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质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二○○八年四月目录第一章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第一节 太湖流域概况 (1)一、自然概况 (1)二、社会经济概况 (2)第二节 水环境状况 (5)一、污染源现状 (5)二、水质状况 (11)第三节 2007年供水危机概况 (18)一、事件发生过程 (18)二、发生供水危机的原因 (19)第四节 近十年太湖治理的成效与经验教训 (20)一、治污措施及成效 (20)二、主要经验 (27)三、主要问题和教训 (29)第五节 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31)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31)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32)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和维系太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紧迫任务 (32)四、是积极探索新路子,为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的现实需要 (33)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34)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4)一、指导思想 (34)二、基本原则 (34)第二节 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 (36)第三节 总体目标 (37)一、水质主要控制指标 (38)二、近期目标 (38)三、远期目标 (39)第三章 保障饮用水安全 (40)第一节 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 (40)一、水源地建设 (40)二、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41)三、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 (41)四、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 (41)第二节 供水危机的防范与应急 (41)一、拉网式排查污染源,采取必要的限排措施 (42)二、开展蓝藻打捞作业 (42)三、适时“引江济太”,扩大水环境容量 (43)四、完善自来水应急处置和净化措施 (43)五、增加水体监测断面和检测频次 (43)六、制定周密的水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44)第四章 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 (45)第一节 污染物总量控制 (45)一、综合治理区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 (46)二、综合治理区限制排污总量 (47)三、综合治理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48)四、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制度 (49)第二节 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产业、城乡布局 (49)一、调整产业结构 (49)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52)三、优化城乡布局 (53)第三节 强化工业点源污染治理 (54)一、严格控制工业点源 (54)二、治理船舶污染,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55)第四节 统筹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 (55)一、城镇污水处理 (55)二、城乡垃圾处理 (56)三、乡村生活污水处理 (57)第五节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57)一、绿色农业工程 (58)二、畜禽养殖 (58)三、水产养殖 (58)第六节 加强生态修复及建设 (59)一、湿地保护、恢复与重建 (59)二、岸线治理 (60)三、生态林建设和水生态修复 (60)四、科学清淤 (60)第七节 提高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 (60)一、扩大引江济太工程规模 (61)二、提高出湖过水能力 (61)三、加强“引江济太”调水管理 (61)第八节 节水减排建设 (62)一、倡导农业节水 (62)二、推进工业节水 (62)三、建设节水防污型城镇 (63)第九节 制定严格的标准与制度 (63)一、提高废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63)二、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环保准入制度 (64)三、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标准 (65)第十节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65)一、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66)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综合集成 (66)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 (66)第十一节 完善监测和执法体系 (66)一、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 (67)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 (68)三、湿地监测能力建设 (68)四、水环境预警系统建设 (68)五、完善执法体系 (69)第五章 重点治理区项目和工程 (70)第一节 饮用水安全项目 (70)一、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护项目 (70)二、多水源供水和区域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项目 (71)三、区域联合供水项目 (71)四、自来水深度处理改造项目 (72)第二节 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项目 (72)一、整治、淘汰落后企业 (72)二、工业污染治理项目 (73)第三节 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 (74)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项目 (74)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 (75)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 (75)四、城镇生活垃圾处置项目 (75)五、村庄污水及垃圾处置项目 (75)第四节 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76)一、种植业治理项目 (76)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 (77)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 (78)四、乡村清洁工程 (79)第五节 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 (80)一、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和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 (80)二、太嘉河(太湖—嘉兴)工程 (80)三、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 (81)四、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 (81)五、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 (81)六、望虞河后续工程 (82)第六节 生态修复项目 (82)一、湿地保护、修复与重建 (82)二、生态保护带建设 (84)三、水体生态修复 (85)四、西太湖综合整治工程 (86)五、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 (86)第七节 河网综合整治 (86)一、环太湖河道整治工程 (86)二、河网清淤 (87)三、船舶污染控制 (88)第八节 节水减排建设项目 (89)一、农业节水重点工程 (89)二、工业节水示范工程 (89)三、城镇生活节水重点工程 (89)第九节 监管体系建设项目 (89)一、国家级站网建设 (90)二、流域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 (90)三、地方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 (92)四、省市区站网和能力建设 (92)五、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 (93)六、湿地监测能力建设 (93)第十节 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93)第六章 一般治理区主要项目和工程 (96)第一节 饮用水安全项目 (96)第二节 点源污染治理项目 (97)第三节 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 (97)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厂 (97)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 (98)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 (98)四、生活垃圾处理项目 (98)第四节 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99)一、种植业治理项目 (99)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 (99)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 (100)四、乡村清洁工程 (100)第五节 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 (100)第六节 生态修复项目 (101)一、湿地保护与修复 (101)二、生态林建设 (101)三、湖泊清淤 (101)第七节 河网综合整治项目 (101)第八节 节水减排建设项目 (101)第七章 投资匡算与工程占地 (102)第一节 投资编制依据 (102)第二节 总投资 (103)一、总投资及构成 (103)二、筹资渠道 (103)第三节 重点治理区投资 (107)第四节 一般治理区投资 (109)第五节 治理项目用地 (111)第八章 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112)第一节 环境效果分析 (112)一、生态系统功能增强 (112)二、污染物量削减 (112)三、污染负荷预测与削减能力综合分析 (114)第二节 投资效果分析 (115)一、饮用水安全项目 (115)二、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 (116)三、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项目 (116)四、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116)五、提高水环境容量引排项目 (117)六、生态修复项目 (117)七、河网综合整治项目 (117)八、节水减污项目 (117)九、监管体系建设项目 (117)十、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118)第三节 社会效益分析 (118)一、保障饮用水安全,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118)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节水减污 (118)三、完善城镇治污基础设施,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19)四、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9)五、积累经验,为河湖综合治理起示范作用 (119)六、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120)第九章 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 (121)一、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 (121)二、严格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规 (124)三、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 (124)四、利用价格杠杆,完善收费制度 (125)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127)六、引入市场手段,创新运营机制 (128)七、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 (128)八、夯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 (129)九、促进公众参与,开展舆论监督 (130)附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治理项目汇总前 言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总面积3.69万平方公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太湖生态保护实施方案最新

太湖生态保护实施方案最新

太湖生态保护实施方案最新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活动和工业化进程,太湖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水质污染、湖泛蓝藻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制定最新的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一、水质治理方案针对太湖水质污染问题,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进行治理。

首先,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其次,大力推进工业和农业污染治理工作,推广节水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加强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确保生活污水不再直排湖泊。

二、湖泛蓝藻治理方案湖泛蓝藻是太湖生态环境中的一大隐患,对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湖泛蓝藻问题,我们将采取多种手段。

首先,加强对湖泛蓝藻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湖泛蓝藻的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加大对湖泛蓝藻的治理力度,采用生物和化学方法进行蓝藻的清除,保障湖泛蓝藻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三、生态修复方案为了恢复太湖的生态平衡,我们将实施生态修复方案。

首先,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扩大湿地面积,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为湖泊提供更多的自净能力。

其次,大力推进植被恢复工作,加强湖岸带和周边地区的植被恢复,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四、宣传教育方案为了增强社会公众对太湖生态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支持,我们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太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共同守护太湖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五、监督检查方案为了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性,我们将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对各项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太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太湖生态保护实施方案的最新措施将从水质治理、湖泛蓝藻治理、生态修复、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全面展开,力求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实现太湖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保护。

太湖流域db32标准 -回复

太湖流域db32标准 -回复

太湖流域db32标准-回复太湖流域db32标准是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一部分,它针对太湖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太湖流域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修复太湖的生态环境,太湖流域db32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逐步解释太湖流域db32标准的背景、内容、实施和效果。

第一部分:背景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是江苏、浙江两省的重要水源地和经济发展区域。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污染排放等原因,太湖水质逐渐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推行太湖流域db32标准,以监测和评估太湖流域的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部分:内容太湖流域db32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监测站点和监测频次。

监测指标包括总磷、总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重要参数,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太湖流域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程度等情况。

监测方法则是指具体的测量和分析技术,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监测站点的选择考虑到了太湖流域的地理分布和水体特征,保证了监测成果的科学性。

监测频次则是指监测的时间间隔,以保证及时掌握太湖流域水质变化的动态。

第三部分:实施太湖流域db32标准的实施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与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太湖流域水质监测的宣传和投入。

科研机构应加强技术研发和监测仪器的更新,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效能。

企业则应加强自身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积极参与太湖流域db32标准的实施。

第四部分:效果太湖流域db32标准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通过监测和评估,相关部门可以了解太湖流域水质的状况,及时发现和应对环境问题。

同时,实施db32标准也促使企业关注环境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排放,推动了太湖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此外,太湖流域db32标准也为其他水域的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参考。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db32标准是为了保护太湖生态环境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的太湖治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我省太湖治理工作,全面实现太湖治理目标,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现状(一)流域概况太湖流域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

历来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12%,人均GDP为全国的3.5倍。

我省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据2007年统计资料,我省太湖流域人口166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6%;GDP为12218.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7.5%,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环境现状1.污染物排放现状。

我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1 —量25.55亿立方米。

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表1.2-1),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分别为40.2%和35.1%;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42万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均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比重达到66%,其次为城镇生活污染源。

2.水环境现状。

(1)太湖湖体水质现状。

2005年太湖水质为劣Ⅴ类。

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为Ⅴ类水质,其他湖区均为劣Ⅴ类。

太湖湖体水质总氮指标为劣Ⅴ类,其次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Ⅳ类水质标准。

全湖平均为中富营养化程度,其中仅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水平。

2007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氮仍是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但是浓度相对于2005年有所降低,全湖总氮平均由3.6mg/L降低为2.6mg/L。

苏州市区水源水水质状况调查

苏州市区水源水水质状况调查

苏州市区水源水水质状况调查苏州市区集中式供水的水源水取自于太湖和阳澄湖,其中太湖约占80%。

水源水的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生活饮用水的质量及饮水安全。

加强水源水的保护,提高水源水的质量,对保证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苏州市多年来一直开展对水源水的水质定期调查和连续监测工作。

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苏州市区太湖、阳澄湖水源水取水口水质。

1.2调查方法采用点和面结合的调查方法,根据水源水取水口的位置确定采样点。

每个取水口又按上游、下游设2个采样点,每月采样1次,每次采3个样,枯水期和丰水期适当增加采样数。

此次调查时间为2006年1—12月。

1.3调查内容水源水附近污染源情况、供水量、供水方式、覆盖人口、供水范围等情况。

1.4检测项目色度、浑浊度、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铬、氯仿、四[]氯化碳、pH、铁、锰、铜、锌、砷、汞、镉、铅、铝、硒、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化学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洗涤剂、溶解性总固体、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粪大肠菌群数共33项检测指标。

1.5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要求执行。

使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藻类分类记数使用倒置式显微镜法。

2结果2.1一般情况苏州市区设有北园、横山、白洋湾、新区、园区和吴中区6个水厂,其水源水分别取自阳澄湖和太湖,供水范围分别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新区、园区和吴中区,服务对象约120万人。

水源水取水口附近没有发现污水排放口。

2.2太湖、阳澄湖水源水主要指标检测结果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全分析,其中9个主要指标的检测结果见表1、2,其他指标(不同年代、不同水源水)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阳澄湖水源水微生物检测结果较太湖高,化学耗氧量亦显著高于太湖水源水;阳澄湖水源水部分样品化学耗氧量检测结果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近期还检出氯仿和六价铬。

2.3化学耗氧量变化北园、白洋湾、园区水厂水源水化学耗氧量随监测时间后移呈增长趋势(表3)。

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三次样条插值技术是由笛卡尔在17世纪发现的,并通过研究它的定义和性质后在19世纪被展出来。

相对于普通的多项式插值和线性插值而言,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具备更加准确的插值结果,而且能够很好地处理复杂、不断变化的模式。

也就是说,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具有很高的数据拟合能力和精确的插值结果。

二、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太湖是中国重要的陆源湖泊,水质评价是确定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目前,水质的监测频率太低,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水质的关参数,对及时准确地应对各种水质变化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太湖水质评价中应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评价结果。

首先,根据太湖水质监测数据,绘制出插值曲线,通过拟合曲线处理数据,可实现水质参数的精确计算,更好地满足太湖水质监测需要;其次,三次样条插值方法比线性插值方法的拟合精度更高,能够有效地提升太湖水质评价的可用性,而且也是一种插值计算模型,与其他水质评价模型无关,实现了数据的有效处理;最后,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太湖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水质污染区域有量化的判断,从而更好地保护太湖水质。

三、优化三次样条插值方法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某些情况下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难以处理复杂的多变量模型,数据可视化等。

因此,结合太湖水质评价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对三次样条插值方法进行优化,提高它的精度与可视化能力。

首先,在太湖水质评价中,可以采用更灵活的多变量插值算法,使用多种模型叠加拟合结果,提高计算精度;其次,可以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与可视化技术,使水质参数更加直观地呈现,以便更好地分析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可以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方法,针对水质评价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水质保护措施。

四、论本文研究了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具备更高的数据拟合能力和精确的插值结果,使得太湖水质评价能够更加准确可靠。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25•【字号】苏政发[2009]36号•【施行日期】2009.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09〕36号)各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45号)要求,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切实增强做好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太湖是苏南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加强太湖水污染防治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紧迫任务,是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共同建设美好江苏的具体体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太湖治理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江苏把太湖治理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下决心根治太湖水污染问题,努力让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

温家宝总理多次亲临太湖检查指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环保优先方针,不断加大太湖水污染防治力度。

省各有关部门、沿湖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做了大量扎实深入的工作,推进太湖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是,太湖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太湖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太湖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铁腕治污、科学治太,深入推进太湖水污染防治,确保到2012年太湖水质有所改善,湖体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力争到2020年太湖水质明显好转,富营养化程度有所改善,恢复山青水美的自然风貌,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太湖水质监测方案

太湖水质监测方案

太湖水质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007年5月底,由于太湖蓝藻暴发等原因,导致无锡市水源地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近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通过对太湖水质的监测,实时了解水质变化情况,从而科学管理水体。

二.太湖流域概况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水面面积2338平方公里,太湖流域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人间天堂”。

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流域内河道水系以太湖为中心,分上游水系和下游水系两个部分。

上游主要为西部山丘区独立水系,有苕溪水系、南河水系及洮滆水系等;下游主要为平原河网水系,主要有以黄浦江为主干的东部黄浦江水系(包括吴淞江)、北部沿江水系和南部沿杭州湾水系。

京杭运河穿越流域腹地及下游诸水系,太湖流域境内全长312km,起着水量调节和承转作用,也是流域的重要航道。

(一)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和气象太湖湖区面积3192平方公里(包括部分湖滨陆地)。

平原区河网交织,水流流速缓慢。

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四季分明,夏季炎热。

年平均气温14.9~16.2℃,年日照时数1870~2225小时。

多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22毫米。

2.水资源概况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77.4亿立方米,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为398立方米和727立方米。

长江多年平均过境水量9334亿立方米。

其中太湖的湖泊面积为242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338.11平方公里,湖泊长度68.55公里,平均宽度34.11公里,平均水深1.89米,总容蓄水量44.30亿立方米。

出入太湖河流228条,其中主要入湖河流有苕溪、南溪和洮滆等;出湖河流有太浦河、瓜泾港、胥江等;人工调控河道主要有望虞河等。

3.太湖湖体水质整体情况根据江苏省环保部门统计数据,2009年,太湖湖体的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4.2mg/L,达到Ⅲ类;总磷平均浓度为0.083mg/L,属Ⅳ类;总氮平均浓度为2.64mg/L,劣于Ⅴ类。

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

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

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
1. 太湖湖体水质
2012 年,太湖湖体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II 类、总磷为Ⅳ类、总氮为劣Ⅴ类,浓度较2005 年分别下降了18%、71%、9% 和17%。

除总氮外,其它
三项指标均达到《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表1-4太湖主要水质指标年均浓度单位:毫克/升
2、太湖水体营养状态
2012 年太湖已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平均营养指数为56.5,较2007 年下降5.8,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好转,中、重度富营养发生频次减少22.7%。

近五年湖体单位藻类密度下降了26%,竺山湖、西部沿岸区蓝藻密度相对较高,东部沿岸
区、东太湖较藻类种群组成主要为蓝藻、绿藻、硅藻和隐藻,全年蓝藻均为优势种。

2012 年太湖蓝藻水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多发区域仍为梅梁湖、竺山
湖、湖心区、西部沿岸区和贡湖。

太湖大部分湖区蓝藻水华以颗粒状为主,夏秋
季节部分湖区出现带状蓝藻水华。

表1-52007~2012 年太湖富营养化指数变化情况统计
3、河网水质





表1-6 环湖河流主要水质指标平均入湖浓度
质。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1、基本概况太湖流域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以下简称“两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

2007年5月底暴发了太湖水危机,近年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太湖治理初见成效,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但是,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太湖治理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2012年4月,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技术编制形成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

治理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4市30个县(市、区),浙江省湖州、嘉兴、杭州3市20个县(市、区),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金泽镇和朱家角镇,总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1164.13亿元,治理期限为2013-2020年。

2、主要问题(1)制约太湖流域水质改善的因素依然复杂引起蓝藻大规模暴发的条件依然存在。

由于太湖湖体藻型生境已经形成,不断积累的氮、磷等营养盐有可能引起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这些因素的异常变化会加大防控难度。

湖体总氮浓度仍然较高,太湖流域污染物现状入河(湖)总量仍超过限制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必然有所增加,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太湖生态系统退化,由草型湖泊转化为藻型湖泊,水环境容量减小,自净能力降低,恢复健康湖泊生态系统任务艰巨。

(2)农业面源已成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的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太湖治理的主要矛盾。

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相对较少,且已安排的项目完成率较低。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较低,建设和运行管护中亟待解决资金、技术等瓶颈问题。

(3)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二产业中,纺织、化工、冶金等重污染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偏高,实施污染物减排的工业企业数量较少,用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偏低,企业治污积极性不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尖锐。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比对情况简析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比对情况简析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比对情况简析摘要:选取2011年一季度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数据比对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仪器测量范围内比对合格率达74%以上,且正负偏差呈正态分布,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数据无显著的系统性偏差。

关键词:水质自动监测手工监测比对太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越来越多,尤其太湖水污染事故发生以来,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建设重点流域的水质自动监控系统,可以准确预警水环境突发事件,最大程度的减少污染事故的经济损失和影响范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参数1.1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太湖流域托管运营的水站每月均由地方监测站负责开展水样比对工作,现选取部分有关市县监测中心站2011年一季度的水样比对数据展开分析。

1.2 研究参数研究参数为氨氮和总磷两项影响水质类别的主要监测指标。

2 研究方法选取同时段的自动监测数据和实验室手工监测数据,计算二者的相对偏差,以相对偏差在正负30%以内的数据为比对合格数据。

在置信度α为0.05时,对自动监测数据与手工监测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二者相关性。

3 结果分析3.1 氨氮3.1.1 相对偏差分析一季度共获取氨氮实际水样比对数据243组,将数据组按浓度梯度划分进行统计。

(1)243组数据中,比对合格的数据180组,比对合格率74.1%。

(2)水样浓度小于0.5mg/L(水质达到Ⅱ类标准要求)的数据共42组,不合格的比对数据占总数的40.5%。

说明低浓度时二者的相对偏差偏大,主要原因是低浓度时,浓度基数较小导致。

(3)水样浓度大于0.5mg/L的数据共201组,比对合格的数据占总数的77.1%。

表明在此浓度范围内自动监测结果与手工监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3.1.2 正负偏离情况分析在合格的180组数据中,1组手工与自动站数据保持一致,正偏离占总数的38.3%,负偏离占总数的61.1%。

太湖保护实施方案

太湖保护实施方案

太湖保护实施方案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中国江南明珠”。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太湖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水质恶化、蓝藻爆发等问题频发,给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太湖,改善太湖的生态环境,制定并实施太湖保护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一、加强污染治理,提升水质。

针对太湖水域的污染问题,应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对湖泊周边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的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湖泊周边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同时,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确保太湖水质持续改善。

二、加强湖泊生态修复,保护湿地。

太湖湿地是太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湖泊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应加强湖泊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湿地的自然状态,减少人为破坏。

同时,加强对湿地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太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资源补给源,对维持流域水资源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应加强对太湖水资源的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太湖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同时,加强对太湖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减少对太湖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四、加强环境监测,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太湖保护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对太湖流域的环境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太湖流域的环境状况,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环境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确保太湖流域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强化保护力度。

太湖保护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对太湖流域的法律法规建设,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保护太湖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法律法规的有效保护体系,确保太湖的持续保护。

六、加强宣传教育,凝聚保护力量。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二○○八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节太湖流域概况......................................................一、自然概况.........................................................二、社会经济概况.....................................................第二节水环境状况........................................................一、污染源现状.......................................................二、水质状况.........................................................第三节 2007年供水危机概况...............................................一、事件发生过程.....................................................二、发生供水危机的原因...............................................第四节近十年太湖治理的成效与经验教训....................................一、治污措施及成效...................................................二、主要经验.........................................................三、主要问题和教训...................................................第五节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和维系太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紧迫任务......四、是积极探索新路子,为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的现实需要......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第二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第三节总体目标..........................................................一、水质主要控制指标.................................................二、近期目标.........................................................三、远期目标......................................................... 第三章保障饮用水安全................................第一节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一、水源地建设.......................................................二、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三、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四、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 .................................第二节供水危机的防范与应急..............................................一、拉网式排查污染源,采取必要的限排措施 .............................二、开展蓝藻打捞作业.................................................三、适时“引江济太”,扩大水环境容量 .................................四、完善自来水应急处置和净化措施.....................................五、增加水体监测断面和检测频次.......................................六、制定周密的水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 第四章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污染物总量控制....................................................一、综合治理区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 .................................二、综合治理区限制排污总量...........................................三、综合治理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四、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制度.......................................第二节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产业、城乡布局..................................一、调整产业结构.....................................................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三、优化城乡布局.....................................................第三节强化工业点源污染治理..............................................一、严格控制工业点源.................................................二、治理船舶污染,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第四节统筹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一、城镇污水处理.....................................................二、城乡垃圾处理.....................................................三、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第五节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一、绿色农业工程.....................................................二、畜禽养殖.........................................................三、水产养殖.........................................................第六节加强生态修复及建设................................................一、湿地保护、恢复与重建.............................................二、岸线治理.........................................................三、生态林建设和水生态修复...........................................四、科学清淤.........................................................第七节提高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一、扩大引江济太工程规模.............................................二、提高出湖过水能力.................................................三、加强“引江济太”调水管理.........................................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一、倡导农业节水.....................................................二、推进工业节水.....................................................三、建设节水防污型城镇...............................................第九节制定严格的标准与制度..............................................一、提高废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环保准入制度 ...................................三、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标准.........................................第十节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一、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综合集成.........................................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第十一节完善监测和执法体系..............................................一、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三、湿地监测能力建设.................................................四、水环境预警系统建设...............................................五、完善执法体系..................................................... 第五章重点治理区项目和工程 ..........................第一节饮用水安全项目....................................................一、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护项目.......................................二、多水源供水和区域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项目 .............................三、区域联合供水项目.................................................四、自来水深度处理改造项目...........................................第二节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项目..............................................一、整治、淘汰落后企业...............................................二、工业污染治理项目.................................................第三节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项目.............................................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四、城镇生活垃圾处置项目.............................................五、村庄污水及垃圾处置项目........................................... 第四节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一、种植业治理项目...................................................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四、乡村清洁工程..................................................... 第五节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一、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和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 ...........................二、太嘉河(太湖—嘉兴)工程.........................................三、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四、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五、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六、望虞河后续工程................................................... 第六节生态修复项目......................................................一、湿地保护、修复与重建.............................................二、生态保护带建设...................................................三、水体生态修复.....................................................四、西太湖综合整治工程...............................................五、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 第七节河网综合整治......................................................一、环太湖河道整治工程...............................................二、河网清淤.........................................................三、船舶污染控制..................................................... 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项目..................................................一、农业节水重点工程.................................................二、工业节水示范工程.................................................三、城镇生活节水重点工程............................................. 第九节监管体系建设项目..................................................一、国家级站网建设...................................................二、流域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三、地方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四、省市区站网和能力建设.............................................五、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六、湿地监测能力建设.................................................第十节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第六章一般治理区主要项目和工程 ......................第一节饮用水安全项目....................................................第二节点源污染治理项目..................................................第三节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厂...............................................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四、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第四节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一、种植业治理项目...................................................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四、乡村清洁工程.....................................................第五节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第六节生态修复项目......................................................一、湿地保护与修复...................................................二、生态林建设.......................................................三、湖泊清淤.........................................................第七节河网综合整治项目..................................................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项目.................................................. 第七章投资匡算与工程占地 ............................第一节投资编制依据......................................................第二节总投资 ..........................................................一、总投资及构成.....................................................二、筹资渠道.........................................................第三节重点治理区投资....................................................第四节一般治理区投资....................................................第五节治理项目用地...................................................... 第八章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第一节环境效果分析......................................................一、生态系统功能增强.................................................二、污染物量削减.....................................................三、污染负荷预测与削减能力综合分析 ...................................第二节投资效果分析......................................................一、饮用水安全项目...................................................二、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三、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项目.......................................四、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五、提高水环境容量引排项目...........................................六、生态修复项目.....................................................七、河网综合整治项目.................................................八、节水减污项目.....................................................九、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十、科技支撑研究项目.................................................第三节社会效益分析......................................................一、保障饮用水安全,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节水减污 ...................................三、完善城镇治污基础设施,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四、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积累经验,为河湖综合治理起示范作用 ...............................六、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第九章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 ...........................一、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二、严格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规.......................................三、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四、利用价格杠杆,完善收费制度.......................................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六、引入市场手段,创新运营机制.......................................七、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八、夯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九、促进公众参与,开展舆论监督....................................... 附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治理项目汇总前言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总面积3.69万平方公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湖泊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湖泊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湖泊水质监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有效监测湖泊水质,保障水质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湖泊水质监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湖泊水质监测实施方案,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湖泊水质状况,掌握湖泊水质的动态变化情况。

2. 发现湖泊水质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

3. 为湖泊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监测内容。

1. 水质参数监测,包括但不限于水温、溶解氧、浊度、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重要指标的监测。

2. 水质污染物监测,监测湖泊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农药等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3. 水生态监测,对湖泊的水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包括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的种类和数量。

四、监测方法。

1. 定点监测,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位,按照一定的频次进行监测。

2. 定时监测,按照季节变化和气象条件,确定监测时间,确保数据的全面和准确。

3. 多参数监测,综合运用不同的监测技术和仪器,对多个水质参数进行同时监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五、监测方案。

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湖泊的特点和监测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的频次、时间、地点和参数。

2. 选择监测指标,根据湖泊的水体特征和污染源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3. 确定监测方法,选择适用的监测方法和仪器,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为湖泊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保障。

1. 人员培训,对从事湖泊水质监测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监测技能和水平。

2. 仪器设备,选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监测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湖泊水质监测方案

湖泊水质监测方案

湖泊水质监测方案一、引言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在保护和管理湖泊环境方面,监测水质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湖泊水质监测方案,以确保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监测目标1. 水质参数通过监测和分析湖泊水体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溶解氧、pH值、浊度、电导率、营养盐含量(如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以评估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水体的健康状况。

2. 水生态指标除了监测基本的水质参数外,还需关注湖泊生态系统的指标,如浮游植物密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生植物分布等,以了解湖泊生态平衡的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三、监测方法1. 水质样品采集根据湖泊的大小和水体分布特点,选择代表性监测站点进行水质样品采集。

定期采集表层、中层和底层水样,并确保采样过程中避免造成污染。

采样时间和频率应根据湖泊的季节性和长期变化特点进行调整。

2. 监测仪器与设备使用准确可靠的水质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参数测量,如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浑浊度计、溶解氧仪等。

在仪器选择和使用过程中,需保证其准确性、稳定性和操作简便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水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使用专业的水质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整合、计算和绘图。

通过统计学方法和趋势分析,评估湖泊水质状况的时空变化,并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和趋势。

四、监测时间与频率1. 监测时间根据湖泊的季节性特点和水环境变化的需要,设计全年不同季节的监测方案。

重点关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对水质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富营养化和水华发生的季节。

2. 监测频率根据湖泊的规模和水体的复杂程度,合理确定监测的频率。

一般情况下,初步设定为频繁监测,如每月一次,以获取较为全面的水质信息。

随着对湖泊了解的逐渐深入,可适当调整监测频率,例如每季度或半年一次。

五、质量控制1. 标准品与标准曲线使用标准品进行仪器校准和质检,建立标准曲线,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定期检查和更新标准曲线,以校正仪器的漂移和误差。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1. 引言太湖是中国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然而,由于多年来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太湖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湖泊生态系统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实现太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促进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综合治理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提出太湖综合治理的总体方案,包括目标、措施和预期效果等内容。

2. 目标太湖综合治理的目标是恢复太湖的水质和生态系统,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促进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改善太湖水质,恢复至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2.保护太湖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3.控制太湖流域的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加强太湖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提升太湖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吸引更多游客。

6.促进太湖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3. 治理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太湖综合治理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3.1 污染物控制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需要加强太湖流域内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工业污染源: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农业污染源:加强农田的农药、化肥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

•城市污染源: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3.2 生态系统保护为保护太湖的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湖泊生态环境修复:加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控制蓝藻水华爆发,恢复植被覆盖度。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点保护太湖湿地,增加湿地面积,恢复湿地功能。

•水生生物保护: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3.3 水资源管理为加强对太湖水资源的管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水资源调度与分配:建立太湖水资源调度与分配机制,合理规划和利用太湖水资源。

•水资源节约与利用:推广节水型社会理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1、基本概况太湖流域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以下简称“两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

2007年5月底暴发了太湖水危机,近年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太湖治理初见成效,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但是,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太湖治理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2012年4月,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技术编制形成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

治理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4市30个县(市、区),浙江省湖州、嘉兴、杭州3市20个县(市、区),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金泽镇和朱家角镇,总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1164.13亿元,治理期限为2013-2020年。

2、主要问题(1)制约太湖流域水质改善的因素依然复杂引起蓝藻大规模暴发的条件依然存在。

由于太湖湖体藻型生境已经形成,不断积累的氮、磷等营养盐有可能引起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这些因素的异常变化会加大防控难度。

湖体总氮浓度仍然较高,太湖流域污染物现状入河(湖)总量仍超过限制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必然有所增加,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太湖生态系统退化,由草型湖泊转化为藻型湖泊,水环境容量减小,自净能力降低,恢复健康湖泊生态系统任务艰巨。

(2)农业面源已成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的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太湖治理的主要矛盾。

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相对较少,且已安排的项目完成率较低。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较低,建设和运行管护中亟待解决资金、技术等瓶颈问题。

(3)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二产业中,纺织、化工、冶金等重污染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偏高,实施污染物减排的工业企业数量较少,用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偏低,企业治污积极性不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尖锐。

太湖水质评价标准

太湖水质评价标准

太湖水质评价标准
太湖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淡水湖,素有“东南饮用水源地”之称。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城市化和工农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太湖水质
遭受严重污染,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绿色污染”亟待解决。

因此,制定有效的太湖水质评价标准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步:考虑指标
太湖水质涉及的指标相对较多,有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PH等。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对太湖水质进行评价,应该
考虑到这些指标。

第二步:确定标准
在确定标准时,需要根据太湖水质现状和其水源功能等方面进行考量。

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GB3838-2002)为基础,根据太湖污染特点制定
更为严格的标准。

例如,针对太湖一些典型区域的特殊情况,可以特
别规定相应的标准。

第三步:评估水质
通过对太湖水质指标的监测和测试,可以评估太湖水质是否达到相应
的标准。

如果太湖水质较差,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和治理。

例如,对太湖入湖河流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协调,对严重污染的区域
进行污染治理,如大面积清理浮藻。

第四步:实施措施
实施太湖水质评价标准的措施有很多,包括建立太湖污染防控体系、
推进水源保护、控制污染源、加强两岸治理、加大污染源整治力度等。

实施这些措施需要各级政府、专业人士、企业和广大市民群众的共同
努力。

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可以加强太湖水质的监管和治理,提高太
湖水质的品质,保证人民饮用水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同时,也需要
不断完善和提高太湖水质评价标准,以适应太湖水质的变化和发展。

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的太湖水质监测

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的太湖水质监测

基于Sentinel -2卫星影像的太湖水质监测□刘新平管佳闫保银◎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研免I一、 研究区域及数据源1. 研究区域本文的研究区域选取了太湖。

太湖横跨江苏、浙江两省,东西 南北四个方向分别瀕临苏州、宜兴、湖州和无锡3据介绍,太湖湖 泊面积约2427.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2338.1平方千米,湖岸线 全长约393.2千米。

太湖的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为平原及水 网。

近年来,太湖正面临着围湖造田造地、有害渔具使用、工业废 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等多重人为因素影响,太湖水质明显下降, 越来越多的研究投入到水质研究及水污染治理上。

2. 数据源本文研究数据选取的是2019年1月、5月、8月和12月的哨 兵2A 卫星影像,即表征太湖四个时相的数据。

哨兵2A (Sen - tinel -2A )是高分辨率多光谱成像卫星,携带一枚多光谱成像仪 (MSI ),拥有13个谱段,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再到短波红外,空间分 辨率从10m 到60m ,能实现全面的陆地海洋监测,对于监测农业、 林业种植、土地覆盖变化、水体污染情况以及自然灾害等具有重 要意义。

数据下载地址(https ://scihub .copemicus .eu /dhus/#/home )。

二、 研究方法1. 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技术路线主要包括资料收集、预处理、水体边界提取及 水质反演分析等。

2. 水体边界提取利用ENVI 5.3软件对Sentinel -2A 卫星数据进行辐射定标和 大气校正预处理后,最终获取2019年四个时相的太湖区域遥感 影像数据。

为了减少其他地物对水质反演的影响,需要对影像区 域内水体之外的区域进行掩膜,继而提高后续的工作效率。

目前基于遥感影像的水体边界提取方法较多,有单波段法、 水体指数法等,其基本原理大都是利用水体和其他地物在波段区 间存在明显的反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水质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007年5月底,由于太湖蓝藻暴发等原因,导致无锡市水源地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近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通过对太湖水质的监测,实时了解水质变化情况,从而科学管理水体。

二.太湖流域概况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水面面积2338平方公里,太湖流域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人间天堂”。

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流域内河道水系以太湖为中心,分上游水系和下游水系两个部分。

上游主要为西部山丘区独立水系,有苕溪水系、南河水系及洮滆水系等;下游主要为平原河网水系,主要有以黄浦江为主干的东部黄浦江水系(包括吴淞江)、北部沿江水系和南部沿杭州湾水系。

京杭运河穿越流域腹地及下游诸水系,太湖流域境内全长312km,起着水量调节和承转作用,也是流域的重要航道。

(一)自然概况
1.地形地貌和气象
太湖湖区面积3192平方公里(包括
部分湖滨陆地)。

平原区河网交织,水流
流速缓慢。

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雨水丰沛,四季分明,夏季炎热。

年平均气温14.9~16.2℃,年日照时数
1870~2225小时。

多年平均降水量
1177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22毫
米。

2.水资源概况
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177.4亿立方米,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
量分别为398立方米和727立方米。


江多年平均过境水量9334亿立方米。


中太湖的湖泊面积为2425平方公里,水
面面积2338.11平方公里,湖泊长度
68.55公里,平均宽度34.11公里,平均水深1.89米,总容蓄水量44.30亿立方米。

出入太湖河流228条,其中主要入湖河流有苕溪、南溪和洮滆等;出湖河流有太浦河、瓜泾港、胥江等;人工调控河道主要有望虞河等。

3.太湖湖体水质整体情况
根据江苏省环保部门统计数据,2009年,太湖湖体的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4.2mg/L,达到Ⅲ类;总磷平均浓度为0.083mg/L,属Ⅳ类;总氮平均浓度为2.64mg/L,劣于Ⅴ类。

全湖平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8.4,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2010年1~10月份,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为4.3mg/L,稳定在Ⅲ类;氨氮浓度为0.38mg/L,稳定在Ⅱ类;总磷浓度为0.076mg/L,属Ⅳ类;总氮浓度为2.84mg/L,为劣Ⅴ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8.8,属轻度富营养状态。

2010年太湖流域应急预警期间(4~10月),太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太湖蓝藻水华共发生78次,较2009年和2008年分别减少了30次和22次。

4.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情况
根据江苏省环保部门统计数据,2009年,太湖流域国家考核断面中,有41个水质达标,达标率为78.8%,较2008年提高10.9个百分点。

2010年1~10月,53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为88.5%,较2009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

太湖15条主要入湖河流中,大港河、小溪港、望虞河、梁溪河等4条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8条河流水质为Ⅳ类;太滆运河和武进港为Ⅴ类,直湖港受氨氮影响水质劣于Ⅴ类。

与2008年相比劣Ⅴ类河流数减少2条,漕桥河和社渎港由劣Ⅴ类改善为Ⅳ类。

2010年1~10月,主要入湖河流平均水质处于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的河流数分别为4条、8条、2条和1条。

(二)社会经济概况
太湖分别由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管辖。

江苏太湖流域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以约占全国0.23%的国土面积和1.26%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4.8%的国内生产总值。

江苏太湖流域自然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越,工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劳动力素质高,科技力量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良好。

据《江苏统计年鉴2010》统计资料,江苏省太湖流域人口1681.33万人,占江苏全省总人口的21.8%;GDP为16373.69亿元,占江苏全省GDP总量的47.5%,在全省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太湖流域交通发达,沪宁、沪杭铁路和沪宁、沪杭、宁杭、沿江等高速公路初步形成了流域快速交通网络;京杭运河贯穿南北,沟通长江和钱塘江航运;内河航运网络通航里程达1.2万公里,内通三省市、外联长江。

三.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太湖流域现有的重点断面水质自动检测站点
如图所示有三处。

在现有基础上,在图示河流上
下游两端、控制断面及支流汇入处布设监测断面。

共设置29处监测断面,对环太湖29条主要河流
进行全程调查监测。

包括太滆运河、武进港、直
湖港、蠡河、望虞河、漕桥河、殷村港、烧香港、
沙塘港、社渎港、官渎港、洪巷港、大浦港、陈
东港、乌溪港、大港河、合溪新港、长兴港、杨
家埠港、小梅港、长兜港、大钱港、幻溇、濮溇、
吴溇、太浦河、胥江、浒光运河、金墅港。

南部
太浦污染控制区因与太湖大堤不直接相连故对位于该区内的河流没有进行调查。

湖体首先按照下方左图图分为9个大区,其次按照下方右图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共20个监测点位。

太湖拥有小湾里、南泉、锡东、金墅、镇湖、渔洋山、浦庄寺前和吴江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布于太湖的东半部水域。

在此区域水源地加密布点密度。

东太湖网围养殖规模较大,故单独布点测定各项指标。

由于太湖的平均宽度34.11公里,形状不规则,故采取分区设置垂线的方式。

虽然平均水深1.89米,但可能存在温度分层故应先测定不同水深处的水温、溶解氧等参数,确定分层情况后再决定监测垂线上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

一般除在水面下0.5米处和水底以上0.5米处设采样点后,还要在每个斜温层1/2处设采样点。

底质和活性污泥监测断面的位置与水质监测断面重合,采样点在水质监测垂线的正下方,以便与水质监测情况进行比较,避开底质沉积不稳定、易受搅动和
表层水草茂盛处。

四.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以自动监测为主,如遇水质异常或自动监测仪器故障,辅助采取手工监测。

自动监测时,每周一上报上周一至周日的有效数据均值;手工监测时,每周1次,每周一上报上周监测结果。

每月至少采样监测1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底质和活性污泥在每年枯水期采样测定一次,若当年出现蓝藻爆发等水质污染事件,在丰水期增采一次。

五.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1.采样及保存
我们在各采样点可通过简易采水器采集水样。

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满采样容器。

PH,电导率,溶解氧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

另外,采样时还需同步测定水文参数和气象参数。

采样时,必须认真填写采样登记表,每个样品瓶都应贴上标签,塞紧瓶塞,必要时还
2
3、底泥和活性污泥性质测定
底质采样量视监测项目和目的而定,通常为1~2kg一次采样量不够时,可在采样点周围采集并将样品混匀。

样品中的砾石、贝壳以及动、植物残体等杂质应予以剔除。

在较深水域采集表层底质采样量较大时,一般用掘式采泥器;采样量较少时宜用锥式或钻式采泥器。

采集供测定污染物垂直分布情况的底质样品,应使用管式泥芯采样器采集柱状样品。

在浅水或干涸河段,用长柄塑料勺或金属铲采集即可。

样品尽量滤去水分,装入玻璃瓶或塑料袋内,贴好标签填写好采样记录表。

底质采样一般应与水质采样同时进行,或在水质采样后立即进行,样品保存与运输方法与水样相同。

六.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mg/L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底质中的污染物其具体测定项目与相应水质监测项目相对应。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项目包括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污泥容积指数和污泥界面。

对监测中获得的众多数据,应进行科学地计算和处理,并以报告书的形式在监测报告中表达出来。

七.参考文献
[1] 奚旦立、孙裕生等.环境监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3]《水质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12999-91)》
[4]《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5] 谷孝鸿, 白秀玲, 江南, 等. 太湖渔业发展及区域设置与功能定位[J]. 生态学报, 2006, 26(7): 2247-2254.
[6] “太湖水源地水质保护技术及工程示范与东太湖沼泽化防治”课题成果简介(2008ZX07101-012)
[7] 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