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实践体会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1随着现代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有了显著的增长,其中不乏重要的政府和商业办公楼、酒店、购物中心甚至是住宅。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抗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由于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然而,高层建筑地震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大小和复杂性、结构材料的种类和性质等不同因素。
近年来,随着钢结构的发展和应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也愈发注重钢结构抗震设计。
相对于混凝土和砖类建筑,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更加优越。
钢材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冲击力以及较好的可塑形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抵御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近年来,许多企业和工程师都将钢结构作为抗震性能优异的解决方案,用于设计和建造高层建筑。
然而,在钢结构设计方面,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每座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地理情况都不同,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这些差异以及地震带来的力量,针对每个具体的项目进行量身定制的设计。
另一方面,钢结构建筑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平衡,以确保建筑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在抵御地震力量的同时,能够承受各种集中荷载、雪荷载等准静态荷载。
为了探讨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一项基于性能的研究。
首先,需要对建筑的节点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保在强地震条件下,节点能够充分发挥其带有冲击吸收作用的特点。
其次,需要考虑整个结构在地震中的变形能力,这一点对于钢结构设计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钢结构具有出色的韧性和可塑性,可以通过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来避免建筑物的崩塌和全面破坏。
此外,还需要确保钢结构连接件的可靠性和结构的整体刚度。
总之,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高层建筑在抗震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设计标准滞后、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监理不严格等。
为提高抗震性能,需加强设计标准修订、优化结构设计、控制施工质量、严格监理、协调抗震与节能设计。
通过这些对策,能有效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安全稳定。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设计标准、抗震性能、施工工艺、材料选择、监理、质量控制、节能设计、对策、修订、更新、优化、施工质量、监理力度、协调、双赢。
1. 引言1.1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结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设计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当前的抗震设计标准与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不相适应,需要加强标准的修订和更新。
结构设计不合理,抗震性能不足。
一些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易受损,需要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抗震性能。
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不当也会影响结构抗震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确保符合抗震要求。
监理不到位、质量控制不严格也是问题之一,需要加强监理力度,确保施工质量。
抗震设计与节能设计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协调抗震设计与节能设计,实现双赢。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全面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高层建筑结构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能够安全稳固地屹立不倒。
2. 正文2.1 问题一:设计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设计标准滞后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抗震设计标准的滞后,很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造成了抗震性能不足的情况。
设计标准的滞后意味着设计中所采用的抗震参数和计算方法可能已经过时,无法充分考虑到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随着地震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涌现,原有的设计标准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抗震需求。
浅析如何做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能够计算出建筑构件的变形大小。对于高层建筑, 应该尽量 地震。在中国抗震等级是八度的建筑占绝大多数, 能够抵御六级地震。 间的关系, 设计 单位依 照有关 规章制 度 , 根据 建筑物 的类别 划分 和设防标 准 , 根据 在 强度 比较大 的建筑场 地进行 施工 , 这样 地震发 生时 的能量输入 就能 房屋的高度、 结构设计等等方面, 采用不一的抗震等级。比如, 在钢筋混 够得 到有效 的控制 , 有效 的减少破 l 生 。 凝土建筑结构 中, 抗震等级有 四个级别, 分别为一般 、 较为严重 、 严重及 3 . 2发展高 廷 l 生 设计 很严重 。 近年来诸 多高层在 抗震设 计不约 而同 的采 用 了高延 性结构 ,控制 在进 行高层 建筑结构抗 震设 计时 ,混凝 土结构 应该 按照建 筑的 高 建筑结构的刚度 , 能够有效地增大延性 , 让地震发生时的结构进人具有 度。 结构及 设防 的烈度选用 不同的抗 震等级 , 而且应 当满足 相关的计算 高廷 性的塑 性状态 , 消耗地 震作用产 生的能量 。 达 到高层建筑 在地震作 及措施 条件 。 用 中不 易发生倒 塌 的 目的 , 就应该 在承 载能力较 小的情况 下 , 使其 具有 2对建筑 物抗震效 果产生影 响的因素 较 高的廷 l 生, 吸收较多 的地 震能量 , 经受住 结构 的变形 。 要想 做好高 层建筑结构 抗震设 计 ,首 先要清楚 对建 筑物抗 震效果 3 . 3对材料 的选择加 以重视 产生影 响 的主要 因素有哪些 。通过 以下几 个方 面对 影 响抗震效 果的 因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决定因素当中,材料的选择也占有主要地 素进行 浅析 。 位 。在选择 之前 , 要 对建筑 材料 的参数进 行抗震 . 陛1 毙的分 析 , 从整体 山 2 . 1建 筑物 的结 构设计 了解参数 变异性 , 不能单 一的考 虑建筑 材料 的承载力 , 还要 从抗震 的角 在影 响建筑 物抗震效果 的 因素中 ,建 筑物 自身 的结 构设计 是其 中 度出发, 满足建筑结构在廷 眭方面的需求。 在满足施工各方面选择的基 还 要考虑经 济适用 问题 , 综 合考量 , 决 定最 终的材料选 择方案 。 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高层建筑要满足设计之初对抗震程度的预 础上 , 想, 无论是点式住宅或者版式住宅 , 都必须开展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 , 3 . 4抗震 防线设置 确保抗震策略科学化 , 可以做到不受小地震损坏 , 遭遇大地震不倒塌 , 高层建 筑结构 的设 汁过程 中 , 根据 需要可 以设 置多道抗震 防线 。 第 以此很 好提升高层 建筑 的抗 震性 。 道 防线遭 到破 坏之后 , 可 以启动 后备 防线 , 对地震 能量进行 进一 步 的 如果建筑物对平面的设计过于繁琐 , 质心与刚心不统一 , 就会增加 阻隔, 避免整个抗震系统的瞬间崩盘。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抵抗地震设计 地震的影响力 , 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 , 建筑物的结构平面设计应 过程 中 ,采 用具有 多个肢 节和壁式 框架 的框架剪 力墙结 构等方式 能够 当最大程度上确保质心与刚心可以重合 , 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 有效 的增加抗 震防线 。 剪力 墙结构 当中 , 还 可以通过合 理的设置连 梁增 受影 响。 加抗 震 防线 。 2 . 2建 筑结构使用 材料及施 工工序 4对 高层建筑 结构抗震设 计的展望 建筑结构的使用材料对抗震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这一方面 在今后的许多年里 ,高层建筑仍然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工作 在过去通常被人们忽略了, 工作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 : 在绝大多数 情况 方向, 我国也依然会位居高层建筑国家数量的榜首, 因此也将会给高层 下 ,建筑 物在遭 受地 震 隋况 下的损 毁程度 与建筑 的质量好 坏是 成正 比 建筑抗震设防带来诸多新的难题。在 2 1 世纪以后的若干年内, 高层建 的 。如 果在 同样 的时间 、 同样 的地点 遭受 同样等级 地震 , 建 筑物使 用 的 筑结 构抗震可 能会有如 下一些变 化 : 建筑 材料 质量越 好 , 该 建筑 物遭受 地 震 的作用 力也 随 之较 小 ; 相反的, 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体系会由原本的硬『 生 为主要方向向柔性为主 如果建筑物使用的材料质量一般 , 甚至不合格, 建筑物遭受地震的作用 要方 向的结构改 变 , 用“ 以柔 克刚 ” 的办法对建 筑结构 构件 的隔绝 震源 、 力必然是很大的。在建筑物的实际施工建造中, 往往建议多采用隔断、 减少 地震能 量输入 及一 定程度 上减弱地 震损坏 行进行调 整 ,从而 实现 维护墙等构件 ,将质轻的如空心砖 、加气混凝土板等建筑材料普及应 抗震 的 目的。 用, 这对做好 高层建 筑的抗震 能力起着极其 重要 的帮助作用 。 高层建筑建 造所使用 的原材料 对建筑 物抗震 效果产 生的影 响会 逐 建筑结构施工程序与施工所使用的原材料质量优劣都对建筑工程 渐从人们的意识中提高上去。 随着建筑使用的材料的抗震 皂 的提高 , 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在施工阶段中, 每一道工序都可能对抗震效 高层 建筑 的抗震性 能也会 随之提 高 。新兴 材料 的开发也会很 大程 度上 果 造成影 响。因此 , 在高层 建筑 的施工 环节 , 要严 于监督 和管 理 , 规范操 催促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脚步。 采用层层修改、 优化后的抗震 作, 在建筑结 构的质 量方面来确 保建筑 物 良好 的抗 震能力 。 方法设计来充分满足高层建筑的抗震需要。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优化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优化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始终存在,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优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分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优化策略及实践效果。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
地震作用下,建筑物会受到水平和竖向的力,导致结构变形和破坏。
因此,抗震设计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建筑物在一定强度的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接下来,让我们以某一实际的高层建筑为例。
这是一座位于地震多发区的 50 层写字楼,总高度约 200 米。
在最初的设计中,虽然满足了当地的抗震规范要求,但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仍有优化的空间。
首先,在结构体系方面,原设计采用了框架核心筒结构。
为了提高抗震性能,优化方案增加了剪力墙的数量和厚度,使得结构的抗侧刚度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对框架柱和梁的截面尺寸进行了调整,以增强其承载能力。
在材料选择上,原设计使用了普通强度的钢筋和混凝土。
优化后,选用了高强度的钢材和高性能混凝土,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延性,从而增强了结构的抗震能力。
基础设计也是抗震优化的重要环节。
原基础设计为筏板基础,经过地质勘察和分析,发现采用桩筏基础更为合适。
通过合理布置桩位和调整桩长,有效地提高了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少了地震作用下的不均匀沉降。
在抗震构造措施方面,增加了梁柱节点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和箍筋间距,提高了节点的抗震性能。
同时,加强了楼梯间等关键部位的构造措施,确保在地震时人员疏散通道的安全。
在计算分析方面,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分析软件和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计算结果,确定了最优的设计参数。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优化措施,该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分析中,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分布更加合理,最大层间位移角明显减小,满足了更高的抗震性能目标。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挑战与创新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挑战与创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拔地而起。
这些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然而,高层建筑在面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其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成为了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地震作用的复杂性。
地震是一种随机的、多维的动力作用,其频谱特性、持续时间和强度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由于其自振周期较长,容易与地震波中的长周期成分发生共振,从而导致结构的破坏。
此外,地震作用在不同方向上的强度和频谱特性也可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在设计中考虑多维地震作用的影响。
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每种结构形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但在抗震设计中也存在着各自的难点。
例如,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梁柱节点的破坏;剪力墙结构虽然具有较好的抗侧力性能,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混凝土开裂等问题;框架剪力墙结构需要合理地协调框架和剪力墙之间的受力关系,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能;筒体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局部破坏。
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复杂性也给抗震设计带来了诸多困难。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抗倾覆能力和整体变形等问题。
同时,高层建筑中的竖向构件往往承受着巨大的轴力,这对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高层建筑中的设备和管道系统也会增加结构的自重和非结构构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抗震设计的难度。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工程师们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不断进行创新。
在结构体系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结构形式,如巨型框架结构、悬挂结构和隔震结构等。
巨型框架结构通过设置大型的主框架和次框架,有效地提高了结构的抗侧力性能;悬挂结构将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通过吊杆悬挂在核心筒上,减小了结构的地震响应;隔震结构则是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如橡胶支座等,将地震能量隔离和消耗,从而保护上部结构的安全。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 东工业 大 学 的 “ 层 建 筑 结 构 抗 震 与设 计 ” 高 课 程包 括 了“ 构 抗 震 设 计 ” “ 结 和 高层 建 筑 结 构 设
选定和布置、 荷载和作用传递路径的设置、 关键部位 和薄弱环节的判断和加强 、 结构整体稳定性保证和
耗能作 用 的发挥 以及 承载 力和结 构 刚度沿 高度 的均
计 结果 不是 唯一 的 。这 种不 唯一 性对学 生 的要求更
高 , 生必须 对每个 知识 点 的本质 有透彻 理解 , 可 学 才 以融会 贯通 , 灵活应 用 , 设计 出满 足抗震 设计要 求 的
优 秀成果 。
调整和修订 , 平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局部变动 , 与这两门传统课程直接相关 的主要规范有 : 建筑结 构荷 载规 范 、 凝土结 构设 计规 范 、 筑地 基基础 设 混 建 计规 范 、 筑抗 震设 计 规 范 和高 层 建筑 混凝 土 结 构 建 技术 规程 等 , 们必须 密切 留意规 范 的修订 动态 , 我 以 及修订 的背景依据 , 及时修正教学 内容。 第 四, 注重概念设计。一个合理 的抗震设计往
第1 O卷 增千 q
21 0 0年 7月
广 东工业大学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 a g o gUnvri fT c n lg ( oh cecsE io ) o r a n d n iest o eh oo y S cdS i e dt n o Gu y n i
了学 生运 用知 识解 决实 际问题 的 能力 。
重点, 我们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作 为代 表。这样就把结构抗震理论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两 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 , 高层建筑结构抗 “ 震与设计” 课程是两部分 内容 的有机结 合: 第一部 分为 结构抗 震设 计基 本理论 , 即抗震 绪论一 场地 、 地 基 和基 础一 地震 作用 和结构 抗震 验算 一减 震控 制理 论; 第二部分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 钢结 构厂房抗震设计 、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 重点是高层建
建筑结构实习报告(精选6篇)
建筑结构实习报告(精选6篇)建筑结构实习报告(精选6篇) ⼀段难忘的实习⽣活结束了,我们肯定学习到了不少学问,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实习报告吧。
但很多⼈说起写实习报告都是毫⽆头绪吧!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建筑结构实习报告(精选6篇),欢迎⼤家分享。
建筑结构实习报告1 ⼀、实习⽬的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作,充实和扩⼤⾃⼰的知识⾯,培养综合应⽤的能⼒,为以后⾛上⼯作岗位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 参加测量⼯程、钢筋⼯程、模板⼯程、混凝⼟⼯程、砌筑⼯程施⼯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种的施⼯技术和施⼯组织管理⽅法,学习和应⽤有关⼯程施⼯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法。
三、实习概况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积极向⼯⼈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对钢筋⼯程、模板⼯程、混凝⼟⼯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程进⾏实践操作。
1.钢筋⼯程钢筋使⽤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复检合格后⽅可⽤于⼯程中,钢筋在现场加⼯,制作加⼯⼯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2.模板⼯程模板及其⽀架应根据⼯程结构形式、荷载⼤⼩、地基⼟类别、施⼯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设计。
模板及其⽀架应具有⾜够的承载能⼒、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的重量、侧压⼒以及施⼯荷载。
浇筑混凝⼟时模板及⽀架在混凝⼟重⼒、侧压⼒及施⼯荷载等作⽤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坍塌的情况时有发⽣。
为避免事故,保证⼯程质量和施⼯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架进⾏观察、维护和发⽣异常情况时进⾏处理的要求。
3.混凝⼟⼯程结构混凝⼟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的混凝⼟,取样不得少于⼀次; 2、每⼯作班拌制的同⼀配合⽐的混凝⼟不⾜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次; 3、当⼀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3时,同⼀配合⽐的混凝⼟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次; 4、每⼀楼层、同⼀配合⽐的混凝⼟,取样不得少于⼀次; 5、每次取样应⾄少留置⼀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关于高层住宅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思考
关于高层住宅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思考摘要: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当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针对高层建筑的抗震特点进行了动力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与措施,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动力分析中图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和设计计算方面的迅速发展,各大中城市普遍兴建高度在一百米或以上的建筑,建筑的类型与功能也日益复杂,结构体系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做好抗震设计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高层住宅建筑在抗震设计方面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我国当前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现状与不足一直以来,我国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都是以钢混结构为主。
随着现代设计思想的发展,结构体系也不断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建筑平面布置与竖向结构也日趋复杂,并出现了大量超高超限的钢混结构建筑,这也给结构设计带来了新的难题,尤其是抗震设计已经成为了建筑整体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很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科研人员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现阶段,我国已经存在很多种用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软件,如我国研究院结构所开发的tat、tbsa,清华大学开发的tus等,都为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了高效的分析和设计帮助。
但随着建筑功能多样化的发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只通过设计软件进行计算与分析,必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设计工程师不断积累设计经验,将概念设计与实验分析有机结合,对具体工程进行具体分析与处理。
二、关于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分析1、结构设计动力特性分析开始高层建筑的初步设计后,首先应该结合方案对结构布置进行分析计算确定。
计算模型由±0.000到楼顶,假设楼板的平面内刚度为无限大,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结构纵向的自振周期与地震力基本正常,而结构横向的自振周期偏长,结构的刚度较低,对于地震的水平作用力抵抗较弱,整体来看,结构的抗震能力不够强。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实践及体会
用 至少两个不 同力 学模型 的三维 空 问结构 分 为2 0 0 r mn x 5 0 0 mm,外围墙肢之 间( 平面内) 按 连梁布置 ;±0 .o o o层楼板厚度 2 0 0 mm,标 析 软件进行整体 内力位移计算等 其他相 关规 定。分别采用 S A T wE与 P MS AP及 GS S AP 准层板厚度 l 0 0 ~1 5 0 m m, 核心筒区及周边 公 共通道板厚 1 2 0 mm ( 双层双 向配筋 ) ;屋面板 工程计算软件进行 建模分析 ,计 算结果 见表 厚1 2 0 mm;墙混凝土强度等级 为 C5 5  ̄C2 5 , 表 2不 同软件 的结构计算结果 S A T W E P M S A P G S S A P 8 4 0 4 1 8 4 2 2 7 8 l 2 7 5 T 1 3 . 9 0 8 ( Y向) 4 . 0 2 3 ( Y向 ) 4 . 1 3 6 ( Y向) T 2 3 . 8 3 0 ( X向) 3 . 9 7 l ( x向) 4 . 1 3 8 ( X向)
罕遇地震 ( 大震 ) 局 部受弯屈服 、受剪不屈服 小于 承 载 力 极 限 局部屈服 屈服
7 0 0 0 Βιβλιοθήκη Pa 。 结合本 工程场地 的地质情况 本工程采用 墙下单 桩或多桩承 台基础型式 ,采用大直径 f D= 1 0 0 0  ̄1 8 0 0 mm) 机械冲孔嵌岩桩,桩端嵌 入持 力岩层分别 为:中风化岩 层大于或等 于
Tt 3 . 0 5 0 3 . O1 5 3. 2 45
T t / T 1
O . 7 8
O . 7 5
0 . 7 8
最大层间位 移角 ( 限值 1 / 9 0 8 )( 层)
建筑结构实习报告
建筑结构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概况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一家知名建筑设计院,成立于1990年。
该设计院有着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承接了许多重大的城市建设项目。
设计团队由一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建筑师组成,他们通过各种先进的建筑设计软件和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方案。
二、实习内容与成果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一座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
首先,我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参观工地了解了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形式和设计要求。
然后,我参与了梁柱的设计计算工作,通过建筑结构分析软件对梁柱进行了静力分析和设计优化。
在设计过程中,我积极学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得到了导师的认可。
除了梁柱的设计工作,我还参与了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和抗震设计。
基础设计包括地基承载力计算、地下室结构设计等,抗震设计则需要进行地震动分析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通过参与实际的项目工作,我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一些建筑结构的监理工作。
通过实地观察和检查,我了解了建筑施工中的结构质量控制要点,学习了结构施工技术和安全注意事项。
同时,我也参与到了与其他设计单位和施工方的交流和协调中,提升了工作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习体会与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理解了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实际项目中,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确计算和严格控制,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也发现建筑结构设计需要不断创新和学习,紧跟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我在实习中还学会了如何高效地与他人合作。
在一个项目中,建筑结构设计师需要与建筑师、土建工程师等多个专业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在这个过程中,沟通和协调能力至关重要,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项目效果。
在实习期间,我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专业知识的不够扎实、工作经验的不足等。
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兴起已成为都市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然而,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形式,常常面临地震带来的巨大挑战。
因此,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高层建筑结构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度:高层建筑一般高度超过50米,甚至更高。
这种高度特点使得结构容易受到地震力的影响。
2. 自重:高层建筑自身的自重通常较大,使得结构需要更强的抗震能力。
3. 柔性: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柔性的结构形式,如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等。
这种柔性使得结构在地震中更容易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
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原则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需要遵循以下抗震设计原则:1. 抗震性能目标:确定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目标,包括地震烈度、安全性能要求等。
2. 结构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结构计算方法,包括静力计算、准静力计算和动力响应谱计算等。
3. 结构材料和形式: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如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等。
4. 结构稳定性: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防止结构在地震中发生局部破坏。
5. 预制与拼装:采用预制和拼装结构,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施工质量。
6. 基础处理: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基础,确保其抗震性能。
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方法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常用的有:1. 静力分析方法:通过静态荷载计算,分析结构的受力情况和位移响应。
2. 响应谱分析方法:基于地震响应谱,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受力情况。
3. 时程分析方法:通过地震波时程分析,模拟结构在地震中的实际受力情况。
4. 参数分析方法:通过改变结构参数,分析结构的敏感性和抗震性能。
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加固与改造对于现有的高层建筑,如何提升其抗震性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加固与改造方法有:1. 增加承载力:通过增大柱子和梁的截面,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共3篇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共3篇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1高层建筑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建筑结构体系,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其结构稳定性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为此,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需要对其结构体系进行充分的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以确保其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的结构安全性。
首先,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建筑结构的高度、结构形式、材料等等。
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其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次,我们需要针对建筑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抗震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的核心是对建筑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以找出其在不同地震条件下的抗震性能表现,并加以评估。
这种方法需要结合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建筑模型进行模拟并进行动力分析,以获取建筑结构的动态响应曲线。
最后,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和评估之后,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种优化设计可以针对建筑结构的不同部位和因素进行,比如调整结构形式、加强连接构件、使用更耐震性的材料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在进行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时,我们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评估,以找出最经济、最可行的设计方案。
总之,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和关键的工作,它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应用,以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等极端情况下的安全和稳定。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高层建筑的数量逐年增加。
然而,高层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受到破坏,不仅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也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有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的几点思考
有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的几点思考- 结构理论摘要: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的几个问题做了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结构体系;结构类型;抗震设计1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及建设用地趋紧张和城市规划的需要,促使高层建筑得以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轻质高强材料的开发及新的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抗风和抗震理论的不断完善,加之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结构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为迅速发展高层建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对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2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一般规定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我同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 级,有感地震3~4.5 级,中强地震4.5~6 级,强烈地震6~7 级,大地震7~8 级,大于8 级的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利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
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 度(抗6 级地震)。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建筑结构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 度时,应符合IzL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I 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I 类时,除6 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浅析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两个原 则是基本 要求 , 必须达 到, 并且这种 要求可 以量化 , 而 后 两个 目标则是更 高的要求 , 但是这 两个 目标无法量 化, 也 没有上
限, 只能是尽量做好, 而 且 体现 设 计 人 员 设计 水 准 的 标 准 也 更 多
( 1 ) 在 进行立面 以及平面 的设计过程 中, 应该选择对 地震抵 抗最有作用的类型, 以及对整个抗 震作用最 明显 发挥 的结构进 行布置 , 也就 是通过 规则化的结构进行设计 , 而不 是选 择一些不
则进行简单的分析 , 希望可供 同行朋友借鉴 以及参考。
关键词 : 民用 建 筑 ; 抗震设计 ; 结 构 设 计
1 对 于抗 震 设 计 方 法进 行 合 理 的 确 定
( 3 ) 对于所设计 出的结构而言 , 必须具有和 足够的承载 能力
对于我国而言,在进行 民用建筑相关的抗震设计过程 中, 所 以及刚度 ,并且所设计 的抗 震结构必须拥有优 秀的弹塑性变 形 遵循 的设计规范主要 内容便是对 以下 两个阶段进行 一定的设计 以及对地震能力有 效的消耗能力 。 简化 。第一个阶段的设计 内容 : 根据 每一次地震实 际烈度所对应
地是考 虑在满足 安全、 适用 的条件下 , 后两 个 目标 完成 的如何 。 现 阶段我 国在 结构设计 力而 的技 术水平 已经达到 较高水准 , 这
规 则 的 结 构 使用 。 ( 2 ) 在整个设计 的房屋建筑 中, 必 须 突 出传 力 途 径 的 合 理 性 以及 相 关 的 计 算 简 图 。并 且 对 于 作 用 在 整 个 结构 上 部 的 侧 向力 以及 竖 向力 ,必 须 次 用 直 接 并 且 不 间 断 的 力 传 导 路 线 将 其 传 递
试谈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及方法
【 摘 要】从 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 的根本 原因 出发我 们出得有
对 比 安全和稳 固性 能可知 , 高层 建筑 具有较 高的摆 动性和 柔韧 性,对于越是高层 的建筑物来说 ,它 的 周期振 幅也就越大 ,因此在设计 中应在高层建筑地 基基础 上和 抗震预测设计方面上首要考虑尽可 能优 先满足其延 展性和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换而言之 , 在地震 的严 重作用 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 ,仍 具有着抵抗地震作 用的足 够强度变形能力 ,由此 出 发通过科学详细分 析计算和实验结果 ,我们得 出该 高层建筑不会发生倒 塌事故的结论。这种看似矛盾 的关 系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却 屡 见 不 鲜 。 二、 高层建筑结构类型 高层建筑采用 的基本 原始结构以钢筋混凝土结 构 ( 如广东国际大厦 ) 、钢结构 ( 如北京 国际贸易中 心) 、钢一钢 筋混凝 土组合结构 ( 如北京香格里拉饭 店)等为主要代表 已经在我们 身边崛地而起,就 目 前正在使用的情形来分析判 断来 看,它们 无疑是可 以使 我们信服的 ,可完全信赖 的最好权威 证明。然 而诚 如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 则退 ,对比可知 高层 建筑结构设计亦如此 ,所 以我们 为了能够设计 出更 好的结构大胆做 出了根据对 比它们 的不同特 点
全 是 正 常 的 , 因 又 一 个 很 严 肃 的 问题 就 出现 了 ,那
【 Ke y wo r d s l s e i s mi c f o r t i i f c a t i o n ,s t r u c t u e r s y s t e m,s t r u c t u r e
【 关键 词】 抗震设 防 结构体系 结构构件 概念 设计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体会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2)12 0031 03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体会收稿日期:2002 10 20作者简介:马 福(1962 ),男,1983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工民建专业,硕士,高工,一级注册结构师,王孝雄建筑设计事务所,山西太原 030024马 福摘 要:从重要部位的延性,整体稳定性,框架柱截面选择,剪力墙、地下室外墙设计,楼板配筋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保证高层建筑的结构耐久性和稳固性,总结了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整体稳定性,框架柱截面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1 提高结构重要部位的延性,防止截面钢筋超配1 1 要使高层建筑在遭遇强烈地震时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办法是使结构中所有的构件都具有很高的延性。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比较经济的办法是有选择有重点的提高结构中重要构件或某些构件中关键部位的延性。
在结构竖向,对于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的、体形较简单的高层建筑,应着重提高底层构件的延性;对于大底盘高层建筑,应着重提高主楼与裙房顶面相衔接的楼层中构件的延性;对于不规则立面的高层建筑,应着重加强体形突变处楼层构件的延性;对框支结构,应着重提高底层或底部几层框架的延性。
在结构平面位置上,应该着重提高房屋周边转角处、平面突变处以及复杂平面各翼相接处构件的延性;对偏心结构,应加大房屋周边特别是刚度较弱一侧构件的延性;对具有多道抗震防线抗侧力构件,应着重提高第一道抗震防线构件的延性。
1 2 要使结构能进入弹塑性状态,并能通过结构的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抗御更高烈度的地震,从而达到 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的设防目标,就必须做到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 ,才能使结构在进入弹塑性状态后形成合理的延性较大的屈服机制。
在强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是按照各构件的实际承载力进行分配的,而构件实际承载力的大小和构件截面的实际配筋有关。
建筑结构实习心得体会
建筑结构实习心得体会建筑结构实习心得体会篇1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
对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
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设计人员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在一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为以后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截面尺寸的选择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所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
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2、梁、柱的适宜配筋率框架梁的配筋在设计中应掌握“适中”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架柱的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宜取1%~3%。
另外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大于2%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所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注意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与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
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外,还和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与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有关,所以在设计中应依据规范来确定梁的最小配筋。
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均不会按此配筋。
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在我国越来越普及,其结构抗震设计原则主要是基于“小震不损、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大设防标准。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通过两个设计阶段来实现结构的抗震目标。
建筑抗震设防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验算结构的承载力。
用地震动参数计算建筑结构地震作用的弹性特征值及其地震效应,用分项系数分析建筑结构截面的承载力,以满足小震的抗震要求。
地震下可修复的建筑结构的设防要求主要是根据建筑结构的设防措施来实现的。
本文论述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层建筑受到许多大中城市的追捧,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
然而,在地震灾害面前,高层建筑结构需要承受更大的地震作用,一旦倒塌,将面临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在设计中要加强结构的抗震设计,充分考虑工程选址、结构体系和材料应用,尽可能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1.1工程选址问题高层建筑需要很强的承载力和延性作为支撑,对地质条件要求很高。
根据相关研究,地震灾害中,地面错动、软土沉降、土壤液化和边坡失稳都是导致建筑结构破坏的重要因素。
因此,工程选址成为抗震设计的首要内容,设计烈度必须根据基本烈度和场地烈度来确定。
如遇不良地质条件或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可在基本烈度的基础上适度提高设计条件,综合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方面,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1.2抗震设计问题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作为一项难度大、重要性高的关键工作,也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旦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增加建筑结构变形的风险,还会导致地震作用下的严重破坏,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
通过具体分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设计人员不能准确把握抗震设计要求,抗震等级和具体参数选择不合理,会导致后续抗震设计工作的错误指导,造成高层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不足。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一直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设计标准过低。
很多地方仍然采用过时的抗震设计标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和修订。
这导致了很多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无法承受地震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尽快修订和完善抗震设计标准,根据地震活动的特点和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标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结构布局不合理。
一些高层建筑的结构布局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柱网间距过大、梁柱结构布置不合理等,导致了结构的刚度不均,抗震能力较差。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通过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布局,减小柱网间距,增加结构的刚度,提高抗震能力。
第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沟通不畅。
设计师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没有与施工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了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的理解有误,从而出现了施工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建立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设计师和施工人员的交流,确保设计图纸的准确传达和理解,提高施工质量和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主要包括设计标准过低、结构布局不合理、结构材料质量差和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沟通不畅等方面。
通过积极修订和完善抗震设计标准、合理设计结构布局、提高结构材料的质量和加强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和抗震设计的分析
成 不 必 要 的 损 害 ,这 样 能 大 大 的 保 证 高 层 建 筑 在 遭 受 到地 震 冲 击 时更好地发挥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
( 1 ) 构件 的具体加强措施 。①要尽量的增加建筑物底部的剪 力墙厚度 ;②在底 部大量的增加一些钢筋混凝土柱或者加大其
的配箍特 征值; ③对于连接梁之 间的配筋 来说, 需要采取 交叉 暗 掌的形式进 行搭 建;④对 于框架支柱 的轴压 比要进行 比较严格 的控制 ;⑤对 于节点或者锚固的有效加强可 以采取构造 的措施
如今 , 随着建筑行业 的兴起 , 高层建筑与人们 的生活就密切 不 遭 到 破 坏 或 者 影 响 ,而 且 还 能对 地 震 能 量 的 有 效 减 缓 有 很 大 的联系着 , 但 是近年来 , 随着 人们 的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 高, 人 们 的帮助作用 , 大大的提 升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能。在这个过程 都 在 不 断 的 关 注 着 住 宅 的面 积 、位 置 以及 建 筑 的抗 震 设 计 等 问 中,也不能对高层建筑结构 内部 的构件之 间的有效联系不能忽 题 ,所 以加 强 高 层 建 筑 结 构 抗 震 性 能 及 基 于 性 能 的抗 震 设 计 方 视, 对 于每一栋楼 、 一层楼来说 , 在对使用 的耗能构件 出现后 , 要 法研 究很受人们 的关注 。因此 , 与居民生活相关 的抗震设计的好 严格的对其进行弹性监测 ,能大大 的提高其长 久的使用能力和 坏直接 的影响着居 民的使用 , 能否综合利用实用 、 美观和 人性化 抗 震 能 力 。 等 因 素 给 加 强 高 层 建 筑 结 构 抗 震 性 能 及 基 于 性 能 的抗 震 设 计 方 ( 3 ) 对于 高层建筑结构中的薄弱环节要密切的进行重视和控 法进行科学 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高层建筑 由于 自身高、 制, 采取必要 的措施来提 高建筑 结构本 身的整体抗震性 , 如果发 大 以及 给抗 震设计繁琐等原 因,其 在设计方面应该要不 同于其 生 地 震 , 高 层 建 筑 结 构 的 主 要 构 件 可 以很 大 的程 度 上承 受 较 大 他 建 筑 上抗 震 设 计 , 要根据其特 点进行设计 , 体 现 出高 层 建筑 结 的冲击力,这就需要大力的对高层建筑结构 的薄弱环节 进行严 构 抗 震 性 能 及 基 于 性 能 的 抗 震 设计 不 同风 格 。 格的检查、 观察和研究工作 , 要 严 格 的采 取 有 效 地 措 施 对 其进 行 1 加 强高层建筑 结构 抗震 性能设计的基本要求 加 固 , 对 所 处 于 的 承 载 力 和 弹 性 力 的均 衡 点等 进 行 严 格 的 处 理 保证在地震发生 的情况 下能及时的发现 问题 , 进 行及 时 ( 1 ) 在 进行高层建筑结 构抗 震性能的设计过程 中, 要严格 的 和 控制, 的 处理 。 对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能、 承载能力、 整体延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 合 性研 究和 考 虑 ,对 于 其 结构 的 构建 要 严 格 的符 合 安全 的具 体 要 2 加 强高层建筑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实践及体会
摘要:现代建筑为了追求多功能.多变的使用空间及丰富的立面效果,常采用较为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于是超限高层建筑应运而生,这使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工作成为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结合实例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做出研究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建筑物的高度是越来越高,建筑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这无疑给建筑行业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增加了难度并带来挑战。
我国是一个地处多地震带的国家,东邻太平洋地震带,南接亚欧地震带,地震分布面积较为广,地震活动频度高、震级大,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次大地震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毁灭一座城市,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统计,20世纪全球地震造成的死亡超过200万人,振动时间总和不到1小时。
因此,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专家学者长期从事抗震研究工作,本文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建筑解决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难题。
一、工程概况
某商住两用建筑工程项目为超限高层建筑,建筑面积56500㎡。
地下共3层,地面以上54层,首层层高为5m,2-54层为住宅标准层层高为2.8m,其中21层为设避难兼设备层,层高为2.8m。
标准
层平面尺寸为39.9m×39.5m。
该塔楼结构高度为158.6m。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多遇、偶遇地震下amax 分别取0.05g、0.1g),结构设计使用年50年。
风荷载计算按百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取值0.35kn/㎡,地面粗糙度c类。
二、工程特点和抗震性能目标
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裙楼部分为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l58.6m,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3.1条,该塔楼超过a级高度(超过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140m的13.28%),属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其结构高宽比1.o1,小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3.2条规定中级高层建筑最大高宽比限值;结构竖向规则;非偶然偏心,扭转位移比小于1.2,考虑偶然偏心5%时扭转位移比最大为
1.26>1.2,该工程为平面扭转不规则结构,属于一般超限高层建筑。
通过细致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改善结构性能。
据此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如下:
1)主体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2)大震下主要结构构件不发生剪切和压溃破坏,即在结构层间位移角不超过弹塑性位移角限值的情况下,主体结构不得丧失抵抗重力荷载的能力。
3)主体结构不倒塌的情况下连接体不得垮塌。
本工程各构件在各震级下采用不同的设计具体要求,详见表1。
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分析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场地覆盖土层厚度约为l5~18m,上层主要为粘土层,其下为中风化白云岩或微风化白云岩,岩层面起伏不大,中风化及微风化白云岩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 分别为25mpa至35mpa、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4000kpa及7000kpa。
结合本工程场地的地质情况本工程采用墙下单桩或多桩承台基础型式,采用大直径(d=1000~1800mm)机械冲孔嵌岩桩,桩端嵌入持力岩层分别为:中风化岩层大于或等于6m及微风化岩层大于或等于0.5m,桩长6-15m。
四、结构设计与计算分析
4.1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以±0.000层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剪力墙截面:-3~7层为200~400mm;其余为200-300mm,楼面梁大部分为
200mmx500mm,外围墙肢之间(平面内)按连梁布置;±0.000层楼板厚度200mm,标准层板厚度100~150mm,核心筒区及周边公共通道板厚120mm(双层双向配筋);屋面板厚120mm;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5~c25,粱、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c25。
4.2结构计算分析
4.2.1结构小震弹性分析
结构抗震验算采用扭转耦联振型分解反成谱法,并考虑偶然偏心
影响。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1.12条: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问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等其他相关规定。
分别采用satwe与pmsap及gssap工程计算软件进行建模分析,计算结果见表2。
据上表结果可知,在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下,主体结构的周期、位移、刚度等各项指标均满足抗震规范要求;三个程序的计算结果相近,未出现原则性冲突或矛盾的结果,对比可知计算结果合理、有效,说明结构体系选择适当,结构布置合理,构件截面尺寸合理。
4.2.2结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1.13条规定,本建筑为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分析程序satwe进行计算,建立分层模型,将各楼层的质量集中于楼层处,形成弹性多质点体系,然后输入地震波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结构各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由位移反应计算结构内力。
按ⅵ度地震ⅱ类场地土,特征周期0.35s,选用两组天然波th2tg035、th3tg035,一组人工合成波rh3tg035,输入地震加速度最大值为35cm/s?(参考ⅶ度区),按双向地震波输入,结构阻尼比0.05。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见表3,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基底剪力均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65%,3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
除顶层塔楼由于鞭梢效应位移角较大外,其余楼层位移及剪力沿竖向分布均匀,无突变,地震作用效应基本均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
4.2.3结构中震、大震分析
中震分析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max=0.16,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本工程中震数据来源于satwe计算结果。
严格控制剪力墙墙肢轴压比,中震弹性计算结果表明,中震作用下底部加强区剪力墙仍处于弹性阶段,表明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得到了较好的保证。
所有楼层粱均未出现受剪破环,个别框架梁和连梁出现塑性铰,通过调整粱截面或对梁采取竖向加腋的措施,使其满足抗弯不屈服的要求,以保证结构整体满足‘‘中震可修”的第二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本工程处于ⅵ度设防区,且不属于特别不规则和严重不规则结构,侧向刚度均匀无突变,无结构薄弱层,且满足第二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该工程位于6度抗震区,可通过概念设计,并结合合理的抗震措施,来满足罕遇地震作用的要求;从而实现“大震不倒”的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4.2.4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7.6条要求,对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尚需控制平时使用时结构顶点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加速度。
经计算,本工程计算的顺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为0.017m/s?,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为0.o13m/s?,小于或接近规范限值0.15m/s?,因此,该建筑结
构满足规范对于风荷载下的舒适度要求。
五、优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措施
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对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注意事项和优化措施如下:
(1)提高基底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的分布筋配筋率。
提高与剪力墙相邻的框架柱纵筋配筋率及配箍特征值。
(2)为了保证强柱弱梁,严格控制柱的轴压比,框架梁抗震等级采用三级。
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的薄弱层楼层地震剪力按放大1.15倍采用;
(3)尽可能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柱)结构或钢结构,以减小柱断面尺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4)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选择符合抗震需求而且经济适用的建筑结构材料,如采用高强抗震钢筋hrb400e、hrbf400e、heb500e 、hebf500e,以提高结构的延性和耗能性能。
(5)高层建筑结构防震可以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增强对地震的抵抗力。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连梁(包括非建筑功能需要的开洞组成多肢联肢墙),使其具有优良的多道抗震防线性能。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结束语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本工
程采用了多程序对建筑结构进行详细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评价其抗震性能并提出相应的加强措施。
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均能达到抗震设计的预期目标和规范要求,保证工程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j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4]王涛.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