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共享空间对图书馆规划建设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应用信息共享空间对图书馆规划建设的意义摘要: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是当前图书馆界信息服务模式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构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是未来图书馆与技术相结合的最佳服务模式。因此,本文将信息共享空间各项要素贯穿于图书馆整体建设中,融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传统布局为一体,有效整合各项资源,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使图书馆成为集资源共享、学术交流、信息素质教育及文化休闲为一体的信息、文化服务中心,同时希望能为解决我国目前信息共享空间规划建设提供程序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
1.概述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的、确保开放存取的一站式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它整合使用方便的互联网络、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以及内容丰富的知识资源库,配置大小适宜、布局合理、环境优雅、装潢舒适的馆舍空间,在技能熟练的图书馆参考咨询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等的共同支持下,把图书馆融入教学与科研的整个过程,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信息共享空间理念引进我国以来,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热情持续高涨,已形成了以高校为主力军,以盛兴军、成俊颖、任树怀等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且核心期刊已基本形成,研究范围越来越广,在先期对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探索,
已逐步形成了我国的信息共享空间理论,“信息共享空间实现机制与策略研究”还成为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者任树怀、盛兴军在对信息共享空间产生的原因、内容特性、服务模式以及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用户为中心”和“因需而变”的三层动态模型。这种模型由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三个层次构成。这种动态的三层模型的划分相当科学,它将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广域或局域范围内的知识共享空间和服务环境,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用户信息开放获取和知识共享的愿望。
2.信息共享空间对图书馆的规划建设
2.1从时代背景方面看
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与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户青睐多任务处理(multitask)的信息服务方式,用户喜欢也习惯于“无缝地”使用各种分布式服务,在一台计算机上同时完成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远程学习这些任务,他们还喜欢在工作的同时一边喝饮料,一边玩游戏,一边与同学、朋友交谈。他们希望作为知识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能为他们提供“无缝地”信息服务,同时也提供一个可以和同学、朋友、教授一起学习、彼此交流的氛围;e-learning(电子学习环境)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丰富资源与全新沟通机制的学习环境,是对知识的数字化获取。这种完全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自主式学习方式改变了用户的信
息行为,使数字化获取信息知识成为用户的基本要求和行为习惯,他们希望图书馆满足他们的这一基本要求和行为习惯,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推送到他们学习研究中,直接融入他们的学习研究过程。主动参与到用户的学习过程中,融图书馆服务和用户的学习研究为一体,现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基本主流形态;学习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教学实践的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被动教学方式终将被建构主义教学方式取代。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行为得到鼓励,小组学习方式逐渐盛行。此外,团队活动和团体项目在大学校园里逐渐盛行,团队协同工作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越来越受欢迎。这些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供小组和团队共同学习、彼此交流的综合性学习共享空间。
2.2从当前图书馆服务的实情看
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泛在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多途径、多层次的知识信息获取渠道,人们足不出户,通过internet、web 和digital library在家里就完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全过程,人们逐渐远离了图书馆,图书馆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已近边缘化;目前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是被动、分散以及无差异的服务,难以满足现代用户的多种需求;信息共享空间“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理念,顺应了网络环境用户的信息需求,营造了良好的交流空间和学习环境,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职能,顺应了信息技术发展要求,提升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有助于培养馆员队伍,储备高素质专业
人才。
3.结语
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是当前图书馆界信息服务模式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构建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是未来图书馆与技术相结合的最佳服务模式。从空间、资源和服务这三种信息共享空间基本构成要素出发,将信息共享空间应用到“以读者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的构想中,将会为在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方面提供更广阔的实践视角,对完善研究方法、深入实际问题以及思考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方向等后续工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蒲青.探索有效创新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社会经济与教育探索,2011.
[2]任树怀,孙桂春.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
[3]盛兴军,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实体空间的构建模式与实施策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
[4]david bollier.silent tllelf.the private plunder of our public lallds[m].common wealth.n routledge,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