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语文教学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教育也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养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创造能力的表现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或者说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呢?一个方面是创新的意识。
也可以称创新的精神。
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
这些素质与生俱来,人皆有之。
幼儿对一切充满好奇,爱看爱问,爱尝试既是证明。
绝大多数幼儿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等充满兴趣是佐证。
儿童入学后,爱学还是厌学,爱问还是不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当然包括语文教学的成败,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曾经作过一个调查:对于不同环境下长大的60对同卵双生子进行智力分析,发现他们的智力特征30%相同,70%不同。
可见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智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学不仅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而且必须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龄前儿童是智力一切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
这方面的工作要从一年级语文教学抓起。
另一方面是创新的能力。
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
新,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
从小学语文教学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已经 知道 白兔 要 睡 一 觉 , 要不 , 它 再 傻也 不
结果 出现 了许 多 答案 : 有 的 让 学 生 自 己走 就 同 桌讨 论 一 下 , 善 于 发 现 问题 勇于 提 出问 题 是 培养 创造 性 为 牵 着 学 生 走 就 是 传 统 , 思 维 和 创新 能 力 的 前提 。 是 创新 , 这 就把 问题 简 单 化 了 。 其次 , “ 牵 着 说 写 闰 亮 做 好事 ,自觉 捡 起 小 黑 板 爱 护 公 是 牵 着 学 生走 向一 个 正 确 的思 路 , 物, 这是 从 正 面 表 扬 的 眼光 去 写 ; 有 的说 许 在小学 语文教 学过程 中 , 首 先 要 鼓 励 学 生走 ” 学生敢 于求异创新 , 追 求 问 题 及 答 案 的 多 样性 、 创造性 , 允 许 有 不 同的 问题 及 答 案 。 良好 的 教 育 不 仅 有 助 干开 发 和 拓 展 人 的 创 造性 思 维 , 而 且 能 促 进 个 体 创 新 能 力 的 提 高。 陶 行 知 先 生 曾在 《创 造 宣 言 》中指 出 : “ 处处是创造之地 , 天天 是 创 造 之 时 , 人 人 还 是将 学 生 牵 进 自己 思路 的 圈 子 。 “ 被 学 生 多 同学 不捡 , 说 明 爱 护 公 共财 物 不 够 , 这是 写了小黑板摔下后的叹 息, 也 从 反 面 写 了 那些 不 爱 护 公 共财 物 的 同学 。 同题 异 作 , 思
2 0 1 3 NO. 0 6
从 小 学 语 文教 学谈 学生 创 新 能 力的培 养 科 教创新
李 永 芹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环,而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从课外阅读开始,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开拓视野,激发想象力,培养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欲望。
老师也应该指导学生注重阅读体验,引导他们自主解读和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为日后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写作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让他们尝试各种文体和题材,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表达。
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写作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可以采用故事讲解、游戏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老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语文活动,例如语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阅读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或阅读材料,让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辨析能力。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语文活动和比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思索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这“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发展的一种思维品质。
创造个性,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幻想、敏感性等。
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老师传递——学生接受”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的差异,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
这些理解就好像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而向四面八方产生的辐线,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中能够广泛地搜集与这一中心问题相关的各种感性材料、思想、观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
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判断去处理相关的信息,并形成独特的发现或见解。
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同时,就是在从事自我学习的创造活动,而这种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二、自主学习、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活动。
然而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
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走,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我在进行语文学法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师生学习定向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素养为目标,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渗透创新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外部环境刺激对学生的认知心理与情绪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和谐愉悦融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认知,使学生不断产生兴奋点,始终处于学习与思维的亢奋状态,不断迸射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氛围枯燥紧张,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师生关系对立,教学关系紧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只有知识的单向传递,没有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
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教学参与度不高,基本上没有思考与发表意见的机会,只是如同机器在接收现成的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首先,以情感激情启智。
情感可以说是教学的“润滑剂”,没有情感的教学将如一潭死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只是在机械地进行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没有对学习的激情,哪里能有创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师生关系,以情感为主线来贯穿教学,以情感缓和教学的紧张与枯燥,以情感带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使教学真正成为知识互动与情感沟通的良性过程。
其次,以民主带动学生。
课堂不是“教堂”,而是“学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学堂。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要体现出教学的民主性,将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各种意见与看法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交流与讨论中交汇在一起,使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共同探究问题,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人才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人才培养简介: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并展示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创新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口头演讲、朗诵、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二、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需要批判性思维的支持。
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案例、文本分析和问题导向的讨论,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新性的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灵活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创新人才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需要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阅读俱乐部、写作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同时,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开展小组合作、进行创新性的作品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讨如下:一、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创新的基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让课堂教学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趣性,学生就能主动参与,积极创新。
师生的关系能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用自己的真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来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受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的尊严往往是不可侵犯的,而学生的尊严却被大大的忽视,从而形成了“唯师独尊”的局面。
面对需要教育引导的学生,不应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嘲笑他们,更不应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
他们需要关怀理解,更需要尊重。
我们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关爱所有的学生,去尊重他们的个性。
2.要真诚理解相信学生。
在班里,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应真诚地去对待。
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想,去体验他们的感受,要坚信每位学生是有培养前途的。
只要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师生之间就能达到情感交融,思维和学习心理产生“共振和共鸣”。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创新的起点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
如教学《赤壁之战》,我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人马,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被打得一败涂地呢?”这样一问,学生大脑中产生了悬念。
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兴趣就油然而生。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培尔曾说过:“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事实证明,儿童的创造能力中能力也只有在他们的日常活动及相应的结果中表现出来。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见学生或者将已掌握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建,构成新的形式和内容,或者在一些不同事物间发现新的联系。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必须改变旧观念,关注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关键在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营造创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新事物最易产生好奇心,对与以往不同的环境很感兴趣。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新颖奇异的学习环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教《葡萄沟》时,先让学生跟着小导游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到葡萄沟去走一趟。
接着让学生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葡萄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集中在“葡萄沟好在哪里”这一关键问题,抓住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
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颖独特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教师还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
2 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
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了不断地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怎样发现呢?可引导学生三看一想一查:看课文、看注释提示、看课后的思考,教材的前前后后都要看,看后想想哪些懂了,哪些没懂,还要哪些问题,然后要查工具书,查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6篇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6篇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6篇【篇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创新能力是一种必备的社会能力,直接关系着个人的长远发展。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既是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语文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是因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定位也一直在变化,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已经有了一些显著的提高。
但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教师缺乏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没有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加上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比较差;二,没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教材内容、自身经验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学习兴趣较低;三,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不足,面对教学的改革,不仅缺乏创新的意识,也缺乏教学创新的能力,尤其是在现代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造成教学的实效性不足。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生是国家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承载着整个国家发展的希望。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的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衡量的重要标杆。
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是他们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能力的发展,对今后的个人发展与生活品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创新思维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而对于中学生而言,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而语文作为学生最基础的学科之一,也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就从语文教学角度出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乐于探索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和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富有启发性和多样性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所喜欢的阅读内容,并就阅读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培养他们对知识和事物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写作,提倡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尝试各种各样的写作形式和风格,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创造性运用能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寓言故事、科幻小说等,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提倡跨学科思维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促进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在课文解读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学科领域对文化、历史、科学等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创作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其它学科的知识进行写作,比如结合数学知识写一篇数学作文,结合自然知识写一篇生态环保作文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多元化思考多元化思考能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
在课文讲解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或观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和表达。
比如可以让学生就“是否该每天都做作业”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从个人、家庭、学校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引言概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语文教育作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语言知识,更需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只有通过多角度思考,不断创新,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也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引言概述】1.2 研究意义研究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认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或方法时所表现出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方面,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与其个体差异相关的,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创新思维方式和潜能。
一些学生可能天生就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另一些学生则需要通过教育和培养来发掘和提升自己的创新潜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养成教育,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使学生在创造性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长知识、提升自信。
一、把握好奇心理,激发创新欲望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好奇心是一把打开创造之门的神奇钥匙,可以促使人更加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未知领域。
对小学生而言,大千世界里的许多东西都足以让他们产生广泛而浓厚的兴趣。
面对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切不可讽刺打击。
二、创设宽松氛围,突破创新障碍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切实改变以往填鸭式、家长式的课堂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出民主、活跃、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
营造这种氛围,教师要努力做好三个学会:学会倾听、学会微笑、学会鼓励。
倾听是认真地听,只有专心地倾听了,教师才能捕捉到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及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微笑代表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我很喜欢你”“我不讨厌你”的外在表现,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放下包袱,而且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鼓励可以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赞扬……这既是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学生以饱满的自信心不断前进的原动力。
其次,教师要做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在学生学习上遇到迷惘的时候、在学生身体受到疾病困扰的时候、在学生心灵受到打击的时候……要弯下腰来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能真正把老师当成朋友,愿意敞开心扉道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最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切实觉得教师可以信赖,以此增进师生关系。
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三、凭借大胆想象,插上创新翅膀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一、在语文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才能发挥主体的能力作用。
只有解放思想,营造一种活泼的学习气氛,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教师应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创新。
2.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儿童时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往往凭借敏锐的观察,直接理解多元求异等,这些都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应是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和思考。
鼓励学生发展独特见解,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学生问:“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去文中探索、发现问题。
学生们通过阅读领悟,纷纷谈出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留连忘返。
有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既然作者这样喜爱鸟的天堂,又为什么写道:“有一点留恋”呢?“这一问,又引起了同学们尽情地争辩。
又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大部分学生说狐狸如何狡猾,借老虎的威风欺骗百兽,有一学生说:“狐狸它很聪明,会保护自己,如果不这样,就会被百兽吃掉”。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民主、融洽、活跃,也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课堂教学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故事等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当学生们阅读一篇课文时,可以让他们在阅读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猜想,然后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者设想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和场景等。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布置开放性作业除了传统的笔头作业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布置让学生写一篇自己想象的故事、做一个手工制作、设计一则广告等。
这样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外拓展1. 开展阅读俱乐部在学校可以开设阅读俱乐部,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与同学共同交流。
在俱乐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感悟和看法,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2. 参加语文创意比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创意比赛,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这样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更积极地思考创新的写作题材、形式和结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 参与剧本创作和表演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剧本创作和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思考人物性格、情节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剧本表演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三、家校合作1. 家长参与学生作业批改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批改,让家长和孩子一同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家庭中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2. 家长开展家庭阅读活动家长可以组织家庭阅读活动,如亲子阅读会、读书分享、亲子绘画等,从而帮助孩子拓展阅读视野,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
小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影响着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才构成。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
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中引入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获得标准答案为目的。
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单调。
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机械化。
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习成为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过程成为“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获得结果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多义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如果让你来写你要怎样写?于是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课文没有写出水的美景我要把它写出来;有的说作者没有把“鸟的天堂”的开发设想写出来,我要把它开发成成旅游胜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这样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强调语文的基础知识又延伸学生的生活知识。
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创新的“趣”。
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阅读主体对阅读有兴趣了,自然会有阅读的冲动,就有创新的欲望。
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所谓“创新”,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一、鼓励质疑是创新教育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和看录像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目的是打破了学生们不敢问的心理障碍,激起了他们提问的欲望。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营造一种敢问、乐问、善问的气氛,并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生疑”的能力。
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有精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有诸多的观察机会赋予学生。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艺术创新的敏感性,是一个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意兴趣的过程。
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图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启发学生,让学生对好的图形创意进行认识,通过对图形的创作和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改革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因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应该从小抓起。
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氛围的构建具有关键的作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一)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强学生竞争力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行已久的素质教育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摒弃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也能使学生在强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可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新时代的教育思想要求小学生“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保护并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发挥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能主动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正因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同时,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语言的绝佳时机,这个时候的语文教学所达到的效果对学生的一生来说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对形成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具有重要作用,此时树立的创新意识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同时也能摆脱传统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禁锢和对学生创造力的束缚。
应试教育往往容易造成狭隘的功利主义,把学生的思想封闭在狭隘的教材中,单一的公式和解题模式也很容易使学生陷入单一型、单向性的思维。
小学作为考试压力较小的阶段,教师更应该抓住时机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观察,创新之门。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
要创新就是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行,端正观察态度,无论观察什么都要认真、仔细,不能粗枝大叶,粗枝大叶往往会丧失新发现的机遇。
第二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全面系统且有主次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
第三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比较、锻炼辩伪去妄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对事物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从中学会鉴别,获取知识,寻找差异,探究解决问题。
第四开阔视野,扩大观察范围。
例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时,不但可以要求学生观察一两种动物,还可引导学生观察一两种植物。
只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珍奇”——新发现,新突破,从而创出新成果。
二、操作,创新之路。
动手操作是创新的开始。
正如陶行知说:“头脑靠手生长,手帮头脑生长。
脑与手联合才能产生力量。
”新课标强调,知识在活动中形成,经验在活动中传授,创造在活动中萌发。
看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例如在教《海底世界》时,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画出课文角色,一组学生要剪出课文中的角色面具。
而究竟用什么样的材料用具,可由学生自己决定。
这时,学生将想和做联系起来了。
智慧在动手中产生,灵感在动手中闪现,潜能在动手中开发。
这样,动手操作让学生开始探究创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激励,创新之本。
激励是创新的根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小学语文教学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每位教师都期待自己的教学节奏如行云流水,行乎其当行,止乎其当止;教学方法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然而有可能我们离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
因为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
因此,我们期待从学生的眼光、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看待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这是本文定位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10-01
小学语文教育是以中国几千年所沉积的优秀文化作为载体,以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前提的基础教育。
通过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使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求异中勇于探索不断培养创新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创新,追求问题及答案的多样性、创造性,允许有不同的问题及答案。
良好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开发和拓展人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能促进个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陶行知先生曾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的需要,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努力为学生营造敢想、敢说、敢问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时刻把学生看成是等待点燃的火炬,而不能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这样创造性思维才能逐步形成。
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是啊,不为钓鱼又为什么呢?我没有搬出教参中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
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万里江山粉妆玉砌,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
”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
”多好的发现啊。
有的说:“我觉得老人是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
”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
”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最后一个同学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
”一语双关。
是啊。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不同的观点,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其次,对学生多一点兴趣,少一点约束。
“乌龟怎么能和白兔去比赛,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白兔怎么会睡得那么死,半路上怎么会睡得着呢,当它醒来时乌龟已经跑到终点了,这不大可能。
”“我想乌龟准是事先已经知道白兔要睡一觉,要不,它再傻也不会跟白兔比赛跑步啊?”“说不定,乌龟跟白兔商量好了,白兔假装睡觉,有意输给它的。
”……不管是“牵着学生走”还是“被学生牵着走”,
都不要局限于表面。
应搞清楚问题的实质。
首先,“牵”并无对错,不能认为牵着学生走就是传统,让学生自己走就是创新,这就把问题简单化了。
其次,“牵着学生走”是牵着学生走向一个正确的思路,还是将学生牵进自己思路的圈子。
“被学生牵着走”是因受学生的启发,顺着学生的思路寻找新的思路,还是教学失去控制。
这两种教学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牵不牵或谁牵谁的问题,而是为什么牵,往何处牵的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往往思维很活跃,对活动会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
这些设想有的因学生知识水平限制而不合理或不和逻辑,但创新往往源于非思维形式。
因此,即使遇到荒诞不经的“创新”,教师也要给予赞同的目光,让自身的爱护、扶持、鼓励、诱导成为学生创新的沃土。
所以,哪怕学生的创新是空想,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爱迪生幼年不也伏在鸡蛋上模仿母鸡孵小鸡吗?兴趣是创造的催化剂。
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随之揭示了《龟兔赛跑》的寓意:“如果看不起别人,不努力,什么不可能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反思一下,如果在教师套路的约束下,在标准答案的限定下出现的后果不堪设想。
再次,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则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因为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
它是创造力的翅膀,有了它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活,语言就丰富。
综上所述,想象是通向创造的翅膀;探索是创新的源泉。
学生的想
象力是丰富的。
一个圆圈学生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太阳、一个球、一个元宵、一个铁环、一个圆满的句号……如果在作文教学进行创新思维训练,面对同一事物或动物,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叙事方式。
这种多向辐射可开拓学生的思路。
四年级时,我们班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急急忙忙冲进教室,忽然“啪”的一声,有一位学生不小心将一块黑板踢到了,许多同学都跨了过去,只有闫亮同学,他把黑板捡了起来。
于是我急中生智,抓住这个素材,黑板上出了个题目“小黑板摔倒后”让学生写作。
写前我提醒学生这个题目可以从几方面去写,允许同桌讨论一下,结果出现了许多答案:有的说写闫亮做好事,自觉捡起小黑板爱护公物,这是从正面表扬的眼光去写;有的说许多同学不捡,说明爱护公共财物不够,这是用批评的眼光去写;也有的用童话的语气写了小黑板摔下后的叹息,也从反面写了那些不爱护公共财物的同学。
同题异作,思维开阔,不落入他人俗套,他人窠臼,学生的佳作也随之诞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利用作文教学这个有利凭借、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和研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陶行知先生曾言:教师不能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只让学生坐而受教;
而应该主动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而教的法子也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即要教学合一。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科学布置作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1.
[2] 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1.
[3] 王宗海.有效教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