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心理学》期末考核
2014心理试题及答案
2014心理试题及答案(正文开始)题目一:试题描述:请问什么是心理学?答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以及情感等心理现象的科学学科。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量化等方法,旨在了解个体或群体内在的心理过程与行为表现。
题目二:试题描述:请问什么是认知心理学?答案: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个体的认知过程与心理结构。
它关注人类思维的构成、演化和功能,以及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加工、知觉、记忆、语言、决策等方面的现象。
题目三:试题描述:请问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答案: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思维和情感。
它关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认知、社会标准和角色行为等社会心理过程。
题目四:试题描述:请问什么是发展心理学?答案: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个体心理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婴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不同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的身心变化、认知能力和心理适应等方面。
题目五:试题描述:请问什么是人格心理学?答案: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性格特征、心理结构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个体差异、人格特质的形成与发展、人格类型和人际关系等心理现象,旨在深入了解个体的独特心理特点。
题目六:试题描述:请问什么是临床心理学?答案: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旨在通过心理评估、诊断和干预等方法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困扰和心理健康问题。
临床心理学关注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个体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方面。
(正文结束)此文简要介绍了心理学及其几个重要分支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
通过回答试题描述的问题,文章以明确且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每个分支领域的定义和研究重点,满足了题目要求。
文章整体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没有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每个分支领域的介绍都有清晰的起承转合,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2014年心理学考试答案
55、情绪调控的涵包括()。
A、了解自己的情绪B、驾驭自己的情绪C、识别、接纳他人的情绪D、调控他人的情绪答案:A,B,C,D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试题答案6(2009-04-1017:12:26) 标签:教师教育杂谈31、()是人的主要应激源。
A、人格因素B、应对方式C、生活事件D、社会支持系统答案:C32、对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人本主义强调()。
A、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B、潜能的发展受到阻碍C、本能遭遇挫折D、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的结果答案:B33、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交换论B、行为主义C、需要层次理论D、精神分析论答案:B34、“你的看法决定了你的处境”,这种看法是()的观点。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认知心理学答案:D35、()认为“他人就是地狱”。
A、乐观主义者B、悲观主义者C、性格向者D、性格外向者答案:C36、()认为人的不良情绪都是后天习得的。
A、认知心理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D、人本主义答案:B37、世界精神卫生日是每年的哪一天?()A、5月25日B、12月1日C、6月6日D、10月10日答案:D38、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A、心的平静B、信心C、成功的意识D、浮躁答案:D39、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
A、情绪B、情感C、态度D、需要答案:B40、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
A、性格B、能力C、气质D、个性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2041、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A、统计标准B、临床症状的标准C、心体验的标准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答案:A,B,C,D4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A、外貌B、能力C、性格因素D、相似互补答案:A,B,C,D43、下列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正确的是()。
A、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B、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不是一个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连续状态C、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D、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永恒的、不变的答案:A,B正确答案:A,B,C44、心理状况的三种等级是()。
心理学期末考试A及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试A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内省法D. 实验室实验法答案:C2. 心理学中,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概念属于以下哪个结构?A. 本我B. 超我C. 自我D. 潜意识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情绪的基本功能?A. 适应功能B. 组织功能C. 动机功能D. 认知功能答案:D4.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均匀递减D. 先快后慢再快答案:A5.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马斯洛B. 皮亚杰C. 费斯廷格D. 罗杰斯答案:C6. 以下哪项不是智力测验的类型?A. 比纳-西蒙量表B. 韦氏智力量表C.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D. 斯坦福-比内量表答案:C7.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哪几个过程?A. 注意、保持、复制、动机B. 观察、模仿、反馈、强化C. 观察、记忆、模仿、动机D. 注意、记忆、执行、强化答案:A8. 以下哪项不是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A. 个人成功经验B. 替代性经验C. 口头说服D. 情绪状态答案:D9.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社交需求答案:C10. 以下哪项不是压力的应对策略?A. 问题解决B. 情绪聚焦应对C. 逃避应对D. 社会支持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知觉?A. 经验B. 动机C. 情绪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属于认知失调理论中减少失调的方法?A. 改变行为B. 改变态度C. 增加一致性认知D. 减少不一致性认知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表达抑制C. 问题解决D. 寻求社会支持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属于人格特质理论中的“大五”人格维度?A. 开放性B. 责任感C. 外向性D. 宜人性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是社会学习理论中观察学习的结果?A. 行为模仿B. 态度形成C. 情感反应D. 认知改变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2014心理试题及答案
2014心理试题及答案2014年的心理试题及答案可能涉及多个不同的领域和主题,因为心理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
以下内容将模拟一个可能的考试题目和答案的示例,但请注意,这并不是真实的2014年考试题目。
题目:1. 描述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中的三个结构,并解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2.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解释社会学习理论,并讨论它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4. 描述发展心理学中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理论,并解释其对儿童教育的意义。
5. 论述临床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并讨论其效果。
答案:1. 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中的三个结构包括: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人格中最早发展的部分,它遵循快乐原则,寻求即时的满足和快感。
自我是现实原则的代表,它试图在本我的欲望和外部世界的现实要求之间找到平衡。
超我代表道德和社会规范,它对自我施加压力,要求其遵循道德规范。
这三个结构在人格中相互作用,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2.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莱昂·费斯汀格提出的,它描述了人们在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心理不适。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人们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信念或行为,使之一致。
例如,如果一个人吸烟但同时担心健康问题,他可能会开始相信吸烟并不那么有害,或者减少吸烟,以减少认知上的冲突。
3. 社会学习理论由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它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
这一理论对教育实践有重要影响,因为它强调了模仿和榜样的重要性,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积极的榜样来促进学生学习。
4. 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了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六个阶段,从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判断到以普遍原则为基础的道德判断。
这些阶段包括:服从和惩罚导向、个人主义和交换导向、好孩子导向、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导向、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导向以及普遍伦理原则导向。
2014年秋季《心理学(高起专)》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视觉适应:答: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有时也指这一过程达到的最终状态。
视觉适应的机制包括视细胞或神经活动的重新调整,瞳孔的变化及明视觉与暗视觉功能的转换。
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眼睛过渡到明视觉状态称为明适应,所需时间为几秒或几分钟。
由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转换成暗视觉状态称为暗适应,这个过程约需要十几分钟到半小时。
频繁的视觉适应会导致视觉迅速疲劳。
2、诱因:答:诱因(incentive)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
与它相对应的概念是内驱力。
内驱力和诱因都是形成动机的因素。
存在于机体内部的动机因素是内驱力,存在于机体外部的动机因素是诱因。
诱因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个体因趋向或取得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如食物)称为正诱因;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如电击)称为负诱因。
3、辐合:答:因为地面加热作用,造成气层不稳定以及高原上盛行的低涡、切变线等天气系统造成系统性的运动称为辐合上升运动。
4.、定势:答: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影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通常是意识不到的。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一般而言,如果呈现问题的刺激模式能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就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途径和方法;反之,如果呈现问题的刺激模式掩蔽或干扰了问题解决的线索,就会增大解决问题的困难.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本来是简单而熟悉的问题,由于问题呈现的方式有了改变,而干扰或阻碍问题解决的情况。
2.问题表征: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
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 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题分得分一40二10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客观现实中有花、草、树、木,人脑中才能有花、草、树、木。
这说明()A.脑是心理的器官 B.心理是脑的机能C.人的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 D.人的心理具有社会性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一种()现象。
A.错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感觉后像3.有的人能把识记过的内容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而有的人却能很快地将其遗忘。
这是指记忆的()。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4.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重点部分用彩色加以突出,这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5.直观形象的材料比词的材料容易识记,这是因为()影响识记的效果。
A.识记的目的 B.对材料的理解C.识记材料的数量 D.识记材料的性质6.我们闻到一种花香味,知道它是茉莉花的香味,这是()A.感觉 B.知觉 C.想象 D.思维7.我们看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已》而在头脑中产生“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8.“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而忧”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三10四25五159.某人对“笔”的用途总是只想到写字,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了()A.迁移 B.功能固着 C.认知风格 D.原形启发10.王某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很努力,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C.外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11.因为当选为“数学课代表”,小明更加努力学习数学。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外部动机 B.认知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12.心理学的研究证实,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A.强度越大,效率越好 B.强度越大,效率越好C.强度与效率呈U型曲线关系 D.强度与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13.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心理学课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课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最早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A. 弗洛伊德B. 荣格C. 埃里克森D. 皮亚杰答案:B. 荣格2.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马斯洛B. 斯金纳C. 费斯汀格D. 罗杰斯答案:C. 费斯汀格3.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测量学中的常用量表?A.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B. 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C. 罗夏墨迹测验D. 艾森克人格问卷答案:B. 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4.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荣格D. 皮亚杰答案:B. 斯金纳5. 以下哪个是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A. 投射B. 内化C. 外化D. 同化答案:A. 投射6.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埃里克森C. 荣格D. 皮亚杰答案:B. 埃里克森7. 以下哪个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抑郁症的成因B. 幸福感的来源C.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D.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答案:B. 幸福感的来源8.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治疗的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药物治疗D. 系统脱敏疗法答案:C. 药物治疗9.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题?A. 个体的自我认知B. 群体的决策过程C. 个体的智力发展D. 个体的情感体验答案:B. 群体的决策过程10. 以下哪个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儿童的语言发展B. 成人的职业生涯规划C. 老年人的退休适应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 所有选项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包括三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遵循快乐原则,追求即时满足;自我是在现实原则下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代表道德规范和社会标准,对自我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______。
A. 个案研究法B. 访谈法C. 心理测量法D. 行为分析法答案:C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潜意识是______的一部分。
A. 意识B. 前意识C. 潜意识D. 无意识答案:D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______。
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A. 斯金纳B. 班杜拉C. 费斯廷格D. 罗杰斯5. 在情绪理论中,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情绪是由______引起的。
A. 外部刺激B. 内部生理反应C. 认知评估D. 行为反应答案:B6.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______。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均匀递减D. 先快后慢再快答案:A7.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______来学习社会行为。
A. 观察学习B. 模仿学习C. 条件反射D. 强化学习答案:A8. 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春期的主要冲突是______。
A.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B. 亲密对孤立C. 勤奋对自卑D. 身份对角色混淆答案:D9. 在心理测量中,信度是指测量工具的______。
B. 有效性C. 标准化程度D. 敏感性答案:A10. 根据卡特尔的智力理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
A. 先天与后天B. 学习与应用C. 内容与形式D. 速度与准确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决策过程?A. 情绪状态B. 个人偏好C. 社会压力D. 信息的可获得性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知觉B. 记忆C. 动机D. 语言答案:ABD3. 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以下哪些维度是人格的基本维度?A. 外向性B. 神经质C. 开放性D. 宜人性答案:AB4. 在社会心理学中,以下哪些现象属于群体影响?A. 从众B. 服从C. 群体极化D. 社会懈怠答案:ABCD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A. 遗传B. 环境C. 社会支持D. 个人经历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心理学的定义?- A. 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 B. 研究人类生理活动的科学- C. 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D.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 答案:A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人类情绪和行为- B. 动物情绪和行为- C. 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 D. 所有以上选项- 答案:D3. 哪个分支是心理学的基础?- A. 认知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发展心理学- D. 生理心理学- 答案:D4. 下列哪个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的心理学分支?- A. 人格心理学- B. 发展心理学- C. 认知心理学- D. 社会心理学- 答案:A5.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访谈法- D. 所有以上选项- 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请回答以下问题,并用简洁的语言作出回答。
1. 什么是经典条件作用?- 答案: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研究形式,通过重复将一个无条件刺激与一个有条件刺激相结合,使无条件刺激能够触发条件反射。
2. 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指出当个体的行为与其持有的信念、态度或价值观相冲突时,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心理状态,即认知失调。
3. 请简要解释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
- 答案: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是一组关于遗传物质传递规律的法则。
包括基因的随机分离定律和因子独立分配定律。
基因的随机分离定律指出在有性繁殖中,父本的两个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随机分离,保证了基因的多样性。
因子独立分配定律指出在自然界的某个群体中,每个个体的遗传因子是独立且随机地由父代遗传给子代。
4. 请解释自我实现需求是什么?- 答案: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对于实现自己潜能、追求个人成长和达到自我价值的需求。
这一层次的需求强调个体发展和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潜力,追求个人成就和满足创造力。
2014年秋季《心理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视觉适应:
答:视觉适应指在光刺激作用下,视觉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诱因:
答: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辐合:
答:辐合指在双眼注视一个物体时,为了使网像同时落在两个网膜的中央,两条视线必须向注视点集中。
这时操纵眼球的肌肉活动称为辐合。
4.、定势:
答:心理定势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无关信息的干扰(2)功能固着性(3)心向(4)无谓的限制
2、简述语言产生的阶段。
答:(1)选择意义阶段(2)句法结构产生阶段(3)产生语音的阶段(4)运动阶段
3、动机的特征。
答:(1)动力性(2)方向性(3)强度(4)持久性(5)隐蔽性
4、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答:(1)生物学的观点(2)心理动力学观点(3)行为主义观点(4)人本主义观点(5)认知观点(6)进化论观点(7)文化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学过之后,你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答:从探究事物的关系上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
14秋东师《消费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答案
14秋东师《消费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答案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6分,共30分)
1.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商品的零售价格进行衡量主要受到外在情境与信息的影响,这是内部参照价格。
错
2. 新经典条件反射的公式是“S-R”。
错
3. 需要是刺激和促发行为反应并为这种反应指明具体方向的内在力量,是个体为什么会做某事的原因。
错
4. 伊利金典有机奶能受到崇尚自然、重视环境的消费者喜爱,是因为它体现了消费者态度的价值表现功能。
对
5. 消费者依照所考虑的产品属性来得到各个替代方案的加权或单纯加总的分数,然后再根据分数的高低来评估替代方案的优劣,这是非补偿性模式。
错
二、简答题(共70分)
1、加多宝饮料:为更好地唤起消费者的需求,电视广告选用了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火锅、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画面中人们在开心享受上述活动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王老吉。
结合时尚、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费者在吃火锅、烧烤时,自然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
(25分)
答:这是刺激泛化中的泛化使用情景。
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不仅依赖于重复,还依赖于个体概括的能力。
巴甫洛夫发现,狗不仅能学会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在听到类似的声音如叮当作响的钥匙声时也会分泌唾液。
这种能对稍有不同的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的能力,就是刺激泛化的能力。
如果缺。
2014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含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B.魏特墨 C.考夫卡 D.苛勒2.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
A.邻近原则 B.连续性原则C.闭合原则 D.同域性原则3.( )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A.线条透视 B.相对大小 D.遮挡4.看《三国演义》时,在头脑中浮现出诸葛亮的形象,这是( )。
A.再造想象5.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是( )。
B.音位6。
由乔姆斯基提出来的“与语言相关”的概念或理论是( )。
A.转换生成语法 B.语言获得装置D.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7.“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是( )的观点。
D.詹姆斯8.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马斯洛 D.罗杰斯9.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 )。
A.适应性障碍10.下列哪些问题应该纳入发展性辅导的范围?()A.学习问题 B.生活技能缺乏D.生涯规划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1.个体心理: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等三部分。
12.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
13.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14.人格: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
共30分)15.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征?参考答案: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创造性思维有四个重要特征,分别是: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精致性:16.能力是如何分类的?参考答案:(1)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根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出新事物,可以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014年秋季《管理心理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管理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安德鲁·尤尔是法国工业教育的先行者。
(否)2.梅奥认为,影响组织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人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 (是)3.信度即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态度。
( 是 )4.单一情感成分也能构成人的某种态度。
( 是 )5.生理、安全需要为"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中的生存需要。
. ( 是 )6.根据双因素理论,把奖金变成"保健因素"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 否 ) 7."势即政权,乘势就是掌握政权" 。
(是)8."复杂人假设"的管理理论是应变理论即超Y理论。
( 是 )二、名词解释(小题6分,共24分)1.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界定的、工作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 谈判:双方或多方互相交换产品或服务,并试图对他们之间的交换比率达成协议的过程。
3. 组织文化:指组织成员共有的一套意义共享的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
4. 路径——目标理论:其核心在于,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他们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目的?以组织中人的活动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中的管理技术和人际关系,群体、组织及领导行为等为主要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是吸收、运用各相关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及其他涉及管理的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组织中的人与人关系。
组织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目的是发展、完善学科体系,深化对组织心理的认识。
而它的直接的实践目的也是它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组织效能,提高生产率。
东北师大14秋《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30 分)1.镜像自我从外界(可观、他人)得到的关于自己的印象为社会自我。
镜像自我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他人关于自己外表、形象的印象;第二是他人对自己外表评判的印象;第三是某些自我感觉。
2.空间知觉指对客体的空间位置,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觉。
3.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品质之一,是对事物的正确无偏差的记忆。
4.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所见蝗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5.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二、简答题(每题8 分,共40 分)1.幼儿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答:(1)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开展多种形似的活动。
(4)锻炼幼儿的发散思维。
2.简述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答:(1)注意障碍难(2)活动过多(3)冲动任性(4)心理改变3.幼儿注意范围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影响孩子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生理方面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
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⑵病理方面⑶饮食与环境方面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
此外,环境污染造成血液中铅含量过高也有影响。
⑷家庭方面教养态度与家中生活习惯对孩子的行为影响极大,也常是影响孩子最主要的因素,但“当局者迷”,往往无法客观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4.婴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指标是什么?答:(1)对特征的识别。
(2)对于模仿实验者演示的动作感到苦恼。
2014年秋季《青少年心理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青少年心理学》解答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观察学习答: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班杜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其义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2.形象记忆答: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具有鲜明的直观性。
3.自我概念答: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个体把自己当成一般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知觉和评价。
4.同伴关系答: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5.心理咨询答: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者通过和来访者的商谈、讨论、劝告、启发和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以便他们更好地成长,提高适应能力,增进心身健康。
二、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1.在瓦龙看来,青少年期是一个主观性或个性的时期。
答:错误。
按照瓦龙的观点,青少年期应该是客观性的时期。
2.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电频率逐渐加快。
答:正确。
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电频率逐渐加快。
3.气质是个性的核心,是一个人最鲜明、最重要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答:错误。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是一个人最鲜明、最重要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4.性变态包括性意识障碍、性指向障碍、性偏好障碍和性身份障碍。
答:错误。
性变态包括性取向障碍、性偏好障碍和性身份障碍。
5.品德形成的第一步是道德意识的形成。
答:错误。
品德形成的第一步是道德认知的形成。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优点:对个体群体的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有助于了解心理变化的可能原因。
缺点:时间长、研究人员投入大,被试易缺失,工具稳定性不易保持。
2.简述斯皮尔曼智力二因素论的主要内容。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心理学期末试卷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期末考试试卷(A)卷(2014-2015学年第2学期)考试科目:教育心理学考试时间:120分钟5、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6、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7、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具有容易兴奋、难以抑制、不易约束等特点,下列四个选项中最具有胆汁质特点的小说人物是()A、燕青B、林冲C、李逵D、林黛玉8、下列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父母教养方式是()A、权威型B、专制型C、忽视型D、放纵型9、下列选项“不”属于学习的是( )。
A、蟾蜍被蜜蜂蛰了一两次之后就再也不敢去吃蜜蜂B、服了兴奋剂之后短跑运动员跑得更快了C、儿童会用筷子吃饭了D、小孩不怕见陌生人了10、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 )。
A、反应快但精确性差B、反应快且精确性好C、反应慢但精确性高D、反应慢且精确性差11、小学生的学习以系统掌握()为主。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技能D、知识12、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取得显著的进步。
这属于()A、第一印象B、共鸣效应C、皮革马利翁效应D、移情效应13、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成长危机”这个概念。
A、徘瑞B、霍尔C、埃里克森D、哈维斯特14、关于小学儿童的记忆,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由有意识记为主向无意识记为主转化B、意义识记的保持量高于机械识记C、保持时以听觉加工为主D、不会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15、心理学上是用哪个术语来说明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的?()A、发展快速期B、发展高峰期C、发展关键期D、发展潜力期16、刚入学儿童经常把“9”写成“6”,把“b”写成“d”,这是( )知觉的特点。
2014年秋季《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何特点?答:(1)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2)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4)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的、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
(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6)数学学习中的“再创造”比其它学科要求更高。
(7)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在于“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2、简述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的一般过程。
答:数学问题解决是一个连续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反映为以下四个基本步骤:(1)感知、理解问题:这一步主要是学习者明确问题所提供的条件信息和目标信息,并在头脑里建立起问题的表象。
(2)确定求解方案:这一步是根据前面获得的条件信息、目标信息、问题的初始状态及学习者头脑里形成的问题目标状态选择解题方法,制定求解计划,这是实现问题解决的最关键的一步。
具体要完成有以下几个任务:①问题类化;②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③确定解题步骤。
(3)实施问题解答:就是将前面所制定的解题计划付诸实施,使问题达到目标状态。
这一步既是执行解题计划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和修正解题计划的过程。
(4)总结评价:问题解决以后,学习者还应主动对自己的求解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与评价,看解题过程是否合理、简便,结果是否正确。
总结评价时应注意分析问题还有无其它解答方法、还有哪些新的方法。
二、辨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重视所学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这是符合现代技术条件下美国急需培养大批的科技人才的现实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也反映了很强的阶级性。
布鲁纳曾指出,只有帮助所有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智力,那么,在这个复杂的工业社会里,美国才能有机会很好地生存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视觉适应:答: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有时也指这一过程达到的最终状态。
视觉适应的机制包括视细胞或神经活动的重新调整,瞳孔的变化及明视觉与暗视觉功能的转换。
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眼睛过渡到明视觉状态称为明适应,所需时间为几秒或几分钟。
由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转换成暗视觉状态称为暗适应,这个过程约需要十几分钟到半小时。
频繁的视觉适应会导致视觉迅速疲劳。
2、诱因:答:诱因(incentive)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
与它相对应的概念是内驱力。
内驱力和诱因都是形成动机的因素。
存在于机体内部的动机因素是内驱力,存在于机体外部的动机因素是诱因。
诱因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个体因趋向或取得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如食物)称为正诱因;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如电击)称为负诱因。
3、辐合:答:因为地面加热作用,造成气层不稳定以及高原上盛行的低涡、切变线等天气系统造成系统性的运动称为辐合上升运动。
4.定势:答: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影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通常是意识不到的。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一般而言,如果呈现问题的刺激模式能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就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途径和方法;反之,如果呈现问题的刺激模式掩蔽或干扰了问题解决的线索,就会增大解决问题的困难.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本来是简单而熟悉的问题,由于问题呈现的方式有了改变,而干扰或阻碍问题解决的情况。
2.问题表征: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
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
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表征,在一个错误的问题空间搜索,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
3. 知识经验:任何问题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必要的知识经验,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问题顺利地解决。
4.认知策略: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领域的知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策略。
研究发现,专家和新手不仅知识结构不同,而且他们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也不同。
专家不仅具有丰富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他们知识结构中包含了大量“如果--那么”的产生式系统,他们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的特点也不同于新手。
在解题方式上,专家常常以更抽象的方式表征问题,他们一般不需要中间过程就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并且需要有意识地加以注意。
在解题策略上,专家运用的是从已知条件前进到目标的策略;新手则倾向于从要求解的问题倒退到已知条件的策略。
同时,专家更多地利用直觉即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而新手则更多地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题。
5.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研究表明,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心理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心理定势就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
陆钦斯的“量杯实验”充分表明了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6.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它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
7.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酝酿效应也似乎与定势有关。
一个人开始考虑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成功,走到了一条不通的死胡同后,离开这种情境一会儿,人就能用另外的方式来进行探索,结果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酝酿效应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以来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8.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启发具有很大作用。
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原型启发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用特别明显。
原型之所以能起到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相似处。
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某一事物能否充当原型起到启发作用,不仅取决于该事物的特点,还取决于问题解决者的心理状态.只有在问题解决者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但又不过于紧张的状态时,才最容易产生原型启发。
所以,原型启发常常发生在酝酿时期。
9.情绪和动机状态: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就情绪和动机强度而言,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一般而言,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适中的情绪激动水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不仅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动力,而且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2、简述语言产生的阶段。
答:1.弗朗琴(Fromkim)语言产生的七阶段:即选择需要表达的意思、为分句选择句法结构、把内容插入句法结构中、指定出词的词法形式、指定出分句的音素、选择运动要求和发出分句。
2.马蒂斯(Moates,1980)选择意义阶段、句法结构阶段、产生语音阶段、运动阶段。
3.安德森(Anderson,1980)三阶段模型:构造阶段、转化阶段、执行阶段。
4.德尔(Dell,1986)语言产生包括语义、句法、语法、语素四种不同的加工水平。
语义水平的加工是确定要表达的意义;句法水平的加工是为词语选择适当的句法结构;语素水平的加工包括确定名词单复数以及动词时态等过程;语音水平的加工包括提取语音和发出语音等过程。
德尔认为这四种水平的加工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5.勒韦(Levlelt,1989)语言产生的三阶段:概念化阶段、公式化阶段(又分为两个小阶段:选词表义,确定词汇的句法特征;确定词汇的语音)、发音阶段。
3、动机的特征。
答:有机体的行为和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动机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
自古以来,各门学科都在寻求解释产生行为和思想的原因,尽管对动机的定义众说纷坛,但对存在的动机现象和动机的作用是公认的。
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上分析,动机具有下列特征和作用。
1.启动性: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功能,它能使有机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例如,因饥饿引起摄食活动,为获得优良成绩而勤奋学习,为受到他人赞扬而尽力做好工作。
摄食活动、勤奋学习、尽力做好工作的行动分别由饥饿、获得优良成绩、受到他人赞扬的动机所驱动。
2.方向性:动机不仅引起行动,也使行为朝向特定的目标或对象。
例如,人们在饥饿时趋向食物而不是游戏机;具有追求成就和成功结果的人们总是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向困难挑战,决不知难而退。
人们在相同的活动中,由于动机不同会产生行为的差异,例如,两个学生都喜欢吃甜食,其中的一人由于要减肥,因而拒绝吃糖果和冰滨淋。
3.强度:动机在发动行为和引导行为方向的同时,也能确定行为的强度。
人们在活动中具有不同的动机强度,这是很明显的。
例如,两位学生都要参加考试,甲生急忙地走进教室,坐下之后立即打开笔记本,快速地翻阅,直到教师开始发考卷时才合上本子;乙生则不慌不忙地在教室的座位上坐下后,也像大家一样打开笔记本,但视线却来回扫视着周围同学和教师的动静,几乎没有看本子上的内容。
由此可见,甲生的考试行为反应明显地比乙生要强烈。
4、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答:百家争鸣的多元化观点,科学心理学诞生一百多年来,心理学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心理现象,形成了多元化的观点。
可以说任选一个心理学的问题,都可以从不同的观点进行研究。
以下简介七个几乎涵盖一切研究角度的心理学的观点。
(1)生物学的观点:生物学的观点是以生物学的知识为基础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
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认为,脑是我们思维,理解,看见,听见,分辨美丑、善恶的原因,而现代神经生理学已经清楚地知道脑的活动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了。
人脑是宇宙间最为复杂的结构,约有120亿个神经细胞,细胞与细胞之间有着纷繁芜杂的联系。
目前所了解到的脑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知识,大多来自于对动物和脑疾患者的研究。
因此,单凭生物学观点来建构心理学理念,会有很大的片面性。
(2)精神分析的观点:精神分析的观点始于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出版,这是精神分析创立的标志。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只是人的精神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心理深层的潜意识才是精神活动原主体,支配着人类的很多行为,而不是人们可以意识到的理性的理由。
对“性本能”的强调也是弗洛伊德的惊人观点。
他认为,性欲是人的所有本能中对人的精神活动影响最大的本能,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源于追求性满足的无意识,而精神病则是性欲过分受到压抑的结果。
他对人性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认为人和动物总是受到基本本能-----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驱使,而人类不断地与控制与控制本能的社会力量相对抗。
(3)行为主义的观点:1913年,华生发表的题“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被看做“行为主义者的宣言”,表明了行为的观点:把人体所有行为的产生和改变看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关系。
华生认为,只有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有客观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
他主张只有从可观察到的、可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方面去研究,心理学才能成为一门客观科学。
严格来说,行为观点对人的心理活动不做考虑,但是由于心理与行为虽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考虑心理活动只研究行为显然不能提示心理活动的规律,因此,纯粹研究行为的取向并不能全面地提示心理学的规律。
(4)认知的观点:认知的观点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
现代的认知观点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是把人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行为的内部机制,即探讨意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将心理过程理解为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过程,即经历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
在现代心理学中,认知的观点在人类的认知过程、智力发展、情绪和心理治疗等领域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5)人本主义的观点:人本主义的观点集中于主观经验,探求个人对各种事物的私人观点,创立于19世纪60年代,创始人之一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基本动机是成长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