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一章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ea84acd4360cba1aa811daf2.png)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依据;确立和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难点】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关于理想信念的几种认识误区;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人们从孩童时起,就开始憧憬未来,开始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人生蓝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个性的成熟,识别事物能力的增强,这幅蓝图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充实坚定,从而成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理想。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
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
这种巨大力量的体现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大学思修教案模板第一章
![大学思修教案模板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860e4a5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6.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思修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掌握思修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原则。
- 了解思修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思修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思修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思修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原则。
3. 思修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 思修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 思修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思修课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特定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思修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思修课程的重要性。
2. 简要介绍思修课程的基本概念。
(二)主体部分1. 思修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思修课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 强调思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性。
2. 思修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原则:- 介绍思修课程的学习方法,如阅读、思考、讨论等。
- 强调思修课程的学习原则,如理论联系实际、批判性思维等。
3. 思修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介绍思修课程的基本内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等。
- 说明思修课程的结构,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论文等。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思修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思修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1. 总结本章内容,强调思修课程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思修课程学习心得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7ef0c0856a561252d36f87.png)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1、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3、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教学重点: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2、怎样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3、实现理想信念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4、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教学难点: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教学热点:1、在确立和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怎样看待和取舍眼前利益、长远利益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看待“理想信念无用论”、“渺茫论”实践方案:1、举办学生举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2、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完成实践报告3、课堂组织学生观看大型纪录片《复兴之路》,并写观后感进行评比教学课时:3学时实践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这种现象是否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呢?我们认为上述现象并不是当代大学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只是存在于少数大学生中的特殊现象,然而,这一现象所涉及的问题却是突出重要的。
那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理想信念的问题?据调研统计,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本章的学习将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而展开。
本节课,我们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来讲授。
据调研统计,当代大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不清的状况,这种模糊不清的状况既包括对理想信念基本含义理解的模糊性,还包括对理想信念重要性认识的模糊性。
【导入】目前社会上认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八有八无”现象:有智商、无智慧;有知识、无思想;有文化、无德性;有目标、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有青春、无热血;有索取、无奉献。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青年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时期,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成就事业的动力。
有没有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向往、追求理想,渴望有一个闪光、充实的人生,这正是处在人生旅程新起点的青年大学生的奋斗目标。
思修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全套,1-8章)
![思修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全套,1-8章)](https://img.taocdn.com/s3/m/fb70b03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6.png)
【精品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教学内容: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新时代的人才观;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大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大学生活及特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化;做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为现代化而努力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重点: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新时代的人才观;如何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化;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和自身实际,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
难点:如何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
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振兴中华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江泽民什么是大学?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最高层次的教育阶段。
大学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
大学是知识密集、学科比较集中的地方。
大学是人才济济、专家云集的场所。
大学有系统训练和严格教育。
大学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种实验手段。
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一、大学在人生历程中的地位(1)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大学使一个人真正地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使一个人真正地成熟起来,自主地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2)大学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造型期所谓造型,即通过大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一定专长和特色的,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才。
(3)大学是人生的积累期大学时代是人的意志和才能的积累的时代,是为未来生存于社会,发展在社会准备条件的时代。
二、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一)尽快适应校园环境1、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
改变拘谨的态度,学会主动询问、求助。
“你能主动开口吗?”2、要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
3、担任一定的工作(班级或社团)。
提高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接受现实,发展自我你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因为Attitude is everything(三)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
大学思修教案第一章
![大学思修教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9fd6895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1c.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大学之道》的核心思想,掌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大学之道》的核心思想。
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
教学难点:1. 理解《大学之道》的核心思想。
2. 将《大学之道》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提问:你们认为《大学》这本书有什么意义?二、新课讲授1. 解释《大学之道》的核心思想。
- 《大学之道》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认为个人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 修身: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个人素质。
- 齐家:家庭和睦,关心家人,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
- 治国:关注国家大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尽一份力。
- 平天下:关注世界和平,为人类的共同福祉努力。
2. 分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
- 修身是基础,只有个人修养好了,才能更好地齐家、治国、平天下。
- 齐家是关键,家庭和睦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治国是核心,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
- 平天下是目标,关注世界和平,为人类的共同福祉努力。
3. 讨论如何将《大学之道》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 家庭和睦:关注家人需求,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传承家庭美德。
- 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国家政策,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
- 关注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传播和平理念,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堂小结1. 总结《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强调《大学之道》的核心思想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
3. 呼吁同学们将《大学之道》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思修教案
![思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4441e30975f46527d3e1e4.png)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明白理想和信念的基本含义、特征,以及理想的类型,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如何坚定崇高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从而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重点难点>1、理想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2、信念的含义、特点。
3、理想信念的作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涵。
5、理想信念的确立、实现与追求。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二)、理想的特征1、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们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
它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理想—流沙河 :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1)、介绍理想的划分,内容上分为: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社会政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追求和设想。
道德理想,是人们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所达到的成就的向往和追求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美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理想在现实中产生(3)、理想又超越现实,理想不同于空想(4)、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思修第一章第三节教案首页
![思修第一章第三节教案首页](https://img.taocdn.com/s3/m/665f47c808a1284ac8504392.png)
与
难点
1、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2、理想化为现实的条件。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时间
(分)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5
10
3
65
5
2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演讲: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发学习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
本课小结
布置作业
讲授法
案例法
启发法
讨论法
演示法
作业
P38-6、7
教学后记
序号
上课班级
授课
类型
上课
地点
上课日期
理论课
课
题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
学时
2
教学
目标
1、理解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职业理想实现的途径。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通过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动机。
检查
意见
签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890f8f680203d8ce2f2471.png)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1、理想是什么?2、确立理想的重要意义。
难点:1、如何从哲学上对理想进行解读;2、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教 学
过程 与 方法
教 学 内 容
通过教师讲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通过展示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的思考、交流。
通过展示故事,引导学生的交流、讨论。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在我国,大学生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毕竟我国青年人就读大学的比例还只有20﹪,占总人口的比重当然更小,英美等国家已经普及了大学教育,即大学生就读人数占青年人比例在50﹪以上。在我国,大学生在我国还是比较稀缺的。他们应该有自己崇高的信念。古人说的好: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自己的理想。
可以说,理想信念就是对人生、社会等未来状况的的渴望。那么这都是对美和善的追求。至少说明自己觉得现有的东西不美或不善。如果认为现在就达到了极限,那么也就没动力了。所以理想和信念往往是人们奋斗的动力,当然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这是欲望渴望满足的另一种形式。
下面我们补充一些哲学知识。美国的哲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动机(也就是人活动的动力)分为5个层次: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生理动机就是满足生理的欲望。安全是对个体存活下去的渴望,爱包括爱人和被人爱,尊重是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同,自我实现就是平常所说的成就感。通常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的欲望之后,才会需要高层次欲望的满足。古人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另外的一些人,尽管低层次的欲望没得到满足,却追求高层次的欲望。这些人是社会的精英,但大多数人是不行的。“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舍生取义”,“宁死不屈”,这都是精英人物所为。一般人是不行的。如果对一般人也这样要求,这就是苛求。洪承畴是明王朝的得力干将,可惜最后还是投降了满清,据说最开始是宁死不屈,最后屈服于满清孝庄的美人计。亮剑里头的朱子明也是如此。还有范家大院里头的二哥。大家可能觉得这是电视里的东西。那周作人却是真实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三节2.3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三节2.3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8c52ca28e45c3b3567ec8b9a.png)
7
荣辱观
• 孔子 “知耻近乎勇” • 孟子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 管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8
网红女主播侮辱国歌被依法行政拘留5日
• 据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通报,近日,有网民举报称:虎 牙直播平台主播@莉哥OvO在直播过程中,公然篡改国歌 曲谱,以嬉皮笑脸的方式表现国歌内容,并将国歌作为自 己所谓“网络音乐会”的“开幕曲”,引发网民反感。
4
得失观
• 对于得失,态度要坦然。 • 对于得失,认识要分明。 • 对于得失,取舍要明智。
5
幸福观
• 为什么追求幸福?——至高无上的目标 • 幸福在哪里? ——活在当下 • 什么是幸福? ——快乐+意义
6
生死观
• 孔子:未知生,焉知死?我们却说:未知 死,焉知生?思考死亡问题,是为了更好 地活着,寻找活着的意义。
11
这些“底线”,送给所有网红!
12
•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 经警方调查:10月7日晚,涉事人杨某莉(女,20岁)在 其住宅内进行网络直播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法》有关规定,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依法对杨某莉处以 行政拘留5日。
9
网红的素质何时才能赶上颜值?
10
• 江苏网警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歌法》,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 曲谱,以歪曲、 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 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 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思修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思修教案第一章第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aa85f21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78.png)
思修教案第一章第三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大学生要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能力目标: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情感目标: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难点: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教学方法、教具】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案例分享】毕福剑2015年4月6日,一段疑似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饭桌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流出。
视频中毕福剑唱了该京剧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著名选段,并且边唱边戏谑,对毛泽东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称他“把我们害苦了”等等。
央视高层2015年4月7日下午召开了办公会议,作出了从4月8日零点开始至12日零点止,暂时停播毕福剑主持的央视所有节目的决定。
2015年8月,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央视主持人毕福剑用调侃的方式损害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临时机关党委、机关纪委认为这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责成央视机关纪委严肃处理。
谈谈你的感想?为什么?思考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二、讲授新课(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大学生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1)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得美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2)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也是幸福的重要方面。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一章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c5d85037c281e53a5802ffb1.png)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依据;确立和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难点】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关于理想信念的几种认识误区;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人们从孩童时起,就开始憧憬未来,开始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人生蓝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个性的成熟,识别事物能力的增强,这幅蓝图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充实坚定,从而成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理想。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
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
(最新)思修第一章教案
![(最新)思修第一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a8d80219e8b8f67d1cb91d.png)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与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在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投身于实践,将理想的实现落实为自我完善的具体过程,并能正确地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困境与挫折。
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特征和关系及其在个体人生价值中的地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涵;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教学难点: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
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过程:【请思考】有人把大学四年生活概括为“大一迷惘,大二彷徨,大三心慌,大四奔忙。
”在你们的大学生活中,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现象?【点评】一般来讲,在小学的时候你们的理想是上中学,到了中学,你们的理想就是一心想考上大学。
由于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再苦再累也能忍受。
然而,对于不少同学来说,大学梦的实现就意味着理想和目标的失落。
有些同学一旦进了大学就好比船到码头车到站,感到天空似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面对这样的自由竟然不知如何度日,于是整天浑浑噩噩;还有一些同学不明白自己未来的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被世俗社会的价值要求和目标浸润着,既感到无奈又不去思考自己究竟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高考这一所谓的“人生理想和志向”实现后,未来的路如何走?生命之舟将驶向何方?新的目标是什么?在哪儿?他们感到迷惘、困惑。
如果我让你向前走十米,或是向后走十米,你非常容易完成任务,因为目标很明确。
可是假如我只是让你走、不停地走,你就会有一种焦虑的心情,你就会走得头晕。
那是因为你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应该去哪。
思修第一章第三节
![思修第一章第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1f9187feaeaad1f346933f56.png)
理想+坚持=理想的实现 理想+乐观积极的态度、不断进取的决心 =理想的实现 理想+正视现实=理想的实现
2、立志做大事
————————————————————
• 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孙中山 • 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业。
•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 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真正做到“以 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在为实现社会理 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一些伟人、名人,他们 的成功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都曾身处逆境厄运 中,但经过他们的顽强拼搏,凭着超人的努力, 最终都走出了逆境,创造了辉煌。司马迁在《史 记》中有段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 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 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 作也。”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古代圣贤都是在逆 境中发愤成才的。
• 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 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
例如:鲁迅早年是学 医的,并留学日本。但后 来,他发现中国的问题除 了生理的病痛之外,更严 重的还在于精神的愚昧和 麻木,必须拯救国民的灵 魂,中国才能走上自强的 道路。于是他弃医从文。
3、立志须躬行
——苏轼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文集· 诫外甥书》
————————————————————
• • • •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证明,那 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 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 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 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2018版思修教案——第一章(1)
![2018版思修教案——第一章(1)](https://img.taocdn.com/s3/m/f9c974a026fff705cd170a59.png)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人的本质2、人生的目的与作用3、价值及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观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难点:1、端正人生态度2、如何理解正确人生观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课程导入:讨论题:马加爵和洪战辉两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是什么使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生轨道一、人生与人生观(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讨论: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第一、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第二、人的本质是由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形成和决定的。
第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第四、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第五、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案例[狼孩的故事](二)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1.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
2.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三)人生观的主要内容1.人生目的(1)人生目的的内涵从字源看,甲骨文、小篆中,“目”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其本义是眼睛,作动词是“看”;“的”,箭靶的中心。
大学思修第一章教案
![大学思修第一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e2be4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0.png)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以及《大学之道》的核心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大学》的作者和成书背景。
2. 《大学之道》的核心思想。
教学难点:1. 对《大学之道》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 将《大学之道》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大学》原著3. 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和成书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大学》有什么了解?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共同探讨《大学之道》的内涵。
二、讲授新课1. 《大学》的作者和成书背景- 介绍《大学》的作者为曾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 《大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儒家经典之一。
2. 《大学之道》的核心思想- 介绍《大学之道》的内涵,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解释“修身”是指个人品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 解释“齐家”是指家庭和谐,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 解释“治国”是指治理国家,是平天下的关键。
- 解释“平天下”是指实现社会和谐,是治国齐家的最终目标。
3. 分析《大学之道》中的抽象概念- 通过举例说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4. 将《大学之道》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之道》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大学之道》中的修身思想?- 如何在家庭中实现《大学之道》中的齐家理念?- 如何在国家层面推动《大学之道》中的治国、平天下目标?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学之道》的核心思想。
2018年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案 第一章
![2018年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案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9207111dbed5b9f3f90f1c3e.png)
人对自身的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常新的问题。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对此曾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但只有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用它来观察人、分析人、认识人的时候,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正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实践人生,逐渐地感悟人生,才形成了相应的人生观。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教师需要讲清楚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思修第一章教案
![思修第一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c372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f.png)
思修第一章教案教案标题:思修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其道德修养水平。
教学重点:1. 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内涵。
2. 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教学准备:1.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中必修课程)。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辅助材料:PPT、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道德修养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道德修养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它对个人和社会有何重要性?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教学课件,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内涵。
2. 引导学生思考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并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道德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2.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和交流。
四、情景模拟(15分钟)1. 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
2.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强调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思考题或写作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道德修养相关活动。
2.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拓展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面。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价其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大学思修课第一章优秀教案
![大学思修课第一章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4e471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e.png)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4.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图片,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2. 提问: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二、讲授新课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 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
-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背景和时代意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实践观: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 辩证法: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必然性。
- 剩余价值理论:分析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探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4.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革命:揭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 社会主义建设: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 社会主义发展:展望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景。
三、课堂讨论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指导意义?2.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527aa5036c85ec3a87c2c55c.pn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林琳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度理解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何为科学的理想信念,并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作用;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教学难点 1)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2)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手段和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互动及演讲等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 4学时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课时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课时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课时教学内容(讲稿)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生在世,谁不想成功?而时光如逝,青春有限要想成功必须要有理想与信念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如同草木已秋,匆匆枯槁没有理想信念的青春犹如大海迷航的孤舟无望且随时都有触礁沉没的危险问题导入同学们,步入大学的你们,已经实现了一个理想,到了人生的新的高点。
还需要什么理想信念呢?当上大学已不再是你们的理想,而是摆在你们面前的一个现实。
是不是就应该漫无目的的享受大学生活呢?大学期间,有些学生会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些学生始终找不到人生方向。
当他们第一次收到补考通知单时,当他们应聘被拒之门外时,他们惊讶的发现前途是如此渺茫,一切懊悔似乎为时已晚。
现在,我请同学思考以下三个简单的问题:(课堂回答)我是谁?我来大学做什么?我大学出去后要干什么?【教师点评】1、"我是谁?"这是一个角色定位和角色认同问题。
对"大学生"这一角色,如果模糊不清,就会出现角色错乱,大一、大二就会变成高四、高五;而如果认同不自信,"University"则成为"由你玩四年",大学人生有可能成为"大混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大学生要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能力目标: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情感目标: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难点: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教学方法、教具】
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案例分享】毕福剑
2015年4月6日,一段疑似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饭桌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流出。
视频中毕福剑唱了该京剧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著名选段,并且边唱边戏谑,对毛泽东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称他“把我们害苦了”等等。
央视高层2015年4月7日下午召开了办公会议,作出了从4月8日零点开始至12日零点止,暂时停播毕福剑主持的央视所有节目的决定。
2015年8月,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央视主持人毕福剑用调侃的方式损害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临时机关党委、机关纪委认为这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责成央视机关纪委严肃处理。
谈谈你的感想?为什么?思考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二、讲授新课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大学生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1)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得美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2)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也是幸福的重要方面。
(3)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1)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2)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
(3)不要惧怕一时的失。
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1)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
(2)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
(3)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
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1)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
(2)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倍加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绽放人生应有的光彩。
(3)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1)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
(2)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3)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荣辱观,才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明确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从而为自身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1.反对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视金钱为圣物,把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2.反对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主张人生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思想观念。
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三)成就出彩人生
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与历史同向
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尊重顺应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准确把握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时代责任感,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
2.与祖国同行
(1)青年只有自觉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2)当代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道远;
(3)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自觉与国家和民族共奋进、同发展。
3.与人民同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
(2)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3)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小结】
大学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创造无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