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山庄》中狄更斯文学叙事写作手法解读
《荒凉山庄》中叙事空间的修辞效用
![《荒凉山庄》中叙事空间的修辞效用](https://img.taocdn.com/s3/m/c5f704836529647d26285203.png)
赵 义 华 : 荒凉 山庄 》中叙事 空 间的修辞 效 用 4 《 7
描写 的外 衣 , 以消除直接评 论可能引起的读者逆反心态 , 从而更好 地 向读者 推销 自己的 观点和态度 ; 时读 者通 常也很 同 愿意 挖掘静态空间描写的“ 弦外之 音” 并从 这种发现 中获得阅读的和努 力 , 比那些作者 的直 接评论而言 , 相 读者不 管从 情感 上还是从心理上都 更容易和更愿意相信他 们从静 态空
泛, 只是一种 描述性 的 ; 我们 能够探 讨一下 它们 演变 的成 因 , 史 、 如果 历 地理 、 化 以及 政 治方 面的 原 因 文 是什 么?如果 能够 深人到这 样 的层 面 , 也许才具 有 文学地 理学研 究 的 意义 。如 果 只是 描述 一下 几 种文
体的构成方式 、 叙述一下几个流派的演变历史以及各时代文学中心的转移路线 图, 也不是说没有意义; 但是 , 主要 是对某 一种 现象 的描述 , 然可 以让人感 受到一 种气象 , 那 虽 也可 以让人 认识 到一条线 索 , 却少 有学术 探讨 的价值 。因此 , 有关 这个方 面 的研 究 , 是要有独 立 的图式 的构 成 , 探 讨背 后 的成 因 , 一 并 并且
意识到它加入了这样 一个信息反应过程 ; 还有些信息 , 但 读者 可能并 不总能意识到 它们 其实被放入 了反应炉 中, 自己的 叙 事判断 中也包含着这些 信息 的影响 。叙事空间描写就属 于后者 。以往 , 人们通常认 为空间描 写意味着叙事 的停 顿, 是 为读者在漫长 的阅读旅程中提供的一个休息驿 站。但 事实显然 并非如此—— 即使是在充 斥着 大段大段 客观化 空间描 写 的 1 9世纪小说 中。就如詹 姆斯 ・费伦所 说的那 样 , 我们 总是依 据插 曲 中描写 的 自然环境 来解 读人 物 的言语 ” “ (5 , 1 ) 叙事 中的空间描写既不纯粹是为了展现叙事时间进程 的背景或地点 , 也不是为 了调剂 阅读过程 中的疲惫 ( 尽管某 些空间描写确实具有这样 的功 能) 它具有远 比这些更为重 要的功能 : , 为读 者提供了一个理解 叙事意义的场域。在这个 场域 中, 读者 对叙事意义的理解总是或明或暗地受 到叙事空 间的影 响; 当读者试 图对人 物和事件作 出判断时 , 总是在有 意无意之间斜睨叙事得 以发生的空间, 就如同小孩子在同陌生 人讲话 时总不 由得斜着 眼睛偷 看家长 的脸色一样 。读者 对叙事意义的理解受到叙事空间的影 响 , 这也 就是说叙 事空间具 有修辞功能 。而正如 下文的分 析所揭 示的那样 , 这种
小说语言分析——以《荒凉山庄》场景描写为例
![小说语言分析——以《荒凉山庄》场景描写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f13cfcd84254b35eefd343c.png)
■
小 说 语 言 分 析
以《 荒凉山庄》 场景描 写为例
蔡 红梅
( 贵 州 师 范 大学 大 学外 语 教 学 部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0 1 )
首先 , 狄 更 斯 几 乎 没 选 用 晦 涩 典 雅 的 书 卷 词汇 , 而 是选 择
h s a b e e n e x t r e m e l y d r e a r y . ( 3 ) he T w e a t h e r 。 or f ma n y a d a y a n d
l y i n g g r o u n d, f o r h a l f a mi l e i n b r e a d t h, i s a s t a g n a n t i r v e r , wi t h me l a n c h o l y t r e e s or f i s l a n d s i n i t , a n d a s u r f a c e p u n c t u r e d a l l o v e r 。 a l l d a y l o n g, w i t h f ll a i n g r a i n; My L a d y De d l o c k’ s‘ p l a c e ’
a n d t a s t e a s o f t h e nc a i e n t De d l o c k s i n t h e i r g r a v e s . ( 9 ) MY ad L y
De d l o c k’ s w h o i s c h i l d l e s s ) , l o o k i n g o u t i n t h e e rl a y t wi l i g h t f r o m
《荒凉山庄》的叙事学分析的开题报告
![《荒凉山庄》的叙事学分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4a17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b.png)
《荒凉山庄》的叙事学分析的开题报告
题目:《荒凉山庄》的叙事学分析
论文简介:
《荒凉山庄》是英国作家艾伦·坡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全球著名的恐
怖小说之一。
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反复进出一座神秘而魔幻的山庄,期
间发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
小说以其阴森恐怖、描写细腻的叙事
方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与喜爱。
本论文旨在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荒凉山庄》中的叙事手法,分析其对整个故事的构建以及读者的情感反应起到的作用。
具体来说,
本论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第一,分析《荒凉山庄》的叙事结构。
通过对小说的叙事方式、故
事情节以及人物构成等方面的探讨,探究叙事结构对整个故事的构建和
阅读体验的影响。
第二,分析《荒凉山庄》的叙事语言。
通过对小说中运用了哪些叙
事语言、语言形式、以及其在小说情节和角色形象描写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叙事语言对读者情感反应的影响。
第三,探究《荒凉山庄》的读者受众。
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层次的划分,分析小说的受众及其对叙事方式的接受程度,探讨小说中的叙事方
式是否与受众群体息息相关。
通过以上研究,本论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更深入的理解《荒凉山庄》的方式,探究叙事学对文学分析的作用,并且希望从中得出一些启示,促进更加深入的研究。
荒凉山庄
![荒凉山庄](https://img.taocdn.com/s3/m/76f70a647fd5360cba1adb69.png)
查尔斯·狄更斯的《荒凉山庄》是一部聚焦于大法官庭的法律文本,在法律与文学这一领域享有重要地位。
鉴于此,《荒凉山庄》成功地吸引了文学家以及法学家的注意力,这些评论家普遍认为狄更斯创作这部小说意在揭露大法官庭程序的腐败。
然而,也正是由于评论主要集中在大法官庭的程序滥用,《荒凉山庄》作为法律文本的深度没有得到全方位的挖掘。
本文致力于从“法治”角度剖析《荒凉山庄》中的法律描写。
通过将文本中大法官庭的指导原则与法治的“实质良好”进行对照,将小说中大法官庭的僵化、迁延以及昂贵与法治的“形式良好”进行对照,以及将小说中主要角色之于法律的态度与法治的“普遍遵从”进行对照,本文试图从全新的角度解读《荒凉山庄》,认为该小说很好地体现了英国优良的法治传统。
本文由绪论、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查尔斯·狄更斯的生平以及作品。
他对法律十分感兴趣,笔下的十来部小说都涉及到了这一主题,其中,《荒凉山庄》是最典型的一部。
狄更斯对法律的关注使得他在参与了法律与文学这一运动的学者当中十分受欢迎。
这些学者,以及早年的评论家,都对《荒凉山庄》做出了热烈的回应。
他们主要关注法律的执行。
主体部分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狄更斯法律史学家的身份。
狄更斯的个人经历使得他对法律行业有较多的了解,然而他的教育背景却没能促进他对法律本质的探求。
这一特点也体现在《荒凉山庄》这一法律文本之中。
尽管狄更斯通过该小说生动地展现了19世纪英国法律的面貌,但是他的关注点全然在于大法官庭的程序运作,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以此为契机,本文引进“法治”原则,试图更全面的理解该小说的法律描写。
第二章介绍法治这一度量法律好坏的标准。
通过总结历代哲学家以及法学家提出的法治理论,一个相对全面的、描述性的法治概念得以定义。
根据这一定义,法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本身的良好”,二是人们对于法律的“普遍遵从”。
前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实质良法”和“形式良法”。
狄更斯小说中的哥特式怪诞艺术
![狄更斯小说中的哥特式怪诞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50315578a98271fe910ef949.png)
狄更斯小说中的哥特式怪诞艺术作者:苏琦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1期摘 ; 要:狄更斯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体现在哥特因素的运用上。
纵观他的创作生涯,十几部作品都带有浓郁的哥特特色。
狄更斯继承英美哥特文学传统,在后期七部长篇小说中展现了哥特世界的“怪诞”,从层层悬念设置、多种视角转换、象征、梦境等方面来呈现作品中的“怪诞”因素,狄更斯笔下的哥特怪诞世界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为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狄更斯 ; ;怪诞 ; ;哥特查尔斯·狄更斯作为19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狄更斯创作中的浪漫成分深受英国哥特文学传统的影响,哥特式手法是他后期创作中用来批判现实社会的最强有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为人类曲折的审美历程中出现的一种审美形态,怪诞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它把各种自相矛盾的异类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其充满激烈的冲突,不和谐因素和不可调解的冲突是怪诞艺术表现的本质,狄更斯巧妙地运用怪诞的手法来塑造人物、构造情节、描写环境和揭示冲突,用怪诞艺术来表达小说的深刻含义。
从审美感受上讲,怪诞由于矛盾对立事物的融合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心理冲击,而且一般不只是一种感觉在起作用,或者表现为悲喜交加的状态,或是恐惧和滑稽同时发生作用。
这也许就是狄更斯笔下怪诞世界的真实写照。
狄更斯充分拓展了怪诞所产生的滑稽审美效果,体现出幽默的特性,同时用怪诞艺术对黑暗现实进行尖锐的嘲讽与鞭笞。
一、悬念与怪诞英国近代戏剧理论家威廉·阿契尔在《剧作法》中提到,想要吸引观众的兴趣,就要预示一种十分吸引人的事态,却不能把它预述出来,这种方法类似于小说中的悬念设置。
狄更斯在小说中充分利用设置悬念这一手法,设置了很多神秘的出乎意料的结局,让我们茅塞顿开的同时,佩服作者的巧妙安排。
正是这些悬念引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使小说产生了特殊的审美效果,悬念在狄更斯后期小说中频繁出现,表现方式也各有不同。
狄更斯作品《荒凉山庄》中的叙事视角分析
![狄更斯作品《荒凉山庄》中的叙事视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d2a9db26fff705cc170aff.png)
该遗 嘱 稀 奇 古 怪 几 乎 无 人能 其后 代 中有 的 因为 弄 不 懂 遗嘱 而 自 杀 有 的 变 疯 : 而 有 的 则劳 累 身 亡 耗 尽 了几 代 人 的 青 春 与幸福 无数 精 明 的 律 师 为 它 忙 碌 大 法 官庭 为 之 开 过 无 数 次 庭 但 案 子始 终 没 有结 果 直 到 最后 遗 产 不 足 以 支 付 诉 讼 费 用 该案 才 不 了 了 之 该作 品 展 示 了 人性 中邪 恶 与 贪婪 的 面以 及 善 良与 富有 同 情 心 的 另 面 还 揭 示 了 当时 的 英 国 资 本 主 义 制 度下 司 法体制 的 邪 恶与 无 能 其 并 不 能给 人们 带来 真正 的 公
留下 遗 嘱
。 。
,
读懂
,
,
戴德洛 克 男爵 夫 人 的 秘密 (直 到 作 品的 第 十 八 章 以前没 有 任 何 信 息表 明 二 者 会 有 任 何 关联 ) 乔 在 荒 凉 山庄 马 厩 中的 神 秘 消失 克鲁 克 的 文 件 中的 秘 密 塔金 霍 恩 律 师 谋杀 案 的 凶
公 埃斯 特
维普资讯
荒 狄 更斯 作 品 《 凉 山 废 》 中的 叙事视 角分 析
张 永钢
郭皓
河 南 大 学 大 学 外 语 教 学部
4 75 0 0 1
的两 条主线 没 有直接 的影响 )
,
。
其 次 不 断 变 换 的 人 物 叙 事视 角也 同 作 品 中的 众 多秘 密 及 其 揭 开 有关 如 主 人
萨 默 森 的 身世
,
,
,
,
。
手
,
,
,
。
,
。
一
一
论狄更斯《荒凉山庄》中的异化现象
![论狄更斯《荒凉山庄》中的异化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43089397c1c708a1284a44aa.png)
论狄更斯《荒凉山庄》中的异化现象本文目的在于从异化角度探讨狄更斯长篇小说《荒凉山庄》中涉及到的三方面内容以及这三方面内容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是狄更斯在这本书中对异化现象的多方面描写,具体可以分为:法律体系的异化、慈善事业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其中人的异化主要是人的非人化、意识的异化和人际关系的异化。
其次,狄更斯在这本小说里提出了一些基于个人层面的抵挡异化的反制措施,如:最小化个人欲望,保有同情心,保持与自然的亲近,建立紧密有爱的家庭结构等。
第三,本文将探讨狄更斯所描写的异化现象和提出的反制措施对小说主题的深化作用。
该书第一个主要的主题可以看做是“责任”,或者是对于责任缺失谴责,而这些责任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法律体系,社会体系和个人的异化。
异化了的法律体系和社会体系无法承担其应当为人类服务的责任;异化了的个人亦无力承担个人责任,在这本书里主要体现在父母责任的缺失。
第二个主题则是人们共同的命运:小说中底层阶级的乔所感染的天花蔓延到了中产阶级的埃斯特身上并使其面容受损。
狄更斯在小说中强调了人们可以远离甚至无视汤姆独院这样的疾病来源,但是风会把病菌传播开去,人人最终都无处可逃,而异化正是这样一种最终会蔓延开去的疾病。
异化现象、反制措施以及该书的主题可以被看做是狄更斯对于19世纪工业化大生产下的英国社会进行的诊断。
主题可以被看做是社会病状;异化则是疾病的原因;反制措施可以被看做是开出的药方。
但是狄更斯所提出的治疗方案并不能真正解决异化问题。
因为他所提出的反制措施全都是基于个人层面的,而异化的关键原因在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劳动分工,即社会结构,而非个人,因此当资本主义和劳动分工的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时,这些基于个人层面的反制措施明显是无力的。
总体而言,这篇论文主要分为四章,前三章主将对三个主要的异化方面进行探讨;第四章主要考察狄更斯所提出的反制措施;而结论部分将主要探讨该小说中描述的异化现象,反制措施和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
狄更斯小说中的意象分析
![狄更斯小说中的意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52373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8.png)
狄更斯小说中的意象分析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小说不仅具有深厚的社会意义,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
下面将对狄更斯小说中的意象进行分析。
1.光与暗在狄更斯的小说中,常常利用光与暗的象征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社会环境的种种问题。
例如,在《双城记》中,城市的阴暗、脏乱的地下监狱象征着社会的黑暗面,而人物西德尼.卡尔顿则象征着光明、希望和正义,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真爱,为另一个人赎回了灵魂。
另外,狄更斯的小说中还使用了自然光和人为光来表现社会环境的不同。
例如,在《荒凉山庄》中,忏悔者的灵魂得以拯救,是因为自然光的照耀,而邪恶的黑暗则象征着罪恶和死亡。
同样,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光与暗的对比象征着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深刻性。
2.花朵狄更斯的小说中经常出现各种不同的花朵,如玫瑰、金银花和樱桃花等,这些花朵往往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的未来。
例如,在《雾都孤儿》中,鲍克摩先生所种的雏菊花园,象征着孩子们未来的美好和可能性。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花朵象征着少女们的美丽和清纯,充满了青春和活力。
同时,狄更斯的小说中的花朵还具有社会意义。
例如,在《双城记》中,绿树成荫的花园象征着复仇的和平和民主,在一个阴郁沉闷的年代,这样的意象充满了令人赞叹的力量。
在《荒凉山庄》中,庞提弗预备用钻石来覆盖母亲坟墓上的花朵,象征着尊重过去、珍视记忆的传统,也表达了一种对逝去亲人的不舍和思念。
3.时钟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时钟是非常重要的意象,它往往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命运的不可捉摸以及社会的持续变化。
例如,在《双城记》中,时钟象征着法国革命时代的动荡和不可逆转的时局,也象征着人物的命运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同样,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时钟象征着科波菲尔的青年和天真的时代逝去了,也象征着时代的转变和科波菲尔自己从青年成长为成熟男子的过程。
总之,狄更斯的小说充满了深刻的意象,通过这些象征性的手法,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社会、人性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注,值得我们在阅读中注意体会。
《荒凉山庄》中的叙事修辞
![《荒凉山庄》中的叙事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afd8a20af12d2af90242e62e.png)
分类号密级U D C编号硕士学位论文《荒凉山庄》中的叙事修辞学位申请人姓名:赵义华申请学位学生类别:全日制硕士申请学位专业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指导教师姓名:邹建军教授Narrative Rhetoric inBleak HouseA Thesis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For the M.A.Degree in LinguisticsByZhao YihuaPostgraduate ProgramCenter for Language and Language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upervisor:Zou JianjunAcademic Title:Professor Signature:________ApprovedApril,2009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2009年4月20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同意华中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2009年4月20日日期:年月日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从《荒凉山庄》看狄更斯的幽默讽刺写作风格
![从《荒凉山庄》看狄更斯的幽默讽刺写作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7028c06d1ed9ad51f01df22f.png)
从《荒凉山庄》看狄更斯的幽默讽刺写作风格摘要:小说《荒凉山庄》是狄更斯文学创作中期的一部代表作品,这部小说标志着这位优秀的小说家在自己的文学探索的道路上已经实现了超越,或许这部小说不能称为是其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不能否认这部小说在狄更斯创作生涯中占领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小说《荒凉山庄》故事内容的概述,可以得知其讽刺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感伤主义风格的倾向、幽默讽刺风格以及反讽式的滑稽模仿。
关键词:《荒凉山庄》幽默讽刺写作风格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9世纪英国的著名作家,他中期创作的文学作品《荒凉山庄》虽然一直没有得到评论界的好评,但是经过岁月的累积和沉淀,现代的评论家已经对这部小说的艺术风格认识产生了巨大的转变。
《荒凉山庄》(bleak house)发表于1852年至1853年之间,是狄更斯最长的作品之一,它以错综复杂的情节揭露了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
这部小说代表了狄更斯在艺术上的综合成就,虽然它并不是狄更斯众多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但它无疑在狄更斯的文学作品中占有关键的地位。
一小说《荒凉山庄》小说《荒凉山庄》虽然是以一个山庄的名字作为作品的名称,但在内容上却讲述了两个故事。
其一是以德洛克夫人的切尼斯山庄为中心,逐渐地展开了德洛克夫人隐藏的秘密。
德洛克夫人成为当时英国社会中的贵族典范,几乎在很多人眼中都把她看作是天人,但就是这样一样傲慢人的心中却隐藏了一个秘密,她在年轻的时候就与军官霍顿在一起了,并且未婚生了一个女儿,但她的姐姐硬是把他们俩拆散了,并假称女儿已经死亡了,而她的姐姐则秘密地把小孩带到自己身边。
在这一过程中,霍顿本人也因为受到债务的纠缠,所以配合她的姐姐一起制造了女儿死亡的情境。
于是,她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德洛克。
这一个秘密被霍恩等人得知,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当时的证据,同时也不忘提醒妇人,不能随意损坏爵士的名声,但无法料到的是,霍恩同他收买的女仆之间发生了争执,后者把霍恩杀害了,于是这个杀人罪名就扣到了夫人的身上。
叙述学范畴下《荒凉山庄》故事层面研究
![叙述学范畴下《荒凉山庄》故事层面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afd1be1711cc7930b71685.png)
叙述学范畴下《荒凉山庄》故事层面研究摘要:叙述学通常从两个角度分析作品:故事层面和话语层面。
《荒凉山庄》故事层面的情节研究以传统叙述学中的情节观为研究框架,而人物的研究将结合“功能性”和“心理性”两种人物观来进行分析,最后从中探讨小说黑暗主题的表现方式。
关键词:故事层面;情节;人物;主题1851年狄更斯曾在两周之内接连承受了丧父失女之痛,随之而来对他创作的影响是一系列“黑暗”小说创作的开始。
在这些小说中他的政治观点更为消沉,情感更为悲剧,讽刺更为犀利,结尾变得更加不幸。
这些黑暗小说旨在探索人性,揭示当时繁华社会的阴暗面。
《荒凉山庄》就是其黑暗作品中的代表作。
一、叙述学中的:“故事”与“话语”叙述学通常从故事层面和话语层面两个角度来分析作品。
现代的叙述学常常被认为开始于俄国的结构主义者,特别是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
1966年法国结构主义叙述学家托多罗夫提出了“故事”和“话语”两个概念来区分叙事作品的素材与表达形式。
[1]除此之外,法国的结构主义批评家巴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建议把叙事作品分为三个描述层:“功能”层、“行动”层和“叙述”层。
前两个层次属于“故事”范畴中的“情节”和“人物”,最后一个层次相当于“话语”层。
[1]本文对《荒凉山庄》的研究仅限于叙述学范畴下小说故事层面的研究,主要分为情节研究和人物研究两方面,最后从中探讨小说黑暗主题的表现方式。
二、故事层面中的情节(一)情节的概念和分类情节可以在“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下进行研究。
在故事范畴中,情节指的是符拉季米尔·雅科夫列维奇·普罗普所研究的模式;在“话语”层面中,情节指的是什克洛夫斯基所研究的领域。
普罗普试图在民间故事各种各样的形式中寻找一种共同的模式,而什克洛夫斯基更注重作品中的技巧,比如说整体的框架结构、平行结构、并列结构,或者是小说中的重复。
普罗普的分析和亚里士多德所谈的情节的传统概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荒凉山庄》的叙述艺术新评
![《荒凉山庄》的叙述艺术新评](https://img.taocdn.com/s3/m/d658130df18583d049645989.png)
yuwenjianshe001@59《荒凉山庄》的叙述艺术新评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白芳摘要:《荒凉山庄》是狄更斯后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由于这部小说人物繁多,故事情节复杂使得小说一经问世,就争议不断。
狄更斯通过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不断转换,成功达到对整部作品人物与故事情节巧妙融合。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狄更斯创作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他的作品具有结构更严谨,叙述艺术更为精湛的特点。
关键词:狄更斯 《荒凉山庄》 叙述艺术引言《荒凉山庄》是狄更斯创作后期的代表作之一,但是这部作品并不被外界看好。
传记作家福斯特认为这本书在创作前半部分缺乏应有的自由、活泼气息;另一著名评论家宣称这部作品反应了狄更斯最后创作十年“色调阴沉”的作品风格。
狄更斯在《荒凉山庄》叙述时进行多角度的尝试,这是对欧洲传统小说叙述手法的一种革新,也是对自己小说创作模式的一种突破。
一、《荒凉山庄》中的叙述视角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大部分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唯独《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然而,《荒凉山庄》呈现了与其他作品不一样的叙述风格,他采用的双叙述人,第一叙述人是以作者口吻的全知叙述者,另一叙述人是女主人公埃斯特,她几乎承担作品中一半的叙述任务。
在小说中两个叙述者分工明确,也会交替出现,共同完成小说全篇的叙述任务,在传统叙述中,这样的创新叙述模式是值得研究的。
(一)小说第一视角——全知叙述视角的运用全知叙述视角是一种传统叙述模式,它如上帝一般能随时、随地、全面多角度地进行窥探与叙述。
这种上帝全能视角不需要固定观察位置,它可以俯瞰全部事件,也可以在同一时刻看清楚各个不同地点发生的各种事件。
在《荒凉山庄》全篇六十七章中有三十四章是由全知叙述者进行叙述的。
1.全知视角能够渲染故事气氛全知视角的叙述者常常在小说之中和其他小说人物保持一定距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让这种叙述者叙述故事呈现一种客观性。
全能叙述视角能掌握小说里一切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甚至可以透视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因此它全方位、相对客观性的叙述能够渲染小说故事情节。
《荒凉山庄》中狄更斯文学叙事写作手法解读
![《荒凉山庄》中狄更斯文学叙事写作手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f37e31dbd64783e09122bcf.png)
《荒凉山庄》中狄更斯文学叙事写作手法解读引言《荒凉山庄》作为狄更斯最长的作品之一,在文章的创作中,以错综复杂的情节展示了在当时英国社会中法制与司法的黑暗,这部小说也是狄更斯艺术创作成就的一种体现,虽然不能算作是狄更斯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但这部小说中体现的社会背景和狄更斯的艺术创作手法却是十分明显的,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荒凉山庄》中,狄更斯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形象以及繁复的故事情节,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铺展情节,实现了将作品中所有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行有效糅合的目的,去看他时,恰好落入了图金霍恩设下的圈套,也证明了他的猜疑,图金霍恩利用各种手段收集了相关的证据,并且还告知德洛克夫人不要试图毁坏德洛克爵士的名声,但是曾经被图金霍恩收买的家庭女仆由于和他发生了矛盾,将法律顾问暗杀了而且女仆还将整件事情都嫁祸给德洛克夫人,夫人最后选择离家出走,在心力交瘁的时候,她最终在霍顿的墓旁去世。
警探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找到了杀死法律顾问的凶手,也找到了德洛克夫人的尸体,夫人的往事也浮出水面,但是爵士对夫人仍然深爱着,最终也得了疾病,从此,这个切尼斯山庄也开始凋零。
另外一个荒凉山庄的主要线索就是贾迪斯案。
这个山庄的主人是贾迪斯,他和他的两个监护人是一件遗产案的当事人,由于当时社会中司法制度的不完善,贾迪斯案迟迟没有了结,贾迪斯对大法官的腐败深有了解,所以他对案件几乎是不抱希望的。
理查德和婀达是贾迪斯的监护人,两个人是彼此相爱的,贾迪斯也想撮合他们两个,但是由于理查德被案件牵绊,投身于案件的陷阱和泥沼中,最后由于财产被诉讼耗光,无奈之下,理查德去世,留下了婀达和一个没有出生的孩子。
埃丝特,也就是德洛克夫人的私生女,也是贾迪斯的监护人,埃丝特的姨妈在临死之前将她托付给贾迪斯,埃丝特生活在荒凉山庄中,是山庄的管家,跟婀达十分要好,她是位热心的姑娘,时常帮助周围的人做好事,阿伦伍德科特出现的时候,埃丝特渐渐喜欢上这个人,但是在一次帮助人的时候,埃丝特染上了天花,而且加上对自己身份的了解,最后她决定忘记阿伦,所以当贾迪斯向埃丝特求婚的时候,她无奈地答应了。
试析狄更斯小说《荒凉山庄》中的法律描写
![试析狄更斯小说《荒凉山庄》中的法律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7196605daf45b307e971977f.png)
试析狄更斯小说《荒凉山庄》中的法律描写《荒凉山庄》是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生涯后期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集大成之作。
这部作品规模宏大,情节曲折,内容繁杂,深受研究者的关注。
该小说的其中一条主线就是大法官法庭审理“加迪斯控告加迪斯”这一神秘财产诉讼案。
法律描写在这部“法律小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它也成为“文学与法律”研究中的核心话题之一。
虽然国内外学者均对这一课题表示出强烈的兴趣,但是纵观现有成果,该领域仍存在巨大的研究空间。
鉴于大多数研究都从法律角度着手,本文打算从文学角度对该小说中的法律描写进行细致解读。
通过对法律人物、法律情节、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等因素的文学性分析以及对当时实际情况和作者本人经历的综合考量,本文将探讨作者的法律思想和写作目的并指明法律描写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完整的分析框架。
本文旨在说明,《荒凉山庄》中的法律描写并非历史的真实复制,而是作者经历、情节设置和主旨表达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法律描写的功能在结构、风格和主题方面均有重要体现。
此外,法律描写与小说主题的升华,即狄更斯的人文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小说法律描写的全面理解将为解读文本、作者以及整个维多利亚时代提供崭新的思路。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对理解狄更斯的其他作品以及其他“法律小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荒凉山庄》里的黑色意向解析
![《荒凉山庄》里的黑色意向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e24caecf84b9d529ea7ae5.png)
《荒凉山庄》里的黑色意向解析作者:杨红霞来源:《文学教育》 2011年第20期内容摘要:本文在细读文本《荒凉山庄》的基础上发现狄更斯在揭露图经霍恩和霍尔斯的吸血鬼、寄生虫形象时采用了一种鲜明而又内涵丰富的黑色意象。
在黑色面具———衣着、住所以及事务所———的掩盖下,他们丧失了人性的美德,一生追逐着权力、金钱,最终使得他们与他人之间仅仅是一种“现金联结”的关系,成为人类最可怕也最可恨的吸血鬼。
关键词:图经霍恩霍尔斯黑色意象吸血鬼《荒凉山庄》作为狄更斯后期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无论在文学技巧方面,还是在作品艺术性、思想性方面都表明狄更斯的创作水平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罗伯特·A·多诺万(RobertA. Donovan)就对这部作品赞赏有加:在狄更斯后期创作的小说中,《荒凉山庄》对现实社会的揭露最全面、最深刻;在思想和技巧方面,这部小说都可堪称狄氏作品的典范。
[1]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几乎所有正面人物的衣着服饰、精神面貌和语言行为都给人一种明亮轻快的感觉,其中包括阿妲、理查德和加迪斯等;而反面人物的描写都显得非常的阴暗、压抑,让人感到窒息,尤其是那些与大法官法庭有或多或少的关系的人物。
事实上,狄更斯在描写大部分的反面人物时使用了一种共同的元素———黑色。
从德罗克家的法律顾问图经霍恩先生到负责寻找失踪的德罗克夫人的巴克特探长,黑色意向一直贯穿着整个故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体现了《荒凉山庄》的创作思路极为慎密,可堪称为狄氏作品中的“花瓶”之一。
皮克雷尔无可非议地在图经霍恩先生和食人动物之间画上了等号,并指出狄更斯用修辞的手法将图经霍恩先生的性格通过黑色衣服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应该持肯定的态度。
然而在经过分析后,皮克雷尔认为这只是一种“思想闭塞僵化”的性格。
[2]对于图经霍恩先生的性格还有待于商榷。
另外,弗雷丁(Joseph I.Fradin)不无道理的指出图经霍恩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同时他又指出,图经霍恩的所作所为不是出于经济或社会的原因,而仅仅是满足他对权力的欲望。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界下的《荒凉山庄》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界下的《荒凉山庄》](https://img.taocdn.com/s3/m/5427c4dbc77da26924c5b040.png)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界下的《荒凉山庄》内容摘要:查尔斯•狄更斯的名作《荒凉山庄》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方式,以复调对话的形式体现着同一主题,对话性是复调小说理论的精粹,强调作品从内容到结构都需反映对话性原则,包括大型对话及微型对话,本文 试图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来倾听故事中由各种不同声音交汇成的对话,并分析《荒凉山庄》中的“大型对话”“微型对话”。
关键词:复调大型对话微型对话埃斯特2018.0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續《荒凉山庄》是狄更斯的著作 之一,整部小说围绕一宗错综复杂 的“贾迪斯控贾迪斯案”展开,以错 综复杂的情节,纵横交织的线索,精 心刻画的人物形象揭露了英国司 法机构的黑暗。
小说中,狄更斯突 破了传统的叙述方式,采用第一人 称和全知视角相结合的方式,“看 似《荒凉山庄》中的两种叙述模式 只是简单地 一,一 ‘用全知叙述,用 斯 叙述,这也是对传统 叙述模式的突破,产生了一一大于二的效”⑴这的叙述方式了大的微型对话和大对,人 的一 的对话,的。
部,第一 部 简 的对,复小说是以对的,大对和对 第 部 f《荒凉山庄》中的对 0对小说中贾迪 生 的心 第 部小说中 的大对,对 结构 展 的的结构0的大法 的黑 暗大的人之的大对,以们对作 和小说 全的第四部是对全结,了《荒凉山庄》:构了一 对 0 种 了对的平台。
也 学研 了的研方向。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是俄罗斯著名艺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符号学家,其理对学界巨大影响。
他在研陀妥耶夫斯的小说,“复”概念,复也叫“多声部”,音乐术语,借用这一术语概括陀斯妥耶夫斯小说的诗学征,用区别“那种:上属于独白的已经定的欧洲小说模式”。
细看陀妥耶夫斯的“复小说”,作品中许多自独立而互不交融的声音和 ,声音和 都 重的价值,这些多声部 自的视野知范围,以对 ,地抒己见。
论狄更斯《荒凉山庄》中腐败法律体系与正义的冲突
![论狄更斯《荒凉山庄》中腐败法律体系与正义的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162268035acfa1c7aa00cced.png)
论狄更斯《荒凉山庄》中腐败法律体系与正义的冲突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小说中生动地展现了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
对于当时不公正的法律体系,狄更斯也有深刻体会,他曾亲身体验过监狱生活,其小说的海外版权也没有得到妥善保护。
他曾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对立法、司法和执法有一定了解,因此也在小说中对当时法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描写,比如《小杜丽》中涉及到监狱制度,《双城记》中提及审判制度。
而《荒凉山庄》则是狄更斯首本以法律为主题的小说,更完整地体现了他对正义的理解,对不公法律体系的批判。
本论文通过分析狄更斯小说《荒凉山庄》中法律与正义之间的冲突,借助玛莎·努斯鲍姆的诗性正义理论,探讨狄更斯对法律和正义的思考。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作者生平及其作品《荒凉山庄》简述、该作品文献综述以及努斯鲍姆诗性正义理论概述。
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理查德、德洛克夫人等小说人物的悲剧,分析小说中法律与正义冲突的主要表现。
第三部分从法律自身与实施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非正义性角度,深入探究法律和正义这一冲突产生的原因,包括法律的神秘化、大法官庭和法律从业者的不负责任以及法律系统的落后性和封建性。
第四部分借助玛莎·努斯鲍姆的诗性正义理论,探讨狄更斯解决这一冲突的方法。
狄更斯设置贾迪斯、埃斯特和伍德科特为明智的旁观者。
他们的生活并未被腐败的法律系统所侵蚀,能以中立裁判者的身份作理性分析;与此同时他们具有共情能力,不生搬硬套法律条文,而是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当事人的身份背景作分析判断。
对于那些未能及时接受到法律援助的人群,他们也愿意尽其所能提供帮助以缓解法律系统造成的不公。
其次,狄更斯借助文学想象来改变法律与正义的力量对比。
一方面,狄更斯巧妙地设计了克鲁克和大法官的对照关系,以克鲁克之死暗示腐败法律系统的日薄西山,另一方面通过小说揭示立法、司法和执法的腐败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侵蚀,唤醒读者对正义的向往。
从狄更斯两部后期作品的特色看狄更斯的童话情结的开题报告
![从狄更斯两部后期作品的特色看狄更斯的童话情结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8179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6.png)
从狄更斯两部后期作品的特色看狄更斯的童话情结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写作主题涉及广泛,包括人类痛苦和社会不公等。
然而,在他的两部后期作品《荒凉山庄》和《远大前程》中,他采用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即将传统的现实主义转化为更加充满童话情结的风格。
本文将从狄更斯两部后期作品的特色入手,探讨狄更斯在这两部作品中展现出的童话情结。
首先,从《荒凉山庄》来看,这部小说的主题是孤儿希思克利夫的命运之路。
希思克利夫被遗弃在荒凉山庄里,被根据叔父的意愿抚养。
在这个荒凉的环境里,希思克利夫学会了自力更生和坚韧不拔。
他发现了一些关于自己和他的家庭的秘密,这些秘密让他决定要回到他的故乡,在那里他会与自己的敌人展开一场决斗。
从这个角度来看,《荒凉山庄》可以看作是一个经历了坎坷但最终成功的童话故事。
这个故事也像是为孩子们讲述的,它的主人公是一个孤儿,他最终能够克服所有的困难,实现他的梦想。
这种童话情结表现在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和情节中,比如洛克伍德夫妇对待希思克利夫的方式、神秘的“希斯克利夫夫人”、希思克利夫在寻找家庭真相中的冒险以及小说结尾的善良的复仇等等。
其次,从《远大前程》来看,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俗吏洛克伍德的儿子皮皮的人生历程。
皮皮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他的天赋让他能够成为优秀的人物,但是他却被他的叔父庸碌的人生影响,并快速成长为一个自私和冷酷的人。
在小说的后半部分,皮皮通过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遇到一系列的挑战而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并成为了一个有真正情感连接的人。
这个故事也有着童话情结,皮皮委托了一个神秘的仙女,他们一起经过一系列的冒险和魔法虚幻,最终实现了皮皮的梦想。
小说中还有很多其他的童话元素,比如神秘的仙女、儿时的童话,以及各种戏剧性的转折点。
这些态度使得这个故事非常接近于童话的故事。
总的来说,狄更斯在两部后期作品中,利用了童话情节来描述主角的奋斗和命运的转变。
这些故事表达了很多非常深刻的主题,例如个人坚持、成长和胜利,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原始的愉快感和想象的自由。
论《荒凉山庄》两个叙述人的艺术手法
![论《荒凉山庄》两个叙述人的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feeb2584254b35effd34e1.png)
On the Artistic Techniques of the Two Narrators in
Bleak House
作者: 于立新
作者机构: 白城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吉林白城137000
出版物刊名: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42-4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查尔斯·狄更斯 《荒凉山庄》 叙述人 艺术手法
摘要:�荒凉山庄》的两条故事线索是由两个叙述人分别讲述的。
一个以作者的姿态作全知叙述,担当了德洛克夫人故事的铺陈和社会环境的全景介绍的任务;另一个则模拟书中女主人公埃丝特.萨默森的口吻,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讲述了荒凉山庄中埃丝特及其朋友的故事,体现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怪诞的世界 畸形的人物——解读狄更斯《荒凉山庄》怪诞表征
![怪诞的世界 畸形的人物——解读狄更斯《荒凉山庄》怪诞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2cbd561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a.png)
怪诞的世界畸形的人物——解读狄更斯《荒凉山庄》怪诞表
征
魏婷
【期刊名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狄更斯的《荒凉山庄》借助怪诞的艺术手法再现了19世纪伦敦的都市变迁。
它是异化的空间,腐败和罪恶的滋生之地和畸形人物的诞生场所。
本文从人物塑造、背景刻画等方面分析狄更斯《荒凉山庄》的怪诞表征,探讨其深层意蕴,认为它不仅成为狄更斯揭露现实、批判现实的有力的艺术手段,而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恰如其分地传达了狄更斯对伦敦人民生存困境的焦虑。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魏婷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福清35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4.561
【相关文献】
1.人物的怪诞人性的迷失——奥康纳小说怪诞人物形象创作论析 [J], 柯建华
2.人物的怪诞人性的迷失——奥康纳小说怪诞人物形象创作论析 [J], 柯建华;
3.于奇想中显现小人物之怪诞与痛苦——浅析狄更斯短篇小说《信号员》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 [J], 胡晓红
4.何为怪诞?为何怪诞?——奥康纳《好人难寻》传记批评式解读 [J], 顾天鸿
5.《荒凉山庄》中狄更斯文学叙事写作手法解读 [J], 李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凉山庄》中狄更斯文学叙事写作手法解读
引言
《荒凉山庄》作为狄更斯最长的作品之一,在文章的创作中,以错综复杂的情节展示了在当时英国社会中法制与司法的黑暗,这部小说也是狄更斯艺术创作成就的一种体现,虽然不能算作是狄更斯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但这部小说中体现的社会背景和狄更斯的艺术创作手法却是十分明显的,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荒凉山庄》中,狄更斯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形象以及繁复的故事情节,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铺展情节,实现了将作品中所有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行有效糅合的目的,去看他时,恰好落入了图金霍恩设下的圈套,也证明了他的猜疑,图金霍恩利用各种手段收集了相关的证据,并且还告知德洛克夫人不要试图毁坏德洛克爵士的名声,但是曾经被图金霍恩收买的家庭女仆由于和他发生了矛盾,将法律顾问暗杀了而且女仆还将整件事情都嫁祸给德洛克夫人,夫人最后选择离家出走,在心力交瘁的时候,她最终在霍顿的墓旁去世。
警探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找到了杀死法律顾问的凶手,也找到了德洛克夫人的尸体,夫人的往事也浮出水面,但是爵士对夫人仍然深爱着,最终也得了疾病,从此,这个切尼斯山庄也开始凋零。
另外一个荒凉山庄的主要线索就是贾迪斯案。
这个山庄的主人是贾迪斯,他和他的两个监护人是一件遗产案的当事人,由于当时社会中司法制度的不完善,贾迪斯案迟迟没有了结,贾迪斯对大法官的腐败深有了解,所以他对案件几乎是不抱希望的。
理查德和婀达是贾
迪斯的监护人,两个人是彼此相爱的,贾迪斯也想撮合他们两个,但是由于理查德被案件牵绊,投身于案件的陷阱和泥沼中,最后由于财产被诉讼耗光,无奈之下,理查德去世,留下了婀达和一个没有出生的孩子。
埃丝特,也就是德洛克夫人的私生女,也是贾迪斯的监护人,埃丝特的姨妈在临死之前将她托付给贾迪斯,埃丝特生活在荒凉山庄中,是山庄的管家,跟婀达十分要好,她是位热心的姑娘,时常帮助周围的人做好事,阿伦伍德科特出现的时候,埃丝特渐渐喜欢上这个人,但是在一次帮助人的时候,埃丝特染上了天花,而且加上对自己身份的了解,最后她决定忘记阿伦,所以当贾迪斯向埃丝特求婚的时候,她无奈地答应了。
但是贾迪斯最后还是发现了埃丝特和阿伦之间有深厚的感情,最终他决定成全两个人,找了一个地方安置他们,这也是一个荒凉山庄。
后来埃丝特和阿伦、贾迪斯以及婀达在两个不同的荒凉山庄中过着宁静的生活。
二、《荒凉山庄》的文学叙事技巧分析
(一)不同叙事人称之间的结合促进故事主线的结合
本来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故事,要建立一定的联系,必然需要一个连接点,《荒凉山庄》中的两个故事的连接点,就是女主人公埃丝特。
在小说中,每一个叙事者都对故事中主人公行动的一部分进行讲述,以此构筑一个完整的故事。
比如,在对埃丝特的身份进行揭露的叙述中,一共有三十六章都是在为这个主题服务,其中大部分都是利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来揭示她的身份,只有五分之一的部分是埃丝特的自述,在大法官庭案中,大部分都是由埃丝特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
讲述整个事情的经过,只有极少部分是通过第三人称来讲述的。
在小说中,人物叙事视角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也和文章中隐藏的那些秘密的揭示有着重要的联系。
比如埃丝特的身份秘密,在前面很大一部分内容里都完全没有任何提示,而文中出现的很多离奇的事情,比如在荒凉山庄马厩中乔无缘无故就消失,法律顾问被谋杀的凶手究竟是谁,德洛克夫人逃走之后究竟去了哪里。
这些具有悬念的情节的展开,都需要一个人物视角来引导,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希望通过一个一直都存在的视角来叙述整件事情的经过,比如以第三人称叙述就是以一种全知的视角在对故事情节进行叙述,因此,在文章中加入第一人称的叙述,就有助于作者多变的叙事视角的利用,从而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但是以第一人称叙述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这个叙述人对一些事情了如指掌但在叙述的时候却不如实讲出,就会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
(二)叙事者对描述的事情的态度分析
叙事者在作品中对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的描述,都持有一种十分明确的态度。
比如作者描述的那个上流的社交圈,叙事者在对这个圈子进行描述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比较讽刺的口吻,对于大法官庭,叙事者的态度则是愤怒的,是对当时大法官庭腐败的一种声讨,综合而言,作者的叙述方式,是一种反讽式的语调。
当然,整部作品中不能全都是一个语调,这会导致在阅读这种长篇幅的文章时出现阅读疲劳,因此,作者没有一直沿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而是从埃丝特的视角出发,以我这个第一人称的视角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叙述。
埃
丝特的身份有很多,她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也是这部小说中众多秘密中的一个秘密的主人公,也是连接故事的纽带,埃丝特和大法官庭案件中两个受害的年轻人都有联系,通过埃丝特的讲述,使得我们对整个事情的经过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让读者从中理解真相,相比于其他的叙述视角,产生了更好的效果。
当然,埃丝特在这部小说中作为一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她一直都是一个善良热心、谦虚自信、聪慧能干的人,正是她身上所具有的这些美好的品质,使得她在故事的叙述中,更能说服人心,她以一种公正的视角去看待事情的发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世界。
结语
《荒凉山庄》讲述了两个山庄的故事,这两个山庄的故事情节也是两条主线,埃丝特作为文章的主人公,将这两条主线进行有效地连接。
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十分复杂,狄更斯采用全新的视角去讲述不同的故事,在不同的文学叙事视角中进行转换,将故事的结局和真相展示出来,以一种反讽式的写作风格,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