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复习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课件(详版)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课件(详版)
特点?
问题二
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中 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
如何克服的?
问题三
问题四
文章通过哪些细节描写 展现了烛之武的智慧和
勇气?
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 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 关于智慧和勇气的道理?
分享学生关于本文的感悟和体会
感悟一
烛之武在面对强大的秦军时,没有选择硬拼,而是运用智慧和勇气 成功退敌,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智慧的力量。
战争频繁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之间互 相攻伐,争夺土地和人口,形成了复 杂的政治格局。
思想文化
这一时期也是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 墨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涌现。
左丘明及其《左传》
01
左丘明简介
左丘明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与孔子同时代,曾任鲁国太史,被誉
为“中国史学之父”。
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智谋在战争中的运用
烛之武善于运用智谋,在战争 中常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他善于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和战术, 使自己的军队在战争中处于有 利地位。
烛之武还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 采取灵活的战术,使敌人陷入 困境,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礼仪制度在文章中的体现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体现了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性。
左丘明其他作品推荐阅读
《左传》
左丘明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详 细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 物言行。
《国语》
左丘明所著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以 各国为单位,分别记载其历史、政 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1 2 3
智慧与勇气的象征
烛之武以智勇双全的形象,成为现代社会中智慧 与勇气的象征,鼓舞人们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烛之武退秦师ppt复习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ppt复习课件

问:开头的叙事,对全文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左传》背景材料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 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 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 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 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 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 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 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 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 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 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 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 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 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
(四)、研读第4段 ——晋师撤离郑国。 1.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失其所与,不知 2.指出红色字的古今异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指出红色字实词的意义。 子犯请击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
4.指出红色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子犯请击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5.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6,翻译。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三、文本讨论 烛之武出使时,作者有哪些内容一字未提?为何不 提? 秦国君臣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 国的使臣烛之武呢? 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

烛之武退秦师ppt复习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ppt复习课件

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意义
烛之武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国家 和民族面临危机时,我们应该勇 于承担责任,挺身而出,为国家
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 的智慧和勇气,善于运用智慧和
计谋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坚 持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大义为先 的价值观,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民
作者左丘明简介及成就
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 (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 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 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 镇东衡鱼村)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军事家。
有变化。
排比句的运用
烛之武在文章中大量使用排比句 ,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战鼓擂响,勇士出征”等,这 些排比句使得文章气势磅礴,具
有强大的感染力。
倒装句的使用
倒装句在文章中的使用可以起到 强调和突出的作用,如“虽千万 人吾往矣”,这种句式结构使得
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比喻手法的运用
揭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实质
文章通过描述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历史事件,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 实质,即各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而进行的战争。
故事情节发展脉络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
文章开篇即交代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背景, 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烛之武智退秦师
烛之武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说服秦 穆公退兵,使郑国转危为安。
作品所倡导的智慧、勇气和信仰等价值观念,具有普世意义,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追求,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对于推动文化发展和艺术创新具 有积极意义。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49张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49张

作家作品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 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 的一些事件。 《左传》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 有文学色彩,叙写战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 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记录了不 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 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史书体例
1、编年体:是按年月日顺序记 载的中国史书体裁。如《左传》 《资治通鉴》
基础积累
7、积累成语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今泛指两家联姻。 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胜之不武:以强凌弱,即使赢了也不光彩。比喻以大欺小。 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中,不直接表明自己态度。
整体感知
鉴赏第一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任 务 活 动
晋侯、秦伯围郑,以( 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不专心,从属二主)于楚也。晋 军( 驻扎 )函陵,秦军氾南。 活动2:解读内容 思考1:试概括这一段的内容及作用 ①写秦、晋大兵压境,郑国危在旦夕,渲染紧张气氛,为人物出场提供背景。 ②交代秦、晋围郑的理由,表明战争原因主要是晋国要报复郑国,秦国出兵可能是因为 秦、晋的良好关系以及自身扩张的需要。这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提供了可能性。 ③交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秦晋两军并未合兵一处,为烛之武分化对手提供 了有利条件。
形容词→名词
基础积累
5、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基础积累
6、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状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状语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状语后置) 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课件PPT(50页)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课件PPT(50页)
③阙:侵损,削减。
④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 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之,指阙秦以 利晋这件事。
-《烛之武退秦师》
秦伯①说,与郑人盟。使②杞子、逢孙、 杨孙戍之,乃还。
译: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秦伯就 回国了。
①说:同“悦”,高兴。
②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杞子等三人都是秦国大夫。 戍之,守卫郑国。
译:“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 边境,又想扩展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 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 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①东封郑:使郑国成为它东边的边境。封, 疆界,这里用作使动词,使……成为边界。 下文的“封”是名词。
②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边界。肆, 延伸,扩张。
-《烛之武退秦师》
(一)
之武退秦师》
作品简介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
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 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 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 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 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 称“春秋三传”。
-《烛之武退秦师》
“①因人之力而②敝之,不仁;③失其所与, 不知;④以乱易整,不武。⑤吾其还也。” 亦⑥去之。
译:“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 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 威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 了郑国。
①因:依靠。
②敝:损害。 ③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 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知,通“智”。 ④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 一致,这是不威武的。乱,指秦晋两国同 盟破裂,互相攻战。整,指秦晋两国和睦 相处,步调一致。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31张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31张

基础知识归纳
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传》)
整体感知
1.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
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
2.解题:
烛之武退秦师
师:军队 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文本精读
第一段:秦晋围郑
词类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晋侯、秦伯围郑, 以:因为 于:对
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从属二主。数→动
乏困:古今异义词,古意:缺乏的东西;今意:精神不好。
特殊句式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还原后应为:有何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还原后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1.这一段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什 么字展开?
“利”。 好像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存郑, 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 必以利而离”。 2.说秦的结果是? ①秦郑订立盟约;②秦国驻兵守郑
第四段:晋师撤离
子犯请击之,公
之:代指秦军 微:没有 夫人:那人
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及:达到 因:依靠
而:却
蔽:损害
所与:所亲附的人。
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
知:通“智” 乱:(军队)散乱 易:交换
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课件PPT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课件PPT

晋侯、秦伯围郑, 以:因为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贰:从属二主 于楚也。晋军函陵, 军队驻军。名作动 秦军氾南。
翻译
一、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 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二、在晋国与楚国的城濮 之战中,郑国出兵协助楚国, 因而结怨于晋。
合作探究,理清脉络
起因 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发展
烛之武退秦
时间:8分钟!
•文言常识
通假字
已: 通“矣”,语气助词
共: 通“供”,供给。
厌: 通“餍”,满足。 说: 通“悦”,高兴。 知: 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 李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等
一词多义: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无义)
代编写史书的体例。如:《国语》 《战国策》。
纪传体: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
史书体例。《史记》、《汉书》、 《后汉书》等。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
目标领航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相关知识及创作背景。 2.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对中心人物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
2.分析烛之武劝退秦军的游说的思路和技巧。
课堂导入
古人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节课我 们重点学习、领会《烛之武退秦师》 的劝说艺术,领悟语言的巨大力量。

《烛之武退秦师》PPT优秀课件精选全文

《烛之武退秦师》PPT优秀课件精选全文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营,成败难料。烛之 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 顾的冒险精神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 而谈。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复向秦伯陈述利害。 实则为郑,但表面上却处处为秦国着想。最终说服 秦伯,使其退兵。
文章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退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它依孔子
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 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记事条理清晰,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记人婉 而有致,简而精,曲而达,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 的文学价值。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探究任务一 文章的文眼是哪个字?
围绕文眼,串联全文脉络
退之缘由
佚之狐荐烛之武退
郑伯劝烛之武退 烛之武劝秦伯退 秦师退迫晋军退
执事:办事的官员,指代 对方(秦穆公) 以:来
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 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以为:以(之)为,把…… 作为
行李:外交使者
【识文断义】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 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关于史书体例(一)
•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44张PPT-(共44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44张PPT-(共44张PPT)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善于描 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 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 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 艺术表现能力。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 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
文学常识
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 西。
3、古今异义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1)东道主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
古义:出使的人。例:行李之往来。
(2)行李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共其乏困。 (3)乏困 今义:疲劳。
古义:那人。
(4)夫人
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 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
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 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 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 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 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 有感化晋国。
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 已,通 “矣”,
能为也已
了。
(2)行李之往来, 共,通 “供”,
共其乏困
供给、供应。
(3)夫晋,何厌 厌,通 “餍”,
之有
满足。
(4)秦伯说,与 说,通“悦”,
郑人盟
高兴。
(5)失其所与, 知,通 “智”,
不知
明智,聪明。
2、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高三复习优秀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高三复习优秀课件

jué<动>通“掘”,挖掘。《郑伯克段于鄢》:“若阙地及泉,隧
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阙下】宫阙之下。
4、敝 bì ①<形>破败;破旧。《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 摄敝衣冠。”侯生整理一下他的破旧衣帽 ②<形>衰败;衰弱。《战国策》:“乘赵之敝而瓜 分之。” ③<形>疲劳;困乏。《赤壁之战》:“曹操之众远 来疲敝。” ④自称谦词。《殽之战》:“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 于敝邑,敢犒从者。”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
D.以乱易整,不武
(被动句)
【解析】选D。应为判断句。
10、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 不武 (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 敝之 (损害) C. 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 及此(微:略微) 【解析】 选D(厌:满足;微:如果没有, 如果不是)
九首》:“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②<名>借指宫殿或京城。《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 烟望五津。”
quē①<名>通“缺”,缺口;豁口。《三峡》:“两岸连山,略
无阙处。” ②<名>通“缺”,缺点;过失。《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漏,有 所广益。” ③<动>通“缺”。削弱;亏损。《烛之武退秦师》:“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4)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余悲之, 且曰 : 若毒之乎

秦伯说, 与郑人盟 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 (5)说 故为之说以, 俟夫观人风 者得焉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课件(共66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课件(共66张PPT)
省略句,省略了“于”晋军(于)函陵,就是在等意思。
能力训练
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
“以”相同的一项是B:( )(连词、“而”,来)
A.以其无利于晋 连词、因为 B.焉用亡郑以陪邻 连词、来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 D.以乱易整,不武介词、用
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其:代词,代郑国。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其:代词,那。
3、吾其还也
其: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要。
1 防微杜渐
细小 形容词
微 2.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隐约地 形 容词
3. 见其发矢十总八九,但微颔 稍微 副词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 柔中有刚: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 共其乏困 共,通“供”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
古今异义 (古/今)
以为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如果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 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 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 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呢?
翻译下列四句话,要求意准句顺。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
译文: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高三复习优秀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高三复习优秀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翻译
郑,郑既知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 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觉得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
既:已经 亡:使…灭亡。使动使用 敢以(之:这事方)法烦…… 越:越过。 以:而(来)。
鄙:把…看成边邑。名意动 其:这件事 焉:为何 用:介词,表原因。 陪:增长 厚:雄厚
②若舍郑觉得东道主 古义:旳__主_人__。______________
今义:泛__指_请__客__旳__主_人__。__
③行李之往来
古义:_出__使__旳_人__。___
今义:泛_指__旅_行__者__携_带__旳__物__件。
4.翻译下列四句话,要求意准句顺。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④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岁月给了太多旳落寞与不甘,磨砺了他旳沉稳和敏锐,救国于 危难之间,又体现了他旳爱国之心,虽然壮时未被重用,亦为国 不计私怨,顾全大局。
3.人参是人间极品,人参也是越老越宝贵旳。年轻旳时候没 人要,让它在土壤中默默生长,积蓄了一生旳能量,只为在年老 出土时释放出来。烛之武就像是一种人间极品,大半生都被埋没 旳人参。人参是植物中最尤其旳一种,就如烛之武,不然郑伯怎 么会把国家旳安危托在烛之武身上呢?人参也是极好旳补品,对 人旳作用很大,烛之武便是如此,一席精辟旳话,层层递进,步 步为营,抓住秦伯旳心理弱点,到达了劝退旳目旳。
4.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 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 去不回旳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 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 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旳智慧 与心力战胜了秦伯。 5.“酒香不怕巷子深。”烛之武就是一壶香醇旳美 酒,经过了时间旳酝酿,终于散发出浓郁旳酒香。 烛之武年轻时,刻苦积蓄经纶之才,隐忍于世。 在秦国围郑旳危急存亡之刻,烛之武旳才干终于 找到了用武之地,变化了战局也变化了历史。 6.兵临城下,万箭齐发,刀光剑影,威力甚大, 亦敌但是一张嘴。 古有烛之武凭嘴退秦师,后有 孔明舌战群儒,实例甚多,然则口舌之争不可小 觑。只靠一张嘴,亦可通天下事,知天下人,掌 天下权。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27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27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文体知识
《左传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 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的盲人史官左丘 明所著,因此又名《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因《左传》和《公羊传》《谷 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 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 体裁。如《春秋》、《左传》、 《资治通鉴》等。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既:已经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于:对
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
敢以(这事)烦…… 越:越过。鄙:把…当作边邑。 意动 远:远地,形作名
其:这件事 焉:怎么 以:来 陪:增加 厚:雄厚 薄:削弱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肆:扩张。 封:边界 以利晋,惟君图之。” 阙:侵损 焉:哪里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 以:而,来 惟:希望 图:考虑 说:同“悦” 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盟:结盟 戍:守卫 乃:于是 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
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力而敝之,不仁;失
之:代指秦军 微:如果没有 夫人:那人 及:到达 因:借助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使者 共:通“供” 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 君焦、瑕,朝济而夕设 版焉,君之所知也。夫 晋,何厌之有?既东封 郑,又欲肆其西封,不 阙秦,将焉取之?阙秦
尝:曾经 为:给予 (晋君)许君焦、瑕 朝:在早上;夕:在傍晚
济:渡河 版:防御工事 厌:同“餍”,满足 有何厌(宾语前置) 东:在东边。名→状 封:使……成为边界 使动
一词多义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52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52张PPT)

志士、勇士、辩士
从故事发展来看,本文记叙有什么特点? 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留干去枝,详略得当。 对话简洁,语言精练。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 (共,通“供”) 3、何厌之有?(厌,通“餍”,满 足) 4、秦伯说 (说,通“悦”)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词类活用
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延伸,扩张
疑问代词, 哪里。 阙:使动用法, 使……减少。
有利于
句首语气词, 表示希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考虑
之:代词,指阙秦以利 晋这件事。
亡郑与否利益分析
亡郑 于秦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邻之厚,君之薄也。 于晋 E、增强了实力 F、必攻秦 历史:曾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存郑 C、可得到郑之供给 D、君亦无所害
越过
边邑,名词意动用法, 把……当作边邑。
指郑国,形作名,远地。
反问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
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增加判断句焉:疑问副 词,何,为 什么
以:连词, 而,表顺接。
放弃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以为:古:“以之为”,将…当 作 今:认为 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常用为主办国或主办方。
行李: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所带的包裹。
乏困:形作名,缺少的东西。
同“供”, 供给
给予
曾经 恩惠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 也。
(修筑防御工事) (渡河)
而:连词,表转折。
名作状 在早上,在晚上
名作状,向东面
有何厌,宾 语前置 满足

2《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皇 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
• 晋文公 名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
公并称“齐桓晋文”。
骊姬之乱时,被 迫流亡在外十九 年,前636年春在 秦穆公的支持下 回晋杀晋怀公而 立。
秦穆公
• 春秋五霸之一,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 也需要向外扩张。
郑国
小国 夹于大国之间
贰于楚也
晋、楚城濮(pú)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 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 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 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 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 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 了这次战争。
秦穆公为了笼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 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 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 了,外公家又被秦国灭亡,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 人,跑回晋国。
秦晋之好
秦穆公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 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嬴改嫁给他,第二年, 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成为晋怀公,跟秦国不相往来。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 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
链接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èr于楚 也。
• 以:因为 • 其:代词,代郑伯 • 于:对 • 无礼于晋:对晋侯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 且:并且 • ★1贰: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获奖-PPT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获奖-PPT课件

带的随身物品。之: 共:同“供”。 以(之)为;东道主:
主谓之间。 厚:增强
乏困:缺少的 (东西)。形→名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 泛指主人。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 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 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 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 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 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 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 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 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 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
次伐兵,其下攻城。”即是说,用兵之道,最高明者乃以 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取胜;以兵戎相见,攻城拔池,乃 为最下之策。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就使别的国家放下武 器,停止战争,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谋略的正确 运用则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重要方面。这使得本文成为《左 传》中的名篇。
《左传》简介
《左传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
作。
B.烛之武最终应允,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身去见秦伯,
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一面。
● 主要人物介绍
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 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 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 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不卑不亢,委婉曲 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师:军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动词,译为到、往
2、代词,译为他
3、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代词,译为这样
5、代词,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助词,译为的
9、代词,译为我
12
●之
(一)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 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这,此。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焉,狭狭 焉,未料及有伏2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3 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 4焉,骄而轻敌,5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 何加6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7焉,则必无颜世 上矣。
1、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2、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 这里”
(三)疑问副词\代词“哪里”“怎么”。
①且焉置土石
(《愚公》)
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
10
(四)语气词。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
③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师说》)
④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壁》)
(五)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 “……的样子”“……地”。
B E(A这 B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去 D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E助词,提前宾语)
14

公从之(《烛之武退秦师》) 代轶之狐,代词 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 代秦军,代词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指土地,代词 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代郑国,代词 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代阙秦利晋这件事,代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
)之同“有餍?”,满足
5
既东(在东边 )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 )
其西封,不阙(侵损,削减,使动用法)秦,将
焉(哪里 )取之?阙秦以利晋,惟(
)君句首图语(气词,表希望 )之。想”,反秦复伯考虑说(
),与郑人同“盟悦(”
)。使杞缔子结、盟约逢孙
、杨孙戍之,乃( )还。 就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的,结构助词 因人之力以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的,结构助词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宾语前置的标志 辍耕之垄上 《隆中对》 动词,往,到
15
延伸拓展
阅读《晏子谏杀烛邹》,完成文后问题。
景公好弋(yì,射鸟),使烛邹主鸟而亡 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 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 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 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 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以(拿 )烦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以
鄙(以----为边邑 )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
以陪增(加
)邻?邻之取(独 )厚,君
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以(之为 )东道主,行
李(外交使节 )之往来,共同(“供”,供给 )其
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给予 )晋
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渡河 )而夕
3、代词,可译为“哪里”
4、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5、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6、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7、代词,可译为他们 9
●焉
(一)用作兼词。“于之”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
②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
(二)用作代词。“他”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
)使如烛果 之武见秦君,师(
)必军队退。”公从
之。辞( )推曰辞 :“臣之( 取)独 壮也,犹
( 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
( 同“矣)寡这人之过( )也过。错 然郑亡,子亦有
不利焉!”许之。
4
夜缒而( 表修饰 )出,见秦伯,曰:“秦、
晋围郑,郑既已(经 )知亡矣。若亡(使----灭亡
而且还依附楚国。
如若果亡使郑郑而国灭有亡益,于对君您,有敢什以么好烦处执,事那。就冒昧地
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了。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借乱助易了别整人,的不力武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代 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8
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
①盘盘焉,囷囷焉……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石钟》)
11
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 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 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 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6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假如没有
)夫人(那人 )之力不及此。因依(靠
)人之力而敝损(害 )之,不仁;失其
所与,不知同(“智” );以(用
)乱
易(替代 )整,不武。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还也。”亦去离(开 )之。
7
翻译句子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文公和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
(二)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4.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音节助词,多放在不及物动词后面。
(三)用作动词,“去”13“往”“到”。
练习 下列红色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E.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知识复习
1
温故知新
一、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 __编_年__体____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 官___左__丘__明____所著。
与__公_羊__传_____、 _谷_梁__传_______合称 “春秋三传”。
2
六艺经传分别指 《诗》 、 《书》 、 《 礼》 、 《
易》 、 《乐》 、 《春秋》 《 礼》 、 《乐》 、 《射》 、 《
御》 、 《书》 、 《数》
3
解释画横线的字词 :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围攻 )郑,以(
)其因为无礼于( )晋对,且贰(
)从于属二楚主也。
晋军( )驻函扎陵,秦军(
)驻氾扎 南。
佚之狐言于( 对 )郑伯曰:“国危矣,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