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看人生的三种悲剧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中三个悲剧典型人物

红楼梦中三个悲剧典型人物

红楼梦中三个悲剧典型⼈物红楼梦中三个悲剧典型⼈物《红楼梦》是⼀部⼥性的悲歌。

“千红⼀窟(哭)”、“万艳同杯(悲)”《红楼梦》中的⼥性绝⼤多数命运都是悲剧性的,但由于这⼀⼤批优秀的⼥⼉们⾝世不同因⽽形成了差异较⼤的性格特征,性格具定命运,因此,这批⼥性的悲剧⼜呈现出各⾃⼰的特点,⽽这当中有三个⼈的命运极具典型性。

王熙凤贾宝⽟作为《红楼梦》中的男主⾓---男⼀号这是⽆可争议的。

但⼥⼀号的确定确很让⼈费神。

如果按与男⼀号的关系,在男⼀号⼼⽬中的地位来论,林黛⽟当之⽆愧!但按在整部书中出场的频率(戏份)王熙凤则多于林黛⽟,因此从这个层⾯上说王熙凤是⼥⼀号⼜会更合理⼀些。

王熙凤在荣、宁⼆府中的地位⾄关重要,如果把贾⽒集团当作⼀个超⼤型企业,那么贾母就是董事长,⽽王熙凤就是总经理,她在荣国府中掌管着财政⼤权,是个实权派⼈物,在男权社会这已经挑战了男⼈的权威,王熙凤为了保持⾃⼰的特权地位她强⾏苦撑,所以她的性格已经表现出男性化的特征,她在为维护⾃⼰的地位中很多时候不择⼿段,做法上太残忍了⼀些、毒辣了⼀些。

例如毒设相思局害取贾瑞性命,在这件事上贾瑞这个虽是个爱⾊之徒,是个不知天⾼地厚的混蛋,但罪不致于该他致死,因为他毕竟没有对王熙凤形成伤害;特别在施⼩计让尤⼆姐先流产然后吞⾦⾃杀,这时她已经变成了⼀个⼼狠⼿辣的恶婆了!这⼀事件彻底摧毁了贾琏对她的同情和怜悯,宣告了她与贾琏感情的彻底破裂,正是因为这个实权⼈物能⼒很强、权⼒欲很旺、争强好胜做事太过(“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她的悲剧命运正是由此⽽产⽣。

因太要强、做事太过、聪明过头、树敌过多因此她的结局最为悲惨,最后连同情她的⼈都没有。

林黛⽟与王熙凤相⽐形成鲜明对⽐:林黛⽟是⾮常柔弱的!但林黛⽟的柔弱⼜很有份量,可以这样说,王熙凤是硬实⼒,⽽林黛⽟却拥有软实⼒。

林黛⽟的软实⼒表现在⼏⽅⾯:⾸先她占领了精神和艺术的制⾼点,她的才情、她的艺术修养在红楼梦系统中是最⾼的这已经⽆可争议;第⼆她的⾝世独特,她的前世是西⽅灵河岸上三⽣⽯畔的⼀绛株仙草,因此她总能与世俗社会保持距离,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持抵触态度,她是⼀种精神符号,她的⾏为都是艺术化的,这样就使她的⾏为和⼈品表现出超凡脱俗的⽓质;第三,她虽然从政治背景、经济条件等⽅⾯都处于弱势,但贾宝⽟在乎她,视她超越⾃⼰的⽣命,贾府中最⾼统治都贾母视她为⼼肝宝宝贝因此她在⽆意中她成了特殊⼈物,特权⼈物,中间阶层和下⼈们即使内⼼不喜欢她,也不敢表露出来。

红楼梦三重悲剧观

红楼梦三重悲剧观

红楼梦的三重悲剧观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总是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根据悲剧的这一基本特征,一部《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其悲剧性具有三重意义。

即从写作题材的表层意义看,全书是通过贾府的兴衰过程即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时代悲剧;从写作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来写文化悲剧;从写作题材的象征意义看,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来写人生悲剧。

下面具体谈谈悲剧的三重意义。

一、时代悲剧:曹雪芹通过贾府这一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的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荒淫,是贾府这一贵族世家衰败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贾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腐败,道德沦丧,荒淫在这个贵族世家被视为平常之事。

另一方面,由荒淫所引起的人事纠纷、甚至恶毒的残杀,更是不断的动摇着这座封建大厦。

奢侈,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败的原因之二。

且不说那些名目繁多的美器珍玩如何填满这个家族的每个角落,也不说那些精心烹调的每位珍馐如何充塞这个家庭的每个盛筵,单就秦可卿之丧事,与贾元春之省亲,那奢华靡费程度就够惊人的了。

虽然凤姐、探春等人在最后已感到家庭经济危机的来临,但是这时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一代不如一代”,更是这个贵族之家的致命伤。

贾敬访道,贾赦淫乐,贾政的迂腐无能、头脑古板,贾珍、贾琏、贾蓉等纨绔子弟个个沉湎酒色,毫无廉耻,诸如此类,大观园中比比皆是。

家族的种种腐朽已无可救药,唯一较有灵性的贾宝玉也只能痛苦的呼吸着这令人窒息的悲凉之雾。

而他与封建传统的不相容,必然导致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在这个时代不容纳他们,他们也不屈从时代的悲剧冲突中,随着腐朽力量的由盛转衰,新生力量也落个由萌芽到夭折的结局,这是《红楼梦》告诉我们的那个时代的悲剧,人人概莫能外。

可以说《红楼梦》的家庭婚姻生活,正是从这一角度折射出时代的悲剧,纵观中国历史,正是在上层社会蔓延的种种腐败现象,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当时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致导致国力的衰微、王朝的没落。

红楼梦三重悲剧观

红楼梦三重悲剧观

红楼梦的三重悲剧观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总是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根据悲剧的这一基本特征,一部《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其悲剧性具有三重意义。

即从写作题材的表层意义看,全书是通过贾府的兴衰过程即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时代悲剧;从写作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来写文化悲剧;从写作题材的象征意义看,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来写人生悲剧。

下面具体谈谈悲剧的三重意义。

一、时代悲剧:曹雪芹通过贾府这一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的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荒淫,是贾府这一贵族世家衰败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贾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腐败,道德沦丧,荒淫在这个贵族世家被视为平常之事。

另一方面,由荒淫所引起的人事纠纷、甚至恶毒的残杀,更是不断的动摇着这座封建大厦。

奢侈,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败的原因之二。

且不说那些名目繁多的美器珍玩如何填满这个家族的每个角落,也不说那些精心烹调的每位珍馐如何充塞这个家庭的每个盛筵,单就秦可卿之丧事,与贾元春之省亲,那奢华靡费程度就够惊人的了。

虽然凤姐、探春等人在最后已感到家庭经济危机的来临,但是这时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一代不如一代”,更是这个贵族之家的致命伤。

贾敬访道,贾赦淫乐,贾政的迂腐无能、头脑古板,贾珍、贾琏、贾蓉等纨绔子弟个个沉湎酒色,毫无廉耻,诸如此类,大观园中比比皆是。

家族的种种腐朽已无可救药,唯一较有灵性的贾宝玉也只能痛苦的呼吸着这令人窒息的悲凉之雾。

而他与封建传统的不相容,必然导致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在这个时代不容纳他们,他们也不屈从时代的悲剧冲突中,随着腐朽力量的由盛转衰,新生力量也落个由萌芽到夭折的结局,这是《红楼梦》告诉我们的那个时代的悲剧,人人概莫能外。

可以说《红楼梦》的家庭婚姻生活,正是从这一角度折射出时代的悲剧,纵观中国历史,正是在上层社会蔓延的种种腐败现象,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当时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致导致国力的衰微、王朝的没落。

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生

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生

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生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庞大而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妙细致的描写而著名,其中展现了众多悲剧性的人生故事。

本文将以红楼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为例,探讨其中的悲剧人生。

1. 林黛玉:命运多舛,痛苦终生。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她天生丽质,却命运多舛,被逼与宝玉分离。

她的父亲因为权谋而使她成为荣府的使命,堕入尘世。

她受到的痛苦无尽无休,最终精神崩溃而离世,成为了悲剧的代表。

2. 薛宝钗:美丽背后的无奈。

薛宝钗是林黛玉的表姐,她天生美丽,聪明才智亦高。

然而,她的美貌成为了她无奈的代价。

宝玉对她的好感多于爱意,她的婚姻成了亲情和命运的牺牲品,她最终被迫嫁给了贾政之子。

这种背后的无奈使她的人生注定了悲剧的命运。

3. 贾宝玉:深陷情感纠葛,无法自拔。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聪明伶俐,有着艳丽缤纷的人生。

然而,他对感情的纠结使他的人生变得苦不堪言。

他深爱黛玉,却被迫与宝钗结合。

他对于情感的困惑使他无法选择,最终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

4. 贾母:苦心经营的家庭被破坏。

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她是家族的负责人,为了保护家族的利益和繁荣,她不惜一切代价。

然而,她经营的家庭最终因为内外的各种力量而崩溃瓦解,她的努力成为了徒劳。

5. 贾政:财富与家族的破产。

贾政是贾府的家主,他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他致力于家族的繁荣和昌盛。

然而,他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导致了贾府的破产和衰落。

他的财富化为乌有,他的家族变得一文不值,他的人生被这个悲剧性的转变所毁灭。

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悲剧人生,他们在各自的环境和命运下经历了无尽的苦难和痛苦。

他们的人生故事展示了现实社会中的人性弱点、命运的无情和社会的阻碍。

红楼梦通过悲剧人生的描写,传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生不仅仅是故事的展开,更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苦难,悲剧人生成为了人生必然的一部分。

红楼梦里体现人生悲剧的故事

红楼梦里体现人生悲剧的故事

红楼梦里体现人生悲剧的故事红楼梦是一部描写清朝封建社会的经典小说,其中有很多令人感到悲剧的故事,这些故事也反映了人生的悲剧。

一、贾宝玉的悲剧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之一,也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

他出生在贵族世家,但是受到了家族的压力和束缚,并且他的母亲又去世了,导致他非常孤独和不安。

他对家族和封建礼教有着强烈的反感,但是他的思想和行为却又受到了这种传统价值观的限制。

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下,他不断地被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政治勾心斗角等问题所困扰,最终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和身体的衰弱。

二、薛宝钗的悲剧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知性美女,但是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却充满了悲剧色彩。

薛宝钗是一个聪明、独立的女子,但她很难打破封建家族的束缚,和贾宝玉走到一起。

她虽然被贾宝玉深深地爱着,但是她一直保持着冷静和理智,最终选择了时代的道路,放弃了自己的爱情。

三、林黛玉的悲剧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但总是被家族的阴谋所困扰。

她为了贾宝玉而放弃了一切,但是她的身体却日渐衰弱,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

她的悲剧不仅在于感情上的失落,也包括了她被封建思想所束缚的命运。

四、王熙凤的悲剧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反面人物之一,她的悲剧在于她的欲望和野心导致了她的下场。

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子,但是她的欲望和虚荣心却让她走上了不归路,最终导致了她的婚姻破裂和众人唾弃。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故事中体现了人生悲剧的方方面面,包括家族压力、封建礼教、政治斗争、个人欲望等等诸多因素。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不公平,也提醒了我们珍惜当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被外界因素所影响,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红楼梦对现实人生的启示

红楼梦对现实人生的启示

红楼梦对现实人生的启示红楼梦启示1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红楼梦》是一部有关爱情的小说,但作者并没有把着眼点完全放在故事情节上,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下足了功夫,显示出高度成熟的艺术水准。

全书共刻画了四百多号人物,不同的身世命运,不同的生活情景,在曹雪芹的笔下,人与事的来龙去脉,一概井然有序,从容自然。

上至皇庭贵妇,下至走卒车夫,其神色、语言及个性,都纤毫毕现。

贾宝玉,荣国府的嫡派子孙,衔玉而生。

前世为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

从小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

贾宝玉是小说的核心人物。

他聪慧异常,出类拔萃,但他不肯“留意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他是大家庭中的宠儿,但命运却不由得自己做主,与林妹妹相契相知,抒发真性情真心意,却被逼着娶了宝钗,终离了俗世,走入茫茫大雪。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

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

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红楼梦》虽然写的是家庭琐事、闺阁闲情,却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巨著,内容丰富,意蕴深厚。

读者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剖析,都会为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浓厚的悲剧意蕴所震撼。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认为:《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大体上说,《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生悲剧。

这主要指主人公贾宝玉无材可去补苍天以及探春生逢末世无力补天的人生悲剧。

《红楼梦》开卷从女娲炼石补天神话引申而来,写青埂峰下一块顽石因未能入选补天而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被一僧一道幻形为通灵宝玉,携至尘寰,亲历了人间的离合悲欢与炎凉世态。

这是《红楼梦》最基本的情节模式。

主人公贾宝玉,其实就是这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石头。

小说第三回有后人的两首《西江月》词,批宝玉极洽。

词中称他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还称他于国于家无望。

这幅形象确是顽石的翻版。

然而,宝玉和顽石不同,他决不因自己无材补天而自怨自叹、悲号惭愧,相反,他根本就不想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块有裨于天的石料,从而走上了一条叛逆道路。

宝玉平生喜爱杂学旁收,却最怕读书,最厌恶八股文。

他认为除明明德外无书,儒家经典都是前人无故生事,而杜撰出来的。

他对科举考试深恶痛绝,斥之为饵名钓禄之阶,嘲笑读书上进的人皆为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

他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

因此,当他会见贾雨村之类的官僚时,便是一副萎靡不振、心不在焉的神态,一点儿也没有与姐妹们相处时的风流洒脱。

尤其是宝玉否定了统治者所提倡的最高道德标准,指斥文死谏、武死战皆非正死,竟何如不死的好。

他从精神上背叛了封建礼教,他所动摇的是支撑苍天的四极。

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在异端的路上越走越远,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脂评认为,宝玉有三大病,一是恶劝,二是重情不重礼,三是有情极之毒。

所谓重情不重礼就是以情抗礼,这是他叛逆精神的核心内容。

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即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

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1)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①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F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贾府是封建特权阶级,是靠剥夺和奴役维持其生存的。

特权维护贾府,也制造罪恶。

依附贾府的官僚贾雨村故意葫芦判案,开脱薛蟠的人命官司;为贾赦谋夺石呆子的古扇,逼得人家破人亡。

连贾府的少妇王熙凤也可以随意操纵官府,制造冤案。

②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

奢侈和荒Y是分不开的,贾府的Y乱无耻已经到了乱L的地步。

③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

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

这个贵族之家即使不发生被抄家的厄运,也难以维持下去了。

(2)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

主奴名分是天经地义的,奴仆只是主子的活器物,不管是“家生的”或买来的,也不管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都只能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在贾府里,不准女孩子有私情,不容许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纯洁爱情,但却将男主子们的Y乱视为正常的现象。

(3)人生悲剧人生悲剧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红楼梦三重悲剧观

红楼梦三重悲剧观

红楼梦的三重悲剧观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总是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根据悲剧的这一基本特征,一部《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其悲剧性具有三重意义。

即从写作题材的表层意义看,全书是通过贾府的兴衰过程即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时代悲剧;从写作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来写文化悲剧;从写作题材的象征意义看,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来写人生悲剧。

下面具体谈谈悲剧的三重意义。

一、时代悲剧:曹雪芹通过贾府这一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的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荒淫,是贾府这一贵族世家衰败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贾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腐败,道德沦丧,荒淫在这个贵族世家被视为平常之事。

另一方面,由荒淫所引起的人事纠纷、甚至恶毒的残杀,更是不断的动摇着这座封建大厦。

奢侈,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败的原因之二。

且不说那些名目繁多的美器珍玩如何填满这个家族的每个角落,也不说那些精心烹调的每位珍馐如何充塞这个家庭的每个盛筵,单就秦可卿之丧事,与贾元春之省亲,那奢华靡费程度就够惊人的了。

虽然凤姐、探春等人在最后已感到家庭经济危机的来临,但是这时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一代不如一代”,更是这个贵族之家的致命伤。

贾敬访道,贾赦淫乐,贾政的迂腐无能、头脑古板,贾珍、贾琏、贾蓉等纨绔子弟个个沉湎酒色,毫无廉耻,诸如此类,大观园中比比皆是。

家族的种种腐朽已无可救药,唯一较有灵性的贾宝玉也只能痛苦的呼吸着这令人窒息的悲凉之雾。

而他与封建传统的不相容,必然导致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在这个时代不容纳他们,他们也不屈从时代的悲剧冲突中,随着腐朽力量的由盛转衰,新生力量也落个由萌芽到夭折的结局,这是《红楼梦》告诉我们的那个时代的悲剧,人人概莫能外。

可以说《红楼梦》的家庭婚姻生活,正是从这一角度折射出时代的悲剧,纵观中国历史,正是在上层社会蔓延的种种腐败现象,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当时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致导致国力的衰微、王朝的没落。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红楼梦》虽然写的是家庭琐事、闺阁闲情,却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巨著,内容丰富,意蕴深厚。

读者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剖析,都会为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浓厚的悲剧意蕴所震撼。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认为:《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大体上说,《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生悲剧。

这主要指主人公贾宝玉无材可去补苍天以及探春生逢末世无力补天的人生悲剧。

《红楼梦》开卷从女娲炼石补天神话引申而来,写青埂峰下一块顽石因未能入选补天而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被一僧一道幻形为通灵宝玉,携至尘寰,亲历了人间的离合悲欢与炎凉世态。

这是《红楼梦》最基本的情节模式。

主人公贾宝玉,其实就是这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石头。

小说第三回有后人的两首《西江月》词,批宝玉极洽。

词中称他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还称他于国于家无望。

这幅形象确是顽石的翻版。

然而,宝玉和顽石不同,他决不因自己无材补天而自怨自叹、悲号惭愧,相反,他根本就不想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块有裨于天的石料,从而走上了一条叛逆道路。

宝玉平生喜爱杂学旁收,却最怕读书,最厌恶八股文。

他认为除明明德外无书,儒家经典都是前人无故生事,而杜撰出来的。

他对科举考试深恶痛绝,斥之为饵名钓禄之阶,嘲笑读书上进的人皆为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

他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

因此,当他会见贾雨村之类的官僚时,便是一副萎靡不振、心不在焉的神态,一点儿也没有与姐妹们相处时的风流洒脱。

尤其是宝玉否定了统治者所提倡的最高道德标准,指斥文死谏、武死战皆非正死,竟何如不死的好。

他从精神上背叛了封建礼教,他所动摇的是支撑苍天的四极。

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在异端的路上越走越远,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脂评认为,宝玉有三大病,一是恶劝,二是重情不重礼,三是有情极之毒。

所谓重情不重礼就是以情抗礼,这是他叛逆精神的核心内容。

红楼梦人生的悲欢离合

红楼梦人生的悲欢离合

红楼梦人生的悲欢离合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通过描绘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得失,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生动展现了人生中的悲欢离合。

这些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触动,让我们思考人生的起伏波动、命运的变幻无常。

人生如梦,悲欢离合是其必然的一部分。

正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原本应是天作之合,却因为命运的捉弄而遭受痛苦的离别。

红楼梦以他们的悲欢离合作为核心,描绘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蕴含着情感的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让读者无法抑制般的情感共鸣。

在红楼梦中,悲欢离合不仅局限于个人爱情的悲欢离合,也体现了整个家族命运的兴衰起伏。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经历了辉煌与衰败,一代代的人物在悲欢离合中起起伏伏、错综复杂。

这种跌宕起伏的命运变化,让人不禁思索起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红楼梦中的悲欢离合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贾宝玉一开始生活在贾府的红尘世界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他逐渐认识到,人生的悲欢离合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现实残酷而痛苦。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贾府的衰败以及其他人物的悲喜交加,都是现实世界中的缩影。

红楼梦中的人生悲欢离合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

人生如梦,悲欢离合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只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就像贾宝玉一样,他虽然遭受了爱情的痛苦,但仍然坚强地生活下去,并且能够从中汲取教训。

他通过自省自悟,最终明白了红尘世界的虚妄与无常,遗憾和痛苦也变成了他人生的财富。

红楼梦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通过描绘悲欢离合,红楼梦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脆弱性。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悲伤和困难。

人生如梦,悲欢离合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

红楼梦命运的无常与人性的悲凉

红楼梦命运的无常与人性的悲凉

红楼梦命运的无常与人性的悲凉红楼梦,是一部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巅峰之作,创造了中国小说的新纪元。

该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命运的无常和人性的悲凉。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第一节:命运的轮回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无一例外都受命运的安排所影响。

宝玉从小在宝黛之间游走,最终背叛了黛玉,与宝钗成婚。

这样的结局并非是宝玉真正的意愿,而是由于他的命运注定。

类似的例子还有黛玉,她深爱着宝玉,却不得不面对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命运的无常使她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

命运的无常并不仅仅出现在主要人物的身上,次要人物的命运同样充满了变数。

贾母一家的衰败,贾府的没落,表现了封建社会中权贵家族的兴衰与命运的交替。

即便是贾府曾经的繁荣和兴盛,最终也无法抵挡命运的摧残。

红楼梦以此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及其对人性的影响,表达出对封建社会命运制约的悲观态度。

第二节:人性的悲凉红楼梦通过细腻地描绘人物的内心矛盾与抉择,展现了人性的悲凉。

主人公贾宝玉,生性多情,常常沉浸在自我的幻想之中,同时也备受痛苦和困扰。

他曾试图改变命运,却在最后发现自己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这一经历使他对世俗的厌恶和对命运的无奈更加强烈。

红楼梦中的另一个鲜明形象是林黛玉,她聪明才智,却倍受冷落和伤害。

她所处的环境使她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凸显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展示了人性的脆弱和悲凉。

第三节:命运与人性的交融命运的无常与人性的悲凉在红楼梦中不断交融。

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他们的命运都被封建社会的制度所决定。

然而,尽管受命运摧残,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表现出对命运的抗争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

红楼梦以此展示了人性的美好与悲凉,呈现了人在命运面前与自己内心的较量。

无论是奴颜婢膝还是坚守信念,每个人物在命运下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性,使得整个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结论:红楼梦以命运的无常和人性的悲凉为主题,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命运无法逃避和人性的脆弱。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如下是有关《红楼梦》的悲剧意识: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即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

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1)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①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贾府是封建特权阶级,是靠剥夺和奴役维持其生存的。

特权维护贾府,也制造罪恶。

依附贾府的官僚贾雨村故意葫芦判案,开脱薛蟠的人命官司;为贾赦谋夺石呆子的古扇,逼得人家破人亡。

连贾府的少妇王熙凤也可以随意操纵官府,制造冤案。

②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

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

③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

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

这个贵族之家即使不发生被抄家的厄运,也难以维持下去了。

(2)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

主奴名分是天经地义的,奴仆只是主子的活器物,不管是“家生的”或买来的,也不管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都只能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在贾府里,不准女孩子有私情,不容许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纯洁爱情,但却将男主子们的淫乱视为正常的现象。

(3)人生悲剧人生悲剧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红楼梦悲剧与人生的无常

红楼梦悲剧与人生的无常

红楼梦悲剧与人生的无常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其丰富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入的思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红楼梦中展现了悲剧的元素,并通过描绘人生的无常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多个悲剧的元素。

首先,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多舛。

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从出生开始就背负着各种诅咒和不幸的命运。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家族的变故、亲人的离世、婚姻的困扰等一系列的不幸遭遇。

他们的悲剧注定了他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其次,在红楼梦中,爱情也成为了悲剧的主题。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是红楼梦中最为动人的故事之一。

然而,他们的爱情却被家族的利益和种种阻碍所破坏。

林黛玉因为对贾宝玉的失望和绝望最终而亡,贾宝玉也因为对林黛玉的爱恋而陷入无尽的痛苦中。

他们的爱情最终成为了一段无法逃避的悲剧。

红楼梦还通过描绘人生无常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生活在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中,无法预知和掌控自己的命运。

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经历了从富贵到贫穷,从荣华到衰败的转变。

他们一度拥有的美好生活在转瞬间被无常夺去,无法挽回。

这种人生的无常让人们深思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红楼梦中的悲剧和人生的无常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各种未知和不可预测的因素。

我们不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努力去适应和接受。

其次,它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红楼梦中的人物经历了痛苦和磨难后才意识到曾经的幸福和快乐并非理所当然。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不要过分追求虚幻的东西。

最后,它呼吁我们应该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红楼梦中的人物虽然遭受了种种的磨难,但他们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应对困境并迎接生活的挑战。

总之,红楼梦在描绘悲剧与人生的无常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人生中无法逃避的悲剧和命运的无常性。

红楼梦里体现人生悲剧的故事

红楼梦里体现人生悲剧的故事

红楼梦里体现人生悲剧的故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体现了多个人生悲剧的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林黛玉的悲剧。

林黛玉原本是一个聪明伶俐、才华出众的女子,但是她的家世并不显赫,为了消除家族的不幸,必须跟随贾家进入荣府。

然而,荣府里面的生活使她感到变得更加无力和难过。

她的心灵逐渐受到伤害,直到最终她患上了病,最后离世。

另一个悲剧角色是贾宝玉,他原本是一个拥有美好未来的青年,但是他却被纷繁的贪念和欲望所束缚,最终丧失了自我。

他本应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但是他的人生却变得毫无意义和方向。

还有一个悲剧故事是关于薛宝钗的。

薛宝钗是一个美丽、聪明、优雅的女子,但由于她的妹妹林黛玉生病,她最终离开了贾宝玉而嫁给了另外一个男子。

她的命运最终与贾宝玉差别甚远,反而过上了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综上所述,这些悲剧故事揭示了生活的残酷和无常,让人们明白到每个人的命运都有涨落,人生的胜利和失败都有可能,人们必须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逆境,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红楼梦人生的悲欢离合

红楼梦人生的悲欢离合

红楼梦人生的悲欢离合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以宏大的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闻名于世。

这部作品以宫廷为背景,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群富贵家族子弟的成长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悲欢离合交织,人生百态跃然纸上,读者被深深地吸引。

一、富贵之家的繁华与悲剧红楼梦以贾府为主要背景,贾府原本是一个世代富贵的大家族,家族成员众多,排场庞大。

然而,在繁华之下,却隐藏着许多悲剧。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继承人,身处于家族的权力斗争之中,他失去了纯真和自由,深陷于虚荣和欲望的漩涡中。

与此同时,林黛玉这个角色更是将悲剧推向了高潮。

林黛玉伶俐聪明,才情出众,但她却因为和尚烦心的事情而被贬谪出家,成为僧尼。

这一悲剧的发生给整个故事笼上了一层阴影,也让人感到人生悲凉和无奈。

二、爱情的喜乐和痛苦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丰富多样,既有悲剧的离合又有甜蜜的相守。

贾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依赖,他们的爱情深沉而唯美。

然而,命运却将他们逐渐分开,最终以黛玉的死来结束这段爱情。

除此之外,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爱情故事,如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袭人和宝玉之间的真挚友情。

这些爱情故事既给读者带来了喜乐,也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痛苦和无奈。

三、残酷的现实与人性的扭曲红楼梦不仅揭示了富贵家族的生活,还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中许多人物的命运都被权力、利益和虚荣所束缚,他们背离真实的本心,追逐虚妄的欲望,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贾府的贾母和王熙凤就是典型的例子。

贾母原本是一个慈祥善良的老人,但在家族的婚姻政治和家庭利益的压力下,她逐渐变得权谋心机,甚至将亲情抛之脑后。

王熙凤也是一个充满欲望和计谋的角色,她不惜出卖自己的初恋以得到权力和地位。

这些角色的存在让人深思,反思人性的扭曲和现实的残酷。

四、意境与艺术价值红楼梦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而被奉为经典。

小说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丰富的描写和细腻的笔墨得以表达。

红楼梦揭示人生的悲欢离合

红楼梦揭示人生的悲欢离合

红楼梦揭示人生的悲欢离合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命运与情感,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转变。

一、命运的无常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多变,虽然背景各异,但都难逃命运的摆布。

贾府的衰落和贾宝玉的早逝,正是命运无情的表现。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瑰宝,却被贫寒和悲剧环绕,最终英年早逝,这无疑让人深感人生的无常和脆弱。

二、人性的矛盾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极其复杂,人性的矛盾也贯穿始终。

贾宝玉身处富贵之家,却封闭于封建礼教和权力之中,内心饱受束缚和矛盾的折磨。

他的心灵世界表现出明显的悲欢离合,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们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矛盾。

三、情感的悲欢离合红楼梦中的情感纠葛错综复杂,各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更是牵动人心。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们互相执着于对方,却又无法真正拥有。

这种悲欢离合的情感纠葛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四、人生的常态虽然红楼梦中揭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但同时也表现了人生的常态。

就像宝玉的豆腐块与琥珀接触后发生的溶解一样,人生中必然会有疼痛和悲伤,但也有欢乐和温暖。

人生的悲欢离合正是构成生命的一部分,它使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真正理解人生的真实。

总结:红楼梦揭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以贾宝玉和其他人物的独特命运、复杂内心、纠葛情感等为线索,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封建社会中的人生图景。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更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命运和生活中的悲欢离合,理解人生的真谛。

红楼梦人生的悲喜

红楼梦人生的悲喜

红楼梦人生的悲喜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众多人物的人生悲喜。

这部小说以其精妙的描写和深邃的人物刻画,展示了人生中悲喜交织的情感,让读者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悲情命运的人生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情命运为主线,从他们的诞生开始,便注定了他们将遭受命运的折磨。

贾宝玉是贾府的宝贝,注定要承担家族的重任,但他却无法适应世俗的生活,内心纠结不已。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美丽而敏感的少女,她的命运之轨迹充满了苦难和伤痛。

红楼梦人生的悲喜并不仅仅局限于主要角色的命运,作者曹雪芹巧妙地通过其他人物的情感经历,展示了人世间普遍的悲剧。

有贾母宠爱不公的身世,有薛宝钗错失真爱的遗憾,有王熙凤势利心机的追求,每个角色都承载了自己的悲喜人生,令人唏嘘。

人生的喜乐与珍惜红楼梦中,除了悲剧的命运,也有许多喜乐的描绘,通过这些瞬间,我们看到了人生中的欢乐和珍贵。

贾宝玉和黛玉等人虽然经历了痛苦的命运,但他们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着真爱与美好。

在诗词歌赋、花鸟鱼虫的热爱和交流中,人们表达了对生命的热忱和追求。

红楼梦人生的喜乐也体现在人物之间的真挚友情中。

贾宝玉与秦可卿、贾政,林黛玉与薛宝钗,他们之间的友谊超越了社会阶级和权力的束缚,是纯粹而真实的。

这种友情不仅仅是在喜乐之时带给人物快乐,更是在困境中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

人生的轮回与超脱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不仅仅是表面的悲喜交替,更体现了生命的轮回和超脱。

从诞生到死亡,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轮回,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他们,注定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然而,红楼梦最后一段的梦幻花世界,给予了人物们超脱于尘世之外的机会。

在这个世界中,他们不再受到封建礼教的羁绊,不再受到命运的折磨,得到了自由和平等的机会,在这里,他们能够真正享受到人生的悲喜与快乐。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深刻的人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蜚声中外。

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想象力,勾勒出了一个庞大而真实的人物群像,展示了人生的悲喜和命运的抉择。

红楼梦三重悲剧观

红楼梦三重悲剧观

红楼梦的三重悲剧观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总是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根据悲剧的这一基本特征,一部《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其悲剧性具有三重意义。

即从写作题材的表层意义看,全书是通过贾府的兴衰过程即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时代悲剧;从写作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来写文化悲剧;从写作题材的象征意义看,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来写人生悲剧。

下面具体谈谈悲剧的三重意义。

一、时代悲剧:曹雪芹通过贾府这一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的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荒淫,是贾府这一贵族世家衰败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贾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腐败,道德沦丧,荒淫在这个贵族世家被视为平常之事。

另一方面,由荒淫所引起的人事纠纷、甚至恶毒的残杀,更是不断的动摇着这座封建大厦。

奢侈,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败的原因之二。

且不说那些名目繁多的美器珍玩如何填满这个家族的每个角落,也不说那些精心烹调的每位珍馐如何充塞这个家庭的每个盛筵,单就秦可卿之丧事,与贾元春之省亲,那奢华靡费程度就够惊人的了。

虽然凤姐、探春等人在最后已感到家庭经济危机的来临,但是这时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一代不如一代”,更是这个贵族之家的致命伤。

贾敬访道,贾赦淫乐,贾政的迂腐无能、头脑古板,贾珍、贾琏、贾蓉等纨绔子弟个个沉湎酒色,毫无廉耻,诸如此类,大观园中比比皆是。

家族的种种腐朽已无可救药,唯一较有灵性的贾宝玉也只能痛苦的呼吸着这令人窒息的悲凉之雾。

而他与封建传统的不相容,必然导致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在这个时代不容纳他们,他们也不屈从时代的悲剧冲突中,随着腐朽力量的由盛转衰,新生力量也落个由萌芽到夭折的结局,这是《红楼梦》告诉我们的那个时代的悲剧,人人概莫能外。

可以说《红楼梦》的家庭婚姻生活,正是从这一角度折射出时代的悲剧,纵观中国历史,正是在上层社会蔓延的种种腐败现象,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当时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致导致国力的衰微、王朝的没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先生在《评论》中引用叔本华的悲剧说,把《红楼梦》划为第三种悲剧:“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

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

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

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

若前二种之悲剧,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未尝不悚然战然憟然,以其罕见之故,犹幸吾生之可以免,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

但在第三种,则见此非常之势力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祉者,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

且此等惨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诸己,而或可以加诸人,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

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

”然而我却以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实则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悲剧,有些人的命运是一种悲剧造成的,有些人却是两种或三种悲剧的叠加。

而且我也对悲剧有我自己的分法。

我以为悲剧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无常的命运中流转遭遇,随波逐流,随势浮沉,得意时,失意处,一切都随命运的因缘际会而转移,悲喜苦乐都随着外事外物外人而改变。

第二种就是由于自身的性格气质造成的,看似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秉性,就可以时运流转得心应手,然而却不清楚这种性格和气质的因子是深入骨髓的,是构成了其之所以成为自己的根本,是绝对无法调整更改的。

第三种悲剧就是人类自身的悲剧,人本身就是宇宙间最孤独最可怜的生物,人和人本质上也是隔绝的无法相通的,人从来都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死和所处的时地,人永远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人类都永远逃脱不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好景难久的规律。

说了这么多,无法想打破很多人形成的固定思维,让他们认识到大部分人是谈不上什么性格的,没有坚定的行为原则,没有固定的处事方式,没有一定的个人底线,不过是随着岁月和际遇的推手不断变化的流体,更谈不上遭遇什么性格的悲剧。

《红楼梦》里性格悲剧最明显的就是晴雯和鸳鸯了,但是如果她收敛一下也算不得晴雯了,如果她屈服一下也算不得是鸳鸯了。

性格的悲剧就是在别人看来,你只要稍微变退一步就豁然开朗海阔天空了,看似命运就掌控在自己手中,最后造成的悲剧也完全是咎由自取,然而他们根本就无法了解,就是这一点变不得,就是这一步退不得。

很多先圣前贤志士仁人的悲剧都有这种性质,性格,是他们坚持人之所以为人,自己之所以成为自己的底线。

第三种悲剧其实是人类本身的悲剧,只要是个人都逃不掉的,但只有极少数人能感受到。

出生了,做人了,这本身就是个劫数。

从来都见人哭着出世,却不见人笑着离开。

首先是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和地方,这种悲剧也只能用“无可奈何”四个字可以解说,比如汉武帝感叹李广的“生不逢时”,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比如阮籍登上广武山楚汉争霸旧址,慨然而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比如陈子昂幽州台放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比如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的“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比如宝玉初会秦钟时恨自己为什么要生在公府侯门之家。

其次就是人身处宇宙间的那种孤独,极力想靠近,然而最终却无法沟通,每个人都是一颗孤独的行星,人和人根本上是隔绝的,冰心在《春水》中说“人类呵!相爱罢,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鲁迅先生在《而已集》中写道“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

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从宝黛的爱情中我们看到,就算两个人是相爱的知己,然而真到心灵相通彼此懂得的地步有多难,即使是两人都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仍是有不断的误解矛盾和隔膜,仍是有顾影自怜无人解惜的时候。

人类依赖于亲情爱情友情,本来就是想打破这种天生的人与人之间的隔绝与孤独,然而最后却徒劳地发现,人与人之间越接近,越能体会到那种绝望的无可消解的孤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