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0年代小说(4)鲁迅作品分析《伤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作品独特性



鲁迅也主张个性解放,但深刻之处在于能够清 醒地认识到单纯个性解放的局限,认识到这种 局限可能导致的悲剧。 《娜拉走后怎样》“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个性解放必须与经济、社会解放相结合。 正是由于鲁迅思想的这种进步,《伤逝》便显 出了惊人的社会解剖力量,它所描写的不仅是 一种令人同情的爱情悲剧,而且是一种令人深 思的社会悲剧,它具有双重的悲剧性,是社会 悲剧之中的爱情悲剧。 ——杨义《鲁迅小说综论》
二、关于鲁迅的创作

鲁迅从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 历史》开始,笔耕一生,留下大量著述,主要文 学作品有3部小说集、3部散文集和16部杂文集。
1.小说集: 《呐喊》 、《彷徨》 、 《故事新编》 2.散文集:

《野草》:散文诗集,共23篇。
《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10篇 《两地书》:书信集

3.杂文集
对鲁迅的总体评价
wenku.baidu.com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骄傲, 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灵魂。 他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 现代小说之父; 也是现代散文的开创者; 中国现代杂文之父。

三、《伤 逝》赏析





1、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伤逝》的含义。 2、与书写追求个性解放、描写爱情悲剧的 同类作品相比,《伤逝》具有怎样的独特 性? 3、《伤逝》以什么形式,用怎样的视角, 描述了什么故事? 4、涓生和子君恋爱的过程怎样?悲剧原因 何在? 5、请分析人物形象:子君和涓生 6、《伤逝》的艺术成就?
(一)《伤

逝》题

《伤逝》一词源于《世说新语》。“伤”者,悼也,“逝”者, 亡也。《伤逝》 乃是一曲“美”的挽歌,而“爱情”只不过是“美”的象征而 已。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人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 创作于20年代初,收录于《彷徨》中。 20年代初正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盛行的时候,易卜生的 《娜拉》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口号。
伤 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的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2、正确分析涓生与子君婚恋悲剧产生的原因。 3、辅导学生掌握鉴赏鲁迅小说的基本方法并由 此推及到小说鉴赏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涓生与子君婚恋悲剧产生的原因。
一、鲁迅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1.家庭的影响 他在《呐喊·自序》中曾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 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他后来的创作, 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都受到这段生活的深刻影响。

1923年12月,曾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作过一次题 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
当时人们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走出家庭,而鲁迅则在演 讲中告诫大家:“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
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 醒他。……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 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 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 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 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的。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
他们相交于1925年3月11日,当时女师大发 生了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作为学生自治会总 干事的许广平正是学潮中的骨干。为了解除时代 的苦闷,探讨中国女子教育的前途,她主动给鲁 迅写出了第一封信。从此他们在斗争中相互支持, 在事业上相互帮助,在生活上相互关怀。1925年 10月21日 ,刚刚写完小说《孤独者》四天的鲁 迅,又一气呵成了一篇以婚恋为题材的充满生活 哲理和抒情色彩的小说———《伤逝》。

2.进化论的影响 3.弃医从文 4.新文学的旗帜 1917年,当风行一时的《新青年》大张旗 鼓地发起"文学革命"时,鲁迅仍未能改变自 己颓唐的心情,仍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以排 遣自己内心的寂寞。正是在这种寂寞的心情中, 应新文学朋友们的邀请,几乎是同时开始了白 话散文、白话小说和白话诗的创作。他的第一 篇小说《狂人日记》于1918年发表时,他已经 是将近"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了。



鲁迅的婚恋
用世俗的眼光看来,鲁迅跟许 广平的结合存在诸多障碍:论年龄, 双方相差有十八岁之多;论外貌, 鲁迅身材矮小,并无特殊魅力;论 金钱,鲁迅不但家庭负担沉重,而 且因购置北京西三条二十一号寓所 而债务在身;论地位,鲁迅固然在 文坛享有盛誉,但当时却因支持进 步学生运动而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免 去佥事之职,甚至面临着被通缉的 危险。
最大的障碍,还是鲁 迅有着一位形式上的太太, 如果离婚,按绍兴旧习,女 方会因为被“休”而倍受歧 视,后果不堪设想。鲁迅宁 可陪着做一世的牺牲,也不 愿伤害虽然无爱但却无辜的 异性。
然而,许广平仍然主动果敢地向鲁迅 献出了纯真的爱情,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 有着深受封建包办婚姻之害的共同遭遇(许 广平刚生下三天,被酩酊大醉的父亲“碰杯 为婚”,将她许配给劣绅家的子弟,后逃婚 离家,北上求学),又有着反抗旧社会、旧 礼教、旧教育的共同思想。她跟鲁迅当时所 能选择的惟一的结合方式,就是同居。

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两年之后,鲁
迅旧话重提,是因为他认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仍 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五四”运动后,广大知识青年争取婚姻自由、 妇女解放,是当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 社会斗争的主要内容之一。 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不懂得: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人民还没有获 得政治和经济上的解放时,要想实现真正的恋 爱自由是根本不可能的。
鲁迅与许广平相识于1923年10月,那时 鲁迅开始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改 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每周讲 授一小时中国小说史,而许广平是该校国文 系二年级学生。在每周三十多点钟的课程中, 她最盼望听讲小说史,上课时常选择第一排 座位。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图 片1副本.jpg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而许广平 则是一位听课时喜好忘形而直率地提问的小 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