容器的底面积有关? 与方向有关? 与 液体的深度有关? 与 液体的密度有关?
沪教版初三物理上册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 知识讲解---

沪教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及产生原因,记住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2、了解大气压的变化及其应用,掌握测量大气压的方法;3、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道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要点梳理】要点一、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历史上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要点诠释:1、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作用。
2、特点:空气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压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单位:国际单位是帕斯卡(Pa)。
常用单位还有毫米汞柱(mmHg),厘米汞柱(cmHg),标准大气压(atm)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
要点二、大气压强的测量(高清课堂《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1、托里拆利实验法大气压强的数值不是确定不变的,要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历史上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取一根长约1m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首先将管中灌满水银,用食指堵住开口一端把管倒立在水银槽里的水银中,松开食指,管内水银面下降,下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了。
托里拆利实验是将大气压强转化为液体压强来进行测量的。
如图所示,在管内外水银面交界处设想有一假想的液片,由于水银柱静止,液体受到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向下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也就是大气压支持了管内大约76cm高的水银柱,大气压强跟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通常把等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上方是真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和管的粗细、倾斜角度、管的长度及将玻璃管提起还是下压等因素无关,只与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关。
2、气压计测量法①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做气压计。
②常见的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是在托里拆利管的旁边设置一根与玻璃管平行的刻度尺,当外界大气压变化时,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
上海市初三物理复习压强与压力

关于柱形容器压强、压力问题的分析与计算一、 柱形容器内液体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公式 P=ρ gh F=Ps 具有普遍意义 1.在柱形容器内放入物体,液体没有溢出 ①物体漂浮(或悬浮)②物体部分浸入③物体在容器底部结论:①柱形容器内有液体与固体混合,液体没有溢出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物体受到的浮力之和.增加的压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②柱形容器内有液体与固体混合,液体没有溢出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原来的液体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产生的压强之和.增加的压强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产生的压强.2。
在柱形容器内放入物体,液体有溢出时(与溢出的液体多少无关) ①容器内液体原来已满结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压力不变。
②容器内液体原来未满【练习l 】如图1所示,底面积为2×10-2米2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
容器中盛有0。
2米高的水.①若将质量为1千克、密度为0。
8×103千克/米3的塑料球放入容器中(水未溢出),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压力。
②若将质量为1千克、密度为2×103千克/米3的金属球放入容器中(水未溢出),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变化量。
【练习2】如图2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柱形容器,其底面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图1h形,高为60厘米,装有3.0×10-3米3的酒精(ρ酒精=0。
8×103千克/米3)。
若将底面边长为8厘米、高为50厘米的金属长方体放入容器中,求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
【练习3】如图3所示,有一个底面积S 2为3.0×10—2米2S 1为1.0×10—2米2高为20cm 的金属柱状物体,现不断向容器内注入水.①当加入水的体积为为2×10-3米3时,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②当加入水的质量为5千克时,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练习4】如图4所示,柱状容器内放入一个体积大小为200厘米3的柱状物体,现不断向容器内注入水,并记录水的总体积V 和所对应水的深度h ,如下表所示.求:①柱状物体的底面积S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压强变化分析计算思路小结 9.27
一、压力压强的计算问题
计算题:综合分析,图形结合,分类讨论,列式求解。
*固体先压力后压强;(柱状固体也可先压强后压力) 液体先压强后压力。
(柱状液体也可先压力后压强)
*相关公式:ρ=m /V ,G =mg ,V =Sh ,p =F /S ,p =ρgh 及其变形。
1、固体产生的压力压强计算
柱状
F =
G 或F =pS
P =F /S 或p =F /S =ρgh
非柱状
F =
G P =F /S 切割
叠加
F =
G 总 P =G 总/S
P =ρgh [不变] F =G ’[变小] F =pS =G ’[变小] P =G ’/S [变小] 2、液体产生的压力压强计算
柱形
p 液=ρ液gh 或p 液=F 液/S F 液=p 液S 或F 液=G 液
非柱形
p 液=ρ液gh F 液=p 液S 3、柱状容器中放入物体类
不溢出
△h =V 排/S
有溢出
△h =(V 排-V 溢)/S 或△h =h 容-h
液体对容器底部 p 液=ρ液g (h +△h )
F 液=p 液S △p 液=ρ液g △h
△F 液=△p 液S =F 浮 △F 液=△p 液S =F 浮-G 溢 容器对地
面
F 容=
G 总=G 容+G 液+G 物 P 容=F 容/S △F 容=G 物 △P 容=G 物/S
F 容=
G 总=G 容+G 液+G 物-G 溢 P 容=F 容/S △F 容=G 物-G 溢
△P 容=(G 物-G 溢)/S
*切割类压强:竖切不变横切小,斜切就看头和脚,头大大脚大小。
△h → h →
△h → h →
溢出
无溢出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柱形等,口大(G 液)大,底大(G 液)小。
二、压强压力的变化分析问题
方法:公式推导(定性、定量)、数学比例、极限法、赋值法等 1、公式法:结合以上关系,用公式进行推导。
2、比例法
gh S
hSg S Vg S mg S G S F p ρρρ======
,F =G =mg =ρVg =ρhSg ; p 或F 与m 、V 、h 都可能成正比,此时p 或F 减少量或增加量与它们(m 、V 、h )都是成比例变化;
h
h F V V F m m F h h V V m m ∆=∆∆=∆∆=∆∆=∆∆=∆∆=∆F F F ,p p p p p p 或或或或 P 或F ,原来大,减小的比例(
h
h
V V m m ∆∆∆或
或)小或等(增大的比例大或等,或剩余的比例大),则后来的也大;【下同,其余情形大家自行分析】
原来等,减小的比例大,则后来小;减小的比例等,则后来等;减小的比例小,则后来大; 原来小,减小的比例大或等,则后来小; 3、极限法
当h (或V 或m )不同,截取相同h (或V 或m ),则h (或V 或m )小的先截完(p 和F 都为零),将此时压力或压强关系与原来的压力压强关系作比较,得出变化趋势。
三、压力压强等实验问题(答题方向)
1、明确探究的内容(目的),与相应的物理规律(公式)相联系;
2、联系现象分析数据,采用控制变量法,找出影响因素。
分:相关性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依据、条件和结论缺一不可,能归纳到高级结论的,不能回答成中级结论;能归纳到中级结论的不能回答成初级结论,能比较大小的一定要比较出大小,否则就是“合理但不完整”。
3、单位相同可能加减(和差),不同可能乘除(乘、比)。
初态F 、p
变化量△F 、△p ,增加量或减少量
末态F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