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土壤学》复习大纲-18页文档资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18页文档资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土壤的定义: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岛屿,广义的还包括海洋。

是土壤,气候,地貌,岩石,生物和水文因素构成包括人类劳动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母质向土壤演化过程中,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团粒结构是基础》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是成土作用的产物人为肥力:在耕作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是劳动的产物有效肥力:指在生产上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指在生产上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章:土壤矿物质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主要是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A.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土粒B. 提供养分:有的矿物风化产生大量的养分次生矿物:是在风化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主要为粘粒,所以,也叫粘土矿物或粘粒矿物,它们是成土过程和成土条件的反映--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粘粒矿物的同晶替代作用:粘粒矿物晶格中的组成离子被另一种大小相近而且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替代而晶格不变的现象(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主要是Fe、Mn、Al、Si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氧化物组矿物粘土矿物的分布:中国南方地区温度高,风化强烈,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氧化铁铝矿物;北方气候干旱,淋溶弱,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

粘土矿物的形成:粘土矿物是一次生矿物,由母岩风化产生。

自然合成学说,由化学风化产生的简单风化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沉淀而成。

土壤学复习要点

土壤学复习要点

土壤学复习要点绪论土壤:发育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剖面:由成土促进作用构成的层次沦为土层(土壤出现层),而完备的横向土层序列称作土壤剖面。

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当包含土壤构成过程中所出现的发生学层次(出现层)和母质层。

出现层:指土壤构成过程中所构成的具备特定性质和共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二者平行的,并具备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

土体结构:各土壤出现层在横向方向有规律的女团和有序的排序状况。

土壤肥力:肥力就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就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充分发挥肥力促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同意。

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在四大圈(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于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土壤生态系统:就是以土壤为研究核心的生态系统,可以分成研究土壤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研究土壤性状的与环境关系的土壤生态系统两类。

简答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一)土壤就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土壤就是植物生长育种和生物生产的基地,其中养分和水分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植物的生长育种必须以土壤为基地。

(营养库的促进作用、养分转变和循环的促进作用、雨水修养促进作用、生物的提振促进作用、平衡和缓冲器环境变化的促进作用)(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三)土壤就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起至着关键的促进作用,主要包含:①维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②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至调节作用;③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备过滤器、缓冲器、水解、紧固和解热的促进作用;④具备储藏并循环生物圈及表面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

《土壤学》章节笔记

《土壤学》章节笔记

《土壤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土壤概述一、土壤的定义与功能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复杂自然体,它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多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

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介质,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的功能:(1)生产功能:- 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 为植物根系提供支持和固定。

- 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2)生态环境功能:- 维持生物多样性,为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提供栖息地。

- 参与地球上的水循环,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

- 吸收、转化和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具有自净能力。

- 固定碳素,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3)水文功能:- 调节降水径流,减少水土流失。

- 储存水分,缓解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过滤和净化水分,影响水质。

(4)社会功能:- 提供建筑和工程用地的基础。

- 作为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反映人类活动的历史。

- 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土壤的形成与分类1. 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地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成土过程:母质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土壤的过程。

(2)土壤风化:母质在气候因素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3)土壤侵蚀:水流、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土壤流失。

(4)土壤沉积:侵蚀后的土壤物质在低洼地带沉积。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1)气候:温度和降水影响土壤的风化和生物活动。

(2)母质:提供土壤的矿物质和部分养分。

(3)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影响土壤的形成。

(4)地形:影响土壤的水分、温度和侵蚀程度。

2. 土壤的分类:土壤分类系统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1)按土壤质地分类:- 砂土:颗粒粗糙,通透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

- 壤土:颗粒适中,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较好。

- 粘土:颗粒细小,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通透性差。

(2)按土壤酸碱度分类:- 酸性土壤:pH值小于7,常见于湿润气候区。

农林业大学土壤学考试重点

农林业大学土壤学考试重点

一. 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水、肥、气、热)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的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5.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这部分肥力。

6.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7.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8.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云母)。

9.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

1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12.岩浆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3.沉积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4.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答: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

(提出矿质营养学说)。

2.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

3.土壤发生学派(提出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土壤学第一章、第三章重点

土壤学第一章、第三章重点

第一章土壤的特征(1)具有生产力: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水分等适宜条件;建筑物的基础和工程材料;(2)具有生命力:生物多样性;(3)具有环境净化力:是具有吸附、储存、分散、中和、降解环境污染物的能力;(4)具有交换力: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

土壤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2)对水体和溶质的流动起着调节作用(3)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4)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水圈:指地球表面和接近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在水循环的作用下,各个特征不同的水体相联系而形成了水圈。

大气圈:指包围地球的空气层或大气层的总体。

大气是以氮、氧为主的多成分均匀混合气体,按其在各个高度的特征可分为若干层次岩石圈:指地球的刚性外壳层,是由一些能够相互独立运动的离散板块构成的。

大陆岩石圈的厚度约在100~400km之间。

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它在地球表面上至平流层,下到十几公里的地壳,形成一个有生物存在的包层。

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

它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中心位置,既是它们所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这些圈层的支撑。

功能(1)对生物圈: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但土壤圈的各种限制因素对生物也起不良影响。

(2)对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 和N2O等,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影响。

(3)对水圈:影响水的溶质组成及其在陆地、水体和大气的重新分配;影响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4)对岩石圈:作为地球的“皮肤”,对岩石圈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少各种外营力。

第三章各粒级的组成和特性矿物组成:砂粒和粉粒以石英和长石等原生矿物为主;在粘粒中,则以次生硅酸盐矿物为主。

中国农业大学_815土壤与植物营养学_讲义 第一章到第六章

中国农业大学_815土壤与植物营养学_讲义 第一章到第六章

内容提要
• 土壤在农、林、草业和自然环境中的 重要性 • 土壤与土壤肥力 • 土壤科学的发展概况 • 学习土壤学的目的与要求
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一)土壤是人类农林业的生产基地
土壤
植物生产
动物生产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中,人类消耗的约80
%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的纤维都
土 壤 圈
地球生态系统
生 命 系 统
陆地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 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和非 生物成分通过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 功能单位。
环 境 系 统
林业、 气 、 热 、 土
二、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三)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来源于土壤。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是人类不可出让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 —马克思
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一)土壤是人类农林业的生产基地
1、 植物生长的要素
植物的生活因子
与土壤环境条件
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一)土壤是人类农林业的生产基地
2、 植物生长的载体
土壤污染
无声的定时炸弹
二、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2、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1cm厚需300年) 土壤资源的破坏=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
表 1.2 中国土壤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及其与世界和部分国家比较 中国的总 土地类型 土地总面积(hm2) 耕地与园地面积(hm2) 永久草地面积(hm2) 森林和林地面积(hm2) 6.8 9.0 占有量(%) 世界 2.77 0.31 0.66 0.84 中国 0.91 0.10 0.27 0.13 人均占有量 美国 3.92 0.80 1.01 1.11 巴西 6.28 0.56 1.22 4.15 印度 0.43 0.22 0.02 0.09

《土壤学》课程笔记

《土壤学》课程笔记

《土壤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什么是土壤?1.1 土壤的重要性与功能土壤不仅是地球表面的一个物理层,它还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重要性和功能:- 生命支持系统: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为植物提供必需的养分、水分和栖息地,从而支撑着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

- 水循环的关键参与者:土壤是大气降水的主要接收者,通过渗透、蒸发和径流等过程参与水循环,维持水文平衡。

- 养分循环的枢纽:土壤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核心,包括碳、氮、磷、硫等元素的循环,这些元素是所有生命体必需的。

- 环境净化器:土壤具有过滤、吸附、降解和转化污染物质的能力,有助于保护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

- 土壤保持文化遗产:土壤记录了地球历史和人类活动的信息,是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壤的特性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特性不同,这决定了当地的植被类型、农作物种植模式和农业生产效率。

- 文化影响:土壤条件影响人类居住模式、饮食习惯和传统技艺,如稻田文化、葡萄种植文化等。

- 经济发展:土壤资源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如农业、矿业和旅游业等。

1.3 土壤的概念与土壤学内容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杂混合体,具有以下特点:- 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质地、结构、孔隙度、水分和温度等。

- 化学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涉及pH值、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等。

- 生物性质: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栖息地之一,包括微生物、昆虫、植物根系等。

土壤学内容主要包括:- 土壤的形成与演变:研究土壤如何从母质经过生物、气候和时间的作用形成,以及土壤剖面的发育过程。

- 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形态、性质和发生特性,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研究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动对土壤功能的影响。

- 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探讨土壤如何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及如何通过施肥等手段提高土壤肥力。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考研专业课辅导资料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考研专业课辅导资料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考研专业课辅导资料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090321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专业重点、难点预测及考前押题第一部分重点、难点解析1土壤学第一章、绪论掌握土壤、土壤圈的概念(重点、考点);知道土壤资源的几个特点:再生性、有限性、固定性、可变性;了解土壤科学发展的历史;掌握我国土壤研究的主要任务(重点、考点);第二章、土壤物理性质与过程知道土壤的物理性质是指什么;了解土壤三相:固相、液相、气相;重点掌握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比、土壤含水量:质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有效粒径、土壤颗粒、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质地、团粒结构、土壤机械组成、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相对含水量、土壤水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吸力、土面蒸发、SPAC、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等定义(重点、考点);掌握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之间的转化、计算(重点);土壤颗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粒、粘粒(重点、考点);知道土壤质地的分类制:国际制、美国制、卡庆斯基制、中国制;重点掌握团粒结构的定义、特点、优点(重点、考点);了解土壤结构形成的因素;重点掌握土壤孔隙的类型: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重点、考点);掌握2.2土壤水的计算(重点、难点、考点);了解土壤水的测定方法:重量法、中子法、TDR法;掌握土壤水势的分类(难点);了解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滞后现象;掌握土壤水在各相情况下的运动,液态:饱和流、非饱和流;夜潮、聚墒重点掌握土面蒸发的3个阶段(考点);了解土壤力学性质:黏结性、黏着性、可塑性、账缩性、第三章、土壤化学性质和过程重点掌握土壤胶体、同晶替代(置换)、腐殖质、永久电荷、可变电荷、阳离子交换量(CEC)、专性吸附作用、土壤缓冲容量、土壤pH等定义(重点、考点);掌握土壤胶体的分类及各分类的定义(重点、考点);2了解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掌握腐殖质的分组,学会辨别各组分(重点、考点);掌握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及分类(重点、考点);掌握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考点、填空);了解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了解土壤酸性、土壤碱性、后面章节会提到如何治理土壤酸碱性;第四章、土壤生物化学过程与养分循环掌握根系分泌物的定义(土壤学课本147页,植物营养学中也有此定义、考点);了解菌根;知道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掌握矿化作用、腐殖化系数的定义(重点、考点);掌握影响土壤有机质矿化分解过程的因素(重点、考点、同秸秆还田一起记忆);了解土壤中氮素的来源:空气、雨水,灌溉、肥料;掌握土壤中氮素的形态(重点、考点);重点掌握土壤重氮素的转化:矿化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微生物的固持作用(重点、难点、考点);重点掌握土壤氮素的损失途径(重点、考点);掌握土壤磷素的分类(重点、考点);了解土壤中钾、硫、磷的转化(多看几遍课本);第五章、土壤的形成和发育3植物营养学第一章:绪论理解植物营养学定义、重点掌握李比希的三个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矿质营养学说、(重点、考点)掌握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考点)了解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大量营养元素定义: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考点)了解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3个标准、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大量营养元素(6种)、中量营养元素(3种)、微量营养元素(7种)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重点:填空题,植物营养课本第一册16页、考点)、了解碳、氢、氧的重要性、营养功能、过量危害等、重点掌握氮:氮素的主要存在位置、氮素的营养功能、植物对氮的吸收、同化、运输(重点、难点、考点,见植物营养课本25-33页)硝态氮和铵态氮营养作用的比较(考点)了解植物缺氮症状与供氮过多的危害(缺氮症状是考点)磷的营养功能(重点、考点)作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考点、课本45页)了解影响植物吸收磷的主要因素及植物缺磷和供磷过多的危害(重点)钾的营养功能(重点、考点)钾对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影响(考点、课本56-58)了解缺钾症状4了解氮、磷、钾在植物中的分布第三章、中量营养元素钙、镁、硫的营养功能、缺素症状(重点)不同植物对硫的需求(考点、填空、课本75页)第四章、微量营养元素了解铁的营养功能;植物对缺铁的反应:机理Ⅰ植物;机理Ⅱ植物(重点、考点;详见课本81页,)硼的营养功能(重点掌握第四条: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了解锰、铜、锌、钼、氯的营养功能;重点掌握必需营养元素的缺素症状:(重点、考点)过量氮:大麦褐锈病;水稻褐斑病;小麦赤霉病;玉米叶枯病缺磷:玉米紫苗病缺钾:根腐病缺钙:甘蓝,白菜和莴苣叶焦病;番茄,辣椒,西瓜脐腐病;苹果苦痘病和水心病;皱叶病大白菜干烧心缺硫:油菜花而不实缺硼:甜菜腐心病;油菜的花而不实;棉花的蕾而不花;花椰菜的褐心病;小麦的穗而不实;芹菜的茎折病;苹果的缩果病缺锰:燕麦灰斑病;豌豆杂斑病缺锌:小叶病;簇叶病玉米白苗病缺钼:柑橘黄斑病;花椰菜鞭尾病缺铁:果树黄叶病历年考过的缺素症状:玉米白苗病(锌)苹果黄叶病(铁)甜菜腐心病 ( 硼 )小麦穗而不实(硼)苹果苦痘病(钙)玉米紫苗病(磷)大白菜干烧心(钙)花椰菜鞭尾病(钼)豌豆杂斑病(锰)番茄脐腐病(钙)棉花蕾而不花(硼)苹果小叶病(锌)烟草老叶烧边油菜花而不实(硼)果树黄化病(铁)果树黄叶病(铁)第五章、有益元素通读第五章全文、有个大概了解,此章不是重点和考点第六章、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掌握生物有效性的定义;掌握化学有效养分的定义;重点掌握土壤养分的缓冲因素(重点);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截获、迁移(质流和扩散),及掌握截获和质流扩散的定义(重点、考点);5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土壤学复习重点要义

土壤学复习重点要义

绪论一、土壤及重要性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A、土壤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土壤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C、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资源数量的有限性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质量的可变性二、土壤基本组成三、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营养条件:养分,水分环境条件:热,气,水四大肥力因素:水、肥、气、热。

自然肥力:指土壤在自然(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

人工肥力:指人类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耕作,熟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肥力。

有效肥力:在当季生产中能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的肥力部分。

潜在肥力:在当季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部分。

土壤生产力:即土壤能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

土壤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区别是: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条件、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所共同决定的。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土粒⏹形成土壤母质的矿物和岩石⏹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土壤矿物质土粒的组成与特性一、主要的成土矿物和岩石原生矿物:来自火成岩或变质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火山灰或各种风化产物通过化学或生物作用转变主要成土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二、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物理风化(大多属于热力学风化)风化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氧化)生物风化(根系机械破碎、生物化学作用)土壤母质: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

残积物(山地丘陵顶部较高部位)坡积物(重力雨水冲刷,坡脚、谷地)洪积物(洪水引发,沿山麓成带状分布)河流冲积物(成层性,成带性,成分复杂)湖积物(湖水泛滥,湖周围)我国主要成土母质海积物(海边海相积物,海岸上升、江流入海)风积物(风搬运;沙质、黄土)黄土状沉积物(第四世纪时期黄土经冰水、洪水搬运)冰渍物(冰川夹杂物质搬运沉积)土粒按成分可分为:矿质土粒、有机质土粒土粒按粒级可分为:石粒、砂粒、粉粒、粘粒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质量分数叫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

土壤学重点汇总

土壤学重点汇总

绪论(4):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圈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料的能力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土壤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土壤圈:是地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交接界面,是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

第1章(1):粘土(次生)矿物粘土(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矿物。

第2章(4):腐殖质、腐殖物质、矿质化作用、腐殖化作用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

腐殖物质:土壤和沉积物等中,除有机体中已知的各类有机化合物(非腐殖物质)以外的各种淡棕色至暗褐色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

它由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等三类物质组成。

矿质化作用:有机残体中的各类有机化合物在土壤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同时释放出含氮、磷、硫的植物可以用的矿质营养元素。

腐殖化作用:动物、植物、微生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而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第3章(1):土壤酶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代谢的一类重要动力,土壤中所进行的生物学和化学过程都要在酶的催化下才能完成。

第4章(7):土壤机械组成、质地类别、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土壤孔性、土壤容重、团粒结构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所占的比例,又称颗粒组成。

土壤机械组成是土壤最基本,最重要的性状之一。

质地类别:一般分为砂土,土壤和黏土三类。

P73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性质,以及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性,良好的土壤结构是形成土壤肥力的基础。

土壤结构体:指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团货土块。

土壤孔隙性质:指土壤中孔隙的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团粒结构:系指土壤中单粒或复粒经过多级黏结团聚而形成的、内部疏松多孔、近似球体、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小的土粒。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壤的物质组成 :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 ( 土壤固相 ) 、土壤水分 ( 土壤液相 ) 、和土壤空气 ( 土壤气相 ) 三相四类物质组成。

2、土壤肥力 : 指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 : 土壤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 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4、成土因素 : 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第二章土壤的矿物组成1、矿物 : 矿物是天然产生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化合物或单质。

土壤矿物按矿物来源, 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按矿物的结晶状态 , 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

2、岩石 : 岩石是指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3、风化作用 :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 , 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物理风化 : 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特点: 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 , 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5、化学风化 : 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 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 , 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特点: 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 产生新的物质。

6、生物风化 : 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

7、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8、同晶替代 :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9、高岭组 :1:1型粘土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

两个晶层的层面间产生了键能很强的氢键 , 不易膨胀。

基层内没有或极少同晶替代现象 , 其电荷数量少。

颗粒较粗、总表面积相对较小 , 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土壤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2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土壤管理是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的重要环节4土壤是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5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二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固态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层。

三肥力是土壤的属性土壤肥力:土壤能经常适时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支撑条件和有克服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力又有自然肥力与人工肥力之分。

自然肥力是土壤在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工肥力是在人为因素(耕作、灌溉、施肥及其他技术措施)影响作用下形成的肥力。

肥力还可分为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

有效肥力:在当季作物生产中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潜在肥力: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

四土壤的组成第二章土壤矿物质岩石的分类地壳中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如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等,它们含有石英、长石、深色矿物(如黑云母、辉石、角闪石等原生矿物)。

沉积岩是由岩石风化物经搬运、沉积再胶结而形成的,如花岗岩风化形成的石英沙沉入海底经地质变化胶结成的岩石,称为沙岩。

变质岩是火成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质变而形成的,如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沙岩和页岩变质形成石英岩和板岩,石灰岩变质可形成大理岩。

矿物的分类矿物是指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的元素或化合物。

与土壤矿物质组成密切相关的矿物叫成土矿物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是指由熔融的岩浆直接冷凝所形成的矿物长石类矿物[包括正长石和斜长石]云母类矿物[包括白云母和黑云母]角闪石与辉石类矿物[铁镁矿物,属于偏硅酸盐矿物]石英矿物氧化铁类矿物磷酸盐类矿物方解石褐铁矿石膏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风化过程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也称次生黏粒矿物次生层状铝硅酸盐,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含水的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等氧化物类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同晶代换: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代换(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潜在肥力.经济肥力(有效肥力) .农业.农业生产.再生作用.农业生态系统.历史自然体.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土被.风化壳.光合作用.养分库.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学说.归还学说.土壤肥力递减肆.发生学学说.土地生产力.土壤生产力.土壤剖面.土宜.土壤基本物质组成。

(二)填空题.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和。

. 一般土壤是由、、、和五种物质构成。

.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

.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其中水分占,土壤空气占它们二者是同处于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

.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和组成的。

.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和。

.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或。

. 地壳表面以上是圈,以下是圈,其中表面有圈圈和圈。

. 土壤圈位于、、和的。

. 农业土壤是、和综合作用的产物。

. 大农业包括、和三大部分,主要由和所组成。

.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因子有、、、和。

. 绿色植物的生活因子中由土壤直接提供的因子是间接提供的因子是、和土壤以外提供的因子是。

.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利用把从空中的和从土壤吸收的和合成转化成的过程。

.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和。

.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由、和三个环节组成的,又称为的三个库。

.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它是和的分界面,是和进行和交换和转换的。

. 人类已开垦利用土壤资源,种植作物几千年,但土壤肥力并未衰竭,这是因为的结果。

. 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盲目性,造成环境恶化,土壤资源遭到破坏,其造成的后果是①②③④⑤。

. 世纪中叶(年)德国化学家()创立了学说,指出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和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地力。

. 世纪末世纪初,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和威廉斯以观点,认为土壤是在、、、和五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 威廉斯更加重视在土壤发生和肥力发展的作用,创立了土壤、和学说。

. 土壤科学的任务之一是发展以服务于为目标的和。

建立以持续农业有关的、和的实用技术。

. 目前应把土壤科学研究的侧重点放在及上,以提高为核心,给农作物生长创造一个最佳的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判断题.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养分肥力的高低( ). 土壤的肥沃度越高,则农作物的产量一定也越高( ). 土壤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总有枯竭之时( ). 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中心,它是圈层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循环的枢纽( ). 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 土壤有机质含量占土壤质量的很小部分,但它对肥力的影响却很大( ). 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 没有生物就不可能形成土壤( ). 在同一地区,土壤肥力越高,则土壤获得的农作物产量也高( ). 土壤养分含量高,则土壤肥力也高( ). 目前,从火星上取回的岩石碎屑物化验样品,被确认有土壤遗迹( ). 没有土壤也能大面积发展种植业( ). 土壤水分不是纯水,而是含有多种物质稀薄的溶液( ).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培肥管理构成农业生产的全部( ). 人类在未来的世纪里,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可以完全不依赖于土壤( )四、问答题.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种物质间有何关系?. 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的基础?. 土壤与植物生长有什么关系?. 土壤与植物生产、动物生产有何关系?. 为什么说土壤是一个多相物质组成,多分散的多孔体?. 为什么说土壤是一种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 为什么说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你认为目前土壤退化的原因有哪几方面?如何保护好土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 土壤学的任务是什么?近来又有什么新进展?. 为什么要学习土壤?,学习土壤对你将来会带来什么好处?. 学习土壤应注重实践知识的累积联系实际?为什么?. 试联系你所在地区的土壤和成土条件?()你的家乡所处的气候一生物带?()地理位置、是山地、丘陵,还是平原?()土壤类型,土质条件是什么?()土地利用现状,种什么作物,一年种几茬和产量水平?()施什么样的肥料,施肥的数量和方法,地力水平如何?()土壤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土壤是否需要进行改良和如何改良,如何改革种植制度才能达到两高一优的目的?第二章土壤母质的形成(一)基本概念.土壤圈.在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核.地幔.地质作用.岩石.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地表沉积体.残积体.坡积体.淤积体.冲积体. 湖积体.风积体.黄土母质.滨海沉积体。

(二)填空题. 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

. 地球内圈构造有、、与土壤关系最密切的是。

. 地球外圈构造有、、、和。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 组成地壳的几种主要化学元素是、、和、、、、和。

它们约占地壳质量的。

其中又以、、和四种元素含量较高。

. 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内动力是、、和,外动力是、、、及。

. 矿物分为及两大类,主要的成土矿物有等种。

. 角内石及辉石属于矿物,颜色愈含盐基愈化学稳定性容易遭到。

. 请写出各种铁氧化物的化学式,并标出它们的颜色。

①赤铁矿颜色②磁铁矿颜色③黄铁矿颜色④褐铁矿颜色⑤针铁矿颜色. 请填写磷灰石的性状及用途:①化学式②外形③断口④硬度⑤密度⑥含磷量⑦是制造的主要原料。

. 写出三种次生硅酸盐矿物的化学式()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 岩石是矿物的是构成地壳的按其生成方式可分为、和三大类。

. 岩浆岩按成岩条件和产状可分为、和三种。

其中花岗岩属于玄武岩属于。

. 沉积岩的共同特点是①②③。

. 岩浆岩的共同特点是①②③。

. 石灰岩由沉积作用而成,矿物成分主要是硬度遇盐酸的可发生反应,有机质含量多时呈色。

. 大理岩由矿物变质而成,一般含有少量的、、矿物时,故呈显各种花斑、花纹、硬度是优良的建筑装饰材料。

纯白色的大理岩称为在我国云南省的分布较广。

. 影响岩石矿物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决定和两个方面。

. 一般将风化作用分为、和三种类型。

在沙漠干旱区以为主;高温高湿区以为主,其主要差异是条件。

. 生物风化作用的意义在于:①②③. 风化作用的产物之一是产生一些可溶性盐类,主要是指、和盐类。

. 风化作用产物之二是形成了一些新的矿物,把它们称为矿物。

主要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等。

. 风化作用所形成的成土母质类型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山区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②③. 黄土高原的母质主要是其特点是①②③④。

. 平原地区的母质主要是按其与河流的关系又可分为、、和四类。

. 冲积母质的特征是①②③。

其土壤的表层质地主要为这种质地适种性较强。

. 岩石矿物的组成和特性,主要影响土壤的、、和等性质。

(三)判断题. 地球是由宇宙大爆炸同月球、火星等九大行星几乎同时形成的,距今已有亿年的历史( ). 地壳表面主要由沉积岩和变质岩所构成( ). 地表的起伏形态变化是内、外地质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 ). 矿物均由化合物或单质元素所组成( ). 岩石均由多种矿物聚合而成( ). 是斜长石,属于次生矿物,是生产钾肥的原料之一( ). 石英的硬度大,难以风化是因为其四面体的结构造成的( ). 砂土中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质地粗而养分贫乏( ). 南方土壤呈红色是的颜色染成的( ). 大理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而方解石的化学组成是( ). 有些石灰岩呈黑色是因为矿物组成中含有较高有机的缘故( ). 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不同的风化作用类型在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着,只是作用的强度不同而已( ). 生物风化作用的意义在于积聚了养分,累积了土壤腐殖质,使土壤肥力不断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 土壤胶体的出现是由于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结果( ),有了它土壤才显现出较强的保水保肥性能( ). 石英是土壤中砂粒的主要矿物成分( ).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元素组成中不含素( ). 土壤矿物组成中含有原生矿物,也有次生矿物( ). 一般在土体剖面构型中,底土层均属于母质层( ). 土壤中、、养分均来自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 ). 不同的土壤类型,其次生矿物的含量和种类不同( ). 土壤母质是未来土壤的矿物质主体或构成土壤骨架部分的基本物质( ). 风化过程中,其颗粒分解的越小,则物理稳定性就越大( ). 黄土母质含较高,具有直立性,故挖窑洞不会踏陷( )(四)问答题1.为什么说土壤分布于大气、水、生物和岩石圈的中心,是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的枢纽?2.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很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土壤中常缺乏一些养分元素,它与成土母质有何关系?. 分析岩石——矿物——化学元素的组成与土壤的哪些性质有关系?. 在野外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辨认三大类不同的岩石?. 在野外根据矿物的哪些特性才可初步辩认矿物的种类?. 影响岩石矿物风化作用强弱的因素是什么?. 常见抵抗化学风化作用强弱矿物的顺序是:石英>白云母>钾长石>钠长石>里云母>斜长石>角内石>辉石>榄石>,为什么?. 为什么说物理风化不彻底,不完全?. 为什么说化学风化作用中以水解作用最重要?. 为什么不同成土母质类型发育的土壤,其土壤质地差异很大?. 成土母质的哪些性质会遣传给后来形成的土壤?. 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的成土母质是什么?并分析这种母质的特性?. 我国广大平原地区的土壤类型母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种母质条件的适种性较广?. 生物风化作用重要意义何在?. 为什么说我国南方地区是以化学,生物风化为主,而西北地区是以物理风化为主?. 为什么沙土中的养分含量比较贫乏?第三章土壤矿物质(一)基本概念. 粒级 . 当量粒径 . 土壤质地 . 质地剖面构型 . 粘粒矿物 . 同晶代换 . ∶型粘粒矿物 . ∶型粘粒矿物 . 蒙金土 . 矿物质土粒。

(二)填空题. 土壤矿物质来源于产物,其矿物质按成因可分为和。

. 卡庆斯基把土粒分为物理沙粒和物理粘粒简明二级分类制,其分界点是。

. 在沙质土壤中,其沙粒含量于粘粒含量;而粘质土壤中,其粘粒含量于砂粒含量。

. 高岭石矿物是型矿物,晶层间以键相连;蒙脱石矿物是型矿物,晶层间以引力相连;伊利石矿物是型矿物,晶层间以键相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