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三级医师专科继续教育培训规定
中医药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
![中医药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673574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e.png)
中医药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规定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中医住院医师、中药师业务素质,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结合我院实际,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制定本制度,望全院相关科室遵照执行。
一、培训对象1、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本科、专科毕业的临床住院医师。
2、医学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及新调入住院医师,按其临床工作实际水平参加相应年度的培训。
一、培训目标1、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培训,要达到卫生部《卫生部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主治医师水平。
2、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培训方法(一) 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三年,第二阶段为两年。
第一阶段(第一年至第三年)第一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培训,培训目的是使住院医师掌握二级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方法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
医学理论:巩固大学理论知识,阅读本学科经典著作,学习培训要求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临床技能:掌握本学科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
专业外语:每小时能笔译2500个印刷符号以上。
文献综述:阅读指定的参考书刊及专题文献,完成一篇综述或论文。
完成第一阶段培训项目和内容,通过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第二阶段培训。
第二阶段(第四年至第五年)第二阶段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培训。
进一步加强本专业的“三基”训练,主要从事专业临床工作,安排一定的门、急诊和实验室工作。
打好本专业的临床工作基础,担任总住院医师或相当的医疗行政管理工作半年以上,并安排适当时间参加基层预防保健工作。
医学理论:巩固本学科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的相关理论,学习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临床技能:通过专科培训,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完成专科病房高年住院医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晚查房等。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e41d8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4.png)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一、培训目标:1.提升三级医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其具备适应医疗领域发展变化的能力。
2.加深三级医师对临床实践和医学科研的理解,提高其临床决策能力和临床问题的解决能力。
3.培养三级医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培训内容:1.临床知识更新:通过学习最新的临床指南、共识和研究成果,更新临床知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2.专科技术培训:针对三级医师所在专科的技术要求,组织专科技术培训课程,提升专科治疗水平。
3.临床技能培训:通过实践操作、病例讨论、模拟患者等方式,强化三级医师的临床技能,提高临床操作水平。
4.自主学习:鼓励三级医师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阅读学术文献、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5.建设医疗团队:组织团队合作训练,加强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协作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和团队效能。
三、培训方式:1.研讨会:定期组织临床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诊疗经验,开展病例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和互动。
2.专家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引领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趋势,提升三级医师的专业素养。
3.在线学习: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医学知识、病例分析和诊断治疗流程等内容,供三级医师自主学习。
4.现场培训: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班,通过实践操作、模拟患者等方式,提高三级医师的临床操作水平。
5.知识竞赛:组织医学知识竞赛,激发三级医师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促使其持续学习和提高。
四、培训管理:1.考核评估:设立考核评估制度,定期对三级医师进行知识和技能测试,对参加培训的医师给予考核成绩认可。
2.建立档案:对参加培训的医师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学习发展的历程和成果,作为医师职业发展的参考依据。
3.激励机制:对参加培训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医师给予奖励,如资助学术会议的费用、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等。
4.提供资源:提供必要的教材、学习资料和专业技术设备,为三级医师的学习和培训提供便利条件。
医生三级培训计划
![医生三级培训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f7ff32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1.png)
医生三级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技能,增强医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培训内容1. 专业知识培训(1)针对各科室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包括新进展、新技术、新药物等;(2)针对临床实践中的疑难病例进行病例讨论和学习交流,提高医生对罕见病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3)强化医学科研方法和技巧的学习,鼓励医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推进医院科研水平的提升。
2. 临床技能培训(1)提高医生的诊疗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2)加强手术技能的培训,提升医生的手术操作水平;(3)针对急救抢救技能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医生在急救抢救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
3. 人文素养培训(1)强化医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2)加强医患互动的培训,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3)组织医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规范医生的行为。
4. 科研能力培养(1)开展医学科研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医生的科研理论水平;(2)组织医学科研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提升医生的科研实践能力;(3)鼓励医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医院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
5. 职业生涯规划(1)进行医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医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2)提供医生进修学习和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和信息,鼓励医生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学位;(3)组织医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实践活动,帮助医生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三、培训方式1. 理论知识培训(1)在医院内部开展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邀请医学专家学者进行授课;(2)制定专业知识培训大纲,建立专业知识培训课程;(3)鼓励医生参加国内外相关会议和研讨会,开展国际交流。
2. 临床技能培训(1)组织临床技能操作培训,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操作指导;(2)开展病例讨论和病例实操,提高医生对临床实践中疑难病例的应对能力;(3)组织专家坐诊,进行专家指导和现场指导操作。
《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解读
![《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b3faf330722192e4536f638.png)
一、什么是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上,培养能够独立、规范地从事疾病专科诊疗工作临床医师的可靠途径,主要培训模式是“5+3+X”,即在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和进行了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再依据各专科培训标准与要求进行2-4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有良好的医疗保健通识素养,扎实的专业素质能力、基本的专科特长和相应科研教学能力的临床医师。
培训应在经过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以参加本专科的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为主,同时接受相关科室的轮转培训和有关临床科研与教学训练。
完成培训并通过全国统一的结业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者,可获得全国统一制式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二、为什么要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工作?医学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性,国内外公认是由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连续统一体,其中,毕业后医学教育又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阶段。
2013年12月,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对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作出了总体部署,并于2014年在全国各地普遍实施。
在此基础上,尽快启动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形成较为完整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贯通高素质临床医师成长渠道,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通过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并逐步推开,为在2020年在全国范围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形成完整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在专科医师培训方面开展过哪些探索与实践?1993年,原卫生部印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将住院医师培训分为各2-3年的两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二阶段即类似于专科医师培训,部分地区和医学院校开展了相关的探索工作,对提高临床医师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
![2024年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3f8d95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8.png)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是指医生在毕业后持续进行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医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医学发展和临床实践的职业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是衡量医生参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各国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以中国为例,2024年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是按照《医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制定的。
该办法规定了医师在一定时间内应获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分为两个级别:一级:Ⅰ级医院临床业务医师、Ⅱ级医院有教学职务或临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医师、三级专科医院主任医师和研究员等高级职称医师。
二级:Ⅰ级医院专业技术职务、Ⅱ级医院有基本教学职务或副主任医师、有高级医师职称的医师、三级专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和副研究员等中级职称医师。
具体要求如下:一级医师需在每个教育年度内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工作80学分以上,其中以下由本人选择不少于40学分(其余由单位安排):1.进修学习项目(国内)2.进修学习项目(国外)3.学术会议、学术研讨会4.科研课题或临床病例讨论5.医学专业书刊论文阅读6.教学和指导工作7.互动课程、网上学习等其他学习途径二级医师需在每个教育年度内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工作40学分以上,其中以下由本人选择不少于20学分(其余由单位安排):1.进修学习项目(国内)2.进修学习项目(国外)3.学术会议、学术研讨会4.科研课题或临床病例讨论5.医学专业书刊论文阅读6.教学和指导工作7.互动课程、网上学习等其他学习途径此外,医师还需完成每个教育年度内的培训、考试等其他相关要求,以证明其参与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分要求是为了确保医生能够持续学习,跟上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医生能够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提升医疗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的设立,不仅根据医生职称和岗位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分,也考虑到医生的工作负荷和时间安排。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征求意见稿)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征求意见稿)](https://img.taocdn.com/s3/m/02ba88d4f90f76c661371a93.png)
查阅评审周期相关资料, 并抽查 2 项具体措施的落 实情况。
不符合,不得分。 1
医院未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或工作计
划中无具体措施,不得分;工作计划 未落实,扣 1 分;未提供工作记录、 2
相关会议记录等有效证据实施过程
的原始资料,扣 1 分。
无具体措施,每项扣 1 分;无资金投
入,每项扣 1 分;措施未落实,每项
未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扣 1 分;未 纳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扣 1 分;无 确定的对口支援单位,扣 1 分;无鼓 2 励措施,扣 0.5 分;措施未落实,扣 0.5 分。
人事 医务 药剂 护理
医务 牵头 (财务 人事 药剂 护理 临床)
医务 (财务 院办 临床)
财务牵 头
(人事 医务 院办)
医务 临床
5 每低于标准 1 个百分点,扣 1 分。
5
不符合要求,每个科室扣 1 分。 7
每低于标准 10 个百分点,扣 1 分。 2
院长不符合要求,扣 2 分;其他人员 不符合要求,每人扣 1 分 。
4
责任 科室 人事
5
人事
人事
人事 护理
人事 医务
人事
人事 医务 护理 药剂 科教
6
2.1.8 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 查阅上年度人事档案及相 每低于标准 5 个百分点,扣 1 分。
★2.1.1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 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
2.1.2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 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临床科 室(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不得招聘非中 医类别执业医师。 2.1.3 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 人员总数的比例≥60%。 2.1.4 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 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 学时)的比例 ≥70%。 2.1.5 每个临床科室中(口腔科、麻醉科除 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 例≥60%,同时应符合《临床科室建设与管 理指南》的相关要求。 2.1.6 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 比例≥60%。 2.1.7 医院院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 学、科研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经过省级以上 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 统培训。院长应经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 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科主任 经过中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
继续医学教育规定
![继续医学教育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8c062d3e67ec102de2bd8960.png)
继续医学教育规定1 总则1.1根据国家卫生部、人事部颁布发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山东省卫生厅、人事厅颁布的《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则》、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发布的《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泰安市人民政府继续教育有关文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1.2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
其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1.3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或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1.4继续医学教育以年度和阶段所得学分为登记和考核方式。
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所得的学分,是年度考核合格、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要条件。
1.5本规定适用于全院在职医疗、医技、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和同类招聘人员。
1.6其他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
2组织管理2.1继续教育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委员,分管院长任副主任委员,办公室设在继续教育课,各职能科室、后勤管理科室和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任委员,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继续教育领导小组,返聘部分专家任顾问。
继续教育工作质量的优劣作为单位年终考核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考核的内容之一。
2.2继续教育委员会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负责检查、指导、协调全院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制定决策实施办法的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2.3继续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立项和各项工作的落实,组织开展远程教育。
鼓励和推荐有条件的业务科室申报和举办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在人力、物力、经费上给予支持。
审批或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级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审批并督查院、科二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380034e2bd960590c677e8.png)
附件3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
总体说明:
一、本细则适用于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民营中医医院参照执行。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否决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00分)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30分)
第二章队伍建设(85分)
5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5分)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10分)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80分)
第六章中医护理(60分)
第七章文化建设(30分)
第八章“治未病”服务(40分)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400分)
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40分)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5分)
二、医院服务(15分)
三、应急管理(8分)
四、临床医学教育(6分)
五、科研管理(6分)
第二章患者安全(30分)。
三级医师的专科继续教育
![三级医师的专科继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77419b3af1ffc4fff47ac21.png)
3.2.6审核标准: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要符合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关于三级医师培训的要求:医生应接受过中医专科系统培训,掌握中医专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一、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专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室主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熟悉200首方剂,重点掌握10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掌握专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心肺复苏术。
二、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具备专科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能力,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危重和疑难专科疾病的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四、中医医院专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专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常见专科疾病的诊断标准、本科主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抢救技术,专科中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五、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跟师学习、参加学习班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诊疗技术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专科中医科学研究方法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项以上专科专病诊疗特长。
六、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急症、疑难、危重疾病的专科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开展中医专科常见病症临床难点的科学研究,掌握中医专科专业最新学术动态及最新进展。
国标三级中医院三级医师应知应会相关问题
![国标三级中医院三级医师应知应会相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ccc6d2b14e852458fb5720.png)
三级医师应知应会相关问题
1、你的科室?有否中医治疗室?
2、贵科应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几项?现已经开展几项?(并回答开展项目的名称),开展的项目如何操作?
3、作为上级医师,你是如何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药诊治工作的?(从辨证分析、治法处方讲解、用药讲解和对下级医师的诊疗缺陷分析回答问题。
)
4、三级医师的专科继续教育你们是如何进行的?你是否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你的学分有没达到要求?
5、贵科实施的有几个常见病和优势病种(病种名称)诊疗方案?是否体现本科特色(举例说明)?你是否掌握本科诊疗方案的疾病诊断、证候诊断(重点)、治疗方案(治法方剂为重点)、中医特色治疗、疗效评价?
6、外科医师:贵科有那几个病种有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方案?围手术期中如何应用?你熟悉的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和分级授权制度有哪些内容
7、贵科有那几个病种是中医临床路径?你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缺点?你是否按照科室的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开展工作?
8、什么是四诊资料?请你编一个本科常见病一项证候的四诊资料;你在书写病历时是否按要求书写?
9、国家中管局规定,贵科的方剂目录有几首?你掌握了多少?
10、重点专科增加下列内容:
①贵科转化的科研成果有哪几项,是否在临床诊疗中应用,能否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②贵科的研究课题是否注重解决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
③有否对民间具有价值的方药及特色疗法、诊疗经验和方法进行收集、整理,有哪几项?
④你是否掌握3项以上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关于界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通知
![关于界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d54f58d7aef8941ea76e0572.png)
医继教[2012] 5号关于界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通知各附属医院、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均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我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始于1991年,2007年起推行专科医师培训,目前我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并存,两者既有区别,又互相重叠。
根据“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现对我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进行界定,以促进我校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培训对象(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为医学院校毕业生,毕业生在独立开展临床工作以前必须接受若干年职业基本技能培训。
(二)专科医师培训对象原则上为已经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良好的二级学科专业基础、拟从事专科医师工作的住院医师。
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毕业者可直接进入专科医师培训阶段。
医师必须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方可进入专科医师培训。
二、培训目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二级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合格临床医师。
专科医师培训的目标是培养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能独立处理三级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合格专科医师。
三、培训年限(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者培训3年。
2.医学科学学位硕士毕业者培训2年。
3.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者培训1年。
4.医学科学学位博士毕业者培训1年。
5.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毕业者培训1年。
6.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毕业者在专科医师培训的第一年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
7.现从事的临床专业与研究生期间所学专业不相同者在上述相应规定的基础上增加培训1年。
(二)专科医师培训出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我校各附属医院住院医师除了预防保健科等个别科室的医师以外,均要求参加专科医师培训。
属于卫生部已公布的16个亚专科培训标准的专科,其培训时间按卫生部标准执行;其它专科培训时间暂定为2年。
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规定
![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4ca982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9.png)
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质量,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根据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考核,实行学分制;第三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并获得规定的学分,作为年度和任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第二章学分分类第四条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第五条以下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授予Ⅰ类学分: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第六条以下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一中医药机构自行举办并在县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工作小组备案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二经上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工作小组或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各种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1.有计划、有考核的自学;2.国际性、全国性、省际、省级学术会议;3.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 出版学术着作;5. 专题调研和业务考察后撰写的调研、考察报告;6. 单位组织的临床病例讨论会、学术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7. 外出进修;第三章学分要求第七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每年至少应取得25学分;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其他未受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至少应取得Ⅰ类学分5学分;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至少应取得Ⅰ类学分10学分;其中,省级中医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的中、高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5年内至少应取得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学分10学分;第八条接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内,可不另行参加其他继续教育活动,按照中医住院医师培训试行办法对其进行考核;第四章学分计算方法第九条Ⅰ类学分计算方法一参加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学习者,经考核合格,按3学时授予1学分计算,授课教师按1学时授予2学分计算;二参加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学习者,经考核合格,按6学时授予1学分计算,授课教师按1学时授予1学分计算;三参加省级以上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学习,培训期在6个月以上者,经考核合格,每年授予25学分;培训教师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每年授予25学分;四经单位批准,在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专病、重点实验室以及省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进修6个月以上者,经考核合格,授予25学分;五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实施或指定的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包括上网学习、光盘等形式,学习后经考核,按该项目所规定的学分数授予学分;第十条Ⅱ类学分计算方法一参加中医药机构自行举办并向县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工作小组备案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者,经考核合格,按6学时授予1学分计算,授课教师按2学时授予1学分计算;二以自学形式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先制定计划,经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审定后执行;自学后经考核核定,授予5—10学分;本项全年所获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三去外单位短期进修,经接受进修单位考核合格,每1个月授予5学分;每次进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20学分;四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按会议类别授予学分: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分别授予第一至第三作者6、5、4学分余类推,下同;省际、省级学术会议:分别授予第一至第三作者5、4、3学分;以书面形式发表论文者,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授予3学分,省际、省级学术会议授予2学分;参加学术会议,但未宣读或书面形式发表论文者,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授予2学分,省际、省级学术会议授予1学分,全年所获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按刊物类别授予学分:国内外公开发行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分别授予第一至第三作者6、5、4学分余类推,下同;国内发行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分别授予第一至第三作者5、4、3学分;内部刊物:授予1学分;本项全年所获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六出版学术着作,在出版年度内每2000字授予1学分;本项全年所获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七专题调研和业务考察后撰写的调研、考察报告,每4000字授予1学分;本项全年所获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八单位组织的临床病例讨论会、学术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授予主讲者2学分、参加者学分;本项全年所获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九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Ⅱ类学分授予的具体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制定;第五章学分授予权限第十一条参加第五条第一、二款所列举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人员,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审定授予学分数,由项目主办单位发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编号的学分证书;第十二条参加第五条第三、四款所列举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人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审定授予学分数,由项目主办单位发放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编号的学分证书;第十三条参加第六条所列举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的人员,由所在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审查、核定、授予学分;第六章学分登记与审核第十四条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实行登记制度,登记按照中医药继续教育登记办法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对所辖地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获得继续教育学分的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核;第七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办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2年11月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同时废止;。
中医院继续教育
![中医院继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56af05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3.png)
中医院继续教育第一条继续医学教育的定义、目的及对象1.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终身性医学教育。
2.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重,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3.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高、中等医学院校毕业或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并正在从事医、药、护、技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行全院统一管理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科教科全面负责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根据有关继续教育的规定及相关部门下发通知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包括:组织全院卫技人员参加专业技术项目培训;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承担项目实施工作;负责全院卫技人员年度学分登记与审核工作等。
第三条各科室应将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卫生技术人员应积极主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选择参加与本人专业和岗位工作相近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严格参照医院的有关规定,服从科室安排并接受考核。
第四条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应以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卫生技术人员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继续医学教育中,要注意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卫生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等有关内容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
第五条继续医学教育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实事求是的原则,可采用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远程网络学习、外出进修、短期培训、院内培训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第六条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为I类、Ⅱ类学分三级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标准:1.高、中级卫技人员每年不低于25学分,即Ⅰ类学分10分、Ⅱ类学分15分。
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e4c0891afad6195f312ba638.png)
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二○一二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5)一、培训目标、原则和对象 (5)二、培训方式 (5)(一) 理论学习 (6)(二) 临床轮训 (6)(三) 跟师学习 (7)(四) 其他 (8)第二章第一阶段培训 (9)一、中医内科 (9)(一) 培训目标 (9)(二) 培训方法 (9)(三) 培训内容和要求 (9)(四) 中医内科各专科培训内容和要求 (11)1. 呼吸内科 (11)2. 心血管内科 (13)3. 消化内科 (15)4. 内科急诊 (17)5. 内分泌科 (20)6. 肿瘤科 (22)7. 血液科 (24)8. 肾病科 (26)9. 神经内科 (28)10. 风湿科 (30)二、中医外科 (32)(一) 培训目标 (32)(二) 培训方法 (32)(三) 内容和要求 (32)(四) 中医外科各专科培训内容和要求 (33)1. 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 (33)2. 中医皮肤科 (35)3. 中医肛肠科 (36)三、中医妇科 (38)四、中医儿科 (41)五、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 (43)(一) 培训目标 (43)(二) 培训方法 (43)(三) 内容和要求 (44)1. 针灸科 (44)2. 推拿科 (47)3. 中医康复科 (50)六、中医骨伤科 (52)七、中医五官科(含中医眼科) (54)(一) 培训目标 (54)(二) 培训方法 (54)(三) 培训内容与要求 (55)1. 中医耳鼻咽喉科 (55)2. 中医眼科 (57)八、跟师学习 (59)九、辅助科室 (61)(一) 培训目标 (61)(二) 培训方法 (61)(三) 培训内容和要求 (61)1. 心电图室 (61)2. 放射科 (62)3. 中药房 (63)第三章第二阶段培训 (64)一、中医内科 (64)(一)培训目标 (64)(二)培训方法 (64)(三)学习内容 (65)1. 内科急诊 (65)2. 心血管内科 (70)3. 呼吸内科 (72)4. 消化内科 (74)5. 内分泌科 (76)6. 肿瘤科 (78)7. 血液科 (80)8. 肾病科 (82)附:血液透析室 (84)9. 神经内科 (85)10. 风湿科 (87)二、中医外科 (89)(一) 培训目标 (89)(二) 培训方法 (89)(三) 培训内容和要求 (90)1. 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 (90)2. 中医皮肤科 (92)3. 中医肛肠科 (94)4. 普通外科 (96)三、中医妇科 (97)四、中医儿科 (100)五、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 (103)(一) 针灸科 (103)附:推拿科轮训 (106)附:中医康复科轮训 (108)(二) 推拿科 (110)附:针灸科轮训 (113)附:中医康复科 (115)(三) 中医康复科 (117)附:针灸科 (119)附:推拿科轮训 (120)六、中医骨伤科 (123)七、中医五官科 (128)(一) 中医耳鼻咽喉科 (128)附:眼科轮训 (130)(二) 中医眼科 (133)附:耳鼻咽喉科轮训 (135)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第一章概述一、培训目标、原则和对象(一)目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合格的中医住院医师。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方案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001c7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d.png)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背景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要求,三级医师需要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培训,以提升自身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适应医学发展和临床需求。
本次培训旨在为三级医师们提供一次系统化、针对性强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增加他们的卫生健康领域知识储备、提高工作技能水平。
二、培训目标本次培训主要针对三级医师,旨在通过培训帮助他们实现以下目标:1.加深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医疗管理等相关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2.增强临床诊疗思路和技巧,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
3.提升医师对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的了解和综合素质。
4.掌握最新的医学科技、医疗管理和健康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应对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三、培训内容本次培训计划包含以下内容:1.前沿医学发展趋势。
2.临床实战技术与案例分析。
3.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知识。
4.医疗管理、法律与伦理等方面的讲解。
5.行业最新政策与法规解读。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根据医师们的时间安排,本次培训计划安排为每周末的1至3日的培训时间,共计6周,时间为2022年6月1日至7月15日。
培训地点为本地市区域内的医学培训中心。
五、培训方式和方法本次培训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和方法:1.面对面授课。
2.实践操作与技能培训。
3.小组讨论和案例演练。
4.知识考核与评估。
六、培训师资及服务本次培训的师资力量由该地区知名医学院校或医疗机构的专家及教授团队组成,他们将教授参加培训的医师们最新、最前沿和最实用的医学和健康领域知识。
本次培训期间,还将派出专业培训服务人员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并确保医师们的学习效果和培训体验。
七、培训效果评估本次培训将以小组成绩、课堂表现和知识考核的形式对医师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将与医师们签订学习合同,对他们的考勤、学习积极性等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
如若医师未能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本次培训机构将协同医师本人和所在医疗机构制定后续改进方案。
八、培训费用本次培训费用为每位医师20000元,包括授课费用、操作、实验和考试费用、学习材料费用以及培训期间的食宿费等所有费用。
医院“三甲”评审继续教育培训相关知识
![医院“三甲”评审继续教育培训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2e17467700abb68a882fb7a.png)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三甲”评审继续教育培训相关知识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三甲”评审继续教育培训相关知识(一)继续医学教育1、继续医学教育的概念: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
2、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方法和途径)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以短期培训、业余学习和自学为主,主要有: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远程教育、业务考察、临床进修、实地指导和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教材、学术报告,以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科研立项、奖励等也视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3、继续医学教育考核成绩:与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挂钩。
4、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受处罚的情形(1)不服从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安排的;(2)未达到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修业不合格的;(3)学习期间违反本单位有关规定和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4)未获得规定学分的;(5)在学分登记、年度和任期考核中弄虚作假的。
5、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类市级项目:市继教委员会负责评审。
省级项目:省级继教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评审。
国家级项目:国家级继教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评审。
国家级、省级项目有效期为3年,市级项目有效期为2年。
6、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实行二级管理:(1)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是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质量控制组织,院长为委员会主任。
(2)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设在教育培训处,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培训处长担任)。
(3)科室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各科室以二级或三级学科为单位设立,科主任为组长)。
7、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指标(1)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100%;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覆盖率100%;我院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培训覆盖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三级医院评审关于培训的内容
![三级医院评审关于培训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e19b1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5.png)
1.2.2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师资、经费、培训空间等支持细则。
1.3.2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1.4.3.1开展灾害易损性分析,定期进行灾害易损性分析,对应对的重点进行调整,对相应预案进行修订,并开展再培训与教育。
1.4.4.1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1.5.3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实施方案,提供相应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
1.5.5.1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
2.2.3.2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1.有应急预案,包括建立组织、设备配置、人员技术培训、通讯保障、后勤保障等。
2.3.1.2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定期技能再培训,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2.4.1.1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有对员工进行服务流程培训的相关制度并执行,当服务流程变更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
2.6.3.1对医护人员进行知情同意和告知方面的培训,主管医师能够使用患者易懂的方式、语言,与患者及其近亲属沟通,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
2.7.4对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
对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有完整相关资料(每年至少一次)。
3.4.2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
对员工提供手卫生培训。
3.9.1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
有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4.2.2.3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ⅩⅩ市中医院
三级医师专科继续教育培训规定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要符合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关于三级医师培训的要求:医生应接受过中医专科系统培训,掌握中医专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一、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专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室主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熟悉200首方剂,重点掌握10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掌握专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心肺复苏术。
二、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具备专科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能力,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危重和疑难专科疾病的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四、中医医院专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专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常见专科疾病的诊断标准、本科主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抢救技术,专科中医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五、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跟师学习、参加学习班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诊疗技术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专科中医科学研究方法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项以上专科专病诊疗特长。
六、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急症、疑难、危重疾病的专科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开展中医专科常见病症临床难点的科学研究,掌握中医专科专业最新学术动态及最新进展。
ⅩⅩ市中医医院医务科科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