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工智能的情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人工智能的情感

王慧东

【摘要】

剖析人类情感的生物结构表达方式,为人工智能进行验证提供参考理论依据。

【关键字】

人工智能、情感、神经网络

【引言】

有人说机器没有情感,做事冷血不会变通,人有七情六欲,懂得人情世故,所以机器是机器,人是人。似乎他们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情感,但是真的是不可逾越吗?

【正文】

情是在欲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抽象认知。解读‘情’就必定要从‘欲’开始。古人总结出的七情六欲,在儒家、佛教以及中医著作中都有叙述,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为了兼顾彼此,从中分别提取出与情有关的喜、怒、忧、爱、思、厌、悲、恐、惊,和与欲有关的耳、目、口、鼻、舌、身所关联的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以及它们组合抽象产物,如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些情、欲的剖析,来论证人工智能

产物获得这些能力的可能性。

首先‘欲’有想要,想得到,想达到,希望,愿望,需要的意思,都有着时间属性,目标指向的是那些将在未来发生的事物。本质上讲,欲是对预期的向往。预期是指掌握事物的演变规律后,通过运用这些规律对相似事物进行推演处理后所形成的结果。其中掌握和运用规律的处理过程(也就是逻辑)在高等生物中是由神经网络来承载的,而在低等生物中则是一些生物化学的应激反应。

以草履虫的趋光性为例,它的正趋光性就是一种欲的表达,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身体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是生物趋利避害的自然反应。其中控制身体移动的信息处理逻辑是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它或来源于先天遗传,或来源于后天学习,我们将这套处理逻辑所能产生的结果认定为草履虫对光的欲望。

在这个认定的过程中,我们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草履虫的这种处理逻辑进行了认知,通过自身构建特定的神经网络结构来将这种处理逻辑所产生的结果的因果关系保存在了我们的大脑当中。所以我们用因果逻辑来判定草履虫有‘光欲’。也就是说草履虫自己是否知道有‘光欲’在此并不重要,它只是提供了一套处理逻辑而已,此外还需要有另一套处理逻辑来对这个处理逻辑进行判定。两套处理逻辑可以集中在一体,也可以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个体。

在高等生物范畴,由于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已经进化出了更

加专业的神经网络系统。通过调整自身的神经网络结构,可以构建出各种各样的、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复杂度的处理逻辑的映射关系。相应的欲也变得种类繁多起来,在不同场景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推演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预期。通过对这些推演结果的认知,我们可以判定自己存在什么欲望、愿望等等与欲有关的东西,也可以判定其他人或者事物是否具有这些东西。另一方面,生物的趋利避害属性本身就是对某种推演结果的向往,即也可以说是一种欲。

由于我们对外界的响应通常都是从视觉、听觉等感受器开始进行的信息加工,所以对这种处理逻辑的认知就形成了我们对欲的主要认知,以至于人们会误认为欲仅仅是建立在感官处理层面的东西。事实上除了来自感官的逻辑外,还有来自遗传的、推理的、遐想的等处理逻辑,以及那些由低层处理逻辑抽象形成新的概念后,用新概念所构建出来的处理逻辑。所以只要是依据某个处理逻辑所进行的处理,那么它就是欲,就是对其预期的向往。

将相同或近似的处理逻辑归类,抽象出各阶段的共同特征也可以形成前后的逻辑关系,是我们从感知走向认知,再从认知走向意识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这些常用的、抽象出来的处理逻辑给予命名,方便我们交流对这些逻辑规律的认知。例如情感类的认知,如:喜,字面意思是高兴,快乐,可庆贺的等。真实含义是满足了预期,而满足预期本身就是一个抽象出来的处理逻辑。另一方面,趋利避害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推演出的

结果对自己有利则去实践之,就形成了一种欲。不论是按照推演过程制定出来的计划实施,还是在计划外产生了异变,一旦最终达到或者实现了预期目标,那么产生的主观感受则被称之为“喜”,这在交流的时候用于表达一种实现了愿望的感觉。

那么什么又是主观感受?我们认知的一个个事物,都是从这些物体的属性或过程入手,以特定神经网络结构的方式被构建在我们的大脑当中,该结构的建立过程是我们的记忆中记的过程,而它的激活传递信息的运用过程,则是我们记忆中忆的过程。一个推演过程被实施,那么它就变成了监管者,而行为活动所带来的反馈信息则成为它的输入,比对的结果则成了下一步行动的驱动源。这个源就象我们的感受器接收到刺激信号一样,会向下游传导信息,形成特定的处理逻辑。因为没有对应的感觉器官作为起点,而处理过程又与有感受器的十分相似,那么从认知来看,不是由客观(感受器)驱动的处理逻辑就都被归集在主观范畴,所以称这种驱动逻辑为主观感受。

至此,情系列中的喜已经解读完毕,而其他的怒、忧、爱、思等等都是由各种主观感受所抽象出来的词汇,就不一一叙述了。在这众多的情感之上,还能再抽象出一个层次,那就是‘情’。

到了情这个层次,人们往往会想到日久生情、一见钟情等等,说的就是这个情字。情是一种非复杂抽象产物,因为它包含了各种的情感逻辑(有喜有忧、有爱有恨等等),还包括了支撑这些情感的各种事物逻辑。情也可以形成一套自己的处理逻辑,来提

高对某些事物的处理效率,例如讲人情世故。

就感知而言,比如视觉,平日里人们并不会特别在意,只有当看东西开始模糊了才会想到去保护眼睛,试想一旦彻底失明,那么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在视觉之下是上亿的感光细胞、其后相连着若干神经链路以及它们所构成的信息处理网络,即使个别感光细胞或神经链路有残,也不会对整体视觉有多少影响,这也是神经网络容错性非常强的原因之一。在视觉之上是那些抽象层次更高、覆盖面更广的情感系列也是如此。还是以喜为例,得到了一件非常喜欢的物件,那么主观感受是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包含了视觉处理、听觉处理、互动过程处理、相关事物认知处理以及这些处理过程所抽象出来的偏好处理等等,这些处理逻辑聚合在一起就形成喜的处理逻辑,即使其中存在一点点缺憾,也不会降低多少主观感受。

我们先来看看日久生情是怎么回事。首先对事物的认知是大脑的一个积累过程,尤其是对人,认知一个人需要一个过程,要深刻就要经历一些事情,以获得对方对事件的处理逻辑,这些逻辑要是积累的多了就可以说是比较了解对方。熟悉对方的处理逻辑,其实就是能预判对方会怎么做,掌握这些规律的好处与我们掌握自然规律一样,通过运用规律来趋利避害,这是形成共生关系的最原始驱动力。一旦他(含她和它)的规律与自身的规律进行了衔接,彼此应用,那么应用的越多,彼此的依赖关系就越强,分开或终止的难度就会加大,这就是最原始的‘情’。由于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