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识 周哈里窗

合集下载

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

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

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一、引言乔哈里之窗是一种心理学概念,指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四个维度,分别是:自我知觉、自我表达、自我理解和自我调节。

这些维度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通过深入理解和探索这四个维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意识,改善心理健康,并且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

在本文中,我将根据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自我知觉在乔哈里之窗的第一个维度中,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认知。

通过对自我知觉的提升,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喜好和厌恶,以及内在的动机和情感。

在这方面,我发现自己相当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

经常会用很多时间来思考自己的感受、情感以及对外界的反应。

也喜欢通过各类测试和问卷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并不断优化自身个性和心理特点。

三、自我表达自我表达是指每个人在内心世界的自我意识和外部世界的自我呈现之间的平衡。

我发现自己比较善于用文字和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不断地创作,我可以更好地释放自己内在的情感和压抑,同时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中,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以获得更深入的交流体验。

四、自我理解自我理解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在特质和情感的深刻认知和理解。

在这方面,我发现自己很擅长分析和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以期望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自己的内心,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动机和激励因素,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

五、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指根据自我认知和理解来主动调整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在这方面,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据此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期望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

我还发现自己需要更多地关注情感管理和情绪调控,以更好地保持内心平衡和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二章 自我概念与周哈里窗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二章 自我概念与周哈里窗

要坦率地叙述:不要拐弯抹角地逃避表露,
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完整的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我表露
方法:(二)自我表露的非言语控制
采取正面、开放的姿势 保持不断的正面眼光接触 积极的面部表情 靠近对方或保持原来的位置
音量控制
场合中,有意的吐露自己的身份、地位等。
关系发展:开展关系和增加亲密度。
(二)自我表露
伤害(风险): 漠不关心 拒绝 失去控制 背叛
(二)自我表露
影响因素:
团体的大小 喜欢
相互性
性格 危机
性别
文化 情境
(二)自我表露
方法:(一)自我表露的言语的掌握
使用第一人称:自我表露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自己的感觉、需要、态度。 使用明确具体的语言:不要把感情藏在模棱 两可的语言中,不要用含糊的话来叙述。
赞美与安抚,如果得不到扶持而变得自暴自弃

二、人际关系的交流状态
(2)我不好,你也不好 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但别人也一样,都 是不好的。
缺乏自我价值,怨恨别人,以复仇者自
居,容易攻击别人,也觉得别人常找他麻烦。
二、人际关系的交流状态
(3)我好,你不好
认为只有自己是好的,别人都是不好的 容易犯错,不自我反省,不懂得爱人, 也不相信爱的存在,心中充满怨恨。对别人没 有一点基本的尊敬
3、自我评估
一、自我概念 特性:1、自我概念是后天学来的。 2、自我概念的形成,生命中重要
他人的影响最大。
3、自我概念并不一定客观。
4、自我概念有自行增强的效果。
二、人际关系的交流状态
(1)我不好,你好
觉得自己很不好、很不行,而别人都很 好、很行。 缺乏自信心,低估自己,退缩、畏怯、 压抑,易受人影响甚至摆布,过度期待别人的

“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约哈里之窗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它实际上包含的交流信息有:情感、经验、观点、态度、技能、目的、动机,等等,作为这些信息主体的个人往往和某个组织有一定的联系。

根据这个理论,人的内心世界被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盲目区、隐秘区、未知区。

开放的领域(公开):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指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东西(如,我知道我的名字,你也可以知道)。

这扇窗户里不仅包括了事实信息,还包括了自己的感受、动力、行为、意愿、需求和欲望——即任何你想告诉别人关于“你是谁”的信息。

我越愿意告诉你,你就更能了解我。

在我的开放、你的倾听或反馈的基础上,我就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盲目的领域(盲点):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指别人知道的但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关于我”的东西。

例如,我们在一家餐馆吃饭,我牙齿上塞了一点菠菜叶,我可能不知道,但是你看到了。

这个信息就是在我的盲区,因为你看到了,我看不到。

当然,如果你告诉我牙齿上有菠菜叶,那么这就转到开放领域了。

更重要的是,我的情感可能有些盲区。

例如,在谈话中,你可能注意到我跟你没有眼神交流。

为了不让我尴尬,你可能不会说出来,或是你自己在推断如果说出来,我可能会因为这事儿觉得尴尬不礼貌。

那么这个问题就成了我的问题了:我要怎样才能得到开放领域的信息呢,因为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正在建立的信任度?我怎样才能看到更多的自己呢?答案当然是我需要去挖掘我自己的情感,与你来分享,这样我们就能互相了解我的问题了。

隐藏的领域(隐私):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指自己了解的,但是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以情感为例。

我刚刚知道自己可能要丢掉工作,所以觉得缺乏安全感——但是我觉得难堪,不想跟别人讨论。

这个信息就在我的隐藏领域中。

一旦我想把自己的担忧告诉别人,跟别人说我的感受,隐藏领域就转变到开放领域。

这个“自我泄密”对我们培养自我意识很有用。

自我认识周哈里窗

自我认识周哈里窗

自我认识周哈里窗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拨开迷雾,遇见自己——学会认识自我活动目标:1、知道与明白:了解“周哈里窗”的基本理论。

2、尝试与学会:懂得运用“周哈里窗”来初步认识自己。

3、体验与领悟:感受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一、游戏启思,走近自我游戏:大风吹规则:1、老师说“大风吹”,学生回应“吹什么”,老师说出部分学生的特征。

2、拥有这些特征的学生需要互换位置,没有被吹到的学生不动。

3、最迟坐下的或反应错的同学受罚:一起做一个灿烂的笑脸。

(特征备选:戴眼镜、长头发、身高160以上、有上进心、快乐、善良、正直、爱笑)分享:指令中的哪些个人特征更容易被了解为什么小结:一个人的外在特征容易被发现,但内在特征较难被了解。

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才能在游戏中迅速做出反应。

引出主题:拨开迷雾,遇见自己——学会认识自我二、故事放松,反思自我讨论:我们为什么要认识自己资料:“人啊,认识你自己”、“我是谁——苏格拉底三大终极哲学之一”故事: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里。

有个人发现了他,以为是一只鸡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鸡窝里。

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了出来。

于是,他从小就被当作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

由于长相古怪,许多的伙伴都欺负他。

他感到孤独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着鸡群在稻场上啄谷子。

忽然,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了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

等到危机过去,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

“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他问。

他的伙伴告诉他:“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

”“喔,那只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他发出内心的羡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那该多好!”“简直是痴心妄想!”他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他说:“你生来就是一只鸡,甚至连鸡们都为你的丑陋感到丢脸,你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他黯然神伤地走开了。

认识自己+乔哈里窗

认识自己+乔哈里窗
特点
乔哈里窗将个人分为四个象限,分别 是“公开我”、“盲目我”、“秘密 我”和“未知我”。每个象限代表不 同程度的信息和自我认知。
乔哈里窗的应用范围
01
02
03
个人发展
乔哈里窗可以帮助个人了 解自己的盲点和潜在能力, 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发展计 划。
团队合作
在团队中,乔哈里窗可以 帮助成员了解彼此的优势 和不足,促进更有效的沟 通和合作。

企业案例:运用乔哈里窗提升团队凝聚力
乔哈里窗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 好地了解彼此的认知和行为模
式,从而提升团队凝聚力。
在这种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团 队成员之间更加信任和支持彼 此,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 作能力。
企业案例:某公司通过运用乔 哈里窗进行团队建设活动,让 每个成员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同时也了解其他成员的特
盲目区:自己不知道,他人却知道的信息
01
02
03
04
对他人的认知
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和意 见。
盲点
自己无法察觉到的问题或不足 之处。
潜在的机会
他人可能看到的自己未发现的 机会。
社交形象
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形象和表 现。
隐秘区: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的信息
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个人内心的情感、思考和观念。
沟通障碍
在交流过程中,由于语言、理解 能力或情感因素,信息传递者可 能无法准确传达信息,导致信息 失真。
隐瞒或夸大
人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自我 保护、面子等)而隐瞒事实或夸 大自己的能力或成就,导致他人 无法获得真实情况。
感知偏差
由于个人经验和认知限制,人们 可能对某些信息产生误解或忽略, 导致信息失真。
个人主观意识可能影响认知

“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约哈里之窗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它实际上包含的交流信息有:情感、经验、观点、态度、技能、目的、动机,等等,作为这些信息主体的个人往往和某个组织有一定的联系。

根据这个理论,人的内心世界被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盲目区、隐秘区、未知区。

开放的领域(公开):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指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东西(如,我知道我的名字,你也可以知道)。

这扇窗户里不仅包括了事实信息,还包括了自己的感受、动力、行为、意愿、需求和欲望——即任何你想告诉别人关于“你是谁”的信息。

我越愿意告诉你,你就更能了解我。

在我的开放、你的倾听或反馈的基础上,我就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盲目的领域(盲点):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指别人知道的但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关于我”的东西。

例如,我们在一家餐馆吃饭,我牙齿上塞了一点菠菜叶,我可能不知道,但是你看到了。

这个信息就是在我的盲区,因为你看到了,我看不到。

当然,如果你告诉我牙齿上有菠菜叶,那么这就转到开放领域了。

更重要的是,我的情感可能有些盲区。

例如,在谈话中,你可能注意到我跟你没有眼神交流。

为了不让我尴尬,你可能不会说出来,或是你自己在推断如果说出来,我可能会因为这事儿觉得尴尬不礼貌。

那么这个问题就成了我的问题了:我要怎样才能得到开放领域的信息呢,因为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正在建立的信任度?我怎样才能看到更多的自己呢?答案当然是我需要去挖掘我自己的情感,与你来分享,这样我们就能互相了解我的问题了。

隐藏的领域(隐私):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指自己了解的,但是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以情感为例。

我刚刚知道自己可能要丢掉工作,所以觉得缺乏安全感——但是我觉得难堪,不想跟别人讨论。

这个信息就在我的隐藏领域中。

一旦我想把自己的担忧告诉别人,跟别人说我的感受,隐藏领域就转变到开放领域。

这个“自我泄密”对我们培养自我意识很有用。

周哈里窗讲人的认知

周哈里窗讲人的认知

周哈里窗讲人的认知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周哈里窗,展示了关于自我认知、行为举止和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之间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前提下形成的差异;周哈里窗包括四个范畴,一、面对公众的自我塑造的,二是被公众获知但自我无意识的,三是自我有意识在公众面前保留的,四是公众及自我两者无意识的。

它把人的内在分成四个部分: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

2四个象限窗的意义开放我—左上角象限窗,也称为公众我,属于自由活动领域。

包含自我最基本信息,也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部分,如胖瘦、性别、外貌、职业、爱好、特长等。

开放我的大小取决于心灵开放程度、个性张扬力度、交际广度、他人关注度、开放信息的利害关系等。

盲目我——右上角象限窗,属于盲目领域。

这是自己不知道而他人知道的部分,如有些人坏习惯却不自知。

盲目我的大小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关,通常来说,善于内省的人盲目我比较小,反之盲目自信的人的盲目我较大。

隐藏我——左下角象限窗,又称隐私我。

这是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私,不愿意或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实或心理,如婚恋、身份、缺点、往事、痛苦、愧疚、尴尬等。

心理承受力较强的人,隐忍、自闭、胆怯、虚伪的人,隐藏我更多一些。

适度的内敛和自我隐藏,给自我保留一个私密的心灵空间,避去外界的干扰,是正常的心理需要。

没有任何隐私的人,就象住在透明房间里,缺乏自在感与安全感。

但是隐藏我太多,开放我就太少,如同筑起一座封闭的心灵城堡,无法与外界进行真实有效的交流与融合,既压抑了自我,也令周围的人感到压抑,容易导致误解和曲解,造成他评和自评的巨大反差,成为人际交往的迷雾与障碍,甚至错失机会。

勇于探索自我者,不能只停留在"开放我"的层面,还应敢于直面"隐藏我"的秘密和实质。

心理健康课件《乔哈里窗里的小怪兽》自我认识

心理健康课件《乔哈里窗里的小怪兽》自我认识
自我探索活动——我是谁?
1
2
乔哈里窗里的“小怪兽“
乔哈里窗,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 型”。 根据自己和他人是否知道两个维度分成四个区域。
4
窗子中的我
自己知道
别 人
公开区



人 不
隐秘区


自己不知道
盲目区
未知区
5
公开区的我,你认识吗?
• 盲目我中的小怪兽则要请组内的同学帮你完成,让他们送给 你那些乔哈里窗上你还未写到、描述到的特质,将这些特质 组成一个小怪兽。
猜猜我是谁?—— 盲目区的我你认识吗?
窗子中的我
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 Nhomakorabea公开区
盲目区



小怪兽的模样是
小怪兽的某些模样可能

最为人所知的
是我们自己非常陌生的,
需要多去了解


隐秘区

知 道
小怪兽可能只有很亲密的
家人朋友了解,或是只有
自己了解
未知区
可能是我们现阶段还没 有的特质所组成的小怪 兽,是一个理想的或是 充满创意的模样
14
窗子中的我
自己知道
别 人
公开区



人 不
隐秘区


自己不知道
盲目区
未知区
15
构建积极健康的“我”
• 扩大开放我,缩小未知我。
16

学习用沟通视窗,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学习用沟通视窗,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学习用沟通视窗,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沟通视窗又称乔哈里视窗,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反馈模型。

乔哈里视窗模型是一个简单而有用的工具,用于改善自我认知以及组内个体之间的相互理解。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卢夫特(Joseph Luft)和哈里·英厄姆(Harry Ingham)于1955年设计的。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利用它改善自我认知,更全面的认识自己。

先说第一个区域——隐私象限隐私象限(Hidden self): 我们自己知道的,但对其他人而言是隐藏的,因此对其他人是未知的。

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

我知你不知。

隐私就是隐蔽、不公开的私事。

正常来讲,隐私不能公开,并受法律保护,但隐私象限的内容却可以部分公开。

能否公开与信息的隐私程度有关。

隐私象限内部也有层次,共分为三层:(1)最底层的是:不可告人的部分。

(DDS,deep dark secrets)每个人都有自己的DDS。

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但如果太多,人就会有很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患上焦虑症。

我们每个人都有DDS。

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礼仪就是要给别人留一定的空间,不能随便打听别人的DDS。

我们也要保护好自己的DDS,不要轻易和别人说起。

因为没有人能真正帮助你保护好自己的秘密。

最没用的一句话:这事你千万别对别人说。

心理咨询师会遵守保密原则,要保密当事人的隐私。

这是职业道德。

当当事人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情况时,也有保密例外的情况。

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必要制造太多的DDS,不然会让人整日都生活在焦虑和压力之中。

底线太低,隐私太多,一不小心就会碰到。

大家都会紧张。

(2)比DDS浅一层的是不好意思开口的事情。

例如,对同事的不满。

心照不宣的事情等等。

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上学时常见的暗恋。

在很早的年代,还没有现在那么开放,很多人面对喜欢的人不敢表白,害怕被拒绝。

现在人性不像以前那么压抑了,张扬个性、放飞自我。

很多人喜欢就大胆地说出来,也不害怕被拒绝。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自我认知的方法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一、通过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了解自己 二、通过和别人比较认识自己 三、约哈里窗——利用回馈客观认识自己 四、通过和自己比较认识自己 五、通过内省来观察自己认识自己
约哈里窗与自我认知
运用“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第一步是,请5个或10个非常了解你的朋友,要他们列出你的优点和缺点。可以先从好朋友做起,看到底怎么样看你。如果想进一步客观地评价自己,再请那些你最不喜欢的人列出你的优缺点,也就是让别人做你的镜子,利用别人给你的回馈,帮助你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第二步,你自己也拿出一张纸来,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将自己列出的与别人列出的一一比较。由“约哈里窗”你也许会发现自己有许多优点,别人并不知道,也可能出现别人认为你的优点,你自己反而不觉得,这样你可进一步了解自己。同样,你的缺点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形。 “约哈里窗”了解和评价自己,要比从自我观察的材料中分析、评价自己更客观、准确、可靠。
约哈里窗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沟通中我们应多聆听别人对自己的认知和改进意见,不断提升自我。 敞开心扉,扩大开放区,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 让沟通从心开始!
谢谢大家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Thanks For Watching
约哈里窗与沟通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为了有效沟通,我们必须与对方进行紧密合作、扩大开放区域、缩小盲目区域和秘密区域。要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两种策略: 1、自我暴露:指坦率地向对方提供自己的信息,用以减少秘密区域; 2、反馈:来自对方的反馈信息又可以缩小盲目区域; 自我暴露和反馈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缩小未知区域。约哈里窗可以有效地减少人际沟通中的知觉偏差。

自我认识:周哈里窗

自我认识:周哈里窗

周哈里窗模式”介绍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彼”暂不说,我们真的能够做到“知己”么?其实,对于自己,我们并不能做到了如指掌,有些事情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我们的朋友却清楚了解的。

在别人给我们的回馈中,我们可以验证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增进自我的觉知。

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模式,Johari ,是从创始人Joe Luft 和Harry Ingham 两人的名字中截取的,「窗」是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如下表),普通的窗户分成四个部分,人的心理也是如此。

周哈里窗介绍了自我坦露和回馈经验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也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

因此把人的内在分成四个部分: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

我们在和朋友彼此互相给予回馈的过程中,可帮助自己更认识自己,同时可以使朋友之间更加深入的了解彼此。

1.? 左上角那一扇窗称为“开放我”,也称“公众我”,属于自由活动领域。

这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部分,所谓“当事者清旁观者也清”。

比如,我们的性别、外貌,比如某些可以公开的信息,包括婚否、职业、工作生活所在地、能力、爱好、特长、成就等等。

“开放我”的大小取决于自我心灵开放的程度、个性张扬的力度、人际交往的广度、他人的关注度、开放信息的利害关系等。

“开放我”是自我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基本依据?。

2.? 右上角那一扇窗称为“盲目我”,也称“背脊我”,属于盲目领域。

这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分,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口臭便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在外国有人称这个部分为口臭区。

可以是一些很突出的心理特征,比如有人轻易承诺却转眼间忘得干干净净;也可以是不经意的一些小动作或行为习惯,比如一个得意的或者不耐烦的神态和情绪流露,本人不觉察,除非别人告诉你。

盲目点可以是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

因为事先不知、不觉,所以当别人告诉自己时,或惊讶、或怀疑、或辩解,特别是听到与自己初衷或想法不相符合的情况时。

增加自我了解居哈里窗

增加自我了解居哈里窗
隐藏我压抑了自我;也令周围的人感到压抑;容易导致误解和曲
解;造成他评和自评的巨大反差;成为人际交往的迷雾与障碍;甚 至错失机会
隐藏我 自己未知+他人未知
居哈里窗
开放我 盲目我
隐藏我 未知我
我未 他未
自己不知道别 人知道意味着 自我反省高低
隐藏区我
隐私区我
右上角区域称为盲目我;也称为背脊我;属于盲点区域 这是自己不知
别人知道
询问
自己知道
1 开放我
反馈
自己不知道
2 盲目我
自 我 揭 露
自我发现
3 隐藏区
4 未知我
自我揭露 获得反馈 自我发现 共同发现
告知
别人不知道
开放我 自己知道+他人知道
居哈里窗
开放我 盲目我
隐藏我 未知我
我知 他知
自己知道别人 知道了解和评 价自我的依据
开放区我
公众区我
左上角区域称为开放我;也称为公众我 这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部
盲目我 自己未知+他人知道
居哈里窗
开放我 盲目我
隐藏我 未知我
我未 他知
自己不知角区域称为盲目我或背脊我;属于盲点区域 这是自己不知道
而别人知道的部分;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这部分内容可以是一些很
突出的心理特征;比如有人轻易承诺他人但转眼间就忘得干干净净;也可
重要的技能;只有融入社会才能从社会上获得资源和支持;才能获得成功
情商的基础是自知之明;怎样才能提高自知之明呢 很多人没有这方面
的概念;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这是个普遍现象 很多人都知道情商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但对如何提 高情商却感到无从入手 提高情商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意识;认清楚自 己才有可能认清别人;认清别人才能和人较好地相处;才能将情商提到 一个新的高度

从“周哈里窗”看自己+课件18张-中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共18张PPT内嵌视频)

从“周哈里窗”看自己+课件18张-中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共18张PPT内嵌视频)
从“周哈里窗”看看自己
游戏规则 当老师说“大风吹”时,同学们齐问:“吹 什么”? 如“吹倒了戴眼镜的同学”,则所有戴眼镜 的同学应该站起来 当老师说“小风吹”时,同学们齐问:“吹 什么”? 如“吹倒了扎头发的同学”,则所有扎头发 的同学坐下
世上有三样东西极其坚硬:钢铁,钻石,以 及认识自己。
---本杰明·富兰克林
周 哈 里 窗 理 论
三、小组活动与分享
描述自己-填写左侧部分
生理 自我
对自己生理特质的认识,如性别、年龄、身高、 体重、外貌等方面,如长头发,大耳朵
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 能力、性格、兴趣、特长、价值观、未 来设想等方面。如,内向、喜欢聊天。
心理 自我
社会 自我
对自我社会属性的认识,如自己在各种社 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力等。如儿子, 课代表。
周哈里窗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不只能以貌取人 外貌不是人的所有特 征
开放我
盲目我
02 要多和别人交流,多 一些了解在其他人眼 里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03 接纳自己的阴暗面和 不完美,学会与真实 的自己和解
隐藏我
未知我
04
不断探索和学习,挖掘自 己的潜能。
找出对你内心最有触动的3个词?
独立 自由 同情 真诚 激情
和平 快乐 慷慨 勇敢 专长
爱 助人 真理 感恩 关系
财富 挑战 成长 健康 善良
宁静 美感 忠诚 阳光 果敢
智慧 权力 安全感 负责任 成就感
用选的三个关键词 写出一句最有力量的宣言
(不超过25个字)
比如: 1、我是一个平和、快乐、负责任的人! 2、在爱和成长中,收获内心的宁静。 3、用爱去助人成长,让他人和自己快乐与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拨开迷雾,遇见自己
——学会认识自我
活动目标:
1、知道与明白:了解“周哈里窗”的基本理论。

2、尝试与学会:懂得运用“周哈里窗”来初步认识自己。

3、体验与领悟:感受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一、游戏启思,走近自我
游戏:大风吹
规则:1、老师说“大风吹”,学生回应“吹什么”,老师说出部分学生的特征。

2、拥有这些特征的学生需要互换位置,没有被吹到的学生不动。

3、最迟坐下的或反应错的同学受罚:一起做一个灿烂的笑脸。

(特征备选:戴眼镜、长头发、身高160以上、有上进心、快乐、善良、正直、爱笑)
分享:指令中的哪些个人特征更容易被了解?为什么?
小结:一个人的外在特征容易被发现,但内在特征较难被了解。

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才能在游戏中迅速做出反应。

引出主题:拨开迷雾,遇见自己——学会认识自我
二、故事放松,反思自我
讨论:我们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资料:“人啊,认识你自己”、“我是谁——苏格拉底三大终极哲学之一”
故事: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里。

有个人发现了他,以为是一只鸡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鸡窝里。

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了出来。

于是,他从小就被当作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

由于长相古怪,许多的伙伴都欺负他。

他感到孤独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着鸡群在稻场上啄谷子。

忽然,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了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

等到危机过去,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

“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他问。

他的伙伴告诉他:“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

”“喔,那只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他发出内心的羡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那该多好!”“简直是痴心妄想!”他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他说:“你生来就是一只鸡,甚至连鸡们都为你的丑陋感到丢脸,你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他黯然神伤地走开了。

小结:雄鹰因为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鹰而甘于做一只整天在地上扒食的鸡,可见正确认识自己非常重要。

三、实践指导,探索自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oseph Luft和Harry Ingham在1955年提出关于认识自我的“周哈里窗”理论。

“窗”是指一个人就像一扇窗,被分成四个部分: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
知我,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了解自己。

(一)开放我与隐藏我
活动:20个我是谁
规则:老师问一次“我是谁”,学生在纸上写一个答案,共十次发问。

分享:请把你愿意和大家分享的答案读出来,不愿意分享的可以不读。

(三位同学分享后,请全班同学把自己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答案打钩,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打叉。

)知识:自己知道,也愿意分享给别人的这部分自我叫“开放我”,不愿意分享给别人的这部分自我叫“隐藏我”。

讨论: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可以更加了解自己?
小结:写日记、反思自己的表现、看别人的反应(细心观察)…..
(二)盲目我
知识:自己不知道,但别人知道的这部分自我叫“盲目我”。

活动:照镜子
规则:1、每个人邀请左边和右边的两位同学来书面评价自己值得被欣赏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2、被邀请的同学要真诚、真实,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分享:1、看到他人的评价,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2、当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认识不相符时,怎么办?
小结:他人的评价是提高自我认识的主要途径。

当这两者不相符时,我们首先要调整心态,静心反思,理性辨别到底哪些是自己的特点。

(一听二问三思四辨五改)(三)未知我
知识: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这部分自我叫做“未知我”,也称为“潜在我”,通常是指一些潜在能力或特性,比如一个人经过训练或学习后,可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在特定的机会里展示出来的才干。

活动:掌声响起来
规则:你认为你一分钟能鼓掌多少次?请学生先自己估计次数,然后老师开始计时鼓掌。

分享:你鼓掌多少次?看到实验结果,有什么感受?
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
小结:大胆尝试新事物、参加比赛活动、坚持练习……
四、情感升华,接纳自我
视频:缺失的一角
分享: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1、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我”是有缺陷的,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要学会接纳自己。

2、“我”是会变化的,在不同成长阶段,我们要不断地去觉察自己、反思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