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保教小学化的弊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园保教小学化的弊端

承德县下板城学区中心校刘占源

主题词:幼儿园小学化弊端

摘要:由于幼儿园市场的竞争,个体幼儿园打着课程开发的幌子,增加容量,提高难度,加上家长缺乏一般常识,光以孩子学习知识多少来衡量幼儿园的办园质量,造成幼儿园保教严重小学化。使孩子身心受到影响,入学后学习倦怠,为未来埋下隐患。只有开办家长学校,转变家长观念,严格执行《纲要》精神,杜绝小学化现象,才能使幼儿健康成长。

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倾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使学前教育也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然而,学前教育却出现了一种怪异的现象,学前教育从广义上来讲包括范围很广,这里主要谈狭义上的幼儿园保教工作。幼儿园保教小学化这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普遍存在,倾向且日趋严重,它像一颗毒瘤,深深地植根于初始教育这块沃土之中,要想剔除却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个体幼儿园,打着课程开发的幌子,增加知识容量,提高难度,并且越演愈烈。不仅使孩子身心受到影响,还为未来埋下隐患,造成入学后学习倦怠。通过2011年国培,使我对这个问题得到了更清晰的认识,下面就幼儿园保教小学化的成因、弊端、解决策略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幼儿园保教小学化的起因

1、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基本常识

农村的主要劳力出门务工,家里留守的只有老人和孩子,而这些老人对于新知识、新方法、新观念的接受力较弱,幼儿园面对着那些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经验却难以运用。还记有次校本教研活动,一位老师讲述了这样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幼儿园本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活动应该是游戏为主的,可家长们每天放学都会不厌其烦的问教师“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为什么没写字?”“你们什么时候教写字?”“我们送他是来读书的,不是来玩的!”还有这样一则例子:某幼儿园杨老师为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就请幼儿把折好青蛙拿回家给家长看,并让家长模仿亲自折一只拿回来给老师看。本想是让父母为自己的孩子能折出这样精美的作品而感到高兴,夸奖一番。岂不知,第二天早上,请每个小朋友说说昨天把作品拿给家长看后家长的反映及自己听到家长评价后的感受,有个孩子很委屈地跟老师说:“老师,我妈妈当时就把它扔在垃圾桶里了,说我

在幼儿园不好好的读书、写字,老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家长的一席话不光否定了孩子劳动成果,也否定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作为家长,特别是那些留守的爷爷奶奶们,他们不认为与人交往交流是幼儿该学的,不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该幼儿养成的,不认为孩子有好奇心及探究欲望是好的,不认为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不认为孩子建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健康对他的人生起关键性作用;更不知道培养孩子主动学,快乐学的优势。他们只关注孩子今天在学校里写了什么字,做了哪些数学题,只关注他家的小皇帝、小公主因参加某活动弄脏了衣服等等。以上实例足以说明家长非常缺乏教育孩子的基本常识。

2、个体园的不正当竞争

当下,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个体幼儿园如雨后春笋,他们为了占有和掠夺仅有的生源,作为个体幼儿园不得不以家长的观念为主,顺应家长愿望、需求,保教的主动权不在幼儿园,完全控制在家长手里。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幼儿园保教小学化的现象。在很多家长不明白事理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与其它幼儿园的竞争力,采取一些非正当竞争手段。比如:从教学内容上,违背《纲要》规定,打着开发园本课程、开发幼儿智力的幌子,设置些与幼儿身心发展不匹配的课程。表面上看,孩子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受家长欢迎。家长在给孩子择园的时候,这些口碑比广告的作用还大。有“心计”的园率先如此,后边的一窝跟风,越发厉害,可谓开发课程名称花样繁多,让家长一时眼花缭乱,像进了商场买东西,有种琳琅满目的感觉,浏览于各园打出的广告里,徘徊在各园门口之间。打听、观望,让家长一时不知所措,最后落得到哪个园上都是错。盈利的是幼儿园,受害的是孩子。

3、转岗教师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公办幼儿园里多数老师来源于小学,转岗之后没有得到更多的专业培训,无论从教育、教学都表现出小学化的迹象,尽管克制,偶尔也会不自然的流露。总要本着像小学一样,或多或少传授些看得见的有型知识。多少年的工作习惯,造成在教学知识中,无论是从方法上还是内容上,站位较高,不知不觉地忽视了教育的对象,不能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二,幼儿园保教小学化的弊端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幼儿园保教小学化势必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的造成影响。拔苗助长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要受到惩罚。面对着孩子向家

长滔滔不绝地汇报,背诵大量的古诗,什么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展示什么心脑速算,二十以内加减法等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非常有成就感,似乎看到了将来孩子有什么大出息,不仅见人自夸,哪种无以言表的喜悦更是跃然于色。科学证明,成人之后对五周岁以前的记忆基本所剩无几。因为此时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短时强化记忆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失会越来越模糊。有些知识后来还要从新学习,当幼儿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因为自我满足心态将不利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将来的成长。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就硬性的学了小学时的知识,当再次呈现的时候,他将会不以为然,就会出现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玩的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幼儿园的知识储备毕竟有限,明显的一年级后学期,等他的这些储备知识一用完,一下子可能会成为学困生。而他却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最可怕的事情。这样的结果,怎样去面对更深一层知识的挑战?被人为催熟的孩子有多少后劲?急功近利地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被迫付出,使孩子失去了个性发展的机会。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造成心理的影响,容易形成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孩子整天处于被压抑、紧张、焦虑之中,久而久之将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解决幼儿园保教小学化的策略

因为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尽相同,导致孩子入园前期身心发展不统一,孩子的个体差异必然存在。同时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独特喜好,我们更不能用一把尺子的同一尺度去度量他们,教育的方式更不能模式化。要因人施教,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的同时并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责任。十七世纪英国有位叫洛克的哲学家在就在《教育漫话》中说把儿童看作是生来就纯洁无暇的“空白板”,理性与知识都是从经验而来。这就说明孩子的未来是因我们的社会环境及所给的教育方式所决定的,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再结合《纲要》后更让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要多开展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活动,多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倾听、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并对他们在活动中的需要及时适当地做出反应;找机会参与到儿童活动之中,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对儿童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做出积极的反映,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不吝啬表扬,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满足与成功,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对儿童的学习活动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适当的干预,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规则,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