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_绘画与文学

合集下载

艺术中的表现主义风格

艺术中的表现主义风格

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强调将内心感受与情绪直接表达在作品中,以追求个体情感的真实性和独特性。

表现主义的出现对于艺术界影响深远,它不仅在绘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渗透到了戏剧、电影、文学及音乐等艺术领域。

在绘画中,表现主义表现为一种具有夸张、扭曲和狂野风格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通过采用鲜明而激烈的色彩、强烈的笔触和夸张的构图来表达情感和心理状态。

舒尔曼的《善恶》、莫克的《吶喊》等作品成为了表现主义的代表之作。

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是通过夸张和扭曲的形象来探索人类内心的焦虑、痛苦和孤独。

这种艺术风格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引发了人们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关注。

表现主义也在戏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的《威鲁伯娜成风尚》是一部典型的表现主义戏剧,它尝试通过夸张和扭曲的方式揭示社会现实和个体心理的冲突。

表现主义戏剧的舞台设计以简约和黑暗为主,通过舞台化的效果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表演者的表演方式也常常是夸张和狂热的,以突出角色的情感状态和内心挣扎。

在电影领域,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被誉为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章。

德国导演弗里茨·朗的《德拉库拉》和罗伯特·魏纳的《卡利古拉》是两部非常著名的表现主义电影。

这些电影运用了夸张的摄影技术、疯狂的场景设计和阴森的氛围来表现人类内心的恐惧和痛苦。

表现主义电影的特点是黑白摄影和非现实的场景设计,这些元素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角色内心世界的认知。

除了绘画、戏剧和电影,表现主义也广泛影响了文学和音乐领域。

在文学中,表现主义通过生动的描述、夸张的形象和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中的表现主义则通过不寻常的音色和半音阶的使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

总的来说,表现主义是一种极具个性和情感的艺术风格。

它通过夸张的形式和狂热的表现手法来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表现主义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引发了人们对人类存在以及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第三讲__表现主义文学

第三讲__表现主义文学

奥尼尔近50部剧本的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奥尼尔近50部剧本的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50部剧本的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914-1920), ),主要是写航海题材的独 1、早期(1914-1920),主要是写航海题材的独 幕剧,包括《东航加迪夫》 漫长的返航》 幕剧,包括《东航加迪夫》、《漫长的返航》、 《加勒比斯之月》(1918)等6部作品。 加勒比斯之月》 1918) 部作品。 其一,独幕剧的形式在奥尼尔笔下臻于完美, 其一,独幕剧的形式在奥尼尔笔下臻于完美,给 当时的“小剧场”运动带来了新的生气。 当时的“小剧场”运动带来了新的生气。 其二, 其二,这些作品在艺术上已显出实验性的表现主 义成分。 义成分。 其三,这些剧作所写的内容从生活出发, 其三,这些剧作所写的内容从生活出发,亲切感 表现了奥尼尔对水手—— ——资本主义社会最受 人,表现了奥尼尔对水手——资本主义社会最受 剥削的底层人物的真切喜爱。 剥削的底层人物的真切喜爱。
第二节 表现—1953)
一、生平与创作
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剧作 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剧作 ), 家,美国现代悲剧的奠基人。1936年,他 美国现代悲剧的奠基人。1936年 “由于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所具 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 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而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 尔文学奖。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剧 作家。 作家。 奥尼尔出生在纽约一个演员家庭, 奥尼尔出生在纽约一个演员家庭,其父以主 基督山伯爵》而著名。 演《基督山伯爵》而著名。奥尼尔幼年和母 哥哥随父亲的剧团走南闯北, 亲、哥哥随父亲的剧团走南闯北,过着颠沛 不定的生活,从小便熟悉舞台和剧场。 不定的生活,从小便熟悉舞台和剧场。
第二节 表现主义戏剧

艺术史论表现主义对艺术的影响

艺术史论表现主义对艺术的影响

艺术史论表现主义对艺术的影响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艺术流派,它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论述表现主义对艺术的影响,包括其对绘画、戏剧和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的影响。

一、表现主义对绘画的影响表现主义在绘画领域的影响是显著的。

它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规则和写实主义的束缚,追求直观和内心的表达。

表现主义绘画作品通常具有夸张的形象、夺目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

画家们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范·高更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呐喊》以其鲜明的色彩和扭曲的形象,表达了对现实中不公正和无力感的强烈抗议。

二、表现主义对戏剧的影响表现主义对戏剧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表现主义戏剧以其独特的舞台设置、夸张的角色形象和激烈的情节展现了内心世界的冲突和压抑。

这种戏剧形式使观众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戏剧中的情感和意义,也让观众主动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加里戈里·奇演说》就是一部典型的表现主义戏剧作品,它展示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三、表现主义对音乐的影响表现主义对音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音乐形式上,表现主义打破了传统的调式和和声规则,创造了一种更加复杂和不受限制的音乐语言。

在音乐表达上,表现主义音乐追求真实的内心体验,并通过音乐的力度、色彩和音响效果来表现情感的冲突和紧张。

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就是一部具有明显表现主义特色的音乐作品,它通过激烈的节奏和动态展现了狂热和原始的氛围。

四、表现主义对其他艺术领域的影响除了绘画、戏剧和音乐,表现主义对其他艺术领域也有深远的影响。

在建筑领域,表现主义建筑通常采用夸张的形式和材质,呈现出独特而震撼的外观。

在文学领域,表现主义文学通过描写独立个体的心灵世界和表现社会的黑暗面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总结起来,表现主义对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而深远的。

它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强调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为后来的艺术形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表现主义手法

表现主义手法

表现主义手法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以强烈的个人表达、夸张的形式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为特征。

在绘画、音乐、戏剧、文学等领域都有表现主义的影响。

本文将以表现主义手法为标题,探讨表现主义在不同艺术领域中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一、绘画中的表现主义手法表现主义绘画强调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形式上追求形象的变形和色彩的夸张。

绘画家通过扭曲的线条和形象、鲜艳的色彩以及粗犷的笔触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例如,德国画家埃米尔·尼尔德的《吼叫》以扭曲的形象和夸张的色彩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不满和焦虑。

二、音乐中的表现主义手法表现主义音乐以情感表达为核心,注重对内心体验的直接表达。

音乐家通过不同的和声、节奏和音色等手法来表达情感的冲突和内心的痛苦。

例如,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的《绝望的和声》运用了复杂的和声和紧张的音乐结构,表达了对社会和人生的绝望和痛苦。

三、戏剧中的表现主义手法表现主义戏剧追求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注重对内心感受的直接呈现。

戏剧家通过夸张的表演和舞台效果,以及简化的舞台布景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例如,德国剧作家贝尔特·布莱希特的《噪音》通过荒诞的情节和夸张的表演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冷漠。

四、文学中的表现主义手法表现主义文学强调对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的表达,注重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探讨。

作家通过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环境的压迫感。

例如,德国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以夸张的形象和荒诞的情节,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无奈的思考。

表现主义手法在绘画、音乐、戏剧和文学等艺术领域中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它通过夸张的形式、强烈的情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传达艺术家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作家和作品
尤金奥尼尔( 尤金 奥尼尔(18 奥尼尔 88-1953), 88-1953), 美国戏剧家 。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天边外》 《天边外》 琼斯王》 《琼斯王》 毛猿》 《毛猿》:扬克
《毛猿》 毛猿》
机器时代的人的归属 与人生价值问题。 与人生价值问题。 杨克实在是你自己, “杨克实在是你自己, 也是我自己, 也是我自己,他代表 整个人类。 整个人类。”
卡夫卡《变形记》 卡夫卡《变形记》
身不由己的变形 卡夫卡与格里高尔 他人的眼光 孤独即灾难
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表现主义文学反对再 现现实, 现现实,而要求客观 服从于主观思想的表 现。 表现主义文学不注重 环境的写实和性格的 刻画, 刻画,而是大量采用 象征的表现手法, 象征的表现手法,赋 予抽象观念以一定的 形式。 形式。 强调表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 心世界,大量采用 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强烈的 对比和“同时性” 对比和“同时性” 的表现手法。 的表现手法。 狂热的激情。 狂热的激情。
卡夫卡(188 卡夫卡( 1924) 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
பைடு நூலகம்
卡夫卡作品
《诉讼》 诉讼》 城堡》 《城堡》 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 变形记》 《变形记》:格里高尔
卡夫卡《变形记》 卡夫卡《变形记》
化奇异为平凡, 化奇异为平凡,把最 令人难以置信的、 令人难以置信的、无 法解释的事进安置在 最平淡无奇的日程生 活环境中, 活环境中,让荒谬悖 理与合情入理、 理与合情入理、虚幻 与现实这两类对立的 因素结合, 因素结合,成为一个 整体。 整体。
表现主义
概述
表现主义首先出现在绘画领域, 表现主义首先出现在绘画领域,后来在音 文学、 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 发展。 世纪初至 年代中期极盛于德国、 世纪初至20年代中期极盛于德国 发展。20世纪初至 年代中期极盛于德国、 奥地利、瑞士等国家。 奥地利、瑞士等国家。 表现主义者认为“世界存在着, 表现主义者认为“世界存在着,仅仅复制 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他们的口号是: 世界是毫无意义的”。他们的口号是:艺 不是现实,而是精神” 是表现, 术“不是现实,而是精神”,“是表现, 不是再现” 不是再现”。

第二节表现主义

第二节表现主义

卡夫卡
Franz Kafka 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
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能摧 毁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 障碍都能摧毁我。共同的是:一切。
卡夫卡:作品
生前出版的作品:
– 《判决》,《变形记》,《在流刑地》, 《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
遗作:
– 《审判》,《城堡》。
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代表作家有: 奥地利的卡夫卡、捷克的恰佩克和美国的奥尼尔等。
表现主义
认识主体通过心灵的想象力,赋予心灵的朦胧感受 以清晰形式,从而整合出关于人类历史、现实人生 的悲剧性真象。
反生活逻辑的语言叙事方式 。“让理智短路并把 深受现代世界中唯科学论的压制的想象力解放出 来” 。
故意以不着痕迹的方式消解了人与动物、生与死, 以及现实与梦幻的界限。
人物背负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性宿命,扮演着抽 象的悲剧性角色。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文学钟情于悲剧的情感目的是要给悲 怆绝望中的现代人以加倍的鼓舞和振奋。罗 杰·伽洛蒂评价卡夫卡的创作时也这样说: “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不人道的世界, 异化的世界。然而它有着对异化的强烈意识, 也有着不可摧毁的希望:使我们透过这个被神 奇和幽默弄得支离破碎世界的裂缝,瞥见一线 光明.也许是一条出路。”
奥尼尔:《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人公:扬克 剧情:
– 轮船锅炉间 – 纽约五马路 – 监狱 – 产联 – 动物园
奥尼尔:《毛猿》
《毛猿》的主题是对整个人类生存的探 讨。奥尼尔说,“扬克实在是你自己, 也是我自己,他代表整个人类”。这一 戏剧表现了奥尼尔对整个人类的现状和 前景的悲观的看法。
奥尼尔:《毛猿》

艺术学表现主义的名词解释

艺术学表现主义的名词解释

艺术学表现主义的名词解释表现主义是一种艺术学派,它以强调情感和个体体验为特点,并试图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和传达情感。

这种艺术形式追求直观感受和情感真实性,通常以夸张、变形和夸张的形式呈现。

艺术表现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并在绘画、音乐、戏剧和文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本文将对这一艺术学派进行详细解释。

1. 艺术表现主义的起源与特征艺术表现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与其他一些现代艺术派别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有所不同,表现主义更加强调情感和内心体验。

他们试图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来传递情感和思想,表达社会对于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不安和痛楚。

2. 表现主义的艺术形式表现主义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绘画和戏剧。

绘画表现主义通常以夸张、变形和强烈对比的方式呈现图像,以此来突出情感和形式上的冲突。

戏剧表现主义则尝试用夸张的动作、音调和语言来表达情感,以及强调人物内心的动态变化。

3. 表现主义的影响和发展表现主义对于20世纪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挑战了传统的视觉和戏剧语言,尝试创造出一种更加直观和感性的艺术体验。

它不仅在艺术界产生了影响,也对文学、音乐和电影等领域产生了影响。

例如,表现主义的音乐作品往往以强烈的音乐表现力和独特的乐器运用为特征。

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和主题也渗透到了电影中,例如德国无声电影时期的作品。

4. 表现主义的现代解读与评价虽然表现主义在早期艺术界引起了争议,并被一些人诟病为过于激进和夸张,但它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它的突破性艺术表达形式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而表现主义所强调的情感和内在体验也使得其作品在观众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5. 当代艺术中的表现主义影响虽然表现主义在当代艺术界的直接影响力可能相对较低,但其核心理念和思想仍然在当代艺术中产生影响。

许多当代艺术家借鉴了表现主义的表现手法和精神内核,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艺术家可能采用了更为多样和现代的表现方式,但仍然保持着表现主义求真和个体感受的基本特征。

表现主义_一种历史现象_张黎

表现主义_一种历史现象_张黎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表现主义,一种历史现象张 黎 表现主义文学运动是在表现主义绘画运动的鼓舞和带动下产生的,因此,时到今日,在欧洲非德语国家一提起表现主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绘画艺术,而不是文学。

绘画与文学不同,它没有语言障碍,在有着大体相同的文化传统的欧美国家,人们对“绘画语汇”的理解要比文学容易得多,在这场文艺运动中,绘画走到了文学前面,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恩斯特·布洛赫在表现主义论争中称绘画比文学更能代表表现主义运动,更能体现表现主义运动的特点;他对卢卡契在批判表现主义的论文中只字不提表现主义绘画感到十分惊讶①,这是有道理的。

布洛赫还注意到,在这场文艺运动中,绘画与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要稍微留心卷入这场文艺运动中的人,便会立即发现,在德国文化史上,没有哪一个历史阶段像表现主义运动时期那样出现了那么多“两栖艺术家”,他们多才多艺,既是画家,又是作家,在两个领域都有建树。

例如康定斯基、伊凡·戈尔、柯柯什卡、巴尔拉赫·路德维希、梅特纳、汉斯·阿尔谱、库尔特·施维特斯、莱昂哈德·弗兰克、盖奥尔格·格罗斯、弗利茨·封·翁卢、洛特·施莱尔等。

甚至连施特拉姆、埃尔赛·拉斯克—舒勒尔和弗兰茨·卡夫卡等诗人、小说家也常采用视觉艺术手段表达他们的生活感受。

这一点可以说既是表现主义运动的特点,又是一种时代特征。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为了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愿望,什么艺术手段都采用,他们敢冒艺术神圣性的风险,根本不考虑艺术传统规范的权威性。

所以人们在评价表现主义文艺运动时常常认为它有“打破传统”(Traditionsbruch)的倾向不是毫无来由的。

有时人们也称表现主义为一场革命,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确切。

表现主义运动确实为艺术活动带来了新气象,冲击了旧的审美观念,树立了新的美学规范,它之所以算不上革命运动,是因为它对现实的挑战并未超出否定现状的范围,那些出身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们的主张和行动都带有明显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和乌托邦色彩,但仍往往囿于德国资产阶级要求“安定与秩序”的处世格言。

表现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起源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首先出现在德国,盛行于奥地利,进而在瑞典、波兰、英、法、美等国广为流传。

它起于绘画,后来在音乐、戏剧、小说、电影等整个文艺领域中获得发展。

表现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

表现主义文学是表现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涉及到文学的各个领域,其中戏剧和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

“表现主义”一词源自拉丁文“expressus”,具有“抛掷出来”、“挤压出来”的意思。

表现主义思潮最先出现在绘画界,其后波及文学界。

“表现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最早确立于1913年。

表现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玛蒂斯的画展上,原是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标题。

1911年,德国画家沃林格尔在《狂火飙》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借用了这个词来称呼析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这一术语被人们普遍承认和采用。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来说,表现主义是一个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流派。

1905年末1906年初,在德累斯顿成立了第一个表现主义的集团“桥社”;1911年,在慕尼黑成立了第二个表现主义的集团“蓝骑士”(或译“青铜士”)社。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锋,表现主义风行德国。

概述表现主义文学重视主观世界,特别是精神、情绪、思想的赤裸的强烈的呈露。

他们不重视对外在客观事物的忠实描绘,而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而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

在诗歌领域,表现主义文学与同时发展着的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有很大程度的相似。

但和象征主义不同,表现主义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前途有很大的关注,显现出一股干预生活的热情;而象征主义者则往往对宏大的社会题材表示冷漠。

在技巧上,表现主义文学相对粗野豪放,不似象征主义文学精雕细琢。

表现主义戏剧可以看作是对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欧洲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戏剧的继承和反拨。

表现主义戏剧经常采用内心独白、梦景、假面具、潜台词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

1、长河小说:是一种卷帙浩繁的多卷本小说,或叙述一个人的全部生命历程,或叙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或叙述众多人物的生活经历,以此来折射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

首创者是罗曼罗兰,代表性作品《约翰克里斯多夫》和《母与子》。

2、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

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3、自然主义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泰纳首先把它应用到文学上。

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创始人左拉在《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等著作中提出一整套创作原则: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否定典型化原则;主张超越政治和道德,以遗传学和生理学原理去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现象;要求作家对社会进行冷静客观的、照相实录式的描写。

严格按照这种原则创作的作品往往缺乏提炼、思想、想象和情感。

比较典型的体现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是龚古尔兄弟合写的《翟米尼·拉赛德》等小说。

左拉虽提倡自然主义,但在实际创作中仍接近现实主义。

4、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

唯美主义作家愤世嫉俗,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但又采取逃避现实、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他们反对“附庸美”,既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也反对艺术为人生服务,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他们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需顾及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就只是感觉和印象,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美。

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唯美主义作家还是创作了一些从独特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第四章 表现主义文

第四章 表现主义文




机器压迫我们犹如屠宰场里的牲口, 机器紧紧夹住我们犹如一把虎钳, 机器锤打着我们的肉体日复一日, 变成铆钉……螺钉…… 螺钉……三毫米的……螺钉……五毫米的, 在活着的躯体上, 他们让我们的眼睛枯竭,双手腐烂…… 打倒工厂,打倒机器!
第三节 卡夫卡和《城堡》






二、《城堡》


《城堡》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长篇小 说。 小说内容

1、宗教主题说。



持这一说法的论者认为主题是“被赶出伊甸园的“原罪”。他们从卡夫卡 是犹太人方面寻找证据,说其作品是宗教寓言。 2、内心痛苦表现说。 认为作品表现了卡夫卡本人的精神孤独与不安。 他们从卡夫卡生平中寻找证据:对父亲的恐惧、 对疾病的不安、对性无能的沮丧等造成他内心的 痛苦。他们说其作品是“精神分析”的寓言。 3、社会批判说。 认为主题是:“充分地、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奥匈 帝国官僚机构与人民群众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他们以阶级分析为武器,得出了“城堡代表着一 部庞大的官僚机构、统治机器”的结论。
第四章 表现主义文学 第一节 表现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一、表现主义文学的产生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的文学艺术运动。 它最先出现在绘画领域。1905年,黑克尔和彼希 斯坦创立“桥社”,反对追求光和影的印象主义 画派,大胆探索心得艺术语言,竭力主张绘画 “不重视可见的,而是创造可见的”。力图通过 线条和色彩的组合,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和画家 的情感。 绘画流派的这一主张,很快渗透到文学领域。 1911年,《行动》杂志创刊,标志着表现主义登 上德国文坛。本世纪20-30年代,表现主义文学风 靡整个欧洲。
2,魏尔菲尔

表现主义的英文名词解释

表现主义的英文名词解释

表现主义的英文名词解释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20世纪初在欧洲艺术界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旨在通过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展现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

这一运动主要涉及绘画、舞台艺术、音乐和文学,并对后来的电影、建筑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绘画领域,表现主义将对形态和色彩的表现置于主要的位置。

它追求对内心感受的直接表达,通过扭曲的形态、激烈的色彩对比和粗糙的笔触来展示情感的冲动性。

通过这样的呈现方式,画家试图跳脱自然形态的约束,展示出内心情感的强烈、动荡和痛苦。

例如,德国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就是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通过畸形的形象和极端的色彩,传递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焦虑、绝望和孤独。

在舞台艺术领域,表现主义注重观众对舞台上所表现情感的直接体验。

舞台上的元素,如舞台布景、灯光和演员的表演,都被运用来塑造戏剧性的效果。

角色经常以夸张的方式表现情感,剧情常常涉及人类存在的困境和生活的残酷性。

一部典型的表现主义舞台作品,往往会将观众置于紧张、不安和震撼的情绪之中。

例如,奥地利剧作家阿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死亡之舞》就是一部表现主义剧作,透过夸张的动作和冲突的情节,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种种道德败坏的强烈批判。

在音乐领域,表现主义的特点体现在其对音色和旋律的运用上。

表现主义音乐通过夸张的旋律、激烈的节奏和冲突的和弦,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作者内心的痛苦、挣扎和绝望。

同时,创造性的音色和音效也是表现主义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法。

例如,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的音乐作品经常利用刺耳的音调和复杂的音韵,创造出一种破坏性和冲击力。

在文学领域,表现主义的写作风格主要体现在对语言和叙事的处理上。

作家通常使用夸张、扭曲和异化的手法,以突显情感的冲击力。

表现主义文学追求对现实的再现,通过对局部细节的描写,使整个文本呈现出一种诗意和戏剧性。

德国作家弗朗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就是一部典型的表现主义文学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格雷戈尔·萨姆萨变异为昆虫的描写,表达了对现代生活的困惑和无力感。

表现主义绘画

表现主义绘画
蒙克的绘画风格极具个人特色,运用夸张的色彩和扭曲的造型,传达出人类内 心复杂的情感和精神状态。他的作品不断探索了人性的黑暗面,折射出现代 人的失落和迷惘。
埃德瓦德·毕沙尔的表现主义作品
《呐喊》
这幅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品展现了人类深 层的焦虑和心理压力。毕沙尔运用夸张 的色彩和扭曲的形态,营造出一种强烈的 精神动荡和内心焦虑的感受。
文森特·梵高的表现主义作品
《自画像》
这幅自画像展现了梵高独特的表现主义 风格。他使用极富表现力的笔触和强烈 对比的色彩,塑造出自己内心充满激情和 痛苦的面部表情。
《星夜》
这幅著名作品是梵高表现主义的代表之 作。画面中天空如波涛般的旋涡、灯火 通明的村庄以及扭曲的树木,都表达了他 内心起伏不定的情感。
表现主义绘画占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近1.5万亿美元的份额,成为当代艺术收藏的热门领域之一。
3%
年增长率
近年来,表现主义绘画的拍卖市场呈现3%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表明其收藏价值不断攀升。
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价值
表现主义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情感表达,为现代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 力。它打破了传统的写实主义,让观者感受到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折射出人 性的复杂与矛盾。
情感表达 1
共同强调主观感受
扭曲视角 2
追求夸张、变形的视觉呈现
暗色调 3
使用暗沈冷色调营造氛围 表现主义绘画与表现主义电影在创作手法上有着密切联系。两者共同追求通过主观的视角和扭曲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以暗 沈冷调的色彩营造出阴郁、焦虑的艺术氛围。这种感性和主观色彩的特点成为两个艺术流派的共同特点。
表现主义画家颠覆了传统的 绘画手法,以大胆的色彩和 独特的笔触创造出富有个性 化的视觉语言,开创了现代 绘画的新纪元。

【百度】表现主义

【百度】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百科名片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

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

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

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目录[隐藏]简介表现主义概述来源视觉艺术表现主义绘画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音乐表现主义发展简史简介表现主义概述来源视觉艺术表现主义绘画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音乐表现主义发展简史∙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及作品∙表现主义的一般思想特征∙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编辑本段]简介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

的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

从这个定义上来说马蒂斯·格吕内瓦尔德与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但是一般来说表现主义仅限于20世纪的作品。

蒙克《呐喊》[编辑本段]表现主义概述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

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

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

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

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

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

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

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

表现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的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西方哲学流派简介

西方哲学流派简介

现代主义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

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

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

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表现主义在文学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的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因此,主题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

从这个定义上来说马蒂斯·格吕内瓦尔德与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但是一般来说表现主义仅限于20世纪的作品。

表现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

表现主义文学是表现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涉及到文学的各个领域,其中戏剧和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

“表现主义”一词源自拉丁文“expressus”,具有“抛掷出来”、“挤表现主义压出来”的意思。

表现主义思潮最先出现在绘画界,其后波及文学界。

“表现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最早确立于1913年。

表现主义文学特点:1)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激情2)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3)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

4)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5)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私欲的“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表现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卡夫卡《变形记》象征主义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

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哪些流派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哪些流派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哪些流派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一)象征主义文学: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流行于法国,以诗歌和戏剧为主.1886年诗人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一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上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 *** .象征主义的特征是: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主张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想像.法国早期象征主义的诗人鼻祖、及三主将:1,波德莱尔:他于1857年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成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 2,马拉美:1876年他的诗歌《牧神的午后》,在法国诗坛引起轰动.1896年,他被选为“诗人之王”,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 3,魏尔伦:他的主要作品是《无言的浪漫曲》等,他的诗风明朗轻快,清新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因此受到了普通读者的喜爱. 4,兰波:他15岁就擅长写作拉丁文诗歌了,并掌握了法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格律.他的创作生涯虽短,但才华横溢,他主要的诗集有《地狱的一季》、《彩图集》.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1,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他是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梦幻剧《青鸟》(1908),是他戏剧生涯的巅峰之作.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他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2,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他的诗作《驶向拜占庭》,描绘了一个老人远渡重洋去圣城拜占庭,追求永恒的精神生活的故事.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3,法国诗人瓦雷里:他的巅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1926),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一句“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4,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他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奠定了他在现代诗坛上的大师地位,并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其风格晦涩难懂,但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5,俄国诗人勃洛克:1918年发表长诗《十二个》,是他的代表作,他是自莱蒙托夫以后俄国最杰出的诗人.6,美国诗人评论家庞德:他的鸿篇巨制、现代叙事诗《诗章》,加上他对其他作家的影响,以及多部的文学评论集,使他登上了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宝座.7,英国诗人剧作家艾略特:他的诗作《荒原》(1922),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诗歌,它以悲剧的视角,展现了战后欧洲文明的荒凉.另外他还有诗剧《大教堂凶杀案》,诗作《四个四重奏》等等,他在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二)表现主义文学:是一战前后流行于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起源于德国,先从绘画开始,后波及文学.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提法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飙》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表现主义的特征是: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及象征和荒诞的手法.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该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 *** ,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本质,而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代表剧作是《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2,德国剧作家托勒和恺撒:前者的代表作是《转变》.后者的代表作是《煤气》三部曲.3,捷克剧作家恰佩克:其代表作品是《万能机器人》(1920).4,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他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安娜·克里斯蒂》(1920),《琼斯皇帝》(1920),《毛猿》(1921),是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他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他的小说大多表达世界荒诞、人性“异化”的主题,在西方现代文学发展中具有开拓性意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美国》(1914)、《城堡》(1922)、《诉讼》(1919)《变形记》(1912)等等.(三)意识流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后波及到了欧美各国,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意识流”的概念是由詹姆斯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它不是传统小说那样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编撰故事的.其情节之间的安排和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逻辑、或因果关系的限制,它可以随意跳跃、多变、穿插,过去、现在、将来时序,交叉重叠,在前后的两个场景之间,没有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紧密逻辑联系,等等.它是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形成的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意识流”的艺术技巧:1,内心独白: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写作技巧.2,内心分析: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地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做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地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3,时间和空间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4,诗化和音乐化: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意识流小说家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或作品寓意.伍尔芙《海浪》的语言,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运用了巴哈赋格曲的结构.“意识流”文学著名的代表作家:1,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因著名的作品《追忆逝水年华》,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他作品的“内心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意识彻底地自然流动.2,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他的著名作品《尤利西斯》(1922),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巅峰.该作品中有大量独白,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成为“直接内心独白”.3,美国作家福克纳:他是“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以描写错乱意识著称.代表作是一系列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小说,包括15个长篇和几十个短篇.《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英国作家伍尔芙:她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她著名的作品是:《到灯塔去》《海浪》.(四)超现实主义文学:它诞生于1924年的法国,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从1924年到上世纪60年代,历经了半个世纪,扩及欧美24个国家.这一流派有明确的政治、社会和文学理论,以及一套实验性的艺术方法,但情况极为复杂.作为一场广泛的文艺运动的超现实主义思潮,尽管其影响极为广泛,但就文学领域而言,实际成就仅局限于诗歌领域.超现实主义者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要表现“超现实”,即由“梦幻与现实转化成的绝对现实”,是现实与非现实两种要素的统一物.为了在内容上描绘超现实,他们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主张写人的潜意识、梦境,写事物的巧合,甚至让文学成为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并提出“自动写作法”,作为表现上述内容的创作方法.强调梦幻、贬斥理性,成为其美学的重要标志.(五)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其文学的成就不如绘画的成就高,也没有如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和德国表现主义文学一样,发展成国际性的文学运动,主要局限于意大利一国.在晚期,也波及邻国法国,和刚刚成立不久的苏联.创始人是意大利的马利奈蒂,他1909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次年又发表了《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宣布其主张.在文学艺术的主题上,主张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艺术形式上,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主要的作家及其作品是:1、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2、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六)意象派:是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美国诗人庞德的《地铁车站》,是典型的意象诗.(七)隐逸派:是20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和西方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它产生于一战后,30年代达到鼎盛.它以主观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艺术家避开严酷的现实,逃遁到个人的情感世界里去.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片断的自然场景,抒发人的瞬间感受、幻想、和隐藏在内心的微妙情绪,表现人生的孤独、忧郁和生活的邪恶.在艺术上,隐逸派侧重以奔放的想象,借助独特的隐喻和意象,来建立艺术形象,诗歌大多是自由体,讲究韵律,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强调词的声音、比词的意义更富有表现主观感觉的力量,力求挖掘词语蕴含的感*** 彩,而舍弃它的普通的、日常的涵义.隐逸派的代表作家是:1,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作品是诗歌《消逝的笛音》,他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意大利诗人蒙塔莱:作品是诗集《乌骨贼》等,他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学现象,具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扫荡了西方人的一切价值观念,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惨绝人寰的荒诞世界.这使得西方社会在信仰、价值观念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思想理论出现了真空状态.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浓郁哲学色彩的存在主义文学的出现使西方人找到了一艘解救自己的存在主义方舟.存在主义告诫世人,上帝死后,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谁也不能代替他拯救他.同时,存在主义又给人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人应超越荒诞外界,反抗荒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哲理思想使西方人看到了希望,并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的宣传下深入人心,老幼皆知,存在主义文学为其哲学的广泛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法国的萨特、阿贝尔·加缪(1913—1960)和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经验,将幻象与现实、神话与现实水*** 融,大胆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各种表现技巧、手法,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于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品有:危地马拉M.A.阿斯图里亚斯的里亚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墨西哥作家J.J.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秘鲁作家J.M.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定义中的“现实”,有着根本的区别.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一种拉丁美洲充满这饿光怪陆离、虚幻恍惚的现实,也就是卡彭铁尔所说的“神奇现实”.在这种现实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觉和真实相混,神话和现实并存.“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烟草经纪人》和《第五号屠场》等“黑色幽默”派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Beat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 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新小说派“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他们的文艺观和写作方法迥然不同于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具有“反小说”的倾向,是二战后最具革命性的文学流派,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有建树,当时公认为属于“新小说”派的作家有:阿兰·罗伯—戈里耶、娜塔莉娅·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克洛德·奥利尔及玛格丽特·杜拉丝等等.1956年萨洛特发表了她的著名论文《怀疑的时代》,被视为“新小说”派的宣言.罗伯—戈里耶在1956年和1958年也发表了《未来小说的道路》、《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更明确阐述了新小说派的文艺观点.新小说派发展的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的“受冷落”和其后长达三十多年的“热闹期”,至1985年克洛德·西蒙获诺贝尔文学奖达到高峰.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舞台,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表现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
概 述
卡 夫 卡
奥 尼 尔
概述

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盛行于西方世界 的一种文艺思潮。它首先出现在德国,盛行于奥地利, 进而在瑞典、波兰、英、法、美等国广为流传。它起于 绘画,后来在音乐、戏剧、小说、电影等整个文艺领域 中获得发展。

表现主义文学流露 出一种普遍的抽象 化倾向,作品往往 具有浓郁深厚的象
长篇小说

《美国》,描述的是16岁的 德国少年卡尔· 罗斯曼,因受 家中女仆的引诱,致使女仆 怀孕,被父母赶出家门,放 逐到美国的经历遭遇。作品 所侧重的是人物在美国的忧 郁、孤独的内心感受。

1918年写成的《审判》,是 卡夫卡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体现了卡夫卡式的创作艺术 风格。故事讲述的是银行襄 理约瑟夫· K无故受审判处死 的事。
中父子两人的口角,清白善良的儿子竟被父亲视为有罪和执拗残暴,
在父亲的淫威之下,害怕恐惧到了丧失理智,父亲高大强壮而无理性, 具有一切暴君特征。
这个貌似荒诞的故事是卡夫卡负罪心态的生动描述,父亲的判 决也是卡夫卡对自己的判决。 主人公临死前的低声辩白:“亲 爱的父母亲,我可是一直爱你们的”,是卡夫卡最隐秘心曲的 吐露。这种故事的框架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是他内心深处的 负罪感具象化之后的产物。然而卡夫卡目的显然不在于仅仅描 写父子冲突,更在于普遍意义上揭示出人类生存在怎样一种权 威和凌辱之下,卡夫卡父亲的可怕而又受到崇敬的形象间接直 接地渗透在作品中。 另一方面又展现人物为战胜父亲进行的一 系列抗争。儿子把看来衰老的父亲如同孩子般放到床上后,真 的把他“盖了起来”。从表面上看,他这样做是出于孝心。从 深一层看他是想埋葬父亲,确立自己作为新的一家之主的地位。 小说在体现了卡夫卡独特的“审父”意识的同时,也表现了对 家长制的奥匈帝国统治者的不满。与此同时,卡夫卡还通过这 个奇特的故事揭示了西方社会中现实生活的荒谬性和非理性。

《表现主义艺术运动与文学产生的背景》的艺术革新与社会变迁

《表现主义艺术运动与文学产生的背景》的艺术革新与社会变迁

表现主义艺术运动与文学产生的背景的艺术革新与社会变迁背景介绍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德国兴起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运动,涉及绘画、雕塑、戏剧、电影、音乐和文学等多个领域。

它在艺术和文学中展示了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扭曲和夸张的手法,强调情感、内心体验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表现主义是对当时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变迁做出回应,并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

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社会带来的影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这种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传统农村生活被大规模生产和机械化所取代,人们从农田迁居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工业化和城市化给人类带来了繁荣与富裕,但同时也造成了心灵空虚、人际关系疏离和道德伦理混乱的问题。

社会变迁使人们感到沮丧、孤独和无助,表现主义艺术正是对这种情感状态的反映。

表现主义在不同艺术领域中的表达绘画与雕塑表现主义绘画和雕塑强调形式的扭曲和夸张,通过色彩的激进运用和形态的变异来表达内心体验。

例如,莫奈光影效果的消失,更多地关注对物质周围微小视觉条件随心境改变;凡高作为共鸣论文提出视角决定一切。

脱离传统当时美学眼球元素视图增强“人际关系”,简化外部事物视觉符号辅助实现情感载体如雨涡抛物线投射夜空空间。

戏剧与电影表现主义戏剧强调对话和动作的夸张,并通过明暗对比、舞台设计等元素营造压抑和紧张的氛围。

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了德国电影中有名玛丽背叛推动男性精神灾难全面推倒复活选手,如角色斯提班、电影《拜伦》等;更喜欢展现人性的黑暗面,恐惧、疯狂与死亡。

音乐表现主义音乐通过创造极端情绪和震撼力来表达内心世界。

这种音乐使用了不寻常的调式、和声和节奏模式,以及技巧性的演奏方式。

李斯特和肯德尔西等对实际状况反而探索,计算多步形成缩影精度异常事物描述情感变化(背景事件生成场景),如树叶震动之音直线下降遵循图形-影响应答形态响应。

文学表现主义文学呈现了自我反思、个体意识和社会批判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伴随着诸多流派的诞生而横空出世。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众多的文学流派都是受绘画启示而得名,由此可见,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

从表现主义来看,绘画和文学这两种艺术在时间与空间不相通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了在观念领域的融合,这是体现了表现主义的巨大包容性,还是各门类艺术间在表现主义大背景中受到表现主义绘画的启发?重表现的东方艺术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表现主义,而西方艺术却因东方艺术的启示而走向了表现主义的道路,并最终进入到现代主义时代?而表现主义在文学中又是如何得以扩展和发挥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的提法,虽然有失准确,却指出了它作为一个可延展的概念的巨大包容性。

一、表现主义理念的拓进弗内斯指出:“‘表现主义’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它不能不涵盖许多根本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以致于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

”[1](p1)这句话不是说“表现主义”这一概念就是无用的了,而是指出了它的复杂含混。

它既有某种普遍性,又有某种特殊性的所指。

表现主义既涉及艺术中的一种国际性倾向,又更多地属于德国的特征,因此有一般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和德国的表现主义,两者都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为此,我们必须学会在两种意义上理解并使用表现主义:一般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它的范围和指涉并不是非常确定的,而是广泛地指向20世纪初的那样一场文艺思想动向和变革。

“表现主义”源于绘画,后用以描述文学现象;特别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则指的是德国的表现主义,它有组织、流派,有宣言,有具体的艺术活动。

这里,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怎样看待这一理论术语是如何在绘画和文学领域中游移并获得一种精神上的统一的,这之间,他们的各自关注点又有什么不同,他们何以被一致地用这一概念来命名。

表现主义绘画存在对传统的颠覆及其艺术的重建、平面的延展深度(向内、向外)的呈露、以及想像与激情的参与。

如果我们没有更多地接触现代主义的绘画,我们一定看不懂表现主义的绘画,甚至会对这种艺术嗤之以鼻。

但是一旦我们认可了表现主义,我们便会认定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只能是过去的艺术了。

“从未有任何时候像现在这样为惊惧死亡所动摇,世界还从未有过这样墓穴般的寂静,人类从未有过这样渺小,他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担忧,欢乐从未有过这样疏远,自由从未呈现出这般死寂。

这时困境高声吼叫起来,人类呼叫着要回到他的灵魂中去,整个时代都化为困境的呼叫。

艺术也在深沉的黑暗处发出吼声,他在呼救,他在向精神呼救,这就是表现主义。

”[2](p89)表现主义兴起的理由正是出于印象主义的不足和缺失。

“印象主义的眼睛仅仅在听,它没有说话,它仅仅是在接受问题,而没有予以回答。

印象主义者用一双耳朵来代替一双眼睛,并且没有嘴巴。

因为市民时期的人除了耳朵之外一无所有,他们倾听世界,却不向世界吐露什么,他们没有嘴巴。

他们自己没有能力说话,没有能力谈论这个世界,没有能力谈出精神的法则。

但是表现主义者却重新撕开了人类的嘴,长期以来,他们已听得够多了,对此的沉默也够长了,此时,他们要代精神作出回答。

”[2](p97)因此巴尔总结到:表现主义无非是一种姿态,它不是针对个别表现主义者而言,也不是针对个别作品而言。

对此,尼采和歌德的某些论述已经揭示出了艺术的实质。

表现主义的看也不完整,它也是半个艺术,表现主义者将眼睛当成了嘴巴,却无法听到世界的声音。

巴尔将表现主义绘画称之为视力音乐,指出了表现主义是从心灵到心灵的艺术,它与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家倾听自己,画家却是窥视自身。

音乐家将那种神秘的力量变为声音,画家却将它变为光亮。

”[2](p84)现代主义的发展在法国有众多的艺术流派,而在德国则以表现主义的形态显示出来。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保持对于法国艺术发展的关注,但也保持了自身的独立与特点。

1905年诞生的“桥社”是其第一个团体,与野兽派出现于同一年,他们同样意识到了艺术表现精神的力量,也同样将高更和梵高作为自己艺术道路的开拓者。

他们都强调内心情感的表现,运用扭曲变形的形象和强烈的色彩宣泄内在情感。

野兽派的表达更倾向于一种世俗的快乐和形式上的革命,并不关心自己的艺术与社会间的联系,题材上倾向古典———风景、肖像、人们的生活,马蒂斯说的艺术应该是一把舒适的安乐椅。

“桥社”则不同,它与当时的社会压力紧密相连,其悲观的心理色彩、对人类历史特有的先知先觉般的幻觉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关切,都是野兽派所不具备的。

“青骑士”的探索为抽象艺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它的出现则源于其中两位重要的组织者———康定斯基和马尔克在1910年的一次谈话。

因为绘画是一种二维的空间艺术,但我们在表现主义者那里明确地感受到他们的抽象,必须依靠想像的参与。

我们可以将他们的绘画想像成一个不断延展的平面,从而将我们的视野引向纵深和广阔,以至于一直延伸到我们的心灵并占据了它,这样我们忽略了具象的存在,恰好与表现主义者的抽象汇通一处了。

绘画中的表现主义本来就是一个不容易说清的话题,而它向文学的跃进又使得这一本来就存在争议的概念变得更加无法说清了。

表现主义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概念,但是它作为一种精神中的运动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20世纪之初,并不断将这种观念渗透到后来的艺术和文学观念当中。

表现主义从绘画延伸到文学的领地,由一种平面空间艺术转为时间艺术(戏剧又有所不同,这里主要指剧本),而各种艺术之间本来似乎就存在着某种关联,我们探讨这一同样由一个概念冠名的文艺现象,对于探讨艺术以及不同艺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大有裨益的,也有助于我们对绘画和文学各自规律的探讨。

这里我们主要针对表现主义文学艺术上的创新分别以诗歌、戏剧和小说为主要内容进行探讨,这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表现主义文学的认识。

1.语言中的暗喻—引申结构我们用以证明这一点的更多依赖于表现主义的诗歌,当然在表现主义:绘画与文学李文倩(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艺术探索ARTS EXPLORATION,JOURNAL OF GUANGXI ARTS COLLEGE 2009年10月第23卷第5期Oct .2009Vol.23No.5[摘要]绘画与文学,一个偏重于空间,一个偏重于时间,在艺术历史的长河中,这两种不同维度的艺术的不断接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表现主义的情境下,绘画与文学的共通又体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当代油画;民间美术;图式[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53(2009)05-0061-02[收稿时间]2009-04-22[作者简介]李文倩(1983-),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史与艺术美学研究。

61艺术探索2009年第23卷第5期(总第96期)戏剧和小说中也会有,只是诗歌更为明显。

汉堡在《理性与力》中这样写到:“这些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们不是别的,而只是取自现代生活的种种意象的任意联结;他们表现了一幅画,但不是那种现实主义的……它们是一种抽象派的拼贴画。

”[3](p64)我们先来看霍迪斯《末世》中的句子:“帽子从市民突出的头上飞落/天空处处充满可怕的尖喊……”而其《黄昏》一诗中的句子如:“一个胖胖的男孩在池塘嬉戏/风缠绕一棵树吹动不息……”①在这里,句法的压缩、异乎寻常的感觉、梦幻般的逻辑都与传统的诗歌大相径庭,而这也正是表现主义诗歌所追求的一个方面。

我们无法从他们的诗歌中把握到一种明晰的意义,而又可以在整首诗歌当中感受到某种气氛。

因为表现主义诗歌在这里采用了一种暗喻-引申结构,我们无法看到具体意义的存在,但又能在凌乱的诗歌意象当中体会到创作者的精神世界。

海姆的《战争》一诗写到:“他站在黄昏中,巨大、陌生/他用他的黑手碾碎了月亮。

”斯塔德勒的诗歌抛弃了通常的句法,诗行膨胀得无以复加。

斯特兰姆的实验废弃了形容词,文字近乎抽象,精炼到危险的边缘。

特拉克尔在形式上较为传统,经常采用十四行的形式创作,但却显露了对隐喻和意象的独特运用。

在这些表现主义诗歌中,都注重意象、氛围的营造,他们不关心面目的清晰,着意于精神的苦闷以及形式的更新。

引申结构成为他们必然的选择,这种引申既针对传统写实主义的描绘模仿,又不满意于象征主义的浅显平庸的罗列。

2.深度模式的建立这最后的一点则以小说为重点,我们又不得不把卡夫卡这位大师请出来了。

卡夫卡的成就虽然远远超出了表现主义的范畴,但从他的文学活动所处的时代来看,将他视为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应该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

正如批评家们所说的,卡夫卡的小说无法以一种简单的模式予以解读,它们太不听话了,当我们似乎找到一条途径去进入它的时候,往往又会与后面的内容发生抵触以至于难以自圆其说了。

卡夫卡有一篇名为《树》的小短文,文字如下:“因为我们仿佛雪中的树干。

一眼望去,树干横卧在光滑的雪上,稍一用力就能推动。

不,推不动,因为他们已与大地牢牢相连。

可是,你瞧,甚至这也只是看上去而已。

”短短的一段文字,其中的逻辑却近乎错乱。

首先,我们和雪中树干构成比喻关系。

树干初看起来很是脆弱,而细一思量又十分牢固。

最后一句又推翻了前面的论断,只是看上去而已。

我们从这里看到卡夫卡的思维甚至有些荒谬,但其中又深有趣味。

没有绝对的真理,表象并不可信,而理性的分析也受到了质疑,因此卡夫卡的内心是不安的,因为他不确定什么东西。

《凭窗闲眺》里面这样写到:“窗户下面,显然已在下沉的太阳的光辉照在纯真的女孩脸上,他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还看见他后面男人的影子,他从她身后匆匆赶来。

接着,他走了过去,女孩脸上无比明亮。

”这几乎构成一个小故事,但说是一幅画似乎更为恰当,我们清晨起来来到窗子边上,然后就看见上面描述的情景,这是令我们大吃一惊的事情。

但事情本身并不令人吃惊,这就使得读者摸不着头脑了,而作家在这里强调的也就是生活的不可知以及心灵变化的微妙。

这样一种创作方法势必在他的长篇和中篇中形成一种暗喻,有所指而又没有具体指出,读者凭借猜想和推断探求其本来意义。

文本细读在这里几乎失去效力,因为如果不能从哲学上去把握它的主旨,读出来的意义就会陷于矛盾之中而相互冲撞了。

我们从这些细小的文字中恰恰能够探出其宏著的微观的逻辑构成,从而可知其艺术上的特质即是舍弃合情合理的逻辑顺序与理性分析的尝试,而致力于在叙事中不断参入喻体,最终将作品处理成一长串比喻的罗织。

这样,深度模式的建立正好得益于含混的叙事风格、逻辑的忽略、以及比喻对于具体物象和人物的消解。

解读这样的作品,就要明晰这样一种深度模式,作家的创作基于一种高度的自觉,而不再是对世界的临摹和复写了。

表现主义从绘画到文学的拓展和演进,使我们看到这一精神运动的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不管人们对这一术语是怀疑还是反对,我们都无法否认,它对于整个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推进和启迪作用,于是,我们之于文学、之于艺术的观念改变了,人类的创作从未进入到一个如此自觉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